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优秀word范文 (2页)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一篇:冀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松子图片、小红花。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冬天就要到了,两只小松鼠们采来松果作为过冬的粮食,现在他们要分享劳动成果,我们去帮一帮他们吧。

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师:你们师怎么想的,谁愿意汇报?生1:左面的小松鼠分2颗,右面的小松鼠分8颗。

生2:左面的小松鼠分3颗,右面的小松鼠分7颗。

生3:左面的小松鼠分5颗,右面的小松鼠分5颗。

(学生列举出所有情况,并达成共识每只小松鼠分5个松果最公平)师: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同桌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松子图片摆一摆,分一分。

(同桌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自主探索过程)生1:左面的小松鼠分5颗,右面的小松鼠也分5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1:每只小松鼠1颗,再每只小松鼠分1颗,最后每只分得5颗,就同样多了。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生2:每只小松鼠2颗,再每只小松鼠分2颗,剩下2颗松果分给每只松鼠1颗,也是每只5颗,正好分完。

(学生列举出所有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高兴,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用各种方法使每只松鼠分得的松果都是5颗松果,分得的松果个数怎么样?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生1:一样多。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平均分》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平均分》公开课教学设计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梳理
知识点梳理 平均分的定义和概念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梳理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内容梳理
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分 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梳理
重点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特别是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电子课件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作业与练习
布置与平均分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 ,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和加深对 平均分的理解。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通过故事、实物或图片等创设一 个与平均分相关的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导入
提出与平均分相关的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
课程意义
平均分不仅是数学运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 正确地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
能力目标
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 比较等活动,培养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 展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拓展延伸
介绍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数学文化和趣味知识,拓宽学生的 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作 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和研究与平均分相关的数学问题 。
04

2019年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平均分3.

2019年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平均分3.

平均分的认识(2)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

(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2.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19-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19-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19-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均分的概念,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明确什么是平均分,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教材。

3.准备具体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概念。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平均分的话题。

2.引入故事情境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

第二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通过图示或具体例子解释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具体计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2.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解题思路。

第四步:展示解题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展示各组的解题方法。

2.纠正错误,解答疑问,确保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第五步:拓展延伸1.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应用。

2.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通过实例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应用技巧。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平均分应用实例。

七、板书设计•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应用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较为清晰,但在实际计算中存在不少困难。

下节课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细致的讲解和指导。

以上是本次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的教学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内容:《平均分》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公平的分配。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难点:学会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如水果等)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5个苹果要分给2个人,你会怎么分?”引导学生思考公平分配的问题,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2. 讲授新课:(1)定义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解释“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一份的数量都相等的分配方式。

(2)实例演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物,如水果,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体验如何进行平均分配。

(3)方法教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计算每一份应该有多少,以及如何进行实际的分配。

3.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将10个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多少糖果?”4. 课堂小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设计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以便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均分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数的读法。

2.让学生掌握1~100之间的数的顺序排列。

3.让学生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数的顺序排列。

2.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3.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间:5个课时课时一:数的概念与数的顺序排列(50分钟)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对数字有初步了解,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并说出相应的数字。

2.学习1~10的数的读法和书写。

3.通过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1~10之间的数的顺序排列。

教学步骤: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说出相应的数字。

2.教师出示1~10的卡片,引导学生读出数的名称,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写出这些数。

3.教师出示几组1~10的数,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的大小关系,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些数的顺序。

4.教师出示一组无序的1~10的数,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这些数进行排列。

课时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50分钟)教学内容:1.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教学步骤: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说出加法和减法的定义。

2.通过实际物品的数量和加减法运算符号的使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并完成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设置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三:数的大小比较(50分钟)教学内容:1.通过各种具体对象的数量和大小比较,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比较。

2.学习利用>、<和=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步骤: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和大小。

2.教师设置一些生活场景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并用>、<和=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3.教师出示一些带有空格的不等式,让学生填上正确的符号。

课时四:逻辑推理能力训练(50分钟)教学内容: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认识平均分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小棒、圆片、教学挂图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课堂作业:第2页"想想做做"第2、3题。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我创设这个由学生帮助小猴子解决难题的情景,让学生在积极、自信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找”出具有数学意义的关系和特征,体会数学知识。

情景的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了民主、自信的学习氛围。

)创设了一个猴子秋游做游戏的情景。

教师故事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蔬菜王国里可热闹啦!国王派手下买来了许多桃子,可是,那么多客人,加上王国里那么多成员,该怎么来分这些桃子才合适呢?客人中飞出来一个小精灵,它是蜜蜂公主,它对大伙儿说:"伙伴们,我想和大家来做个游戏,相信大家会明白该怎么分桃子了。

