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部分人自然社会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多样的社区”的第二节“社区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社区的概念、了解社区的功能、探讨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在社区中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区的概念,认识到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2. 使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认识到社区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重点:掌握社区的概念和功能,培养关爱社区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社区图片、板书工具。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社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社区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社区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功能。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社区中和谐相处,然后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概念2. 社区的功能3. 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你所居住的社区,包括社区的特点、功能等。

(2)你认为社区成员应该如何承担责任,共同维护社区和谐?2. 答案:(1)示例:我居住的社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有公园、学校、医院等,方便居民生活。

(2)社区成员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心邻里,遵守社区规定,共同维护社区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活动,了解社区其他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例题讲解:讲解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多样的自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第三节“保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让学生观察、描述并讨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

3.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如天气变化、地貌形成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进行记录和描述。

5. 知识拓展:学习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自然。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现象天气变化、地貌形成等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保护自然的方法3. 保护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描述一种自然现象,写出你的感受。

(2)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我观察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

花朵的颜色五彩斑斓,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人心情愉悦。

(2)示例: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用电,多植树造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森林砍伐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1.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人与自然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保护环境的行动和想法。

第二章:家庭与社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举例说明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

2.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责任。

第三章:遵守规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举例说明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

引导学生思考违反规则的后果,并提出如何避免违反规则的建议。

3.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的经验。

设计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第四章:尊重他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尊重他人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

引导学生思考不尊重他人的后果,并提出如何尊重他人的建议。

4.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经验。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第五章:合作与分享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与分享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界的规律》第1课《四季的变化》第2课《天气与气候》第3课《地球的运动》2. 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第4课《人体的奥秘》第5课《植物的生长》第6课《动物的生存智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生命的奥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四季变化、天气与气候、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人体的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存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四季变化、天气与气候的图片植物种子、生长观察记录表动物玩具、生态环境模型2. 学具:画笔、颜料录音机、磁带照相机、摄像机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以四季变化为主题,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在地区的四季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通过播放天气与气候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地球运动为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通过观察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生长知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地球运动示意图,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观察,记录生长过程,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板书:四季的变化天气与气候地球的运动2. 第二单元板书:人体的奥秘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绘制并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存智慧。

2. 答案: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人体的主要器官:心脏、肺、肝脏、胃等。

动植物的生存智慧:如动物的伪装、植物的向光性等。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1.3 教学活动观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频资料。

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分享个人在保护自然方面的小故事或经验。

第二章:社会规则与公平正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2.2 教学内容社会规则的重要性遵守社会规则的必要性尊重他人、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讨论社会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角色扮演,模拟遵守社会规则的场景。

分享个人在尊重他人、公平正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第三章:我们的传统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3.3 教学活动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学生展示自己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才艺或作品。

第四章:公共生活与个人品德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4.2 教学内容公共生活的规范和要求正确的价值观观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宣传片。

分组讨论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分享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实践经验和感悟。

第五章:网络生活与自我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认识到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5.2 教学内容网络的两面性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自我保护意识5.3 教学活动讨论网络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

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

分享个人在网络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经验和感悟。

第六章:家庭关系与亲情维护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亲情维护的必要性。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人与自然”的1.1节“我们的地球”和1.2节“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第二章“人与社会”的2.1节“我们的社会”。

1.1节“我们的地球”详细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上的五带。

1.2节“地球上的生物”详细内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2.1节“我们的社会”详细内容:社会的基本组成、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重点:地球的基本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PPT。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基本知识。

2. 新课内容(25分钟)(1)学习1.1节“我们的地球”:介绍地球的形状、自转与公转、五带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2)学习1.2节“地球上的生物”:讲解生物的分类、特征、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3)学习2.1节“我们的社会”:阐述社会的基本组成、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生物分类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形状、自转与公转、五带。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自然界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第二节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2.第二章《人类与大自然》:第一节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2.使学生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2.教学重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展示。

2.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引出本节课主题。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2.新课讲解:(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感到自豪。

