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重点
(二) 全期生长类型
全期生长类型 :高生长期持续整个生长季。属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有: 落叶松、杉木、侧柏、柳杉、雪松、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桉树、泡桐、山杏、悬铃木、杜仲等 全期生长类型的主要特点:高生长在整个生长季都在生长,而叶子生长、新枝条的木质化则是边生长边进行。全期生长类型的林木高生长在整个生 长季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会出现 1~2 个生长缓慢期,有时甚至出现生长停滞,但不形成顶芽。对于全期生长的林木可以在整个生长季内施肥和灌溉。
前期生长类型(又称春季生长类型) :这类树种的高生长以及侧枝生长期很短,多数为 1~3 个月(北方 1~2 个月, 南方 1~3 个月) ,而且每年只有 1 个生长期,一般到 5~6 月份高生长结束。属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有: 油松、樟子松、红松、马尾松、云南松、白皮松、华山松、白蜡、水曲柳、银杏、栓皮栎、麻栎、槲栎、核桃、云杉 属、冷杉属、臭椿等。 前期生长类型的主要特点:春季开始生长后高生长经过极短的生长初期即进入速生期,但速生期也较短,之后便很快停止生长。 以后主要是叶子的 生长和嫩枝的木质化,出现冬芽。根系和直径则继续生长。 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有时会出现二次生长,即当年形成的定芽在早秋又开始生长,成为秋生长或二次生长。二次生长的嫩枝在当年秋季不能充分木 质化,所以不耐低温和干旱,经过冬季后死亡率很高。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林分高度郁闭,林内光照显著变弱,林下植被稀少,林分外貌基本定型,森林环境的特点比较显著。 林木生长加快,高生长达到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又称为干材林时期。 林木之间的竞争加剧,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非常强烈。 任务:此时主要应进行疏伐,调整林分密度。 (三)森林的成长时期 (中龄林时期) 特点: 森林的外貌及结构已经大体定型。 高生长逐渐变得缓慢,直径生长逐渐达到最高,材积生长也很旺盛,树冠生长也达到最旺盛的时期。 林木个体之间的竞争应然很激烈,自然稀疏应在进行,但比前期有所缓和。 任务:此时应主要进行疏伐,调整林分密度。 (四)森林的近熟时期(近熟林时期) 特点: 林木开始开花结实,林冠继续保持郁闭。 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已经趋缓, 个体之间的竞争和自然稀疏明显减缓。 任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时还应进行疏伐。 (五)森林的成熟时期(成熟林时期) 特点: 林木开始大量开花结实,郁闭的林冠开始开裂。 高、径和材积生长非常缓慢,林木在生物学和工艺方面已经进入成熟。 林木个体之间的矛盾缓和,自然稀疏基本停止。 任务:此时应进行主伐利用。 (六)森林的过熟时期(过熟林时期) 特点: 结实和种子质量开始下降,发生枯梢和生理衰老现象。 生长几乎停止或已经停止。 林分变得稀疏。 任务:从营林角度森林不宜保留倒这个时期,应进行主伐。 二 、林木群体的生长量 林分生长和林木的生长不同,林木个体的生长一直在增加,而林分的生长有可能出现减少的现象。 林分的生长量是增加量和枯损量(间伐量)之和,当枯损量大于增加量时,就出现负增长。通常用下列 指标作为测定对象: 林分平均树高,林分平均胸径,林分断面积,林分材积,林分重量。 第三节 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 一、 森林的生物产量及其形成的生理学生态学基础 (以木材为主的生物产量的形成受那些因素影响呢?) CO2 + H2O ---光--- (CHO) + O2 光合作用是生产有机物质的根本过程,而这个过程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越高,树木生长越快。一般树种的光合速率较低,为 5-10mg CO2/100cm2.h。提高光合 速率是提高人工林产量的基本途径。 光合速率的大小与下列二因素有关: 1)树种 速生树种光合作用大,慢生树种光合速率低。高光效的 C4 木本植物可能没有。选种。 2 )外界环境影响 : 光照、温度、湿度、CO2、水分、养分等,这些因子可通过调节林分群体结构,也 可采取抚育管理等措施进行调节。 (二)叶面积 :林分要获得大量光合产物,还要有足够的叶面积。一般用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 来 表示,即 : LAI=总叶面积/单位面积 1)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作用增加,到一定值,光合作用开始下降。不同树种 LAI 不同,一 般 5~8,光合产量最高。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为森林培育提供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主要源泉的学科有:气象学、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
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培育前期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种子苗木的准备。
森林培育抚育管理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森林培育的全过程所有技术措施:林木的遗传调控、林分的结构调控、林地的环境调控。
森林立地因子森林立地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人为活动因子三大类。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土壤、水文。
大气候主要决定着大范围或区域性森林植被分布,而小气候明显地影响树种或群落的局部分布。
地形主要影响到与林木生长直接有关的水热因子和土壤条件。
土壤是森林生长的基质,是森林立地的基本因子。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对林木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确定方法: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光、温、水、气、养)之间的关系,从分析中找出对生活因子影响面最广、程度最大的那些环境因子。
另一方面则是找出处于极端状态,有可能成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那些环境因子,按照一般规律,成为限制因子的多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补充说明:⑴探索主导因子不能只凭主观分析,而要依靠客观调查⑵主导因子的地位离不开它所处的具体场合,场合变了,主导因子也会发生变化。
森林立地分类森林立地分类的途径: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
分类的原则:地域分异原则;以光、热、水分、土壤与植物的地域分异为主要依据;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简明实用原则。
森林立地类型是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在造林工作中,立地类型是制定科学造林技术措施的基础。
造林地造林地种类:根据造林地环境状况的差异性,划分出不同的造林地类型。
