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税收核算管理

合集下载

税收学原理笔记 第十章 最优税收

税收学原理笔记 第十章 最优税收

第十章最优税收●10.1最优税收理论概述●最优税收:实质上是从公平和效率的意义上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税收,或者说是在社会对公平的期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最佳平衡的征税方式。

最优税收理论实际上是对税收效率原则与税收公平原则的综合与深化,它研究的是如何构建能够兼顾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税收制度●10.1.1最优税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0.1.2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理想的税收制度,应当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

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效率与公平之间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最优税收理论就是要寻找在政府征税过程中权衡公平与效率的思路和方法,提供让税收扭曲效应或福利损失最小化的途径●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是,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原则统一于社会福利标准之中●社会福利概念既可以体现效率原则的要求,也可以反映出公平原则的要求●最优税收实质上是从公平和效率的意义上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税收,或者说是在社会对公平的期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最佳平衡的征税方式●最优税收理论分析前提假设◼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在这个市场上,不存在垄断、外部经济、公共产品、优值品与劣值品、规模收益递增或其他导致市场失效的因素,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行政管理能力假设任何税收工具的使用都不受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限制,并且行政管理成本是相当低廉的◼标准福利函数假设标准福利函数给定了衡量最优税制的目标,即实现社会福利极大化●即使在上述假设下,政府也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筹集到所需的财政收入,这种代价集中体现为税收干扰资源配置产生的经济效率损失,即所谓的“超额负担”。

也就是说,从效率原则的基本内涵来看,绝大部分的税收都不符合最优原则,因为税收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个“税收楔子”●鉴于最优原则是无法实现的,经济学家就开始转用次优原则来研究“最优税收”问题,即致力于寻求一种最优的税收工具,这一工具在能够筹集既定收入量的前提下,产生的超额负担尽可能的小●现代最优税收理论其实就是福利经济学中的次优概念和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税收中的具体应用成果,其意义在于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进行税收制度设计时提供一种理想的参照系●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内容◼应选择怎样的税率结构,才能使商品税的效率损失最小化◼在假定收入体系是建立在所得课税而非商品课税的基础上,如何确定最优的累进或累退程度,以便既实现公平又兼顾效率◼税收制度的征管效率问题●10.2最优商品税●最优商品税:理论研究的是通过商品税取得既定税收收入时,应如何确定应税商品的范围和税率,才能使得政府课征商品税带来的效率损失最小化。

财政学课件--第十章 税收

财政学课件--第十章 税收


――本杰明.N.卡多佐
•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 何东西。” ――马克思
税收概念要点
• 税收的课税权主体是国家。 • 税收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
会职能。 • 税收课征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 • 税收课征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 • 税收是国家参与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
我国微观税负情况 ——企业与个人
• A.企业的税收负担--名义税负高实际 税负低,不同企业税负不同。 B.城镇居民的税收负担--名义税负高实 际税负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主要是 工薪阶层,流转税的不公平。 C.农民税负问题
我国宏观税负考察
小口径税负 中口径税负 大口径税负 大口径税负
年份 (税收收入 (财政收入 (政府收入 (不含社保
现代税收原则:综合观点
—— • ――
公税 平收 的上 。的
任 伏何 尔特 泰权
都 是 不
邻最
居令
多人
缴气
说愤
威。的
廉是
佩 蒂
要 比 自


公平原则

西

国 效率原则
财政收 入原则
受益原则 能力原则 经济效率 行政效率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微观效率 宏观效率 征税费用最小 纳税费用最小

纳税 能力 衡量 标准
经济活动
• 三、税收的形式特征 • •

权威性

征税权力是 最大的权力,
是整个国家 建筑之根基。
四、税收的必要性
• 1.交换说--国家尽保护人民之责,人 民纳税以交换。(托马斯•霍布斯)
• 纳税是为权利受保护付费。
――詹姆士•韦恩

石化企业税务管理规章制度

石化企业税务管理规章制度

石化企业税务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石化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提高纳税合规意识,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石化企业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为主要原料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企业。

第三条税务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石化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

第四条税务管理规章制度的任务是加强石化企业的税务管理,确保税收的合法性、权益的保护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税务登记管理第五条石化企业应按照国家税务局规定的税务登记管理制度,认真履行纳税人的义务,及时向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登记。

