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初一上册历史课后练习题:第16课

合集下载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 含答案【推荐】.doc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 含答案【推荐】.doc

第课三国鼎立知识点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

占据河南一带的________把________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经济上,曹操采用________的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________,实力强大。

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2.官渡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术结果特点意义____年曹操和______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______胜利以少胜多为统一______打下基础知识点二赤壁之战1.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________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________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意义____年______对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胜利火攻;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知识点三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2.经济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________。

孙吴开发江东,__________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________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_地区的开发。

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东汉的曹操采取的哪一项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A.把汉献帝接到许 B.招揽人才C.发动官渡之战 D.实行屯田2.“袁绍的10万大军败于曹操的4万兵马,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这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3.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以下两个典故,与这两个典故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C.孙权 D.诸葛亮4.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其中,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5.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采用屯田的措施,势力不断增强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6.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岳麓版习题精选五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岳麓版习题精选五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岳麓版习题精选五第1题【单选题】以下历史文物,能够佐证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达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民族交往融合的舞台。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汉与匈奴和亲B、文成公主出嫁C、实行改土归流D、设立驻藏大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右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B、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C、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D、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其主要功能是( )A、旅游景点B、军事防御工程C、划定国界D、扩大秦朝在世界的影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这一史书记载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D、昭君出塞【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去了(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

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A、鲜卑族B、匈奴族C、藏族D、蒙古族【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这几句诗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作者对此事件持何态度?【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1.“乱世出枭雄”,占据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的曹操,在东汉末年异军突起,他增强实力的手段有( )A.隐居山林,修身养性B.三顾茅庐,招纳人才C.招贤纳士,实行屯田D.实行和亲,增进联系2.历史上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的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5.(2019●甘肃庆阳镇原期中)“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这首诗描述的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此战役的重要历史作用是( )A.为曹操统--北方奠定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民族大交融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7. 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其中,魏政权的建立者是( )A.曹操B.刘备C.孙权D.曹丕8.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那时台湾被称作( )A.瀛洲B.夷洲C.琉球D.扶桑9. 曹操的《蒿里行》描写了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描写的这一状况发生在( )A.西汉时期B.东汉初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10. (2019●四川绵阳中考)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

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11.有人说,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要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训练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 16 课三国鼎峙【基础知识】知识点 1官渡之战1.曹操兴起(1)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杂乱,各地军阀兴起。

(2)举措①政治上:把____________从国都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命令天下,并招揽各样人才。

②农业生产上:采纳 __________的举措,组织军队和逃亡的公众从事农业生产。

2.官渡之战(1)时间: ________年。

(2)开战两方:曹操和袁绍。

(3)曹操战术:围魏救赵、各个击破。

(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

(5)影响:为曹操此后一致 ____________打下基础。

知识点 2 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一致北方后,想要一致全国。

2.时间: ________年。

3.开战两方: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

4.结果:孙刘联军采纳________,以少胜多,战胜曹军。

5.影响:为 ______________场面的形成确立了基础。

知识点 3三国鼎峙1.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三国成即刻间成立者国都魏220 年________洛阳蜀221 年刘备________吴229 年________称帝建业2.三国经济的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鼎力兴修 ________。

(2)孙吴①开发江东, ____________发达,发展国外贸易。

② 230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带领万人船队抵达__________ ,增强了台湾与内陆的联系。

(3)蜀汉:发展经济,改良民族关系,加快了 ________地域的开发。

【达标练习】1.“袁绍的10 万大军败于曹操的 4 万兵马,为曹操一致北方打下基础。

”资料描绘的战斗是()A.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2.东汉末年,地方盘据权力长久混战,此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确立基础的战斗是 ()第 1页A.巨鹿之B.官渡之C.赤壁之 D .淝水之3.曹操,字孟德,末年有名政治家、事家、文学家、法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 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是()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献帝2. 下列措施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B.兴修水利,保护农桑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贸易 D.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3. “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 三国鼎立初期,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A.曹操 B.刘备C.孙权 D.曹丕5.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操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6. 官渡之战发生于()A.184年 B.200年 C.208年 D.220年7. 下列人物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①曹操②刘备③孙权④诸葛亮⑤曹丕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8. 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诸葛亮治蜀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 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0. 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A.包含着统一的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11. “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A.蜀国 B.魏国 C.吴国 D.东晋12. 三国时期,夷洲指的是()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D.辽东半岛13.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14.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曹操势力日益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B.“唯才是举”,招揽人才C.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D.依靠长江天险,占据地利优势15. 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二、问答题16. 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入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以及都城。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以下未生活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2. 230年,卫温将军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从此,夷洲和大陆的经济、文化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夷洲”指()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D.海南岛3.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研读下图所示战役,你的结论是()A.以少胜多,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B.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以少胜多,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D.以少胜多,苻坚统一中国的努力失败4. 曹操在下列哪场战役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队,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6.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C.赤壁之战——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7. 下面两幅地图呈现了我国古代东汉末期的两场著名战役,关于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图一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北方地区的完全统一②图二战役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③两场战役均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④两场战役均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大陆与台湾就有联系。

