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3.2 滑轮》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滑轮(2)》教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滑轮(2)》教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滑轮(2)》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1.进一步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并能分析其特点;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2.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教学过程】连接起来。

(不计摩擦)二、巩固练习:图3图2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3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__图。

图7【作业布置】预习:11.3功完成补充习题相应作业【教学反思】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案沪科版整体预习:1、冰、雪、霜是怎样形成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2、水在什么条件下变成冰?阅读课本第12页“冰与凝固”,写出凝固的定义,说一你是怎样理解“凝固点”的。

3、你观察过雾吗?雾是水蒸气吗?请描述一下雾、露珠等现象及发生的条件,如季节、温度等,阅读课本第13页“雾与液化”,写出液化的定义,说一说雾、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4、观察水烧开时壶嘴附近出现的现象,读图11-13,回答为什么水蒸气刚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

5、你见过霜、雾凇等现象吗?观察课本图11—32、11-3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讲一讲“霜与凝华”现象。

6、观察你家里的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及形状,说说为什么冰箱里会结霜。

7、我们共学习了几种物态变化?哪些是吸热的?哪些是放热的?学习课本图11—34,请你也用图表、表格或示意图概括总结出来。

8、讨论图11-35图象中各段的含义,以及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在图中标注出来。

9、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现象的。

讲一讲冰箱制冷原理和冬季贮菜在地窖里放几桶水的道理。

小组任务;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第2课时)课时序号: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8.8℃。

九年级科学上册 3.2滑轮课件 华师大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3.2滑轮课件 华师大版

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f
N
. F
T
A
f
f=T=120N
G
讨论;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用的功那 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 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 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 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机械的三种功
要实现目的,完成有 用功,必须施加本动力 F对滑轮做功,是总功
重力作用 拉力作用点 结论

费距离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拉力的方向 拉力的方向不改变
2.拉力的大小 省力
3.拉力作用点 移动的距离
费距离
小结: 在使用动滑轮拉物体时,可以省力, 但拉力的方向不改变。
使用 动滑轮能 省一半力, 但不能改 变动力的 方向,使 用动滑轮 虽然省了 力,但费 了距离。
1.使用动滑轮能省多少力? 答:当不计动滑轮与绳的摩擦时,
FF
FFF
G
G
2F=G F= ½ G 3F=G F= G/3
例4:用受力分析法解滑轮组问题
F F F
3F= f
f F= f /3
5、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匀 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_20_N __N.
(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因为 T=2F=120N 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G G=N=80N
总结:
使用
定滑轮不 省力,但 能改变动 力的方向, 在不少的 情况下, 给工作带 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有何好处?
仔细设计 小心探究 大胆质疑
使用动滑轮有何好处?
观察 直接提重 用动滑轮提重 结论
拉力的方向 向物上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5.2 滑轮 教案1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5.2 滑轮  教案1

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组装滑轮的过程以及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讲授滑轮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滑轮吗?滑轮是用来干什么的?回忆一下在哪里有见过滑轮?生:(可能有升国旗、起重机)师: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滑轮的结构呢?生:(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轴转动的小轮)PPT辅助。

师:怎么使用呢?你能用简图表示一下吗?生:……师:能否按你所画的安装好呢?师:请大家分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生:……师:(PPT)展示,引导学生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它们在使用上有什么特点呢?人们为什么要使用它们?使用它们有什么好处呢?有欠缺的地方呢?生:(根据学生举例说说特点)。

定滑轮:可以改变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省力,费距离。

师:教师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将滑轮挂在黑板上边的钉子处,可视性强)。

师:接下来,请各小组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先做好定滑轮和动滑轮,看哪一组最快?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其中一位同学记录实验方案及现象,一个同学操作,其它两个协助,五分钟后请小组上来分享成果。

生:1.定滑轮:(1)力的方向:改变力的方向;(2)力的大小:不省力;(3)作用点移动距离:相等;(4)功:不省功。

2.动滑轮:(1)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方向;(2)力的大小:省力;(3)作用点移动距离:费一倍距离;(4)功:不省功。

PPT:播放flash引入滑轮组,学生自然可以得到滑轮组的作用,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华师大版)九年级 科学 上册 优秀教学教案(全套)

(华师大版)九年级 科学 上册 优秀教学教案(全套)
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 1 中采用的是纵列,即
2 158
32

6g
x
还可以采用横列,即 2×158:32=6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 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 158g 高锰酸钾加 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得
教学重点:
1、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教学难点:
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分解反应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2)实验步骤: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配平方法。 总结、扩展: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体、沉淀,箭头要标明。 2、最小公倍数配平法步骤: ①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 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 ②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③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④把横线改成等号。 ⑤检查。
1.1《化学方程式》教案
教学目标: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理解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哪些问题?