①荒山荒地:可划分为草坡、灌木坡、竹丛林、荒地。
②农耕地: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宅旁;撂荒地。
③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绪论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以前叫造林学)属于应用学科。
是林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一些因子对树木的生长起主要作用,这些因子即主导因子。
立地分类:是根据组成立地各自然因子以及立地生产力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立地进行归类的过程。
(也叫立地类型划分)。
地位级:林分达到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
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
生长段法:用胸高以上连续5年高生长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空间位置;(2)这一空间内存在的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
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其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哪种途径?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通常采用综合分析下的主导因子法划分4.采用综合因子途径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哪些流派?乌克兰学派德国巴登—符腾堡的立地分类系统加拿大的生物物理分类系统5.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立地因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6.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立地质量评价:是对立地质量高低进行的评价。
森林培育学课件
精选可编辑ppt
63
(二)、药剂处理
1 辛硫磷: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有乳
油和颗粒剂两种。一般用于防治金龟子幼虫、
蝼蛄等地下害虫。
(1)用辛硫磷乳油拌种:
药液:种子=0.3:100
药液要先加10倍的潮土做成药土。
精选可编辑ppt
64
(2)苗期灌根:
将辛硫磷乳油配成0.1%的药液,在幼苗
期发现地下害虫危害时,进行灌根。
精选可编辑ppt
51
(二)大田育苗
1 高垄:
(1)规格:垄高为15—20cm,垄面宽
25—40cm,垄底宽50—80cm,垄向以南北方
向为好。
精选可编辑ppt
52
(2)优点:具备高床的优点,不需要设小水 渠,垄距大,通风透光好,垄面温度高,有利 于种子的萌发及插穗生根,苗木根系发达,苗 木质量好。
运输时,都要进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2 种子园: 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二代,如:
日本、美国、芬兰等,我国只有初级的种子园。
精选可编辑ppt
3
3 苗圃 : (1)培育优质速生的树种的苗木; (2)培育慢生的珍贵的绿化及用材树种的苗 木。如:银杏、七叶树、辽东冷杉、南洋杉、 红木等。(3)具有特性的树种苗木:如:抗 盐、抗旱、抗碱、抗虫等。
4 公园 : 园林苗木的管理和培育,新品种的 开发和研究。
5 研究所:
精选可编辑ppt
4
精选可编辑ppt
5
精选可编辑ppt
6
精选可编辑ppt
7
精选可编辑ppt
8
精选可编辑ppt
9
精选可编辑ppt
10
精选可编辑ppt
11
精选可编辑ppt
森林培育学__北京林业大学(9)--复习提纲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 森林生产力 立地条件 立地指数 森林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适地适树 林种 用材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经济林
林分结构 纯林 混交林 树种组成 混交类型 混交方法 种植点配置
林分密度 造林密度 抚育采伐 林木分化 自然稀疏 林木分级 透光伐 疏伐生长伐 卫生伐 林分改造
二、简答题
1. 请用10个左右关键词总结《森林培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内涵。
2. 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3. 简述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基本原则。
4. 简述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
5. 简述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
6. 简述森林立地类型的应用途径
7. 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8. 简述种植点配置的内容。
9. 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
10.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11.简述在营造混交林时如何调节树种种间矛盾。
12.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13.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特点。
14. 简述造林整地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6.简述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17.简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与意义。
18.简述森林抚育4种主要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19.简述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0.简述林分改造的意义。
21.简述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和改造措施
22.分别指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五地区的各5个主要造林树种。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绪论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以前叫造林学)属于应用学科。
是林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一些因子对树木的生长起主要作用,这些因子即主导因子.立地分类:是根据组成立地各自然因子以及立地生产力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立地进行归类的过程。
(也叫立地类型划分)。
