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综合测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进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进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特地化产业供应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推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2. √3. ×4. ×5.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oA.经济地理学B.区位理论C.均衡增长理论D.非均衡增长理论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o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淌性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淌性D.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3.区域自然资源采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缘由包括(BCD )oΛ.区域自然环境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oA.前向关联效应B.后向关联效应C.集聚效应D.旁侧关联效应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o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C.开发的时效性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7,区域经济进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o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工业化后期阶段D.后工业化社会8.产业结构演化的基本动因是(C) o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AB) oA.人口和劳动力B.市场C.自然环境D.自然资源10.依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分为(BCD )oA.国际经济合作B.民间合作C.官方合作D.官民合作11.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oA.股份合资B.信贷C.契约合资D.证券投资12.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ABCD )oA.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c,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充分进展D.鼓舞更多的人参加其中13.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CD )oA.关联性B.特殊性C.整体性D.层次性14.对区域内各类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ABCD) oA.肯定量评价B.平均量评价C.需求量评价D.综合评价15.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ABD )oA.产业结构政策B.产业组织政策C.投资政策D.产业布局政策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B2. ABC3. ABCD4. BCD5. ABD6. ABCD7. B8. C9. AB 10. BCD 11. BD12. ABCD 13. ACD14. ABCD15. AB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区域经济开发2.区位因素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实现我们我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采用的政策措施。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电大【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作业答案及综合题)

电大【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作业答案及综合题)

电大【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作业答案及综合题)【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最新小抄(作业答案及综合题)《区域经济学》一、判断题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度。

(×)二、单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20世纪5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市场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科林·克拉)首先提出来的。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D资源缺乏型)区域。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建筑)三、多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CD)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C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

A.新经济地理学派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B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AB)。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区域经济发展B 区域经济关系C 区际经济差异D 企业内部管理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A 自然资源B 地理位置C 人口数量D 企业品牌形象3、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A 技术进步B 资本积累C 劳动力增加D 以上都是4、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经济效益原则B 生态效益原则C 社会效益原则D 随机布局原则5、区域开发的主要模式不包括()A 增长极模式B 点轴开发模式C 网络开发模式D 均衡发展模式6、区域分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自然条件B 市场需求C 技术水平D 以上都是7、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贸易产生的原因()A 区域差异B 比较优势C 规模经济D 政策限制8、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不包括()A 行业合作B 区域合作组织C 企业间合作D 家庭间合作9、经济区的类型不包括()A 综合经济区B 部门经济区C 特殊经济区D 个人经济区10、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是()A 产业规划B 城镇规划C 基础设施规划D 土地利用规划11、区域政策的目标不包括()A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B 缩小区域差距C 保护环境D 增加企业利润1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A 全局性B 长远性C 稳定性D 短期性13、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观点是()A 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相互作用影响产业集聚B 自然资源决定产业布局C 政府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D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发展14、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不包括()A 企业B 政府C 科研机构D 竞争对手15、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C 差异性原则D 持续性原则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学科。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3、产业集聚一定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3年电大区域经济学试题

2023年电大区域经济学试题

XXX电视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社会发育程度旳标志是。

2.区域条件重要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

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旳方式从理论上可以分为和两类。

4.中心——外围理论有时也称为或中心——边缘理论。

5. 区域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种区域范围内旳与,是区域经济发展旳规划旳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旳重要内容。

6.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在一定旳空间范围内,不同样地区旳为了各自旳经济利益或共同旳经济利益,根据一定旳协议、章程或者协议,将商品和在地区之间组合、配置旳过程。

7.区域空间构造从广义上讲是指区域内多种构成要素空间关系旳总称,详细包括区域中旳多种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在地区上旳分布及组合,可以详细分为区域自然空间构造和。

8. 区域规划旳特点重要包括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层次性和。

9 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可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旳一切企业旳总和。

10.地区形象旳特点包括地区性、继承性和。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种或多种恰当答案,多选、少选或选错均不得分)11.现代世界面临旳重大区域问题( )A.人口问题B.地缘政治C.经济安全D.都市问题E.可持续发展问题12.人口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旳影响重要有()A.劳动者旳身体素质B.劳动者旳科学文化素质C.地方经济发展水平D.地方区域经济构造旳分布E.劳动者旳思想素质13. 区域产业构造演变旳动因()A.国民经济发展状况B.技术变动C.区域政策D.供应原因E.能源短缺14. 中国能源供应体系面临旳挑战( )A.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B.能源消费以煤为主C.环境压力大D.市场体系不完善E.应急能力有待加强15. 区域经济规划旳内容包括( )A.区域经济发展目旳B.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C.主导产业选择D.产业构造配置E.区域空间布局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6. 区域经济学17. 地区布局18. 区域经济重心19.区域经济规划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0.试述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旳关系21.我国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旳措施是什么?22.简述区域经济规划旳原则。