九年级物理教案:滑轮(全3课时)

九年级物理教案:滑轮(全3课时)
第9页 11题
第10页14题、15题
板 书 设 计
11.2 滑轮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F=1/(G物+G动),(忽略绳重和摩擦)
S绳=nh v绳=nv物
使用滑轮组拉物体水平方向运动时:F=1/nf
S绳=nS物v绳=nv物
本节课教学经验或问题描述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学科组长签字:
年级主任签字: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学生尝试着做
1G/2的力提起重物;
2G/3的力提起重物。




通过所学,完成下面练习:
物理补充习题
生练
第四页第3题
第五页 第5题
物理课课练
第8页第6题
第9页 第13题
板 书 设 计
11.2 滑轮(2)
1. 滑轮组的定义
2.滑轮组使用的特点
本节课教学经验或问题描述
3.使用滑轮的特点
4.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
本节课教学经验签字:
年级主任签字:
新沂市第六中学备课纸
上课
日期
第_2__课时
课型
新授 ☑
复习 □
课时编号
课题
11.2滑轮
复习 □
教学
三维
目标
1.知道滑轮的分类,了解两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2.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按图11.18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
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滑轮(课件共35张)

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滑轮(课件共35张)
力是8N
A B
1、汽车陷入烂泥中,附近有一棵大树,车上有滑轮 两只,绳子一根,如何用最小的力把汽车拉出来?
F
2、用上图装置(可看作理想机械)拉出汽车,当 汽车被匀速拉出时,拉力为500N,求此时汽车受到 的拉力为多大?----留作课下思考
生活中的滑轮
原始吊车
起 重 机
健身器材上的滑轮
问题:利用一只滑轮来提升物体,你有
几种方法?
使用时,轴固定 不动,叫定滑轮。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 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 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二、滑轮的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动手做一做,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视察弹 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的高度。
思考题: 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改_变_用_力_的_方_向_。
2: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省_力_。 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 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三、滑轮组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
F F
G
G
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三、滑轮组
二、动滑轮:转动轴 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1、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例:如图所示,G=20N,
F
F
GG
(1)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要匀速提起物体, F至 少要=_____ N ?
(2)若滑轮重4N,要 匀速提起物体, F至 少要=_____N?
复习引入 画出下面杠杆的力臂:
O
L2
F1 L1
F2
1 如图,OA=AB,请计算出F=__2 _G。

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二节滑轮第1课时

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二节滑轮第1课时

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滑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能够根据滑轮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能辩认定滑轮和动滑轮,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三、教具准备教师:PPT课件,小黑板一块,画上等距离水平线,滑轮二个、棉线二根、弹簧测力计二个、钩码一盒每二个学生:铁架台一个、滑轮二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棉线一根、钩码一盒、画上等距离水平线的长木板四、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根据骆驼周边造房子的看到的各种机械图引入滑轮课题(二)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滑轮,说说它的特点,引出滑轮的概念(三)实验探究滑轮的特点任务一:做一个组装游戏提供器材:一个滑轮、一根棉线、一个钩码要求:1、使用这个滑轮提起这个钩码;2、根据你组装的装置,把图画下来师生共同得出两种装置方案一 方案二任务二:找一找这两种装置的不同从两个方面找不同:使用时滑轮的转动轴是否随物体一起移动?绳子拉力的方向与重物上升的方向是否相同。

结论一: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结论二: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则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设问:你还想知道关于滑轮的哪些知识?生:使用滑轮省不省力任务三:使用滑轮能不能省力?能不能省距离? 1、 设计方案钩码重力 G/N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N 物体上升的高度h (1格/2cm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1格/2cm )定滑轮动滑轮2、学生实验3、交流汇报4、归纳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师板书1、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2、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不能省距离深入探究一:测一测F 1、F 2、F 3的大小,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交流汇报:结论1:使用定滑轮无论向哪个方向拉,拉力大小都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方向结论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其中竖直向上拉时最省力。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九年级 滑轮(教案)2 教案

九年级 滑轮(教案)2 教案

第二节滑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②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③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②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支架、滑轮(2个)、细绳(两端拴有小铁丝钩)、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杠杆的知识。

谁能举出两种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什么样的杠杆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什么样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2.谈话:升旗的时候,旗子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它是什么样的?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出示滑轮。

)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板书课题)谈话: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出示定滑轮图)像旗杆顶上这样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出示动滑轮图)有的滑轮不是固定在支架上,而是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下面的重物一起上下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滑轮有什么作用,首先研究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讨论:你认为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要把旗子升上去,却把拴着旗子的绳子往下拉。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使用定滑轮升旗或提起其他重物省不省力呢?(3)讲解:为了弄清使用定滑轮省不省力,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的步骤是: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

