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情境创设包括生活、体验、经验、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境,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情境,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多样的思维模式,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实际经验的连接。
但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走出情境创设误区。
一、误区一:只强调生活情境,忽视其他情境对于小学生,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概念都可以通过生活情境来建立起连接,如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当教师只强调生活情境,忽视其他情境,就可能会造成情境创设的局限,使学生难以理解某些难点概念。
例如,在教学乘法时,常用“苹果乘苹果”、“数乘数”等形象的生活情境,而忽略了图形、量等抽象的数学概念,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情境创设应该充分考虑各种情境的涵盖,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概念应该通过图形、量等形式进行创设。
二、误区二:情境创设不具体,缺乏趣味性情境创设的具体性与趣味性,是学生是否愿意参与与学习的重要因素。
如果情境创设只是教师口头描述,缺乏具体的场景和形象的情节,那么学生就难以通过情境创设来理解数学知识。
同时,如果情境创设缺乏趣味性,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情境创设就变成了单纯的教学手段,而不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因此,情境创设应该具体而有趣,需要从生活中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情境,同时采用巧妙的设计,营造出趣味的教学氛围。
三、误区三:情境创设过于简单,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境创设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
如果情境创设过于简单,就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深入理解;如果情境创设过于复杂,就会超出学生的认知和掌握能力,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情境创设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情境创设的难度。
通过不断地调整、优化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正常学习的过程中,在参与、实践、探究中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达到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随着教育方法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开发以及实际能力的提升。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们还是会有一些误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误区以及对应的对策,从而让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更理想。
误区一:情境创设过于空泛情境创设通过模拟生活、工作、娱乐等情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但是,很多老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并没有抓住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而是只是简单地应该用一些触发问题的例子和场景,这终究会使得情境创设变得很空泛,甚至无法启发学生的思考。
对策一:实现情境与真实生活结合老师在情境创设时应该抓住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生活环境,创设出贴切、有趣的情境,并尽可能贴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比如,教授小学生加减法时可以以购物,出行,买零食等学生经常面对的情境为背景,让孩子们在情境的引导下进行数学计算。
误区二:情境创设忽视知识系统性有时,老师为了让情境更具启发性,会在情境设计时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导致学生的知识点被分离、割裂开来。
这样子不仅难以在后续的教学中重叠、巩固与拓展,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跳跃的感觉。
对策二: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情境创设虽然重在情境,但对于知识的有机整合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老师在情境创设中,应注重知识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将所涉及的知识点以有机的模式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其中逐渐懂得各别与统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与划分,更在于要形成学科的整体性。
误区三:情境创设过于复杂在情境创设时,老师为了追求新奇性和特殊性,有时候往往会创设过于复杂而难懂的情境,甚至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学生根本没有办法理解的情况。
这样的创设虽然能够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但同时也会给学生设置过高的难度,不利于教育的实施。
对策三:注重情境的基础呈现老师在情境创设中应该注重情境呈现的基础性,让情境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并且更体现简单易懂的原则,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首要科目之一,课堂教学特别重要。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各种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修养数学思维。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经常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狭义的情境创设狭义的情境创设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注重情境的创设,而忽略了数学内容的传授。
这种情境创设往往会造成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误解和偏差,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教师应该在情境创设的同时,注重对数学知识的专业解释和传授。
对策:教师应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讲解,并将情境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情境创设的难易程度不适当情境创设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情境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程度。
情境设置过于简单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不屑,而过于复杂的情境则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对策:教师应该在创设情境时,注重难度的设置,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情境的难易程度逐渐提高或降低,让学生能够适应和理解。
三、情境创设的使用频率不合适情境创设的使用频率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果过于频繁地运用情境,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疲惫,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反之,如果情境使用不够,就会错失创设情境的机会,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对策:教师应该在使用情境时,注意使用的频率和时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配置情境使用的频率和时间。
同时,要注重情境的创新和多样性,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新的视角和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四、情境创设的创新性不足情境创设的创新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将来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情境创设误区,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本文将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情境创设误区的问题分析1. 情境创设不贴合学生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情境创设并不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以生活中极少出现的情景为背景,或者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2. 情境创设不充分有时候,老师们在设计情境创设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导致情境创设缺乏深度和广度。
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从情境中真正领会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教学效果必然会打折扣。
3. 情境创设单一有些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只使用一种情境创设模式,比如以故事讲解、以游戏引导等,导致情境创设单一,缺乏变化和新颖性。
