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三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第一章内科病证

合集下载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三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第三章外科病证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三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第三章外科病证
172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第三章 外科病证
第一节 乳痈 (乳腺炎)
一、刺血治疗方案 取穴 肩胛区阳性反应点、阿是穴。 注释 乳痈患者多在患侧肩胛区出现阳性反应点,反应点为大如小米粒 的红色斑点,指压不退色,稀疏散在,数个至十几个不等,其反应点多在膏 肓穴,周围明显,若阳性反应点不明显者,可以膏肓为中心及其周围刺血, 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挑刺反应点,并加拔火罐;同时在乳房结块周围有鼓 胀的静脉血管刺之,或在痛点刺出血。 刺血治疗本病,具有通乳络、祛瘀血、散结滞、清邪热的作用。 二、体针治疗方案 取穴 足三里、曲池、肩井、膻中、内关。 配穴 热毒壅盛配行间、大椎;肉腐成脓配少泽、鱼际;余毒未尽配水
三、操作方法 均用泻法。膻中向患侧乳房横刺;足三重在腓骨前缘,直刺 1.5 寸;余穴 常规刺。于月经期前 5~7 天或出现周期性疼痛时针刺,至月经结束,连治疗 3 个疗程。 四、按语 乳癖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乳腺小叶增生病”、“乳腺纤维囊性病”、“乳房 囊性增生病”等,是乳腺部分增生疾病。本病即非炎症,亦非肿瘤,而是由 于情志抑郁、内分泌功能紊乱致使乳腺结构异常的一种妇女常见病。一般发 生于 30~40 岁的妇女,尤其多见于高龄未婚、未生育、未哺乳及性功能障碍 的妇女。在中医学又称为“乳痰”、“乳核”。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忧郁 思虑,以致肝失条达;或心脾郁结,气血失调,痰湿阻滞乳络而成;或病 久、房劳不节,损及肝肾,阴虚血少,则经络失养而成本病。本病病位在乳 房,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冲任失调。 本病在目前发病越来越高,随着生育的改革,经济社会压力的增大等多 方面因素变化,出现了有增无减的发展趋势,以致成为影响已婚妇女生活质 量的重要疾病。西医治疗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针灸对本病是一种 优势方法,针灸有见效高的优势。对于疗程长、病情重者,可配合乳房按 摩、火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少数患者有恶变的可能,因此要及时相关 的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本病与情绪有重要的关系,因此调节患者情绪至关 重要,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忌忧思恼怒;治疗应在周期变化时开始,这样 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董氏奇穴针灸学》十四经络【肺经】1.云门、中府——用三棱针治喉痧。

喉痧为肺胃蕴热以致咽喉暴痛热腐,且兼痧症者。

而中府为肺之募穴可清宣上焦,疏调肺气,云门则可治气瘿上气胸满。

二穴以三棱针出血,不但于喉痧有效,兼为治疗气管炎及喘息的特效穴。

2.天府、侠白——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侠白穴对神经性心悸亢进症及肋间神经痛有卓效,再加天府为其倒马针,则可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3.尺泽、孔最——治肺经之气喘。

