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生物必修一全套学案(知识整理)-新人教__第6章学案1

合集下载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知识点汇总(分课整理)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知识点汇总(分课整理)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知识点汇总(分课整理)目录第1章:走近细胞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2细胞中的无机物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2.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2.5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3.3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 被动运输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5.2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6.1 细胞的增殖6.2 细胞的分化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①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从而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横亘已久的壁垒,也促使积累已久的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这些学科的融通和统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

②细胞学说中关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使人们认识到生物的生长、生殖、发育及各种生理现象的奥秘都需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生物学的研究随之由器官、组织水平进人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③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目录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高中生物全套复习框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全套复习框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成系统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物。

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水(活细胞中含量最多)、无机盐;有机物—蛋白质(干细胞中含量最多)、核酸、糖类和脂质 检测蛋白质、还原性糖和脂肪: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斐林试剂+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砖红色沉淀 苏丹III 染液+脂肪→橘黄色;苏丹IV 染液+脂肪→红色 组成细胞的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大量元素);Fe 、Mn 、B 、Zn 、Cu 、Mo 等(微量元素);基本元素C ;活(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为:O 、C 、H 、N(C 、O 、N 、H)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10%,干重的50%以上,是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完整)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推荐文档

(完整)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推荐文档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 1 全套教案第 1 章走近细胞第1 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 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 2 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 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 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 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 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 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 3 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 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 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 4 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 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 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 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 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 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 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 6 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 节细胞的增殖第2 节细胞的分化第3 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 节细胞的癌变第一章走近细胞第 1 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 1 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 SARS 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 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高中必修一第六章教案

生物高中必修一第六章教案

生物高中必修一第六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

2. 掌握各类传染病的病原体、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的卫生习惯和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 常见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4.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各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2. 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病例分析和探讨应对方法。

3. 角色扮演,模拟传染病传播场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真实的传染病案例或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传染病的概念和分类,讨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 知识扩展:介绍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流感、痢疾、结核病等。

4. 案例分析: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不同传染病的病例,强调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生练习:请学生逐个列举自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并讨论相应的预防措施。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七、课堂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传染病的预防文章。

2. 设计一个宣传海报,告诉他人如何预防传染病。

3. 收集本地区近期传染病疫情报道。

八、教学反馈:1. 回顾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活动和防治传染病工作。

以上为生物高中必修一第六章教案范本,供教师参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含答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自学学案】.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生物科学研究已经进入___________水平,生物大分子________________(有或没有)生命。

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__,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______才能生活。

2.生物的运动、繁殖、生长和发育、应急性和稳态5个方面可以说明生命运动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基础之上的。

3.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就能完成生命活动。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_____________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精练】例1.下列事实中,没有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D.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例2.下列各项中,与“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系统→羊”的层次一致的是()A.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茎→小麦B.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c.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网→水螅D.上皮细胞→上皮组织→肺→呼吸系统→马例3.观察“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图,回答有关问题:⑴接受火刺激的结构是,发生缩手动作的器官是。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摘要:一、章节简介- 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的分类、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2.生物的五个大类a.原生生物界b.真菌界c.植物界d.动物界e.细菌界三、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的证据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2.生物进化的理论a.自然选择b.适者生存c.遗传变异d.物种形成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类型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e.湿地生态系统f.城市生态系统正文: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主要向我们揭示了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首先,本章介绍了生物的分类,这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生物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被分为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细菌界五大类,每一类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存方式。

其次,本章阐述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等。

通过研究这些证据,我们可以了解生物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

生物进化的理论主要包括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等,这些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最后,本章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生态系统的类型繁多,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它们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了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总之,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生物高中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学案

生物高中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学案

第18课时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课标解读】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学习重点: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学习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 数量的变化【自主探究】2、例题精析〖例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解析: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全过程。

成熟的生殖细胞只有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后才能进行有丝分裂,机体的许多细胞已停止分裂,而趋于成熟,细胞分裂间期进行的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打下了物质基础。