地位级:林分达到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生长段法:用胸高以上连续5年高生长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1)空间位置;(2)这一空间内存在的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其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哪种途径?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通常采用综合分析下的主导因子法划分4.采用综合因子途径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哪些流派?乌克兰学派德国巴登—符腾堡的立地分类系统加拿大的生物物理分类系统5.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立地因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6.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立地质量评价:是对立地质量高低进行的评价。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一、填空题1. 林木个体生长发育周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衰老期2. 林木种子产量预测:标准地法、标准枝法、标准木法、气象学法3. 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两种4. 苗圃作业方式苗床育苗:高床和低床两种5. 苗圃作业方式大田育苗:平作、垄作6. 苗圃作业方式:床作、垄作、平作7. 枝干扦插方法:嫩枝扦插、硬枝扦插8. 林木从发育阶段可分:幼苗、幼树、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9. 林分结构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10. 混交林的混交技术: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11. 造林方法:按造林所用的材料不同,造林方法可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
12. 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13. 1998年5月修订的《森林法》的规定,将我国森林划分为五大类,即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14. 林业三生态: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安全15. 南方耐水淹树种:乌桕、池杉、落羽杉16. 长三角地区抗旱树种:雪松、朴树、枫杨、栾树17. 嫁接方法:枝接、芽接18. 苗圃整地的方法:浅耕灭茬、耕地、耙地、镇压、中耕除草二、名词解释1.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即使用品质)两个方面都优良的种子。
2.母树林:利用优良天然林或人工林优良林分,经过去劣存优的疏伐改良,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初级改良种子而建立的专供采种的林分。
3.安全含水量:种子干燥的程度,一般以能维持种子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为宜,这时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或标准含水量。
4.种子园:是由经过选择的优树无性系或家系建成的林本良种生产基地。
5.假植:是苗木栽种或出圃前的一种临时保护性措施。
掘取的苗木如不立即定植,则暂时将其集中成竖或排壅土栽植在无风害、冻害和积水的小块土地上,以免失水枯萎,影响成活。
森林培育学(考试必备)
1.皆伐:是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伐光或者几乎全部伐光,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主伐方式。
评价皆伐:(1)皆伐的优点:a皆伐作业集中,单位面积出材量大,便于使用机械化的集材、采伐设备,提高机械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B方式简单易行,伐区调查设计简单,不存在选伐木和计算采伐强度等问题。
年采伐量可由采伐面积来调节。
C皆伐可使幼林得到充分光照,只要抚育及时,能促进新林的生长,对促进阳性树种的更新更为有利。
D皆伐时一次将伐区上的林木伐光,便于人工更新,最适用于需要更换树种的林分。
由于皆伐迹地光照充足,有利于休眠芽萌发和不定芽的形成,宜于进行萌芽和根蘗更新。
(2)皆伐的缺点:A皆伐后森林的各种效能下降,特别是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作用明显降低。
B迹地的生态环境与原林内差异很大。
C如不采取各种保证更新的措施,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很难获得成功,补救的方法只有再进行人工更新。
D皆伐后,耐荫性树种和对温度敏感的树种不易更新。
E采伐的林木中包括中、近热木,这些林木可在短期内有较大的生长量,但这种潜力由于皆伐而不能被发挥出来。
F皆伐成林后龄级单调,会降低美化风景的作用。
皆伐时一次将林木伐尽,严重地干扰了森林群落的生态平衡,破环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与野生动物的繁衍。
2择伐:是指逐渐伐去上层木,天然更新后形成的林分为异龄林的一种主伐方式。
分为集约择伐和粗放择伐。
评价择伐:(1)择伐的优点(集约择伐的优点):A森林环境变化不显著,动植物种群也相对保持不变,森林的各种有益效能可以不间断地发挥作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涵养水源,能防止土壤冲刷、滑坡。
B择伐迹地种源丰富,存在着永久的母树种源,幼苗能得到林冠的保护,不易遭受日灼、霜冻、风、旱的危害,能够减少阳性杂草的竞争,因此天然更新一般是可靠的。
C择伐形成的是复层异龄林,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林分的生物量。
D择伐后形成的异龄林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能降低自然灾害的危害E择伐林分多层郁闭,大小林木参差不齐,间有少量单株择伐或群状择伐的空地,具有良好的美化风景的作用。
森林培育学(1)
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良种壮苗的生产、无林地造林、森林(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更新营造和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
学习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种子篇)、苗木培育(种苗学)、森林营造(造林学)、森林抚育和森林主伐更新(营林学)等5篇。
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1、前期规划阶段2、抚育管理阶段3、更新营造阶段4、收获利用阶段森林营造――从林木种子起到林木达到成熟利用为止的全部培育过程(广义);按照一定的方案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森林达到郁闭成林的生产过程(狭义)人工造林――在无林地或原来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的方法。
人工更新――在采伐迹地及火烧迹地上用人工方法进行造林。
要考虑伐根、采伐剩余物的状况、森林的土壤特点等。
造林地――供造林使用的土地资源(宜林地),种类较多,我省有九类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低价值幼林地荒山荒地、农耕地等。