尺泽为肺经之合水穴,肺气由此进入内脏而具调肺气之功,凡肺经实热皆可泻之,即具泄肺火、降逆气、清上焦热之性能。

再配以为肺经郄穴之孔最,其润肺、清热、解表之效,两相参合,于气喘之证,大有裨益。

如再加配曲池、合谷二穴,功效更彰。

4.列缺、鱼际——治全身之骨痛酸麻。

列缺为别走大肠之络穴,与任脉、照海有一定之关系,且与肾经相关连,能逐水利气。

鱼际能清热利气,故行胃中湿热出循阳道,针时列缺宜透太渊,鱼际宜透劳宫,则全身之骨痛酸麻有立已之功。

5.少商——用三棱针治鼻衄,三岁前之小儿用手轻捏此穴五分钟即止,不须用针。

少商为肺气开出之井穴,点刺出血,有消炎、退热、收缩脑部血管的效用,故可用治鼻衄。

又李文宪常以此穴主治暑气及喉科诸病甚效。

【大肠经】1.扶突、天鼎——用三棱针治喉炎。

扶突对咳逆喘息,喉中如水鸡声,咽喉不利,暴喑气梗咳多唾有效。

天鼎则治失音、喉痹咽肿。

用针时,循二穴之青筋处出血,立可消炎,喉炎立效。

临床上扁挑腺炎及喉头炎,皆有效验。

2.温溜、下廉——治脚痛(单用)及坐骨神经痛。

温溜为大肠经之郄穴,能清邪热、通气血,辅以下廉治痹之功,于脚痛时针健侧之温溜、下廉。

坐骨神经痛,则两手并取之。

3.合谷、曲池——治头痛(双用)。

二穴用治头面耳目口鼻诸疾之功效,为众所周知者。

4.合谷——用治腹部痛。

合谷为增强自然治愈力之原穴,能通降肠胃,升清降浊,故可治腹痛。

5.臂臑——治高血压之头晕(双用)及脚痛(单用)。

董氏奇穴详解图文

董氏奇穴详解图文
目录
• 1---20图解 • 21---25.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 26—27.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 • 28---31. 特色诊法 • 32---43.治疗特色 • 44---62.精华董氏奇穴特效配穴 • 63---79.董氏72绝针 • 80.---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歌诀
1
2
3
4
33
• 二、董氏奇穴之命名
• 董师虽然创见奇穴甚多,但从无一穴以自己姓名命名,他认为医 学为救人之利器,为社会之所需,不应私秘而主张公开,编写奇 穴之汇,亦无一丝名利之图,其伟大精神令人钦佩,反观时下偶 有一见,尚未定论,恐或为别人所据,即迅速冠以某某合谷,某 某血海、某某三阴交者,又岂可以道理计。至于那些剽窃别人创 见将穴改名,企图偷天换日之人,则又岂能不觉愧耻。
30
• 五、治疗特色 • 董氏奇穴针灸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
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耳鸣、 耳聋、带状疱疹、丹毒、不孕症、妇科病等等,均有意想 不到的疗效。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又如肾关穴 治尿频;木穴治鹅掌风;妇科穴治不孕症;驷马穴治过敏 性鼻炎及多种皮肤病;正脊穴及上三黄治各种骨刺;通关、 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针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 尿病;制污穴治久年恶疮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重治暴聋; 侧三里、侧下三里治三叉神经痛均有特效,屡验不爽,不 一而足。在患侧四花中穴、四花外穴附近若有瘀络,刺血 对缓解肩关节疼痛极有效验。
• 运用董氏奇穴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掌握一些特效的招 式,形成一系列疑难专科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董氏先祖 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卓有成效的治疗经验,必须首先 掌握。第二层次,由董氏奇穴完整的实践及理论体系切入, 参透针道原理,把握一身阴阳规律,形成以静制动、以不 变应万变的整体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的临床 问题时,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找到最佳治疗对策。可以 说,董氏奇穴将中国传统针灸之精粹发挥得淋漓尽致。为 学者须沉潜入微,真积力久,方可慧然独悟。

?针行天下董氏奇穴与十四经——杨维杰先生解析2010-11-26

?针行天下董氏奇穴与十四经——杨维杰先生解析2010-11-26

针行天下董氏奇穴与十四经——杨维杰先生解析2010-11-26董氏奇穴目前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及地区如韩国、美国、中国及台湾均已普及,可以说董氏奇穴是与十四经穴并立的针灸体系,而且许多地方比十四经穴的效果更好,精通十四经穴才能较好的掌握董氏奇穴,深入研究董氏奇穴对于十四经穴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我们来看看董氏针法基本上与十四经穴有什么差异,各位都知道十四经针法在于通过经络治疗疾病:第一是循经取穴。

第二是表里经取穴。

第三是手足同名经取穴。

事实上十四经的高级针法也有很多是在远处扎针,《针灸大成.标幽赋》说:「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半取」。

左边有病针右侧,右侧有病针左边,头有病针脚,下面有病针上部。

各位知道,自古以来,高明的医师多半是不针患处的,左边有病针右边,这有平衡作用,上面有病针下边则有疏导的作用。

左上有病在右下方扎针,或右上有病针左下方,这就称做巨刺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活用十四经穴,在董氏奇穴中这种刺法也用的最多。

董氏针法最重要的核心内涵就是<脏腑别通>,例如肝与大肠通,大肠经走手,肝经走足,一在手一在足,一为阳一为阴,一为腑一为脏。

因能通上下左右而达平衡,治疗效果比本经取穴更佳。

就以曲池为例来看,大家知道曲池在大肠经上,因此曲池治泄泻效果甚佳,由于大肠与肝通,治疗眩晕症及头痛效果很好,也能降血压,并能治美尼尔氏症。

再举个例子,网球肘也可活用曲池穴治疗,在经穴学中曲池定位并未贴骨,针灸时稍往后贴骨效果既好又快,这种刺法就是董氏针法的第二重要理论的「体应针法」中的「以骨治骨」,即是贴骨刺或针刺抵骨可以治骨病,各位若读过《灵枢官针篇》,对这种针法就能有所了解。

