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下的趣味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学习的自觉性和习惯性会相对较差。
在此背景下,如果教师继续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达到知识灌输的目的,但是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知识认识浅显,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语文深入学习乃至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性”“趣味性”及两者的融合策略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教育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属性,切实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理解力、语言表达力、思考力得以成倍提高。
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有许多语句优美、内涵深厚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这些教学内容加以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文字品鉴能力,进而可以使学生对文学作品加深理解、加强感悟,有效提升自身文字表达及沟通能力。
除此之外,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塑造功能被日益重视起来,而小学语文包含有内涵丰富、教化能力强的文学作品,借助这些文化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自控能力缺乏,学习动力主要由学习兴趣激发。
在此背景下,如果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晦涩难懂的知识灌输状态,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而且会对学生知识吸收、理解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更换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趣味性内容,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趣味性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专注的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加深认识、加强理解、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而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性和趣味性的融合策略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虽然应试教育早已废除,但是其影响却并完全散去,当前还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以考试为重,以成绩为重。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1000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虽然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快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本文将从弊端及对策两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应试教育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1. 评价方式单一因为竞争激烈,学生们必须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入学的机会,这使得应试教育评价学生的方式变得非常单一,即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拼命努力,只为了好的成绩和高的排名,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 教育缺乏趣味和创新由于应试教育考试内容和试卷格式的单一,且讲究标准答案,高度统一,教育缺乏趣味和创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3. 社会逐渐产生了贿赂和权力介入的现象应试教育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升学方式,这使得一些人或组织会采取舞弊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得更好的成绩,进而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这就导致了应试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聚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生源的重点、示范等学校成为了极少数人的特权和垄断。
二、应试教育的对策1. 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因此,评价学生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除了考试成绩,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学生,如课堂讨论、实验锻炼、实践操作、学科竞赛等等。
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展示他们真正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
2. 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索精神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探索精神,是学生认知真正的呈现。
学校可以尝试做些手工、美术、音乐、体育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和生活场所,以多元话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探索知识和发掘自我价值。
这样,在学生的求知心中萌发出了对探索与追求真理的热忱,人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和多彩。
3. 透明公正管理我们也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建立透明、公正、科学的评价制度,对于贿赂和舞弊行为坚决打击、固若金汤。
同时,加强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降低优质学校招生的门槛,思考网络学习、跨地域教育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更多的学生铺垫上芳草地。
创新启智 以“趣”育人
创新启智以“趣”育人创新启智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倡导以创新思维和启发智慧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死记硬背和考试应试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创新启智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未来竞争力的教育方式。
而在创新启智教育中,“趣”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因为只有通过趣味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和创造力。
趣味活动是创新启智教育的灵魂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收者,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而创新启智教育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他们会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和游戏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趣味活动成为了创新启智教育的灵魂,它能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而在创新启智教育中,趣味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或者通过趣味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竞赛或者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语言的美妙,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趣味活动,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因为趣味活动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在创新启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造力