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园林 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幼年期
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到该 树种特有的营养形态构造 基本形成,并具有开花潜 能的时期。
这一时期树木地上、地下部 分的离心生长旺盛; 时间的长短因树木种类、品 种不同而异; 园林树木遗传性尚未稳定。
搞好定向培育工作; 加强土壤管理,充分供应肥水; 轻修剪、多留枝; 对于观花、观果的树木,设法 促其生殖生长,缩短幼年期。
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主要内容
一、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 二、园林树木的年周期 三、园林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四、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整体性 五、园林树木群体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一、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
树木的生命周期:指从繁殖(如种子萌发、扦插)开始,经过多年的生 长、开花或结果,直至树体死亡的整个时期,它反映了树木个体发育的 全过程。
有些树种的实生树和营养繁殖树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区别,如雪松 实生树枝条紧密,而扦插繁殖树枝条稀疏。
实生苗
扦插苗
起止时间Biblioteka 特点种子期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开 种子期的长短因树种而异。 始,至胚胎具有萌发能力 并以种子形态存在的时期。
栽培管理要点
促进种子的形成和安全贮藏;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播种并使 其顺利发芽。
观测人:
注:根据《中国物候观测方法》修改。
2、园林树木的年周期
年周期(年生长发育周期):指树木在一年中随环境周期变化而出现形态 和生理机能的规律变化。 常绿树木的年生长周期比较复杂,不同树种,甚至同一树种在不同年龄和 不同的气候区,物候进程也有很大的差异。 落叶树的年周期可明显地分为生长期和相对休眠期,以及这两个时期间的 过渡时期,即生长转入休眠期和休眠转入生长期。(以腊梅为例分析)
腊梅新梢生长期
(3)开花期 花蕾的花瓣从松裂至花瓣脱落为止,称为开花期。 栽培提示:了解树木的开花过程和时期,确定最佳的观花期。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一)根系的年生长动态(二)1、根系生长一般比地上部分时间长春季早于地上部分,秋季晚于地上部分。
(三)2、年生长有高低峰(四)(1)高低峰出现往往与地上部分交错进行(五)(2)根系出现高低峰的次数和强度与树种、年龄等有关(六)(3)夜间快于白天(七)(一)芽的特性(八)1、芽的异质性(九)(1)概念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十)4、萌芽力与成枝力(十一)(1)概念萌芽率(萌芽力):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十二)成枝力:母枝上的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的枝)的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的成枝力弱。
(十三)(2)不同树种的萌芽力和成枝力不同(十四)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榆、松、枫、杨、柳等。
(十五)萌芽力弱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梨、丁香、国槐、臭椿等。
(十六)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的树种:桃、杏等(5)萌芽力的另一种解释概念:不定芽的萌发能力。
大多数的阔叶树具有不定芽,萌芽力强,少数萌芽力弱,如桃树;大多数的针叶树萌芽力弱或无萌芽力,如松树和云杉无萌芽力,柏类有萌芽力。
萌芽力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萌芽力的强弱与部位有关,基部萌芽力强,上部萌芽力弱。
意义:这一点很重要,树木的栽植和修剪都要考虑这一点。
萌芽力强的可以在栽植、养护和老树更新时进行修剪,无萌芽力的树种不能进行修剪和无性更新。
(二)枝茎习性1、分枝习性(1)总状分枝2)合轴分枝式(3)假二叉分枝式2、顶端优势(1)概念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的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的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的顶端优势。
(2)表现①抽生枝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
②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二)常绿树木的年周期特点
