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改进策略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改进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适应性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本文将从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新时代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具体包括自我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等。
这些能力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大学生由学生时代进入社会适应期,这一时段的适应性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适应性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的规则和规范,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当前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通过适应性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适应性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
大学生期间往往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挑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来应对。
通过适应性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宽生活视野,提升生活技能,增强自我管理和抗压能力。
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对大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针对当前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虽然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和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多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和情景模拟,难以真正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稿件)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大学新生在适应性阶段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且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新生在适应性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做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当前大学新生对大学的适应性问题比较的突出,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大学、家庭和大学新生个人三个方面的力量做好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以推动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坏境,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解决措施有好的开始成功之路就会顺利一些,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更是如此。
走进大学就预示着一个人站在了人生的新的起点上,同时也站在了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点上,因此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对每一个大学新生来说都是十分的重要的,但是一个人到了新的环境难免就会存在如何适应新的环境的问题,这是人的共性。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认真搞好适应性教育工作,帮助每一名大学新生顺利的度过适应期。
那么,目前的大学新生都存在哪些适应性问题呢?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专门的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及适应性教育的内涵在大学新生的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适应性教育的内涵,这对于我们的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以前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所谓大学生的适应性是指大学生随着自身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调整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以顺应环境变化,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能力,同时还是个体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就是大学开展的指导新生进行适应大学环境而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倍受打击,产生社会适应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需求,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提出改善意见。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1.需求与现状调查分析的样本说明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对在校生与已毕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及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已毕业学生及部分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包括100名在校大学生和100名毕业生,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是92.5%。
2.需求与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二级需求指标和三级需求指标采用频数统计,同时,根据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对自身各项能力的打分情况,求出频数和平均值。
最后,对信息进行合并分类,确定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与现状指标,调查数据显示,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找到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其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以便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有效对策。
现以南昌航空大学在校生及毕业生为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现状及需求的调查数据分析如下:二级需求指标频数统计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分析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得出需求与现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大学生资源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这种现象对社会及大学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可见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其中较为明显的差距体现在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六个方面。
认知能力,大学生具备的能力频数为52,社会需求频数为79,两者相差甚远,学校应更加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展开探讨,其中包括对创新社会实践模式下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还就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路径进行讨论,并结合创新研究案例进行分析。
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展望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该研究的重要性及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探讨、分析、方法、路径、案例分析、现状、展望、重要性、启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在新时代,高校教育已经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实践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新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旨在通过创新研究模式,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这一研究领域涉及到社会实践模式、专业发展、方法路径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展望,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 正文2.1 创新社会实践模式下大学生能力培养探讨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中,创新社会实践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传统的社会实践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引入创新元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
通过设计新颖的实践项目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创新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并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论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而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充分认识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和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能使我们更好地找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一、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培养意义(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适应时代、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和从学校走向社会顺利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具体的就是大学生的观念和意识、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社会交往、社会生活、心理素质等方面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发展的能力,对社会环境的一切变化发展和刺激能够作出积极、恰当、正常反应的能力,是大学生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才干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目的的一项重要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涉及的面非常广,内容也丰富多彩,但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学习适应能力。
2.社会工作适应能力。
3.社会交往适应能力。
4.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1.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能促进大学生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大学生在大学开始生活和学习,在心理上要经历一次裂变,以此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
在这种裂变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变,角色体现个体应对现实生活的必要途径和惯常模式,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应当认同相应的角色,表现适当的角色行为。
积极的适应可以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重新定位,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改变固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与实现的需要需要在社会学上的意义是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它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渴求和欲望,是产生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人有各种不同的需要,马斯洛将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浅谈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发表时间:2012-03-22T14:10:53.1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林红[导读]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