(3)讲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2)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4.例题讲解:(1)选择题: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越多越好B.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无关紧要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自然资源D.生物多样性是可再生资源(2)解答题:简述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5.随堂练习:(1)填空题: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简答题:请列举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3.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A.建立自然保护区B.乱砍滥伐C.禁止捕杀濒危动物D.推广环保理念(2)简答题:请谈谈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自然界的规律”第一节“四季的变化”。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我国四季的分布特点、气候变化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四季与古诗词的关联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四季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气候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3. 通过学习古诗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四季变化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四季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古诗词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丽和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我国四季的分布特点,结合课件展示气候变化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古诗词中描绘四季变化的经典诗句,如《春晓》、《小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古诗词,描绘自己心中的四季景象。

六、板书设计1. 《四季的变化》2. 内容:四季的分布特点气候变化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四季与古诗词的关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个你最喜欢的描绘四季的古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四季变化对你的影响。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关注学生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四季变化,尝试创作描绘四季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引导。

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

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为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材所编写,涵盖了该学期所有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基本要素;2.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3.了解《人自然社会》中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及时更新知识;4.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锻炼语言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内容包括: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社会历史与人类文化、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等三个模块。

笔者将它们分为以下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1.自然界中的事物2.自然界中的变化3.地球与太阳运动4.风和气象5.水的小循环和大循环6.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第二单元:社会历史与人类文化1.人类的起源与发展2.先秦时期3.秦汉时期4.唐宋元明清时期5.现代时期6.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发展第三单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1.生物多样性2.陆地资源3.水资源4.空气污染与治理5.环境污染与垃圾分类6.人类健康第四单元:内容复习与应用拓展1.以上三个单元内容的复习2.生活中的科学与技术3.如何合理运用资源【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和相互作用关系;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环保和健康意识和素养;3.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4.建立良好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2.学习如何设计科学实验和观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规律;3.对于学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教育和知识普及以及健康意识和素养的培养;4.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在校以外的时间学习科学知识和知识技能。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方法2.竞赛、展览和观察方法3.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4.实验和成果展示的方法【教学评估】1.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2.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3.考查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4.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下册》参考书目:1.《自然》2.《科学世界》3.《大众科普》4.《读者》5.《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6.《自然科学史》7.《环境卫生学》8.《植物生态学》9.《人类生态学》10.《生态学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浙教版四年级小学《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小学《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小学《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四年级小学《人·自然·社会》教材,第二章“多样的自然”,第一节“大自然中的生物”。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学会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生物吗?”2. 讲解: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介绍各种生物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下来,并分享观察成果。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标语,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丰富生物特点各异2.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画一幅画,展现大自然中的生物和景色。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画出自己眼中的大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上教案和课件(1)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上教案和课件(1)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上教案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1节“我们周围的物质”和第2节“物质的变化”。

通过这两节内容,学生将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质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物质性质的理解,物质变化过程的描述。

重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识别,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盐、糖、醋等)。

学具: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酒精灯等)、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第1节“我们周围的物质”: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盐、糖、醋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第2节“物质的变化”:讲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如溶解、融化、燃烧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变化。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物质的性质、变化等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物质性质、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节“我们周围的物质”:(1)物质名称:盐、糖、醋等。

(2)物质性质:溶解性、味道、颜色等。

(3)物质用途:调味、制药、清洁等。

2. 第2节“物质的变化”:(1)物质变化:溶解、融化、燃烧等。

(2)变化过程描述:观察、记录、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物质,描述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观察并描述一个物质变化的过程。

2. 答案:(1)物质1:水。

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液体。

用途:饮用、洗涤、农业灌溉等。

(2)物质变化过程:冰融化成水。

描述:冰块逐渐变小,完全消失,变成水。

四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3. 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4.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

5.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第二课时: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3. 第三课时: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4. 第四课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

5. 第五课时: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六、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实践。

3. 青少年在环保中的责任与行动。

4. 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5. 全球环境治理与合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青少年在环保中的责任和行动。

八、教学方法:1. 数据展示法: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现状。

2. 情景模拟法:模拟可持续发展情景,让学生体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青少年在环保中的责任与行动。

4. 视频教学法:播放环保科技创新和全球环境治理的视频,拓宽学生视野。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四年级部分人自然社会

四年级部分人自然社会

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二、教材分析《人·自然·社会》(四年级)教材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编制。

本册教材共有30课课文,涉及“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性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理财教育、民间艺术、文史与人物、浙江山水、浙江物产、浙江资源”等12个模块的内容。

