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2剖析
2015年重点名校高考模拟_广东省海珠区等四区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2015年高考(162)广东省海珠区等四区2015届高三联考文章类别:高考模拟广东省海珠区等四区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沉疴/呵叱瞳仁/脚踵空降/降格以求B. 杂烩/荟萃和煦/熙和行情/贸然行事C. 捭阖/脾气坼裂/牵掣否定/否极泰来D. 圈养/豢养粗糙/糟粕难堪/毁家纾难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每一种文体,其独特的审美意义,都令写作者竞相折腰,阅读者为之倾倒。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种叫小小说的文体萌芽发轫。
它简约通脱,雅俗共赏。
这种从民间兴起的文学诉求,让原始的文学情结复苏并空前高涨。
三十多年来,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小小说作家脱颖而出,构成一种群星灿烂的创作景观;美轮美奂的小小说佳作令读者耳目一新,每年数量众多的小小说作品进入语文教学及中考高考试题。
A.折腰B.雅俗共赏C.脱颖而出D.美轮美奂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说话方式不当往往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猜忌、误解、隔阂,使得人与人失去了真诚的交流,陷入孤独的人生困境之中。
B.这几个年青人选准目标,经过反复试验,潜心攻关克难,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结肠病的新药,引起了厂家的关注。
2015年语文全国卷II真题附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第二次全国大联考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XX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秦帝国之崛起》:大国崛起的精神意蕴袁正领历史正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以秦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展示与齐结盟重创韩魏、抓住时机连横攻齐等重大事件,讴歌以秦昭襄王为代表的时代英雄对政治理想矢志不移的执着追求。
本剧尊重史实、脉络清晰、叙事流畅,不但是对那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历史的艺术再现,更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国家统一的民族精神的追寻和溯源。
对正处在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华民族来说,其现实意义不言自明。
国家崛起的关键是人精神的崛起。
《大秦帝国之崛起》围绕“崛起”这一主题,着力刻画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通过主要人物的成长揭示出“崛起”的深层意蕴,可谓一大亮点。
张博饰演的昭襄王是领导秦国崛起的一代雄主,他天资聪慧,但继位之初消极、懵懂,在母亲、严君等人的开导激励下,发誓要“克己勤勉、自强不息”,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心智,认识大爱与小爱、大义与小义之别,终成一位意志坚定、雄才大略的有为之君。
还有勤学精思的“战神”白起、深明大义的宣太后等,这些艺术形象可谓是当时秦人的代表,其自醒、自觉、自励、自信的精神内涵,正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动因。
与此同时,该剧还生动塑造了一批从反面助力崛起的人物形象,如残暴多疑的齐王、纵情恣肆的楚王、满怀豪侠之气的苏秦、贪婪成性的李兑等,让人直观地看到什么是崛起之途、什么是败亡之道。
国家崛起定有崛起的精神气象。
以现实的眼光反观历史,打通历史与现实的思想脉络,让这种气象给人以启发,是历史剧成功的关键。
在这方面,《大秦帝国之崛起》的创作者表现出不俗的功力。
他们以大秦帝国的当政者为范例,向观众传递了积极的执政理念、丰厚的战略文化。
一是处处着眼大局、着眼长远,不为局部、眼前利益所惑,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语文·答案一、(9分,每小题3分)1.B。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制材可谓是五花八门。
)2.D。
(筷子古名曰“箸”,“箸”易名为“筷”有成说,与民间讳俗有关。
民间讳言“住”,故更之为“快”,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3.C。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不是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而是箕子见微知著,从殷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一事推想到纣王可能由此骄奢淫逸,一发而不可收,终至亡国身死的结局。
因而箕子感到很可怕。
)4、答案:C解析:趣,催促。
5、C6、B解析:是前任县令中有三个因此受到牵连,其中一个还因为受牵累死去,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离去,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7、(1)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辈、迫、走、藉”各1分,大意1分。
)(2)(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斥止、验问、徇、由是、肃然”各1分) 【参考译文】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
性格机敏聪慧,二十岁那年在乡里被举荐,不久,成为进士,任瑞昌县令。
瑞昌隶属于九江,依山带湖,百姓疲乏且盗贼猖獗,拖欠赋税很久了。
江公到的时候,以前在九江任职的县令因犯此罪被抓的总共有三批,其中前任因为所欠赋税累积太多要被处死,他的妻小不能回家,江公毅然决定上报府邸,补上所拖欠的赋税,全部免除了他的罪责,令其妻小回家。
县郭合并河流,河岸崩塌堵塞旧道,江公捐赠俸禄并提倡集资建筑堤坝完成此项工程,百姓称其为“江公堤”。
当时闵.楚情况危急,瑞昌与楚相临,怀有歹意的人趁此抢劫行窃,官吏提议发兵剿灭他们,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XXX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XXX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联考语文科试卷说明:1、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页。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和姓名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不得在答题卷...上做任何标记。
3、答选择题、填空题和XXX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作文写在作文格内。
.......................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一、选择题(15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无误的一组()(3分)..A.瞥见(piē)锃亮(chēng)解剖(pōu )深恶痛嫉(jí)....B.文绉绉(zhōu)无垠(yín)眷念(juàn)侮辱(wǔ)....C.胆怯(qiè)炽(zhì)热广袤(mào)绯红(fěi)....D.稽首(qí)宽恕(shù)诘责(jié)畸形(qí)....2.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①最后依旧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
②所以,我认为:是秋风,首先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延续生命的母体;③是秋风,再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萌生春天的温床;④那么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⑤试想,假如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A.③②④⑤①B.④②①⑤③C.⑤④②③①D.⑤③②④①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利用精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了头。
....B.十年前,我们在大学同窗共读,十年后又萍水相逢于沙漠深处。
....C.在这次科学盛会上,科学家都能滔滔不绝油嘴滑舌的表明自己的观点。
....D.这次活动没有组织好,他已经很难过,我们不要对他求全责备了。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5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答案安徽高考试题0310 08062015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答案一、(9分)1(3分)B(A项中“我们已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是“‘小’了时代”的特征;C项是西方社会的共识和做法,不在题干的讨论范围内;D项表现的是“大时代”的境界。
