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孩子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

-----暨校本课研点滴感受

林志慧这两周,我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观摩了学校六位老师的课,老师们精彩的做课让我受益匪浅。执教者在教材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教研活动后又一次让我感受到:参与就有收获!

下面结合老师们的课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希望老师们多指教。

一、情境创设要提炼出数学信息。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不可否认,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例如:黄丽梅老师《10的认识》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了数字宝宝争吵的小故事,音形并茂、活泼有趣的画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吸引如快乐的数学世界。王艺娟、陈思娇两位老师的课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找规律,猜一猜这种有效而又简洁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

支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入有余数除法课题。郭丽玲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导直接出课题,让简单情境为教学服务。燕娜老师的导入情境,犹如一部优美的电视散文。在充满诗

情画意中,学生的学习心情也经历了“注视——好奇——激动——高涨”这一连串的复杂变化,学生似乎已隐约触摸到了“对称”脉搏,感觉自己正慢慢地融入“对称图形的世界”。苏幼梅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喜闻乐见的猜谜语中进入课堂,使课一开始就充满人文色彩。总之,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重点难点,找准“支点”,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真正能引起学生展开数学思维的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所需要的。

我们在思考:

我们也发现,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过滥、过度、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数学课堂。如何让情境创设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以下几点是我们的思考:

1、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意义

2、情境的创设是否冲淡教学主旨

3、情境的创设是否偏离教学轨道

4、情境的创设是否“喧宾夺主”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数学课堂成为亮丽风景。

二、课堂的提问要浓缩出数学精髓。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我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结合这几节课,我们一起回顾老师们设置的精彩问题。如燕娜老师在情景导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它们是一家人呢?”从而把情绪高涨的孩子们牵人对新知识的探索中。又如:王艺娟老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本新知时,并不是单纯的看书,而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带着老师创设的3个问题自学,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疏通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习有了指引的航标。郭丽玲老师在引导出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及时引导观察:以上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在新旧知识交汇处提出问题,与学生的心理相吻合而又超出心理预期,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陈思娇老师在孩子们完成两道租船问题后引导比较两个解题策略

时适时提出“两题中对余数的处理方式一样吗?”可以说是投石击破水中天,教师以“问”为石,开启学生心智,启发其思考,使之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明白解决问题需联系实际。

我们在思考:

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值得我们思考的有以下: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教学时,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以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这种提问不能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

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6、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7、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课堂评价要激活孩子的心灵。

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呢?在教

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寻找评价与数学互动相长的支点,竭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六位老师也以她们不同的风格为我们展现了教育语言的魅力。黄丽梅老师充满童趣的语言带着孩子在数字王国中畅游。王艺娟老师在展示作业时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师生评价与学生间互评相结合。陈思娇老师在讲评算法时:“你选用的方法最好吗?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你?”等等,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全面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燕娜老师在示范剪辑作品后提出:“怎么剪才能做到又快又好?”其实正是在引导学生评价老师的剪辑过程,通过评价获取知识,也达到强调的目的。苏幼梅老师课堂上更是不吝啬老师的赞扬,能够及时的肯定学生,使之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这样的老师是学生最欢迎的朋友。

我们在思考:

在这几节课中我们多少也感受到了我们老师在优化评价语言方

面还有待努力,在引导学生互评时还有待斟酌。

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