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习俗
除夕的礼仪与习俗
除夕的礼仪与习俗除夕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传统春节的前夜。
在这一天,中国人会以一系列的礼仪与习俗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以下是关于除夕的礼仪和习俗的介绍:1. 年夜饭:除夕晚上,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鸡、肉、蔬菜等各种美食,寓意着团圆和丰收。
在吃年夜饭时,人们会互相敬酒,祝福彼此新年快乐,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福。
2. 贴春联:除夕的下午,家庭会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
春联通常是一对对联,写着吉祥如意的祝福语。
贴春联的习俗源远流长,人们相信它能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3. 清扫房屋:在除夕之前,人们会彻底打扫房屋,清除旧年的尘埃和不吉利的物品。
这个习俗称为“扫房”。
扫房的目的是为了扫除厄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4. 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晚上持续到新年的凌晨,家人会守候在家中,辞旧迎新。
人们会看春晚、打麻将或者聊天,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午夜的时候,人们会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5. 拜年:除夕和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以示问候和祝福。
长辈和年长的亲戚通常会发红包给年轻一辈,象征着给他们带来好运和财富。
人们还会互相道贺新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庭幸福。
6. 祭祖:除夕也是祭祖的重要时间点。
家庭会在除夕的晚上举行祭祖仪式,以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祖仪式通常包括上香、烧纸钱和敬献食物等。
7. 看春晚:除夕晚上,全家人会聚在一起看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又称为春晚。
春晚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盛会之一,拥有海量的观众。
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歌舞、小品、相声等,给观众带来快乐和欢乐。
以上是关于除夕的礼仪与习俗的一些介绍。
通过这些传统的方式,人们以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表达对新一年的期望和祝福。
无论身在何处,这些传统习俗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并且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让我们一起珍惜并传承这些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除夕主要习俗有哪些
除夕主要习俗有哪些除夕主要风俗有哪些除夕风俗1、贴春联,贴门神,春联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妙愿望,门神则有辟邪之用,这都是要在除夕贴好的,门上红彤彤的春联,崭新的门神,向人们昭示着:过年啦!2、祭祖:祭拜祖坟,宗祠拜祖,或祭拜祖先牌位等形式,都表示着后备儿孙节日之际不忘祖先,并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3、守岁:一家人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个时候,是一家人乐享天伦之时,也是展望将来之际。
4、生旺火:除夕守岁时,屋外点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兴盛,五谷丰登。
5、吃年夜饭:传统年夜饭的名堂许多,一般饺子、馄饨是必备的,取其样子犹如元宝,寓意来年财源滚滚。
“鱼”谐音“余”,也是年饭桌上年年有余的吉利菜品。
6、给压岁钱:“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磕头,老辈给钱”。
压岁钱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更有长辈的庇佑,让孩子们在除旧迎新之际多了几分欣喜。
7、放爆竹除夕有什么风俗除夕这一天的风俗一般都有吃年夜饭、点灯笼、守岁等。
除夕为岁末的最终一天夜晚。
岁末的最终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点灯笼:除夕夜各家各户都要在家门前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春节〕期间要彻夜通明。
从大年三十始终亮到〔元宵节〕,寓意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天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达旦不眠,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肯定要赶回家团聚。
除夕是什么“除夕是农历这一年的最终一天。
岁末的最终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等许多的名字。
年夜饭的含义除夕在我国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
这一天人们预备辞旧迎新,吃团聚饭。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聚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劝慰与满意,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心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美好。
除夕夜的年俗传统祈福禳灾的仪式与习俗
除夕夜的年俗传统祈福禳灾的仪式与习俗除夕夜,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前的最后一个夜晚,也是家家户户团聚欢度的时刻。
这个特殊的夜晚,不仅仅是寄托着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美好期盼,同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祈福与禳灾的仪式与习俗。
以下将介绍一些中国除夕夜流传甚广的年俗传统,了解其中文化内涵与背后的意义。
一、贴春联与门神在除夕夜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鲜艳的春联,为新年增添喜庆气氛。