区域经济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区域经济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围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围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5132《区域经济学》(A卷答案)

5132《区域经济学》(A卷答案)

5132《区域经济学》(A卷答案)A卷卷号:5132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1月期末考试(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2006年1月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区域政策理论2、胡佛3、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4、区域交通系统、公用事业系统、公共工程5、固体能源、液体能源、气体能源和电力6、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7、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区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1、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

2、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

3、新产业区: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除了一般的聚集意义外,其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制度的建设。

4、新要素学说:新要素学说是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它大大地扩展了生产要素范围,把劳动者的智力投资、科技进步与创新、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都列入生产要素范畴,深化了生产要素的内涵。

5、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体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1、答:目前,区域经济学形成了三大流派:(1)新经济地理学派(2)新制度学派(3)区域管理学派2、答:(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2)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3、答: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A. 地理位置B. 自然条件C. 人口规模D. 市场条件答案:D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是?A. 区域间关系协调发展B.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C.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D. 教育、文化协调发展答案:B3.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A. 由相邻地区之间开展合作B. 在区域内各国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C. 同区域内的国家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D. 同一产业在各地开展的合作答案:C二、简答题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答: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空间界限的地域经济单元中地方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 什么是区域经济合作?答: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方面开展相互合作,以实现对各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共同利益和目标。

三、论述题1. 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背景,简述培育新的增长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因此,培育新的增长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育新的增长点既可以通过发掘所在地区的特色产业,加强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来实现。

新的增长点的出现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对所在地区的环境、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题,简述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区域内各经济体在空间和功能分工上的互补性和协调性,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的拓展,实现功能循序渐进的不断适应和提高。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适度扩大市场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2)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以及一些重大公共设施建设3)加强产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4)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5)加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地区内的经济联系以及地区发展的驱动因素等。

2. 请列举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空间分析、计量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经济模型、实证研究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研究者分析和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地区内的经济联系以及地区发展的动力机制。

3. 请解释什么是地区差异?地区差异是指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由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历史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

地区差异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 请解释什么是地区经济增长极?地区经济增长极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增长最为迅速、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动密度、较强的创新能力、优质的基础设施等特征,吸引了大量资源和人才流入,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

二、论述题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格局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和区域政策三个方面对区域经济学进行探讨。

首先,地区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可以通过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因素来解释。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势和开放政策的支持,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地区差异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改善基础设施等手段来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其次,地区发展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地区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涉及到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

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 )3、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 )5、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 )6、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 )7、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 )8. 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 )9、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 )10、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 )11、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的考察,也需要利用这一指标。

(× )12、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一样,从落后的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 )13、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 )14、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 )15、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 )16、可持续发展观在认识上只看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对立的一面。

(× )17、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 )18、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19、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20、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学综合测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区域经济学综合测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区域经济学综合测试卷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绝对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学说。

2.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制度因素。

3.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

4.区位指向、空间近邻效应。

5.传统社会阶段、成熟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6.调查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制定。

7.整体性、动态性。

8.合理化、高级化。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区域及区域经济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1分)。

其基本属性是:(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2)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3)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4)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4×0.5=2分)。

区域经济是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和各种要素相互关系的总和(1分)。

它具有一定的地理空间,由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1分)。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及其要素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1分)。

它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大要素组成(0.5分)。

其中,“点”是指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点,城市等,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1分);“线”主要包括交通线、通讯线、能源供给线等,是区域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经济要素流动的空间通道(1分);“网络”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所形成(0.5分);“域面”为区域空间结构内除去点、线、网络之外的所有地域,是点、线要素赖以存在的空间基础(1分)。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2分)。

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2分)。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可分为综合和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部门(产业)发展战略(1分)。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A)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A)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A)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城市B、卫星城镇C、乡村D、经济开发区2、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是()A、结构性效益B、资源利用程度C、关联度D、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3、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东西部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加大了政策力度,主要加大了()的力度。

A、工资补贴B、税收减免C、转移支付D、价格调整4、国家创新体系包括()A、知识创新体系B、技术创新体系C、知识转播体系D、知识应用体系5、从长期看经济增长的方式有()A、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率B、低投入、低消耗、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C、高投入、低消耗、低速度、低质量、低效率D、低投入、高消耗、低速度、低质量、低效率6、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产业结构B、收入分配结构C、技术结构D、职业结构7、()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A、扩张效应B、回程效应C、涓滴效应D、极化效应8、欧共体转为欧盟的标志是《》的签署。

