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
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
信息管理学考试重点(精)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试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即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事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信息的属性1. 普遍性。
一切事物都同时具有信源、载体和信宿三重性。
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信息。
2. 多样性。
3. 可识别性。
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
4. 可加工性。
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充和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5. 与载体的不可分性。
信息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6. 对载体的独立性。
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
我们将信息内容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的信息称为第一类信息, 将信息内容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的信息称为第二类信息。
7. 可传递性。
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8. 可共享性。
同一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9. 非消耗性。
信息资源是非消耗性的资源,可以多次开发,反复使用。
10. 强时效性。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在特定条件下执行特定的任务时产生的,所以这些信息必须与执行的任务及环境密切相关,超越了时间界限,情况有了变化,原有的信息就没有价值了。
信息与知识、情报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
知识具有社会性、语言性、积累性等基本属性。
社会性是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
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
情报具有知识性、动态性和有用性等基本属性。
动态性事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
信息与数据数据是信息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且可被接受者 (人或机器识别的物理符号。
这些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信息是数据所包含或反映的内容, 而数据则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管理的定义信息管理就是个人或社会组织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分析和提供利用的活动。
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完善中)第一部分名词解释ﻫ1.信息:是指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ﻫ2.强时效性:是指脱离母体的信息,因其不能在反应在母体新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它的效用会降低,乃至丧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完善中)第一部分名词解释ﻫ1.信息:是指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2.强时效性:是指脱离母体的信息,因其不能在反应在母体新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它的效用会降低,乃至丧失。
3.信息资源:(广义)是指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各种信息及其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是与信息活动相关的资源的总称;(狭义)是指可供人类应用创造财富的各种信息。
4.信息管理: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分析、提供利用的活动。
ﻫ5.用户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与罗宾汉效应: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将愈来愈高于平均水平;信息需求量很小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则越来越低于平均水平,而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量总是比较平衡的。
6.信息传递: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代写管理学论文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行为。
ﻫ7.信息反馈:是指信息发送者把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后,再将信息接收者所产生的反应或利用后的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传递发生影响的过程。
ﻫ8.信息搜集:是指有关机构或个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将系统内外各种形态的信息采出并汇集起来的过程。
9.信息组织:是指对所搜集到的信息按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有序化,然后进行重新组织与控制的活动。
10.信息提供:是指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为其提供可资利用的信息或信息获取与查询工具。
ﻫ11.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在系统的思想上建立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讯设备为基础的传输工具,且能为管12.信息流通系统: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ﻫ不改变信息本身的法学毕业论文题目结构和形态,只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大学信息管理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基础★JG211031——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不包括()。
A.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作用B.满足信息需求C.解决信息无序性与需求特定性之间的矛盾D.直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答案:D2.特定行政组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状态及其特征的消息、情报、数据、语言等符号序列的总称叫做()。
A.行政事务B.行政文档C.行政信息D.管理信息答案:C3.涵盖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注重过程管理的是()。
A.广义的信息系统管理B.狭义的信息系统管理C.信息系统管理D.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答案:B4.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为物质、能量和()三个要素。
A.数据库B.数据C.信息D.软件答案:C5.灵敏度高且有效性强的信息管理的经济杠杆形式是()。
A.税收B.信贷C.价格D.工资答案:C6.在信息商品生产和信息商品交换中产生和形成的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
A.信息机构B.信息市场C.信息产业D.信息组织答案:B7.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是()。
A.信息规范B.信息法律C.信息道德D.信息政策答案:C8.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是()。
A.信息规章B.信息道德规范C.信息政策D.信息法律答案:C9.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专门术语最早出现在()。
A.源于20世纪中期B.来自美国联邦政府官方文件管理C.迪博尔德1979年发布的《信息资源管理:新的挑战》一文D.1980年的《文书削减法》颁布答案:C10.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G2E模式是指()。
A.政府对企业B.政府间C.政府对公民D.政府对公务员答案:D11.OECD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
A.信息B.知识C.知识和信息D.数据答案:C12.企业信息化的社会功能不包括()。
A.加速流程重组B.降低经营成本C.促进整体发展D.直接创造效益答案:D13.“信息银行”指的是信息组织曾处于的()。
信息管理学基础资料整理
| 信息管理学基础资料整理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1 信息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属性:①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同时具有信源、载体、信宿三重性。
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信息,人与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交换。
②多样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1)按其发生的领域不同:无机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
(2)按其载体和储存方式不同:天然型、实物型、智力型、文献型、网络型信息。
(3)内容性质不同:政治、法律、科技、经济、管理信息。
(4)对其内容的加工深度:零次、一次、二次、三次信息。
③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在这里主要是指能被人类所识别。