曲池穴旁是尺泽穴,尺泽穴旁有一大筋,针刺尺泽穴贴筋进针,治疗五十肩特效,五十肩之肩臂不能举动可以说是筋病,这就是「以筋治筋」。

董氏针法的「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的治疗效果是很大的。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二篇董氏奇穴重要穴位第三章三三部位(小臂部位)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二篇董氏奇穴重要穴位第三章三三部位(小臂部位)
036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第三章 三三部位 (小臂部位)
概述
三三部位为小臂部,本部位总计 16 穴名,共 32 穴 (注:穴名后括号内序
号为穴位数)。
①其门穴 (2);②其角穴 (2);③其正穴 (2);④火串穴 (2);⑤火陵
038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6) 三其穴的一般操作自下向上透,采用皮下针,由其门穴向其角穴扎
针,由其角穴向其正穴扎针,一针接着一针。但是治疗妇科病时的操作与此
不同,其操作是由大肠经横透向三焦经,以泻三焦相火,是与其不同之处,
穴);③三士穴 (人士、地士、天士穴)。
在这里未列出的穴位仍然仅作了解,因为这些穴位在临床中用之较少,
笔者尚无更多的临床经验,所用也仅以其主治而用,故也没有引述之必要,
只将 3 个穴位组的应用进行以下扼要整理。
重要穴位的临床运用
1. 三其穴 (其门、其角、其正穴)
其门穴
定位 外侧。
解剖
在手腕横纹后 2 寸处,桡骨之 此处有短伸拇筋,头静脉、桡
三三部位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部位之一,在这一部位有些穴位与十四经
之穴位置大体相同,如火串穴与支沟穴相近,火腑海穴与手三里穴相近,曲
陵穴就是尺泽穴,这些穴位的功效也与十四经之穴功效相近,当掌握了十四
经穴原有的作用外,再把董氏奇穴所特有之效掌握即可。所以这些穴位在这
里不再赘述,重点应掌握的是下列穴位。
① 三 其 穴 (其 门 、 其 角 、 其 正 穴); ② 三 门 穴 (肠 门 、 肝 门 、 心 门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精品讲义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精品讲义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精品讲义导读代序董氏奇穴为我国山东省平度县人董景昌先生家传绝学,代代单传,至董先生在台湾行医,始允许学生在其诊治病人时侍诊学习,间亦回答学生发问,虽有讲义油印本,从未以上课形式传授,故门下诸生各人所得不尽相同,但其学生编书时,均以董先生之《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为蓝本,再加入自己所闻及经验。

本讲义穴位用法经验系以赖金雄师伯所编之“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为本,删除部分罕用穴位,而本人经验部分及诸多董先生门人分别发表之病案,将以课堂讲述为主。

董氏奇穴按董景昌先生定名为《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盖有不自囿〞奇穴〞一隅,而认为是正统针灸之意。

今附上董先生于1973年出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一书时自序的部分内容,以为读者一窥董先生将其「祖传之秘」公诸社会之意。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自序针灸治病,历史悠久,至宋仁宗时,铸有「俞穴铜人」,确定十二大脉,设三百六十五针穴,颁行「五脏图」,供世人参证,针术更趋昌明,垂今历二千五百年,医圣辈出,遗着亦伙,惜以文字深奥,语意含蓄,非躬亲体验,实难领悟真谛,是以面授口传,居于重要地位,但囿于私相传习,秘而不宣,致高深医理,每失所传,良可惋惜!一般所传之针灸医学,循十四经脉络,订为三百六十五穴位。

但观历代名医遗着,经穴经废弃者有之,经外再发现者亦有之。

不独「俞穴铜人」未臻完备,十四经脉络穴位亦迭有鼎革,针灸医学仍须继续研究与发展,乃不争之论。

景昌先祖所传针术,异于「十四经」脉络,所设穴道部位亦与「三百六十五穴」者大不相同,且重针轻灸,治法简便而功效显著,甚多诊断为难治之症,均经景昌以祖传针术神速治愈。

吾董氏针灸另有渊源,自成一派。

奈先祖遗着毁于兵燹,至深遗憾!所幸景昌记忆力强,对先祖面授之针术尚能牢记要诀,来台以后施行义诊,计有三十万病患同胞深受董氏针术之惠,复因三十万人次之临床验证,董氏针术之疗效乃无可置疑者也。