第六条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及时变更税务登记信息,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

第七条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对税务登记信息进行备案,确保登记信息的安全、完整。

第八条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缴纳税务登记管理费,确保税务登记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税务申报管理第九条纳税人应按照国家税务局规定的税务申报管理制度,按月、季度、年度等周期性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第十条纳税人应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认真填写各项税种的申报表,确保申报信息的真实、准确。

第十一条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及时缴纳税款,确保税款的及时足额。

第十二条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保留相关税务票据和凭证,以备税务机关核查。

第四章税务检查管理第十三条税务机关有对石化企业进行税务检查的权力,纳税人应当配合税务机关的检查工作。

第十四条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提供相应的账务资料、票据凭证等材料,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纳税人不得隐瞒、篡改、伪造有关税务信息,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十六条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履行积极披露义务,如实向税务机关披露相关税务信息。

第五章税务风险管理第十七条石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石化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税收风险评估方案,对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

第十九条石化企业应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保持与时俱进,确保纳税合规性。

全国税务系统执法资格考试大纲

全国税务系统执法资格考试大纲

全国税务系统执法资格考试大纲第一章法学基础第一节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了解法的概念2、熟悉法的特征第二节法的作用与价值 1、熟悉法的作用2、了解法的价值第三节法的体系 1、熟悉法的体系的概念2、了解法律部门的划分第四节法的分类与效力 1、熟悉法的分类2、掌握法的效力第二章立法法第一节立法权限1、熟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2、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3、熟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的立法权限4、了解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限5、掌握国务院职能部门的立法权限6、了解地方人民政府的立法权限第二节立法程序1、熟悉法律创制的程序2、掌握国务院创制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职能部门创制规章的程序3、了解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的创制程序第三章行政法学基础第一节行政法概述1、熟悉行政法的概念与特点2、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行政法主体与行政行为 1、掌握行政法主体的主要内容2、掌握行政法行为的主要内容第四章行政处罚与行政赔偿第一节行政处罚1、熟悉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征2、掌握行政处罚的原则、种类和设定3、熟悉行政处罚的主体、管辖与适用4、掌握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5、掌握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第二节行政赔偿 1、了解行政赔偿的概念与特征 2、掌握行政赔偿的范围3、熟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机关的相关内容4、熟悉行政赔偿的程序5、了解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第五章行政复议与行政赔偿第一节行政复议1、熟悉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点2、掌握行政复议的原则3、熟悉行政复议的管辖4、掌握行政复议的程序第二节行政诉讼1、了解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点2、掌握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3、熟悉行政诉讼中有关涉税问题的特殊规定4、熟悉行政诉讼的管辖5、了解行政诉讼证据的主要内容6、掌握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7、熟悉行政诉讼的一审程序8、了解行政诉讼的二审程序 9、了解行政诉讼的审判监督程序第六章税法学基础第一节税法概述1、了解税法的概念与特征2、熟悉税法的构成要素3、了解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第二节税法原则 1、掌握税法的基本原则 2、掌握税法的适用原则第三节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 1、熟悉征税主体的一般规定2、了解纳税主体的一般规定3、了解其他税务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七章流转税第一节增值税1、掌握纳税人的基本规定2、熟悉征税范围3、掌握税率的基本规定4、熟悉税收优惠政策5、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6、了解纳税申报与缴纳的相关规定第二节消费税 1、了解纳税人的基本规定 2、掌握征税范围及适用税率3、熟悉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4、了解申报与缴纳的相关规定第三节营业税 1、了解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基本规定2、熟悉征税范围及税率3、掌握计税依据4、熟悉应纳税额的计算5、掌握税收优惠政策6、了解纳税申报与缴纳的相关规定第四节车辆购置税1、熟悉纳税人的基本规定2、了解征税范围及适用税率3、掌握计税依据4、了解税收优惠政策5、熟悉应纳税额的计算6、了解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第八章所得税第一节企业所得税1、熟悉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基本规定2、了解税率的有关规定3、掌握应纳税所得额的有关规定4、熟悉资产的税务处理5、了解税收优惠6、熟悉应纳所得税的计算7、了解纳税申报和缴纳的相关规定第二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1、熟悉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基本规定2、了解税率的有关规定3、掌握应纳税所得额的有关规定4、熟悉资产的税务处理5、熟悉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6、了解税收优惠和应纳税额的计算7、了解申报和缴纳的相关规定第三节个人所得税 1、了解纳税人的基本规定 2、熟悉征税范围3、掌握适用税率的有关规定4、掌握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5、熟悉优惠政策6、了解纳税申报和缴纳的相关规定第九章其他税种第一节印花税 1、了解纳税人的基本规定2、熟悉税目与税率的有关规定3、熟悉计税方法4、了解税收优惠5、了解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第二节城市维护建设税 1、熟悉纳税人的规定2、了解征税范围3、熟悉计税依据、税率的适用范围及应纳税额的计算4、了解税收优惠5、了解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第三节资源税与城镇土地使用税 1、熟悉资源税构成要素的相关规定2、了解城镇土地使用税构成要素的相关规定第四节土地增值税与契税 1、熟悉土地增值税构成要素的相关规定2、了解契税构成要素的相关规定第五节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 1、了解房产税构成要素的相关规定2、了解城市房地产税构成要素的相关规定第六节车船使用税与车船使用牌照税 1、熟悉车船使用税构成要素的相关规定2、了解车船使用牌照税构成要素的相关规定第七节农业税与耕地占用税 1、熟悉农业税的相关规定 2、熟悉农业特产农业税的相关规定 3、了解牧业税的相关规定 4、了解耕地占用税的相关规定第十章税收征收管理基本制度第一节税务登记 1、了解税务登记的概况2、掌握税务登记制度3、掌握税务登记证件的管理和使用第二节帐簿、凭证管理 1、了解帐簿、凭证管理的概念 2、熟悉帐簿、凭证管理的基本要求 3、掌握发票管理 4、熟悉税控管理第三节纳税申报 1、了解纳税申报的概念 2、熟悉纳税申报的内容3、掌握纳税申报的程序4、熟悉延期申报管理规定第四节税款征收 1、了解税款征收的概念2、掌握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3、掌握税款征收的制度规定第十一章税务稽查第一节税务稽查概述 1、了解税务稽查的概念2、熟悉税务稽查的职权第二节税务稽查方式和方法 1、熟悉税务稽查方式2、掌握税务稽查方法第三节税务稽查程序 1、了解税务稽查选案2、熟悉税务稽查实施3、掌握税务稽查审理4、熟悉税务稽查执行5、了解税务稽查的结案与案卷管理第十二章税收法律责任第一节税收法律责任概述 1、了解税收法律责任的构成2、熟悉税收法律责任的种类第二节税收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1、掌握税收管理相对实施的税收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 2、掌握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实施的税收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三节税收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 1、熟悉危害税收征管罪 2、了解税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注:考试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税务会计与实务操作 第十章 关税的会计核算