林红(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科教科 528403)【摘要】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
大学生社会适应同时也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
大学生社会适应根本上是人际适应,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是社会角色的扮演,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大学生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及其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社会认知偏见和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容易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角色冲突和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影响因素培养对策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总是受到它自身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环境因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规范和制度以及社会支持系统。
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产生不同的民族心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这都将影响大学生在受挫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评价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大学生们对踏入社会显得无所适从。
其次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地方,学校的教学设施、课余生活环境、宿舍条件、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将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不适应。
大学生在此不仅接受知识的熏陶,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素质提高,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良好性格、情绪、意志等个性心理的培养。
而且有的高校专业设置、教育理念和目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在衔接上略显滞后,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
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个性化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探讨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和引导,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相处、应对各种社会情境的能力。
这方面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那么,个性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呢?首先,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迫接受老师强加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而个性化教学则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应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情境。
其次,个性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个性化教学中,老师会与学生建立起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自我意识会得到提升。
同时,学生也会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这些能力在社会适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个性化教学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知识,缺少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而在个性化教学中,学生会被鼓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人类 现在面 临的是后工业社会 , 信息革命将人类 的体 力劳动降 至最低强度 和最小范 围, 知识经 济使 人的体力在 生产 力中发挥 的作用越来越小 , 产方式的突变 , 生 体力 劳 动的不 断减少 ,人类的体力不再是生产力的衍生因素 , 而 随之而来 的高速度 、 高强度、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 激烈的人 才 竞 争 、 大 的 社 会 就 业压 力 以及 现 代 文 明对 人 体 提 出 的 极 挑 战; 现代社会发展、 物质高度文明 , 使人 的“ 野性” 大为减
感 和 自卑 感 。 步 形 成 与 他 人 交 往 的需 求 、 术 、 巧 和 习 逐 艺 技
动需要人 与人 之间 的交往 与合作 ,叉存 在着相互 间的竞
争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反 映 了 当今 社 会 人 与 人 之 间 交 往 的 缩 影 。 此 , 分 利 用 体 育 活 动 的 社 会 特 性 , 养 大 学 生 的 社 因 充 培 会 适 应 能 力 , 大 学 体 育 教 学 的重 要 任 务 之 一 , 当引 起 是 应 高校 体 育 教师 的重 视 。
一
惯, 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培 养 团 体 意 识 和 合 作 精 神 。从 事 体 育 活 动 , 其 是 . 尤 集 体 性 的 活动 和游 戏 竞 赛 , 往需 要个 体 和 群 体 之 问 形 成 往
、
大 学 生 具 有 良好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的 重 要 意 义
良好的默契与合 作 , 以增 强整个 团队的力量 。 经常参 与 而 这种团 队活动 , 以增 进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信 任 、 互宽 可 相 容和谅解 , 培养学生 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 这些优 良素 维普资讯 来自第1 6卷 第 2期
社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实践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论述社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的培养方式。
一、社会实践教育的定义与特点社会实践教育是指大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实习、社区服务等方式,深入社会实践领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并融入其中的教育形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比,社会实践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践性强:社会实践活动是实际的、真实的,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 综合性强:社会实践教育涉及到多个领域和专业,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锻炼综合能力。
3. 互动性强:社会实践活动常常需要学生与社会中的不同人群进行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培养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1.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社会实践教育能让大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大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需要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种互动能够让大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实践教育能让大学生接触到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使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实践,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人文关怀。
三、社会实践教育的具体培养方式1. 实习和实训:大学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社区服务:大学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工、社区管理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区的需求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摘要: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
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和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从而找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经过几年的紧张学习,面临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就业。
然而,许多学生在毕业之际,往往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感到陌生、茫然、恐慌、不知所措。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太差。
所以,大学本科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其毕业时能更好地步入社会、更快地适应社会。
一、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1.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生存在这个社会当中,既要承担个体生活上的角色,又要扮演社会中的角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当今社会在高科技的推动变化下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对每一个社会人提出新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掌握着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建设及发展的栋梁之材,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这种使命和责任与当代世界的状况,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挥的程度,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所以,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2.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担负着继承上一代的事业、知识和优良传统,开创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念都包含于其中。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O o— O O J 7 9
作 者 简 介 :刘 凌 云 , 1 8 一 , , ( 9 2 ) 女 山东 德 州 人 , 十 . 要从 事 体 育 教 学方 法方 面 的研 究 硕 主
第 6期
刘 凌 云 , : 学 生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的 调 查 与 研 究 等 大
9 7
的 有 效 性 、 面 性 . 定 大 学 生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一 级 指 全 确 标 , 括 生 理 适 应 , 习 、 活 适 应 , 色 适 应 , 际 包 学 生 角 人 适 应 , 业 取 向 , 会环 境适 应 , 德 适应 七个 因子. 职 社 道 依 据 确 定 的 大 学 生 社 会 适 应 测 试 指 标 是 选 择 测 试 内 容 的 前 提 . 此 , 学 生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测 试 内容 因 大
刘 凌 云 ~,郭 龙 珠 。
(. 州 第 4 1广 7中学汇 景 实验 学 校 ,广 州 5 0 7 ; . 州体 育学 院 ,广 州 5 0 7 ; . 州 学 院体 育 学 院 ,山 东德 州 2 3 2 ) 10 6 2 广 10 6 3 德 5 0 3
摘 要 : 过 文 献 资 料 法 、 家 访 谈 和 专 家 问 卷 , 试 建 立 大 学 生 社 会适 应 能 力 指 标 体 系 . 通 过 实 证 研 究 显 通 专 尝 并 示, 多数 大 学 生 社 会 适 应 能 力是 合格 的 , 但结 果 并 不 是 很 乐 观 , 仍有 一 部分 大学 生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较 弱 .