A、罗马条约B、欧洲一体化文件C、马约D、政治联盟条约9、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A、生产力水平高低B、资源丰富程度C、产业结构优劣D、区域经济政策导向10、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需从()方面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分析既全面和深入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A、总体原则B、多视角考察C、定性化D、定量化二、判断改错题(每题3分,共15分)1、工业型经济特区的功能在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从国内外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

()2、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竞争,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

()3、科技型的经济特区其功能在于让外商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和贸易。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共15分)1.区域经济增长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3.核心区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投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 ----------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另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 其中, -----------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分)1.ABCD2.BC3. A4. A5. D6.ABCD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规范政府职能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A目标驱动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宏观调控机制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C 南南合作D 东西合作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科技进步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 城市的基础是--------A最大的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 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7、A 8、AB 9、ABCD 10、A 11.ABC 12.ABCD7、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 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 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6.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B. 公用事业系统C. 文化教育系统D. 医疗卫生系统)。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2.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16 分)1. 区域:2. 配第-克拉克定律:3.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 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单元测试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单元测试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单元测试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学科,涉及到经济地理、区域发展、区域政策等内容。

下面是一份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单元测试,帮助您检验对该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1. 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A. 全球经济B. 国家经济C. 地理区域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D. 城市经济2.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 城市化进程B. 区域发展差异C. 地理环境因素D. 宏观经济政策3. 区域经济的核心问题是:A. 经济增长B. 资源配置C. 产业结构优化D. 区域发展不平衡4.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理论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B. 实证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法C. 历史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D. 调查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方法5. 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政策B. 自然资源禀赋C. 人口密度D. 历史文化传承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理区域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其内容涵盖了区域发展、区域差异、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等方面。

通过研究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等现象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和困境。

2. 请列举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每个原因的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人口因素、政策影响、地理位置等。

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会导致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不同;人口因素如人口密度、人口素质等也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政策影响主要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区域政策的不同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地理位置也是产生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之一,接近海岸或交通要道的地区通常经济发展较快。

三、论述题请选定一个地理区域,以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该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这里选择的地理区域假设为“中国长三角地区”)中国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综合测试卷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绝对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学说。

2.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制度因素。

3.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

4.区位指向、空间近邻效应。

5.传统社会阶段、成熟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6.调查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制定。

7.整体性、动态性。

8.合理化、高级化。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区域及区域经济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1分)。

其基本属性是:(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2)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3)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4)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4×0.5=2分)。

区域经济是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和各种要素相互关系的总和(1分)。

它具有一定的地理空间,由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1分)。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及其要素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1分)。

它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大要素组成(0.5分)。

其中,“点”是指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点,城市等,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1分);“线”主要包括交通线、通讯线、能源供给线等,是区域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经济要素流动的空间通道(1分);“网络”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所形成(0.5分);“域面”为区域空间结构内除去点、线、网络之外的所有地域,是点、线要素赖以存在的空间基础(1分)。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2分)。

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2分)。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可分为综合和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部门(产业)发展战略(1分)。

三、简答题(共35分)1.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及其主要内容(8分)。

(1)区域财政金融政策:①区域财政政策。

是配合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来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分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以实现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区际公平、区域发展稳定性为目标。

包括地区税收杠杆、财政分配实施手段(1分);②区域货币政策。

目的在于加速资金流动,带动要素流动,为生产要素空间合理配置和地域分工提供资金保障(1分);③区域转移支付政策。

包括缩小地区差距方面、扶贫方面、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转移支付(1分)。

(2)区域产业与投资政策:①区域产业政策。

目的在于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1分);②投资政策。

包括投资环境建设、投资产业选择两大方面(1分)。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①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目的在于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理顺地区利益关系、调整国家重点项目的地区分布和防止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两极分化(1分);②区域合作政策。

目的在于克服由于区域利益矛盾引起的区域经济冲突,促进区域合理分工与合作(1分)。

(4)区域创新政策:主要作用于基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领域。

包括政府资助地区研发项目、政府采购创新产品、政府直接投资等手段(1分)。

2.简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意义(7分)。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过程(3分)。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1)加快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减缓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缩小区域经济差异(1分);(2)为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继续发挥发达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增强我国的经济总体实力(1分);(3)可以有效地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分)。

3.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中地租公式的主要内容(7分)。

R=PQ-CQ-KtQ=(P-C-Kt)Q(1分)R:单位面积农产品的区位地租(0.5分)。

Q: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假设全部售出、等同于销售量)(1分)。

P:单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0.5分)。

C: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0.5分)。

T:单位农产品每英里的运费(运费率)(0.5分)。

K:距离城市(市场)的英里数(运距)(0.5分)。

Kt:单位农产品的运费(0.5分)。

依据公式,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三个变量决定单位面积农产品的地租收入(1分)。