税务会计与实务操作  第十章 关税的会计核算

完税价格=
二、关税的计算
离岸价格 单独列明的支付给境外 的佣金 1 出口关税税率
(一)从价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从价税是按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为标准计征关税。这里的价 格不是指成交价格,而是指进出口商品的完税价格。其计 算公式为: 关税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税 率
二、从量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特定减免
特定减免是指在关税基本法规确定的法定减免以外,国家 按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发布的特定或政策 性减免税。包括:科教用品;残疾人专用品;扶贫慈善性 捐赠物资;加工贸易产品;边境贸易进口物资;保税区进 出口货物;出口加工区进出口货物;进口设备;特定行业 或用途的减免税政策。
(三)临时减免
一、关税的完税价格的一般规定
(一)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1. 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完整的CIF价格构成 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关税完税价格=货价C+至运抵口岸的运费F+至口岸保险I
(二)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 查确定,并应当包括货物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出 地点装载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 (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 出口货物的成交价格,是指该货物出口销售时, 卖方为出口该货物应当向买方直接收取和间接收 取的价款总额。
在国际主流结算货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跨境贸 易人民币结算不仅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也有利于贸 易双方锁定并明晰交易成本,降低因采用第三方货币结算 而带来的二次汇兑成本,从而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促进 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申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 算方式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必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 ,但应单独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该试点企业申报办理跨 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必提供 出口收汇核销单,但应单独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如与其 他出口货物一并申报的,应在申报表中对跨境贸易人民币 结算出口货物报关单进行标注。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十章税收制度-