"听说可以做游戏,大家可高兴了。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它建议的是什么游戏?想做吗?出示教材第1页的题目:把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小猴子分一分。

“现在老师要来看一看谁的分法最多!”在这个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同时学会与同桌合作,让他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交流引出各种不同的分法。

(媒体显示)(在这里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设计这个“分一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自己发现游戏公平的原则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均分。

”学生在操作活动时,体验了收集信息的过程。

可以引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整理信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认识"平均分"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份2个或每份3个的分法,说明;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文大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文大全

1.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计算数字中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了解关于平均数的特点;
3)学会应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平均数。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具体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概念,把计算平均数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计算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学会应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平均数。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学习歌:让学生听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小测:老师出示一些数学问题,检测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不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讲解。

(二)新课展示
1)老师出示幻灯片,介绍数学中的平均数概念,强调它的别名及性质。

2)老师提出例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1 平均分(1)(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1 平均分(1)(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1 平均分(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进行平均分。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8页例1、“做一做”和第11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糖果若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明天是个好天气,二(1)班的同学们准备去春游。

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同学高兴极了,他们为明天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吧!我们一起来分一分这些食品。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5分钟)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1,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图中的3个小朋友正在分糖果。

他们把6颗糖果分成3份,每人分的方法不一样。

通过观察,认识平均分。

2.引导学生分一分。

提问:可以怎样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拿糖果分一分,提醒学生注意每份的颗数。

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分法:分法一第一份和第二份都是1颗,第三份是4颗。

分法二第一份是1颗,第二份是2颗,第三份是3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5分钟)分法三3份都是2颗。

3.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

提问:对比上面三种分法,哪一种更公平?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第三种分法更公平,因为第三种分法每份都同样多,不会出现争议。

教师指出:像教材第8页例1上面右边的那个小朋友那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其他两个小朋友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小结: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8分钟)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

《平均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平均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平均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平均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平均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里面的内容。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对除法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展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称为平均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紧接着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由多次经历的“平均分”的过程,找出平均分的方法,并在头脑中由感性思维而形成抽象思维,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建立表象——动作思维——抽象思维,这是一个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而设置的螺旋式的知识上升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懂得从不同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灵活性。

情感发展目标: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大多独生子女)的平等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自主探索、情境演示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红花学具:小棒六、说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努力实现三维目标;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平均分,能够简单地计算平均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对总数进行均等分配。

2.培养学生的计算平均值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有关平均分的图片和案例。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3.教室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班上同学的成绩单,让学生寻找成绩单中的规律。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平均分的意义。

第二步:讲解
1.通过实例介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讲解如何将总数均等分配给每个人。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计算一些简单的平均分问题。

2.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策略。

第四步: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平均分知识点。

2.强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

2.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描述该例子中如何计算平均分。

七、扩展阅读
阅读有关平均分的故事或实际案例,拓展对平均分的应用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基础数学技能——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基础数学技能——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基础数学技能——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平均分概念,并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平均数。

3.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记述平均数的概念和基本含义。

2.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数学计算方法。

3.帮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指导来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

3.利用案例研究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技能。

四、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通过讲故事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例如:小明请朋友吃糖,有8颗,他想公平地分给朋友,请问每个人可以分到几颗?2.讲授教师讲解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平均数、平均分、分数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举例来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3.案例研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题。

例如,一家五口人去看电影,门票共60元,平均每个人花多少钱?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分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4.开展练习教师可以利用工作纸或者课堂练习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效果经过此次教学,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建议1.对于有些学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情况,教师要能够采取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故事、游戏等等。

2.教师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3.对于比较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多采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

七、小结作为数学基础技能之一,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技能,进一步提升数学基础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2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2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2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值。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1.平均分的概念理解。

2.计算简单的平均值。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将平均值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教具:小黑板、教学PPT、学生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出示一堆不同重量的水果,并介绍今天的主题是平均分。

请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水果进行平均分配。

第二步:引出新知识(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即把一定数量的东西平均地分给若干人或东西。

第三步:实例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如何计算平均值。

2.学生们一起做练习,计算不同物品的平均值。

第四步:巩固训练(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计算平均值。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几名学生共有20支铅笔,如果平均分,每人可以得到多少支铅笔?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应用平均分的概念到日常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

下节课我会增加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

练习法
安排适当的练习题目,让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分 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通过故事、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创设与“平均分”相关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导入
提出与“平均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 做铺垫。
新课学习
概念讲解
详细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包括定义、性质和应用场景等,帮助学生建立正 确的概念认知。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提供与“平均分”相关的基础练习题 ,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等,帮助学生 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练习
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拓展练习题,引 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平均分概念和 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分糖果、分玩具等,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和应用平均分的方法。
在线课程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数学网校、在线教育平台等,自主选择 与平均分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
06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 教学理论,了解当前 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 向。
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 修养和文化素养,树 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如 教学研讨会、教材培训等。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其他优秀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参加专业机构举办的培训课程 ,如数学教育研讨会、数学教 学培训等。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范本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正确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难点1.理解“平均分”概念的具体应用。

