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记忆_知识交流
第6章记 忆
![第6章记 忆](https://img.taocdn.com/s3/m/d990dba3998fcc22bcd10dfe.png)
2. 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理论 3. 影响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因素
(1) 积极的因素。
❖① 对信息合理组织有利于提取。 ❖② 使信息储存处于编码时的前后关系中有助于提取。
(2) 消极的因素。
❖① 干扰影响信息的提取。 ❖② 消极情绪妨碍信息的提取。
16
三、长时记忆
(五)长时记忆中的遗忘
10
四、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
(一)形象记忆 (二)运动记忆 (三)情绪记忆 (四)逻辑记忆
11
第三节 记 忆 系 统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G.Sperling)首先用实验 证实了感觉记忆系统的存在。这样,一个完整的记忆系统不仅 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且还包括感觉记忆。于是出现了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的种种学说。 按照现代信息加工(imformation processing)的观点,记忆是一 个信息加工系统,它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系统中三个不同的信息 加工阶段,尽管它们在信息的持续时间、记忆的容量、信息编 码方式以及信息存储与遗忘机制方面都不相同,但它们之间不 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切配合对信 息加工处理的记忆系统。
8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一)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 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 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 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19
1. 遗忘的概念
2. 遗忘的类型
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55c2a82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4.png)
第六章记忆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分类:a.感觉记忆:是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2秒。
b.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c.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
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2、图尔文对长时记忆的分类:a.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b.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3、根据是否受意识的控制对记忆的分类:a.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b.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a.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b.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三、记忆的过程1、编码: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ea9273b3bb4cf7ec4bfed01c.png)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人体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存在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存储: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等以
一定的形式保存在人脑中。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过程。
(精细复述)
因此需要记忆的参与; 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人的动作技能、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都必须依靠记忆,才会有经验的累计。 人的记忆联系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学习、工作
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三、记忆的分类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进行的划分。 信息进入感觉记忆,引起个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经过
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回忆和再认是其基 本形式。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①人对外界的信息能主动进行编码; ②人是有选择的接受外部信息; ③记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个体保存经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只有在人脑中保存个体经 验的过程才叫记忆。(立传,写日记,写博客)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 在知觉、解决复杂问题中,个体的过去经验有重要作用,
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很少收外界因素干 扰,比较稳定。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 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 影响。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通常通过语言传 授而一次性获得,提取需要意识的参与。
复述和加工,存储到长时记忆中,以备在需要时被提取出来, 重新进入短时记忆中。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1676c2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1.png)
习惯化
敏感化
坎德尔用海兔证明,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均发生在突触部位。
➢ 学习与连接感觉神经细胞和产生保护性反射肌群活化的神经细 胞之间的突触加强有关。较弱的刺激形成短期记忆,一般持续 数分钟到数小时。“短期记忆”的机制是由于离子通道受影响, 使更多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由此,导致神经突触释放更多 的神经递质,从而使反射加强。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信息贮 存过程中突触效应增强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 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短时间的快速重复刺激后,在突触 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突触后兴奋电位 的增强,表现为潜伏期缩短、幅度增高、斜率加大。
在海马的脑片上给Schaffer侧支单个的脉冲刺激,在 CA1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然后给 Schaffer侧支强直刺激(50-100个100HZ的电脉冲), 再用单个脉冲刺激时,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比强 直刺激前大的多。这种增强现象可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这种增强的现象称为长时程增强。
➢ 按照内容和加工方式等又可以划分为多重记忆系 统。
➢ 二者如何整合?