缺点:(1)存在重复征税。商品流 转交易次数越多, 重复征 税越多,增加征税成本;
(2)不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发 展,阻碍宏观经济效益的 提高。
2、税收公平方面:(欠佳)
优点: (1)以商品和劳务全值作为征税对象, 实行比例税率,可以体现横向公平; (2)只对奢侈品有选择地征收消费税, 有利于提高这个税制结构的公平程度。 缺点: (1)不能体现按纳税能力征税的纵向公 平,征税对象同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脱 离; (2) 在以所有或大部分消费品销售额为征 税对象的消费税制下,不利于纵向公平。
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
40% 35%
平均税率
20% 10% 500 1500 3000
3、税率的特殊形式 附加—— 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 的一部分税款。附加主要是满足发 展地方经济需要。 加成—— 是在依率计征税额的 基础上,再征收一定成数的税款。 加成是对高收入的一种限制。
二、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数量 化,体现征税对象的量的规定性,是 应纳税额的计算基础。依据计税依据 的不同,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税源——税款的最终出处,即最 终经济源泉。从根本上说,税源是当 年创造的剩余产品。
(三) 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 间的法定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体现 着征税的强度。税率的高低既影响纳税人 的负担,又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是最活 跃、最有力的税收杠杆,是税收制度的中 心环节。
(税基式) (税率式)(税额式)
1、税基(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式减免
这是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方式实现 的减免税。具体包括: (1)起征点、 (2)免征额、
(3)项目扣除、
(4)跨期结转等。
( 1 )起征点 —— 是征税对象达到 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没有达到 起征点的情况下,不征税;达到起点 后,征税对象全额都按适用税率征税。 ( 2 )免征额 —— 是在征税对象的 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没有超 过免征额的情况下,不征税,超过免 征额,只对超过的部分按适用税率征 税。

第十章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税务会计》PPT课件

第十章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税务会计》PPT课件

形成暂时性差异300万元。但是,如果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在合并交易时产生,同时在确认时不影响损益、不影响
应纳税所得额,则不需确认3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
•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 (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例10—3】2011年9月10日,某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基金投资,支付价款1 00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
算。2011年12月31日,该投资的市价为1 500万元。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该项金融资产在会计期末账面价值为1500
万元,但其计税基础等于取得时的成本1 000万元,产生了5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
➢ 4.其他资产。
• (1)投资性房地产。
【例10—4】某公司2007年12月建成一套房屋,成本为6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2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
计净残值为零。2011年1月1日,公司将其对外出租,成为投资性房地产。该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投资性房地产
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该投资性房地产在2011年12月31日
0 0 25 0
➢ (1)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折旧=600 000-120 000=480 000(元)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规定的折旧额=600 000-240 000=360 000(元)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两者之间产生120 000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30 000元(12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 000
2011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55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480万元(750-750×20%-(750-

税法课件配套习题的答案教学的讲义第十章 税务行政管理法

税法课件配套习题的答案教学的讲义第十章 税务行政管理法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 特定性主管原则; 合法性审查原则; 不适用调解原则;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 税务机关负举证责任原则; 由税务机关负责赔偿的原则。 (三)税务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的具体行
政行为,纳税当事人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于行政复议决定 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纳税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先申 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三、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
(一)主体 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县以上税务机关。
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不具备处罚主体资格。但税务所可 以对个体工商户及未取得营业执照的单位、个人实施罚 款在2000元以下的税务行政处罚。 (二)管辖
税务行政处罚由当事人税收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 以上税务机关管辖。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三)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1、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 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
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2、税务行政复议的受理 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在5日内进行审查,并
决定不予受理或受理。 在税务行政复议期间,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特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五、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
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是指履行税务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 处罚决定的活动。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送达当事人执行,当事人应当 在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并且在规定期 限内又不履行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法 院强制执行。 税务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罚款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应当 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罚款,到期不缴 纳的,税务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 款。