春联一般由对联和横批组成,对联通常用红色纸张写成,内容包括对新年的祝福和寄托,以及吉祥的寓意。
而横批则是对联写的上方,在整齐划一的字体装饰中,为春联增添了一丝庄重。
与此同时,家门口还会挂上门神,门神是古代神话中的英雄角色,用于镇守家门,保护家人家宅平安,祈求来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贴春联与门神的习俗,既是展现对新年的期盼,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
通过这些仪式,人们相信能够祈福,让家庭平安、幸福。
二、烧香拜神在除夕夜的祈福仪式中,烧香拜神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们会在自家的庭院或者起居室中,摆放一些偶像或神像,并将香烛点燃,向神灵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这一习俗源自于古代的宗教信仰,强调对神灵的敬畏和依赖,同时也是对大自然和宇宙力量的一种尊重。
三、除旧迎新除夕夜的最后一天,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扫屋内外的积尘和杂物。
这种习俗被称为"除旧迎新",象征着将过去一年的不好运势和厄运扫除干净,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除旧迎新习俗的背后,有着人们寄托的期望,希望能够摆脱过去的阴霾,开始全新的征程。
同时,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卫生的重视,让家庭焕然一新。
四、守岁守岁是中国除夕夜传统的习俗之一,代表着过去一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人们相信,守岁可以驱散灾难,带来好运和幸福。
在守岁期间,家庭成员会相聚一堂,一起共度这个特殊的夜晚。
他们会守候到深夜时分,一直等到新年钟声敲响。
期间喜庆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象征着驱散邪灵和疾病。
而赏月和吃团圆饭也是守岁时的重要活动,寓意团结和团聚。
除夕节10个传统习俗
除夕节10个传统习俗
除夕节10个传统习俗
除夕节是中国传统新年的开始,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除
夕节有许多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团圆饭:家人们在除夕的晚上一起吃一顿大餐,这是家庭团聚的一
种传统习俗。
2. 贴门神:贴门神是中国传统的新春习俗,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春联
和门神画,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
3. 放爆竹:放爆竹是除夕节最常见的习俗之一,放爆竹可以吸引好运,并带来喜庆和欢乐。
4. 拜年:拜年是一种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和祝愿的传统习俗。
5. 贴春联:贴春联是除夕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春联,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
6. 穿新衣:穿新衣是祈求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和幸福的传统习俗。
7. 送礼物:送礼物可以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祝愿,以及祝福新的一年
里幸福美满。
8. 灯谜游戏:灯谜游戏是中国传统新年的一种活动形式,可以增加除
夕节的喜庆气氛。
9. 吃饺子:吃饺子是一种传统的新年习俗,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吃饺子,以祝愿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
10. 赏灯笼:赏灯笼是一种传统的新春习俗,人们会在除夕节夜晚赏
灯笼,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幸福吉祥。
以上就是除夕节的10个传统习俗,希望它们能带给我们新的一年里平
安吉祥,欢乐美满!。
除夕的习俗与传统文化
除夕的习俗与传统文化除夕是中国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日子。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度除夕之夜。
除夕的习俗与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观,体现出中国人对祈福、团聚和繁荣富裕的渴望。
一、扫除旧岁陈规陋习在除夕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大扫除的活动。
这一习俗源于古代文化中的“祭扫”传统,意为清除旧岁的晦气和陈规陋习,迎接新年的希望与祝福。
人们用扫帚清扫房屋,更换新的家居用品,以示破除旧有的不祥之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贴春联窗花喜庆装饰除夕的习俗中,人们还会进行贴春联、窗花和其他喜庆装饰的活动。
春联是写有吉祥话语的红纸,一般贴在门上或窗户上,以祈求辞旧迎新、吉祥如意。
窗花则是用彩纸剪成各种吉祥图案,粘贴在窗户上,给人以喜庆的感觉。
这些装饰物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祈福之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三、年夜饭团圆共享除夕夜,家人们会共度年夜饭。
年夜饭是家庭重要的传统活动,也是表达团圆之情的方式。
无论身在何处,很多人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享用丰盛的饭菜。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丰富多样,代表着各种吉祥的寓意。
比如,鱼代表年年有余,饺子则象征着财源滚滚。
在这一节日里,人们相互祝福,共同祈愿来年的幸福和顺利。
四、守岁迎福保平安守岁是指在除夕夜熬夜或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习俗。
人们常在家中进行守岁活动,一边看春晚,一边吃着各种零食,一直到子夜敲响的那一刻。
守岁的意义在于保佑家族平安、健康和顺利。
守岁过后,人们通常要放鞭炮,象征驱除邪气,迎来新一年的吉祥和繁荣。
五、迎接新春追求吉祥除夕的习俗还包括红包、拜年和放鞭炮等活动。
红包是中国人给予晚辈或下属的一种传统礼物,象征着吉祥和祝福。
拜年是指亲友之间互相问候和祝福,也是传统习俗中的重要环节。
此外,放鞭炮也是除夕夜的一项常见活动,用于驱逐邪灵,辟邪除恶,同时也是表达对新年的盼望和祝福。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
以下是关于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介绍仅供参考
1.年夜饭: 除夕夜的重头戏是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共享美食和亲情.