1、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 2、落叶期多数在新叶萌发期落叶。 3、生长发育表现出多次性,如多次开花,
多次抽梢,果实发育期长等。 4、无自然休眠期,但会因高温或低温而被
迫休眠。
21
物候期
• 由于长期适应周期性变化的环境,生物 的生命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人们可 以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 候的变化,所以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 简称物候期。
47
互生芽序:芽交互而生,多数树木相邻芽在 茎或枝条上沿圆周着生部位相位差为 144°(2/5式);或1/2式,即着生部位相位差 为180°
48
对生芽序:即每节芽相对而生,相邻两对芽 交互垂直;如丁香、洋白腊、油橄榄等。 轮生芽序:芽在枝上呈轮生壮排列,如夹竹 桃、盆架树、雪松、油松、灯台树等。
幼年期
• 幼年期:从种子发芽开始到第一次开花结 实止。可塑性大、再生力强、无结实能力。
• 生长特点 以旺盛的营养生长为主,地上 及地下迅速扩大;
• 培养目标 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控制单 枝旺长、使之符合绿化功能要求;
• 栽培措施 适度土壤耕作和施肥、适当修 剪、配备优良骨架,培育理想树形。
• 幼年期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与树种遗传特 性、繁殖方法有关
7
根据这种规律变化树木个体生长发 育可分为5个时期
种子期
种子起源的树 木的
生命周期
幼年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衰老期
种子期
• 种子期(胚胎期):是从卵细胞受精 形成合子开始,至种子萌发时为止。
• 种子期的长短因树种而异。 • 主要任务是促进种子形成、安全贮藏
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播种并使其顺 利发芽。
9
• 由营养苗长成的树木,没有种子期和幼年期 (或幼年期很短) ,因为用于营养繁殖的材 料一般发育阶段已通过幼年期,只要环境适 宜,就能很快开花,一生只经历青年期、壮 年期和衰老期。
1.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1.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2018年3月5日23:161.1 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1.1.1 园林树木生命周期的变化规律1.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离心生长:以根颈为中心,根向地性生长,地上芽背地性生长,由根颈向下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
•自然打枝:树木在离心生长过程中内膛骨干枝由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枯落的现象。
•自疏:树木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骨干根上须根由根系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的衰亡现象。
•离心秃裸: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根冠的”自然打枝“2.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截顶:因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枝端重心外移、下垂,生长点离中心越来越远,运输距离大,生长势慢。
中心干延枝分杈或弯曲。
•长寿潜伏芽树种在主枝弯曲高处形成徒长枝一树冠更新一“树上长树”。
徒长枝形成的树冠同样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的规律形成新的树冠,逐渐代替原来衰亡的树冠,使得优势部位逐渐下移。
当新树冠达到其最大限度以后,同样会出现先端衰弱、枝条开张而引起的优势部位下移,从而又可萌发新的徒长枝来更新。
这种由(冠) 外向内(膛),由上(顶部) 而下(部),直至根颈部进行的更新和枯亡称“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
•树木离心生长的持续时间,离心秃裸的快慢,向心更新的特点因树种、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等有关。
3.不同类别树木的更新特点•具有潜伏芽的树种:长寿潜伏芽树种可多次更新;短寿潜伏芽较难进行向心更新。
•无潜伏芽的树种:只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而无向心更新,如松属。
•只具顶芽而无侧芽的树种:只有顶芽延伸的离心生长,而无侧生枝的离心秃裸。
也无向心更新,如棕榈。
•根孽更新的树种:根孽更新(泡桐);竹鞭萌孽更新,无向心更新。
•灌木:离心生长时间短,部分灌木可向心更新,多数从茎枝部分及根上发生萌孽更新。
如黄杨、海桐、绿芽树种•藤本类:先端离心生长快,主蔓部分易光秃。