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而趣味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和创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趣味活动,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教学活动开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教学活动开展摘要: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德,这是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关键,而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阶段,老师应该要重视这一阶段对学生品德方面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寻找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乐意地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接下来我将会来对如何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活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趣味教学一、现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不足(一)学科未得到各界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地位原本是很重要的,这门学科是与学生的自我提升有着密切联系,但是由于存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这门课程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并且逐渐被人放在不重要的地位,被人忽视,矮化了这门课程地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把这门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德育与法治是每个人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学生学习的始终,由于现阶段的人不清楚道德教育的地位,把这门课地位弄得很低,甚至可能导致品德教育老师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使得道德教育的发展很不稳定,同时,某些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重视这门课的教学,上课时始终怀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想法随便的教学生,使得这门课学习的效果很差。
(二)应试教育思想新课改对这门课程的要求中,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不断地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相关部门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应试化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道德与法治老师在上课时,采用的是语文、数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一起读题目,然后采用填空题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很好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没有优化的教学过程老师在进行备课时,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在备课时老师往往只是根据教材来进行备课,从来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学习状况,首先,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老师无法很好站在孩子角度来思考相关问题,因此,老师采用他认为合适教学方式来进行教育,使学生在上课时无法与老师产生共鸣,处在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没有什么学习感悟可以和老师进行分享,然后,老师的教学方式采取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无法考虑学生的思想感情,忽视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教学时缺乏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很差。
初中趣味语文社团教案
初中趣味语文社团教案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决定成立趣味语文社团,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组织能力。
三、活动内容1. 经典诵读:选取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文、现代美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2. 故事分享: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名著梗概等,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积累成语,提高他们的词汇量。
4. 语文知识竞赛:定期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写作训练: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练习写作,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6. 走进名著:组织学生阅读名著,分享阅读心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活动安排1. 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为社团活动时间,共计一个学期。
2. 活动分为六个环节,每个环节时长约为20分钟。
3. 活动安排如下:(1)经典诵读(20分钟):选取一篇经典文章,让学生朗读,体会语言之美。
(2)故事分享(20分钟):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名著梗概等,锻炼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成语接龙(20分钟):组织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成语,提高词汇量。
(4)语文知识竞赛(20分钟):定期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5)写作训练(20分钟):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练习写作,提升写作能力。
(6)走进名著(20分钟):组织学生阅读名著,分享阅读心得,提高文学素养。
五、活动要求1. 学生需按时参加社团活动,不得缺席。
素质教育观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观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共识。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某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观下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为了响应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教育活动。
以下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1. 案例背景该校五年级(2)班在语文课上学习《草船借箭》一文。
该文讲述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智谋,让学生们领略了古代军事家的高超智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决定开展一次创新教育活动。
2.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沟通、表达。
3. 活动内容(1)课前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草船借箭》的背景、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箭?他运用了哪些智慧?(2)课堂活动①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诸葛亮借箭的智慧,总结出借箭的三个关键因素。
②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诸葛亮、周瑜、曹操等,模拟当时情景,进行角色扮演。
③创意改编:学生发挥想象,对《草船借箭》进行改编,如将诸葛亮换成现代人物,将借箭的地点改为现代城市等。
