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3份试卷)2018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物理试题
<合集试卷3套>2018年北京某附属名校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那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答案】D【解析】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B、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远视眼需要配戴合适的凹透镜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可形成待观察物体的放大的虚像【答案】D【详解】A.矫正远视眼,需要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项错误;B.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项错误;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D.显微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可形成待观察物体的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3.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设计制作温度计的过程中不断将缺点改进,运用了缺点利用法B.由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C.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这是模型法D.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相同的蜡烛与像重合,运用了等效法【答案】A【详解】A.设计制作温度计的过程中不断将缺点改进,这种方法是“缺点改进法”又称为“缺点列举法”,它是人们在发明工具时最常见的创造技法之一,故A错误,符合题意;B.根据加快蒸发的方法,由思维的可逆性,很容易想到对应的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为方便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模型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相同的蜡烛与像重合,运用了等效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套精选试卷∥2018年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学业质量检查模拟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答案】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选项A正确;B.人听到声音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振动引起听觉,所以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选项B不正确;C.可闻声、次声波、超声波都可以引起别的物体振动可以传递能量,故选项C不正确;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选项D不正确。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1与L2串联,当开关闭合时,一盏灯亮,一盏灯不亮,且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发生的故障是()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答案】A【详解】由于两个电灯串联,电压表测量L1的电压,一盏灯亮,故障为短路,电压表无示数,所以L1短路。
故选A。
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答案】A【详解】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故A正确,BCD错误.4.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手拉开弓;B.运动员罚点球;C.人压弯跳板;D.熊猫拉弯竹子.【答案】B【详解】A、C、D都显示的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因为弓拉弯了,跳板压弯了,竹子也被压弯了,只有在B中人踢球时,球运动了起来,是改变的球的运动状态.5.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B.螺旋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C.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检修电路【答案】B【解析】解答:A. 用铜丝代替保险丝,会使得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不能熔断起不到切断电路的作用,故A错误;B. 安装家庭电路时,电灯和开关串联后连在火线上螺旋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这样开关能控制灯泡,并且在灯泡损坏时,更换灯泡时,断开开关,切断了火线,更换灯泡时更安全.故B正确;C. 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这样当金属外壳漏电时,不能将电及时导向大地,易引发触电,故C错误;D. 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检修电路是不安全的,故D错误;6.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水凝固成铁块B.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C.把菜刀表面磨光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答案】C【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均无关.【详解】A. 铁水凝固成铁块,状态改变,质量不变;;B. 将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位置变化,质量不变;C. 把菜刀的表面磨光,质量减少;D. 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形状改变,质量不变,故选C.7.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二极管由下列哪种材料制成A.陶瓷材料B.金属材料C.半导体材料D.超导材料【答案】C【详解】A .陶瓷是绝缘体;B .金属是导体;C .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D .超导现象是导体的电阻为变零时的现象。
【精选3份合集】2018-2019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答案】B【解析】A .“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A 正确;B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 错误;C .由于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 正确;D .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 正确;故选B 。
2.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北京南站行驶到天津站全程120km ,所用时间是30min ;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m ;旗鱼是海洋中游速最快的鱼类之一,它的游速可达118km/h ,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 ) A .猎豹的速度最大B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最大C .旗鱼的速度最大D .三者速度一样大【答案】B【分析】首先求出每种动物运动的速度,然后统一速度单位进行比较,就可以比较出哪一种动物速度最大。
【详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 120km 240km/h 30h 60s v t ===车 猎豹的速度40m/s 40 3.km/h 144km/6h v ===⨯猎豹由此可见,“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最大。
故选B 。
3.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C.三个方面都相同D.三个方面都不同【答案】D【详解】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来贴近报纸看文字时,看到的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窗外景物成在报纸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都是倒正、大小、虚实都不同,故D正确.故选D.4.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试卷3套精选★北京市2018届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能力测试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电阻I-R关系的是()A.B.C.D.【答案】C【详解】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选C。
2.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放大的字B.水中的倒影C.钢笔错位D.墙上手影【答案】B【详解】A.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B.平静水面上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C.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D.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牛顿B.米C.千克D.米/秒【答案】A【分析】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专用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分析个选项看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ABCD 中,只有B 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则B 做匀速直线运动.5.把标有“6V 3W ”的小灯泡L 与最大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R w 连接在总电压恒为18V 的电路中,如图所示。
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分别为“0~0.6A ”和“0~15V ”。