把细绳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在绳的一端挂2个钩码当作重物。

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平衡。

(4)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以上实验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省力,费力,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现在请你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7)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不省力也不费力。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二、滑轮》课件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二、滑轮》课件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二、滑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简单机械》中的《二、滑轮》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滑轮组的计算;以及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能够分辨定滑轮和动滑轮。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滑轮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计算器等。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滑轮模型进行简单的提重实验,让学生感受滑轮的省力效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详细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3)讲解滑轮组的组成、使用方法和计算。

3. 例题讲解以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为例,进行滑轮组计算的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搭建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3. 滑轮组的组成、使用方法和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举例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如图所示,计算滑轮组的省力比。

图:滑轮组示意图答案:(1)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见课本P。

(2)例如:定滑轮用于升国旗、吊车等;动滑轮用于吊篮、电梯等。

(3)省力比 = 钩码重量 / 绳子拉力 = 5N / 2.5N = 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滑轮组的制作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年级物理第三章 滑轮(部分)和第4节 机械能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第三章 滑轮(部分)和第4节 机械能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第三章滑轮(部分)和第4节机械能华东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章第2节滑轮(部分)和第4节机械能二. 教学目标1.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2. 认识机械效率的涵义,并学会相关的计算3.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4. 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并理解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守恒5. 掌握有关斜面、杠杆和滑轮等机械的综合题的运算三. 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机械能的转化问题难点:有关斜面、杠杆和滑轮等机械的综合题的解答四. 知识总结1. 有用功:机械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用W有表示2. 额外功:使用机械时,机械克服无用阻力所做的功,用W额表示3.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用W总表示4.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用η表示。

η=W有/ W总×100%5.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6. 势能: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势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

弹性形变越大,势能越大。

7.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8. 机械能守恒: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受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典型例题】例1. 利用图示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已知G=700牛,拉力F=400牛,绳子的自由端被拉下2米,拉力对滑轮组做的总功、有用功和机械效率各是多大?答案:由图可知,承受物重和动滑轮重的绳子为两段,即n=2,由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nh可得h=1米,拉力通过滑轮组做的总功W总=Fs=400牛×2米=800焦;有用功W有用=Gh=700牛×1米=700焦;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700焦/800焦=%。

例2. 图中斜面高为2米,长为10米,将100牛顿重的物体A沿着斜面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需要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为25牛顿,那么关于功和斜面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用功为200焦耳,斜面效率为80%B. 总功为200焦耳,斜面效率为25%C. 有用功为50焦耳,斜面效率为25%D. 总功为250焦耳,斜面效率为20%答案:A例3. 用一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组,将所受重力为2560牛的货物提起,所用拉力为800牛,则滑轮组至少要用()A. 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B. 2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C. 1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D.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解析:写出公式:η=W有/W总=Gh/Fs代入已知数据,可假设高度h为1米,80%=2560牛×1米/800牛×s,解得s=4米。

九年级科学上册3.2滑轮1华师大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3.2滑轮1华师大版
(2)在提起钩码的过程中,滑轮位置怎样变化? (3)像这样安装的滑轮应怎样称呼它? (4)拉力的大小与滑轮提起钩码的重有什么关系? 讨论: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shěnɡ lì),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第十页,共十八页。
探究实验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观察、思考: (1)将钩码提起,绳子自由端向哪个方向拉动(lā dònɡ)? (2)在提起钩码的过程中,滑轮位置怎样变化?
(3)像这样安装的滑轮应怎样称呼它? (4)使用动滑轮提起钩码时,用力的方向与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5)拉力的大小等于滑轮提起钩码的重吗? 讨论:通过(tōngguò)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shěnɡ lì),省一半力。)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
L2
L1
L1=L2
L2
L1
L1=2L2
定滑轮实质(shízhì)是个等臂杠杆
(tèdiǎn):
{ 2、动滑轮
概念(gàin工iàn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特点: 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用力的方向
二、滑轮是杠杆的变形
1、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如图所示,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G时,拉力F=____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mócā))。 若用斜向上的力拉绳子,所需拉力F’____F(选填“>”、“=”或“<”)。
第一页,共十八页。
第二页,共十八页。
左: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
右:起重机的吊钩(diào ɡōu)
第三页,共十八页。
第四页,共十八页。
第五页,共十八页。
1.提问:这是什么类型(lèixíng)的杠杆?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滑轮》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滑轮》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滑轮》提前做好计划安排,有利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下文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轮滑”教学计划一、课程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轮滑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

2、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在运动中体会到更多乐趣,并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理论知识(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轮滑运动的发展、特点;轮滑运动的基本知识及比赛规则;轮滑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2、发展身体素质练习(1)速度:起跑、50米全程跑、100米全程跑;(2)耐力:计时跑、定时跑、800米和1000米跑;(3)力量:仰卧起坐、俯卧撑、蛙跳;(4)柔韧:静力性(压腿、压肩、下腰、体前屈),动力性(踢腿等);3、轮滑基本技术和组合动作(1)基本站立:外八字站立、平行站立、丁字步站立。