④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改编,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 活动效果(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能,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2)学生在讨论和创意改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实践能力。
(3)学生通过活动,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文化素养。
(4)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沟通、表达能力。
三、案例反思1.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创新教育活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师在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应试教育”的层层重压之下,孩子们“如何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应试教育”的层层重压之下,孩子们〃如何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前几日一直在关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写作文越来越难?”这个话题,我发现孩子们写作文难是因为他们很少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可能是因为怕被大人视为“消极”或“偏激”而不敢写,又或者是担心表达得不够清楚而不愿写。
我和北京牛栏山一中的杨剑锋老师谈起这个话题:“我有感于现在的孩子们写作文越来越难,(公众号)想分享一些真情实感的学生作文给大家一些启发。
'‘杨老师在征求作者意见以后,把一篇董业同学的文章发给了我。
可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吗?作者:北京牛栏山一中2023届高三(7)班董业童年的时光总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他们将对我们的期待凝汇成一句话,“宁愿欠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看到孩子卑微的成年”。
我并不全然认同这种想法。
诚然,在父母眼中,一个不快乐的童年,换来一个光鲜美好的未来生活是值得的。
因为当人真正成年后接触柴米油盐时,时常不得不“物质”了起来。
父母不愿将自己所受的劳苦与所走的弯路让孩子再走一次。
这是深沉的爱,却也带给我们负担。
爱的深切不可否认。
但对生命的认知会不会有些狭隘?童年,一定要是不快乐的吗?我想并不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一件事物的热爱,会让人有更大的潜能与毅力,怀揣着更深的探索心与梦想,钻研于更深的领域。
这种纯粹的境界让人更容易有所建树。
物质的说,当一个人在某领域达到很高的成就时,理所当然的出色的能力会使他的生活条件、经济收入优于常人。
这或许就是父母想让我们拥有的。
由此可见,通向父母为我们设想的未来的道路,并非一味的劳累,换一份热爱的心情,就会事半功倍。
如若一味的在学习的路上积攒苦痛,终有一日,心中的凶兽破笼而出,为自己与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伤痛,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便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景象了。
生命只有一次,它属于谁?我想答案很明显,属于我们自己。
我的父母曾对我说过“人生是你自己的,爸爸妈妈到最后都会离开你。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如何平衡应试和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如何平衡应试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应试”还是“应试”?最近,我儿子在学校里参加了一个“趣味数学”的比赛。
这比赛可不是那种让你头疼的计算题,而是用各种游戏、拼图来考验数学逻辑和思维能力。
看着儿子兴致勃勃地玩着各种数学小游戏,我突然想到,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平衡应试和素质教育呢?就拿我儿子参加的这个比赛来说吧。
比赛的题目都是十分有趣,比如用积木搭建房子,然后计算需要多少块积木,用扑克牌玩游戏,然后分析获胜概率等等。
这些内容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考试模式,却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的乐趣中,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可问题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体系,更倾向于以分数来评判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
而这种“分数至上”的观念,也难免会让一些家长和学生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
我儿子参加完比赛回家后,就兴奋地跟我讲他玩得有多开心,还给我展示了他的“战利品”——一个用积木搭的小房子。
我笑着夸奖了他,还故意问他:“这个小房子你算过需要多少块积木吗?”结果,他一边兴奋地跟我讲解搭建的过程,一边又兴致勃勃地开始数起了积木的数量。
我这才意识到,他不仅在玩乐中学习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对数学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了。
可是,现实情况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的现实。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很多学生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刷题,而这往往会挤占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课外活动时间。
比如,我儿子班上的一个同学,他在学习上很有天赋,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他却因为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失去了对很多事物的兴趣,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开始逃避学习。
看到这种情况,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呢?我并不认为应该完全否定应试教育,毕竟考试是衡量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但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让应试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孩子们发展的枷锁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
家庭教育趣事
家庭教育趣事
1. 学习拼音
孩子开始学习拼音时,总是分不清“b”和“d”的发音。
于是,爸爸想了一个有趣的方法,他拿出一张纸,剪成“b”和“d”的形状,然后用嘴巴对着纸片吹气,发出“b”和“d”的音。
孩子看到这个有趣的场景,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两个字母的发音区别。
2. 数学游戏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妈妈和孩子一起玩起了“商店买卖”的游戏。
孩子扮演顾客,妈妈扮演收银员,孩子要用纸币购买商品并计算找零。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不仅学会了简单的数学计算,还体验到了购物的乐趣。
3. 认字比赛
爸爸和孩子约定,每天晚上进行认字比赛。
他们会选择一些简单的汉字,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认得更多。
为了赢得比赛,孩子努力学习认字,而爸爸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温了汉字的魅力。
4. 家务分工
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全家人一起制定了家务分工表。
孩子负责收拾自己的玩具,妈妈负责做饭,爸爸负责洗碗。
每个人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这些家庭教育趣事不仅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论“应试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新式教育
学生是道德生活 的主体 。 而不是道 德容器。我 们应该把 学生视 为具有 独立人格 、 自主意志 、 选择愿望 、 自主 负责性 的主体 。这样 的学 生不会 一味
() 1 在应用活动 中生趣。数学 是一 门应用 性很广 的学科 , 师要使 学 教
论 “ 试教育’ 应 ’下 小 学 数 学 教 师 的 新 式 教 育
◆赵 珂
( 山东省菏泽市开发 区丹阳办 事处刘庙小学 )
【 摘要】小学教 师受“ 应试教育” 的影响 , 小学数学教 学中存在 着“ 在 重智育轻德育 , 重知识轻 能力 , 方法轻兴趣 ” 重 等现象。笔者认 为要 改 变这种状况 , 须在现代教 育中要 用现代教 育的思维去传教 于学生。 就 【 关键词】应试教 育 数学教 师 新式教 育 德育 能力 兴趣