要求闭合开关S 后,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的最大测量值,且灯泡L 两端电压不超过额定值(设灯丝电阻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B .小灯泡L 和滑动变阻器R w 总电功率的最大值为27WC .小灯泡L 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为0.75WD .滑动变阻器R w 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Ω~40Ω 【答案】C【详解】A .根据P UI =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L L L 3W==0.5A 6VP I U =,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0.5A max I =,故A 错误;B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则18V 0.5A 9W max max P UI ==⨯=,故B 错误;C .当电压表的示数U=15V 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灯泡的电阻:L L L 6V=12Ω0.5AU R I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灯泡两端的电压:L W 18V-15V=3VU U U'=-=,电路中的电流:L L3V=0.25A 12ΩminUIR==,小灯泡L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L L3V0.25A0.75Wmin minP U I='=⨯=;故C正确;D.当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18V=36Ω0.5AmaxURI==,∵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电阻:W L36Ω-12Ω=24ΩminR R R=-=,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则WW15V=60Ω0.25AmaxminURI==,∴滑动变阻器R W允许调节的范围为24Ω~60Ω,故D错误;故选C。
∥3套精选试卷∥2018年北京某附属名校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中央电视台“一堂好课”节目播出时,小明没有看屏幕,就听出主持人康辉在说话,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答案】B【详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小明没有看屏幕,听声音就知道是主持人康辉在说话,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B。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答案】B【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声音可以用来击碎身体内的结石,故B正确;C.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3.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答案】B【解析】由于红外线是眼睛看不到的,且对人体无害,故遥控器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
4.下列质量接近3000g的物体是( )A.一辆小汽车B.一名中学生C.一个芒果D.一个西瓜【答案】D【详解】A.一辆小汽车的质量在1000kg以上,故A不符合题意;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50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三个芒果在一斤左右,一个芒果的质量接近150g,故C不符合题意;D.一个西瓜的质量大约在3kg左右,故D符合题意。
2018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
物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 C【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物态变化的判断,需要明确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2.【答案】 A【解析】A.在国际制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故A正确为答案。
B.米/秒(m/s)是速度的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千克(kg)是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千克/米3(kg/m3)是密度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3.【答案】 C【解析】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应将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
4.【答案】 D【解析】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被折断,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5.【答案】 B【解析】小明坐在沿平直铁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相对于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以小明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如果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结果可能不同。
(汇总3份试卷)2018年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监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小云同学在一次测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A.3.2 cm B.3.25cm C.3.3 cm D.3.5 cm【答案】B【详解】由图知:上面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A=3.25cm.下面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5cm=5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m;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B=3.2cm.因为上面刻度尺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木块的长度更接近于3.25cm.故选B.2.如图所示,中国国界碑,如同矗立在边界线的卫士,守护着国家的边境。
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中国国界碑(包括基座)的高度。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2 cm B.20 cm C.2 m D.20 m【答案】C【详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由图知国界碑的高度略大于成年人,其高度在2m左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如图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答案】D【详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所以甲图是近视眼;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延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由图可知,应该用丙图中的凹透镜矫正。
故选D。
4.移动支付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支付手段。
2018年8月18日,支付宝向外界宣布,其刷脸支付功能已经成熟,付款时顾客只需面对付款设备,该设备就会利用摄像头自动进行人脸识别,识别成功即表示付款完成。
{3套试卷汇总}2018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答案】D【详解】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正确;B.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正确;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正确;D.人们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错误.2.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答案】D【详解】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要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详解】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②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③中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④中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
┃精选3套试卷┃2018届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一个鸡蛋大约0.05kg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答案】B【详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不是5m/s,A项不合题意;B.一个鸡蛋大约重50g,即0.05kg,选项B符合题意;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应该是23℃,C项不合题意;D.一张试卷厚度是小于1mm,D项不合题意。
2.如图所示,小华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底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他用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