]) .
大学生社 会适应 能力如 何 ?这 直接关 系着 其就业 及
将 来 事 业 的 发 展 与 成 功 , 对 于 社 会 发 展 也 有 着 非 这 常重大 的现实意 义.
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及教育的研究
通过测试 法 、 调查法研究 的学 生主要是河南省 内大学 生 , 信 阳师范院校 1_ —1 4年级学生居 多 , 8 %, 占 0 测试 对象共 13 40 人 , 中男生 占 4 %, 其 5 女生 占 5 %。通过文献法及 网络查询法 5 研究 的对象包 括全国各地 、 各类 大学生 。
( 研 究方 法 三)
学生约 1 3 4 0人提出了这样 6个 问题 : 你认 为有开设大学生社
会适应教育选修 课的必要吗?你以前接受过社 会适 应这方 面
的教育 吗? 你在适应社会 的过 程中有什 么困惑 ? 你想在这 门课 中得到 哪些 方面的指导?你认 为大学生适应社 会应具备什 么 素质? 你对讲好这门课 有什么积极 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 : 为开设大学生社 会适应教 育选修课 十 认
力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教育课程体 系奠定基础 。
二 、 究 的 情 况 研 ( ) 于 大 学 生 心 理 适 应 能 力 测 量 一 关
下 面是根据 我国心理 学专业工作者编制 的具 有一定 的效
收 稿 日期 : 0 2 0 - 6 2 0 - 2 1
学生社会适应教育选修课得 到以下几方 面的指导 :想了解社
适 应 发 展 的新 特点 ,确 立 大学 生社 会 适 应 教 育 应 包 含 的 主 要
根 据郑 日昌等 编制 的人 际关 系行 为 困扰诊 断 量表 ,对 60名 大学 生问 卷测试 的结果 是 : 7 得分 在 o ^ _ 8分之 间 的 占
5 .% , 分 在 9 一4分 之 间 的 占 3 . % , 分 在 1— 2 8 2 得 -1 28 4 得 5 8分
内容 ,寻求促进 大学生社会适应 发展水平提高 的基本途径和
“2+1"教学模式下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探究
一
、
“ + ” 学模 式 下 的 实 习现 状 2 1教
关 于 实 习 生 离 职原 因调 查 ( 1总 人 数 :5 图 ) 1 人
2 0 年 9 日, 家 宝总 理在 “ 0 9 月4 温 教育 大 计 , 师 为 本 ” 教 的 讲 话 中谈 到① 从 国内外 的 比较 看 , : 中国 培养 的 学 生往 往 书
收 稿 日期 :0 2 0 ~ 4 21—32
作 者 简 介 : 奕 奕 (94 )女 , 东 广 州 人 , k 市 荔 湾 区外 语 职 业 高 级 中 学 中 教一 级 教 师 。研 究 方 向 : 业 教 育理 论 。 罗 17 一 , 广  ̄ l ' l 职
①来源 , 新华 网,0 9年 1 20 0月 I 1日。 ②参见 C K 概念知识元库网。 NI
罗奕奕
( 州 市 荔 湾 区 外语 职 业 高 级 中学 , 东 广 州 5 0 7 ) 广 广 13 0 摘 要 : 目前 , 业 中学 普 遍 实施 的 教 学模 式 是 “ +1 , 一 、 年 级 在 校 学 习理 论 技 能 知 识 , 职 2 ”即 二 三年 级在 校 外 顶 岗实
己身上 的责任 , 于职业 中学 的学 生而言 , 对 两年 的学 习生
活 后 , 临 就 业 实 习 、 入 社 会 , 前 进 行 社 会 适 应 力 的 面 进 提
二 、 于“ 会 适 应 能 力 ” 关 社
何 谓 社 会 适 应 能力 ? 据 C K 社 科 知识 元 数 据 库 的概 N I 念 解 释 ②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一 般 是 指适 应 社 会 过 程 中 所 必 须 :
本知识掌握得很好 , 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 比较缺乏。 笔 者对本 校 实 习生 进行 了为期 两个 月 的走 访 与调
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
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一、大学生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差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一个通病。
他们通常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敢面对挑战,不敢正视社会现实,或者逃避现实,沉溺于个人的幻想之中;或者怨天尤人,把责任统统推给社会和他人,甚至采取反社会的态度,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社会适应不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 孤独与抑郁由于对新环境不接受,或是原来对新环境期望值过高,现实不如人意;或是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能建立自己的人际支持关系;或是生活中受到重大挫折,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都会使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和抑郁。
(二)失落与沮丧由于对学习、生活、工作所定的目标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现实情况相距甚远,或是前进路中遭受了意外的打击与失败,因此情绪一落千丈、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这种情绪只能挫伤自己继续努力的信心。
