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2009版
脑死亡标准
![脑死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6631a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2.png)
脑死亡标准
脑死亡是指人的大脑和脑干在一定时间内不可逆转地停止功能的状态。
脑死亡的标准是指判断脑死亡的依据和方法,是医学界对脑死亡的一种客观评定方法。
脑死亡的标准包括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和脑电图检查等。
首先,临床表现是判断脑死亡的主要依据之一。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昏迷、瞳孔散大不敏感光、无脑干反射(包括瞳孔对光反射、斜视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等)、无颅内压力反应(包括脑膜刺激征、脑神经损害征等)。
这些临床表现通常反映出人的脑干和大脑皮质的功能已经完全丧失。
其次,神经影像学检查也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使用血管造影、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来观察脑血流灌注和脑干的结构情况。
如果这些检查显示出无血液供应和脑组织缺损等异常情况,则可以确认脑死亡的存在。
此外,脑电图检查也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电图是记录大脑皮质电活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脑电图的异常情况来评估脑部功能。
脑死亡时,脑电图通常表现为平坦线或毫无波动,即“电静止”。
根据国际标准,通常要进行两次脑电图检查,每次间隔至少6小时,且两次结果一致才能确定脑死亡。
综上所述,脑死亡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和脑电图检查等。
这些标准通过客观的医学检查手段来评估人的脑干和大脑皮质的功能,确定人是否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脑
死亡。
脑死亡的确认在医学上十分重要,它不仅对医学研究和器官移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判断人死亡提供了科学依据。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a139a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3.png)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首先,脑死亡的诊断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在临床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脑干反射、呼吸和循环等情况。
其中,脑干反射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和咽反射等。
如果患者完全丧失了这些脑干反射,那么就可以初步判断为脑死亡。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脑电图(EEG)、脑血流灌注扫描、脑干诱发电位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脑死亡状态。
除了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排除一些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
比如,需要确保患者没有服用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也需要排除一些可能导致昏迷的其他疾病,如低温、中毒等。
只有在排除了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已经脑死亡。
在确定脑死亡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脑死亡的诊断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沟通和解释
工作。
总的来说,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是一个严肃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才能最终确定患者是否已经脑死亡。
这对于医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次严肃的医学判断和沟通过程。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为相关医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脑死亡判定
![脑死亡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53402ec3b14e852458fb57ac.png)
2009年卫生部发布了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 修订稿
脑死亡标准 1.判定的先决条件
昏迷原因明确 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低温、中毒、电解质酸碱失衡、肌松、内分
泌危象等)
脑死亡标准 2.临床判定
深昏迷 脑干反射消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必须同时具备
脑死亡标准 3.确认试验 体感诱发电位:P14、N18和N20消失 脑电图:静息电位 TCD:震荡波、丁字波、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三项中至少有两项阳性
脑死亡判定
脑死亡的概念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机能丧
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
概况
1959年法国学者Mollaret和Goulon首次提出 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提出一系列临床和实 验室标准
迄今100多个国家承认脑死亡标准,89个国
家正式立法
我国
2000年大众和医学界逐步接受和推行脑死亡 概念
脑死亡标准 4.判定时间
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评估,结果仍符合脑
死亡标准者,方能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注意 医院必须配备相应仪器设备,医师必须具备 相关资质
意义
脑死亡即死亡
可以结束生命支持 器官捐献的供体
谢
谢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210c5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1.png)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脑死亡是指脑干和大脑的功能永久性丧失,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对于确定患者的生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医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下面将介绍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首先,脑死亡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临床标准。
根据《脑死亡诊断标准》的规定,临床上应当有明显的原因导致脑损伤,如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同时,患者应当处于昏迷状态,并且排除了各种可能的药物影响和代谢性原因所致的昏迷。
