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评陈独秀
评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对陈独秀先生,我觉得应从功与过两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是功绩方面。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有很多著作进行了论述。
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主要有以下几大贡献:一.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二.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以《新青年》为战斗堡垒培养出一代以改造黑暗中国为己任的新人;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率先向传统封建思想的堡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发动文学革命,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锐意改革北大文科,为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自由的新天地。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70至80年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影响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当然是第一次,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如果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三.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通过《新青年》,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于是在1919年5月4日这天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这个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党历史上的“左”“右”倾错误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放弃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表现是:第一,对政治形势的错误分析。
错误的认为当前的主要危险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
这种左右倾倘继续发展下去而距离日远,会至破裂联合战线,而危及整个的国民革命运动”。
陈独秀认为造成这种危险的四点原因:帝国主义之分离政策,国民党之右倾,商人的恐慌,我们党中的“左”稚病。
报告所着重批评的是党内的“左”倾,把党内的“左”倾看成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
这种分析,一方面把党内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左”倾错误过分夸大,另一方面又掩盖了新右派准备出卖革命因而造成分裂危机的根本原因。
对国民党继续采取妥协退让方针,使共产党向右转,以换取国民党的向左转,完全否认了联合战线中真正的危机是国民党蒋介石右派所造成的。
为缩短左,右间距离,陈独秀提出所谓7条紧急措施,其主要内容是:限制工农运动的发展,左的要向右,右的要向左,以达到联合战线的巩固。
这实际上是以共产党的向右转去讨好国民党右派。
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右派间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企图通过妥协换取国民党右派的左转是幻想。
第二,限制工农运动发展,反对“耕地农有”,否认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1926年下半年,农民土地问题已成为左右时局的中心课题。
当时无论是从革命的还是从扩大共产党的力量来看,都迫切需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内容。
而陈独秀在报告中却认为农民没有土地要求,说农民“都还未能直接了解到这个根本问题”,认为用对待农民土地问题的态度去划分国民党的左、右派是错误的。
反对“包办民众运动”,反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换取蒋介石由右向左,以民众运动之退让去祈求国民党右派之不要反动。
第三,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会议只字未提“无产阶级领导权”,而且全面放弃了党权、政权、军权以致群众运动的领导权。
陈独秀的报告和会议决议规定当时党的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扶助汪精卫取得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和民众运动的领导地位,用以制约蒋介石的军事势力。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后来在大革命中陈独秀被批为右倾主义,最后被开除党籍,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曾经人们因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而否定了他的一生,但是时间和真相告诉了我们陈独秀是被右倾的,真正犯错的是当时苏联引导的共产国际。
陈独秀的一生都在反对,最早的时候和胡适之间的书信往来就是胡适对他的评价,所以两位虽然道路不通,但却是终生的知己。
从研究陈独秀的学者书中我们看到了陈独秀是那代知识分子救国的缩影,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又献身的精神,这是人格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陈独秀的一生奉献了两个儿子的生命,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革命,他在世的时候入狱四次,晚年生活贫困,最后在疾病中去世,活着的时候没有鲜花与掌声,而且成为自己同志的打击对象。
众矢之的,所以他很冤屈,大革命的失败他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但是事实上错误在苏联。
陈独秀的一生其实对中国的贡献是功大于过的,但是他遭受的打击却非常惨重。
陈独秀是中国真正的英雄人物,陈独秀贡献一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二是领导了五四运动,三是创建了共产党。
但他的过错在与不得不执行共产国际的政策向国民党的让步,最后不能忍罪名而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的一生是爱国的,而且宁折不屈,为真理而奉献一切,对陈独秀的评价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是负面,但是小编相信总会有一天,陈独秀头上那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也会脱掉的,中国总会给与陈独秀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
陈独秀嫖娼案是真的吗陈独秀在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时候曾有一起嫖娼案,陈独秀好友胡适曾指责当时小报的报道和人们的传言都是无稽之谈,部分文界学者竟视之为真,真是奇怪。
嫖娼是陈独秀和夏元瑮都做的事情,但是将挖伤某妓之下体是人们借着私人行为对陈独秀的公然攻击。
陈独秀嫖娼是真的,但是挖伤妓女下体是假的。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表现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表现1.发表《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主张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丢掉农民。