为响应政府复兴中华文化之号召,发扬我国传统而优良之医术,景昌之奇效针术虽属祖传之密,亦愿公诸社会,贡献人群,一则复兴中华文化,再则亦为先祖「救世济人」传统医德之发扬。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三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第五章五官科病证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三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第五章五官科病证
第三篇 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 201
第五章 五官科病证
第一节 麦粒肿
一、刺血治疗方案 取穴 耳尖、至阳、肝俞。 注释 取患侧耳尖穴,先将耳尖部推擦揉捻至发热充血,再将耳廓由后 向前对折,对准耳尖穴,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迅速点刺,挤出 5~10 滴血即可,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然后再在至阳、肝俞处的皮肤 常规消毒,分别在至阳、肝俞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点刺出血,少出血即 可,也可在点刺后加拔火罐 5 分钟。每日 1 次,中病即止,多数 1 次可愈。 本病以刺血疗法治疗作用甚佳,在临床中报道的刺血穴位较多。常用的 有太阳、大椎、肩胛区反应点、足中趾趾腹、麦粒肿红肿处等,这些穴位取
204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注重用眼卫生。在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等用眼时间较长后,应闭 目养神或远处眺望。避免卧床及坐车看书。针灸对轻中度近视、假性近视疗 效好,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
传统针灸在近视治疗方面有非常成功的经验,眼保健操的运用、按摩的 治疗等,均是从传统针灸系统理论的运用,穴位也均以十四经穴为主。
三、操作方法 诸穴均施以泻法。攒竹用透刺法,可透鱼腰或丝竹空;内庭用强刺激重 泻手法;灵骨取用健侧穴位,针深 1.5 寸。 四、按语 麦粒肿为眼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急性炎症。本病多由化脓性细菌引起, 眼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化脓时可穿破,又名“针眼”、 “土疳”,俗称“偷针眼”。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 风热相搏,客于胞睑;或因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目所致。本病病位在眼 睑。基本病机是热邪结聚于胞睑。 针灸治疗本病初期疗效甚好,多数可在 1~2 次而愈,尤其是刺血疗法对 本病作用最效。因点刺出血以清除脏腑经络之邪热,热祛病退。但是对成脓 之后用针灸疗效不佳,需转眼科切开排脓。在初起时可用热敷方法治疗,但 切忌用手挤压患处,以免脓毒扩散。在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禁用辛辣之物。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心经】1.通里——治心经之大腿后坐骨神经痛。

本穴为别走小肠之络穴,有镇静安神、调心气的作用。

因之对心火,肾阳虚弱的坐骨神经痛颇具效果。

2.少府——晕针之解穴,及扎后之上身发麻(左麻用右右麻用左穴)。

景师有感于晕针及扎后之上身发麻,与心经有一定之关遂以有宁心调神性能之少府为手解穴。

【小肠经】1.前谷、后溪——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后溪为心经之俞土穴,能清神志、祛内热、通督脉、固表分,故有清热、祛风、醒脑、开郁、镇痛之功,以后溪为主穴,前谷为倒马,正以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2.肩贞、臑俞——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据各家载述,二穴为治肩凝、肩胛痛之主穴,景师由“金火制化”,“以阳治阴”悟入,以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3.腕骨——治眼痛。

为小肠经之原穴。

疏太阳经邪而清小肠实热,即具清热、发汗、散瘀、化湿之功,而于眼科可治白膜翳及目出冷泪生翳等之眼痛症。

4.肩外俞、曲垣——治小腿外侧痛。

据各家之载述,二穴为治肩胛痛之要穴,而景师以之治小腿外侧痛,乃“下病上取”原则之治疗法。

【膀胱经】1.通天、承光、五处——治手发抖、半身不遂。

通天可治口喎项强头晕,承光可医口喎眼斜,再加以有宜泄风热效用之五处,三穴合用,对脑部神经受损所致之手发抖、半身不遂等症,有一定之刺激疗效。

2.神堂、膏肓、魄户、附分、心俞、厥阴俞、肺俞、风门、大抒——用三棱针治血压高、重感冒。

放血所以刺激浅层皮层神经,而发生疏导作用也。

而效果相当满意也。

3.膏肓——用三棱针治膝盖关节炎。

一般取穴治膝盖关节炎效果不佳时,取膏肓及神堂、譩禧三穴(即奇穴之三金穴),以三棱针于患侧出血,再针奇穴之肩中穴或杨维杰善用之内关穴,则鲜有不立觉舒适者。

4.神堂、膏肓、魄户——治鼻炎、耳鸣、羊狗疯。

三穴皆能宣通肺气.益气补虚,尤其膏肓一穴、尤宜于慢性病之治疗,故合用有上述之效果。

5.三焦俞、肾俞——治脊椎骨弯曲。

对腰部脊椎骨弯曲,浅刺2-3分,共4针,数日内必收良效。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