可在消除顶端优势后,促侧芽萌发,进行向心更新(紫藤、凌霄)1.1.2园林树木生命周期的划分1.实生树•种子期(胚胎期)一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一种子萌发•分两个阶段:a.受精到种子形成b.种子脱离母体到开始萌发•种子期的长短因植物而异。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一)根系的年生长动态1、根系生长一般比地上部分时间长春季早于地上部分,秋季晚于地上部分。
2、年生长有高低峰(1)高低峰出现往往与地上部分交错进行(2)根系出现高低峰的次数和强度与树种、年龄等有关(3)夜间快于白天(一)芽的特性1、芽的异质性(1)概念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4、萌芽力与成枝力(1)概念萌芽率(萌芽力):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成枝力:母枝上的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的枝)的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的成枝力弱。
(2)不同树种的萌芽力和成枝力不同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榆、松、枫、杨、柳等。
萌芽力弱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梨、丁香、国槐、臭椿等。
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的树种:桃、杏等(5)萌芽力的另一种解释概念:不定芽的萌发能力。
大多数的阔叶树具有不定芽,萌芽力强,少数萌芽力弱,如桃树;大多数的针叶树萌芽力弱或无萌芽力,如松树和云杉无萌芽力,柏类有萌芽力。
萌芽力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萌芽力的强弱与部位有关,基部萌芽力强,上部萌芽力弱。
意义:这一点很重要,树木的栽植和修剪都要考虑这一点。
萌芽力强的可以在栽植、养护和老树更新时进行修剪,无萌芽力的树种不能进行修剪和无性更新。
(二)枝茎习性1、分枝习性(1)总状分枝2)合轴分枝式(3)假二叉分枝式2、顶端优势(1)概念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的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的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的顶端优势。
(2)表现①抽生枝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
②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张。
③树种的差异。
乔木顶端优势强可形成高大挺拔的树干,灌木顶端优势越弱,生长矮小呈丛状。
④幼树、强树的顶端优势比老树、弱树明显。
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13
(一)生长初期
绝大多数树木是从春季树液流动、萌芽起,至 发叶基本结束止。
主要生长特点:主要利用贮藏营养生长; 光合 效率不高、生长量较小; 抗性较弱。
管理技术措施: 加强松土除草; 薄施追肥(施足 基肥);注意倒 春寒。
14
(二)生长盛期
有明显的主干, 背地性、垂直
地面如乔、灌木
攀缘生长
茎细长柔软, 不能直立攀附他 物上生长如紫藤
匍匐生长
茎蔓细长不能 直立无攀附器官, 匍匐地面,如偃柏
2.分枝方式
单轴分枝
具较强的顶端优势, 形成通直的主干, 具明显主轴的方式
合轴分枝
顶芽形成花芽或枯 死由下面邻近侧芽 代替延长生长,形成
曲折的主干
21
3.抽梢期
枝芽抽新梢到封顶形成休 眠芽所经历的时间。
抽梢期为树木营养生长旺 盛时期,对水肥光需求量大, 因此是抚育管理的关键时期 之一。
22
4. 开花期 (以普通阔叶树为例) (1)现蕾期: 花芽发育膨大为 花蕾。
23
(2)吐色期: 花蕾萼片裂开,顶部形成小孔,微显露花冠颜色。
凋谢,有少量残花。
29
5.果实期:
从坐果至果实成熟脱落为止。 (1)果熟期:主要记载果实的颜色,对采种
和观果有意义。 (2)脱落期:记载果实开裂、脱落情况、后熟
作用、宿存,有利观果、采种。
30
6.秋色叶期: 多为落叶树种,可分始期、初期、盛期及全
秋色叶期。
31
7.落叶期
指春季树木的花芽或叶芽开始萌动生长的 时期,包括:(1)芽膨大变色期 ;
(2)芽增大开裂期 。
第一讲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讲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园林树木栽培学第一讲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第二讲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第三讲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第一讲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指从繁殖开始,经幼年阶段、成年阶段、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一、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一)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1、离心生长:树木从其生命周期初始,以根颈为中心,分别向“向地(向下)”和“背地(向上)”两个方向生长,不断扩大其空间,即所谓“离心”生长。