Tulving(1995): SPI模型——将记忆过程和记忆系统两种分
类方法进行了整合。
➢ SPI分别指序列(serial)、平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 ➢ 首先,信息的编码是序列进行的,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可以成为其
➢ 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某一部 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 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 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 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 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 理基础。
白鼠跳台实验 (Jarcik 等):反响 回路可能存在
第六章 记忆 讲稿
![第六章 记忆 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869d0aff00bed5b9f31d6b.png)
教案授课时间月日至月日课时数 4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技能课□其他□授课单元第六章:记忆目的与要求1.掌握记忆和记忆不同分类的概念,以及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归纳总结在实际生活中记忆的不同表现。
2.能够在融会贯通这些理论和规律的基础上调节改善自己的记忆习惯。
3.理解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系统的论述。
重点与难点重点:记忆的一般概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难点:长时记忆组织加工主要内容第一节记忆的概述第二节感觉记忆第三节短时记忆第四节长时记忆第五节内隐记忆教学方法手段(教具)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参考资料《普通心理学(第二版)》张积家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心理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付建中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叶奕乾等主编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第二版)》李传银主编科学出版社思考题、作业1.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2.试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的形式.3.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不同表现在哪几方面? 4.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与联系5.怎样根据遗忘的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讲稿第六章记忆教学目的:1.掌握记忆和记忆不同分类的概念;2.了解记忆的脑学说与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的相关知识点;3.理解掌握记忆的加工系统。
教学重点:记忆的概念、记忆的加工系统教学难点:记忆的加工系统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导入】:一张纸被折过后,会留下一道印痕;一个铁锭被磁铁洗过后,会带有微弱的磁性;一潭清水掉进一个石子,会泛起阵阵涟漪;一个人谈过一次恋爱后,多少会留下些许伤痛;小时候背过李白的诗《静夜思》,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等等。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新授】: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人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说,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317df21f19e8b8f67d1cb9ea.png)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二、感觉记忆(选择)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选择、简答)四、长时记忆(选择、简答)五、遗忘(选择、简答)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1)传统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
容量没有限制。
(2)图尔文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①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②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①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①加工深度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86b7c0dfaa00b52acfc7ca94.png)
(三)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 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把核糖核酸(RNA)看作是记忆 分子。已有大量的行为证据表明给这个假说以支持。例如,人脑 细胞中的RNA的浓度,跟人的学习能力一样,起先随着年龄而 增长,随后又随着年老而下降。当神经细胞受到反复刺激时, RNA在这些神经细胞中的浓度会增加。RNA的合成受阻,动物 的记忆就会遭到破坏。 (四)记忆的脑定位说 记忆是不同脑部位都参与的复杂的联合活动(信息多数存储 在大脑皮质,也有信息存储在边缘系统、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部位)。但是不同的脑部位存储的信息功能是不同的。
主要类型:维持性复述,即从感觉记忆中抽取某些信息,并使该 信息适应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保持在短时记忆中。(2)精制 性复述。即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精细结构的编码。所谓精细结构 编码,是指联想编码、组织编码、心象编码等等。这种编码能在 长时记忆中稳定的存储,并在日后被提取出来使用。
二、组织加工
将材料加以组织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入长时记忆。把新材 料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或把材料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种新 的知识框架,这些过程称为组织加工。对识记材料可以用多种方 式组织加工,下面介绍六种加工方式。 (一)类别群集 我们在记一系列项目时总是倾向于将他们按一定的类别来记 忆的。按一定类别的存储更有助于信息的检索。 (二)联想群集 建立联想把孤立的识记材料构建为一个大的组块,有助于长 时记忆。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
容量为7±2个组块。 (三)短时记忆的加工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从而使 其有限的容量增加。保持时间延长,并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 忆。组块化(chunking),如上所述,组块是信息的一种意义单 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或数字,一组字母或其它材料,甚 至一组次或一个句子。组块化就是根据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 接成更大的单元过程。 原始信息:129048282023847592823582 组块化后:1290 4828 2023 8475 9282 3582 复述就是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对一个电话号码进行复述, 只要没有其他干扰,它就可以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在无复述时,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将迅速消失,复述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以防止被其他信息排挤掉。 (四)短时记忆的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提取是以系列全扫描的方式进行的。如
第六章 记忆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4e96e50952ea551810a68795.png)
现在,请你看下面的词表,标出下面四个词语 中哪些是前面此表中出现过的,哪些是第一次出现 的新词。
沙发 睡眠 台灯 厨房
床 梦 毯子 打瞌睡 枕头 午觉 打鼾 垫子 闹钟 休息 睡觉 打盹 床单 床铺 小床 摇 篮 头昏
草地
红军
走 过
爬过
雪山
• 请问: 1、上面有什么? 2、有几种颜色?