此外,还需要通过临床检查明确脑死亡的表现,如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脑干反射消失等。
其次,脑死亡的诊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
脑死亡的诊断不能仅凭临床表现,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来确诊。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EEG)、颅内压监测、脑血流灌注显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脑功能是否已经完全丧失,从而确定是否达到了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此外,脑死亡的诊断还需要符合法律和伦理标准。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脑死亡的诊断和确认有着严格的法律和伦理规定。
医生在进行脑死亡的诊断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进行必要的沟通和解释,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诊断结果。
总之,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法律伦理标准来进行判断。
只有在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标准下,才能做出脑死亡的诊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169d79a417866fb84a8e4d.png)
mm
Hg或PaCO:超过原有水平
Hg,仍无呼吸运动,即可判定无自主呼吸。
4.注意事项:(1)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明 显的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以及心律失常等, 此时须即刻终止试验,并宣告本次试验失败。为了避免自主 呼吸激发试验对下一步确认试验的影响,须将该试验放在脑 死亡判定的最后一步。(2)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至少由2名 医师(1名医师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和血压,另 一名医师管理呼吸机)和1名护士(管理输氧导管和抽取动 脉血)完成。 三、确认试验 (一)SLSEP 1.环境条件:(1)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2)使用 独立电源,必要时使用稳压器。(3)必要时暂停其他可能干 扰诱发电位记录的医疗仪器设备。 2.记录技术:(1)电极安放:参考脑电图国际10-20系 统,安放盘状电极或一次性针电极。c’,和c’。:分别位于国 际10.20系统的C,和C。后2 em,刺激对侧时C’,或C’。称 C’.。Fz和FPz:Fz位于国际10—20系统的额正中点,FPz位 于国际10-20系统的额极中点。C。6:位于第6颈椎棘突。 CL;和CL,:分别位于同侧或对侧锁骨中点上方1 em。(2) 电极导联组合(记录电极-参考电极):至少4通道。第1通 道:cL..cL。(N9)。第2通道:C。6一Fz,C,6一FPz或C,6-CL。 (N13)。第3通道:CIC--cIJc(P14、N18)。第4通道:C’,-Fz或 C?c-FPz(N20)。(3)电极阻抗:记录、参考电极阻抗≤5
somatosensory evoked
第二部分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即 死亡。脑死亡判定如下。 一、先决条件 (一)昏迷原因明确 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 等;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主要为心跳骤停、麻醉意外、溺 水、窒息等所致的缺氧性脑病。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 脑死亡判定。 (二)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可逆性昏迷包括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 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麻醉药物中毒、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肌肉 松弛药物中毒等;低温(膀胱温度或肛温≤32 oC);严重电解 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如肝性脑 病、尿毒症性脑病、低血糖或高血糖性脑病等。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1.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 上切迹或针刺面部,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格拉斯哥昏 迷评分(Glasgow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67031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2.png)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丧失,包括意识、思维、记忆和脑干反射等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意识丧失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均消失。
2.脑干反射消失患者眼球运动、舌咽反射、角膜反射均消失。
这一特征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脑干是控制基本生命活动的主要部分。
3.呼吸停止患者呼吸频率低于每分钟12次,且呼吸时空气无法进入肺脏。
此时,患者一般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4.脑电图静息电位患者脑电图显示静止电位,这表明脑细胞活动已经停止。
脑电图静息电位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出现意味着全脑功能已经永久性丧失。
5.循环停止患者心脏无活动迹象,心电图显示静止心电图。
这一特征表明心脏已经停止跳动,血液无法在体内循环。
6.脑循环停止患者脑血流量减少或停止,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
此时,患者的脑组织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命功能。
7.脊髓反射消失当患者触及足底时,无背伸、跖屈反射出现。
这一特征表明脊髓反射已经消失,意味着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
8.自主呼吸停止患者呼吸运动受到抑制,自主呼吸消失。
这一特征表明患者已经无法自主维持呼吸功能,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综合以上标准,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包括意识丧失、脑干反射消失、呼吸停止、脑电图静息电位、循环停止、脑循环停止、脊髓反射消失和自主呼吸停止等方面。
当患者被确认为脑死亡后,其全脑功能已无法逆转且为永久性丧失,这为临床判定患者是否已经死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e7f54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1.png)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1. 引言脑死亡是指个体的全脑功能不可逆地停止,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脑死亡的判定对于终止无望的医疗干预、器官捐献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成人脑死亡判定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2. 脑死亡判定的法律和伦理基础简述脑死亡的法律定义和伦理考量。
