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强夯法(英文)

合集下载

浅谈强夯地基处理

浅谈强夯地基处理

浅谈强夯地基处理摘要:强夯法在国际上称为动力压实法或称动力固结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士夯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1 强夯法简介强夯法在国际上称为动力压实法或称动力固结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士夯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强夯是法国梅那(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国际上称动力压实法或动力固结法。

它通过一般8~30t的重锤(最重可达200t)和8~20m的落距(最高可达40m),反复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一般能量为1000~8000kN·m。

在地基土中所产生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

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第一个工程是用于处理滨海填土地基,该场地表层为新近填筑的约9m厚的碎石填土,其下是12m厚疏松的砂质粉士。

场地上要求建造20栋8层居住建筑。

由于碎石填土是新近填筑的,如采用桩基,负摩擦力将占单桩承载力的60%~70%,十分不经济。

经研究采用堆载预压法处理地基,堆土高度5m,历时3个月,只沉降200mm。

最后改用强夯法处理,单位夯击能为1200kN·m/m2,只夯击一遍,整个场地平均夯沉量达500mm。

建造的8层居住建筑竣工后,其平均沉降仅为13mm。

强夯法由于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国于1978年开始先后在天津新港、河北廊坊、山西白羊墅、河北秦皇岛等地进行强夯法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接着强夯法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强夯

强夯

国电宁夏英力特120万吨/ 国电宁夏英力特120万吨/年煤基多联产项目甲醇工程 120万吨 (英力特宁东甲醇工程) 英力特宁东甲醇工程)
锤重( ) 落距( ) 锤重(KN)×落距(m)=KN•m
夯锤:一体夯锤、分体组合式夯锤、强夯置换专用夯锤在设计上形成系列, 夯锤:一体夯锤、分体组合式夯锤、强夯置换专用夯锤在设计上形成系列, 能满足各种能级、土质、处理深度和处理目的的要求。 能满足各种能级、土质、处理深度和处理目的的要求。 单击夯击能4000 、8000(kN*m) 有效加固深度4、8(m) 处理后压缩模量12、15 (Mpa )
6、 挖方和填方 (1)当挖方用于回填时,挖方应直接运往填方区。如需 放置于临时堆放场地时,应防止混杂其它材料。 (2)填方时应保证平整,厚度一致,并分层压实。 (3)下雨时,不得进行填方。 (4)填方场地上可适当洒水,满足地基土的最优含水量。 (5)废土不能用于回填的废土应从场地内清除。
四、质量控制及检验
强夯简介
第一阶段,自引进到 年代初 年代初.本阶段工程应用 第一阶段,自引进到80年代初 本阶段工程应用 的强夯能级比较小,一般仅为1000kN.m ,处理 的强夯能级比较小,一般仅为 深度5m左右 以处理浅层人工填土为主。 左右, 深度 左右,以处理浅层人工填土为主。 • 第二阶段, 年代初到 年代初。本阶段, 年代初到90年代初 第二阶段,80年代初到 年代初。本阶段,我 国在山西潞城兴建国家重点工程山西化肥厂, 国在山西潞城兴建国家重点工程山西化肥厂,为 了消除本场地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并提高地基承载 力,国家化工部适时组织有关单位开发了 6250kN.m能级强夯并用于本场地地基处理,使 能级强夯并用于本场地地基处理, 能级强夯并用于本场地地基处理 强夯的有效处理深度提高到了10m左右,强夯的 左右, 强夯的有效处理深度提高到了 左右 应用范围也得到扩展,强夯技术日臻完善。 应用范围也得到扩展,强夯技术日臻完善。 • •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是一种快速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是指用起重机将重锤提到一定高度,利用自动脱钩法使重锤自由下落,冲击能夯实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的方法。

1969年,法国的路易斯梅那德(Louis Menard)技术公司首次提出强夯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强夯法开始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地基,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推广到细粒土地基。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引进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路桥、水利、建筑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最经济、最常用的深层地基处理办法之一。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粘性土、淤泥、淤质泥土等饱和性较高的地基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1991年深圳建筑科学中心首创强夯碎石挤淤法,打开了我国利用强夯法处理饱和性粘土地基的新篇章。

4.1加固机理强夯法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然没有一套完善的指导理论和设计方法,对于不同的土基有不同的加固机理。

综合归纳,强夯法主要有三个加固机理方式:1)动力密实(Dynamic Compaction)对于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