新 的道德风 尚。而小学生在道德生活 中的主体 性尚处于不成 熟、 不稳 定状 百分数 ; 搜集 日常生活 中的百分 数 f 在报纸 上写着 的百分 数 ) 让学 生解 如 , 态, 尚处于 由他律 向自律 、 由模 仿 向创造 、 由顺从 向选 择 , 以及 由潜 在 的主 释含 义 , 从而加深 了学生对数 学知识 的理 解 , 学生 了解 到生活 离不开 数 使 体 向现实主体 、 由自发 主体 向自为主体 的矛盾转 化过程 中。作为教 师应充 学知识 ,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同时又使学 生进 一步关注 以 分认识儿童这些特点 , 在进 行道德 教育过 程 中, 处理 好主 导与 主体 的辩证 后生活 中的百分数。 统一 关系 , 相信和尊重儿童 的自主性 , 现和利 用儿童的天 性 , 发 诱导和 培养 () 2 在操作活 动中生趣。小 学生 的特 点是 活泼好 动的 , 他们 的思维 发 因此教 师在 教学时必须 创造 儿童 的个性 。同时, 通过教 师人格 示范及 精心 设计道 德教 育活 动 , 进矛 展 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阶段 , 促 盾 积 极 转 化 , 步 引导 学生 成 长 为道 德 生 活 的独 立 主体 。 逐 条件 , 让学生动手操作 。 通过摆 弄学具 , 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道德教 育具 有强烈 的实践 性。从 目的来看 与智育不 同, 德教 育主要 道 f ) 情境 活动中生趣。 数学教 材有 自己的特点 , 在 3 蕴含 着丰富的 可产 不是教给学 生一种 知识 体 系 , 实效 不是 看学 生是 否认 知 了道德 规 范要 生学生兴趣的 因素。苏霍姆 林斯 基认 为: 接近和 探究事 物本质 及其 因果 其 “ 求, 而是 看学生是 否将 外在 的道 德规范 内化 为 自身的道 德需 求、 信念 、 行 联系的实质 , 这一过程本 身乃是 兴趣 的源 泉。 教 师应挖 掘这 些因素 . ” 充分 为, 并具 有自我选择 能力、 自我教 育能 力、 道德 实践 能力 ; 看是 否促进 社会 发挥教材 中内在的潜 力作 用 , 设情 境 , 创 使学生产生兴趣。 道德 生活 的积 极建 设 , 而 实现个体 道 德行 为 的社会 效 益。对小 学 生而 从 () 4 在课外 活动中生趣。课 外活动 能创造 一个 非常 自由、 生动活 泼的 学生可 以根据 自己的 兴趣 自愿参 加 , 因此 它 比课 堂教 学更 加开 言 。 育的实效 性要重在看 学生言 行是否一致 、 德 行为 习惯是 否养成 , 判断选 学习环境 , 择 能力是 否初步具 备等 。 放, 更有利于 因材施教 。 立新的德育模式 的灵魂。德育要 遵从 、 适应 社会 发展 趣 ,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树 使他们体会到 数学就在 身边 , 受到 数学的趣 味 感 与人 的发展 的需要和规律 , 同时德育 自身又具有 主动选择 、 构建的功 能 , 有 和作 用 ,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 由此可 见 , ” 如何使 学生 对数 学产生 兴趣是 个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哎,说到素质教育,这可是老生常谈了,现在哪个家长、哪个老师不提素质教育啊?但我总觉得,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就像那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真想找到它,还得费点心思。
就说我最近带的一群孩子吧,他们即将参加小学升学考试,学习压力特别大。
孩子们都卯足了劲儿刷题,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塞进脑袋里。
我呢,也跟着被卷入这场“考试风暴”中,每天都忙着批改试卷、讲解错题,感觉自己就像个“考试机器”。
就在我快要被这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垮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那天,学校组织了一场“亲子运动会”。
我本以为孩子们会像平时一样严肃认真,可没想到,他们一到操场,就仿佛被释放了天性,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完全没有平时上课的拘谨。
比赛开始了,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
我看着他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之前在课堂上教他们的“团队合作”的概念。
当时,我以为孩子们只是记住了定义,并不会真正运用。
可现在,他们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那种默契和团结,让我真的特别感动。
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快乐,我突然意识到,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的,而是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不是过于注重考试,而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人发展?回到课堂,我尝试着改变教学方法,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们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游戏,比如用废纸板制作小风车,用积木搭建房屋模型,等等。
孩子们一开始还有些不太适应,但慢慢地,他们开始享受这种充满创造力和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在制作小风车的时候,他们会思考风力的方向和大小对风车转速的影响;在搭建房屋模型时,他们会尝试不同的结构和造型,并不断改进设计方案。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乐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世界,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如何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
如何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如何能帮忙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为了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改变教学理念,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试教育往往将语文教学简化为应试技巧的传授,忽略了语文作为工具、文化和思想的本质。
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从单纯的应试训练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涵盖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
教学目标应从“备考”转变为“备生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亲身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以教材为主,严重缺乏与生活、社会、时代相结合的内容。
为了解决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应更新教学内容,选取更富时代性、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的素材,丰富教学形式,将课堂打造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场所。
三、着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习兴趣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本质目标,包括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文化解释、审美感知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如阅读理解、写作、演讲、辩论、戏剧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寻,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四、增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其他学科同步联动语文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学习中,可以将相关内容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人文素养。
五、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应积极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研究摘要: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同时在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