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力的单位有关【答案】C【详解】由题意可知,小华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底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他用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此过程中力的大小、方向不变,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3.如图是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拉松比赛途径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的场景。
图中与东湖绿道的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墙上的手影B.露珠下的叶脉C.平面镜中的像D.折断的铅笔【答案】C【详解】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相当于凸透镜,露珠下的叶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中的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D.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4.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判断【答案】A【分析】图像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当体积V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公式mVρ=可判断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
2018北京市北大附中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
物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C【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定摩擦力和物体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特点来解题.(2)让抽气机抽出吸盘内更多空气,吸盘内的空气更少,气压更小,内外的气压差△p更大,据p=F/S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AB、当人静止在墙上时,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即此时向上的摩擦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大小相等,故让抽气机抽出更多空气,此时的摩擦力也是和重力相等的,故摩擦力不变,故AB错误;CD、让抽气机抽出吸盘内更多空气,吸盘内的空气更少,气压更小,内外的气压差△p更大,据F=△pS可知,S不变,故大气压产生的压力更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应用和大气压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2、B解析: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有利于顺利起飞;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增大空气阻力,有利于安全降落。
3、C 解析:当一阵风沿水平方向吹向气球时,细绳方向倾斜,在细绳倾斜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小汽车一定沿地面滑动,选项C正确。
4、C5、B【解析】从A到B船漂流时所用的时间为t=S AB/ V水①;顺水划船时所用的时间t/3=S AB/ V水+V船;②整理可得S AB/ V船= t/2;③所以船在静水中行驶同样的距离需要时间为t/2;从B到A所用时间为t1= S AB/ V船−V水;①②③联立可得:t1= S AB/ V船−V水=t;船在A、B两地往返所用时间等于在静水中行驶2倍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故选B6、B。
本题考查声知识。
在城区禁止鸣笛,是禁止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蝙蝠是通过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探测周围物体的。
钢尺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故选B。
7、D。
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在太空中对话靠无线电通讯设备,故A选项错误;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来改变音调,故B选项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错误;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D选项正确。
[试卷合集3套]北京市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答案】B【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的大小变大.故CD错误.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成实像,实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B正确为答案.2.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有: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4)所有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详解】A、图中小孔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B、图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C、“海市蜃楼”是由于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C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近视眼的矫正,海市蜃楼现象,以及反射定律是一道综合题.(3.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手拉开弓;B.运动员罚点球;C.人压弯跳板;D.熊猫拉弯竹子.【答案】B【详解】A、C、D都显示的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因为弓拉弯了,跳板压弯了,竹子也被压弯了,只有在B中人踢球时,球运动了起来,是改变的球的运动状态.4.下面四个热现象,是发生在一定温度下且不断放热的是()A.水结成冰B.冬天的霜C.白糖熔化D.干冰变小【答案】A【详解】A.水结冰属于凝固,有固定的温度,且不断放热,故A符合题意;B.霜是凝华形成的,温度不固定,故B不符合题意;C.白糖熔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变小是升华,需要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汇总3套试卷〗北京某附属名校中学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更近些),在墙上能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答案】A【解析】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窗户”是物体,“白墙”是光屏.且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墙上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2.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⑤调节好天平⑥计算铁块的密度A.⑤④②③①⑥B.④⑤③②①⑥C.⑤④③②①⑥D.③②①⑤④⑥【答案】C【详解】实验中,调节天平必须是首先要做的;再测量铁块的质量,这样的质量会更准确,因为后面还要浸水和系线,会影响质量的结果;测体积时要先倒入适量的水,再将铁块放入,算出两次的体积差;最后利用公式求出密度的值。
故选C。
3.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凝固现象()A.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B.清晨,草地上常有露水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D.放在木箱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答案】A【详解】A.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是肉中的液体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过程,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洒在地面的水变干,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过程,不符合题意;D.樟脑球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 错误;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 正确;燃放鞭炮时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 错误;剧院内墙用吸引材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 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防治噪声的途径5.小天是一名初中生,他对自已身体涉及的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其中最不合理的是A .身高约160cmB .正常步行速度约5m/sC .体温约37℃D .身体质量约50kg【答案】B【详解】A .初中生的身高一般为160cm ,比较合理,故A 不符合题意;B .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 不合理,故B 选项符合题意;C .人的体温就是37℃合理,但C 不符合题意;D .身体的质量约为50kg ,也是比较合理的,但D 不符合题意。