形成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
2.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护。
在蒋介石紧锣密鼓准备反革命政变之时,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在上海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言“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这类谣言,不审自何而起。
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决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
”还说要同蒋介石“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并要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
这个宣言,帮助了蒋介石,解除了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
3.下令解散工人纠察队,解除农民武装。
1927年6月底,汪精卫叛变革命的迹象已昭然若揭,陈独秀仍一味顺从他的要求。
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
所有前领枪弹,并经交存政府”。
汪精卫诬蔑农民自卫军引起地方恐慌,陈就下令解除农民自卫军武装。
4.向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
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
主要内容:(一)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
“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虽然参加政府工作,而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现在参加政府工作之共产党分子,为图减少政局之纠纷,可以请假)。
”(二)“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工农等民众运动之要求,应依照国民党大会与中央会议之决议案及政府公开之法令”。
……(三)工农武装队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
武汉现有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这个决议,取消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对革命的领导权,出卖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是一个向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的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与陈独秀的责任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与陈独秀的责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陈独秀,第二次北伐,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大革命失败,大革命时期,右倾机会主义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使跻身于新民主革命时间不长的中国共产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创伤。
陈独秀作为党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不管其所奉行的路线政策是自觉主动的还是被迫违心的,都逃脱不了应承担的领导责任,他因此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离开了连任五届中共最高领导岗位。
由于种种原因,“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这个政治结论无人问津,延续至今已有70余年。
近几年来,随着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学者们发现过去所能见到的有关大革命的历史资料,并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真实的全景画面,进而意识到在总结陈独秀右倾错误教训的同时,不能不深究共产国际对大革命失败的责任。
一个不愉快的开局建党初始,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
因为马林是按照共产国际的集中领导体制来指导中共工作的,经常指手划脚,所以陈独秀对马林的装腔作势态度很反感,他说:“苏俄党是苏俄党,中国党是中国党,各有各的国情、风尚。
我们犯不着去做共产国际的支部”。
可是,中共二大还是加入了共产国际,成为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经费主要靠国际的资助。
这样一来,中共必须向共产国际定期交送工作计划和预算,领导机关的会议也要有马林参加。
其实,陈独秀不同意这样做,不愿意有这种监护关系,他曾对包惠僧说:“革命是我们自己的事,有人帮助固然好,没有人帮助我们还是要干,靠别人拿钱来革命是要不得的。
”这表明陈独秀是一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
马林来华不久,即向中国共产党提议,改变过去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起初,中共党内自上而下一致表示反对这一主张,1922年4月6日陈独秀致信共产国际东方部远东局局长维经斯基,申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议决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已无加入之可能”等六项反对的理由。
对陈独秀应有的客观评价
对陈独秀应有的客观评价“一位失败的书生政治家,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一位特立独行的叛逆者,一位命运坎坷的孤独英雄,抑或是一个不依附任何势力的社会活动家?”一切的评价用在他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蔡元培陈独秀,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着清朝时的腐朽颓败,同时也接受、学习、传播着西方的思想。
从此平凡的人物开创着不平凡的人生传奇——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同样,陈独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在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客观重新考察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就显得相当有必要了。
陈独秀的过失与错误(一)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指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以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实际工作中推行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其主要特征是:在统一战线中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放弃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甘心做资产阶级的尾巴。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错误分析和由此而产生的错误思想观念。