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

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

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

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原因,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心绞痛的原因,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一篇董氏奇穴理论体系第二章董氏奇穴应用与注意事项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一篇董氏奇穴理论体系第二章董氏奇穴应用与注意事项
如何把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这是既棘手又重要的 问题,在针灸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籍中很少有关于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相结合的专业书 籍,多为孤立性的论述与运用,很少谈及两者的有效结合。这对发展董氏奇 穴极其不利。学习董氏奇穴的理论应当作十四经内容完善补充,要融入十四 经中去,不可单独分开来看,特别是在临床运用时,无论针法理论,还是穴 位的运用,要把这两者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来看。在脑中不能将此截然分开 来看。
二、董氏奇穴适应证 董氏奇穴取穴少,见效快,凡能利用十四经穴治疗的疾病,均可用董氏 奇穴治疗。不但能够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而且对一些重症久治不愈的顽疾
第一篇 董氏奇穴理论体系 009
往往能立起沉疴。尤其是各种痛证,如各种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 痛、颈肩腰腿痛、四肢痛、扭挫伤、胃痛、胆道痛、非器质性胸腹痛等均有 良效,对中风后遗症、痿证、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均有特效,可涉及临床 各科疾病。
三、董氏奇穴取穴特点与操作注意事项 (一) 董氏奇穴取穴特点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主要不同点在于按部位与经络的定穴,因这一取穴 的不同,董氏奇穴而有了自身的特点。虽然董氏奇穴是以按部位定穴,但是 董氏奇穴很多穴位的临床运用与十四经脉理论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董氏奇穴 的发现与经络理论有重要的关系。董氏奇穴穴位的发现与运用有一套完整的 系统的理论。下面将这一系统理论简述如下。 1. 从暗影与青筋上发展而来 当某脏腑或某经络有病变时,常会在身体某一个部位出现暗影 (称为发 乌)。这种现象的出现既可以帮助诊断疾病,又可以作为疾病的一个治疗点。 这种治疗方法作用强、疗效快,实属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暗影多在手 掌及面部出现,也可以在身体其他部位出现,只不过难以发现。 相同的疾病往往在同一个部位出现暗影,久而久之可形成了一个固定的 治疗点,经反复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其作用功效,便确立为穴位点。如水金、 水通治咳喘,重子、重仙治肩背痛,用木火治疗下肢发凉,五虎穴治疗手脚 痛等,这些穴位的发现就是以暗影的运用。这一用法类似于十四经穴某些经 外奇穴的发现,如阑尾炎时会在阑尾点出现明显的压痛反应,胆囊炎时在胆 囊穴出现明显的压痛反应。两者的区别,一种是以体表颜色的变化而发现, 一种是痛点反应而发现。 青筋相当于静脉瘀,通常称为瘀络。这种瘀络多出现于肘弯部,腿弯 部,或四肢外侧。如脑震荡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多会在然谷部位出现瘀 络;久年胃病会在四花中穴出现瘀络;高脂血症多会在丰隆部位出现瘀络 等。某些久病、怪病、顽疾痼疾多会出现瘀络反应。若就瘀络点刺出血,多 可使疾病速愈,有些疾病,如不经刺血治疗,往往难以治愈,迁延不愈成为 顽疾,若能找到相关瘀络刺之,往往立起沉疴,使疾病霍然而愈。 2. 全息论在董氏取穴中的运用 在中医天人合一学说中认为,每一个局部与整体相关,每一个局部均能

董氏奇穴针灸学基础全套

董氏奇穴针灸学基础全套

董氏奇穴针灸学基础全套★一、头部疾病★(一)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书)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二)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三)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头痛。

(己验证)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

(己验证)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六)眉棱骨痛: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寸处)(视频)(七)感冒头痛: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配灵骨大白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

(书)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取穴:(77-1)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一)视力模糊: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

2、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

配复溜效更佳。

(二)麦粒肿: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佳。

(三)目赤: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董氏奇穴治疗疑难杂症

董氏奇穴治疗疑难杂症

董氏奇穴治疗疑难杂症一、头部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

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2.针灵骨,立可缓和疼痛。

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甚佳。

2.针中九里,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

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疼痛。

2.四花中点刺,效果亦佳。

3.五虎四。

头晕:1.血压高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降血压,止眩晕。

2.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二、眼疾病高血压引起的眼花:五岭穴放血,再针下三皇。

偷针眼: 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目干涩: 1.针明黄有效。

2.配光明效更佳。

迎风流泪: 1.针木穴特效。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3. 久年老病,可于三重穴先行点刺。