财政学第十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十章 税收原理

E
O
Q1
G*
Q
(4)供给弹性比较小时,供给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
P
S+T S F
P1 P* H
E
税收收入 T
D P2 G
O
Q1
Q*
Q
3.商品供求弹性对税负转嫁实现程度的影响 (1)如果商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则需求者承受 大部分税收负担,供给者承受小部分税收负担。税负 较易转嫁。 (2)如果商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则需求者承受 小部分税收负担,供给者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税负 较难转嫁。 (3)如果商品供求弹性相等,则需求者和供给者承受 等额的税收负担
(2)替代效应是指因政府征税上的差别,影响了商 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选择某种 经济行为来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不会破坏帕雷托最优条件,只有替代效应才 会破坏帕雷托最优条件。
① 替代效应按主体不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投
资者、劳动力供给者的替代效应。
② 替代效应按客体不同可分为产品之间、消费品之 间、投资与消费之间、劳动与闲暇之间等的替代。
E
税收收入
T D 需求者负担的税负 G
P2
供给者负担的税负
O
Q1
Q*
Q
(4)需求弹性比较小时,需求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
P
S+T
F
P1
S
税收收入 T
P* P2 H G D
E
O
Q1
G*
Q
2.供给弹性影响税负转嫁 (1)供给弹性为无穷大时,供给者将不承受税收负担 (2)供给弹性为零时,供给者将承受全部税收负担 (3)供给弹性比较大时,供给者将承受小部分税收负 担 (4)供给弹性比较小时,供给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 担

第10章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第10章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二、税收对国民产出的影响
(一)税收乘数与财政支出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给国民收入带来的
倍数效应,其公式Kg=1÷(1-b)。从公式上看,这两种 效应都是正相关效应,支出的增长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
税收乘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应结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来分析。只有把 税收乘数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政府收支行为对国 民收入的综合影响。通过政府的一收一支和国民收入的一减一增,这 样就维持了国民收入的总量平衡,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3、可能产生拖累效应,阻 碍经济复苏。
相机抉 择机制
需要政府根 据经济情况 选择适当的 经济政策并
执行
效果较大 认识时滞, 1、需要政府对经济运行情 决策时滞 况作出清晰而准确地判断。
2、实施过程中易受阻力而 错过适当的时机得以执行。
3、必须社会公众认识到政 策的稳定性,否则降低预期
效果。
2023/4/1
第三节 税收与收入分配
一、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
课后阅读,自行掌握。
二、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税收种类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 直接税,难以转嫁,直接调节可支配收入。累进所得税 是调整高收入者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
商品税
间接税,较为隐蔽,容易转嫁和接受,降低纳税人的货币实际 购买力来发挥调节作用。对消费者课税,一定程度上鼓励储蓄 的作用。
2023/4/1
(三)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经验解释: 中国的现实分析
•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低的两种观点:
• 1、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过高,财政困难主要来自于纳税人 缺乏监督所导致的浪费。
• 2、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与西方国家相比甚至可以 说偏低,偏低的宏观税负将导致财政开支困难。

第十章 税务行政管理法

第十章 税务行政管理法

第十章税务行政管理法一、判断题1.我国税收立法权一律集中在中央,地方不享有任何税收立法权。

()×2.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国务院可以以“条例”或“暂行条例”的形式发布施行全国性税种。

()√3.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税法解释权及制定税收条例、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的权力。

()×4.各地区、各部门及单位和个人在税法规定之外一律不得减免税,也不得采取先征后返的形式变向减免税。

()√5.国内增值税收入的75%归中央,25%归地方,作为共享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

()√6.除税收实体法中规定的以外,各地均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地方税种。

()×7.税务机关具有多重性质和功能,它是代表国家行使税务行政管理、执行税收法令和组织税收收入的职能机关。

()√8.我国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是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等税种的收入。

()×9.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法律形式设定各种税务行政处罚,包括经济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等。

()√10.国家税务总局可以通过规章的形式设定警告和罚款,但罚款有最高数额限制,超过限额的应报国务院批准。

()√11.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县以上税务机关,派出机构不具备处罚主体资格。

因此,税务所作为县级税务机关的派出机构,同样不能对任何纳税人的税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12.对个体工商户及未取得营业执照的单位、个人实施罚款在2000元以下的,税务所有权进行处罚。

√13.根据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只有当事人税务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税务机关才有权对当事人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其他税务机关则无权实施。

()√14.税务当事人对税务机关做出的罚款行政处罚,可以在收到《税务行政处罚事项通知书》后的有效期限内提出听证要求,税务机关不得拒绝。

()×15.税务机关对当事人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具有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或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难以执行情形的,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第10章 税收效应分析 第03节 税收与储蓄和投资

