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科书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教材,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该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新时代的启示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文明起源、我国的古代文明以及现代化过程中我国的变化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世界上的各种文明,掌握时代变迁和文明演化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大地的变化本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构造、运动、变化以及地球对人类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以及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第三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演化历程、文化起源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环境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是如何逐渐进化成今天的模样的。
第四章:人类社会的演变本章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态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态。
第五章:中国的古代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内涵、特点以及它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演变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的成就、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了解历史和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2021目录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2021最新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2021最新目录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
目
CONTENCT
录
• 单元概述 • 古代文明 •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 近代世界的发展 • 单元总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单元概述
单元目标
02
01
03
掌握基本的历史与社会知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单元内容概览
第一章:中国历史概 述
建筑艺术如罗马斗兽场、道路 和桥梁等工程成就,以及拉丁 语和罗马法律等文化传承。
03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中世纪欧洲
01
02
03
经济基础
中世纪欧洲经济以农业为 主导,封建领主控制大量 土地,农民依附于领主, 进行农业生产。
政治格局
中世纪欧洲形成多个国家, 各国间政治纷争不断,同 时教会势力强大,对政治、 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阶级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02
在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制
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资产阶级改革的影响
03
资产阶级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促进了
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05
单元总结
本单元的主要观点和概念
1. 古代文明的发展
本单元介绍了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和 古罗马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欧洲各国为了获取海外资源和市 场,纷纷进行殖民扩张,争夺殖
民地。
殖民扩张的影响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反殖民斗争的兴起
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他们开始 进行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争取民 族独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概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概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的人类这一单元让我们回顾了人类早期的发展。
从原始人类的出现,人类生产工具的发展,到农业的起源和早期文明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初步成型。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探讨了人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我们研究了人类的起源,包括原始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他们如何学会使用工具,狩猎和采集。
这一章节也介绍了人类如何从游牧生活过渡到定居生活。
第二章:农业的起源和早期文明的形成这一章节介绍了农业的起源和早期文明的形成。
我们研究了早期人类如何发现并开始种植粮食作物,这使他们能够定居并建立更复杂的社会结构。
这一章也讨论了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印度河文明。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这一单元重点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包括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
第三章: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包括他们的政治制度,文化,科学,艺术和宗教。
我们研究了这两个文明如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章:古代中国文明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包括夏、商、周、秦、汉等朝代的兴起,发展和衰落,以及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我们研究了古代中国如何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单元:中世纪的世界这一单元详细介绍了中世纪的世界,包括欧洲的封建制度,教会的影响,以及东方的伊斯兰帝国和中国的唐宋时期。
第五章:欧洲的中世纪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欧洲的中世纪,包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教会的影响,以及等重要历史事件。
第六章:东方的中世纪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东方的中世纪,包括伊斯兰帝国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中国的唐宋时期的繁荣。
通过这些章节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长河,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到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再到中世纪的世界,每个阶段都充满了有趣和引人深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016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2016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_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下商周时期:早起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清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级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2016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2006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中日甲午风云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转移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2006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的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社会方式的变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目录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目录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
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9课秦统一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3课东汉的兴亡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6课三国鼎立 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炎帝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暴政表现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文景之治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冲之、圆周率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法、绘画与雕塑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已知的最早古人类。
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人头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的陕西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因为雨水少河姆渡人长江流域的浙江干栏式房屋因为雨水多炎黄联盟:打破界限,促进交流融合,为华夏族形成奠定基础。
打败蚩尤部落。
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禹建夏,阳城为都,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桀暴政致夏亡夏朝建立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汤灭夏建商亳为都城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商纣王暴政致商亡。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
