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作业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国七雄和都江堰水利工程.2.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秦国是通过改革强大起来的,提高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社会上的变化从春秋到战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时间,采取复习式导入。
“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战国这一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2.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影响。
3.掌握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主要政治、军事及经济、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2.能够总结、归纳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影响。
3.能够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主要政治、军事及经济、文化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2.掌握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主要经济变化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课题。
2.让学生介绍他们对战国时期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一:社会背景及历史背景1.让学生先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之间的联系,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课文,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3.讨论学生对战国时期社会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引导他们较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战国时期。
活动二:战国时期社会变化与影响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影响。
2.分组讨论及总结汇报,引导学生对于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理解。
活动三: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及经济、文化现象1.在课堂上通过图片、文字、案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主要政治、军事及经济、文化现象。
2.让多组学生对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归纳1.整体提问,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进行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复述今天的主要内容。
课堂问答1.表述一下战国时期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2.说说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及其影响。
3.谈谈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主要政治、军事及经济、文化现象。
作业布置1.作业一: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了解更多的战国史实。
2.作业二: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方式对所总结的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影响进行深一步的阐述。
Note: 本教学设计是以Markdown格式撰写,无法附带图片和网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课题名称: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2、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
【学习难点】商鞅变法的影响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1—34页,重点看课本正文的黑体字。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20分钟)
(1)完成《高分突破》P25-26页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2)①战国七雄的形成?
②商鞅变法的目的?
③商鞅变法的内容?
④商鞅变法的影响?
⑤都江堰的设计者、时间、作用?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0分钟)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4、巩固知识点(5分钟)
自背、互背《高分突破》P25-26页课前预习的知识点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
独立完成《高分突破》P27—29页随堂检测及课后作业。
7、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作业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单元作业概况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要求,在细化解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炼概括单元大概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梳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知识内容,将知识进行整合归类,通过改编、原创等命题方法,科学设定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本单元的作业。
题目设计以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史料为依托,题型多样,灵活性较强,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二、案例征文(一)学科核心素养细化1、单元大概念:(1)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代表的夏商西周文明;(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
(4)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5)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二)单元大概念架构本单元主题为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核心概念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主要问题为朝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的灿烂文化,在此基础上能够感知中国早期国家的建立发展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华灿烂文明。
1.单元知识结构体系2、构建概念体系,识别关键问题,落实核心素养具体史实重点内容关键问题核心素养夏朝建立、世袭制、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分封制夏商周的更替以及分封制1、朝代更替有何规律可循?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夏商周的灿烂文化: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的功能变化以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2、为什么夏商周时期会出现灿烂文化?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大动荡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政治表现、商鞅变法、都江堰、百家争鸣铁制农具和牛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时期是如何体现其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的?历史解释(三)整体教学流程透视(四)作业具体内容设计1.单元作业设计的学情分析本单元以“夏商周时期”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早期国家的更替,以及社会的变革。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1)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与技能1.了解商鞅变法、战国七雄、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2.识读《战国同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
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导入新课利用《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对比图片,思考(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2)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国是怎么来的?“战国七雄”是指哪7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板书课题)一、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战国七雄、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识读《战国同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3.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二、自主学习(一)战国七雄1。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一、单元基本情况二、课时作业、单元试卷单元目标设计(一)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2.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二)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2.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表四、课时作业[第1课时]Z0101、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Z010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Z010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
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材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深。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张凯芝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三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
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田、土、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材料四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更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的。
桀以人为骑纣王制炮烙之刑(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的分别是什么制度?(2)依据材料二指出分封制调节了哪些社会关系。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作用和都江堰。
难点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同学们好!请大家一起分享同学讲述的小故事。
(出示漫画“立木为信”)学生讲故事:商鞅起草了一份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于是他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
一位士兵手持赏金大声喊道:“快来看!快来看!左庶长的告示。
”群众蜂拥围观并讨论了起来,一位百姓疑惑地问道:“咦!这上面写的什么啊?”另一位百姓神秘地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金呢!”有一位百姓插了话:“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百姓们纷纷说道:“就是,就是!秦国历来政令不一,法度朝令夕改,我看这是一个圈套,不要上当!”一位士兵把看到的情景,禀告了商鞅。
商鞅便把赏金加到50金。
百姓议论着:“这新官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就在此时,从城外走来一位壮汉,看到许多人围在南门前,于是他上前问明事情后,扛着木头向北门走去。
结果他真的拿到了50金。
百姓们惊讶地议论起来:“天哪!真的赏他50金!看来,这新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以后我们要听从他的命令了。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本课线索
必背重点
战国七
雄 包括国家 齐、楚、秦、燕、赵、魏、韩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商鞅变
法
目的
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地位 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
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
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
治理;(2) _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商鞅铜方量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
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
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
都江堰示意图
易误警示
1.春秋时期曾经称霸,且在战国时期依然称雄的国家有:齐国、楚国、秦国。
2.商鞅变法中触及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
3.商鞅变法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措施是“确立县制”。
图片解读
战国形势图
重要国家/地点:
(1)秦、齐、楚、燕、韩、赵、魏:战国七雄。
(2)桂陵:齐魏桂陵之战的地点。
(3)马陵:齐魏马陵之战的地点。
(4)长平:秦赵长平之战的地点。
成语故事: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完璧归赵等。
重要战役: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作业设计