第10章 税收效应分析 第03节 税收与储蓄和投资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10章税收效应分析第10.3节税收与储蓄和投资10.3.1 对储蓄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替代效应表现在:政府课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降低储蓄对于纳税人的吸引力,促使纳税人增加即期消费。

如图10.12所示,纵、横轴分别代表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初始时个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可连成一条直线,即AB线。

它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1E,即他选择1C数量的消费和1S数量的储1蓄。

现假定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收所得税,由于实际储蓄收益下降,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会发生变化,新的选择组合线变为CB。

它与新的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2E,这时,他选2C数量的消费和2S数2量的储蓄。

与税前相比,储蓄由S减少到2S,消费由1C增加到2C。

这1表明,税收对储蓄产生替代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表现在:政府课税会降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纳税人为维持原有的储蓄水平而减少即期消费。

如图10.13所示,纵、横轴分别代表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初始时个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可连成一条直线,即AB线。

纳税人从储蓄和消费中都可获得满足,一定数量的储蓄和一定数量的消费给他带来的效用无差异,两者的数量组合形成一系列无差异曲线。

AB线所能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为I,它们在1E点相切,表明1消费为C,储蓄为 S。

1现假定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收所得税,由于可支配收入减少,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会发生变化。

假定纳税人的储蓄目标是既定的,该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线变为AE,它与新的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2E,这时,他选择2C数量的消费。

由于2C小于1C,2表明税收对储蓄产生收入效应。

如果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或者单独征收利息所得税,或者把利息收入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那么净效应是什么呢?现在分析利息所得税对家庭生命周期动机储蓄可能产生的影响。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
二、企业所得税
1.纳税人 企业所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 业和其他组织。
2.计税依据 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
所得和其他所得,都应当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纳税人 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之后 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所得课税
一、所得课税的类型 1、分类所得税制 所谓分类所得税制,就是把归属于同一纳税人的所 得按来源不同划分为若干类别,对各类不同性质的 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率,分别计算,征收所得。 2、综合所得税 即对纳税人全年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综合计算征 收所得税。
3、分类综合所得税,即把分类和综合两种所得 税的优点兼收并蓄,实行分项课征和综合计税相 结合。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对劳务报酬 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劳务 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 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应纳税所得额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 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 的部分,加征十成。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 用2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三)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税率,即对不同的所得项
目,分别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 具体适用税率形式如下: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 税率;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 额累进税率;
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 减征30%。
(2)收入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在核定计税依据时,只准许将当 期固定资产折旧从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中抵扣。就国 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故称为 收入型增值税。

《中国税收》第十章行为税

《中国税收》第十章行为税

‫ ﻼ‬已贴用的印花税票揭下重用造成未缴或少缴印 花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 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 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 ﻼ‬伪造印花税票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 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 以下的罚款。
‫ ﻼ‬纳税人未按照税法规定保管纳税凭证,可以处 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财产保险合同
• 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保险 合同,以及作为合同使用的单据。财产保险合同, 分为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货物运输保 险、家庭财产保险和农牧业保险五大类。
• 技术合同
• 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 同,以及作为合同使用的单据。
• 产权转移书据
• 产权转移书据是指单位和个人产权的买卖、继承、 赠与、交换、分割等所立的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 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 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 品房销售合同等权力转移合同。
动力,由专用输电缆线供电的轮式公共车辆。有轨电 车是以电能为动力,在轨道上行驶的公共车辆。 • 挂车包括全挂车和半挂车。 • 农用运输车包括三轮农用运输车和四轮农用运输车。
(三)税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中规定:车 辆购置税的税率为10%。车辆购置税税率的调整,由 国务院决定并公布。
5.最低计税价格的确定
• 国家税务总局参照应税车辆市场平均交易价格,规定 了不同类型应税车辆的最低计税价格。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 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 应纳税额=计税价格×适用税率
• 纳税人以外汇结算应税车辆价款的,按照申报纳税 之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基准汇价,折合成 人民币计算应纳税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税源调查报告
经济税源调查报告是经济税源调查工作的总结。 经济税源调查报告的形式: 经常性报告和专题性报告。 经常性报告,定期调查,定期编写,反映的情 况比较全面; 专题性报告通常是一次性的,一般只说明一个 问题。
四、税收计划的执行检查与分析
(一)税收计划检查分析的内容 (二)税收计划检查分析的方法
三、税收会计核算方法
占用形态
①欠缴税金(待征税金),是指纳税人应缴但尚未缴纳的税金。 包括已经申报或已经核定和决定应缴但尚未到纳税期限的未 缴税金以及已经超过纳税期限而尚未缴纳的税金。 ②待解税金,是指已经征收但尚未缴入国库经收处,暂时存放 在税务机关的现金税款,即库存现金税款。 ③在途税金,是指已经征收并缴入国库经收处,但尚未划入国 库的税金。 ④减免税金,纳税人应纳但免予征收或减征的那部分税金。 ⑤入库税金,是指已经划入国库的税金。 ⑥提退税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已征收和已入库的税 金中进行提成或退税而形成的税金。包括结算退税、出口退税、 减免退税等。 ⑦损失税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损失的税金,包括损失 后等待处理的税金和已经核销的税金。 ⑧保管款,是指收取后暂存在税务机关或金融单位的纳税保证 金、发票保证金、拍卖款和结报时长出的款项。
税收计划检查分析的内容
1. 税收计划完成进度:将税收收入的实际数与计 划数相比较,分析税收计划总指标和各税种指标 的完成情况; 2.趋势分析:本期实际收入与上期、上年同期相 比的增减变化,分析原因及应对方法; 3.因素分析:重点税源变化情况及其对税收计划 完成的影响;各项重大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 税收计划完成的影响;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水 平对税收计划完成的影响… 4.结果分析:税收计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 教训。
二、经济税源调查与分析