本文以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例,分析小学美术生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实践措施,保证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维护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想象力比较丰富,发散思维也是非常强的,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能够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大胆的探索。
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科学、有效地利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激发创造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逐渐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观念,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将趣味化教学带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另外,美术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与教师沟通交流,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投入精力较少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和家长更注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较少关注美术课程学习。
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中,缺乏有趣的教学环节。
课堂内容是否丰富、有趣,这是学生能否认真倾听的重要基础。
例如,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赶上教学进度,有的老师把一学期的美术课程压缩成几节课。
这导致很多学生只学了理论,动手能力不足,对美术的理解较肤浅,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一些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在小学美术课上,一些美术老师过于重视绘画技巧、手法等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美术课堂体验与艺术情感发展。
一部分教师的课堂目标是以临摹为主,让学生参考图画照着画,这样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只是结合理论知识为学生开展美术课程教学,那么,这节课对学生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应试教育中的增强现实教育问题
应试教育中的增强现实教育问题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增强现实(AR)技术逐渐走进了教育的视野。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增强现实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应试教育的目标和评价体系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与增强现实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存在一定的冲突。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被要求记住大量的知识,通过频繁的练习来应对标准化的考试。
而增强现实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环境中亲身体验、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所培养的能力在当前的考试评价中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例如,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细胞的分裂过程,或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但这些体验在考试中可能无法直接转化为分数。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也限制了增强现实教育在应试教育中的推广。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可能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引入增强现实设备和相关的教育资源,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可能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难以保障,更别提开展增强现实教育了。
这种资源差距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不平等。
而且,即使在有条件开展增强现实教育的学校,由于教师培训的不足,很多教师对这一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无法有效地将其应用于教学中。
再者,增强现实教育内容的开发和更新面临挑战。
一方面,开发高质量的增强现实教育内容需要专业的团队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科的发展,增强现实教育内容也需要及时跟进和更新,但在实际操作中,内容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教育的需求。
比如,在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发现不断涌现,但相应的增强现实教育内容可能还停留在旧的知识体系上。
此外,学生对增强现实技术的过度依赖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可能将增强现实技术视为获取高分的捷径,而不是真正用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科学教学中的趣味挖掘——浅谈如何挖掘娱乐资源,进行乐学教育
教师在讲授 中运 用形 象化 的语 言 , 谐 幽默 , 诙 以达
到 吸引学生 的注 意力 、 加深 印象 、 活跃 课堂气 氛 的 目的, 使学生能在轻松 自如 中接受知识 、 到启发和教育 。 受 有时对较易 搞错 的知识 点 , 老师 可用 谐 音 , 默风 幽
有 时也像娱乐一样轻松 、 愉快 。
学生会迷上游戏等娱乐 活动 , 不外 乎它们本 身的趣 味性 。要使学 生乐 于学 , 也得培 养学 生 的非 智力 因素 , 激发他们 的兴趣 。俄 国教 育家 乌 申斯基 指 出 :没有 丝 “
毫兴趣 的强制性学 习, 将会扼 杀学生探 求真理 的欲望 。 ” 所以我们在教学 中要挖掘娱乐 资源 , 让学 生感受 到学习
民主、 和谐 的气 氛 中学 习是 一 个 热 门话 题 。古 人 头 悬
供给呼吸” 。又如上 “ 北京 时 间和 北京 的时间 ” , 入 时 导 北京的小 明晚饭后给新疆 的爸 爸打 电话 时 , 发现爸爸那
梁, 锥刺股 的精神值得推崇 , 但方法 、 过程并不 受现代人
欢迎 。从“ 应试 教育” 素质教育 ” 向“ 的转变 , 求我们 营 要 造趣味性 的教学环境 , 进行乐学教 育 , 让学 生乐 中学 , 学
精” 调 味品” 思 绪乱 飞 的学生 注意力 也 能马上 被 吸 或“ ,
位老师讲“ 大气压” 的导人 让我 留下 了很深 的印象 。 时
他先让力气大小不 同的两位 同学 上去 比赛 吸螺蛳 ( 力气 大的同学那 盘正 常处 理 , 一盘在 底部 戳有 小孔 ) 另 。下 面同学很兴奋 , 剧然 在科 学课 中有 如此 有趣 的游戏 , 不 可思议 , 想看个 究竟 , 到底 谁快 。这 样一 下 子把全 班 同 学 的注意力 给吸 引过来 了 。结果 力气 小 的那位 同学 很 轻易地吸 了出来 , 而力气大的无论怎 么努力 也吸不 出一
趣味性教学
趣味性教学
趣味教育是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以全面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人的学习乐趣为目的,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在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下,让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创造性地、有规律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真理。
从而最充分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幸福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应试教育仍然是其主要的教育方式。
但应试教育已经越来越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阻力。
人类社会急需一种适应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最佳综合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趣味教育就是在这种形式下诞生的。
趣味教育以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特别强调育教于乐,育教于情,因材施教,分类教育、个性发展和自主教学。
所谓自主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各种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