利用冲击型动力荷载,减小土体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土体密实。

工程实践表明,经夯击一遍后,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3倍。

2)动力固结(Dynamic Consolidation)为解释饱和黏性土的强夯效应,Louis Menard提出了动力固结模型。

地基土的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孔隙水压力的状态有关。

进行夯击时,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冲击变形而强度减小,在液化阶段,强度降低为零;孔隙水排出时孔隙水压力减小,此时为土的强度增长阶段;孔隙水压力涨幅为零,此时为土的触变恢复阶段。

3)动力置换(Dynamic Replacement)对于软黏土,往强夯形成的夯坑中填充碎石、砂等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击,填料挤入软土中并排开土体,形成砂、碎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这种方法称为强夯置换法。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对摩擦桩取0.5~1.0, 对摩擦支撑桩取0.1~0.4。
3、对刚性桩地基
(1)
f sp , k
N Rkd A
fs,k (1 m) As / A
N 基础以下的桩数 Rkd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A 基础面积
As 桩间土面积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一般取0.8~1
排水固结法
④防止冻胀。因为粗颗粒的垫层材料缝隙大,不易产生毛 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
⑤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2 垫层的设计要点
垫层的设计不但要满 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 定的要求,而且应符合经 济合理的原则。其设计内 容主要是确定断面的合理 厚度和宽度。对于垫层, 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来置 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 土层,又要有足够的宽度 以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出。
处理对象
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 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地 基,尤其是淤泥和淤泥质土,处理效果较差。
工程应用
机场、仓库、油罐、公路、和铁路
加固地基的优点
•应用范围广泛 •加固效果显著
•有效加固深度大
8000KN.M高能级强夯处理深度达12米;一般能量夯能处 理深度6~8米
局 部 剪 切 破 坏
刺入破坏
2、降低地基变形:
变形过大,产生不均匀沉降、结构开裂
3、消除液化
震动液化 u
饱和粉土和砂土受到震动时,
孔隙水压力大于上覆重力时, 粉砂和粉土变为液态,建筑
uG
物倾倒。
震动液化 G
4、渗漏、管涌:对大坝破坏方式。
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土中的细 颗粒被冲走,使土的孔隙不断扩 大,渗透速度不断增加,使较粗 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带走,逐渐 形成管状渗透通道,造成土体崩 塌,这种现象称为管涌。

建筑地基处理--强夯法

建筑地基处理--强夯法

建筑地基处理--强夯法
建筑地基处理是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确保建筑工程
的安全和稳定,常常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

其中一种常用的
处理方式就是强夯法。

强夯法是利用重锤对地面进行旁压和震动的加固方法。

其原理是:将大型重锤抬高至一定高度,然后放开,使其自由下落撞击地面,反复进行,振动可以传递到较深的土层,形成一定的压实效应。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尤其对于松散土
层和软土地基效果显著。

下面是强夯法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先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上面的杂物。

确定夯锤的取点和
倾角,准备好铺设管网的材料和设备,以及夯锤和其所需的机械设备。

2.地面处理
在地面上进行处理之前,需要对地面进行测量或试验。

对于建
成的场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选取相对松弛的地区
进行处理。

在确定夯锤位置和倾角之后,可以开始将松土层向周围
推平,同时进行水汽压实处理。

3.振动处理
在土层压实前,需要先将夯锤放置在夯点处,由机器将其提升
至一定的高度,放手下落撞击地面,反复进行。

做好锤与锤之间变
形的记录,根据地质特点合理调整高度和振动次数,知道土层达到合适的密实度或承载能力。

以上就是强夯法处理建筑地基的主要流程及步骤。

值得注意的是,强夯法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避免受到强烈的震动和外力的影响,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工艺效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采取强夯法进行处理时,需要认真分析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层进行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强夯法处理填土路基的工程实践分析

强夯法处理填土路基的工程实践分析

强夯法处理填土路基的工程实践分析作者:梁森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5期本文介绍了强夯法地基处理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并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强夯法的设计和施工要点,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1.强夯法加固地基原理强夯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Dynamic Consocidation Method)或动力压实法(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它通过反复将一个重锤(一般为8t~40t,最重可达200t)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m~40m),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击能和振动能,在地基土中所产生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对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及改善砂土的液化性能、消除湿馅性黄土的湿馅性有良好的效果。