同时,陈独秀提出的“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后再发动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在这种思想观点支配之下,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了一次次妥协退让投降的做法。
1926年在“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中,妥协退让;1926年12月,在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上,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1927年适应国民党右派反对农民运动的要求,阻挠和压制农民运动,反对武装工农。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观原因。
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主要又表现在阶级理论分析错误、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护、下令解散工人纠察队,解除农民武装、向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
“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对新时期党建的警示
“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对新时期党建的警示“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作为学术问题成为多年来学界争议的要点之一,这既关系到对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理性认识,也关系到对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合理评价。
深刻反思这一事件及我党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标签: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党的建设;警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1]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引领中国社会历史不断进步;而党的建设则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以史为鉴,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警示作用。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开展,适时的回应了近代中国的理论困境,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视角看待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那些早期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们,在经历了封建伦理思想、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杜威的实验主义甄辨后,逐步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大批转向马克思主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誉有“北李南陈,两大星辰”之一的陈独秀就是这个时期颇有影响的人物。
用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的讲话来描述就是,“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
《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
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中国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的,这才成立了党。
”从1921年7月党的一大到1927年4月党的五大,六年时间里,陈独秀曾出任过“中央局书记”、“委员长”和“总书记”共计五次党内领导职务。
直至1927年7月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结党营私,对革命进步势力不教而诛,据中共六大所作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由于共产党员被迫害,人数由原先的六万多骤减到一万多人,面对惨痛的局势不得不引起共产党人的反思,于是召开八七会议总结教训,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做了相应的清算,具体有三:其一,在与国民党的关系处理上,忽视对革命的领导权;其二,没有想着工农武装的必要性;其三,不能提出革命的行动纲领来解决土地问题。
对陈独秀的评价
(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二十世纪中国第-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於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仍然是中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麽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三)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叛徒
陈独秀于1929年被开除出党,并被定为这四项罪名,都是因为他走上了与托派相结合的道路。造成这种状况,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1929年陈独秀与托派结合开始,一直到他逝世,他的政治主张、托派活动以及与党的争论,都是在少数人中、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的政治主张和某些重大的托派活动报道,也绝大多数发表在印量极少的托派油印的机关报、小册子、传单和私人通信上。
陈独秀,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着清朝时的腐朽颓败,同时也接受、学习、传播着西方的思想。从此平凡的人物开创着不平凡的人生传奇——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同样,陈独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然而在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客观重新考察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就显得相当有必要了。