[试卷合集3套]北京某附属名校中学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冬天来了,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的变干,这种现象莒县人称为“冻干”.下列现象与“冻干”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地瓜干,湿地瓜片慢慢变干B.盆子里的水,经过段时间后消失了C.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答案】D【详解】冬天,挂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但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A. 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地瓜干,湿地瓜片慢慢变干,地瓜中的水分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 盆子里的水,经过段时间后消失了,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 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樟脑片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热运动B.固体分子紧密排列,分子间没有间隙C.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D.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答案】B【详解】A.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间排列十分紧密,但分子间仍然存在空隙,故B错误,符合题意;C.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弱,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B.螺旋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C.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检修电路【答案】B【解析】解答:A. 用铜丝代替保险丝,会使得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不能熔断起不到切断电路的作用,故A错误;B. 安装家庭电路时,电灯和开关串联后连在火线上螺旋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这样开关能控制灯泡,并且在灯泡损坏时,更换灯泡时,断开开关,切断了火线,更换灯泡时更安全.故B正确;C. 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这样当金属外壳漏电时,不能将电及时导向大地,易引发触电,故C错误;D. 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检修电路是不安全的,故D错误;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仅仅是人对物体的作用B.如果有一个力产生,一定同时产生一个相互作用力C.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D.人推墙,墙没有运动起来,也没有发生形变,因此墙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答案】D【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有物体之间都有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发生力的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要相互接触,比如磁铁吸引小铁钉,虽然磁铁和铁钉之间存在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相互接触,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人推墙,人会给墙一个力的作用,墙会受到力,故D错误,D符合题意。
[试卷合集3套]北京市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练兵模拟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阳光下一本物理教材掉到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是因为A.阳光在教材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不同方向射出B.阳光在教材上发生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C.小明和小红眼睛发出的光都射在书本上D.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小明和小红的眼睛【答案】A【详解】A.教材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所以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项符合题意;B.光在教材表面发生反射使小明看到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B项不符合题意;C.小明和小红眼睛本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不会发出光照射在书本上,故C项不符合题意;D.物理教材本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不会发出光,故D项不符合题意。
2.如图甲所示是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映机的镜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B.放映时,胶片应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白色银幕是为了吸收所有颜色的光D.白色银幕用粗糙的白布是为了让光发生漫反射【答案】D【详解】A.放映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胶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故B错误;C.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到五彩的画面,故C错误;D.白色银幕用粗糙的白布是为了让光发生漫反射,让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故D正确。
故选D。
3.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答案】C【详解】A .由图像知,甲在乙前面10m 处,处于静止状态,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于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甲的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为10m 2m s 5ss v t ===乙 故B 不符合题意;C .由图知,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故C 符合题意;D .因甲静止,故甲车经过5s ,通过的路程为0,由图知,乙车经过5s 通过的路程为10m ,故D 不符合题意。
∥3套精选试卷∥2018年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编钟。
迄今为止,人们用这套编钟还能演奏古今乐曲,且音域宽广、音色优美。
这里的“音域宽广”指的是()A.响度大B.响度变化范围大C.音调高D.音调变化范围大【答案】D【详解】音域是指某人或乐器发出声音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
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因此编钟的音域宽广指的是音调变化范围大。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详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正确;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此项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B.3.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池水变浅B.手影游戏C.光的色散D.人照镜子【答案】B【详解】A.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
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游戏是光沿直线传播被手挡住后,在后面形成手的影子,所以手影是因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B符合题意;C.太阳光照在三棱镜上发生折射,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
故C不符合题意;D.人站在平面镜前,我们逆着反射光线看到人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
故D不符合题意。
(汇总3份试卷)2018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答案】B【详解】AB.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
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60dB变为30dB。
说明音叉振动的()A.振幅变大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答案】B【详解】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叉发出的声音从60dB变为30dB,说明响度变小了,振动幅度变小了,故选B。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答案】A【详解】A、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是鼓面把纸屑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干扰了学生学习,属于噪声,故B错误;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D、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A.4.如图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各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A.B.C.D.【答案】C【详解】A.进气口开,出气口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故是吸气冲程,故A不符合题意;B.进气口关闭,出气口开,活塞向上运动,故是排气冲程,故B不符合题意;C.进气口和出气口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气体对活塞做功,故C符合题意;D.进气口和出气口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故是压缩冲程,故D不符合题意。