第7课1.下列能准确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的是()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2.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3.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 )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B.交战区域广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D.持续时间较长4.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推广5.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由于国力不强,秦国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进行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6.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全部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的状况;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充分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对于本课涉及的“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难以理解。
这里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的思路。
如:经济变革引起了政治变革,要结合上一节课中“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识图分析法、材料研读法、辩论学习法、问题讨论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阅读本课前言导入新课。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
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一、战国七雄教师:我们讲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时提到“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实现了局部统一”。
到战国时期,大的诸侯国只剩下七个,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你能在地图上指出七雄的位置吗?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七雄的位置。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版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右面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6.★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永济渠D.江南河二、材料分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
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
材料二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
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人免除徭役和赋税。
材料三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奴婢。
材料四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主要介绍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情况。
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在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战国时期的政治发展与著名战争;第二部分介绍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代表商鞅变法;第三部分介绍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
各国纷纷变法适应形势的发展。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其中的代表,所以本课教材的重点是商鞅变法。
而战国时期纷繁复杂现象正是社会转型的体现。
都江堰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能力,学生需要对其有基本了解。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春秋、战国形势图,知道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的位置、著名战役以及合纵与连横的基本史实,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知道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懂得“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道理。
理解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讲究策略,了解改革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3.了解都江堰工程,认识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知道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理解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确立了新的制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南门立杆》教师: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
商鞅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变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徙木立信这个小故事导入本课,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微观上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七年级历史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位于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这一单元之中。
《动乱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百家争鸣》对应的是本单元的“社会变革〞。
《动乱的春秋时期》从政治、经济两个主要方面诠释春秋时期社会的变化,“大动乱〞为春秋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则主要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诠释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大变革〞贯穿了战国时期,成为其主要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上的剧烈变化折射到思想文化领域上,《百家争鸣》这一课即从思想文化的角度,为我们呈现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大解放。
本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与《动乱的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用3课时共同为我们展现出春秋战国这个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期的相关内容。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指导本课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诠释。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三个子目构成: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本课以战国七雄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式的窥探战国时期在政治方面的变化,为我们呈现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混战不断、走向统一的政治局面。
为了能在这纷繁复杂的混战局面中一统天下,各国纷纷实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
在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最具特点也是最后助秦国一统天下的商鞅变法映越纸上,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知秦国一统天下之必然。
秦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不仅重视改革政治和开展经济,而且注重兴修水利,在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便是其典型代表。
故本课以“卑秦〞、“强秦〞到“富秦〞为隐性线索,以战国七雄窥探战国局势的社会裂变、商鞅变法的顺势而变和都江堰的创新利变构成了本课的显性线索。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相关历史视频和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对社会有哪些影响?”等。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2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掌握历史解释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难点:
1. 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深层次原因: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根源。
2. 战国时期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国时期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同时,可以利用历史故事、动画等生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7课。
本课主要内容有: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诸侯国间的战争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认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夏商周时期的基础上,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掌握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掌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诸侯国间的战争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诸侯国间的战争。
2.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的意义;都江堰的修建的作用;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诸侯国间的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2.资料: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包括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诸侯国间的战争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结合资料1、2,你认为战国青铜器铜冰鉴的主人应该是平民还是贵族?如果是贵族,会是哪一个阶层的贵族?
预设答案:贵族(天子)。最后答案是曾侯乙。
问题8
看地图(战国前期与战国后期地图),结合书本31页史实内容,寻变化预设答案: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结论分封制到战国已崩溃。
问题9
结合资料3,你可以看出诸侯国变化的什么趋势?预设答案: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战国七雄。
投影《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播放《长战之战》视频,让学生结合原来的认识及从视频中提取的历史信息,并以战国战争与春秋战争对比,师生讨论与归纳战国战争的特点。板书展示:战况:激烈(兼并战争,你死我亡)
探究战国战争特点的问题设计
问题编号
具体内容
问题3
你知道哪些战国时期的战争?预设答案:依据学生的认识,来决定教师讲多少。《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重点讲述“长平之战”
问题4
观看《长平之战》视频(约2分钟),从中得出战国战国的哪些特点?
预设答案:惨烈,坑杀了四十多万人;智谋,军事谋略的运用对战争影响非常大;规模大,双方应以几十万或上百万人参战等等。
问题5
秦国为什么一要坑杀了赵国投降的这四十多万人?预设答案:怕降兵造反,所以一定让他们死等。结论:战国的战争是你死我亡
问题11
请你讨论:哪些资源(资本)是(战争)胜利的保障?预设答案:财力物力(国富);人力人才(兵强);制度谋略(制明);管理奖惩(治严)。结论社会剧变促进变法改革成为诸侯国求存发展的应变举措
问题12
你认识秦各位阶层中(平民、国君、贵族、将士、地主),谁会为商鞅变法的内容点赞,并说明理由预设答案:平民、国君、将士、地主。学生在能结合内容说出理由过程中,实际已将变法内容的影响作了具体的理解,言之成理就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1.下列能准确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的是()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2.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3.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 )
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
B.交战区域广
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
D.持续时间较长
4.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推广
5.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由于国力不强,秦国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痛感脸面尽
丢。
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6.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
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
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可能全部是事实
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
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战国时期赵国
B.战国时期齐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10.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角色扮演】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确立的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1.D
2.A
3.C
4.D
5.B
6.A
7.B
8.A
9.C
10.(1)支持。
因为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注: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也可)
(2)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