人工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的森林。
特点:树种合理选定、种苗经过选择、密度配置均匀、林地环境受控天然林(自然林) ――用自然力量形成和恢复的森林。
原始林属于天然林的范畴人工林比天然林更具速生丰产潜力。
林种――森林按其经营的主要目的不同而区分的不同种类。
按用途分: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第一章第一节林木良种繁育林木种子是指林业生产中直接用于更新造林和培育苗木的繁殖材料,包括植物学上所说的真正意义的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等及枝、叶、茎尖、根等营养器官。
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区是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也是造林用种的地域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优良的遗传品质主要表现在用此种子造林形成的林分具有速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播种品质优良则体现在种子物理特性和发芽能力等指标达到或超过有关国家标准。
森林培育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1、林木生长: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2、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3、森林生产力:是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
分为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
4、森林生产潜力: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称为气候生产。
5、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真县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有值力。
包括天然林的培育、次生林的经营和人工林的培育6、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0.0667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米以上(含2米)的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米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m米以上的林带。
7、森林资源:包括林木、林地在内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它环境资源。
其中林地为基础,林木为主体。
8、天然林:通过自然力量形成的森林。
9、人工林:利用人类的力量形成的森林。
10、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11、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12、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得的高产水平。
13、林种:按照森林功能而划分的森林种类。
14、林业区划: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分别研究其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林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探索其允许的或可能的林业生产规模、最佳布局和对现状进行调整的必要措施。
森林培育重点
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研究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立地(site):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综合,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与树种相关联。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地位指数):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林种:森林的种类。
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穴)数。
合理群体结构:这种群体结构能使个体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并使整个林分获得最高产量,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种植点的配置: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行状配置和群状配置两大类)。
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密集形成一个植生组,间距小,而群与群之间的距离很大。
人工林的组成:是指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所占的比例。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混交林:由二个或二个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个体生长: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的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生长规律:任何单株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都基本呈S 形曲线。
即呈慢-快-慢三个阶段的生长节律。
个体生长量:指一定间隔期内林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量。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一、名词解释1.种实的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2.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原产地理区域。
实际就是指一批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3.种子批:是指同一树种或品种,其产地的立地条件,母树年令或令级,采种时间和方法大致相同,种实在调制和贮藏方法相同,重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种子4.催芽:通过人为措施,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打破休眠状态,促进种子发芽。
5.生理成熟:种子成熟过程中,当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胚具有发芽能力时,即达到生理成熟。
6.形态成熟:体内营养物质积累结束,外观具备成熟的特征。
7.生理后熟:有些树木的种子形态达到成熟,但胚还未成熟,需经过一段时间胚才达到成熟的现象。
