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方案

合集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4.03.22•【文号】国办发[2004]24号•【施行日期】2004.03.2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2004年3月22日国办发[2004]24号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印发,现就贯彻落实《纲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规定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

国务院各部门都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纲要》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把《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保障。

二、突出重点,明确分工贯彻落实《纲要》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现就各部门各单位重点工作任务作如下分工:(一)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积极研究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决策程序以及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和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编办、监察部、行政学院、社科院)(二)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在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是依法治县的核心内容。

我县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入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

随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贯彻落实的不断深入,我县依法行政的意识越来越强,充分认识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

我县把依法行政作为管理社会和经济事务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

2007年,调整充实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统筹推进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

各乡镇、行政执法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认真落实依法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从而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垦政发…2007‟18号),并依据该意见,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建立完善了政府决策机制。

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评工作,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评和督查考核内容,促使各部门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各级执法部门自觉完善执法程序,整顿执法队伍,健全内部考核办法,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全县执法工作得到全面规范。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领导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对依法行政工作更加重视,对政府法制工作更加关心,全县自上而下形成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行政执法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作风关乎政府形象。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5.01.17•【文号】银发[2005]14号•【施行日期】2005.0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2005年1月17日银发[2005]14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中心支行: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为保证《纲要》在人民银行系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明确人民银行在未来五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4〕24号)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法〔2004〕19号)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现就人民银行贯彻落实《纲要》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总行反映。

一、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纲要》的重要意义《纲要》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明确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纲要》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规定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未来十年我国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的行动纲领。

《纲要》对依法行政这一立足当前、关乎长远的全局性和系统性工程,进行了精心规划,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行动指南和行动纲领,《纲要》将依法行政方略转化为现阶段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为未来一段时期确定了合理、可预期的目标,从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了强大动力。

江苏省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回眸

江苏省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回眸

江苏省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回眸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我省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设法治政府工作回眸□邢丽衡晓春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指导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纲领性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为建设法治政府指明了方向,设定了时间表。

近几年来,省政府在《纲要》的指引下,高举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旗帜,大刀阔斧进行“自我革命”,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转变职能——更全面高效地为人民群众履职尽责政府职能转变到底往哪里转?我省各级政府的做法是: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转。

因此,必然从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中抽出身来,必然要壮士断腕般地砍掉大量行政审批权力。

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几年,省政府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省级行政许可项目削减了32.8%”。

在我省的行政审批改革进程中,各级政府形成了一种共识:“两集中、两到位”,即行政服务中心各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行政服务处)集中,部门行政服务处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要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要授权到位。

这一发轫于镇江、被省政府迅速推向全省的创新之举,在2006年11月于温州举行的“苏浙皖沪”第九次行政审批中心联席会议上,引起了各方的共同关注,成为那次会议的最广泛共识,被称为“镇江模式”。

来自省发改委的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9月底,全省13个市全部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111个县(市、区)已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97个,占87%(剩下的大部分为市区共建);1121个乡镇已建立便民服务中心562个,占50%;321个街道已建立便民服务中心231个,占72%;15806个村已建便民服务室5190个,占33%;3232个社区已建便民服务室1727个,占53%。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

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纲要》实施6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增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

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3.高度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目标:十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维护宪法权威等。

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2、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3、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

4、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5、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行政首长、部门首长第一责任人);明确责任,严肃纪律(五年有规划,年年有安排,严肃纪律,追究责任)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2008年大力提高市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1、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2、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

3、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知识测查力度。

4、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

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

市县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市县政府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本级政府备案。

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

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三、《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要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

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于*年*月*日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了今后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的发布,是国务院贯彻执行宪法的重大举措,充分表明国务院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坚定决心,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法治政府具有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

建设法治政府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快发展,尤其是经济要上一个新台阶,需要认真研究解决许多问题,尤其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一是降低经济活动中的行政管理成本;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业积极性,利用各种制度和机制构建一种只要付出辛劳就能获得成功的社会预期;三是打破因行政管理而形成的垄断,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资源;四是维持统一、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确保政令畅通,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制裁,等等。

就政府而言,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转变职能、改革体制、从严治政、依法行政。

要加快发展,要富民强国,就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政府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法治政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首先,确保我们的政权不变质、不变色,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要任务。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行政权力是一种超越于个人之上的公共力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有效工具,又可能成为侵害公民个人权利的手段。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情况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情况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情况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07•【字号】黔府办发[2006]121号•【施行日期】2006.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情况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6〕121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实施2年多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全省贯彻落实《纲要》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贯彻落实《纲要》的基本情况(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部署落实工作。

国务院《纲要》下发后,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了《贵州省2004年-2008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贯彻落实《纲要》和《意见》明确的各项要求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召开了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和相关会议,成立了以省长、常务副省长担任正、副组长的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法制办。

2005年7月至8月,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纲要》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求,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和实施意见,建立了依法行政工作定期报告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某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制定以下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分局依法行政、依法监管。

一、充分认识《纲要》的重大意义,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明确规定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

某单位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和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充分认识《纲要》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把《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执法严肃性,规范执法行为,严守执法程序,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

二、贯彻落实《纲要》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管工作的监督。

一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做好信访工作,积极探索化解矛盾,不断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所聘请的廉政监督员反馈的意见,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是加强内部监督。

通过建立执法检查制度,适时对行政处罚等情况进行检查。

同时,充分发挥监察室的作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洁自律和监督检查工作,对监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奠定基础。

建立监管文化,规范监管行为。

先进的文化建设对日常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此,单位积极响应《纲要》的要求,创建监管文化,树立风险意识、合规意识,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实现程序正当,将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对待监管对象不偏私、不歧视,合法、合理监管,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法律事务工作,发挥法律事务服务、监督、指导、参谋的作用。

规范执法行为。

各科室及工作人员要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保证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将行政执法职责具体落实到人。

做到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

完善
行政执法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审查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实行领导干部法制学习制度和法律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推进重大决策法律顾问制度,在重大决策之前,征求相关法律意见,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法律意识。

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采取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学习、宣传和培训《纲要》。

通过学习、培训和宣传,使领导干部熟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律知识;广大职工熟悉掌握与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纲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