五、遵循记忆规律,提升记忆效果
(5)克服遗忘的策略
• • • • • •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方法多样化 活动有助于记忆 注意合理用脑
4、影响保持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2)识记材料的数量:数量越大,遗忘越多; (3)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达150%时保持的效果 最好;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臵:一般是材料的首尾容 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 (5)识记后的休息:识记后最初阶段休息得好, 则保持的效果也好;
度越高,越能抵制后摄抑制的干扰。
D、学习材料的难度:先学习的材料越难,所产生的
前摄抑制越大;后学习的材料越难,则产生的后舍 抑制越大。
请你准确读出下面的词语。记住,只能读一遍。 读完之后,请你继续听课,不要复述刚才读过的词 语。
床 梦 毯子 打瞌睡 枕头 午觉 打鼾 垫子 闹钟 休息 睡觉 打盹 床单 床铺 小床 摇 篮 头昏
(三)回忆 1、定义:是对头脑中保持的事物的提取过程。
2、两种回忆水平:
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感到熟悉并能 识别加以确认的过程。 再现: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头脑中 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判断哪是再认,哪种是回忆? 1、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再次见面能相认 2、做选择题、判断题 3、做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第六章 记忆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2715c27cf46527d3250ce006.png)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1、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长时记忆的编码主要采用了语义编码的方式。
2、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 • ①有意编码效果好于自动编码。 ②组织活动参与可促进编码。
– 加工深度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1、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变化表现在: 在量的方面,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 渐下降;在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也不同,人们存储
question
read reflect recite review
提问
阅读 深思 背诵 复习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1、复述
–种类: –①机械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 重复。 –②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
• 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
–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15m~30m,时间 很短。 –实验:皮特森
2、视觉的感觉记忆(图像记忆)
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 特征。 斯伯林(Sperling)实验:
• 运用整体报告法,同时呈现若干数字50ms,然 后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把数字再现出来。→当数 字少于4是,全部正确;多于5个时,被试报告 开始出现错误。正确率平均为4.5。→是否由于 方法的限制未能检验出来?
编码
提取
储存 编码是关键;储存是核心;提取是目的。计算机类比
记忆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类比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可以使人积累个体经验 记忆活动是学习知识、技能、形成能力的 基本条件 记忆是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必要条件
三、记忆的分类
• 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普通心理学-记忆(精品文档)
![普通心理学-记忆(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08eebf0dd36a32d72758107.png)
③ 信息提取较快,常不需要进行搜索。
h
12
黄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秦汉又三国 两晋南北隋唐起 五代十国宋辽金 元明清后皇朝止
h
13
(二)根据对记忆的意识
内隐记忆(无意识记忆)
含义:指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加的记忆. 即过去经验 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如过去学过的知识、 现在想不起来的材料,但可用别的方法证明是有记忆的 (再学习时间的节省、词干补笔/刻板印象)。
h
3
记忆的作用
(1)记忆作为一种基本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 联系,协调人的大部分心理功能发挥作用。从简单的感知 觉到复杂的思维,都必须在记忆觉得基础上进行。
(2)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经 验和心理发展的前提。
(3)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与现在,是人 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记忆是一个对信息 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信息处理系统。
h
2
对记忆的理解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主动编码)。 人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对人 们生活具有意义的事物,才会有意识地进行记忆。 记忆还有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 信息的提取,与编码的程度、信息储存的组织结 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的重要形式。
特点: ①信息来源主要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重复(也有些长时 记忆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 ②保持的时间是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③长时记忆的容量没有限度。
h
9
情景记忆
含义:以个人亲身经历,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 事件(情景)的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 记忆)。
特点: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dd38ba07ba1aa8114431d9fc.png)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a781faaedd36a32d737581c8.png)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心理学课件:6 第六章 记忆
![心理学课件:6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0d646a399b6648d7c0c74614.png)
你的记忆风格是什么? • 你的记忆风格是怎样?图像、声音、感觉,哪种对你来说
最容易回忆? 4.如果学习一个舞蹈动作,我比较喜欢: V.先看动作的分解介绍图 A.有教练教我 K.看一遍别人怎么跳,然后自己尝试 5.当回忆一段美好记忆时,我会: V.在头脑中出现当时的画面 A.听到当时愉快的声音 K.体验到当时身上的感觉 6.如果需要记住行车路线,我会: V.在头脑中形成路线图 A.大声重复怎么走 K.按照正确路线走一遍,记住沿途的感觉