)2(3分)A(强加因果)3(3分)D(A“文艺作品对于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探索”没有成为“已经摆脱了贫困的知识分子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B把主观看法当成客观事实;C“就在于”说法绝对。
)二、(33分)4(3分)C(令:美好的,贤明的。
)5(3分)D(A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B介词,因为介词,表被动;C副词,暂且连词,尚且;D介词,表比较。
)6(3分)C(苻融只是认为鲜卑、羌、羯族是心腹之患,并没有提及攻打;而且他也不赞同攻打东晋。
)7(10分)⑴陛下让士人百姓返回中原,使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然后调转车驾东巡,在泰山祭告成功,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啊。
(“返”“中国”“桑梓”“回”“岱宗”“千载一时”各1分。
)⑵如今凭借我众多的士兵,向长江投去马鞭,足以使它断流,他们又能够依仗什么天险呢!(“以”“投鞭于江”“断”、宾语前置各1分)8(4分)看似惬意悠然,却暗含悲凉孤独。
(2分)诗人泛舟水上,人影相照,如同闲云野鹤,确有几分悠闲适意。
然而,水含秋意,兴发萧瑟悲凉之感;诗人贬谪中独自泛舟,失意苦闷却无人可与诉说,足见孤独。
(2分)9(4分)梦中与朋友煮茶共饮是虚景,醒来在岩下听见的石泉呜咽、松间冷风吹过是实景。
(2分)梦里梦外发出的声响极为相似,然而梦里欢乐愉悦,梦外凄凉孤单,对比鲜明,虚实相生,更显诗人迁谪之意和思友之情。
(2分)10(6分)甲:①若合一契②未尝不临文嗟悼③不能喻之于怀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⑤齐彭殇为妄作⑥后之视今乙: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故不积跬步③黄发垂髫④潦水尽而寒潭清⑤梦啼妆泪红阑干⑥水随天去秋无际三、(24分)11(6分)①《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在湖边木屋的生活和思考,由阅读体验引出实地寻访,行文自然且真实可信。
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箫之韵梁晓声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
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
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
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
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
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
”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友人送我归至宾馆。
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
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
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
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
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
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
又问师从,笔答“父亲”。
其字娟小,笔画工整。
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
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
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
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
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
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
小穆默然认可。
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
2015全国语文2卷及答案详解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452)江西省九校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二次联考(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452)江西省九校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二次联考高考模拟试卷0501 11:02::江西省九校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豆豉(chǐ)偌大(ruî)酵母片 (jiào) 天遂人愿(suì)B.靡费(mí) 侪辈(chái)小妮子(nī)拈轻怕重(zhān)C.嗾使(sǒu)揶揄(yé)田亩税(mǒu)供不应求 (gōng) D.岿然(guī)逋欠(bū)节骨眼(jiē)牝鸡司晨 (pì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打烊调济动辄得咎雪泥红爪B.掂量修炼力能扛鼎不假思索C.荟萃标竿如法炮制严惩不贷D.松弛厮杀歪门邪道砰然心动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倚马可待,实现现代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无限光明,中华民族正昂首行进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
B.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C.春分刚过,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无微不至,悄然落到树上,躲在花上,藏进草丛……D.要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限行和摇号说到底只能是权宜之计,只是为了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骑行和步行环境提供难得的时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B.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控、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被镶进画框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C.中国将在2015届高考模拟左右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勘查,这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进一步的技术基础。
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
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
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②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
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
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
礼①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
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
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
④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日,“远程办公”彻底火了。
虽然远程办公这个概念早有企业在推广,但真正获得如此大规模应用的机会,恐怕尚属首次。
虽然是一种应急手段,但远程办公已显示出最直接的好处——突破了空间限制。
在此之前,“人人足不出户,企业单位也能正常运转”简直不可想象。
但远程办公软件的出现,让许多原先组织生产时必不可少的“前提”,如今都变成了“选项”。
其次,远程办公还将释放出一波“人才红利”。
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但在现有模式下,人们在择业时考虑的不只是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还要忧心房租贵不贵、交通堵不堵、家人能否适应……这些与职业本身无关的因素,造成许多人才与企业失之交臂的遗憾。