8. 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子一时不能萌发的现象9. 发芽势:发芽测定中在公认的最适条件下,发芽过程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10.发芽率:是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指在发芽测定中在公认的最适条件下,到发芽过程基本结束时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粒数的百分比。
11.安全含水量:贮藏时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含水量12.千粒重:通常用气干状态下的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13.茎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或体积) 之比反映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
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
14.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15 间作:不同植物相间种植在同一地块上。
17.种子园: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的穗条和种子培育的苗木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生产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场所。
18.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即使用品质)两个方面都优良的种子。
19. 采穗圃: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种条和种根而建立的良种繁殖场所。
20. 母树林:又称种子林、采种母树林,是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划定,加以去劣间伐等培育措施,以采种为目的的林分。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全
一、、概念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一、概念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的概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即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森林培育的全过程:林木的遗传调控、林分的结构控制、林地环境调控第一章森林立地造林的六大基本措施:1、立地(: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
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2、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
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
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一个既定的立地,对于不同的树种来说,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立地质量评价结果。
3、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4、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site index),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
5、立地分类和立地类型: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叫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
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广义上说,立地分类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
一般意义上的立地分类,多指狭义分类。
立地因子包括三大类: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地形因子中的如下因素对树木的生长影响较大: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水文。
2、森林植被因子:植被类型、组成、覆盖度及生长状况等。
森林培育
1.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3 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地段上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4 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5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6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7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8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三、立地因子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水文。
植被因子:生长,生产力,类型。
人为活动因子:经营、破坏因子。
(一)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从南到北的水平分布、从高到低的垂直分布)。
举例:特点:稳定、简单。
2 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②与树木高生长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③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3 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③比较容易测定;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4 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森林培育学
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学: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2.森林培育: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3.林木个体生长: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
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4.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5.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
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7.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