而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必要地引导、启发和讲解的作用,趣味教育不仅是培养人的智能、增长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情感智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乐趣,把人培养成全面适应和社会发展,适应社会心理环境和自我心理作用的幸福人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在文化课的教学中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现在连体育课同样也有“厌学”的现象。
从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上看,中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活动的人群,我们在上体育课,经常可以看到在体育课的游戏环节中,学生是那样开心、那样投入的情景,由此可见,中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
因此,中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激活课堂气氛,以下谈几点个人看法:一、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也称之为课堂的心理气氛,是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课堂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20%,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情感体验、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
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激活,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
二、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活课堂气氛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
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根据这些特点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方法如:(1 ):创设情景,主动参与;(2):教无定法,贵在得法;(3):收放有度。
(4):语言要富有幽默感。
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分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分达到高峰。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创设教学内容时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技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应试教育的十大好处
应试教育的十大好处1. 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应试教育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种竞争意识不仅体现在学生之间的竞争,也促进了学生对自己的不断挑战和进步。
2. 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自律由于应试教育重视考试成绩,因此学生成绩与自己的努力和自律密切相关。
学生会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和自律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
这种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精神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3.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应试教育不仅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也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
通过参加考试和反复练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应试技巧,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些能力和技巧不仅在进入高等院校后十分重要,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4. 建立公平和客观的评估体系应试教育通过公开、客观的考试评估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这种评估体系使得学生的评价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公平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在一些情况下,应试教育甚至可以矫正社会不公的现象。
5. 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应试教育促进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巧,这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教授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
应试教育的存在可以促进教学改进和教师素质提高。
6. 增强社会竞争力应试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律能力,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创新能力,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7. 给予学生晋升和发展机会应试教育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考上好的高中、大学或研究生院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这些机会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前途和发展空间。
8.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应试教育虽然注重考试成绩,但也有益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
如何让孩子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依然能够接受有效的素质教育?
如何让孩子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依然能够接受有效的素质教育?哎,现在的孩子压力真大!尤其是面临着“应试教育”这个大魔王,家长们恨不得把孩子塞进书堆里,只求考出个好成绩。
可是,光顾着考高分,孩子们该怎么健康快乐地成长呢?别担心,我这个老教育工作者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依然让孩子接受有效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不迷路也不焦虑,还能培养出真本领!我经常观察班上的孩子,发现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小细节。
有一次,我上作文课,让孩子们写一篇关于“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我以为孩子们会写狮子老虎,或者什么熊猫啊、企鹅啊,结果,一个叫小明的孩子,写了他的宠物仓鼠!他把仓鼠的吃喝拉撒,还有睡觉时的小动作都描写得活灵活现,简直像是在写一部仓鼠纪录片!一开始我还有点纳闷,写仓鼠算什么作文啊?后来仔细想想,小明虽然没有写什么“家国情怀”或者“社会责任”,但他却真真切切地表达了自己对仓鼠的喜爱和观察力。
他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只小仓鼠的日常,这难道不正是素质教育想要培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吗?我深知,现在的孩子面对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家长们也都很焦虑。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放弃素质教育。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玩游戏,比如拼图,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一起做饭,让他们学习基本的烹饪技能,体会劳动的价值;还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美术馆,感受艺术的魅力……就像小明写仓鼠的作文一样,孩子们的兴趣点往往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的兴趣硬生生扼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
相反,我们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探索世界,去发现美,去体验生活。
当然,应试教育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我们不能完全不重视考试。