而远程办公则可以解除这些“包袱”,让人才在最适宜自己的环境中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让企业对人才的吸纳突破地域和国界,真正做到“广招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青年报》)材料二:表一:2020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优势认知调查表二:2020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劣势认知调查(《2020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认知调查》)材料三:疫情的突然爆发打乱了原有稳定的商业结构,全民居家、开工开学延后,引发了一系列消费场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纷纷开启线上问诊、远程办公和网络教学模式。
多平台数据显示在线咨询激增。
网上问诊,不仅解决了线下的不便,避免交叉感染问题的风险,同时也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医疗资源。
平安好医生称疫情期间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10倍, 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
2015全国语文2卷及答案详解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2025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
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
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2015年东北四校联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2015年东北四校联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高三2015-04-17 10:332015年东北四校联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2015浙江省五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模拟浙江省五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高考模拟试卷0508 20:07::2015高考模拟学年浙江省五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赧.(nǎn)然漩(xuàn)涡眼睑(jiǎn)张口结(jié)舌B.测度(duó)游说(shuì)痉(jìng)挛揠(yà)苗助长C.祈(qǐ)求处(chǔ)理怄(òu)气应(yìng)运而生D.憎(zēng)恶坍圮(pǐ)弄(nòng)堂怏(yàng)怏不乐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英国文学史纲》绪言部分将英国文学分为四个时期:草创期、意大利文化影响期、法兰西文化影响期和近代新时期。
全书接下来就是这么依次写来,每章都以某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开始,然后介绍主要作家的生平和作品。
B. 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对群众的民意渲泄总是会保持应有的警惕,因为它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也是极不稳定的。
它既是偏执的,又是高尚的;既是专横的,又是理想的。
C.《浮生六记》是一部流传200多年的国文珍品,一部影响深远的清代文学扛鼎之作,也是林语堂、俞平伯、曹聚仁等大师名家推崇倍至的文学精品。
D. 大草原上狮子总是少数,而角马、斑马、鹿却是成群的。
原来成群结对、人数众多的总是弱者,三五出击的才是真正的猎手,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在这种自然规律面前,试图做什么改变真的是徒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上海市政府今天再次对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死猪事件处置工作作出针对性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水质监察,加强对取水口原水和水厂出厂水水质的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B. 很多人一遇到挫折和麻烦,就停滞不前,埋怨周遭的一切。
殊不知,生活其实很简单,简单到我们反而无法理解。
一位智者说过,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标准答案分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5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试卷分析汇编
试卷分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5全国语文2卷及答案详解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推荐下载
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聊话题为何总能席卷网络封寿炎社交网络上,当大家还在为一条裙子的颜色吵得不可开交时,“duang”的一声,更无聊的来了。
这个没有文字,连发音都搞不太清楚的拟声词,一夜之间就席卷网络。
网络永不会消停,隔段时间就会引爆一个话题。
大多数话题都非常无聊,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无聊透顶的话题,为什么就能席卷网络?从社会学角度说,参与某个众人讨论的话题,其实是个体在寻找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人类是社会性种群,不但在物质世界里采用群居模式,在精神情感世界里也要集结成各种共同体。
维系精神共同体的纽带,既有亲情友情,也有志同道合,还有各种各样的公共话题。
当人们参与到同一个话题的讨论之中,他们就结成了某种虚拟的共同体,参与者就获得身份确认,“我没有落单,我属于这一群体”。
对人类而言,被孤立、落单,是一种痛苦的惩罚。
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里,个体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容易被孤立、落单。
我们都渴望属于某个团体,获得归属感。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他们只能寻找外在的确认。
比如住什么房子、开什么汽车、穿衣用度选择什么品牌,借助商业品牌来彰显个性,缓解泯然于众人、湮灭于人海的焦虑。
而关心新闻资讯、追逐流行文化、参与公共话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归属感的确认手段。
公共话题是联结个体的纽带,它可以整合社会,形成精神感情的共同体。
在现代传媒出来之前,公共话题在客厅、里弄、餐馆等场合被讨论;在现代传媒出现之后,公共话题在更广泛的舆论场上被讨论。
但传统媒体的采编体制,基本杜绝了大规模讨论无聊话题、甚至是无意义话题的可能性。
而当网络尤其是社交类网络出现之后,由于其兼有公共性和私密性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发声、直接参与,无聊话题的风行就具备了可能。
无聊话题的周期性喷发,对于健康的舆论生态肯定是伤害。
但也不能因为“裙子颜色”不可开交的争吵,以及“duang”的持续刷屏,就指责人们愚不可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总分:150 时量:150 )制卷单位:杉山冲中学,制卷人:周明辉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2分)A、滞(zhì)留沉( chãn )寂汲取( xī) 静谧( mì)B、繁衍( yán ) 谀( yù)词扶掖( yâ) 亵( xiâ)渎C、诘难( jiã) 怫然( fú) 骈进(pián)独倚( yǐ)D、玄( xuàn)虚渺( miǎo )茫诓( kuāng )骗狡黠( xiã)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 ) (2分)A、辨伪去妄根深帝固墨守成规锲而不舍B、廓然无累重蹈复辙涕泗横流气呑斗牛C、恪尽职守锲而不舍味同嚼蜡怒不可遏D、喏喏连声脑羞成怒恃才放犷强聒不舍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份试卷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2分)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质量和速度。