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8.立地: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9.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潜力。
10.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的平均高。
11.立地级:标准年龄时林分的平均高。
12.立地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对树木生长起主要作用的一些因子即主导因子。
13.林种:根据森林发挥的功能不同可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4.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15.树种生物学特性: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相联系的各种特性的综合称为树种生物学特性。
16.树种生态学特性: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
17.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随着发展的需要适地适树的树已不是停留在树种的水平,可扩展到种源、品种、无性系。
18.造林密度: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或播种穴数。
通过影响劳动力、种苗等影响人工林经济效益。
19.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株数,通常以株/公顷或株/亩表示。
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立地质量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立地质量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依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种类。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龄林:林分中全部林木的年龄处于一个龄级范围内异龄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的年龄大于一个龄级范围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百分比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范围涉及我国31个省区市的有关地区
2001-2010年 • 完成造林2.7亿亩 • 改造低效防护林
1.1 亿亩
• 管护好现有森林 5.6 亿亩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主要是通过抢救濒危珍稀物种、恢复典
型生态系统等措施,解决野生动植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资源的保护问题
必须建立在对林木的生物学、生态 学特性和林地的生态环境本质深刻
理解的基础上。
作为一项经营活动,造林工作必然要受
到森林经理(调查规划)工作的调控,而
且还要以林政学、林业经济学及管理学
的知识作指导。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对
造林工作常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不懂得
经营管理的造林工作者不是一个完全胜
任的造林工作者。
SFM包含4个原则:
发展原则-持续收获所需产品
协调原则-发挥整体功能 质量原则-无负面影响 公平原则-有限度利用,
即代际、代
内和国际利益均衡
可持续性的三个条件:
从土地利用管理的角度看,只有当资源的利
用做到了保护环境、经济上可行、社会能接受时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才是可能的。 生态上良好
社会可接受
中国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社会生
产事业发展的滞后,包括森林培育学在内
的整个林学的形成发展都比较晚,直到20 世纪20年代以后才陆续由一批从欧、美、 日归国的留学生对林学各个学科做了系统 介绍。
在引进国外先进知识 的基础上,许多先辈努力 探索与国内实际结合,逐 步形成了我国的森林培育 理论和技术体系。
古印度文明
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水旱等 灾害多发的国家。
古黄河文明
随着历史上战争、垦荒对森林的破 坏,唐以后西安不再为一国之都,黄河 文明也因失去森林而痛失昔日光采。
必须树立国土生态环境安全的理 念,认真审视我国国土生态环境的
状况,建立起以森林为主体的国土
生态环境安全体系。
(三)实践层面上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森林生态网络
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
失去了积聚和存储水分的中心。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不可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 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古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4世纪末, 古巴比伦文明衰落
古埃及文明
“由于森林的消失,埃
及600年的文明,却换了近 3000年的荒凉和贫穷。”
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 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 分布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湿地地区等
天然林保护工程
主要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 源的修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
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工程覆盖中西部所有省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
规划在2001-2010年间,完成退耕还林 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
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
百分点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A
A A AB AB AB
生态功能
AB AB
ABC ABC ABC
社会功能
11.
文化及精神价值 景观及美学价值 B 国家受益,
12.
ABC
C 全球受益
A 地方 / 个人受益,
SFM的特点:
强调参与式森林经营,
森林问题的国际化;
注重林区居民权益;
生物多样性保护;
支撑体系,如机构、政策法规、意识等。
1944年 郝景盛 《造林学》
1961年 沈国舫主编 《造林学》
1933年 陈嵘 《造林学概要》 《造林学各论》
三、造林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系统
造林既是一个以林木和林地为主要对