当时为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为A.刘备B.诸葛亮C.卫温D.曹丕9. 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那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新疆B.南海C.台湾D.西藏10. 观察下图,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春秋五霸的争霸战争形势B.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形势C.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态D.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状态11. 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描写的这一凄惨现象发作在(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两晋时期2.三国时代,波涛壮阔、英雄辈出。

以下史实不是发作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停止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争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要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

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方客观上的共同缘由是( )A.战士不习水战B.自豪轻敌C.前方起兵D.战士疲惫5.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都发作在东汉末年②交兵双方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构成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某同窗在研讨现代一场战役时,记下了以下几个重要地点〝黎阳〞〝白马津〞〝延津〞〝乌巢〞,他研讨的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晚年,壮心不已。

〞曹操未能完成一致全国的大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构成,探求其深层缘由,主要是〔〕A.曹、刘、孙相互牵制,实力平衡B.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C.官渡之打败利后曹操自高自大D.诸葛亮和周瑜计高一筹8.以下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为哪一项契合历史开展趋向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度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一致,为全国一致发明了条件9.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联系的一局部。

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亲密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2、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刘表 B.孙权 C.刘备D.袁绍3、刘备在成都称帝是在( )A.220年B.221年C.222年D.230年4、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C.吴D.西晋5、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

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7、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蜀相》诗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中的“老臣”指的是( )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孙权8、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9、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建立魏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11、兴趣小组搜集了几幅连环画以及影视剧的剧照,其中反映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图片是( )1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建立魏国 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统一天下13、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1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5、课堂上,同学们做了有关“三国故事”选项的游戏,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二、填空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后训练强化卷 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后训练强化卷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后训练强化卷根底·稳固·达标1.两汉时期的西域是〔〕A.关、阳关以东即今和一带C.、HY一带D.关、阳关以西即今HY地区和更西的地方解析:汉朝把关、阳关以西包括今HY和中亚以致更远的广阔地区,称为西域。

答案显而易见。

答案:D2.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HY队北伐匈奴,收复的地区是〔〕解析:此题考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历史史实。

蒙恬收复的是河套地区。

答案:C3.鲁迅说过: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丝绸之路造就了一批以果敢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克制重重困难险阻的丝路人物。

其中开通丝绸之路的先驱是〔〕解析:丝绸之路开拓于西汉,两汉时期对开拓丝绸之路作出奉献的有张骞、班超,可排除卫青、霍去病。

而开通丝绸之路的先驱是张骞。

答案:B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相隔的时间是是〔〕解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两个时间是相减为19年。

答案:D5.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年,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解析: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6.以下物品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解析:水稻和小麦都是我国人民栽培的传统农作物;丝绸也是发源于中国,故不能选。

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7.两汉时期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作出奉献的有〔〕①张骞②唐玄奘③班超④文成公主⑤王昭君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是限定语“两汉〞,故“唐玄奘〞和“文成公主〞是唐朝人,不能选。

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8.以下地区中,属于西汉政府设置的西域都护管辖的是〔〕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HY地区正式归属HY统辖的开场。

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

答案:B综合·应用·创新9.阅读以下材料,请完成〔1〕~〔3〕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三国鼎立》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下列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的是()A. 城濮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2.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 匈奴大军B. 孙刘联军C. 前秦军队D. 东晋军队3.《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C. 吴、东晋、梁D. 宋、齐、梁4.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如图反映的是()A. 战国兼并图B. 赤壁之战图C. 人口南迁图D. 三国鼎立图5.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王老师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展示了下图的幻灯片,王老师讲述的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长平之战D. 淝水之战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A. 统一全国B. 消灭袁绍C. 废汉献帝D. 建立魏国8.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标志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D.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A. B. C. D.10.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A. 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 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 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1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练习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练习及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魏、蜀、西晋 B.魏、蜀、吴C.吴、东晋、梁 D.宋、齐、梁3.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是()A.战国兼并图 B.赤壁之战图C.人口南迁图 D.三国鼎立图4.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6.三国,是一个永远激起豪情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坚忍不拔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构筑起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 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7.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强8.观察下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C.孝文帝 D.曹丕9.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下列哪一著名战役有关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10.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1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12.《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下图是电视剧《三国》中官渡之战的场景,历史上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2.曹操曾参加和指挥过的战役有()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4.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为精彩的两次战役,它们最为显著的共同点是() A.以少胜多B.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战争的正义性(1)材料一中的“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是诸葛亮给谁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3)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片,写出三国名称及都城。