(六)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对中国现代近现代的文学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在对陈独秀的历史过失中,同样存在过失。陈独秀,从1901年留学日本寻找救国救民的道理开始,就系统地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而且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因此他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长期的熏陶和极其深刻的影响,再加上他的倔强的个性和敏锐的思想,因此他有很强的反叛精神,崇尚民主、自由和平等,独立思考,敢于为追求真理而斗争(虽然他有时不一定正确);大革命中,受组织原则的约束,他在被迫执行国际路线时,也不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之后,他就不再接受自己不同意的意旨,不管它来自何方,他都极力抗争,即使被开除党籍,也在所不惜。自然,大家也清楚,由于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教育和灌输,错误的传统观念十分顽固,所以,要真正恢复陈独秀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和应有的历史地位,还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总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探析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探析作者:熊美云来源:《红广角》 2016年第4期(广东)熊美云【摘要】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有着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
关于他的一生,矛盾和误解很多,通过不断解密的相关档案再次探析关于他的三次“右倾机会主义”大让步,我们将重新认识这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关键词】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共产国际1926年,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这三件事情于中共和国民党内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于个人而言,陈独秀在这三件事件中身陷泥潭,争议颇多,解密档案公布之前学者们认为陈在这些事件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作出了退让。
解密档案公布后,笔者重新还原这三件事,以期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有更客观的认识。
一、“政治上的大让步——国民党二大”再探关于陈独秀所谓的“在国民党二大上的政治上大让步”是其“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之一这一说法,出自周恩来1943年春在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
在报告中,周恩来提出,有关国民党二大的问题上,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右派、中派作出了“政治上的大让步”。
周恩来的具体说法如下: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我从汕头回广州,和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同志、苏联派到广东的国民党和政府的顾问鲍罗廷商量。
当时,我们本来确定的政策是打击右派,孤立中派,扩大左派。
我们计划在大会上公开开除戴季陶、孙科等人的党籍,在中央执委中我们党员占三分之一,少选中派,多选左派,使左派占绝对优势……当时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左派占了绝对优势,实现上述计划是完全有保证的。
等了好久,中央来电不同意。
更可惜的是中央居然在上海与戴季陶大开谈判,请戴季陶等回粤;为了争取右派回粤,还特地拍电报到广州把大会延期一个月,等候他们,对右派采取完全让步的政策……在选举中,向右派作了极大的让步。
结果,三十六个执委中,共产党只有七个,比我们原来计划的少了将近一半……所以结果成了右派势力大,中派壮胆,左派孤立的形势。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_兼谈陈独秀的_右倾_问题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杨奎松内容提要 在中国共产党内,是谁最早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是谁反对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最早主张向国民党右派宣战的?是谁起草了中共四大决议,并在其中高唱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本文认为都是陈独秀。
既然如此,那么陈独秀为什么又有所谓三次“大让步”,有所谓《汪陈联合宣言》呢?本文深入考察共产国际特别是苏共中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当时国共关系的实际状况之后,认为陈独秀未必应当为此承担多少责任。
陈独秀1927年确实反对过工农运动“过火”,但这种反对是不是完全错了?本文也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回答。
关键词 陈独秀 共产国际 中共中央 维经斯基 鲍罗廷 右倾对陈独秀的一生,至今人们的评价不一。
有的是因为观点不同,有的却是因为资料欠缺。
国内几乎所有谈及陈独秀生平的文章和著作,都肯定地说,由于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而成了“中国的孟什维克”,“出了一个陈独秀主义”,对中国共产党1927年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①但是,如果我们连这一时期陈在党内主持工作过程中的许多重要文献资料都不了解的话,焉知他的那些“主义”的背后,没有更复杂的背景?何况,中国共产党自始就是共产国际的下级支部,并直接受到莫斯科派来的代表①《陈独秀评论选编》(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23页。
的监督指导,我们又如何知道他没有进行过内部的抗争?1929年陈独秀曾经发表过一个《告全党同志书》,历数自己当年五度“未能坚持我的意见”,被迫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情形①。
但共产国际早已给陈独秀的“错误”定性,声称中国革命的失败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机构中存在着“陈独秀这样一类机会主义倾向最严重的领袖”。
于是,什么“右倾分子”、“投降主义”之类的政治名词纷至沓来。
②陈独秀的辩白,自然引不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直至今日,即使那些为陈独秀鸣不平,高度评价陈是那个牺牲自己、造福中国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们,也仍旧口口声声地说:“我们并没有疏忽他投身革命,尤其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应承担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责任,以及在理顺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关系方面,和在与国民党右翼斗争方面的缺失。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陈独秀,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而又十分特殊的领袖人物,民国以来,尤其是到五四运动、大革命和抗战前期,他一直都是一位大名鼎鼎、无人不晓的历史风云人物,并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既是近代中国一位有重要影响而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
陈独秀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热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离开了“举人“的旧路,踏上了“共产党”的新路。