直至最后消退。 ·干扰材料。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线索性遗忘。不能充分的提取线索,也会导
致遗忘。
三、记忆的一般规律
4.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忘记,过
度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学习的程度达到 150%时效果最佳。 ·时记者的态度。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 的影响。
5.被压抑的记忆。
因相关事件太令人震惊或痛苦时,被放进 无意识的记忆。
四、几种记忆现象
6.记忆机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症——严重的记忆障碍
初始
6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系列脑成像清晰的显示了阿尔茨海默症在18个月中的发展, 正常组织(紫色)随时间,逐步被吞噬。
四、几种记忆现象
6.记忆机能障碍
·遗忘症:记忆力减退或丧失,但不伴随其它精神障 碍症状。
先快后慢
三、记忆的一般规律
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
习的材料产生干扰作用。
干扰
材料A
材料B
记忆效果
时间
三、记忆的一般规律
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
心理学教材 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教材 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2a462bc65fbfc77da269b1af.png)
第六章记忆第一节概述●特点和意义●记忆定义–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环节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通常的定义)。
–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信息加工观点)。
●记忆特点:•区别于感知觉,记忆是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记忆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记忆是人类知识经验宝库建立的基础•记忆是生存的基础•记忆和其它心理过程的关系关系密切●记忆的种类●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运动记忆–情感记忆●记忆的意识性–有意记忆–无意记忆●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方法–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抽象性–情景记忆–语义记忆●记忆的生理基础●定位说–海马是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开关”。
–颞叶–额叶●非定位说–记忆与神经突触的结构变化有关(突触假设)–记忆与神经元内部的化学变化有关(核糖核酸RNA)–记忆与神经系统的生化机制有关(乙酰胆碱)第二节记忆的经典研究●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的必要条件✓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有意识记中,记忆的持久性与对记忆保持时间的要求有关✓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保持与遗忘●保持–经验在头脑中保持不是静止的,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记忆恢复现象●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识记材料的意义与作用–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遗忘的原因•干扰说•消退说•压抑说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动员多种感官,采用多样化复习方法●活动有助于记忆●重现(再认与回忆)再认:确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再认的速度与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旧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新旧事物的相似程度回忆:把以前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可分为:–有意回忆–无意回忆●根据回忆是否需要中介,可分为;–直接回忆–间接回忆●追忆:–同时具有有意回忆和间接回忆的特点回忆策略与影响因素:–联想•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定势与兴趣–与干扰作斗争(舌尖现象)第三节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记忆的信息加工流程●感觉登记●图像记忆●Sperling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procedure)实验●刺激以感觉痕迹的形式登记下来,保持时间非常短暂,在0.25到2秒之间。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4dd40940e45c3b3567ec8bc3.png)
二、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记忆的脑机制学说
⑴定位说
科恩(Cohen,1968):电击抑郁症患者脑的不同部位,发
现两半球的记忆丧失差异。
电击脑休克后记忆的丧失
只击大脑 左半球
文字材料 表 象 严重丧失 轻微丧失
第六章 记忆
只击大脑 右半球
没有丧失 严重丧失
电击两半球 严重丧失 严重丧失
语义编码
语义类别 语义联想与组织
第六章 记忆
27
五、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编码
“记忆术”
自然语言媒介法:运用形、音、义的联系提高记忆。
例,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在后面。
地点法:将识记材料想象为放在自己熟悉地方的不同位置上,
回忆时在头脑里对每一个位置逐个进行检索。 据说,起源于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Simonides)
第六章 记忆
音似 形似
19
四、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编码
⑵视觉编码
Posner(1969)经典实验
2(同时呈现、继时呈现)×2(音同形同、音同形异)
条件1 条件2 条件3 条件4
A
A
A
a
第六章 记忆
A
a A
20
四、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编码
⑶语义编码
Wickens经典实验
延迟1s——正确回忆率36%
第六章 记忆
16
三、感觉记忆
2、听觉编码
达尔文等人的经典实验
9个字符:左侧2、T、F;正中央x、4、s;右侧M、5、3 字符呈现后,规定各种延迟时间 全部报告 部分报告(屏幕指示需要报告的部分)
第六章记忆-资料.ppt
![第六章记忆-资料.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0654c8dd3383c4bb4cd2ce.png)
2021/1/4
PSYCHOLOGY
4
记忆研究的历史回顾
E. Tulving,(2019)的划分 第一阶段(1885-1960)“语词学习阶段 ”
H. Ebbinghaus,1885 系列的和对偶联合的语词项目为材料 强调学习与遗忘的基本现象的精确测 量
2021/1/4
PSYCHOLOGY
5
第一轮
听朋友聊天,未注意听,但最后一两句话 能记住。最后一两句话翁翁做响,提取出 来。
2021/1/4
PSYCHOLOGY
26
▪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转换的条件:
感觉记忆的信息受到注意,被及时识别的 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2021/1/4
PSYCHOLOGY
27
问题
瞬时记忆的信息经过注意进入短时 记忆,什么是短时记忆?它在编码 、储存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2021/1/4
PSYCHOLOGY
14
两种记忆系统模型(Waugh & Norman, 1965)
刺激
初级记忆
遗忘
次级记忆
复述
2021/1/4
PSYCHOLOGY
15
6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产生,强调记忆 作为不同的结构或者说不同的系统而存 在的。
2021/1/4
PSYCHOLOGY
16
那么记忆是由那些系统组成的呢?