(三)自卑与退缩由于对自己估计过低,夸大了自身的弱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是过于自尊,在某一次行为中遭到一点挫折,就自愧无能,自叹不如,在现实环境中胆怯畏惧、举足不前。
由于自卑,这种人极少参加集体活动以避免伤害自己的自尊。
(四)紧张与焦虑或是由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到了新的生活环境,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或是由于担心成绩不如别人而毕不了业;或是社会变化太快,竞争太激烈……因而心理不能放松,时时处于紧张、焦虑之中。
高度的紧张焦虑,使得一些人精力不能集中,甚至于常常失眠和头痛(六)空虚与倦怠或是因“雄心大志”一次次受到打击,感到前途无望,目标渺茫,或是对自己太没有信心,或是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太不满意,但又无奈,或者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对什么都失去兴趣,都觉得没劲。
这些人,学习对付着学,工作应付着干,每天懒懒散散,凑活着打发时间。
二、适应不良的心理原因分析对于以上种种大学生中常见的的心理困扰,就其心理原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富于理想和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
羽毛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
本 文以温州 医学院 2 1 级 羽毛球课两个班 的学生 为研究对 0 1 象 ,其 中一个班 为实 验班 ,另一 个班 为对照 班 。两班 学生各
为 30人 。
②实验进行 中 实验 中 。采 用单 盲法进行教 学实验 。对照班采 用传统教 学 模 式 ,实 验 班 采 用 “ 作学 习 ”教学 模 式 ( 体 过 程 见 图 合 具 1) 。实验班 整 个教 学实验 操作如 下 :实验班 分成 3组 ,每 组 1 ,各 队每 两周轮换 一次 成员 ;每组 角色分配 :队长 、监 0人 督 者 、纠 错 者 、组织 者 、总结 评 价 者 ;评 价方 法 :采 用 学
综述
2 1 0 2年 ( 2卷 ) 1 第 第 2期
羽 毛 球 教 学 中 运 用 “ 作 学 习 " 教 学 模 式 对 大 学 生 社 合 会 适 应 能 力培 养 的研 究
束 洋 丁 利 和 ( 州 医学 院 浙 江 温 州 3 5 3 ) 温 2 0 5
摘 要 : 文 以 温 州 医学 院 2011藏 本科 羽 毛 球 选 项 课 两个 班为 研 究 对 象 , 本 通过 采 用 文献 资 料 藩 、问卷 调 查 接 、 实验 珐 、 据 袭 统 计 法 等 研 究 方 法 , 羽 毛球 课 程 中 “ 作 学 习 ” 学模 式对 大 学 生 社 今 适 应 匏 力 培 幕 进 行 了分 析 与研 究 , 果 卫 示 : 毛 对 合 教 蛄 羽 球 教 学 中 实 施 “ 作 学 - 教 学模 式 不 仅 大 大 提 高 了教 学 质 量 , 且 , 学 生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的提 高 具 有 一 定 的促 进 作 用 。 合 1” 而 对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压力。
因此,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校园环境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社会现实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实践经验:不少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偏重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在工作中难以迅速适应实际操作的要求。
2、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一些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习惯了独来独往,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导致在工作中难以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抗压能力较弱: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和挫败感,甚至出现逃避现实的行为。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过度保护都可能导致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足,进而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容易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是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评价也会对其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