冲击波以压缩波(纵波、P波)、剪切波(横波、S波)和瑞利波(表面波、P波)的波体系联合在地基内传播,在软弱土地中产生一个波场,通过各种波的共同作用,达到软弱土地基密实、提高强度及承载力的目的。

2.强夯法加固地基适用范围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同时,由于强夯法的深层加固对机械设备和器具性能要求较高,而且强夯施工的震动和噪音较大。

因此,在加固深度超过l0m和临近城市及周边有建筑物、构筑物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时,均应谨慎采用。

笔者结合南宁市五象新区堤园路(一期)工程1标段实际工程情况及其加固效果,对强夯法设计和施工进行简要阐述。

3.工程实例3.1工程概况南宁市五象新区堤园路(一期)工程1标段施工开展后,发现K0+380~K0+660路段为人工填土,土质松散,不能直接作为道路路基,必须进行路基处理。

该路段岩土层分布及特征自上而下分述为五点。

(1)杂填土:由建筑垃圾、活垃圾、粘土和岩块等组成,未经压实;以灰褐色、棱、棕黄色为主,整体为杂色;稍湿~湿;松散~稍密,局部为中密;重型动力触探为3~8-/10cm,平均为4击/10cm;局部过渡为素填土,其标贯击数为4击;厚度为1.2m~12.8m为高压缩性土。

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摘要】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等优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加固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贮仓、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港口码头等地基中的砂土、低饱和度粉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土质。

本文具体分析了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强夯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abstract 】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has simple construction and reinforcement effect is good, the use of economic advantag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strengthening warehouse, oil tank, the warehouse, highway, railway, airport runway, port wharf, low saturation of the foundation soil powder soil, collapsible loess, miscellaneous fill in the soil, grain filling soil and soil.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dynamic compa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 】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foundation treat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

强夯法的名词解释

强夯法的名词解释

强夯法的名词解释强夯法是一种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也被称为振冲法或动力夯实法。

它是通过将特制的夯击器,称为“夯头”,通过自由落体受力的方式施加于地面上,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强夯法的操作过程是一种“物理挤压-改良”方法。

它的原理基于振动力的传递和分布,通过夯击器在地面上落下并受到反弹作用,产生强大的振动波能量。

这些振动波能量会垂直于夯击器的方向向下传递,进入土层,并引起土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挤压,从而增加土壤的密实程度。

强夯法的主要目的是夯实松散的土壤,减少土壤的孔隙率和单元体积的变形。

这使得强夯法适用于改良松散土层、填埋场地和回填土等工程项目中。

通过强夯法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压能力、减少沉降和沉降差异,并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在强夯法中,夯头是一种重型设备,通常由铸铁或钢制成。

夯击器的质量和高度是影响夯击效果的关键因素,通常根据所需处理的土层类型和项目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夯头。

较大质量的夯头可以产生更大的夯击力和振动效应,进而对土壤产生更大的影响。

强夯法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和评估。

地面的夯击后沉降量和地基的侧向承载力是常用的评估指标。

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利用高精度测点监测和地面位移仪来记录和分析夯击效应的传递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确定强夯工艺的最佳参数,并指导后续施工和设计。

然而,尽管强夯法在改良软土等土壤层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它存在一些潜在的局限性和风险。

首先,当面对特别坚硬的土壤或岩石时,强夯法的效果可能不如预期。

其次,强夯操作会产生噪音和震动,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结构物造成干扰和影响。

因此,在使用强夯法时,需要充分评估和管理与噪音、振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

总之,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土地改良方法,可用于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土壤类型。

它通过夯击器在地面上的振击作用,对土壤进行物理挤压和改良。

然而,在使用强夯法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原理、操作技术和评估方法,并合理评估其适应性和潜在风险,以确保工程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强夯法