(一)经济税源调查的内容 (二)经济税源调查的方法 (三)经济税源调查的分析 (四)经济税源调查报告
经济税源调查的内容
1、国家经济政策对税收的影响 2、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税收的影响 3、税收政策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消费税的调整、…. 4、重点税源的变化情况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
资 料
2009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13023.58亿元,同 比下降10.3%,减收1496.1亿元。 其中,国内增值税下降2.4%,进口环节税下降15.8%, 企业所得税下降16.7%,个人所得税下降0.3%。 消费税保持了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8.5%。 耕地占用税完成132.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0.8%, 增收72.41亿元; 房产税完成158.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增收 23.82亿元; 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218.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0 %,增收52.92亿元。
规范税收征管和税务代理专项检查

从5月20日至5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各地自查自纠的基础上, 组成专项检查组,对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重庆、大 连、青岛等八省市规范税收征管和税务代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从自查和抽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省市税收执法基本规范,税 务代理脱钩改制基本到位,开展税务代理业务比较规范,制度建 设比较完善,未发现强制指定税务代理,侵害纳税人权益的问题; 除湖北外,未发现不征、少征税款,侵占、挪用、截留税款、以 费抵税,造成国家税收损失的问题。从河南、河北等省市纳税人 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情况看,纳税人对税务代理普遍反映较好,认 为委托税务代理后,改善了办理涉税事宜的质量,提高了效率。 其中,认为税务代理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好和较好的占93%,认 为委托代理后达到预期效果的占 89 %。 在这次检查中,也发现仍有个别地区存在着税务机关与税务师 事务所在人、财、物等方面脱钩不彻底;强制指定税务代理;事 务所业务运作不规范;只收费不服务,多收费少服务的现象。目 前,这些问题已得到了及时纠正和规范。对税务代理管理中存在 的一些体制和制度上的问题,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和规范。
二、税收会计的核算对象及核算单位
(一)税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的核算对象:税收资金及其运动
◆静态表现形式: 来源形态: 包括应征税金、多缴税金和暂收款 占用形态: 待征税金 、待解税金 、在途税金 、减免税金 、 入库税金 、提退税金 、损失税金 、保管款
◆动态表现形式: 申报阶段、征收阶段、入库阶段
第十章
税收核算管理
●税收计划管理 ●税收会计管理 ●税收票证管理 ●税务统计管理
第一节 税收计划管理
一、税收计划的概念和特点 二、税收计划的编制 三、经济税源调查与分析 四、税收计划的执行检查与分析
一、税收计划的概念和特点
税收计划是税务机关根据现行税收政策制度和国民经济 计划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对一定时期税收收入通过测算 而编制的收入计划。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 特点: 第一、整体性。包括各个预算级次的税收收入。中央和 地方各项预算级次的税收收入都要实行全额计算、全额 下达、全额考核。 第二、指令性。国家预算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议批准, 具有法律效力,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在正确执行税收政策 法规的前提下严格实施税收计划,不得随意变动。 第三、稳态性。税收计划不同于一般经济计划,它是在 经济税源的调查与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的,而不是单纯依 据财政收入的需要而拟定的。
经济税源调查的分析
(1)趋势分析。即以本期实际数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实 际数相比较,以分析经济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 (2)结构分析。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要求,对某一 税源总体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组,如按税种、行业、地区、 经济类型、企业规模、产品等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比较 分析,可以反映税源总体内容的构成变化情况。 (3)因素分析。即全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变化中的联 系及对经济税源的影响程度。 (4)季节变动分析。分析经济税源在各年各季的变化 及分布状况,从中探索税源季节性变动的规律性。 (5)综合分析。通过调查、整理和各种分析后,把各 种分析意见进行融合,从总体上对调查对象的相互联系 和客观规律性得出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