人类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识别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工具间接识别信息,不同的信源发出的信息往往需要不同的识别方式。
④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展和浓缩,也就是人们可以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⑤与载体的不可分性:信息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这就是与载体的不可分性。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信息加载在一定载体上以供传递或以后备用。
⑥对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为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这就是对载体的独立性。
⑦可传递性: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传递信息的速度。
⑧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在不同时期可被不同的人利用,在同一时期也能被多个人共享。
⑨非消耗性:信息资源是非消耗性资源,可以被多次开发,反复使用。
如一本书的信息不会因为被人阅读而减少。
⑩强时效性:信息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其开发利用价值。
信息必须满足用户特定时的信息需求,信息必须与执行的任务极其环境密切相关,超越了时间界限,情况有了变化,原有信息就没有价值了。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1、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分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数据+背景=信息)信息:是数据荷载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信息+经验=知识)数据>信息>知识三者的范围2、信息社会与以前社会形态的变化表现(1)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它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4、经济手段引进的原因(1)用于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预算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各项并支(2)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设施越来越昂贵,信息服务的耗费越来越大,需要对成本效益进行认真分析(3)信息和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成分增多,这些都需要用经济手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5、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局限性(1)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忽略对隐性知识的管理(2)仅关注记录型信息,忽视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3)对信息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不够重视,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4)未能将信息看做一种资产,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第二章6、信息交流的定义定义: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信息管理基础考点
信息管理考点第一章计算机信息管理概述 (1)第二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3)第三章 SQL语言及SQL Server 2008 (4)第四章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 (6)第七章系统测试与开发管理 (7)第一章计算机信息管理概述1.数据:a数据的内容是事物特性的反映或描述b数据本身是符号的集合P12.信息:有效的数据数据和信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P23.信息属性:真实性、时效、依附、等级、变换、价值、共享、压缩P24.信息管理3个主要时期:传统管理、技术、资源(区别于数据管理的3个时期) P45.信息技术管理时期最大特点: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象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主要阵地P46.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的最大特点:经济手段、人文手段7.信息管理技术(MIS)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管理系统(DBMS)、应用软件开发工具、最终用户软件8.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计算机系统(硬、软)、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9.计算机硬件系统5大基本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10.数据库(DB):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相关数据集合11.数据库系统分类:从DBMS:三级模式结构(外、内、概念)从数据库的物理分布:集中式、C/S(二、三层结构)、B/S(二、三、四层结构)12.DB强调数据,DBMS强调系统软件,DBS强调数据库应用的整个运行环境对比记忆:数据库系统(DBC)3部分: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DBC的核心)、应用程序13.计算机网络可分为资源子网(主机(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负责处理数据)、通信子网(通信控制、处理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线路,负责整个网络的通信管理和控制、数据传输)14.TCP/IP协议:不同语言之间的统一性交流(跨平台的计算计之间的通信)FTP:文件传输协议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15.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星型、环型、树型、混合16.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17.管理信息系统(MIS):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一个人-机系统18.诺兰把MIS的形成过程分为6阶段:初装、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信息管理19.典型的MIS:MRP材料需求计划、MROII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20.MIS的结构:纵向(3个层次: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作业管理层)2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22.决策结构化程度3个层次: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23.MIS数据规模的金字塔结构:层次越高,信息概括性越强、变化越少、数据量骤减、结构化程度越低24.MIS的基本功能概括为4个子系统:市场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4个人子系统与逻辑中心数据库连接25.MIS的开发过程:系统分析(建立MIS逻辑模型,做什么)、设计(确定系统的功能结构,怎么做)、实施、评价26.现代管理业务的特点:信息化、标准化27.信息分类: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信息管理期末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
信息管理期末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1.本体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因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得产生信息,而且是不同的信息。
: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3.数据、知识、信息的关系:1)数据+背景=信息2)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数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3)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4)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信息是知识的原材料5)信息+经验=知识二.信息的特征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一种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另一种认为,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料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它文献资料管理2.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3资源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第一方便,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是对信息管理单纯依赖技术的否定;另一方面,是当资源警信号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4.知识管理阶段:1)隐性知识的管理,大大限制了其管理范围和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2)记录型信息,对获得这一成果的学习与创新的过程视而不见;3)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利用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重视不够,致使它难以将信息升华为知识,从而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4)仅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作一种资产,以资产管理的方式来管理运作信息,从而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第二章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的一种方式1)共时信息交流:在同一时间平面上实现的,是一种横向交流或者共时交流,亦即此时此地或此时彼地的交流。