2018-2019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米(m)B.千米/小时(km/h)C.米/秒(m/s)D.秒(s)2.(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汽”C.草叶上形成“白霜”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3.(2分)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B.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C.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空间增大的感觉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4.(2分)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总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A.雾凇的形成B.河水结冰C.樟脑丸逐渐变小D.露珠的形成6.(2分)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跑800m所用时间为8minB.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kgC.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5℃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7.(2分)“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B.船C.地面D.河岸8.(2分)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果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9.(2分)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B.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C.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10.(2分)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折射角随之不断减小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11.(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12.(2分)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2m后,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B.离镜面1m,像变大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D.离镜面2m,像变大13.(2分)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2.5mm2,质量为89kg,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A.40m B.400m C.4000m D.40000m14.(2分)由2kg密度为ρ1的金属甲和4kg密度为ρ2的金属乙做成合金球,两种金属混合前后总积不变。
《试卷3份集锦》北京市某中学2018-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A.4∶3B.4∶1C.2∶1D.8∶1【答案】D【详解】由图可知,当m甲=8g时,V甲=1cm3,当m乙=4g时,V乙=4cm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甲=mV甲甲=38g1cm=8g/cm3,ρ乙=mV乙乙=34g4cm=1g/cm3,则ρρ甲乙=338g/cm1g/cm=81;故D正确;ABC错误;2.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
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
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跑完全程,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C.跑完全程,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小D.跑完全程,乌龟的平均速度与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B【详解】A.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故A错误;BC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答案】C【详解】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正确;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
故选:C。
4.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磨掉一个角B.铁块熔化成铁水C.铁块轧成薄铁片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答案】A【详解】A.把铁块切割掉一部分,铁块的质量会变小,故A正确;B.铁块熔化成铁水是改变了铁的状态,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B错误;C.铁块轧成薄铁片是改变了铁的形状,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C错误;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是改变了铁块的位置,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D错误;5.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答案】B【分析】音调高低是声音的粗细,声音越粗,音调越低,声音越细,音调越高。
〖汇总3套试卷〗北京市某中学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安全用电,珍惜生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意识,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时可在电线上晾晒衣服B.手机充电器可以永久插在电源插座上C.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施救【答案】D【详解】A.湿衣服是导体,当把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时,一旦漏电,人接触衣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故A 错误;B.充电器长时间插在电源插孔上会发热,引起线路安全事故,故B错误;C.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D.发生触电事故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救人,否则会因电源不断开而发生触电,故D正确。
2.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
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答案】A【详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A。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答案】A【详解】三棱镜分解白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甲正确;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乙错误;手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丙错;笔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丁正确;应选A.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答案】B【详解】A.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答案】A【详解】超声波具有声音的特点,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另外还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超声波手术刀就是应用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的特点;此外,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所以超声波还具有振动频率高的特点;故选A。
2.关于下图对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倒车雷达判断障碍物的距离,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燃烧的蜡烛的烛焰在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图中所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规律相同D.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答案】C【详解】A.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即倒车雷达应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在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规律不相同,故C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D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正立、缩小的像,利用凸面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故D 项正确;D 项不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定值电阻R=20Ω,在S 闭合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电流表B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合适的电压表时,电压表有明显示数C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3V 0.5A”的小灯泡,小灯泡能正常发光D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10Ω的电阻,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W【答案】B【解析】A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符合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故A 错误; B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合适的电压表时,由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且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知,电压表有明显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故B 正确;C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3V 0.5A”的小灯泡,灯泡电阻为:L L L 3V =6Ω0.5AU R I ==, 则电路中的电流为:6V 0.23A 6Ω20ΩU I R ==≈+, 小于灯泡的额定电流,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故C 错误;D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10Ω的电阻,电流为:6V =0.2A 10Ω20ΩU I R ==+, 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6V 0.2A=1.2W P UI =⨯,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重点是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特征的应用,注意熟练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是电路的最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一定要熟练掌握。