陈独秀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从拒俄运动、辛亥革命到反袁斗争;从励志会、青年会、暗杀团、欧事研究会到岳王会;从《国民日报》、《甲寅》、《安徽俗话报》到《新青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更为辉煌的是他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既是指1919年5月4日的学生爱国运动,又是指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最先撑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他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
无庸讳言,陈独秀在领导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发表过一些过激的言论,对一些问题也确实是矫枉过正。
然而,矫枉过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包袱过于沉重的民族来说,不啻为跳出窠臼的必要动力。
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观点“固然偏激武断,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不能不说,它是打破宗法礼制、圣贤名教一统天下的禁锢,为中国文化步入现代化进程,立下不世之功的。
” 因此,毛泽东和孙中山都对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然而,长期以来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突出,反而被其他文化人盖其锋芒。
对此,一位台湾的学者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中国大陆的文化界长期以来高举鲁迅而贬低陈独秀,在台湾及海外则高举胡适而贬低陈独秀,两者都是有欠公平,而不合乎实际的。
事实上,陈独秀无疑是这一时代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的领导者,而鲁迅和胡适乃是陈独秀主办《新青年》时代的左右大将罢”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非常注重启迪民智、民德的工作。
陈独秀没有犯右倾错误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陈独秀没有犯右倾错误提到陈独秀,谁都知道他是创办了《新青年》杂志,然而令人不得不提的是,陈独秀一直是以反面的教材出现在历史课本中,更多的人会记着,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党作为革命带头人和领导者的地位,而将革命领导者地位主动交于国民党,导致了蒋介石上台后利用军权大肆杀害共产党人,从而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到大学,在看《苦难辉煌》之前,我也一直以为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被清除出党是应该的。
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并不是陈独秀,而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驻华代表,鲍罗廷。
陈独秀其实一直是为他背着“黑锅”。
《苦难辉煌》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共产党史上,有三位领袖人物皆着立让中共独立于共产国际。
最先是陈独秀,陈独秀个性极强,说一不二,向来不愿俯首听命,他说,那人家的钱,就要跟人家走,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地干,不能收支于人。
”“陈独秀一直着力让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由中国人自己领导,陈独秀不同意接受共产国际的经济支援,也不愿意想其回报工作,受其领导。
他说‘革命是我们自己的事,有人帮助固然好,没有人帮助我们还是要干,靠别人来革命是要不得的’,直到他被开除出党后,他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革命应由中国人自己来领导’”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我认为绝对不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所能够说出来的。
陈独秀不仅是口头上说了,而且以实际行动去做了,还因为这个与马林闹出了矛盾。
后来因为党内的各种复杂的情况,共产国际才在中国共产党内站稳了脚,中国共产党也因为共产国际的错误的领导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陈独秀还曾对包慧僧说过,“各国革命有各国的情况,我们中国是个生产事业落后的国家,我们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利,要有独立自主的做法,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
在当时来说,能有这样想法的人实在是不多。
根据国情,去选择革命道路,能想到这些的人,陈独秀应该是第一个,第二个是毛泽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作者:王慧荣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3期
摘要:1923年“二七”罢工失败以后,陈独秀相继发表了《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完全错误的理论分析,形成了他的右倾错误的理论基础。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复杂的人物,其右倾错误思想的产生,既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关,也与他的个人因素密不可分。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不等于他个人的右倾错误,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一、陈独秀右倾主义产生的背景
客观原因
1、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有义务遵从和执行共产国际的各项指导。
在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不可能违背共产国际的策略方针而另搞一套。
因此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陈独秀右倾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共产国际坚持抬高国民党压制共产党的策略,使得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整个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国际高估了国民党的力量,忽视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作用。
它认为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实践,是脱离“脱离中国工人运动”的共产主义小组织,同时认为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流,是中国唯一一个充满活力能够引领中国走向胜利的党。
2、共产国际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警惕性过低。
北伐战争攻下武汉以后,蒋介石开始压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但这个时候共产国际依然向蒋介石妥协,以确保统一战线,同时避免“中山舰事件”的重蹈覆辙,与此同时,共产国际虽然看到蒋介石的独裁力量越来越大,但是却没有想到要依靠共产党,壮大共产党的革命力量,争取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而是把目标转向汪精卫,幻想依靠汪精卫来牵制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3、早期中国共产党整体认识水平有限。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探索刚刚开始,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的普遍国情的认识比较匮乏,理论准备不足和接受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理论水平有限,对革命的认识有所偏差。