强夯法

(3)试夯
3.2 强夯法
(九)现场测试设计
(1)地面沉降观测
3.2.2 强夯法设计计算
每夯击一次应及时测量夯击坑及夯坑周围地面的沉降、隆起; 用以控制夯击击数,估计夯击效果。 (2)孔隙水压力 测量在夯击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和水平距离的增长和消散的分布。从而 确定两个夯击点间的夯距、夯击的影响范围、间歇时间以及饱和夯击能等参数。 (3)强夯振动影响范围 测试地面振动加速度了解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 为了减小强夯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可在夯区周围设置隔振沟。 (4)深层沉降和侧向位移测试 在地基中设置深层沉降标测量不同深度土体的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沿深度变化。 有效了解强夯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影响范围。
3.2 强夯法
(五) 夯击击数与遍数 (1)夯击击数
3.2.2 强夯法设计计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击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 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 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2)夯击遍数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套成熟和完善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
3.2 强夯法
(二)机理分类
3.2.1 加固机理
目前,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Dynamic Compaction) 、动力 固结(Dynamic Consolidation)和动力置换(Dynamic Replacement),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 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3.2 强夯法
(一)施工设备 (二)施工工艺
3.2 强夯法
加固机理
3.2.0 概述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是一种快速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是指用起重机将重锤提到肯定高度,利用自动脱钩法使重锤自由下落,冲击能夯实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的方法。

1969 年,法国的路易斯梅那德〔Louis Menard〕技术公司首次提出强夯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强夯法开头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地基,随着技术的进展,渐渐推广到细粒土地基。

20 世纪70 年月初,我国引进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进展,在路桥、水利、建筑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最经济、最常用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粘性土、淤泥、淤质泥土等饱和性较高的地基处理效果不是很抱负。

1991 年深圳建筑科学中心首创强夯碎石挤淤法,翻开了我国利用强夯法处理饱和性粘土地基的篇章。

4.1加固机理强夯法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旧没有一套完善的指导理论和设计方法,对于不同的土基有不同的加固机理。

综合归纳,强夯法主要有三个加固机理方式:1)动力密实〔Dynamic Compaction〕对于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

利用冲击型动力荷载,减小土体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土体密实。

工程实践说明,经夯击一遍后,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3 倍。

2)动力固结〔Dynamic Consolidation〕为解释饱和黏性土的强夯效应,Louis Menard 提出了动力固结模型。

表4-1 动力固结理论与静力固结理论的区分动力固结理论静力固结理论含有少量气泡的可压缩液体不行压缩的气体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孔,其孔径是变化的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孔,其孔径是不变的弹簧刚度为变数弹簧刚度为常数地基土的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孔隙水压力的状态有关。

进展夯击时,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冲击变形而强度减小,在液化阶段,强度降低为零;孔隙水排出时孔隙水压力减小,此时为土的强度增长阶段;孔隙水压力涨幅为零,此时为土的触变恢复阶段。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节法或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40T)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米)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 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60年代末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

开始时仅用于处理砂土和碎石地基, 后来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逐步推广应用到细粒土基地。

强夯法由于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 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地。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它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善其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所有还常用于处理可液化砂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等。

强夯法虽然适用土类很广, 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土性, 用一般强夯处理效果不明显。

针对这类情况, 国内相继进行了大量试验, 采取强排水加强夯和置换强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在南方己广泛使用。

(强排水加强夯首先就是在小范围(约1万M2)内采用高真空泵排地下水, 减少土壤中的水量, 然后用强夯加固土体。

)二、原理及加固机理(一)强夯原理1﹑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冲击波使地基密实。

这种由冲击引起的振动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

2﹑强夯理论认为:压缩波大部分通过液相运动, 使孔隙水压力增大, 同时使土粒错位, 土体骨架解体, 而随后到的剪切波使土颗粒处于更密实的状态。

(二)加固机理1﹑填石层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 使填石﹑填渣等粉碎,填石层中的孔隙体积减少, 石层变得更为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检验指标主要是密度和变形模量。

(如禄口机场强夯﹑连云港Grs区强夯等)2﹑填土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 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 土体变得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检测指标主要是强度和变形模量。

(如熊猫新港区强夯﹑江宁天正基地强夯等)3﹑粉土﹑砂土面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 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 土体变得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这里结合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阐述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及方法。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in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re and more widely, here with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in foundation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key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founda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前言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质量8-30t的重锤(最重可达200t)起吊到8-20m的高度(最高为40m)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在土中产生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

土体在压缩过程中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将气体和孔隙水排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降低其压缩性将地基加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这是一种施工简单、费用低廉而效果显著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2.强夯法的设计强夯法的设计考虑的因素包括回填料、有效加固深度、单位夯击能、夯击次数、重复夯击遍数、重复夯击间隔时间、夯击点布置和处理范围等。

浅论软弱地基处理的强夯法

浅论软弱地基处理的强夯法

3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 RM TI ON 2008NO .10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工业技术强夯法也称动力固结法(Dynam i c C on-sol i dat i on M et hod)或动力压实法(D ynam i cC om pac t i on M e t hod)。