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教学易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以上问题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不足,急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走出情境创设误区的有效途径1. 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在设计情境创设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实际经验,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进行设计,比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玩具、游戏等元素。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深入挖掘,提高情境创设质量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充分发挥情境创设的教育功能。
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
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一、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情境创设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他们更注重感知和想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情景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精心设计的情境创设能够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二、情境创设误区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情境创设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境创设过于生硬一些老师在情境创设时,可能过于生硬地把数学概念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导致学生觉得创设情境与数学知识是割裂的,缺乏情感色彩,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老师在教授数轴时,直接给出一道题目,让学生标注数轴上的不同数值,而没有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理解数轴的作用。
2. 情境创设内容不贴合学生实际有些情境创设过于抽象,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对情境无法产生共鸣,失去了情境创设应有的意义。
在教授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老师只是简单地给出了一些抽象的图形或数值,而没有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使学生难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3. 情境创设缺乏创新一些老师在情境创设时,可能存在缺乏创新的问题,都是采用老套的情境创设方式,缺乏新颖的灵感,导致学生对情境的新鲜感降低,失去了情境创设的吸引力。
在教授面积和周长时,老师只是简单地通过画图来说明概念,缺乏趣味性,使学生难以产生兴趣。
三、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措施2.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在情境创设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情境来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情境的共鸣。
在教授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结合学生的食物分配、游戏比赛等具体场景,让学生通过这些情境来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增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 提倡情境创设的创新在情境创设中,要不断提倡教师的创新意识,注重尝试新颖、有趣的情境创设方式,使情境创设更具吸引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理解和使用上存在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误区及其对策,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然而,一些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过于关注形式化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导致了如下误区:1.过度依赖多媒体: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情境创设的生动性,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本质。
2.与生活脱节:一些情境创设未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缺乏互动性:有效的情境创设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但有些情境创设过于单调,缺乏互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注重情境的真实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强化情境的互动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讨论、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突出情境的教育性:教师应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情境设计,确保学生在情境中能获得有益的学习体验。
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情境创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某教师在“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
通过让学生扮演收银员和顾客,在购物结算的过程中学会加减法的运用。
这种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经过这种实际应用的训练,学生在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同时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学生运用原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而产生心理困境,从而产生探求问题的欲望,在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教师要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一、当前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误区1.理解存在偏差教师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产生心理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但由于教师的习惯使然、传统观念的作祟,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情境创设等同于激情导入,没有将问题情境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作为导入新课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学习新知的“敲门砖”作用。
2.选材不恰当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不拘泥于教材,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情境素材进行改进。
但有部分教师不顾及学生实际,选取一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图片,不能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如苏教版教材“图形的变换”教学中,对城市学生而言,可选取摩天轮、旋转木马等作为教学素材;而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没去过游乐场,可选择风车、电风扇等作为教学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多媒体辅导创设,有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有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有些教师过于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凡活动就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对话交流,忽视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剥夺了学生自主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
3.评价体系不完善新课改倡导教师创设情境,但由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得不到评价,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指导,也没有一套评价问题情境有效性的标准,无法看到其是否有效,造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闭门造车”。
二、小学数学教师创设情境存在问题的成因1.教学理念陈旧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存有偏差,在公开课教学中会用心创设情境,而在常态课教学中,会使用课本情境图,将情境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情境教学是一种注重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来学习,是一种强调实践、强调体验、强调互动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现实中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问题分析1. 缺乏真实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情境教学仅仅是在教材中编造的题目中增加一些文字信息,这种情境并不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真实情境,缺乏真实性。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小明买苹果的数量比小红多了3个,小红买了6个苹果,问小明买了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虽然是在增加了一些生活化的情境,但是实际上学生并不会在生活中遇到这样具体的情境,不具有真实性。