(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与社会第一课我从哪里来第二课我在社会中成长第二单元家庭生活第三课认识家庭第四课家庭理财第三单元学校生活第五课认识学校第六课学习型社会第四单元传媒与社会第七课传媒的力量第八课青少年与传媒第五单元社区生活第九课认识社区第十课走进社会第十一课建设美好社区第六单元我是中国人第十二课我的祖国第十三课壮美河山第十四课生我养我的地方第十五课我的民族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第二课世界的划分第三课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第四课中国的国土第二单元生产活动与自然资源第五课农业与自然资源第六课工业与自然资源第三单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第七课发达国家第八课发展中国家第九课国际联系与国际合作第十课世界知识竞赛(活动课)第四单元发展中的中国第十一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第十二课在现代化进程中第五单元可持续发展第十三课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十四课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国策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第一课石器开辟的世界第二课青铜时代的王朝第三课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上)第四课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下)第五课“和同为一家”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状况第六课至高无上的皇权第七课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第九课中国古代农民第十课中国古代工匠第十一课中国古代商人第十二课中国古代士人第十三课中国古代妇女第十四课古代社会的众生相第四单元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第十六课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第十七课宋元海外贸易与明朝郑和下西洋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第十八课献给世界的文明之火第十九课举世闻名的古代工程第二十课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第六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艺术第二十一课三家并立第二十二课《史记》与《资治通鉴》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晚清的危机与变革第一课鸦片战争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三课旧体制与新探索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第五课维新变法运动第六课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七课辛亥革命第二单元中华民国的兴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第八课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第九课五四运动第十课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十一课北伐战争第十三课抗日烽火第十四课解放战争第三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第十五课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十六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第十七课十年动乱第十八课改革开放第四单元工业化的历程第十九课近代工业的起步第二十课工业化的推进第二十一课我们所享用的工业产品第五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二十二课白话文与简化学第二十三课左翼文化运动第二十四课戏剧第六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十五课生活与风尚第二十六课社会救助与社会公益第二十七课我们身边的风土变迁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一课文明社会的曙光第二课大河哺育的文明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第四课基督教的世界第五课伊斯兰文明第六课印第安文明第二单元近代世界第七课工业文明的前奏第八课资产阶级革命的狂飙第九课科技创新和工业革命第十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第十一课俄日德的崛起第十二课列强瓜分世界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第三单元现代社会第十四课战争与革命第十五课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第十六课第2次世界大战第十七课冷战时代第十八课改革与调整第十九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文化第四单元机遇与挑战第二十课走出冷战时代第二是一课人类面临挑战第二十二课实现民族复兴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经济生活第一课合理消费第二课自主择业第三课科学理财第四课依法纳税第五课遵守市场秩序第二单元我们的政治生活第六课公民的权利第七课我国的政治制度第八课建设政治文明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生活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第十课选择健康的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十一课人类面临的挑战第十二课实现民族复兴。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新人教版) 教材目录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新人教版)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活动课二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活动课三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活动课四
活动课五。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二单元分开版
东西南北上中下,齐秦楚燕赵魏韩。
yān 燕
围魏救赵桂陵事,长平之战纸上谈。
商鞅变法集大成,买地双奖今用县。 yàn
堰
天府之国壮秦基,李冰蜀郡都江堰。 yū
鱼嘴隔江内外分,飞沙去淤宝瓶灌。 淤
从此秦兵奋勇出,一统全国过函关。
hán 函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孔孟仁,克己复礼民贵君。
有教无类因材施,仁政推崇亚圣尊。
xiàng
大国汹涌随其后,桓襄文穆庄继现。xiāng
襄Leabharlann 相 管仲相齐尊攘夷,葵丘之盟领中原。 kuí
rǎng yí 攘夷
重耳报楚退三舍,城濮大战子玉寒。
葵 pú
兼并交融内外事,戎夷蛮狄四方连。 濮
tán
昙 吴越相争昙花开,卧薪尝胆永流传。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春秋铁器牛耕田,战国兼并纵横篇。
三家分晋田代齐,七雄并立谱新颜。
烙 卫巫监谤堵民口,国人暴动厉王驱。
bāo sì 褒姒
幽赏千金褒姒笑,朝灭犬戎诸侯戏。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商朝威名天下盛,泥范铸造出青铜。
食礼相变国重器,以此彰显贵王公。
四羊方尊为代表,司母戊鼎世最重。
wù 戊
牧野之战何处知,利簋铭文记周兴。 guǐ
簋
甲骨载史从商始,象指会形六书成。
龙骨入药暴天物,独具慧眼清懿荣。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jié 桀
夏禹为家传子启,禅让从此为世袭。sh禅àn
bó yǐn 亳尹
zhòu 纣
páo 炮
桀比太阳暴天下,遗址二里头晋豫。 yīn 商汤都亳仲尹辅,盘庚迁殷安阳地。 殷
纣建炮烙牧野反,周武镐京分封细。h镐ào 功臣宗亲皆在榜,诸侯卿大夫士级。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诞生与发展- 人类社会的起源- 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的形成- 文字的发明与文字记录的作用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 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第三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的特点与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文化的特点与传统价值观第四章:古代帝国的兴衰与演变- 秦帝国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改革- 汉帝国的兴起与辉煌- 汉朝的衰落与分裂第五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古代的东西方交流与文化交融-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交往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第六章:古代中国的科技与艺术- 古代科技的成就与发展: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古代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书法、绘画、音乐等第七章:宗教与思想的发展- 的传入与影响- 的兴起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传承与演变第八章:中世纪的欧洲与非洲-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宗教统治- 非洲的古代王国与文化发展第九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唐宋时期的中国与周边国家- 日本的平安时代与武士道精神- 美洲的印加帝国与阿兹特克帝国第十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欧洲的与回教世界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第十一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明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成就- 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建立第十二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非洲的各大洲与文化发展- 美洲的马雅文明与印第安文化- 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第十三章:近代世界的发展- 近代世界的政治变革与科技革新- 近代世界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第十四章:中国近代的变革与抗争- 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兴起第十五章: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 冷战的持续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世界环境问题与全球性挑战第十六章: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创新-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七章:中国古代的文化与艺术- 