2.压岁钱: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3.守岁: 除夕夜要守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玩游戏、看电视等,等待新年的到来。
4.放烟花: 除夕夜放烟花是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寓意驱邪避灾,迎接新年的到来。
5.贴春联: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除夕夜张贴。
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待,如“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等。
6.挂灯笼:灯笼是中国传统的装饰品,通常在春节期间悬挂。
灯笼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代表着吉祥和幸福,如红色代表着吉祥和喜庆,黄色代表着尊贵和财富等。
7.祭祖: 除夕夜要察祖,感恩祖先的保佑和庇佑
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可能还有其他独特的除夕夜传统习俗,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示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习俗。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意义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意义除夕夜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夜,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人们会合家团圆,进行各种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一、年夜饭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之一便是年夜饭。
年夜饭是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盛宴,是一种寓意团结、和睦和丰收的象征。
在年夜饭中,准备丰盛的食物,如鱼、鸡、虾、肉等,寓意着“年年有余”。
此外,一些寓意吉祥的菜肴也是年夜饭上的必备,如年糕、饺子等。
通过共进晚餐,家庭成员之间得以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二、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除夕夜,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居室内门上贴上写有对联的纸条。
对联是由上下两行方正的词语组成,内容往往与祝福、吉祥和繁荣有关。
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古代,据说贴春联可以辟邪纳福,带来吉祥与好运。
贴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为家庭增添了喜庆与美好的气氛。
三、守岁守岁是除夕夜的另一项传统习俗。
在夜晚深入,人们会待在家中,守候新年的到来。
在守岁过程中,家人会围坐在一起,边吃着年夜饭,边聊天唠嗑。
时至午夜时分,家人会点燃爆竹、放烟花庆祝新年的到来。
同时,电视台也会播放新年晚会和春节联欢晚会,人们通过观看这些节目和表演,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是家庭团聚的机会,也是人们共同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的时刻。
四、拜年拜年是除夕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互相拜访亲友,祝福彼此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拜年的过程中,长辈会给晚辈红包,以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
此外,人们还会一起燃放鞭炮,以辟邪祈福。
拜年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传递家人之间温暖与关怀的方式。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祝愿和期待。
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是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
年夜饭让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共享团圆的快乐;贴春联展现了人们对祝福和吉祥的追求;守岁让人们在回忆与期待中感受时间的流转;拜年则象征着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心和祝福。
大年三十的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的传统习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称为除夕。
在这一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共度团圆时光,享受美食、观赏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以下文章将介绍中国大年三十的传统习俗。
一、贴春联春联是大年三十贴在门上的红色对联。
春联由对联上下两副对称的对句组成,用来表达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一般情况下春联由家里长辈或有写字技巧的人手写,也可以通过文字统一排版后,选择印制的方式制作春联。
二、扫尘扫尘是大年三十必做的传统习俗之一。
它一方面代表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意思,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清除旧年的污垢、灰尘和晦气。
在扫尘之时,家人们会特别注意不要扫带有石灰的地面,否则会带来不好的事情。
三、守岁守岁是大年三十夜晚的一项传统活动。
在这个晚上,人们一般会待到深夜,挂灯笼、放鞭炮,设宴款待亲朋好友,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有玩耍皮鞭、猜灯谜、打牌赌博等娱乐活动,人们高高兴兴地度过新年的夜晚。
四、吃年夜饭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也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
在这一餐,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佳肴和美酒,边吃边聊,共庆新年的到来。
而每一道菜都寓意着不同的祝福,比如“年年有余”、“前程似锦”、“福禄寿喜”等等。
五、放烟火烟火也是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在12点的时候,人们会点燃各种花式烟火,以庆贺新的一年的到来。
烟火在深夜中绽放出绚烂的光芒,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满足感。
六、赏花灯花灯是大年三十的一项传统习俗,也是人们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走街串巷,观看各种形状、大小的花灯,如灯笼、花鼓灯等。
每一盏花灯都设计精美,使人们无不感受到新一年的喜悦和美好。
总结:大年三十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充满欢乐的文化体验。
通过贴春联、扫尘、守岁、吃年夜饭、放烟火、赏花灯等一系列传统习俗,人们祈愿新的一年,家庭和谐、事业有成、福寿安康。