2.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资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等。

3.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讨论引导法等。

4.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预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重要性,如购物时平均分摊费用等。

第二步: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过程。

第三步:课堂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包括简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概念。

第四步:讲解扩展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概念扩展到实际生活中的更多情境,如班级活动经费的平均分配等。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内容的布置,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教材- 资源- 教学方法-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讲解- 课堂练习- 讲解扩展-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以上为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文本活动方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文本活动方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怎样才能“平均分”?》活动建议方案一、活动流程框图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分皮球,建立“平均分”概念,感悟平均分的方法。

活动任务通过分皮球的活动,沟通“公平性”与“平均分”的关系,建立“平均分”概念,感悟平均分的方法。

活动内容1.出示课件:把18个皮球分给6个组,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边说边分。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每组得到几个皮球?4.把18个皮球分给6个组,每组得到3个皮球,每组得到的皮球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

5.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6.你们是怎样做到平均分的?☆ 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再现分法:① 1个1个地分。

② 1份1份地分。

③先2个2个地分,再1个1个地分。

④ 先1个1个地分,再2个2个地分。

7.小结:什么是平均分?怎样才能平均分?8.“平均分”和“公平性”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活动组织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评价方式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所需学习资源所需学习时间15分钟。

活动二:分香蕉,再次感受怎样才能“平均分”。

活动任务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方法,体会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平均分”的方法。

活动内容1.什么是“平均分”?2.出示课件:12根香蕉分给4只小猴,怎样分才公平?3.理解题意:让我们完成一件什么事?怎样完成这件事?4.小组研讨。

5.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再现分法:① 1根1根地分。

②先1根1根地分,再2根2根地分。

③先2根2根地分,再1根1根地分。

④ 3根3根地分。

6.你喜欢哪种分法?7.小结:什么是“平均分”?怎样才能“平均分”?在分的过程中,相同点与不同点各是什么?相同点:分的东西相同,每人得到的结果相同。

不同点:分的过程不同,即每人得到同样多的过程不同,也就是平均分东西的过程不同。

活动组织方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活动评价方式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所需学习资源所需学习时间15分钟。

活动三:分小贴画,总结“平均分”的多种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简单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分享,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实际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等。

•知识点整理:确保自己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模块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概念。

2.通过例题,详细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练习环节1.布置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一些平均数计算题目,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1.整理学生的练习册,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

2.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5. 课堂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结束]。

平均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均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均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取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含义;
2.如何帮助学生运用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身高体重数据;
3.模拟生活场景的问题解决任务。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回顾学生已学过的统计概念,如频数、频率等;
2.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班里的孩子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是多少?
3.这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和含义,即平均数是所有数之和除以数的个数。

2. 学习计算平均数
1.通过一个例子,展示如何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
2.操作练习:让学生用计算器或手算,求取多组数据的平均数。

3. 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1.以体育场馆售票场景为例,给出相关数据并说明问题;
2.让学生组成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每个小组展示解题思路和具体答案。

课堂练习
1.试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具体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展示答案。

作业布置
1.练习册P3-4,求取图表中的平均数;
2.自编2~3道问题,要求解决过程中包含平均数的计算,下节课展示题目和答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并能够简单解释。

2.能够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

3.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板书、彩色粉笔
3.教材《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让学生讨论一下什么是平均数,听取学生的回答。

2.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平均数的应用,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
1.通过幻灯片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通过教材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做几道简单的平均数计算题,巩固所学内容。

2.分组让学生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第四步:小结
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结。

2.引导学生把平均数的应用联系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六、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上关于平均数的练习题。

2.回家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计算平均数。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案例和实践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精选4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精选4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精选4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篇1(2)平均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15页例3 做一做练习三4~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判断:○○○○○○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1、情境引入:教师: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今天,他们出发了!出示主题图(租船)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

(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2、合作探索: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预计:(1) 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2) 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小熊请客,请了5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请小朋友帮小熊分分看。

请学生先和同位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四、练习:练习三4~6题五、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篇2(1)平均分(一)【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乔李小学陈金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
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平均分
1、导入,操作
(1)、请把你组内的东西分给每一个人,要一样.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
(1)、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名称吗?(4)、学生取名。

3、出示课题
(1)、平均分。

(2)、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
二、动手操作
1、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讨论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三、应用拓展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如何做?(3)、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