PSYCHOLOGY
19
定义: 当客观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 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瞬时记忆。 功能:
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一步加工之前 的暂时登记,为进一步加工做准备。
代码形式:
按照刺激物的物理特征进行编码,是物理 刺激忠实的复制品。
2021/1/4
第6章记忆
![第6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8a276f54b0717fd5370cdcca.png)
第6章记忆一、记忆的一般概念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记忆与感知觉的区别: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知,是信息的输入,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⒈记忆的种类:⑴以记忆内容进行分类:①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判断题)形象记忆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它是在实践活动中,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
(判断题)这种记忆在幼儿身上表现较为突出,但并不完善。
②语词记忆/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④运动记忆/动作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⑵根据信息储存时间长短进行的分类:①瞬时记忆/感觉记忆视觉瞬时记忆在脑中储存的时间在一秒钟以内(<1秒),是刺激物的直接映象。
听觉瞬时记忆,根据马萨罗等人的研究,持续时间从四分之一秒到两秒不等(1/4—2秒)。
②短时记忆/操作记忆1—2分钟之内的记忆。
适时记忆是长时记忆的门户,没有适时记忆,长时记忆就不会发生。
(长时记忆基于短时记忆而产生)——-短时记忆与瞬时记忆的区别;①持续时间不同,视觉瞬时记忆在脑中储存的时间在一秒钟以内(〈1秒),听觉瞬时记忆,持续时间从四分之一秒到两秒不等(1/4-2秒)。
而短时记忆信息储存保持在1-2分钟之内。
②人们常常不知道瞬时记忆的内容是什么,是处于前注意状态,或无意识状态下的记忆(被动);而短时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人们清楚知道短时记忆的内容(主动)。
③瞬时记忆中的信息不可避免地要逐渐消失,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能通过复述保存下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③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可以从一分钟至几年或更长时间.长时记忆的容量是一切记忆系统中最大的一个系统。
长时记忆的储存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对信息主动加工的过程。
二、▲记忆过程:(选择题)(一)识记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再认和回忆过程㈠识记过程⑴根据是否有意识参与分类:(意识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是其重要指标)①无意识记-—(判断题)无意识记表明了凡是发生过的心理活动,都能在脑中保留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客观刺激的作用停止后,并不立刻消失。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知识梳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ab60834a7302768e9939ee.png)
第六章记忆概念:1.记忆: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编码:人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以不同形式存在,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
3.知识的表征:知识的储存。
把感知过的事物、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势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4.精确的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5.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好坏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6.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永久性的储存)7.情景记忆: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因为受时空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够稳固、不够确定。
)8.语义记忆: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受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9.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10.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11.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
(不需意识的参与)12.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需要意识参与)13.空间记忆:对有关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等方面的记忆。
14.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15.长时程增强:指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增加。
16.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主要依赖与信息的物理特征。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_记忆_第六章记忆第一讲记忆概述记忆的含义: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到底过程。
记忆的过程:编码:指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在整个记忆系统中,编码有不同的水平和层次,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信息编码又是一个开展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是指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头脑中。
存储也叫知识表征,它可以是事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存储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环节,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没有信息的存储就没有记忆。
提取:指从记忆中查找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记忆的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按信息保留时间长短和信息的多少划分。
感觉记忆是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感觉信息。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存储时间大约是0.25~2秒,容量比较大,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会迅速消失,获得租户一的信息则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当前一刻能够意识到的记忆,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两种成分,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有视觉编码或语义编码,保存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为7+_2个组块。
短时记忆具有明确的意识性,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可以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时间为1分钟到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无限,以自然语言为中介进行编码,也有视觉表象的编码,信息内容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获得的。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按内容分类。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它与个人亲身经历密切联系。
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空限制,信息容易受干扰,记忆不稳定不确定。
语义记忆: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地点、时间无关。
表现在记忆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等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比较稳定。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按意识参与程度分。
内隐记忆: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影响。
具有自动和无意识的特点,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语言表达。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运用这类技能时无需记忆参与。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事件的记忆可通过语言传授一次获得,提取需要意识参与。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记忆的脑学说整合论:拉希里提出的非定位理论即整合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与脑的各个部分有关,而不是皮层上有关特殊部位的机能。