2. 情境教学与基础知识脱节在一些情境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情境本身,而忽视了情境所涉及的基础数学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容易陷入情境中,无法准确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举个例子,老师设计了一个关于购物和找零的情境教学,但是学生却不清楚如何进行逐减法的运算,导致无法正确解决问题。
3. 学生情境认知负担重在一些情境教学中,情境本身过于复杂,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同时处理情境和数学知识两方面的信息。
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认知负担很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老师设计了一个涉及多个变量的情境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购物物品的价格、数量、打折情况等多个因素,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三、对策提出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应该尽量增加真实情境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增强学习的真实性。
可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游戏、旅行等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情境教学应该与基础知识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在教学中,情境创设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形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愉悦自信,发现知识之美的关键之一。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关于情境创设的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是我们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需求的认识不够准确,也可能是缺乏丰富的资源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这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误区一:以“形式”为主,忽视“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情境进行创设,如出门买菜、去公园游玩、看球赛等。
然而,在创设情境时,我们不能仅凭借场景的“表象”,忽视场景中的“内涵”。
例如,在一个出门买菜的情境中,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熟练地回答“三元五角一斤,十元八角一斤”之类的问题,那么这个情境的意义就只是一纸空文。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理解货币的计数和兑换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地选购商品等,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消费意识和生活技能。
对策一:根据学生的需求,完善情境内涵在课堂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各种信息来源,完善情境的内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我们也应该适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情境中潜在的数学问题,从而让情境的内涵更丰满。
误区二:内容重复,思维单一在小学数学中,考试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会不断重复某些题型,希望通过模板化的学习快速提升成绩。
但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缺乏多样性。
比如,如果我们只是重复教授学生“二等分”、“三等分”等简单的数学概念,而忽视了如何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学生面临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就会显得很无力。
他们只会按照老师已经教过的思路解题,而忽略自主思考的重要性。
这将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策二:提高课程的思维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思维方式上,而不是简单的内容上。
例如,在教授“等分”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入适当的图像素材和询问题目,来刺激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解法。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通过营造情境,增加学生与数学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
但对于很多初学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情境创设时难免会犯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将就这些误区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误区一:情境离学生实际生活过于远,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困惑和迷惑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和经验背景,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在情境创设时,有一些教师却过于追求创意和新颖,以至于离学生实际生活过于远,导致学生产生困惑和迷惑。
比如,课堂上讲解三角函数,但情境却是一个星球掉落在某一点上后回弹的轨迹,这种情境虽然新颖独特,但对于小学生却过于抽象。
这时候应该尝试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实例,如山地采矿等为例,来使学生理解三角函数,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对策一: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蓝本,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和四则运算时,可以借助学生周围的各种日常实物进行情境创设,如纸片、穿线卡纸等。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模拟实际生活情境,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达到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教育效果。
误区二:情境创设过于复杂,难以实际操作有些教师在情境创设时难免会过于追求华丽和复杂,导致情境创设难以实际操作或费时费力,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
比如,在学习分数知识点时,某些教师设计了一个场景:小学生们在人字梯上游泳比赛。
每个小学生在游泳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多个障碍物,每个障碍物都有一个分数,当小学生通过障碍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但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时可能会过于复杂,使得学生难以一次性理解,也很难实际操作,反而会浪费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
对策二:情境创设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熟悉的故事、场景和实例,用一些形象的图形、图表或物品来协助情境的塑造,同时也要重视情境的时限和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小学数学课堂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课堂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课堂情境创设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进行浅谈。
一、误区一:情境设置过于简单有些老师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将情境设置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对策一:增加情境的复杂程度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增加情境的复杂程度,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老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小明和小红两人分别购买两种零食,小明购买了A和B两种零食,小红购买了B和C两种零食,A和C两种零食不同,B和C两种零食不同,请问两个人一共购买了多少种零食?”这样的情境,既考验了学生对于多个数据进行分类和比较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于数字的理解。
对策二:增加情境的趣味性情境的趣味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增加趣味元素。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做了一道数学题,小明计算得到的结果是135,小强计算得到的结果是245,请问他们分别做错了哪些步骤?”这样的情境增加了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习成为了一种奇妙的体验。
二、误区二:情境设置过于教条化有些老师过于追求规范化和教条化,情境设置缺乏创新和灵活性,影响了学生多种解题思路的培养。
对策一:设置多样化的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老师应该设置多样化的情境。
例如,教学分数的时候,老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班级里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有2个人,现在请你通过把若干个苹果平均分配到6个小组中,使得每个小组分到的苹果数量相同,请问至少分配多少个苹果?”这个情境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深刻理解分数的概念,也让学生在思考中培养了创新思维。
浅议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与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让课本知识更紧密地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何谓“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教学应该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