象,以培育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森
林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技术系统,又是 一项涉及政策、人员、经费和物资的 人为经营活动。
作为一个生产技术系统,造林工作
《关于森林问题 的原则声明》
《气候变化 国际共约》
《生物多样 性共约》
人类社会对环境与发展领域
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 治承诺。
(二)国家层面上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
新世纪的中国林业勾绘了发展蓝图。 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以建设现代林业、实现山川秀美为目 标,以跨越式发展为途径,提出中国 可持续发展林业重大战略及实施对策。
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
工程建设范围包
括北京、天津、河 北、山西、内蒙古5 省区市的75个县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示意图
计划在2001-2010年间
完成退耕还林3944万亩 营林造林7416万亩 生态移民18万人 治理草地面积1.59亿亩 修建水利配套设施11.38万处 小流域综合治理2.3万平方公里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人们对森
林的种类、分布、生长发育和环境
影响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为森 林培育学的形成提供了科学支撑,
而恢复和培育森林的需求则直接促
进了森林培育学的诞生。
近代森林经营思想和 理论,一直在不断的发 展和完善。其发源地始 终在德国。
1764年 R.Hager(德) 森林培育学教程
1865年 H.Cotta(德) 森林培育学导论
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
新等。由于不同林种的培育目标不同, 技术体系也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一些特定林种的培育科技问题,
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和培育特点明显, 已陆续独立为单独的课程,如经济
林学、防护林学等,它们统属于森 林培育学科群,成为其三级学科。
二、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
以林木培育为代表的中国古
SFM
经济上可行
SFM的特点:
强调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不能只注重单
一的木材生产;
森林的主要产品和服务
森林产品和服务 生产功能 受益类型
1. 木材 2. 薪材
3. 非木质林产品 4. 涵养水源 5. 保育土壤 6. 防风和降解污染 7. 调节微气候 8. 娱乐 9. 生物多样性 10. 稳定大气候
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其它国家的 森林培育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版了一 些名著,如日本本多静六的《造林学要论》
(1928),英国Dengeler A.的 “Silviculture
on an Ecological Basis” (1935) 等。这些教
科书,反映了各自的地区特点和森林特点,
对我国森林培育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功,即达到培育的目标要求,要从多方
面综合采取措施。
树种选择 苗木保护
适地适树 造林密度
良种壮苗 种植点配置
树种组成
幼林抚育
异龄培育
改善林地环境
四、森林培育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可持续经营(SFM)
以一定的方式和速度管理、利用森林和林
地,在这种方式和速度下能够维持其生物多
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和活力,并且在现 在和将来都能在地方、国家和全球水平上实 现它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潜力,同 时对其它的生态系统不造成危害。 —(Helsinki Process, 1993)
生态 生态建设 生态安全 生态文明 生态 生态
选择“生态优先”的林业可持续 发展道路,是新时期中国林业的历史抉 择,也是赋予新时期中国林业的历史使
命。
“生态安全”,是新时期中国林业发展
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
林业必须承担起构筑以森林为主体的 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历史重任。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
主讲:赵 忠 教授
森林培育学?这 是一门什么样的 课程?
学习林学专业 将来能干什么?
绪 论
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 造林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
森林培育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森林培育的内涵
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活动的基
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林木种 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
代林业科学技术有着光辉的历史,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在世界的前
列。
秦汉时期:南方的古越人创造了“萌条杉”、
插条杉等繁殖技术。
西汉的《汜胜之书》和东汉的《四民月令》,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植树技术。
北魏的《齐民要术》,首次提出了农林间作
和林木轮伐法。
春秋战国, 管仲:在土堤
《汉书· 贡 禹传》:“斩
上“树以荆棘,
歧义。近年来普遍用森林培育学
(简称育林学)去代造林学这个名称,
以便使名称更符合其内容,也便于
与英文“silviculture”相对应。
森林培育学的范畴
森林培育学的内容包括2个方面:
①涉及培育全过程的理论问题,如森
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 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
②全培育过程各个工序的技术问题, 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
1898 盖耶(德) 接近自然的林业
美国由于新大陆殖民发展的特殊条件,20世纪 以后才在林业科技方面崭露头角,由此推动了森林 培育实践的丰富和提高,也使得森林培育的理论有 了长足进步。
1921年 R.C. Hawley The Practice of Silviculture
1931年 Toumey & Korstian Seeding and Planting in the Practice of Silviculture
以固其地,杂 之于柏杨,以 备决水”。
伐林木,亡有
时禁,水旱之 灾,未必不由 此也”。
我国古代有关林木培育的知
识和经验尽管对推动林业生产的 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
处于零散无系统的状态,没能形 成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