答案:D〖例2〗某同学观察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现从细胞的两极逐渐发出纺锤丝,纵行排列于细胞的中央,形成纺锤体,而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央,可推测他观察的是()A.植物细胞分裂前期B.植物细胞分裂中期C.动物细胞分裂前期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解析: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说明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散乱排列,说明细胞处于分裂前期答案:A【自我诊断】●基础题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例是1:2:2的时期有()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间期和末期答案: A2、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答案: D3、水稻卵细胞内有12条染色体,那么它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及脱氧核苷酸链条数依次是(A.24、24、24、24 B.24、24、24、48C.24、48、48、96 D.48、48、96、96答案:4、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细胞能进行(A.无丝分裂B.C.有丝分裂D.答案:5、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变化关系最密切的一组细胞器是(A.叶绿体和细胞核B.线粒体和核糖体C.线粒体和内质网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答案:6、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期,最活跃的细胞器分别是A.中心粒和内质网 B.中心体和核糖体C.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中心体和高尔基体答案: D7、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A. B.着丝点分裂C. D.DNA分子进行复制答案: A8、如果用某种化学物质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答案: A9、一般情况下,有细胞周期的是(A.根毛细胞B.C.叶肉细胞D.答案:10、动、植物细胞结构不同,导致了它们有丝分裂的不同,这是因为植物细胞(A.有叶绿体和无细胞壁.C.有细胞壁和无中心体D.有质体和液泡答案:●拓展题11.(2006年高考理综北京,4)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答案:A12.(2006年江苏,18)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答案:A1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1)图中的ab段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

姓名,年级:时间: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说明细胞增殖的方式。

2。

阐明细胞周期的概念及包括的阶段.3。

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变化。

1。

生命观念——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学习,认识到生命活动的周期性。

2。

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对比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构建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模型。

知识导图新知预习·双基夯实一、细胞增殖1.意义:生物体__生长、发育、繁殖、遗传__的基础。

2.增殖方式:以__分裂__的方式进行增殖。

3.过程:包括__物质准备__和__细胞分裂__整个连续的过程。

4.真核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__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__。

二、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1)范围:__连续分裂__的细胞。

(2)时间错误!(3)图示含义:(4)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联系: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__DNA分子的复制__和__有关蛋白质的合成__。

2.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时期特点:┃┃活学巧练__■(1)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依赖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增殖。

(√)(2)细胞分裂之前,遗传物质一定要进行复制。

(√)(3)任何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4)洋葱的表皮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增殖周期长。

(×)(5)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将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

(×)(6)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粒会分裂,染色体数加倍.(×)(7)能连续分裂的细胞都可实现无限增殖。

(×)(8)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9)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10)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思考:1.什么样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提示: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干细胞、癌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等。

高中生物_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掌握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细胞的增殖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学生对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来增加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还不能很好的理解。

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尽量形象化。

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方便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科素养]以高考生物学科素养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㈠生命观念1、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激发学生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体验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的情感。

㈡理性思维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掌握各时期染色体的位置、形态、数目变化及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我秉持生本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吗?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

(点课件播放视频生命的孕育)(二)有丝分裂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主要通过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学生: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数目增加的过程,即细胞增殖。

(板书:细胞增殖)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由受精卵分裂形成60-100万亿个体细胞的过程,即有丝分裂(板书: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学案必修一第六章

高中生物学案必修一第六章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知识梳理】1.细胞的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时间: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

(3)结果:形成不同的和。

(4)特点: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5)意义:①是生命个体发育的基础;②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6)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的全能性(1)含义: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的潜能。

(2)实例: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克隆,核移植、动物干细胞培养。

(3)原因:细胞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3.细胞的衰老(1)特征:①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代谢;②酶活性,如白发;③色素积累,如老年斑;④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核增大;⑤膜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原因:假说阶段(自由基理论、端粒学说)4.细胞的凋亡(1)特征:由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也叫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保证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干扰。