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C.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D.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5.把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两段话,最恰当的排序顺序是()(2分)①它不但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隔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谊,②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③,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而且使你心胸狭窄,对人生越来越怀疑。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6.阅读下列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4分)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考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将车子擦拭得很漂亮,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
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薪水很高。
7.某校开展“我所了解的传统节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6分)(1)请写出两个传统节日及对应的风俗习惯。
(2分)(2)请写出两句关于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诗句。
(2分)(3)有人说,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了,娱乐节目多了,过传统节日没什么意思,还不如过“洋节”玩得开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8.古诗文默写填空。
(共5分,每空1分)(1)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__________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3) _______ 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4)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5)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9.名著阅读(共5分)下面是《水浒传》《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⑴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⑵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哪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⑶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
……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 )(4)《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制定“智取生辰纲”谋略的是()。
(2分)二、阅读(60分)(一)古诗文阅读(共2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0这词首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4分)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和之情。
(4分)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A.迨能倍诵乃止、一狼得骨止B.或在马上、而或长烟一空C.患记问不若人、不患寡而患不均D.乃终身不忘也、将军身被坚执锐13、下列选项中虚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是:()(2分)例:思其义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 复前行,欲穷其林C其如土石何?D安陵君其许寡人1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2)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5.司马光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还能写出一个类似的故事吗?(要求写出名字,并简要概括其事迹)(6分)(二)说明文现阅读(8分)海中变色龙⑴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⑵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
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⑶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
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⑷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
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⑸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
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⑹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
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⑺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
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
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
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⑻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
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
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6.为什么说章鱼是“海中变色龙”?它有哪些特征?(4分)17.文章第⑺段从那几个方面来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的?请分条概括。
(4分)(二)议论文阅读(8分)善读可医愚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
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
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
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
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
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
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
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
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
“善读”这点很重要。
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
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
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
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
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
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
”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
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
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
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人民日报》( 2006-04-22 第07版) 18.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19.请另外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本文的论据。
(2分)20.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还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4分)(三)记叙文阅读。
(20分)镜子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
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