三、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措施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应设置相关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增强抗压能力:学校应通过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和挑战,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未来就业压力等等。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变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要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首先需要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积极主动地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室可以组织心理测试、个人咨询、心理剧表演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解决心理困扰。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热线和在线咨询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帮助。
三、培养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常常无法避免,培养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适应性训练,如情绪管理培训、压力管理训练等,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
四、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来培养。
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通过参与实际工作、锻炼社交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人际交往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如沟通技巧培训、团队合作培训等,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等,拓宽交际圈子,培养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加强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综述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综述摘要: 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学生应该不断提高各种能力,诸如:良好的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主动适应能力、有效的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依赖于参与实践,依赖于思维的发展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1 良好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观点、意见的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
表达能力是生活和工作中最直接的工具,对生活和工作有着最为直接、广泛的影响。
较强的表达能力,会提高工作效率。
它不单纯是某几个职业的需要,几乎所有的专业都需要表达能力。
比如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阐述观点,制定计划,起草文件,总结工作,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提高表达能力需要注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准确是人们对表达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准确的表达,信息就不能如实的传递出来,也就失去了表达应有的作用,同时表达又需要有人来接受,只有鲜明生动的表达,才能更好地排除人们接受信息的障碍,有利于表达目的实现。
目前,我们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有的在公共场合不敢说话,在座谈会上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即使说了,也是说不清,表不明,有的同学写出来的东西,文字不顺,逻辑不通。
有的连简单的通知、申请都写不清楚,更不用说做工作计划,写工作总结了。
2 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动手能力它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不仅要求理论上要懂,而且要求在实践中会干,也就是说,既要讲出科学道理来,又要动手干出样子来,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人能量的发挥。
作为一名教师,光有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如文字书写能力,教具(传统和现代) 的制作能力,实验演示的操作能力,这些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素质教 育的要 求, 是教 师、 学校 和社 会义不容辞的职责。
[ 键 词 】 学 生 ; 会 适应 能 力 ; 学 模 式 关 大 社 教 [ 图分 类 号 】 6 5 中 G 4 [ 献 标识 码 】 文 A f 章 编 号 】6 2— 1 1 20 )4— 0 7— 2 文 1 7 9 6 (0 6 0 0 9 0