5.细胞坏死 :由于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非正常生命现象特征)6.细胞的癌变(1)特征:①;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细胞膜上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2)致癌因子:①物理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②化学物质:砷、苯、焦油等;③病毒生物:Rous肉瘤病毒等(3)癌变的实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7.细胞的分裂、凋亡、坏死与癌变的比较。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单元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单元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单元设计【导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讲述了细胞的多样性与发展。

本单元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特点与适应环境能力。

【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常见细胞类型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3.了解细胞的分化和组织器官的形成过程。

4.发展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细胞多样性与发展的兴趣。

【教学内容安排】:课时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引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鸟蛋的结构,引发对细胞结构的思考和好奇心。

-概念解释: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实验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细胞和葱片细胞,观察其结构特点。

-讨论与总结:学生讨论不同类型细胞的共同特征和功能。

课时二:常见细胞类型的特点与适应能力-概念解释:介绍动植物细胞的特点和区别,以及它们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差异。

-图片展示与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细胞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探究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类型细胞的适应能力。

-实验报告和讨论: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课时三: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器官的形成-引入: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引发对细胞分化和组织器官形成过程的思考。

-概念解释:介绍细胞分化的概念和过程,以及组织器官形成的机制。

-视频欣赏:播放相关视频,展示胚胎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成的过程。

-小组研究: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器官或组织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发育过程和功能。

-展示与分享: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课时四:细胞多样性与发展的意义-概念解释:介绍细胞多样性与发展的意义,探讨细胞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类型细胞(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并记录下来。

-学术辩论: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学术辩论,讨论细胞多样性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价值。

生物高中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教学设计6

生物高中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教学设计6

生物必修①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教材分析:细胞的增殖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因此,学生学习节知识,不仅有利于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为继续学习生殖和发育、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基因突变和人类遗传病等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由于细胞分裂属于微观水平,学生无直观感受,因此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有丝分裂的内容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设法让知识形象化,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丝分裂的模拟动画,让学生将打乱的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图排序,还可事先用铁丝或纸板做成的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模型,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举例说出细胞增殖的意义。

(3)指出细胞周期的含义。

(4)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特别是染色体的行为。

(5)比较各时期染色体和DNA数量的规律性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尝试通过设计模拟实验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有丝分裂动画的展示,培养观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养成质疑、严谨、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本节重难点教学重点增殖的周期性;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以及DNA数量的变化五、教学方法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以书本P113为例填下面表格染色体数【教学反思】1、多种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自学,习题反馈;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讲述;动画回顾、拼图活动等,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积极性很高。

细胞分裂模型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2、实验设计要求较高,部分同学反应不是很好,无法完整的完成设计方案。

高中生物 第6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6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6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全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前复习】在学习新课程前必须复习有关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于A、核糖的种类B、碱基的种类C、碱基的比例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答案:D2、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实现是通过A、DNA的自我复制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一个DNA上的多种基因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答案:B3、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答案:B4、实现或体现遗传信息的最后阶段是在细胞的哪一部分中进行的A、线粒体中B、核糖体中C、染色质中D、细胞质中答案:B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变异的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后者有三个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突变(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分子的一个___________发生改变。

②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多肽链中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代替。

(3)结果: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___________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1010定的表现型的变化。

(4)类型:按突变生成的过程分,有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两种。

(5)基因突变(自然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不论是对于个体、细胞、基因、或对于所影响的性状来讲,突变的发生都是一个随机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②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
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
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
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四、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
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不同点:
五、有
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
)过程:受精卵 增殖为多细胞 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 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 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

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

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

3)细胞内的 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 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固缩,染色加深。

5)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原因:
(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1. 癌细胞:细胞由于受到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 癌细胞的特征:
(1)能够无限。

(2)癌细胞的发生了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
类:、、。

4. 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状态变为状态。

正常细胞转化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