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已有经验与所学知识相联系起来。
不仅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变得更加容易,而且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原来显得枯燥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创设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教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
数学中有些概念往往是学生难以直接理解和接受的,在讲授新知识时,如果能够联系旧知,将新旧类比分析,将大大提高学生的领会程度,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同时达到突破难点,降低难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开展地如火如荼。
然而,热闹的场景下,是否真的达到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的教学效果?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依旧存在着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需要教师们更加深入地把握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质,而不是流于形式、偏离重点,抑或内容单一,了然无趣,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创设。
第一,情境创设流于形式为了响应课程标准的号召,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投身于情境创设的大流,在他们看来不论是否有效,只要戴上了情境教学的帽子,似乎就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教师们通过精彩的教学设计,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学会了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成果必须加以肯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冷静地发现很多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和把握还存有很多误区。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一)情境创设目标模糊化,教学缺乏准确引导小学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最终是为教学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服务的。
所以,只有准确处理好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情境的创设为教学服务,才能创造出水乳交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往往发现很多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熟悉的环境中去学习数学,但是却很难将学生再带出来,使他们深陷其中,不知所谓。
一位二年级教师教学《乘法的初步理解》,引入新课时出示了一副美丽的画面,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踊跃发言:生1:我看到了一条流淌的小河。
生2:我看到了河上还有一座小桥。
生3:我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
……几分钟过去了,没有学生说看到了兔子。
教师急了,问:“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兔子吗?”教师终于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兔子上,希望导入乘法时,又出现了新问题。
教师问学生:“你怎么知道图上有六只兔子的?”有的说是一个一个数的,问了好几个学生都一样;有的干脆说一眼就看出来了,不用数。
于是,教师急了,问道:“有没有是两个两个地数的?”课堂中学生的情绪相当高涨,把画面上出现的所有的事物实行了逐一的表达,但是这几分钟的热闹场面绝对不是真正的情境创设,仅仅在向学生提供一幅美丽画面欣赏而已。
一定水准上这种“热闹”反而成为了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弱化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小学课堂屡见不鲜,所以,首先我们要明确安排情境图的目的是什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那么安排情境图的目的一是表达了新课程的理念,二是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对此需要寻找对策来优化情境创设,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情境创设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过于简单的情境创设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趣,缺乏挑战性,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复杂的情境创设则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无法理解问题的本质。
对策是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难度,确保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至于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基础知识定制情境,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情境创设过于理想化或过于片面化。
过于理想化的情境创设往往不符合实际,没有考虑到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复杂因素,容易给学生留下理论脱离实际的印象;过于片面化的情境创设则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只考虑问题的某一方面,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对策是在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贴近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与生活、科技等领域的联系。
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片面思维。
再次,还有一种常见的误区是情境创设过于僵化或过于松散。
过于僵化的情境创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解决问题,缺乏灵活性;过于松散的情境创设则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无法明确学习目标。
对策是在创设情境时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可以有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推动他们的思维发展。
最后,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情境创设过于孤立或过于片段化。
过于孤立的情境创设容易让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缺乏整体性的理解;过于片段化的情境创设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知识碎片化的感觉,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近几年来,许多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数学情境中探究知识。
但是,我们也经常遗憾地看到,有些问题情境流于形式,思考性不强,可探索的空间不大;有些情境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浪费了教学的时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情境只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和数学思考……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浅谈创设有效情境中常见的四种误区与对策。
一、情境缺乏典型性【案例】“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导入采用了“回文诗”的形式师:老师想效法古人,来个以诗会友。
你们行吗?师:老师先来说一句“春眠不觉晓”。
生:齐说“处处闻啼鸟”。
师:真厉害。
再来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齐“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你们不要得意,老师可要出难题了:“客上天然居”。
生:没有反应。
师:不行了吧。
看答案,“居然天上客”。
师:怎么样?再来“僧游云隐寺”。
生:有些开始答“寺隐云游僧”。
师:人中柳如是。
生:是如柳中人。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像这种有趣的现象数学中有没有呢?【思考】案例中的情境确实对小学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学生也感觉富有情趣,我们甚至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味道。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回文诗”与“倒数”真的有本质的相通之处吗?进一步而言,倒数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数乘积为1”,而分子与分母互相调换只不过是求一个数倒数的具体方法的描述;“回文诗”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我们着实难以找到满意的答案。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一些具有“生活味”、“情趣味”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推荐3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推荐3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推荐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推荐3篇)》。