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的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夯锤重一般为10~40t (最重为200t ),提升高度大约为10~40m ,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

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提高地基土的均匀性。

它是在重锤夯实法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又与重锤夯实法迥然不同的一项新技术。

而且随着强夯法的发展,它已经不是单独应用,而是联合其它地基处理方法一起应用。

1强夯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强夯法的设计理论尚不成熟,夯击时地基土的动力性质又不十分明确,以及地基土性状变化多端,因此在采用强夯法时必须进行现场试夯。

另外由于按照目前勘察布孔的要求对建筑场地进行勘察时,只能大致了解场地的不均匀程度,整个场地的最弱部位不一定能查明。

而设计人员进行强夯设计时,往往根据勘察资料提供的参数进行设计,这样虽经强夯处理,有的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的又因施工过多的夯击能而造成浪费,因此采用信息化施工是目前的强夯法施工工艺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施工的主要优点是能保证施工后场地的均匀性,同时由于质量检验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信息化施工是一项先进的施工方法,尽管根据我国强夯施工现状,要做到在施工过程中对夯击效果进行检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目前推广尚有一定的难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

2强夯法的两种信息化施工方法及其不足之处2.1预测夯击次数的信息化施工方法通过预测夯击次数来进行信息化施工,是最初提出信息化施工概念时的思路。

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1、简介任何建筑物的荷载最终将通过基础传递到地基上。

凡是基础直接建造在未经加固的天然土层上时,这种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若天然地基很软弱,则事先要经过人式。

2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并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作用。

同时,夯击能还可以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强夯法开始时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以适用从砾石到粘性土的各种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

强夯法由于具有地基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国家的数千项工程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

2.2、国内外发展情况强夯法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并创用的。

由于强夯法特有的优6月3议上,美国Menard教授在“地基处理”的科学发展水平报告中精辟的论述强夯法的传统固结机理:强夯法目前已经发展到地基土的大面积加固,深度可达30m。

当应用于非饱和土时,压密过程基本上同实验室中的击实实验相同。

在饱和无粘性土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液化,其压密过程同爆破和振动密实的过程相似。

这种方法对饱和细粒土的效果,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报道。

对这类土需要破坏土的结构、产生超空隙水压力以及通过裂隙形成排水通道。

而强夯法对杂填土特别有效。

实践证明,在夯击的工程中,土体的瞬时沉降可达几十厘米;土中产生液化后使土的结构破坏,土的强度下降到最小值;随后在夯击点出现径向裂隙,成为加速空隙水压力消散的主要通道;因粘性土具有触变性,使降低的强度得到恢复和增强。

Menard教授实践,并结合传统的固结机理,提出了饱和土是可以压缩的新的机%。

体的沉降量与夯击能成正比。

当气体按百分比接近于零时,土体变成不可压缩的。

相应于空隙水压力上升到覆盖压力相等的能量级,土体即产生液化。

如图1所示,液化度为空隙水压力与液化压力之比,而液化压力即为覆盖压力。

第九章 强夯法

第九章  强夯法

第九章强夯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第一节概述一强夯法的沿革与发展夯实法加固地基是一种古老的施工方法,远在6000年以前的原始公社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类生活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即发现其原始建筑的柱基垫土经过夯实。

进入文明社会几千年以来,中国就一直用夯实法,用夯(木夯、抬夯)、硪(石硪、铁硪,wo砸地基或打桩等用的一种工具。

通常是一块圆形石头,周围系着几根绳子。

如:硪筑(用石硪夯筑))加固地基,并用其修建土工建筑物,如堤、坝、台、墙(小至建筑墙壁、大至城墙),秦阿房宫前殿遗址即为东西宽1300m,南北长500m,面积60万平方米的大夯土台基,最初的万里长城及以后的长城心墙也多用土夯实筑成。

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处理湿陷性黄土的需要和机具的发展,前苏联发展了重锤夯实法,并在50年代介绍到我国。

这种方法适用于加固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类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地基。

对于含水量过高的土夯实效果差,形成“橡皮土”,不宜使用。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或动力压实法(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60年代末由法国Menard(麦那)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

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40t)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的受力性能。

此法应用初期,仅用于加固砂土、碎石土地基。

强夯法的第一工程用于处理滨海填土地基。

该场地表层为新近填筑的厚度约为9m的碎石填土,其下是12m厚的疏松砂质粉土,场地上要建20栋8层住宅楼,由于碎石是新近堆积的,如采用桩基,负摩擦阻力很大,将占单桩承载力的60%~70%,不经济。