4.关于欧姆定律表达式U I R =的几种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U I R=可得U R I =,表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导体的电阻增大B.由UIR=可得URI=,表示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减小时,导体的电阻增大C.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也一定增大D.由UIR=可得URI=,表示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答案】D【详解】AB.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错误;C.由欧姆定律知道,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只有电阻一定时,当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才一定增大,故C错误;D.由欧姆定律知道,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樟脑丸逐渐消失﹣升华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C.擦酒精解暑降温﹣液化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答案】A【详解】A.樟脑丸逐渐消失,是固态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体跑掉了,故A正确;B.铁水浇铸铁铸件,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C.擦酒精解暑降温是利用了酒精汽化吸热,故C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C.学生座椅的高度约40dm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答案】B【详解】A.一般情况下,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42℃已经是高烧,A项不合题意;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4km/h 1.1m/s=,选项B符合题意;C.学生座椅的高度约是40cm4dm=,C项不合题意;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0.05kg=,D项不合题意。
故选B。
7.以下与中学生相关的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8℃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3s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5m/s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答案】D【详解】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A项不合题意;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8s,B项不合题意;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m/s,C项不合题意;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比较符合实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8.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答案】B【详解】AB.无论是平面镜成像还是凸透镜成像,其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不能成在屏上,所以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CD.只有凸透镜可以成实像,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其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可成在屏上,所以CD是正确。
故选B。
【点睛】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而虚像则不能。
9.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大河东流B.泊船靠岸C.火箭升空D.花香四溢【答案】D【详解】大河东流、泊船靠岸、火箭升空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花香四溢是分子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D。
10.《吕氏春秋》记载:…伏羲作琴,三分损益成十三音.“三分损益法”就是把管(笛、箫)加长三分之一或减短三分之一,这种做法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速度D.音调【答案】D【详解】演奏笛子或萧时,是管内空气柱会振动而发声;“把管(笛、箫)加长三分之一或减短三分之一”时,管内空气柱长短不同,空气柱的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选D.【点睛】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二、填空题11.一个质量是108g的空心小铝球,体积是60cm³,(已知铝的密度是2.7g/cm³,水的密度是1.0g/cm³),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cm³,如果把空心部分灌满水,则小球的总质量是_____g。
【答案】20 128【详解】[1]设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0,则根据密度公式m Vρ=可得33108g2.7g/cm=60cm V-解得320cmV=[2]若空心部分为水,则水的质量为331.0g/cm?20cm=20gm Vρ==小球的总质量为20g+108g=128gm=总12.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这种手电筒不用化学电池作为电源。
使用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发光,并且来回摇晃得越快,手电筒发光越强。
这种手电筒所产生得电能是根据_____现象获得的,其能量转化是_____能转化成电能。
【答案】电磁感应机械【详解】[1][2]由题干中图可知该手电筒有磁体和线圈,使用时将它来回摇晃,线圈在磁场中就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故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所以手电灯发光。
当摇动速度越快,线圈运动越快,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强,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3.动画片配音要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的声音,常采用慢录快放,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我们不看电影画面也能根据声音分辨出动画片中主人公的声音,这是根据_____来区分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音调 音色【详解】[1]慢录快放的方法,可以加快物体振动频率,所以,此时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2]不同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所以,根据音色,我们不看电影画面也能根据声音分辨出动画片中主人公的声音。
14.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一个透镜对光线起的作用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透镜的是________(选填“a”、“b”、“c”、“d”),它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
【答案】c 会聚【详解】[1][2]观察四个光线透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 、b 、d 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 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它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15.一容积为10L 的汽缸内储有密度为1.0kg/m 3的氧气,现用活塞将氧气的体积压缩到2L ,则压缩后的氧气密度为_____。
【答案】5kg/m 3 【详解】由m V ρ=知道,汽缸内储存氧气的质量m=ρV ,用活塞将氧气的体积压缩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此时氧气的体积V′=2L则压缩后氧气的密度33kg 10 1.0/m 5kg m 2/m V L V V Lρρ'===⨯''= 16.如图所示,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答案】折射 反射【详解】小雪站在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在水面发生折射,进入人的眼睛,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水中看到飞翔的小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小鸟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17.许多场所都装有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某种透镜,利用这种透镜可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若以行走的人为参照物,该摄像镜头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