2、离心秃裸:(1)自疏: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骨干根上早年形成的须根,由基部向端部方向,陆续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
(2)自然打枝:地上部分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骨干枝上的侧枝,逐年由基部向端部方向陆续出现枯落,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打枝”。
(3)离心秃裸:在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根系“自疏”和树冠“自然打枝”的现象,统称为“离心秃裸”。
(二)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导致地上生长旺盛的部位与地下吸收旺盛的部位距离拉大,水分和养分运输困难;地上部分外围枝、叶、花、果多,在重力作用下导致枝端下垂。
基于以上情况,在树木生长接近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体量时,即出现转折----发生“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
?在主枝、中心干先端出现弯曲下垂的高位处萌生徒长枝,更新形成新树冠,并导致原主枝、中心干先端枯亡。
?这种更新和枯亡发生的方向,一般是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直至根颈(“心”),故称为“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
(三)不同类别树木的更新特点1、乔木类:(1)具潜伏芽的树种(枝条基部芽或枝条上部某些副芽,一般不萌发而呈潜伏状态,称为潜伏芽或隐芽)*具长寿潜伏芽:可以靠潜伏芽萌生的徒长枝进行多次主侧枝更新。
*具短寿潜伏芽:因潜伏芽寿命短,往往失去萌发力,一般很难发生自然更新。
(2)无潜伏芽的树种只有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而无向心更新。
如松属的许多种,因无潜伏芽,没有向心更新,最终从端部开始枯亡,整株死亡为止。
03、第一章 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2)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枝条生长 1 枝的加长生长 枝、茎尖端向前延伸生长,按慢~快~慢节 律进行。 2 枝的加粗生长 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增大的横向生长。 3 年轮及其形成 4 枝条顶端优势 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比其它部位枝生长占有 优势的地位。 5 树冠的形成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叶片生长与叶幕形成
(一)叶片生长
由叶原茎发育而来,叶片光合能力,呈现 低~高~低的规律。 (二) 叶幕形成
叶片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区。(树冠叶面积 总量)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 叶、花和果实的功能 1、叶的功能
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园林树木根系的组成结构 完整的根系包括:主根、侧根、须根和根毛。 主根由种子的胚根发于而成。 侧根是主根上产生的粗大分枝,主根、侧根 构成树木的骨干根。 须根是侧根上产生的细根,是根系最活跃的 部分,起吸收、合成、分泌、输导等重要生理 功能。 根毛是吸收根上根毛区表皮细胞形成的管状 突起物。数量多、密度大,达600/mm2以上, 寿命短,仅几天至几十天就死亡。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二)实生树生命周期特征 (1)种子期: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到种子萌发 止。 (2)幼年期:发芽至第一次出现花芽前止。 (3)青年期:第一次花至果实性状稳定止。 (4)成年期:长势减慢至树冠外缘出现干枯。 (5)衰老期:生长发育显著衰退到死亡。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园林植物一生中生长发育 的一般规律
❖ 一、植物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 ❖ 二、木本植物的生命周期 ❖ 三、草本植物的生命周期
一、植物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
1.离心生长 2.离心秃裸 3.向心更新 4.高生长 5.粗生长
1. 离心生长:由根和茎以根颈为中心向地下 和地上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