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与传统价值观-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成就-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工艺美术第十八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古代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世界各地的宗教与哲学思想第十九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与西方文明- 印度的古代文化与的传入- 中国的古代文化与儒家思想第二十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非洲的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 美洲的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文化- 大航海时代与欧洲的探险家们第二十一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亚洲的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 日本的古代文化与武士道精神-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世界影响第二十二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非洲的古代王国与文化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宗教统治- 非洲的文化与艺术成就第二十三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亚洲的古代王国与文化发展- 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与印加帝国- 欧洲的与回教世界的发展第二十四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明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成就- 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建立第二十五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 近代世界的政治变革与科技革新第二十六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近代世界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的持续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4------81从社区看我家2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9------151乡村聚落2城市聚落3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2带着地图去旅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与大洋24------291人类的栖息地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30------411地形多样2气象万千3众多的河湖4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42------521人口与人种2语言与宗教3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53------561观察地球仪2使用地球仪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58------631稻作文化的印记2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64------691垂直的生计2山地之间第三课傍水而居70------751耕海牧鱼2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76------811逐水草而居2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82------871石油宝库2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4感受区域的发展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94------96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97------100第三课IT新城:班加罗尔101------103第四课汽车城:蔚山104------106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107------109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2归纳城市的特色。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目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目录
1.祖国境内的远古祖先
2.原始的农耕生活
3.神奇的远古传说
单元回眸
4.夏传子家天下
5.公元纪年法
6.西周的分封
7.甲骨文与青铜器
8.春秋战国的纷争
9.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0.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11.百家争鸣
12.历史文物仿制活动
单元回眸
13.六王毕四海一
14.伐无道诛暴秦
15.汉武帝“大一统”
16.丝绸之路的开辟
17.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
18.秦汉的科学技术
19.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单元回眸
20. 三国鼎立
21.三国历史故事会
22.北方民族大融合
23江南地区的开发
2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单元回眸。
初一历史目录
初一历史目录一、古代中国文明远古时代与神话传说1.1 人类起源与早期社会1.2 神话故事与文化传承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2.1 夏朝的建立与统治2.2 商朝的政治经济特点2.3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与文化3.1 铁器的普及与农业进步3.2 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3.3 文学艺术与科技成就二、春秋战国纷争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1.1 春秋五霸的崛起与衰落1.2 战争与外交策略战国时期的变法与统一趋势2.1 各国变法改革及其影响2.2 合纵连横策略与战国格局三、秦朝统一与灭亡秦朝的建立与中央集权制度1.1 秦始皇统一六国1.2 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建立秦朝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经济变革2.1 严酷的法律与刑罚2.2 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秦朝的灭亡与楚汉相争3.1 农民起义与秦朝崩溃3.2 楚汉争霸与汉朝建立四、汉朝的兴衰西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1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1.2 文化艺术与科技成就东汉的衰落与外戚宦官专权2.1 社会矛盾的加剧与民不聊生2.2 外戚宦官专权及其危害五、三国鼎立时期三国鼎立的形成与特点1.1 曹操统一北方1.2 孙权江东基业1.3 刘备蜀汉建立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文化2.1 著名的战役与军事策略2.2 文学艺术与科技成就六、隋唐盛世隋朝的统一与建设1.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1.2 大运河的开凿与影响唐朝的盛世与文化繁荣2.1 政治制度与社会稳定2.2 文学艺术与科技高度发展七、宋元明清概况宋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1 宋代政治体制变革1.2 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1.3 文学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元明清三代的演变与特色2.1 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2.2 明朝的政治与经济变革2.3 清朝的闭关锁国与近代化尝试八、近代中国开端鸦片战争与列强的侵略1.1 鸦片贸易与民族危机1.2 鸦片战争及其后果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探索2.1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2.3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此目录仅作为初一历史学习内容的概览,实际学习过程中还需根据教材和大纲进行具体内容的展开和学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目录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目录历史知识点目录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目录包含了本学期所有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存在,更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了解世界和自己的过去。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目录的详细内容。
第一章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背景,包括人类的起源、人类智慧的开发、早期文明的发展等方面。
此外还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第二章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本章主要介绍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周朝的建立和衰落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此外还介绍了诸子百家和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发展。
第三章秦汉及三国时期本章主要介绍秦汉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建立、汉朝的繁荣和崩溃,以及三国时期三国鼎立的政治态势。
此外还介绍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本章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
此外还介绍了佛教和道教的兴盛以及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学的发展。
第五章唐宋时期本章主要介绍唐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唐朝和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此外还介绍了科技和文学的大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的繁荣等方面。
第六章元明清时期本章主要介绍元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元朝、明朝和清朝的兴起和衰落,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
此外还介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总结通过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目录,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认识到自己和祖先的文化根源,并在现代世界中发挥更深刻的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