02115《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一、基本知识1.面向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美国最先提出的;2.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这是从对广义上来描述信息管理定义;3.信息的特性有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独立性、信息存在具有普扁性和客观性等。
4.从涵盖范围上讲,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5.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中其技术管理阶段的核心是信息流的控制6.1993年,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主持会议,对国家公用信息通信网工程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举世瞩目的“金桥”工程;所谓“三金”工程,实际上是“金桥”、“金卡”、“金关”三大基础工程式的简称。
7.从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8.齐夫定律要求的一篇较长文章的字数约为5000字以上;9.对于守恒系统,R信息守恒的含义是信息接受者在接受信息时所特有的“0”或“1”的特征;10.追溯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11.信息检索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料;12.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量,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活动;13.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传递14.S行为有书写、绘画等15.信息产生和分布中的“马太效应”引起的信息富集分布表现为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16.共时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17.图书馆的书刊资料阅览和借阅服务是信息传递模式的多向被动传递18.专业信息服务开展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多向主动传递19.根据信息栈的功能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20.多向对称性法的条件是信息在同介质中传递21.造成信息附加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23.对于信息源的评价方法,属于间接评价法的是评分比重、最高评分频度、平均名次指标;24.随着网络的发展,HTML的缺点是扩展性差25.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是指数增长率和逐渐过时律26.由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是智力型信息源27.对于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二者是一对互逆过程;28.四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是指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组织方式,超媒体方式;29.社会信息化的三个层次是指生产工具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30.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是零次信息源31.知识表示两种类型是指主观知识的表示和客观知识的表示;32.任何信息都包含的六个要素是内容、原因、时间、地点、人以及方法、途径、状况。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的一般定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
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1)产品信息化;(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5)社会生活信息化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信息管理的定义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1.信息: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3.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产生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也是对知识连续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4.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信息发出的源头即信息的起源。
事物、人、组织机构等都可以产生信息,故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5.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使信息由无序集合变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信息流:广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
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
7.信息产品: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的信息成果,都可视为信息产品。
8.首席信息主管(CIO):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
9.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整体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0.虚拟企业:狭义指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如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性的企业网络,以共享技能,共同分担成本,并开发新的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知识1.面向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美国最先提出的;2.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这是从对广义上来描述信息管理定义;3.信息的特性有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独立性、信息存在具有普扁性和客观性等。
4.从涵盖范围上讲,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5.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中其技术管理阶段的核心是信息流的控制6.1993年,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主持会议,对国家公用信息通信网工程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举世瞩目的“金桥”工程;所谓“三金”工程,实际上是“金桥”、“金卡”、“金关”三大基础工程式的简称。
7.从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8.齐夫定律要求的一篇较长文章的字数约为5000字以上;9.对于守恒系统,R信息守恒的含义是信息接受者在接受信息时所特有的“0”或“1”的特征;10.追溯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11.信息检索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料;12.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量,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活动;13.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传递14.S行为有书写、绘画等15.信息产生和分布中的“马太效应”引起的信息富集分布表现为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16.共时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17.图书馆的书刊资料阅览和借阅服务是信息传递模式的多向被动传递18.专业信息服务开展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多向主动传递19.根据信息栈的功能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20.多向对称性法的条件是信息在同介质中传递21.造成信息附加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23.对于信息源的评价方法,属于间接评价法的是评分比重、最高评分频度、平均名次指标;24.随着网络的发展,HTML的缺点是扩展性差25.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是指数增长率和逐渐过时律26.由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是智力型信息源27.对于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二者是一对互逆过程;28.四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是指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组织方式,超媒体方式;29.社会信息化的三个层次是指生产工具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30.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是零次信息源31.知识表示两种类型是指主观知识的表示和客观知识的表示;32.任何信息都包含的六个要素是内容、原因、时间、地点、人以及方法、途径、状况。