上摘抄 。据说一些高校学生专靠卖论 文赚钱 ,生意 十分火 爆。 一些学校 的公共课程往往被视为张 的 学 习 ,面 临 的 最 急迫 的 问题 就 制力较差 ,以 自我为 中心 ,缺乏坚韧不拔 、持之 以恒 的精 是就 业 。然 而 , 多学 生在 毕 业 之 际 , 往 对 即 将 步入 的社 神。 许 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大学 生中相 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 会感 到 陌 生 、 然 、 慌 , 至 不 知 所 措 。 生 这 些 现 象 的原 在 不 良反 应 和 适 应 障 碍 ,心 理 疾 患 发 生 率 高 达 3 % 左 右 , 茫 恐 甚 产 0 因 主要 是 大 学 生 的社 会 适 应 性 太 差 。 所 以大 学 本 科 教 育 不 并呈上升趋势 , 主要表 现为焦虑 、 强迫 、 恐惧 、 抑郁 、 神经衰 仅 是 要 求 学 生 掌 握 一 定 的科 学 文 化 知 识 ,而 且 是要 在 教学 弱等。 部分大学生在困难 面前感到束手无策 , 有些甚至承受 过程 中 , 目的 、 意 识 地 培 养 学 生 的社 会 适 应 能力 , 有 有 以便 不了挫折而产生厌学 、 退学甚至 自杀等心理。 其毕 业 时 , 能更 好 地 步 入 社 会 。
习动 机 、 业 动 机 、 党 动机 具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功 利 色彩 。 择 入
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埘立起来; 三是强调 自我价值 的实现, 学 变化 。现在 , 不少大学 生是独生子女 , 一般在家里有 家长 的
细心 呵护 , 学 校 有 老 师 的 帮助 监 督 , 谓 细 致 入微 。但 是 在 可 ( ) 业 文化 素质 较 差 , 乏 适 应社 会 的 自信 心 。 多 这些 无 微 不 至 的关 怀 ,往 往 使 大学 生 们 丧 失 了独 立 生 存 能 二 专 缺 许 大 中专 学 校 弥 漫着 不 良学 风 , 论 平 时 布 置 的 小 型论 文 , 无 还 力 , 至 于无 法 适 应 这 个社 会 的残 酷 竞 争 。据 调查 显示 , 以 有 0 竟 不愿 踏 是安排近一个学期完成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很 多学生 3% 即将 毕 业 的大 学 生 , 然对 毕 业 产 生 了恐 惧感 , 对 都不 自己动脑思考 ,而是临时从各种学术杂志中或互联 网 入社 会 , 母 校 的依 恋 表 现 得 十 分 明 显 。
V0 . 9 No. 11 4
NO 2 06 V. 0
大学 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
康 涌泉
( 河南 工 业大学 经济 贸易学 院 , 河南 郑州 40 5 ) 502
[ 摘 要】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令人担忧 , 应该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 者深思 。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
( ) 会 实践 能 力 较 差 , 以适 应 社 会 需要 。 媒 体 报 四 社 难 有
、
大 学 生社 会 适 应 能 力较 差 的 表 现
道 ,2 0 0 4年春天某大学生存模拟实践 大赛上传 出了这样的
这些 “ 优等生” 在两天 的异乡求 职生活中, 经历的不仅 社会适应能力是 2 世纪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1 它集中 消息 : 体现 在人 际之 间的交往合作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具有高度 仅 是 一 次 次 的 失败 ,更 有两 天 痛 哭 三 场 的 痛 苦 回忆 。 在 广 的社会 责任感等方面 。 今天的大学生 , 社会适应能力大多较 东 、 上海等地人才招聘会上 , 相当多的用人单位 明确表示不
一
是 务 实 特点 明显 , 急 功近 利倾 向 比 较 突 出, 注 重 物 质 利 实践能力 、 创新精神差 , 有些学生在为人处 事方 面还存在种
( ) 五 社会 交往 能 力 差 , 犹如 温 室里 的花 朵 , 不起 气候 经
益, 关注与个人 成长相关 的问题; 二是奉献精神 、 集体意识 种 缺 陷 , 用人 单 位 不 愿 意要 。 和协作精神比较薄弱, 甚至有人将竞争意识同奉献精神 、 集
差 , 体 表 现 在 以 下几 个方 面 : 具 要 应 届 毕 业 生 , 们 认 为 应 届 毕 业 生 动 手 能力 差 , 来 后 企 他 招 ( ) 想信 念 淡 薄 , 乏 集体 主 义观 念 。 教 育 部 组 织 业 还 要 花 费相 当 的精 力 进 行 培 训 , 一 理 缺 据 因此 , 只招 聘 具 有 两 年 以 的 8省市 高校 师生 思 想 政 治 状 况 滚 动 调 查 显 示 , 目前 大 学 上工作经验的大学 生。在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熙熙攘攘的招 生 中存 在 一些 不容 忽 视 的 问题 ,如 相 当部 分 大 学 生 在 政 治 聘大厅里 , 每年参加招聘会 的企业有 4万多家 , 中招聘应 其 理 想 、 念认 识 上 还 比较 模 糊 , 至存 在错 误 , 体 表 现 为 : 届 毕 业 生 的 仅 一 千 多家 。 些 用 人单 位 反 映 , 在 的大 学 生 信 甚 具 一 现
维普资讯
第 4期
20 0 6年 1 月 1
濮 阳职 业 技 术学 院学 报
J u a fP y n c o a n c nc l l g o r l u a g Vo  ̄in l d Te h ia l e n o a Co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