4、冬季:地上温度和光照降到最低,地上地下部 分进入休眠(北方地区,气温较低),一般不进行 树木栽植;地上部分进入休眠,地下部分有微弱的 根系生长活动(南方地区,气温稍高),可以进行 部分树木栽植。
(四)生长发育的结构关系 1、根端与侧根:根的顶端生长对侧根的形
成有抑制作用。切断主根先端,有利于侧根的发生 和生长,切断侧生根,可多发侧生的须根。
根:向地性,向纵向生 长,逐渐形成各级根和
须根。
地上部:芽具有背地性 ,向空中发展,向地上 生长形成各级枝叶。
北京钓 鱼台国 宾馆油 松,根颈 处戴上 “白脖 套儿”
2. 离心秃裸: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树冠 的“自然打枝”和根系“自疏”,统 称为“离心秃裸”。
1)自然打枝:枝条自中心向外围按离心 方式发生枝条枯死脱落的现象。
花芽、花、果实和种子为生殖器官。 1、情况一:树木过度开花→消耗大量有机营养→
伤害树体→树体衰弱,寿命减短。 2、情况二:树木营养生长过度(徒长)→消耗大量
有机营养→树体衰弱,开花结果减少,寿命减短。
(六)消耗器官与生产器官之间的关系 1、概念:树木有光合能力的绿色器官称为生产性
器官,无光合能力的非绿色器官称为消耗性器官。 2、关系:
在生产实际中 为了令某处的芽萌发,常于早春在芽的上方“刻
伤”,以截留来自根部的有机营养,促使芽萌发、 抽枝。 为了促进花芽分化和减少落果,常常在其枝的下方 进行刻伤或环剥,使来自枝叶的有机营养积累在上 部。
2、营养分配的集中性:通常,在某一个物候期, 树木生长发育最快和代谢作用旺盛的器官,所获得 营养物质量增多,其他器官则减少。
全部特性。为母树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生长 环境最关键。 2. 种子脱离母体到开始萌发:通常处于休眠状态。 储藏条件最关键,提供合适的湿度、温度。
(二)、幼年期 定义:从种子萌发到开第一朵花为止。 幼年期的特点:景观形态和栽培习性可塑性
大,枝条组织生长不充实,易发生冻害。 调控途径:加强营养生长,使树体形成良好的
骨架;对观花树木要促其营养积累,提早形成花 芽并开花;加强树体防寒保护,修剪要轻。
(三)、青年期
定义:从开第一朵花起至大量开花,树冠逐渐扩 大时期。
青年期特点:树木的可塑性低,从生长占优势往 生长与发育趋于平衡的过渡时期。
调控途径:起初轻剪,随开花和结果量的增加而 加重修剪量,以平衡树势。加大骨干枝的角度,使 枝条开张,促进树冠内通风透光。
2、夏季:地上温度较地下高,光照充足,树冠 光合作用达最高峰,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根系 充当“吸管”吸收并运输水分和营养供地上部分使, 根系虽达到活动高峰,但并不长长,抵抗能力弱, 不适合树木栽植。
(三)生长发育的时间关系(“双S”型发育) 3、秋季:地上温度和光照逐渐减弱,树冠光合作
用减弱,叶片脱落,有机营养(果实)丰富,根系 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适合树木栽植。
2)人工打枝:人工去除没有生产能力的 枝条的方式
3)根系自疏:地下的根系由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基部 向根端方向逐渐衰老的现象。
3. 向 心 更 新 : 植 物 的生长经过稳定阶 段后,生长势开始 下降,枝条从树冠 外围开始逐渐向中 心死亡,直至整株 死亡。萌蘖枝出现 顺序由外向内直至 根茎。
无潜伏芽或潜伏芽寿 命短:没有向心更新; 只有顶芽没有侧芽: 没有离心秃裸和向心 更新 灌木:地上部分生长 死亡的阶段短,向心 更新不明显,以干基 萌条和根部孽条为主。 藤本:多种方式 竹类:禾本科,只有 短枝和叶片的更新
消耗器官(树干,枝条等):支撑生产器官(叶 片),输送无机营养和水分给生产器官;
生产器官:加工无机营养和水分成有机营养物质给 消耗器官。 3、注意:剪除掉没有叶片、无输送能力的树干和
枝条。
第四节 园林树木的休眠
树木休眠现象是为了适应不良的环境(低温、 高温、干旱等)条件所产生的一种特性。
一、树木休眠期外部形态的表现 正常的休眠有冬季休眠、旱季休眠和夏季休眠。 夏季休眠一般只是某些器官的活动被迫休止,而不 表现出落叶。 ·树木休眠期外部特征: 1、枝条变色成熟; 2、冬芽成熟; 3、绝大部分落叶树地上部分叶片全部脱落,没有 任何生长发育的表现。
脱落酸(ABA)可导致多种植物休眠。 细胞激动素和赤霉素可以打破休眠。
第五节 根的生长及根的物候
一、根的作用 (一)支撑作用、吸收水分和营养、贮藏营养、
合成和转化作用、繁殖作用。 (二)根的再生作用。
2、顶芽与侧芽:幼年树和青年树的顶芽生长旺 盛,侧芽相对较弱,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剪除 顶芽,则优势位置下移,促使较多的侧芽萌发,削 弱顶端优势,以促发分枝。
3、枝量与叶面积:枝条越长,叶片着生的数量 越多;枝量越大,相应的叶面积就越大。
(五)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概念:树木的根、枝干、叶和叶芽为营养器官,
第三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一)年周期代谢特点
1、消耗型代谢:树木在年周期中营养物的代谢 有氮素代谢和碳素代谢两种,在生长前期以氮素代 谢为主,称为消耗型代谢。
特点:此时对氮素吸收和同化十分强烈,营养器 官迅速扩大,有机物消耗的多而积累的少,为营养 生长旺盛阶段。
二、两种不同的休眠
自然休眠:又称生理休眠或深度休眠,是由树木 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性决定的。