33.衡量信息搜集的针对性的指标是采准率34.常用的搜集信息方法或途径主要有采购,调查,交换,索取,检索;35.下列属于信息检索的模型是布尔逻辑检索模型,向量空间检索模型;36.衡量信息搜集的速度的指标是及时率37.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存贮38.在信息组织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现代化原则;39.信息组织的特性有渗透性、依附性和增效性40.信息组织的最基础理论是语言学、逻辑学和知识分类41.主题排检技术的一般形式是以主题词来揭示信息素材记述的中心内容的42.关于数据的数据,称为元数据43.标引的类型最主要的是分类标引,主题标引;44.从文献内容和形式的某一特征指引排检线索的著录项目称为标目45.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管理良好的运行状态及功能正常发挥而提出的管理是项目管理;46.现代信息检索系统多采用BRM技术47.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手工信息检索工具是目录;48.信息系统最早、最传统的开发方法是结构化方法49.互联网是信息资源的海洋,其信息服务功能繁多,其基本服务功能是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50.菜单式检索服务是Gopher51.信息检索语言主要由词汇和语法组成;5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方法53.主题组织法是文献信息组织方法的一种,标题法主题法是系统中最早出现的一种54.直接调查法包括询问法、观察法、调查表法;55.我国网络实名市场的开创者是3721公司56.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核心主要是数据库的建设57.决策支持系统缩写为DSS58.信息分析是信息描述与揭示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信息组织的质量59.都柏林元数据核心集是由15个数据单元组成。
60.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发展趋势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61.虚拟专用网络缩写为VPN62.检索效率是指检索的全、准、快、便、省,而最主要的是全和准;63.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有计算机病毒和信息攻击64.一个信息机构确定和重新确定其方向的最重要管理工具是战略规划、营销活动和预算65.信息法律调整信息活动产生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主要指利益、权益、安全66.零基预算法的优点包括不受现有费用项目的限制、能够调动各方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有助于机构未来发展;67.在评价检索效率的过程中,其重点是检全率和检准率68.非营利信息机构的营利方法中一种非常重要而又不受信息机构重视的是投资69.信息检索语言主要由词典和词义组成70.滚动预算指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12个月的一种方法。
71.以描述和统计的方式逐年提供某年度某一领域信息的工具书称为年鉴72.信息系统生存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一个阶段是系统维护阶段73.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
74.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交流通道、符号体系、知识信息库、支持条件。
75.信息组织的特征:信息组织的参透性,信息组织的依附性,信息组织的增效性。
76.继纸张、缩微胶片、磁存储器之后光盘是一种用激光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存储载体。
77.在信息传递的保真与冗余中,其信息保真是人类信息交流的基本要求。
78.任何文集或文献中词汇是表达和载荷信息的基本单元。
79.记录型信息源按不同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以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80.信息描述与揭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著录和标引。
81.主题组织法是以语言为基础,用表达概念的词或词组来揭示文献内容的一种方法。
82.在信息流动过程中,处理是核心功能;在控制流的运动过程中,控制是核心功能。
83.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
84.联机信息检索的服务方式:定题信息提供,专题回溯检索,联机订购原文,电子邮件。
85.信息管理目标一般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个方面。
86.所有关于信息增长的研究中,令人瞩目的成果是以文献为计量单位得到的指数增长率。
87.从便于对信息进行管理的角度讲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
88.叙词法是在单元词法等多种检索语言的基础上,以叙词作为标识符号,标引和检索文献信息的一种检索方法。
89.网络实名在国内称为互联网关键字,是建立在自然语言基础上的全新互联网访问技术。
90.用户及其需求的调研方法分为直接调查法和间接调查法两大类。
91.战略规划的完整结构有三个层次,包括组织的总体战略;战略业务的竞争战略;经营层的职能战略。
92.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称之为“栈交流”。
93.信息失真的三种形式是物理失真、语义改变、语用衰减。
94.信息检索的特性有相关性、不确定性和逻辑性。
95.信息系统的功能划分为输入,存贮,处理,输出和控制五个基本功能。
96.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CASE方法。
97.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有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VPN技术(虚拟专用网)、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
98.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和信息存贮。
99.信息化主要是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
100.著录是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101.信息守恒描述的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量变化的规律。
102.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103.检索系统按信息的组织方式可划分为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和超媒体检索。
104.DPS执行基本的数据处理任务有数据搜集、数据操作、数据存贮和文档准备。
105.知识组织的特征在于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106.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准确度、信息费用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107.文献标引过程序一般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主题分析,二是转换标识。
108.信息扩散原理包括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性和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法则。
109.信息描述的目的,就是以元数据为中介,对信息资源进行各种操作。
110.信息组织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现代性原则。
111、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的知识的模式。
112、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
113、“三金”工程是指“金桥”“金卡”“金关”三大基础工程的简称。
114、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
115、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准确度、信息费用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116、信息组织的特性是渗透性、依附性、增效性。
117、从便于对信息管理的角度将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
118、信息检索的特性是相关性、不确定性、逻辑性。
119、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之为系统。
120、在信息流动过程中,处理是核心功能;在控制流的运动过程中,控制是核心功能。
121、战略规划、营销活动、预算是一个信息机构确定和重新确定其方向的最重要的管理工具。
二、名词解释题1.零次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之际作用于人的感觉的结果,而不像记录型信息和实物型信息那样通过某种物质载体的记录形式发生作用。
2.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及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3.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
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获得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4.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5.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良好的运行状态及功能正常发挥而提出来的。
它是指在一定资源约束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的项目要求的一次性任务进行计划与控制得过程。
6.信息源: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所得的成品都是借以获得信息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