三、鼻疾病鼻部各病,驷马穴皆有特效。

鼻塞: 1.感冒鼻塞,针肩中,有卓效。

2.针门金亦有效。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驷马、通天、通关。

酒渣鼻: 1.正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三四次即愈。

2.背部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有卓效。

四、耳疾病中耳炎:外踝四周散刺出血。

耳痛: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

耳鸣:1.泻驷马,补肾关,可即停止。

2.曲陵用泻法,再补明黄,亦可停止。

3.针驷马,无名穴放血。

4.腕顺—、二。

5.驷马、肾关。

6.中九里。

五、颜面疾病(一)颜面神经抽掣: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及中九里有效。

2.腕顺—、二。

(二)三叉神经痛: 1. 侧三里、侧下三里。

六、颈项疾病瘰疬: 1.针三重、六完,取患侧穴位非常有效。

2.三重放血,再针承扶、秩边,效果极佳。

甲状腺肿大:1.先于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针足千金,足五金。

颈项皮肤病:针肩中有效。

项强: 1.针正筋、正宗立能转侧。

痄腮:耳背放血。

肩颈痛:肾关。

落枕:1.重子、重仙。

2.正筋、正宗。

董氏奇穴取穴示意图,穴位治疗方法、病症解析

董氏奇穴取穴示意图,穴位治疗方法、病症解析

董氏奇穴取穴示意图,穴位治疗方法、病症解析《三星一、二、三穴》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肝膽神經、脾之神經。

主治:兩肋痛、肋膜炎、黃疸病、肝炎、口苦、耳聾、兩腿內側筋痛、胃脹、脾臟腫大。

治療方法:刺針法三星一示意图三星一穴取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下五分處是穴。

斜刺三分。

三星二示意图三星二穴取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處是穴。

斜刺三分。

三星三示意图三星三穴取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五分處是穴。

直刺二~三分。

三海一、二、三穴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腎之神經、子宮興膀胱神經。

主治:急慢性腎盂炎、膀胱炎、子宮瘤、卵巢瘤、子宮炎、卵巢炎、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腎虧陽萎、早洩、增高、項緊痛、後腦疼痛、膽汁分泌不足。

治療方法:刺針法、三海一、二、穴同時取用、三海一穴示意图三海一穴取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下五分處是穴、斜刺三~八分。

三海二穴示意图三海二穴取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處是穴、直刺二分~五分三海三穴示意图三海三穴取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上五分處是穴、直刺二分~五分大白穴示意图大白穴取穴:手握拇指與食指間橫紋盡頭向外一寸是穴,即靈骨穴下一寸處。

手背大拇指與食指叉骨陷中,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合谷穴外一寸骨邊、劑量:三稜針刺出血解剖位置:此處為第一手背側骨間筋、有撓骨動脈、橈骨神經、肺支神經。

主治:頭痛、偏頭痛、肺癌、肺炎、肺氣腫、肺積水、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

又治小兒氣喘、發高燒治療方法:放血法特特效主治: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特效配穴_特效配穴:大白穴以三稜針治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特效)。

重子穴示意图重子穴取穴:掌心向上,當大拇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虎口下一寸處是穴。

可與大白穴相通。

劑量:直刺一~二寸。

解剖位置:有僥骨神經、撓骨動脈、肺分支神經。

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

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小兒疾患特效配穴:重子穴治小兒疾患以三稜針刺出血(特效)。

董氏奇穴治疗学讲解

董氏奇穴治疗学讲解

第一章头面颈项一、头部(一)头痛1.大白穴甚效,配中白或三叉穴更佳。

2.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治慢性久年头痛甚好。

3.针灵骨、合谷,立可缓和疼痛。

4.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亦可立止头痛。

5.太阳穴刺血最特效,久年头痛轻则一、二次,重则三、四次痊愈。

⑥脚面血管放血,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佳。

2.针七里穴、九里穴、中九里(风后)、偏头穴,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点刺出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甚佳。

5.太阳穴点刺特效,久年偏头痛轻则一次,重则二、三次可愈。

6.水曲穴。

⑦脚面偏头区血管放血,效果甚佳。

(三)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后头穴、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3.委中刺血甚效,治久年后头痛尤佳。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四)前头痛〈眉棱骨痛、鼻骨高、阳明头痛〉1.天皇穴或肾关穴皆甚效。