第一篇: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新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自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学仍然问题重重,既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又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高中数学教师应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对策,进一步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问题;对策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主导地位很突出。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已经根深蒂固,非常老旧,即使实施了新课程改革,这些传统观念仍然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中部分教学观念已经和全新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如果教师仍给学生灌输这些观念的话,学生会遵照教师强调的模式进行学习,一味地服从教师的要求和安排。
这样一来,严重制约了高中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学生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依然是主要的考核标准,所以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全然不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大量的数学知识点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学改革将会变为一纸空文。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那么他们很难发现不同知识点和不同题型间的关联,制约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对策1、从课堂教学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是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小学数学教育是孩子们学习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然而,许多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降,理解能力减弱。
本文将从不恰当的情境选择、情境创设过程中的问题、缺乏巩固和拓展等方面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不恰当的情境选择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往往过分强调情境的趣味性,忽略了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无关的情境,如“在外太空飞行中的宇航员们需要计算飞船上的供氧时间”,这样的情境可能会让学生感到陌生和无法理解,进而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情境选择时应该注重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相关性,让学生能够从情境中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其次,情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只关注问题的结果,而忽略了问题解决的过程。
他们会直接给出结果,使得学生无需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情境创设只是形式上的,缺乏真正的启发性。
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该注重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许多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还存在缺乏巩固和拓展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停留在情境创设的层面上,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和拓展机会。
学生在情境中能够理解和解决问题,但在其他情境下,却无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该在情境创设之后,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拓展,巩固和拓宽学生的学习成果。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首先,教师应该在情境选择上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相关性。
可以通过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该注重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对策“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是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本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
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需要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往往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达不到预期。
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学习和认真思考的地方。
一、“情境创设”的误区1、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看过《七龙珠》吗?说说你最喜欢里面的谁?我最喜欢孙悟空;我最喜欢天津饭;我最喜欢比克......师: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所以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有特点的物体——《年、月、日》。
【分析】这个案例中《七龙珠》中的人物与年、月、日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不大,而且学生的兴奋点容易集中在动画片的人物上,因此该情境的创设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案例】有位老师在教学二年级的《统计》这一节课时,整堂课老师以“科比篮球比赛的成绩”贯穿课始终。
但学生基本不认识科比,课堂上显然对此情境没什么兴趣。
【分析】这个案例中以“科比篮球比赛的成绩”作为统计的例子完全可以,但由于二年级的小学生并不知道科比是谁,因此这样的情境内容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该问题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距离感、陌生感,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
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质量,我们需要走出一些常见的误区,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环境。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情境创设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情境创设方面,很多教师过于强调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虽然这样的创设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但过于注重情境背景可能会使学生只关注于问题的表面,而忽略了数学规律的本质。
教师应该在创设情境的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数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过于关注教学计划和进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学习需求。
他们往往将课堂变成了一种刷题和应试的机器,让学生飞速背诵和应用公式,而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同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他们将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应用上,而忽略了学生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还有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他们没有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导致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缺乏认识。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质量,教师需要走出情境创设误区,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建立起数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初等教育专业(理)冯霞指导老师:黄文静摘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亮点,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或能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正因为如此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