各模块的课文安排如下:安全教育模块:《安全使用家电》、《触电的预防与急救》、《火灾可预防》、《火灾发生时》公民道德教育模块:《学会沟通》性健康教育模块:《我们一起快快长》环境教育模块:《废旧电池回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珍爱野生动物》国防教育模块:《古代兵器》、《现代武器》法制教育模块:《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民间艺术模块:《江南戏曲奇葩——越剧》、《金华戏——婺剧》、《从浙江猴戏说起——绍剧》文史与人物模块:《白居易在杭州》、《西子湖畔的苏东坡》、《沈括与〈梦溪笔谈〉》、《走近王安石》浙江山水模块:《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浙江物产模块:《家乡物产》;浙江资源模块:《探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览岳王庙》、《南宋都城》。

每课课文由课题、主体文和活动栏目“阅读”、“交流”、“活动”组成,并配有相应的图画、照片等。

二、教材把握(一) 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1.综合性本册教材涉及了《课程标准》内容纲要中的12个模块的内容,从而使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开放性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的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3.活动性教材注重引导教师开展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

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有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

4.趣味性教材呈现形式活泼,图文并茂。

[教学]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教学]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教学]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部分: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第二章“多样的自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大自然的秘密”(第1213页),第二节“四季的变化”(第1415页)。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季节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以及大自然中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部分: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画笔。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四季为什么会变化吗?”2. 新课内容讲解:(1)讲解第一节“大自然的秘密”,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季节变化。

(2)讲解第二节“四季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窗外或校园内的植物,描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七部分: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秘密多样性季节变化2. 四季的变化原因现象第八部分: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分析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

2. 答案:(1)描述植物变化的作业答案: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开始生长,叶子变绿。

夏天:植物生长旺盛,花开花落。

秋天:植物逐渐枯萎,叶子变黄。

冬天:植物进入休眠期,叶子掉落。

(2)分析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作业答案:春天: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开始减少衣物,户外活动增多。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穿着清凉,食欲减退。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多样的社区”的2.1节“社区的构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社区的定义,认识社区的组成要素,探讨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区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社区的概念,掌握社区的组成要素,了解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社区的概念、组成要素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社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中的社区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社区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社区的组成要素。

(1)讲解社区的组成要素: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组织等。

(2)举例说明社区的功能,如生活、教育、医疗、娱乐等。

3. 社区中的人际关系(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 实践活动:分组调查学校附近的社区,了解社区的组成要素和人际关系。

5. 例题讲解:讲解与社区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社区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定义2. 社区的组成要素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组织3. 社区中的人际关系互助合作共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你所生活的社区的组成要素。

(2)请举例说明社区中的人际关系。

2. 答案:(1)社区的组成要素包括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组织等。

(2)社区中的人际关系如邻居之间的互助、社区组织的合作活动、共享社区资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社区的特色,对比不同社区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章——《多样的自然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天气与气候,探索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现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现象,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自然界多样性及其保护。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美景背后的自然现象吗?”2. 讲解新课:(1)介绍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2)展示自然界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3)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自然现象,以及如何保护这些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天气、气候、自然界多样性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与气候概念:天气指短时间内某地的具体大气状态;气候指长时间内某地的平均大气状态。

2. 自然界多样性原因:地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进化等。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简述自然界多样性的原因;(3)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2. 答案:(1)天气如:今天晴朗,气温25℃;气候如: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多样的生物》:第一节生物的分类,第二节生物的特征,第三节生态系统。

2. 第五章《人与自然》:第一节自然资源,第二节环境保护,第三节人与动植物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沟通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讲解生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概念,结合PPT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2)分析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沟通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类、特征、生态系统2.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3. 人与动植物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2. 答案:(1)生物分类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分类依据有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等。

(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再流向分解者,形成一个能量流动的闭环。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与自然1. 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课时:尊重生命1. 学习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了解生命多样性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敬畏生命的情感。

第三课时:保护资源1. 学习资源的分类,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第四课时:和谐相处1. 学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了解环保法律法规。

2. 培养学生实践环保行为的习惯。

第五课时:关爱社会1. 学习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公民责任。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3. 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具备保护自然、关爱社会的行为,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2. 故事素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用于引导课堂讨论。

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五课时:和谐相处(续)1. 学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了解环保法律法规。

2. 培养学生实践环保行为的习惯。

第六课时:环保行动1. 分析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2.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1)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1)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第三章“多样的生物”的第一节“走进生物世界”和第二节“生物的特征”。