定位论:布洛卡提出。
认为脑机能由大脑特定区域负责,记忆亦然。
SPI理论:图尔文提出。
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组成。
各种不同记忆分属于记忆的不同系统,而编码、存储和提取分属于记忆的不同过程。
SPI理论假定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即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
5种记忆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上存储一定的顺序,其加工过程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SPI 还假定: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即一个系统的输入提供了另一个系统的输入,信息在前一个系统得到成功的加工才可以在下一个系统进行编码;存储是并行的一次编码的事件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并保存在不同的脑区内;提取是独立的,即从一个系统中提取信息可以不受其他系统的影响。
记忆的细胞机制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回路。
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它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突触结构:作为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
长时程增强作用:在海马内的一种神经通路中,存在一系列高频动作电位,能使该通路的突触活动增强。
海马是长时记忆的暂时存储场所。
利用长时程增强机制,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为期数小时乃至数周的加工,然后将信息传入大脑皮层。
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仅会引起神经元突触结构的改变,而且导致神经细胞内部神经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核糖核酸及某些特异性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
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分子结构承担的;机体内部分泌的一些激素促进记忆的保持。
第二讲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的含义: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短暂登记。
其编码形式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性,保存时间短暂,容量较大,大部分信息因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部分信息由于注意而得到加工进入短时记忆。
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视觉器官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形象。
斯柏林的整体报告法和局部报告法。
声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
感觉记忆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记忆容量比较大;信息保存时间极短;信息的传输和衰变取决于注意。
第三讲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对信息的保存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是从感觉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在短时记忆的初级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向听觉形式过渡。
影响其编码的因素有觉醒状态、组块和加工深度。
觉醒状态:即大脑的兴奋性水平,兴奋程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
组块,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为一个高水平的、单一的代码的过程。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块。
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扩大组块的信息容量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
对信息思维过程的级别和复杂程度。
加工深度越大效果越好。
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复述:短时记忆存储的有效办法,可防止短时记忆信息受到无关刺激干扰而发生遗忘。
分为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
机械复述是对短时记忆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不能加强记忆。
精细复述是将短时记忆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短时记忆遗忘主要是干扰引起而不是消退。
其项目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即对全部的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
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是项目长度的函数。
短时记忆的特征:信息保存很短;记忆容量有限,为7加二或7减二;其信息可被意识到;通过复述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处于工作状态的短时记忆。
第四讲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含义:存储时间大约为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中存储着我们所有的经验和知识,为所有的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存储时间长且容量无限制。
信息来源是对短时记忆信息加工获得,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
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双代码假说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以能表达的内在含义的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又有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形式,又叫双重编码。
表象编码是通过形象的表象对信息进行编码;语义编码是通过对抽象的言语语言对信息进行编码。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存储是人们通过实际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存储与巩固的过程。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存储阶段,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方面。
在量的方面,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在质的方面,存储的经验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内容简略和概括;内容跟完整、合理和有意义;内容变得更具体或更夸张和突出。
促进记忆存储的条件与方法:复习要及时,按遗忘曲线先紧后松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序列位置效应,中间部分加强复习;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脑健康和用脑卫生。
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形式:再认: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呈现时仍然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舌尖现象:话到嘴边说不出来,因紧张引起的提取失败的现象。
此时不能让那个回忆但能再认。
长时记忆的特征:记忆容量无限;信息保存时间长;内容会发生重构。
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
不完全遗忘指能再认不能回忆;完全遗忘指不能再认和回忆;临时性遗忘指一时不能再认和回忆;永久性遗忘指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
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在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
遗忘理论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组建衰弱,以致最后消失。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
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说明。
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过程的干扰。
后摄影展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过程的干扰。
压抑说:心理动力学认为遗忘是因情绪或动机的压抑引起,如果压抑结束,记忆就能恢复。
突起失败说: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回消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突起有关信息时没找到适当的线索。
影响遗忘的因素识记材料的作用:对无重要价值、不感兴趣、不符合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占主要地位的识记材料最先遗忘,保持最差。
识记材料的数量:数量越大,遗忘越多。
学习程度:程度越高,遗忘越少,但过度学习到百分之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过度学习指学习后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首位内容易记,中间部分易忘。
识记材料性质: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其次是熟记的形象材料。
材料本身越有意义越容易操持。
内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