当生产成本、市场价格不变时,地租收入取决于距离城市的远近(1分)。

4.简要回答区域经济系统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7分)。

(1)区位因素:对区域交通和信息条件、地缘优势、生产要素流动条件和成本等产生影响(1分)。

(2)自然因素:地势地貌、气候条件、资源环境等,对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分工等产生影响(1分)。

(3)人口因素: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移动和人口分布等,对区域资金积累、区域产业结构、区域资源环境等产生影响(1分)。

(4)科技因素:对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等产生影响(1分)。

(5)政策因素:指对不同区域采取的差别性区域经济政策,包括区域产业政策、区域财政政策、区域投资政策、区域对外开放政策等方面(1分)。

(6)经济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区域基础设施、区域市场潜力等(1分)。

(7)其它因素:社会发展水平、机制体制环境等,对人的思想观念、政府效率等产生影响(1分)。

5.韦伯如何根据原料指数得出工厂布局的一般区位法则(6分)。

(1)原料指数(M i)>1时,产品重量小于原料的重量(1分),说明使用的是损重原料,工厂布置在原料地运输量最小,工厂区位是原料地指向(1分)。

(2)原料指数(M i)<1时,产品重量大于局地原料重量(1分),说明在生产中使用了遍在原料,工厂布置在消费地运输量最小,工厂区位是消费地指向(1分)。

(3)原料指数(M i )=1时,产品重量与原料的重量相等(1分),说明使用的是纯原料,工厂可在原料地、消费地或两地之间直线上任意一点布置,运输量不变,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均可(自由区位)(1分)。

四、综合分析题(本大题 共30分)1.结合下列资料,运用所学知识,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个问题。

(1)写出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说明各指标的含义及区位熵在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中的作用。

回答计算2009年云南省工业分大类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区位熵需要用到哪些统计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从何处得到(8分)。

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n i iin i i i D D dd LQ 11 (2分) 式中:LQ -区域i 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0.5分)。

d i -某区域i 部门的有关指标(产值、就业人数等)(0.5分)。

D i -高层次区域i 部门的有关指标(0.5分)。

n -某类产业的部门数量(0.5分)。

区位熵是反映某区域某一产业部门专业化程度的常用指标(1分)。

当某区域某一产业部门区位熵的值大于1,表明该产业部门专门化水平较高,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

反之,表明该产业部门专门化水平较低,不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1分)。

计算2009年云南工业分大类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区位熵需要用《云南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的相关数据,并注意数据口径的一致性(2分)。

(2)根据表1~表2、图1~图4以及上述背景资料,分析云南省工业结构的特点(8分)。

①优势行业工业较少,且主要为采掘和原材料型工业。

除了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几个行业区位熵的值较大外,其它大部分行业区位熵值较小,在全国不具备比较优势。

这些工业行业主要为采掘和原材料型工业,大部分属于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2分)。

②工业发展对自然资源尤其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大,对环境破坏和污染较严重,工业发展面临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挑战(2分)。

③除了烟草制品业在全国具有突出的优势外,其它非烟工业优势不明显,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

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虽有一定优势,但优势还不十分明显。

云南省生物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等优势、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2分)。

④产业结构的层次偏低,产品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低(2分)。

⑤……(本小题为开放性论题,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分)。

(3)结合图5~图8以及上述分析结果,分析云南省产业结构(尤其工业结构)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8分)。

①工业结构层次和工业经济效益偏低,工业化对城镇化推动能力较弱。

总体上,云南工业化阶段仅相当于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的工业化初期阶段。

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地区相比较,工业产品的加工度、技术集约程度、装备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结构层次较低。

原材料工业和资源型传统产业比重大,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工业经济效益偏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城镇经济实力不强,容纳人口和产业的能力有限,对腹地辐射带动能力弱(2.5分)。

②工业结构不合理,结构重型化明显,制约非农就业和城乡协调发展。

结构重型化导致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较低,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轻工业尤其非烟轻工业发展缓慢,工业对农业的带动效应弱,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扩大。

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潜力以及优势农产品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重工业为主、依赖大量投资拉动的工业化道路,也导致城镇基础设施、农村公共设施投资有限,制约农村发展和城镇发展质量的提升(2.5分)。

③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层次较低,对城镇化进程产生明显制约作用。

云南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失衡,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非农产业尤其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弱,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云南三次产业结构高度较低。

表现为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偏高,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偏低。

就业结构高度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高,而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则明显偏低。

上述状况说明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产业经济效益偏低,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3分)。

④……(本小题为开放性论题,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