除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除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除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1、年夜饭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
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
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2、不汲水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祭祖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违禁词已过滤纸钱。
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压岁钱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
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
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
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
5、踩岁活动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
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7、开灯睡觉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
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除夕的风俗有哪些1、年夜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也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2、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过年贴年红,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4、守岁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5、挂灯笼过年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
6、压岁钱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燃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除夕的起源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除夕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除夕的节日风俗有哪些除夕的节日风俗有哪些1、除夕的风俗有年夜饭、贴春联、守岁、燃爆竹、祭祖、挂灯笼、吃饺子、吃年糕、压岁钱等。
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是当年的最后一天。
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许多饭菜,还会包水饺,一家人围在饭桌面前其乐融融。
2、除夕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贴春联,春联也叫做门联,寓意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常春联都是红色的,一来是增加喜庆的气氛,二表达了百姓一种驱邪避灾、迎接美好祝福的愿望。
不过,如果家里有长辈去世的话,就不能贴春联了,需要连续好几年不能贴春联。
3、除夕这天人们还会燃爆竹,早上起来便能听见爆竹的响声,当然,如果当地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则不能进行放鞭炮,会破坏环境。
在很多地方,除夕这天晚上会守岁,就是一整夜不睡觉,年轻人会打牌玩游戏,而年龄较大的人会聊家常。
4、除夕最重要的就是吃团圆饭,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在除夕这天都会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当然,有些人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及时赶到家里吃团圆饭。
除夕的习俗一、祭祀即祭祖,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
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这个传统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
这个活动,不仅能使孩子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还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长辈。
二、年夜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年夜饭的讲究: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传统礼仪中的除夕习俗
传统礼仪中的除夕习俗除夕,即每年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除夕之夜,人们会进行各种习俗和仪式,以期祈福、团圆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本文将介绍传统礼仪中的除夕习俗。
一、除夕的准备除夕的准备工作通常会提前几天开始。
家庭会进行大扫除,清洁整个房屋,旨在驱除旧岁的不好运气,迎接新年的福气。
此外,家家户户也会贴上春联,门楣上多挂贴“福”字,寓意幸福的到来。
二、守岁习俗在传统礼仪中,人们会通过“守岁”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是指整晚不睡觉,以示团圆和祝福。
此时,家家户户的灯火通明,庆祝年节的喜庆气氛弥漫。
人们相互祝福、交流,欢庆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饭桌上的菜肴通常有特殊的寓意,如鱼代表年年有余,糖果代表甜甜蜜蜜等。
人们在共进晚餐时也会互相敬酒,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尊重。
三、放鞭炮和舞狮每逢除夕之夜,放鞭炮和舞狮也是中国传统习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放鞭炮的声音据说能驱除邪气,保护家庭平安,同时也是迎接新年的方式。
舞狮则是为了招财和驱逐霉运。
四、守岁节目和游戏为了增添除夕夜的欢乐氛围,守岁期间会进行一系列的节目和游戏。
比如,人们会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欣赏各种精彩表演。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游戏,如猜灯谜、斗地主等,让人们欢笑、交流和互动。
五、拜年与传统祭拜在除夕期间,人们会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业顺利。
尤其是长辈,年轻人会向他们行礼,表示尊敬和敬意。
此外,传统祭拜仪式也是除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会在家中摆放祭品,向祖先祈福和致敬。
六、除夕的特色食品除夕期间,人们会品尝一些特色的食品,以展示丰收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比如,年糕代表生活红火,团圆饺子寓意一家人团圆,汤圆象征圆满和团结。
这些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还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七、跨年放烟火在除夕之夜,当钟声敲响迎接新年的到来时,人们会放烟火庆祝。