“我们承认革命的中国国民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分子必须加入国民党共同奋斗”正是由于陈独秀对革命的错误认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普遍认识,这种认识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因此右倾思想不可能得到来自共产党内部的纠正,反而得到认可,这是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的客观环境。
主观原因
1、理论认识的缺陷,尤其是对国民前途认识的局限是其右倾错误的理论原因。
对革命前途的认识简言之就是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陈独秀认为“国民革命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是不会有向左超过民主主义的倾向的”“至于国民革命的成功,共产党便要与国民党争政权,这也是不会有的事,共产党取得政权,乃是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事,在国民革命时代,不会发生这类问题”,即共产党的任务是一心不乱的干国民革命,并且在国民革命时期无产阶级不充当领导者。
正是陈独秀的这种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因而在大革命时期没有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重要性,所以在实际过程中忽视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争夺,对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向国民党妥协的指令没有抵制。
2、政治斗争经验的缺乏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是主要参与者与领导者,这需要丰富的政治经验,而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大学教授,他的政治经验是从担任中共领导开始的,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不仅要与已有十年革命经验的国民党做斗争同时还要接受共产国际命令式的指导,这对于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这复杂的背景之下,陈独秀在实际革命斗争中不懂得灵活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从本国实际出发实施正确的方针政策;第二在国共合作中,他分辨不出各种时期出现的各种政客的真实面貌,尤其对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反动面貌反应迟钝。
更不能够识别这些政客所使用的各种阴谋,因而在实际斗争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局面更加剧了他的左倾思想。
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具体体现
1、对政治形势的错误分析。
会议根据陈独秀的政治报告作出决议,错误的认为当前的主要危险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
这种左右倾倘继续发展下去会危及整个的国民革命运动”。
陈独秀在报告中分析了造成这种危险的四点原因:帝国主义之分离政策,国民党之右倾,商人的恐慌,我们党中的“左”稚病。
报告所着重批评的是党内的“左”倾,把党内的“左”倾看成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
这种分析,一方面把党内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左”倾错误过分夸大,另一方面又掩盖了新右派准备出卖革命因而造成分裂危机的根本原因。
对国民党继续采取妥协退让方针,使共产党向右转,以换取国民党的向左转,完全否认了联合战线中真正的危机是国民党蒋介石右派所造成的
2、限制工农运动发展,取消土地革命。
否认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1926年下半年,农民土地问题已成为左右时局的中心课题。
当时无论是从革命的还是从扩大共产党的力量来看,都迫切需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内容。
而陈独秀在报告中却认为农民没有土地要求,说农民“都还未能直接了解到这个根本问题”,认为用对待农民土地问题的态度去划分国民党的左、右派是错误的。
反对“包办民众运动”,反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换取蒋介石由右向左,以民众运动之退让去祈求国民党右派之不要反动。
3、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会议只字未提“无产阶级领导权”,而且全面放弃了党权、政权、军权以致群众运动的领导权。
陈独秀的报告和会议决议规定当时党的策略的一个重要方
面就是扶助汪精卫取得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和民众运动的领导地位,用以制约蒋介石的军事势力。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努力巩固和发展国民党左派势力,帮助他们获得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使他们从中央到地方“有群众、有力量、有政权、有党权”。
同时,“维持国民党军事首领势力之均衡”,以为这样既可解决国共之间的矛盾,又可解决蒋、汪之间的矛盾,以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去防止国民党的右倾,完全否定了共产党在国民党和政府中的领导作用。
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全面妥协和投降。
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的连续让步,使蒋介石这个善于玩弄两面派手法伪装革命的阴谋家野心家篡夺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
正如周恩来指出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对国民党右派实行了三次大让步,使“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党务上接连得到三次大胜利”。
这些错误实质上是信任蒋介石、汪精卫超过信任工农群众、不惜牺牲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去迁就蒋介石的反动要求,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这种右倾投降主义的继续发展,就使全党不可能集中力量去组织革命军队和工农群众的革命力量以准备对付蒋介石即将发动的突然袭击,为蒋介石后来发动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
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了统治地位,是导致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的一个主观原因。
虽然按照当时的历史环境,即使不出现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革命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但是,如果中共党中央当时的领导正确,也就可以多保持一些胜利成果,至少不至于造成象后来那样惨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理论。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