(2)基本摔法:向前摔倒、向侧摔倒、向后摔倒(3)基本滑行:向前单脚滑行、向前滑行、向后单脚滑行、向后滑行。

(4)基本转弯:平转、正滑步转弯、倒滑步转弯。

(5)基本刹车:刹车器刹车、内八字刹车、T字刹车法。

(6)组合动作:正葫芦滑行、到葫芦滑行、速度滑行、单脚滑行。

(7)基本游戏:集体接龙、集体转圈。

三、教学安排注意事项:1.练习轮滑前,应先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手腕和下肢各关节及韧带,要充分活动开。

2.如有可能,应戴一些防护用具,如轮滑专用的护腕、护肘、护膝及头盔等。

现在很多体育商店都有这种轮滑的专用护具。

3.练习前要检查轮滑鞋的螺丝等紧固部件,以免滑行中因轮滑鞋出问题而受伤。

4.初学者应在初学场内或规定范围内练习,或尽可能在人少的地方练习,不要任意滑行。

初次学习轮滑时,最好有滑行熟练的同伴或辅导员进行辅导。

5.禁止做危险或妨碍他人的动作,特别是在人多的公共轮滑场内,如几人拉手滑行,在速滑跑道上逆行或与大家滑行方向逆行,乱蹦乱跳,在场内横插乱窜,追逐打闹,突然停止。

(华师大版)九年级 科学 上册 优秀教学教案(全套)

(华师大版)九年级 科学 上册 优秀教学教案(全套)
(华师大版)九年级 科学 上册 优秀教学教案(全套)
目录
1.1《化学方程式》教案 1.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教案 1.3《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教案 1.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2.1《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 2.2《重要的酸》教案 2.3《重要的碱》教案 3.1《金属》教案 3.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 3.3《常见的盐》教案 4.1《身边的有机物》教案 4.2《塑料、纤维和橡胶》教案 4.3《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 5.1《杠杆》教案 5.2《滑轮》教案 5.3《功与机械效率》教案 5.4《机械能》教案 6.1《电能的获得和转化》教案 6.2《电能的量度》教案 7.1《物体的内能 》教案 7.2《比热容》教案 7.3《热机》教案 7.4《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配平方法。 总结、扩展: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体、沉淀,箭头要标明。 2、最小公倍数配平法步骤: ①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 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 ②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③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④把横线改成等号。 ⑤检查。
12 32 44 讲解:这个式子不仅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 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每 12 份质量的 C 和 32 份质量的 O2 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能生成 44 份质量的 CO2。 提问: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 呢?请看“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KClO3===KCl+O2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 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九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2节 滑轮 杠杆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2节 滑轮 杠杆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第三章第2节滑轮杠杆华东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章第2节滑轮第3节杠杆二. 教学目标1.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2. 熟悉杠杆平衡原理,并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判断和计算3. 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4. 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一种杠杆。

5. 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

三. 重点和难点重点:杠杆和杠杆平衡原理难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四. 知识总结1. 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O——杠杆转动时围绕着的固定点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⑤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4. 杠杆的类型①省力杠杆:L1>L2,则F1<F2②费力杠杆:L1<L2,则F1>F2③等臂杠杆:L1=L2,则F1=F25. 定滑轮:使用的时候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 动滑轮:使用的时候和重物一起移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7.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来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重物的几分之一。

【典型例题】例1. 用弹簧秤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中a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秤示数为Fa,凡若在A点斜向上拉,如图中b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秤示数为Fb,则Fa______Fb。

(填:大于、小于、等于)答案:小于例2. 一杆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其秤砣被磨损了一部分,那么用它秤东西时,其读数()A. 将比实际质量大B. 与实际质量相同C. 将比实际质量小D. 大小难以确定答案:A例3. 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为了提高重物P,用一个跟杠杆保持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A. 杠杆始终是省力的B. 杠杆始终是费力的C. 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D. 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答案:C解析:杠杆与竖直方向成30度角的时候,为等臂杠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3.2 滑轮》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教材分析
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观
实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认识动滑轮

理论分析,
通过活动
处处充
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
图片,铁架台、定滑轮和动滑轮、钩码等的工
内容参与过程
请大家讨论——运动的过程向。

、揭题:滑轮
就越向上。

从中选出支架
、观察桌上的滑轮结构
、出示图片或利用课本图和滑轮定滑轮。

轮轴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
)活动时注意防止铁架台倒下砸伤手探究定滑轮的作用时要求向不同方向拉,实验过程实
、小组实验、讨论、交流:
,记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总结深入
生活中各有哪些应
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深层为什么定滑轮既不省力,
轮省力
说明:本节内容可以放在杠杆后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