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要求在一定的低温 环境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
被迫休眠:树木在通过自然休眠后,已经完成了 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准备,但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 被迫不能萌发而呈现休眠状态。一旦外界环境条件 合适,就会打破休眠。
(一)年周期代谢特点
2、贮藏型代谢:在消耗型代谢和营养生长的 基础上,光合能力增强,合成的有机物增多,成为 以碳素代谢为主的贮藏型代谢。
特点:营养物质的积累大于消耗,树体营养主要 转入根系生长、果实发育、花芽分化和贮藏物质的 积累,为开花结果奠定物质基础。
3、消耗型代谢与贮藏型代谢的关系:两种代谢类 型又互为基础,春季的消耗型代谢是以上一年后期 的贮藏型代谢的积累物质为基础,而又为当年的后 期贮藏型代谢创造条件。
(五)、老年期
定义:成年期以后至树木死亡的时期。 老年期特点:树体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输导组织 老化,土壤肥力片面的消耗,根系吸收和叶片光合 能力降低,开花结实消耗大量营养,树体衰老,对 外界不良环境抵抗能力降低,病虫害滋生。 调控途径:深翻土壤,放根,多施氮肥、有机 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回缩树冠等措施复壮。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生长:是细胞、组织和器官数量的增加与体积的 增大,是“量”变过程。 发育:指卵细胞从受精形成结合子开始,经过开 花、结实直到个体死亡为止,是 “质”变过程,是结构和功 能的变化。 发育必须在生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生长就 不能完成发育。 生长和发育往往同时进行。
三、休眠期与有关因素
同一地区,不同的树木其自然休眠期的长短不同。 不同树龄的树木进入休眠期不同,幼年树进入休 眠期迟于成年树,而解除休眠也迟于成年树。
同一枝条的不同组织进入休眠期的时间也不同, 皮层和木质部进入休眠较早,形成层最迟。
四、休眠期的生理基础
休眠的主要生态因子是短日照、低温(冬季)、 高温(夏季)与干旱。在这时树体内相应地发生内 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顺序性: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
不一致性:不同器官物候期经过的时期各不 相同。同一植株同时出现几个物候期。
重演性: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
物候:事物 随气候变化 而变化的现 象。 气温升高 →栾树发芽
季相:季节变化的景象
二、研究物候期的意义 是制定树木周年养护管理技术措施的主要依据。 三、影响物候期的因素 (一)不同树种,物候期不同。 (二)地区不同,物候期不同。 (三)年份不同,物候期不同。 (四)海拔不同,物候期不同。 (五)树木的不同部位,物候期不同。 (六)年龄不同,物候期也不同。 (七)栽培条件不同,物候期不同。
高生长:树木成年以前以长高为主的生长方 式,长高远大于长粗(宽);
粗生长:树木成年以后以长粗(宽)为主的 生长方式,长粗(宽)远大于长高。
高生长(成年以前)
宽生长(成年以后)
二、 木本植物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种子→发芽,幼苗→高生长 →青年,成年→粗(宽)生长,产生种子→老年, 衰老死亡→种子→发芽,幼苗→ (一)、胚胎期 定义: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开始到种子发芽为止。 两个阶段: 1. 受精到种子形成:这个时期胚内形成植物种的
(六)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
营养器官发育成独立植株后,生长、开花、结实,直至 衰老、死亡的过程。其发育阶段是母体发育阶段的延续。 1. 营养繁殖母树发育阶段已成熟,或实生母树树冠成熟区外 围的枝条:营养繁殖后应具有开花潜能 2. 实生幼年树枝条或成年植株下部幼年区的萌生枝条、根孽 枝条:营养繁殖后处于幼年期
2.物候: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 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 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3.季相: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 生的形态外貌的季节性变化。
3. 植物物候期:
①根系活动期;②萌芽开花期;③坐果期; ④花芽分化期;⑤叶变期及落叶期;⑥休 眠期。
4. 植物物候的基本特点:
(四)、成年期
定义:树冠及开花结实的稳定时期。 成年期的特点:开花繁茂,代谢产物交换恶化和 开花结实消耗大量的营养,使枝条和根系的生长受 到抑制。地下部分的须根大量死亡,树冠内部发生 少量生长旺盛的更新枝,开始出现向心更新。 调控途径:注意树体营养调控,均衡配备营养 枝、育花枝,防止树木早衰,延长成年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