2.针通天、火菊、前头效果良好,立止疼痛。

3.四花中穴、印堂部位点刺放血,效果亦佳。

4.五虎一、五虎三亦效。

⑤脚面前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⑥四腑一、二穴配上里点刺放血,也可止疼痛。

(五)头晕1.灵骨治头晕甚效。

2.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

血压低的头晕亦效。

3.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

*针双合谷,涌泉后二寸半,立降血压,曲池丁字刺亦可。

*脑贫血、头晕、针列缺透太渊,配灵骨特效(水通、水金、配通山、通天效果亦佳)。

(六)脑神经不清〈神衰弱〉1.针正会、前会、后会、镇静效果良好。

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

2.针上三黄与下三皇效果亦佳。

③心脏区、前头区、偏头区、三重穴,点刺放血,效果甚佳。

(七)脑膜炎1.三重,用倒马针法。

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③针正筋、正宗、三重、效果佳。

④脚面及膝以下点刺放血,效果良好。

⑤后头区点刺放血,效果卓著。

董氏奇穴入门——穴位详解(附图)

董氏奇穴入门——穴位详解(附图)

董氏奇穴入门——穴位详解(附图)镇逆组穴此组穴是由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镇静穴组成。

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2.2 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2.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3.大同步为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3.帕金森病/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皇、下三皇)4.精神分裂症(加1.怪三针、2.丰隆穴、少泽放血)2.3 新老十针神阙上下左右1.5—2寸等分点加右日月穴和开四关。

外老十针为以上穴位加子宫穴。

临床应用及治验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

具体穴位:1.治胃下垂、肾下垂加百会穴2.治肾下垂、膀胱下垂、子宫下垂改为外老十针3.治疗不育症、不孕症:外老十针加妇科穴、还巢穴4.用于中风后遗症长期针灸调整期和久治不愈面神经坏死期面麻分为两种刺法:1.重刺日月,轻刺中州(柴胡疏肝散症;逍遥散症)2.重刺中州,轻刺日月(补中益气汤症;归脾汤症)2.4华佗夹脊颈段、胸段、腰段、骶段,按宋冠生老师刺法,分为盘龙刺、花盆刺,28对穴之详述。

1.脑血管疾患、帕金森病、假球麻痹、真球麻痹:颈段挟脊配风池、完骨、天柱2.胸痹(胸痛及冠心病):胸段挟脊加中白、下白肾关、心门3.脾胃病:脾胃段挟脊加新老十针;足三里4.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5.妇科疾患:腰骶段挟脊加外老十针6.用于胃下垂消瘦或肥胖病,调节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核的饱食、饿食中枢;配风池、完骨、天柱及外老十针用于改善人体素质;调督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中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三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第六章皮肤科病证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三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第六章皮肤科病证

尾各刺一针,再在疱疹带的两边病区范围针刺 1~3 针,均向疱疹带中央沿皮
平刺。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20 分钟。
四、按语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以沿身体单
侧神经分布区的局限性疼痛及相应区域内出现排列成束状簇集水疱为特征的
特异性皮肤损害。因其多发于腰部,故又名 “缠腰火丹”。在中医学还被称
载,这一方法的临床运用,疗效也十分可靠,尤其适用疾病初发期,水疱较
多,疱疹尚未破的患者,一般经 1~2 次治疗疱疹结痂。总而言之,针灸治疗
带状疱疹非常满意,是值得推广运用的一种理想方法。在治疗期间注意休
息,多饮水,宜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鱼虾、牛羊肉等食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4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董氏奇穴治疗本病方面笔者尚无更优势的经验,故仅从十四经方面论述。
第三节 痤疮
一、刺血治疗方案 取穴 耳尖及耳背瘀络、大椎、肺俞。 注释 常规消毒,耳尖穴针刺前先按揉耳廓,然后将患侧耳廓自耳房对 折,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对准针刺部位点刺,挤压使其出血 3~5 滴;再在 耳背寻找瘀络,将瘀络一一刺之,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大椎、肺俞均 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点刺出血,并加拔火罐,留罐 5~10 分钟,隔日 1 次, 10 次为 1 个疗程。 痤疮点刺出血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在上述穴位进行刺血,使恶血排出, 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临床上根据“耳,宗脉之所聚 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面而走空窍”、“血实宜决之, 菀陈则除之”的理论,刺耳尖耳背出血,可泄血中郁热,使郁热得解,经络 畅通。大椎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会穴,可调整人体诸阳之气,宣泄阳热。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董氏奇穴临症歌诀是由中国明代医学家董一元所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针灸学经典。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共分为三卷,主要介绍奇穴的应用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董氏奇穴董氏奇穴是指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上40个重要的穴位。

这些穴位均位于肌肉筋膜中,不在经脉之上,与经穴不同。

在董氏奇穴临症歌诀中,董一元详细介绍了这些穴位的位置、功能及用法,使针灸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治疗疾病。