(4)请谈谈你对材料二这一局面的认识。

1.A[解析] 历史上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所以A项是正确的。

2.B[解析] 200年,曹操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进行赤壁之战。

3.D4.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5.A6.C[解析]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7.[答案] (1)曹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

(2)刘备。

正确。

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取得胜利,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A:魏国,洛阳;B:蜀国,成都;C:吴国,建业。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相比,反映了由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可知: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据此回答第(1)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课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课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课堂练习第十六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而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的是 ( )A.诸葛亮B.曹操C.孙权D.袁绍2.京剧多用脸谱刻画人物形象,如脸红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其中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下列事件与曹操有关的是( )①三顾茅庐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魏国建立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争是 (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4.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C.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D.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二.填写下表战役时间交战双方影响牧野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日:“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发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摘编自《资治通鉴》(1)材料记载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此事件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请查阅有关地理方面的材料,简要解释这一现象。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5.B6.A7.B8.D二.填写下表:战役时间交战双方影响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商军与周军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非选择题(1)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官渡之战中, 曹操战胜袁绍的原因不包括( ) 。

A. 使用了正确的计谋B. 曹操三顾茅庐C. “挟天子以令诸侯”D.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决定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结果的最直接因素是( )。

A. 政治措施B. 经济后盾C. 人民支持D. 军事战术3.魏国的建立者是( )。

A. 曹操B. 曹丕C. 刘备D. 孙权4.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公元229年中国的政权局面的是( )。

A. B.C. D.5.“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这首《蒿里行》描绘的是什么时期的场景?( )。

A. 春秋战国B. 秦朝末年C. 西汉末年D. 东汉末年6.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当时曹操“志”在( ) 。

A. 统一天下B. 消灭袁绍C. 废汉称帝D. 建立魏国7.三国时期, 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 黄岩岛B. 钓鱼岛C. 台湾D. 海南8.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 吴—蜀—魏B. 蜀—魏—吴C. 蜀—吴—魏D. 魏—蜀—吴9.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项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

A. 把汉献帝接到许B. 招揽人才C. 发动官渡之战D. 实行屯田10.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 赤壁之战B. 牧野之战C. 马陵之战D. 官渡之战11.“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是杜甫的诗句。

诗句中的“老臣”与下图有关, 他是( )。

A. 刘备B. 诸葛亮C. 周瑜D. 曹操12.东汉末年,曹操在北方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 “挟天子以令诸侯”B. 实行屯田的措施C. 招贤纳士D. 打败强敌袁绍二、材料解析题13.完成下面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6课练习历史试卷(解析版)及解析

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6课练习历史试卷(解析版)及解析

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6课练习历史试卷(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

该纪念园的主题是A. 纪念蔡伦改进造纸术B. 纪念蔡伦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C. 纪念造纸术发明过程D. 纪念蔡伦被东汉政府封为“蔡侯”2.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A.指南针 B.造纸术C.印刷术 D.火药3.《三国演义》中有个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华佗的行为?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C.运用“五禽戏”帮助康复 D.参考了《本草纲目》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1.A【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从图片可知此处人物为蔡伦。

A项,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枝、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故A项正确。

B项,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出土于甘肃天水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故B项错误。

C项,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在纪念园无法体现,也不是其目的。

故C项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蔡伦改进的纸张被称为“蔡侯纸”,这并不是说他本人被封为“蔡侯”。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B【解析】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题干中提到“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发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其他的三项发明,造纸术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文明的发展有着更直接的推动作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D【解析】3.试题分析:《三国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而《本草纲目》为明朝李时珍撰,故华佗不可能参考了《本草纲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习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习题 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一、单项选择题1.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2.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是( )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结束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201年B.221年C.220年D.222年二、非选择题7.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为三国中的哪三国?它们各自由何人建立?(2)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

这两次战役的意义各是什么?(3)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参考答案1.A2.B3.B4.C5.A6.D7.(1)A:魏国、曹丕;B:蜀国、刘备;C:吴国、孙权。

(2)D:官渡之战;E:赤壁之战。

D战场: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E战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台湾。

夷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5 学年初一上册历史课后练习题:第16 课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历史网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初一上册历史课后练习题,欢迎阅读与选择!
一、选择题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图1 中的纪念园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子池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 级旅游风景区。

该纪念园的主题是( )
A.纪念蔡伦改进造纸术
B.纪念蔡伦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C.纪念造纸术发明过程
D.纪念蔡伦被东汉政府封为蔡侯
3.下图属于秦汉文化成就的是( )
A.地动仪
B.曲辕犁
C.筒车
D.罗盘针
4.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 禽流感的感染。

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
A.《本草纲目》B《千金方》C.《唐本草》D《伤寒杂病论》
5.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郦道元
6.时下禽流感横行,板蓝根游行,板蓝根源自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一直被历代医学家所珍视,是重要的医学瑰宝。

在医学界同样影响深远,被誉为医圣的是( )
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