采用堆载预压法处理地基,堆载历时3m,仅夯击—遍,整个月,堆载高度为5m,只沉降200mm。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它在土壤改良、地基加固和地震灾害预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强夯法的基本原理、施工过程以及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一、强夯法的基本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利用重锤的自由落体作用,使得地下土层受到连续的冲击荷载,从而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

其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频繁的冲击荷载可以改变土体的结构,使土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2. 冲击荷载可以提高土体的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

3. 强夯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够改善土体的排水性能和孔隙水压力。

二、强夯法的施工过程强夯法的施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土壤勘察和试验: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土壤勘察和试验,确定土壤的类型、含水量和力学性质等参数,以便合理选择夯击参数和确定施工方案。

2. 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搭建夯击平台、设置测量点等。

3. 夯击施工:将重锤提升至一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落体冲击地面,每次冲击都会产生冲击波传播至土中,引起土体的振动和变形。

4. 检测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夯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土体的沉降、振动、水位变化等参数的记录和分析。

三、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改良:强夯法可以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特别是对于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地基,强夯法可以有效地增加其密实度,减小其沉降和变形。

2. 地基加固:对于存在地基沉降和变形问题的建筑物,可以通过强夯法进行地基加固。

通过夯击作用,可以使地基土体重新排列,填补空隙,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地震灾害预防:强夯法可以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提高土体的抗震性能。

通过强夯处理,可以增加土壤的密实度,提高土体的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结:强夯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改善土壤工程性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 先 评 估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APPLIED ENERGY REQUIREMENTS SELECTION OF TAMPER AND DROP HEIGHT
AREA TO DENSIFY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APPLIED ENERGY REQUIREMENTS
论 法
研投 招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研 介 究 绍 背论 景 论 介文 绍绪
预 研 究 背 景 预先 先评 评估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DEVELOPMENT OF DESIGN PLAN
1.Selection of the tamper mass and drop height to correspond to the required depth of improvement. 2.Determination of the applied energy to be used over the project site to result in the desired improvement. 3.Selection of the area to densify. 4.Determination of the grid spacing and number of phases. 5.Establishing the number of passes. 6.The need for a surface stabilizing layer.
SELECTION OF TAMPER AND DROP HEIGHT
n has been found at project sites to range from 0.3 to 0.8.
The variation in n is attributed to the: ① Efficiency of the drop mechanism of the crane. ② Total amount of energy applied. ③ Type of soil deposit being densified. ④ Presence of energy absorbing layers. ⑤ Presence of a hard layer above or below the deposit being densified. ⑥ Contact pressure of the tamper.
Introduction Preliminary evaluation Design considerations Contracing procedures
CO N T E N T
Constraction monitoring
Adjustments during dynamic compaction
AREA TO DENSIFY
Dynamic compaction is generally completed over an area larger than the plan area of the embankment or the loaded area.
介绍
预先评估
设计考虑
招投标程序
建设监管
强夯调整

The mass of the tampers generally ranges from 5.4 to 27.2 Mg, and drop heights range from 12.2to 30.5 m.
Lighter tampers and smaller drop heights result in depths of improvement on the order of 3.0 to 4.6 m. Heavier tampers and greater drop heights result in improvements on the order of 6.1 to 9.1 m
1 2 3 4
Categorize soil type: (1) Site Investigation (2) General Description of Soil Categories Assess site restraints: (1) Ground Vibrations (2) Lateral Ground Displacements (3) High Water Table (4) Presence of Hard or Soft Layers Determine design requirements: (1) Tolerable Settlement (2) Minimum Soil Property (3) Depth Of Improvement Limitation Estimate costs: (1)Dynamic Compaction Costs (2)Alternate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iques

介 论 文 介绍 绍绪 论
预 研 究 背 景 预先 先评 评估 估
设 研 究 方 法 研计 设 究考 计 方虑 考 法 虑
招 研 究 结 果 题 讨 论 强 总 夯 结 调 研投 招 究标 投 结程 标 果序 程 序问 问建 建 题设 设 讨监 监 论管 管论 论文 文 强 总 夯 结 调整 整
Design
considerations
GRID SPACING AND NUMBER OF DROPS
SURFACE STABILIZING LAYER
MULTIPLE PASSES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