然而,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重点、难点创设情境,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选取趣味性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的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注重思考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而刺激学生模式化疲劳。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误区原因对策Introduction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creation myt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Student majoring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Name:Feng XiaTutor:Huang WenjingAbstract:Situational teaching is a highligh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 good teaching situation or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desire to explore, or to highlight the teaching focus,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Because of this situat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teacher attention.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some problems and deviation in situation creating also arise. Therefore, in teaching, we should focus on key, difficult situatio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selection of interesting material to create situa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oderate contact life situation, to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mathematics; pay attention to thinking to set up the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h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selective, and thus stimulate the student model fatigue.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ituation creation, Misunderstanding, Reason, Countermeasures引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教师常用的一种策略,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思维,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①由此可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比较而言,小学数学的情景创设不同于初中数学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重点是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增强,这时教师就会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特征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奇”中激“趣”,在“思”中探“趣”,在“惑”中生“趣”。
笔者对此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综述发,笔者主要通过查阅期刊和阅读相关的书籍及上网查询,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并总结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许多一线的教师也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不断地进行情境创设。
然而,一些热闹的情境创设是否真正的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其中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所以,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情境创设,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创设一些流于形式、偏离重点、无思维深度、了然无趣、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创设。
1.1 目标模糊化,缺乏正确引导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土壤,不能偏离重点,模糊教学目标。
为教学内容提供服务,是进行情境创设的核心和前提。
而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却是在兜圈子、猜谜语、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虽然看上去课堂气氛“浓烈”,却淡化了教学的本质内容。
所以,没有真正服务于教学的、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例如:在笔者实习期间,笔者听了一节《认识乘法》,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在啄虫子?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要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过桥去?生7:那两座房子是小鸡家的还是小兔家的?生8: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生9:我发现那座大房子门前有路通向小桥,而小房子门前却没有路。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
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此情境创设的重点是什么?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抑或想象作文课?虽然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课的性质却变了。
其实,在出示情景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两种,即鸡和兔)它们是怎样站立的?(兔是每2只站在一起,鸡是每3只一堆)接着引导学生2只2只地数小兔,3只3只地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
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初步感知了“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含义作了必要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
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1.2 内容过分生活化,远离教学本质新课程指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
”②应该你说,这一新概念相对于脱离生活的倾向,是有针对意义的。
但是,有一些老师并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创设情境,而是过多地关注形式,追求时髦,迎合课堂时尚理念,以为只要创设了生活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也不管创设的情境是否适当,是否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在《倒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互为”的含义,上课开始,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师:昨天我跟你们见了面,相互成为了朋友,好朋友见面,一般会怎样?学生头雾水,停了几十秒,学生还是不知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有点急了,只得自己说:好朋友见面,一般都是握手,是吧?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和老师握手)师:来,举高点,握给大家看看。
几个人才可以握手?(生答:两个人)师:一个人能握手吗?(生答:可以)。
一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个人握手。
师:那还是得用两只手,有两只手才能握手,同意吗?(生答:同意)。
师:昨天,咱们已经认识了,相互成为了朋友,你是怎么理解“相互成为朋友”这句话的?这个教学片断初看上去似乎非常“漂亮”,其实透过表面大家可以看到它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整个情境创设让学生一头雾水,课一开始就以“交朋友”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互为倒数”中“互为”的意义,学生这时还没有认识倒数,更谈不上去理解“互为”,也就是不可能对之产生困惑、矛盾,又怎会积极主动地去理解“互为”的意思;再者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而不是理解“互为”的意思,情境创设应着力于为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像这样的生活情境只是一种形式,其价值又为几何?情境的创设不应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和花哨,而应力求创设使学生个体产生认知冲突、惑感、矜持等情绪体验,从而驱动学习个体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既然“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我们是否可以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做如下概括:“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问题——生活问题。
”③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需要让孩子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只“烧中段”,应该是“烧全鱼”。
这里的鱼头,应该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数学抽象;鱼中段应该是数学的符号变换,包括数量计算和逻辑演绎、经验归纳以及空间联想;鱼尾应该是数学的应用。
当然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且能用于生活的。
所以,“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适度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
笔者不是反对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生活化,但反对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情境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