董氏奇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面部穴•颈部穴•胸部穴•腹部穴•四肢穴临症歌诀临症歌诀是董氏奇穴临症歌诀的核心部分,包括了各个穴位的应用和治疗不同疾病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而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临症歌诀的部分内容:肺穴肺穴位于胸骨旁的肋间隙中央,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

据董一元所述,在治疗肺病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用银针刺肺穴,可治咳嗽、哮喘、胸腹胀满等病;•用荆芥、紫盐、冰片、款冬花等制成的烟熏剂熏肺穴,可治肺癌、结核等病。

脾穴脾穴位于胸腹部的正中央,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

在董氏奇穴临症歌诀中,董一元介绍了脾穴的位置及应用方法,如下:•刺脾穴,可治消化不良、腹泻等病;•贴人参片于脾穴上,可治病后体虚、脾虚等病。

肾穴肾穴位于腰部,是治疗肾病的重要穴位。

根据董一元的经验,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治疗肾病:•刺肾穴,可治肾虚、腰酸背痛等病;•用龟板制成的膏贴于肾穴处,可治疗夜尿、遗精等病。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医针灸学经典,对于学习针灸治疗和临床工作非常有帮助。

其中的临症歌诀内容非常丰富,有助于针灸师更精准地治疗疾病。

本文仅对董氏奇穴和临症歌诀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感冒
双凤
金精
金神
木原
木太金林金斗九猴金吉金陵感冒
第一章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一、刺血治疗方案
取穴大椎、肺俞、风门。

注释
每次可选用1~2穴,点刺出血,出血量根据病情及体质而定,并加拔火罐。

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穴,具有疏风清热解表的作用。

可治在表之热邪。

临床用之,确有振奋阳气、扶正祛邪的作用,是治疗发热、感冒的有效穴位。

用灸法灸本穴,可显著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故能预防流感的发生。

肺俞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气通于体表之处,刺之肺俞,可以宣通肺气以解表,是治疗感冒的重要穴位。

风门是足太阳经之穴,是祛风之要穴,太阳主一身之表,取用风门可疏通太阳经气,祛风解表。

用刺血疗法治疗感冒疗效甚佳,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痛苦小、疗效高等优势特点。

治疗本病,可用于刺血的穴位不仅上述三穴,尚有其他有效穴,如尺泽、耳尖、少商等穴,用之均效,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

二、体针治疗方案
取穴三叉三、外关。

配穴风寒证者选肺俞、风门点刺放血;风热证者选大椎点刺放血;鼻塞者配迎香;流涕者配董氏奇穴的木穴;咽喉肿痛者配少商、鱼际;咳嗽者配董氏奇穴的水通、水金;头痛
配印堂、太阳;全身酸痛时配身
柱;高热时重用大椎刺血,并加
用曲池、风池;经常感冒者配足
三里。

注释三叉三与十四经的液门穴相符,液门为手少阳三焦经
感冒取穴大椎风门肺俞外关三叉三
之荥穴,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表里的作用。

本穴治疗感冒疗效肯定,用之可速见其效。

外关也为三焦经之穴,为本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阳维为病苦寒热”,取之通利三焦,疏风清热。

三、按语
感冒是临床中最常见之疾,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最多见。

在目前,当感冒后直接求诊于针灸治疗的患者甚少,大多数患者选择西医治疗方法,并且多运用抗生素和激素,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药物不必要的浪费,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药物对人身机体的危害。

这一现状当值得针灸临床引起重视,应大力推广针灸在感冒中的运用。

针灸治疗感冒具有简便、易施、效速、无毒副作用之优势,当感冒后能及早正确地运用针灸疗法,多数1~3次可愈。

在治疗时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刺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快捷之效。

若为严重的感冒或有严重的合并症及流感患者可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

第二节头痛
头痛是指头颅的上半部(眉毛以上至枕下部为止的范围)的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觉症状。

在西医学中,头痛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从中医学看,可分为外感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性头痛、瘀血性头痛、痰浊头痛;从经络学看,又分为阳明经头痛(前头痛)、少阳经头痛(偏头痛)、太阳经头痛(后头痛)、厥阴经头痛(头顶痛)。

以下按经络分类法讨论各类头痛。

前头痛(阳明经头痛)
一、刺血治疗方案
取穴太阳、印堂、四花中。

注释点刺放血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于疼痛严重、久病患者最适宜。

太阳、印堂刺血治疗本病在民间广为运用,临床用之确有很好的实效,可以单刺一穴,也可以联合用之。

在四花中穴点刺时,要找到穴位的瘀络刺之,有瘀络者刺之效佳,无瘀络者效果不理想。

太阳穴处也往往有瘀络出现,有瘀络时依然以瘀络为用。

具体用穴要根据临床病情而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