但我们可以转变思路,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起来。
比如,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阅读,多积累,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趣味性的题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试教育下的趣味教育
作者:赖菊兰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也以强大的势头推进。
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当下教育的主要现状。
人类社会急需一种适应人类各方面最佳综合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趣味教育应运而生。
本文重点阐述了应试教育下的趣味教育的一些可行性做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兴趣教育
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素质教育在新课改的东风吹拂之下,似有燎燃之势。
但是应试教育的残余依然垂死挣扎,不愿退出历史的舞台,抑或是在有些学校依然扮演主角。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仍然是其主要的教育方式。
但应试教育已经越来越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阻力。
可即便是这样,素质教育都难以占领整个教育的春天。
因为没有一种完美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可以完全取代高考制度的存在。
因为人们对考试之外的评价缺乏认可,有些措施在当今条件下也难确保公平公正,客观上形成了对高考制度的过于依赖。
在没有解决好素质教育的“公平公正”前提下,若急于推进素质教育可能会产生“不公”。
因此,人类社会急需一种可以缓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矛盾的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趣味教育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
趣味教育的提倡和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趣味教育是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以全面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人的学习乐趣为目的,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在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下,让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创造性地、有规律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真理。
从而最充分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幸福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那么,具体应该在哪些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生学到多少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为目标的,这样的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过着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学习生活。
而趣味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
它提倡的不是学习的刻苦,而是学习的乐趣。
不是个人的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而是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
趣味教育不仅仅是为社会、为将来培养人才,而且是为自己、为现在享受生活。
有句话叫做“兴趣即天赋”,只有对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产生兴趣,才有掌握它们的天赋。
二、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的内容是一潭死水,不同的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师教授相同内容。
这种100%的相同就造成了不同智力和能力的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如何让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学
习”,是趣味教育应该把握的方向。
当然教学内容不管怎么调整,依然是求同存异,怎样把握这种相同与不同的比例是趣味教育学中需要特别研究的问题。
趣味教育中不同内容的教学不能少于50%。
如何实现这种不同内容的教学呢?方法也是多样的。
一是可以让同年级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比如传统应试教育在课程种类上主要是语文课。
而趣味教育不仅把语文和数学进行了分解,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
其中,主要有:文字课、阅读课、算术课、解题课、外语课、自然课、音乐课、体育课、道德课、生活课、游戏课、自由课、个人指导课等等。
把学习内容相同的分在同一个临时班级教学。
二是在一个固定的多媒体班级中实行分小组讨论学习。
教师预先把不同难以程度的内容放在多媒体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内容学习。
这样的分类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开发最近发展区,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自主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一种“灌水式”或是“填鸭式”的方式,这种教学课堂,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或者说在学习的大舞台中,教师变成了舞台的主角,学生是台下的观众,它们只能欣赏或接受,没有批评或指正的权利。
而趣味教育打破了这一种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特别的自主性与高效的创造性。
如果说教师在这一自主学习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那教师就是一个总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演员,它们是主角。
趣味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室外教学、游戏娱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但所有的方法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基本原则。
比如最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项目教学法也是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方法,如何教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四、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应试教育中,“考考考,学生的法宝;分分分,学生命根”。
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在这个单一的评价体制下,学生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自我认同感。
趣味教育要求的是一种科学的、多样化的、全方位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标准。
这种标准避免了应试教育中那种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与低分高能的现象。
比如,对班主任来说可以采取一种日常行为量化考核的方式,对于考试成绩好的可以适当加分,而那些考试成绩较不理想,但是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展示个人才艺的行为也应该适当的加分。
而对于科任老师来说,也可以采用形成性量化考核的方式,比如期末的成绩采取“平时成绩+期考成绩”的方式。
平时成绩怎么来的呢?可以有三个维度的考核,一是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度的评分,二是做课堂笔记质量的评分,三是完成课堂作业的评分。
在教学中加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将更能体现趣味教育的目标,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在当今应试教育不可能完全退出教育舞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教育体制下拓宽无限的教育思路,让趣味教育与应试教育做到完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