烟火绚丽多彩,照亮了夜空,象征新年的希望和美好。
总结除夕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除夕的祈福仪式迎福与驱邪的传统习俗
春节除夕的祈福仪式迎福与驱邪的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夜更是其中的重头戏。
在这一天,中国人会举行各种祈福仪式,旨在迎福与驱邪,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下面将介绍除夕夜的祈福仪式和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
一、贴春联除夕的第一步是贴春联。
春联是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的,通常是一副红底白字的对联,横批则是书写在门楣上。
对联通常写有吉祥的话语,如“福禄寿喜”、“年年有余”等,而横批则寓意着美好祝福,如“大吉大利”、“迎春接福”等。
贴春联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来年平安、繁荣和幸福。
二、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也是除夕夜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上,人们相信鞭炮声能够驱走邪恶的力量,带来好运和祝福。
除夕夜,家家户户会放鞭炮,形成一片热闹的鞭炮声,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和驱逐不祥之气。
三、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等待新年到来的习俗。
通常,家人会在除夕夜一直待到半夜12点,迎接新年的第一刻。
这一刻,人们会用鞭炮、礼花和锣鼓声来庆祝,同时也会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吉祥。
在守岁期间,家人会相互交流祝福,共享团圆的时刻。
四、团圆饭除夕夜的团圆饭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表达亲情和家庭团圆的象征。
家人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共同享用晚餐。
传统上,团圆饭的菜品种类繁多,寓意吉祥如意,如鱼(年年有余)、年糕(年年高)、汤圆(团圆)等。
这顿饭既是对一年劳累工作的奖励,也是对明天事业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期望。
五、祭祖祈福在除夕夜,中国家庭会进行祭祖祈福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人们会摆放鞭炮、烛台和香炉,然后烧香拜祭祖先。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传承先辈智慧和美德,祈求祖辈的保佑,希望来年一切顺利。
祭祖仪式的举行凝聚了家人的感情,也让后代对家族的传统有更深的认知。
六、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
在除夕夜,人们会邀请舞狮队伍到家中表演。
据信,舞狮舞龙可以驱除邪恶,带来好运和祝福。
守夜中国除夕夜的传统习俗
守夜中国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中国除夕夜,是每年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家庭团聚、欢度春节的重要时刻。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本文中,我将向您介绍守夜中国除夕夜的传统习俗。
一、年夜饭除夕夜,中国家庭会举办丰盛的年夜饭,它是全年最重要的一顿团圆饭。
家人亲密团聚在一起,共同享用美味佳肴。
年夜饭的菜肴数量丰富,象征着未来一年的吉祥和好运。
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鱼,因为它谐音“余”,寓意着“年年有余”。
此外,还有其他传统菜肴,如汤圆、包子等,都有着吉祥的寓意。
二、贴年画和福字守夜中国除夕夜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贴年画和福字。
在除夕之夜,家人们会在屋内外贴上鲜艳的春联、年花和福字。
这些年画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希望能带来好运和吉祥。
而贴福字则是为了祈求来年平安和幸福。
三、守岁守岁是中国人除夕夜的一个重要活动,家庭成员通宵不眠,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守岁期间,人们会一起玩游戏、唱歌、跳舞,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此外,还会观看春晚节目,欣赏烟花爆竹的璀璨夜景。
守夜的过程中,人们还会品尝一种名为年糕的传统美食,寓意“年年高”。
守夜直到午夜12点,迎来新年的钟声,人们一起祝福,燃放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拜年中国除夕夜,人们会进行亲友拜年的传统习俗。
在新年到来之初,年长者会收到年轻一代的恭贺祝福。
亲友之间互相拜年,表达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这是人们传递温情和诚意的时刻,也是家人团聚、友谊交流的重要环节。
五、红包和放鞭炮在中国除夕夜,给孩子们发放红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习俗。
红包通常装有一定数额的钱,寓意着给予孩子们的祝福和对他们的疼爱。
孩子们会兴高采烈地领取红包,体会到长辈们的关怀和爱护。
此外,放鞭炮也是中国除夕夜的重要习俗之一。
燃放鞭炮的声音能驱走邪灵,迎来吉祥和平安。
六、庙会和灯笼中国除夕夜,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各种美食、欣赏传统表演,感受喜庆的气氛。
庙会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灯笼装饰,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除夕的传统民间习俗文化
除夕的传统民间习俗文化除夕,即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幸福。
除夕的传统民间习俗与独特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本文将对其进行探究。
一、放鞭炮与驱除凶神除夕放鞭炮是中国民间习俗中最具特色的之一。
这一习俗起源于古代的传统观念,认为鞭炮能够驱赶凶神和邪灵,保护家庭免受疾病、灾害和厄运的侵袭。
每年除夕夜晚,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使其声音如雷般响彻整个城市。
这不仅能营造欢乐喜庆的氛围,还能将烦恼和不祥之气随炮声一同驱逐。
二、贴春联与门神画贴春联和门神画也是除夕的传统习俗之一。
春联是用红纸剪贴而成的对联,通常写有美好的祝福和吉利的话语。
人们会将春联贴在家门上,以庆祝新年的到来,并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门神画则是指贴在门上的画像,通常是两位神仙,用以保护家庭免受邪恶势力的侵扰。
这些习俗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三、守岁与家庭团聚守岁是指在除夕夜过年,人们整夜不眠,一家人聚在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人们会一起吃年夜饭,共同分享丰盛的美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此外,还有一些娱乐活动,如看晚会、打牌等,帮助家人们度过漫漫长夜。
通过守岁,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得以加强,同时也传承了家族间凝聚力的传统。
四、舞龙舞狮与舞社火舞龙舞狮和舞社火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之一。