强调尊重患者自主权和家属意愿的重要性。
3. 脑死亡判定的前提条件确定患者处于不可逆的深度昏迷状态。
排除可能影响脑功能评估的可逆因素,如药物、代谢紊乱等。
4. 临床判定标准4.1 首次临床评估描述首次临床评估的步骤和标准。
强调评估患者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脑干反射等。
4.2 确认性临床测试列出需要进行的确认性临床测试,如呼吸暂停试验等。
5. 辅助检查5.1 脑电图(EEG)说明EEG在脑死亡判定中的作用和标准。
5.2 脑血流扫描描述脑血流扫描技术,如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或放射性核素脑血流扫描。
5.3 神经影像学检查简述CT或MRI在脑死亡判定中的应用。
6. 判定流程制定详细的脑死亡判定流程图。
包括临床评估、辅助检查和最终判定。
7. 技术操作规范7.1 呼吸暂停试验操作指南详细描述呼吸暂停试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7.2 辅助检查操作规范为每种辅助检查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
8. 质量控制强调脑死亡判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要性。
描述如何通过培训、监督和审核来确保判定的准确性。
9. 记录和报告说明脑死亡判定过程中的记录要求。
描述如何编写和提交脑死亡判定报告。
10. 家属沟通和心理支持强调与家属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提供心理支持和哀悼指导的建议。
11. 法律和医疗伦理问题讨论脑死亡判定中的法律和医疗伦理问题。
强调遵循当地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标准。
12. 结语总结脑死亡判定的重要性和本文档的目的。
强调持续教育和质量改进的必要性。
脑死亡判定标准
![脑死亡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94aa00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d.png)
脑死亡判定标准
2009版《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
一、判定的先决条件
(一)昏迷原因明确。
(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二)脑干反射消失。
(三)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3项必须全部具备。
三、确认试验
(一)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显示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二)脑电图(EEG)显示电静息。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3项中至少2项阳性。
四、判定时间
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可首次判定为脑死亡。
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专项文档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专项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f35a962d4d8d15abf234e1c.png)
第一部分 脑死亡判定标准
三、确认试验
• (一)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hort.1atency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
正中神经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 N20消失。
• (二)脑电图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
(优选)脑死亡判定标准 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
第一部分 脑死亡判定标准
一、判定的先决条件
• (一)昏迷原因明确 • (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 (一)深昏迷 • (二)脑干反射消失 • (三)无自主呼吸
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高血糖性脑病等。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二)脑干反射消失[5项] (三)无自主呼吸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 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 • 注意事项: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 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
✓ 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 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分。
(二)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 可逆性昏迷包括
✓ 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麻醉药 物中毒、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肌肉松弛药物中毒等;
✓ 低温(膀胱温度或肛温≤32 oC); ✓ 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严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如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低血糖或
二、临床判定
(二)脑干反射消失
5.咳嗽反射: ➢检查方法:
2.角膜反射: ➢ 检查方法: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da0bf5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6.png)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脑死亡是指颅内压力增高或颅内血流灌注障碍引起脑干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是一种严重的脑部损伤,也是一种临床诊断死亡的标准之一。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非常严格的,需要经过多项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脑死亡的诊断需要排除所有可能干扰的因素,包括镇静药物、低体温、代谢性紊乱等。
在排除这些干扰因素之后,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神经系统检查,以确认脑干功能的丧失。
这些检查包括对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头部转动试验、咳嗽反射等的观察和测试。
只有在这些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进行脑死亡的诊断。
其次,脑死亡的诊断还需要进行脑电图(EEG)检测。
脑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皮层和脑干的电活动,通过观察脑电图的结果,可以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已经完全丧失。