具体涉及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分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分类和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运用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动植物标本、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放大镜、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分类,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生物,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分类: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界2.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了解的生物分类,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a. 石头b. 鸟c. 水泥d. 鱼e.2. 答案:(1)植物界:如树木、花草等,特点: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繁殖等。

动物界:如哺乳动物、鸟类等,特点:能自由运动,呼吸,生长发育等。

微生物界:如细菌、真菌等,特点:体积小,结构简单,繁殖快等。

(2)生物:b、d;非生物:a、c、e。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植物。

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2. 保护环境: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学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3. 尊重生命:认识动植物的价值,关爱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活动:1. 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 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

3.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第二章:社会的我教学目标:1. 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2. 团结合作: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活动:1. 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2. 小组活动: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提高社交能力。

第三章:家庭与我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的重要性。

2. 学会尊重父母,关爱家人。

教学内容:1. 家庭的组成:了解不同类型的家庭,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的依靠。

3. 尊重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尊重父母。

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的组成,家庭的重要性。

2. 实践活动: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表达爱意。

3. 观察家人之间的互动,记录温馨时刻。

第四章:学校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知道在学校的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1. 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规则,知道在学校的行为规范。

3. 学校责任感:了解学校的重要性,学会爱护学校。

教学活动:1. 讨论: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行为规范。

3. 参与学校活动:爱护学校环境,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

第五章: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的特色。

2. 学会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教材分析
《人·自然·社会》(四年级)教材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编制。

本册教材共有
30课课文,涉及“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性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国
防教育、法制教育、理财教育、民间艺术、文史与人物、浙江山水、浙江
物产、浙江资源”等12个模块的内容。

各模块的课文安排如下:
安全教育模块:《安全使用家电》、《触电的预防与急救》、《火灾可预防》、《火灾发生时》
公民道德教育模块:《学会沟通》
性健康教育模块:《我们一起快快长》
环境教育模块:《废旧电池回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珍爱野生动物》国防教育模块:《古代兵器》、《现代武器》
法制教育模块:《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
民间艺术模块:《江南戏曲奇葩——越剧》、《金华戏——婺剧》、《从浙
江猴戏说起——绍剧》
文史与人物模块:《白居易在杭州》、《西子湖畔的苏东坡》、《沈括与〈梦溪笔谈〉》、《走近王安石》
浙江山水模块:《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
浙江物产模块:《家乡物产》;
浙江资源模块:《探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览岳王庙》、《南宋都城》。

每课课文由课题、主体文和活动栏目“阅读”、“交流”、“活动”组成,
并配有相应的图画、照片等。

二、教材把握
(一) 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本册教材涉及了《课程标准》内容纲要中的12个模块的内容,从而使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开放性
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的连
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3.活动性
教材注重引导教师开展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

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有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
设了平台。

4.趣味性
教材呈现形式活泼,图文并茂。

有活动栏目和留白,增强了学生与教材之间
的对话,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2.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材中设计的学习活动栏目是教材内在的组成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因此,本教材的教学活动应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

3.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本课程的设计是综合性的。

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与有关课程加强联系,整合相关内容,以提高综合教育效果。

4.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进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家用电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如何预防触电,如何
及时地解救触电人员;
2、了解引起火灾的种种原因,以便及时预防火灾的发生,了解不幸面临火
灾时应该如何应付;
3、学会关心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4、体会自己在不断成长,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5、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6、了解古代兵器和现代的新型武器,培养民族自豪感;
7、了解越剧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第一大剧种,也是在我国影
响较大的一种地方戏曲——越剧。

了解金华戏,了解绍剧。

8、了解白居易这位大诗人,同时了解他在杭州的一些轶事。

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备注第一周第1课《安全使用家电》
第二周第2课《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第三周第3课《火灾可预防》
第四周第4课《火灾发生时》
第五周第5课《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
第6课《学会沟通》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7课《废旧电池回收》
第八周第17课《古代兵器》
第九周第18课《现代武器》
第十周第24课《江南戏曲奇葩——越剧》
第十一周第25课、《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剧》
第十二周13、《家乡特产》
第十三周14《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
第十四周 28《南宋都城》
第十五周 19、《白居易在杭州》
第十六周20、《西子湖畔的苏东坡》
第十七周复习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