舞龙舞狮通常是由一群人扮演龙和狮子进行表演,并配合鼓乐和吉祥的音乐。
这种表演形式意味着驱逐恶鬼和招财进宝,是对新年的祝福和祈愿。
舞社火则是在夜晚点燃的一种小型篝火,伴随着舞蹈和歌唱,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丰收。
这些表演形式更加丰富了除夕夜的活动,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民间文化独特的魅力。
五、吃年货与拜年吃年货是中国人在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之一。
年货通常是一些寓意吉祥、富贵和好运的食品,如糖果、糕点、水果等。
通过品尝这些特别的食物,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拥有甜蜜和好运。
除夕夜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除夕夜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指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除夕夜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及禁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除夕夜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1、燃爆竹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燃爆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2、贴春联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此外,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3、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祭祖是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数人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4、年夜饭除夕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吃年夜饭,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除夕夜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在这一天,人们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除夕夜的习俗丰富多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希望和期盼。
一、年夜饭年夜饭是除夕夜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这顿丰盛的晚餐通常由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享用。
年夜饭的菜品多样,代表着吉祥和丰收的寓意。
例如,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为“年年有余”的谐音与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相吻合。
此外,还会准备一些与吉祥寓意相关的菜肴,如年糕、炖汤等。
年夜饭的丰盛和团聚象征着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二、贴春联除夕夜,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
春联由上下两对对联组成,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上联多为吉祥的福字,下联则多为对新年的祝福语。
贴春联不仅可以装饰门面,还有驱邪纳福的寓意。
同时,邻里之间也可以通过贴春联来增进感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三、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中将整夜不眠,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活动通常在子夜后展开,家人会一起坐在一起,聊天、吃零食等,共度除夕夜。
守岁的传统相传已久,有着多重象征意义。
首先,守岁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意味着对未来的期待;其次,守岁还有辟邪驱疫的作用,寓意着身体健康、平安吉祥。
四、放鞭炮放鞭炮是庆祝除夕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上,人们在除夕夜零点的时候点燃鞭炮,用烟火声驱逐恶鬼,迎接新年的到来。
放鞭炮的声音可以驱散霉气和瘟疫,象征着吉祥、幸福和繁荣。
现代城市的发展,为了环境保护,放鞭炮的限制已经增加,但在农村地区和一些特殊活动中,这一传统仍然被保留下来。
五、观赏晚会除夕夜,各大电视台都会举办春节晚会。
这一晚上,人们可以在家中收看晚会,品味不同地方的文化和艺术表演。
春节晚会是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大独特现象,通过歌舞、戏曲、相声、杂技等形式的演出,为观众带来欢乐和娱乐。
观看春节晚会已经成为许多家庭除夕夜的传统。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每一个习俗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有哪些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特别的夜晚。
而这些庆祝的方式和习俗,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行为方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讲解一些在除夕夜期间,常见的传统习俗。
1.贴春联春联是除夕夜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在这个晚上会在门上或者家里的墙上贴春联。
春联中通常包含吉祥话语、美好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个传统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直到现在,贴春联仍然是中国人庆祝新年的必须之举。
2.家庭团聚家庭团聚是中国新年的另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新年前夜的最后一餐是非常重要的,这顿饭通常会邀请所有的家庭成员聚在一起。
在桌子上,人们通常会准备有意义的饭菜,如鱼、鸡、肉、蔬菜等。
其中,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食品之一,因为“鱼”谐音与“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义。
3.看央视春晚央视春晚可以说是中国春节的一大盛事,它已经成为了国家级别的文化品牌。
每年除夕夜,数以亿计的人会收看央视春晚,这个表演节目大会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近年来,央视春晚节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演员们的表演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除夕夜观看央视春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传统。
4.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人新年的又一种传统习俗,通过放鞭炮的方式来祛除一年中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在过去,鞭炮是为了吓走恶鬼,现如今,放鞭炮则是一种祭祀的仪式,对于它而言,其代表了对祖先和先辈的敬重。