通常情况下,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结果会呈现出平坦线或者极低的电活动,这是脑死亡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另外,脑死亡的诊断还需要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CT或MRI)检测。
这种检测可以观察大脑的血液供应情况,以确定脑部血流是否已经完全中断。
通过这种检测,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脑死亡的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除了以上的检查和测试,医生还需要进行多次的临床观察和评估,以确认患者的脑干功能是否已经完全丧失。
这些临床观察包括对呼吸、循环、神经反射等多个方面的观察,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脑死亡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需要多个方面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排除干扰因素的情况下,经过严格的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测和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测,以及多次的临床观察和评估之后,才能最终确认脑死亡的诊断。
这种严格的诊断标准,可以有效地避免误诊,保障患者的权益,也为器官捐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最新-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通过专家审定 精品
![最新-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通过专家审定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60fd071804d2b160b4ec053.png)
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通过专家审定据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记者田晓青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获悉,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已经通过专家审定。
《标准》和《技术规范》主要撰稿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李舜伟教授指出,所谓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国专家已达成共识:死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即在死亡的过程中,人体各器官及各个细胞功能的消失是逐渐的,而不是“戛然而止”。
这就要求我们对判断死亡的器官重新认识。
几千年来,心跳和呼吸的停止一直被认为是判定死亡的惟一标准。
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呼吸机和维持心脏搏动、血压药物的出现,使一些已经出现生命衰竭症状的病人仍然可以借助外力来维持基本的呼吸和心跳。
而脑死亡是不可逆转的。
承认和确定脑死亡是对死亡观念的重新认识。
其意义首先是人们对死亡判断器官的重新确定。
其次,一旦进入脑死亡,不仅抢救的花费巨大(平均每人每天2万元人民币),而且截止目前国内外尚无抢救成功者。
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的使用应该更趋合理。
上接第1版第三,人的生存不仅具有生物学功能,更有社会学功能。
当人处于脑死亡状态时,虽然可能尚存部分生物学功能,但其社会学功能已完全丧失。
对脑死亡者过度抢救,从伦理学观点看,是对死者尊严的漠视。
李教授说,对脑死亡的判定是非常慎重的事。
其技术关键首先是要掌握什么是脑死亡。
其次是要排除是否有因低温、药物中毒、内分泌代谢疾病造成的深昏迷。
在具体判定时主要分临床和实验室两部分。
临床判断要点:(1)判定患者脑干反射是否完全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消失)等。
(2)判定患者有无自主呼吸。
这个判定存在一定困难,因为要停止使用呼吸机,然后给患者吸纯氧,观察其二氧化碳分压是否上升。
若上升,可刺激呼吸中枢,其呼吸功能可能逆转,这说明患者未达脑死亡。
中国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中国脑死亡的判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54137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4.png)
中国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包括诊断先决条件、临床诊断标准和确认试验标准。
一、诊断先决条件
诊断先决条件是明确昏迷的原因,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常见的昏迷原因,包括颅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
继发性脑损伤常常是由于心跳呼吸骤停、麻醉意外、溺水窒息,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
可逆性昏迷原因一定要排除各种中毒性疾病,比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以及麻醉药中毒等情况;并排除肝性脑病、肾性脑病、低血糖的可逆性昏迷原因。
二、临床诊断标准
脑死亡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
脑干反射是指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以及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等。
无自主呼吸的意思是病人没有自主呼吸,必须依赖呼吸机维持通气。
三、确认试验标准
试验标准,包括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还有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识别。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964e0bfc4ffe473268ab17.png)
( 1 ) 昏迷原 因 明确 ( 2 ) 排 除 了各 种原 因 的可逆性 昏迷
2 临床判 定
管 疾病 等 ; 继发 性脑 损 伤 引 起 的 昏迷 主要 为心 跳 骤
停、 麻醉意外、 溺水 、 窒 息等 所 致 的缺 氧 性 脑 病 。 昏 迷 原 因不 明确者 不能 实施 脑死 亡判 定 。
正 中神 经 S L S E P显 示 双 侧 N 9和 ( 或) N1 3存
在, P 1 4、 N1 8和 N 2 0消失 。
( 2 ) 脑 电 图
2 . 1 . 1 检 查 方法及 结果 判定 : 拇 指分 别强 力压 迫 患 者两 侧 眶上切 迹 或 针刺 面部 , 不 应 有 任 何 面 部 肌 肉
临床 判定 和 确认 试验 结果 均符 合脑 死亡 判定 标
准 者可首 次 判 定 为 脑 死 亡 。首 次 判 定 1 2 h后 再 次
脑 死 亡 时枕骨 大孔 以下 的脊 髓 可 能存 活 , 仍 有 脊 髓
反射和( 或) 脊 髓 自动 反 射 。脊 髓 反 射 包 括 各 种 深
复查 , 结 果仍 符合 脑死 亡判 定标 准 者 , 方 可最 终确 认
( 1 ) 深 昏迷
( 2 ) 脑 干反 射 消失
( 3 ) 无 自主呼 吸
1 . 2 排 除各 种 原 因的可逆 性 昏迷 可逆性 昏迷 包括 急性 中毒 , 如 一氧 化碳 中毒 、 乙 醇 中毒 、 镇静 催 眠药 物 中毒 、 麻 醉 药 物 中毒 、 抗 精 神
靠 呼吸 机 维 持通 气 , 自主呼 吸激 发 试 验 证 实无
中华移植 杂志( 电子 版)2 0 1 5年 2月第 9卷第 1 期