但是,由于鞭炮产生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扰民问题,一些国家也开始限制和禁止放鞭炮了。
5.守岁在中国,守岁被认为是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它指的是在除夕夜过一个新年的半夜,因为民间传说中12点过后,神仙会离开人间,所以在此时举行一些活动来祛除晦气。
在这个时候,人们通常会唱歌跳舞、打麻将等等。
守岁的意义在于希望自己能够度过平安和幸福的新的一年。
除夕的时间和习俗分别是什么?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每年除夕,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聊着家常,迎来新一年的同时,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除夕,又称大年夜,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
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
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2023年除夕的时间为:2023年1月21日,即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那么,除夕的习俗有哪些?1.吃年夜饭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3.贴窗花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5.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6.燃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7.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古诗是浓缩的语言,下面我们通过古诗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过除夕的。
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唐·元稹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唐·孟浩然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钦州守岁唐·张说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习俗文化除夕要做的这些事情我们都知道吗
习俗文化除夕要做的这些事情我们都知道吗除夕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最后一天,是一个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人们欢度新年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有许多习俗和仪式需要遵循和执行。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除夕要做的这些事情。
1. 过年要扫尘在除夕之前,人们通常会先进行大扫除,以清除一年的旧尘。
这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把旧的清理干净,给家里带来新气象。
除了居住环境,还包括车辆、办公室等各个方面。
扫尘的活动通常会在早上开始,全家人一起参与,以示团结和共同努力。
2. 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春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
在除夕之前,人们会用红纸剪成条状,上面写上祝福的话语,然后贴在门口、屋内或者其他显眼的地方。
春联通常包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祈愿,比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等。
这些春联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还有祈求吉祥的寓意。
3. 吃团圆饭在除夕晚上,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享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这顿饭通常包括各种美味佳肴,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和睦。
在桌上摆放着各种菜品,如鱼、炖肉、年糕等,每一道菜品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比如,在中国的南方地区,鱼被赋予了“年年有余”的寓意,所以很多家庭都会将鱼作为团圆饭的一道必备菜品。
4. 守岁守岁是指除夕夜一直熬到新年的凌晨。
人们相信守岁可以驱逐邪灵,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好运。
在这一晚上,家人会一起聚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打打牌、唱唱歌,以及互相分享快乐和喜庆的气氛。
守岁的时候,人们通常也会放鞭炮来驱逐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5. 祭祖拜年在除夕的早晨,许多家庭会进行祭祖仪式。
这个习俗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同时也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祝福。
人们会在祖先的灵位前摆放香烛、水果、糕点等供品,在心诚诚恳的状态下,向祖先祝福并向他们请安,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习俗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如放鞭炮、挂灯笼、贴窗花等等,每个地区和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除夕和新年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夕的习俗
“燃放烟花爆竹”。
燃放爆竹是除夕夜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传说怪兽“夕”最怕爆竹的响声,我们的先人就是用爆竹驱走了怪兽的。
如今,冉犯爆竹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还有驱散穷气和晦气的作用,响声也代表了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因此,在除夕这天是一定要点爆竹的。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关于守岁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由于意义重大,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即现在的午夜子时,在新旧交替的这个时刻,还要燃放爆竹,以示庆祝。
“吃年糕和饺子”。
传统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即腊八节)开始,家庭主妇们就开始张罗过年需要的各种食物了。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包饺子”。
吃饺子是北方传统的过年方式。
春节是一个家人团圆的节日,在这个节日,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海鲜、蛋和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