C h i n J T r a n s o l a n t(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0 n ), F e b ua r r y 2 0 1 5, V 0 1 . 9, N 0 . 1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a4cec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3.png)
脑死亡鉴定原则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第一部分脑死亡鉴定原则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旳全脑功能不可逆转旳丧失,即死亡。
一、鉴定旳先决条件(一)昏迷原因明确。
(二)排除了多种原因旳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鉴定(一)深昏迷。
(二)脑干反射消失。
(三)无自主呼吸。
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明无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临床鉴定必须所有具有。
三、确认试验(一)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
正中神经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EEG显示电静息。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
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三项确认试验至少具有两项。
四、鉴定期间临床鉴定和确认试验成果均符合脑死亡鉴定原则可初次鉴定为脑死亡。
初次鉴定12小时后再次复查,成果仍符合脑死亡鉴定原则,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第二部分脑死亡鉴定技术规范一、先决条件(一)昏迷原因明确。
原发性脑损伤引起旳昏迷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继发性脑损伤引起旳昏迷重要为心跳骤停、麻醉意外、溺水、窒息等所致旳缺氧性脑病。
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行脑死亡鉴定。
(二)排除多种原因旳可逆性昏迷。
可逆性昏迷包括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麻醉药物中毒、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肌肉松弛药物中毒等;低温(膀胱温度或肛温≤32℃);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如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低血糖或高血糖性脑病等。
二、临床鉴定(一)深昏迷。
1.检查措施及成果鉴定。
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为3分。
脑死亡诊断标准
![脑死亡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2af7c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4.png)
脑死亡诊断标准脑死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脑干和小脑完全不可逆转地丧失功能,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情之一。
对脑死亡的准确诊断对于医学工作者和家属来说都至关重要。
因此,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学工作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脑死亡。
首先,脑死亡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临床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脑死亡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排除了各种可能的原因;患者的脑干反射完全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患者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确认大脑电活动完全消失;同时,还需要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确认脑血流完全中断。
只有在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出脑死亡的诊断。
其次,脑死亡的诊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包括神经系统的各项检查,如脑干反射、脑电图、脑血流灌注显像等;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等。
这些检查和评估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
最后,脑死亡的诊断需要经过多名资深医学专家的共同评估和确认。
只有在多名专家的共同认可下,才能够做出脑死亡的最终诊断。
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医生主观判断的偏差,保证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需要满足一系列的临床条件和检查评估。
只有通过严格的诊断和确认,才能够做出脑死亡的最终诊断。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学工作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脑死亡,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起草小组制定的《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2009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及其配套的《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完成,将很快公之于众。
尽管该标准的起草者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本着严谨和极其审慎的科学态度完成了这项符合国际医学科学发展潮流、业界期待已久的工作,但相关部门在推行时还是采取了周密、慎重的方式,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推行路线。
因为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指南或标准,它事关一个人的生命是否终结。
内容如下:
一、判定的先决条件
(一)昏迷原因明确。
(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二)脑干反射消失。
(三)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3项必须全部具备。
三、确认试验
(一)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显示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二)脑电图(EEG)显示电静息。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3项中至少2项阳性。
四、判定时间
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可首次判定为脑死亡。
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来源: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起草小组时间:2009-5-25 15:30:12 浏览次数: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