经济税源调查的方法
经常性调查 专题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
结合日常业务工作,经常地、系统地、连续地搜集、积累各个时 期的经济税源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特点:定期、定点、定内容。 经常性调查的具体形式: (1)建立重点税源调查报告制度。 重点税源是指影响和决定本地区税收收入状况的重点行业、企业、 税种和税目。 (2)建立经常的横向资料联系交流制度。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统计资料及工作总结报告等有关资料,是研究 分析经济税源发展变化,正确编制税收计划的重要依据。 (3)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的经济税源资料积累制度。 税务机关结合纳税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税收会计、统计报 告等的收集、整理与积累,形成规范、完整的税源内部资料。
税收会计的核算单位
1、上解单位:是指直接负责税款的征收、上解业务, 而不负责与金库核对入库税款和从金库办理税款退库业 务的基层税务机关。 2、入库单位:是指直接负责与金库核对入库税款和从 金库办理税款退库业务,而不直接负责税款的征收和上 解业务的县级以上税务机关。 3、双重业务单位:是指直接负责税款的征收、上解业 务,又直接负责与金库核对入库税款和从金库办理税款 退库业务的县级以上税务机关。 4、混合业务单位 :是指与乡(镇)金库的设置相对 应,对乡(镇)级固定收入和县乡共享收入除负责征收 业务外,还负责与乡(镇)金库办理其入库、退库业务 的基层税务机关。
专题性调查
专题性调查是针对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出现 的特殊情况而进行的一种专门调查方法。 特点: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具体方法: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普查。
发票违法专项整治
从今年2月起,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集中开展 了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专项整治行动, 要求各地重点打击不法分子伪造、非法印制发票,利 用手机短信、互联网、传真、邮递等交易方式大肆进 行兜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活动,以及专门发送 发票违法信息和专门从事代开发票的团伙。 截至4月底,各地公安、税务部门共查处制售假发票、 非法代开发票大要案85件,捣毁印制假发票的窝点57 个,查获假发票570余万份,缴获制售假发票作案设 备204台,缴获假冒公司印章、财务印鉴等4089枚, 公安部门抓获犯罪嫌疑人303人。 据悉,国家税务总局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整治 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综合治理机制。
图表分析法
第二节 税收会计管理
一、税收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二、税收会计的核算对象及核算单位 三、税收会计核算方法
一、税收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一)税收会计的概念
税收会计是以税务机关为会计主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 综合地反映与监督税收资金及其运动的一种管理活动。 是国家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税收会计的特点 1、核算对象的特殊性:税收资金及其运动 2、核算内容的多样性:应收、已收、待收、入库、 在途、减免、提退、暂存…. 3、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联性
税收计划管理
税收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编制与执行税收计划, 并运用其对税款的组织入库和税收政策法规的 贯彻执行进行指导、组织、监督和协调的活动。 它包括对税收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到检查、 分析考核等一系列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
二、税收计划的编制
(一)税收计划的编制原则; 1、从经济到财政的原则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3、积极、稳妥、可靠的原则 (二)税收计划的编制方法; 1、基数增长法:基数×系数±特殊因素 2、零基预算法 :微观测算法、宏观测算法
来源形态
①应征税金,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税务机关申 报或由税务机关直接核定以及纳税检查中查出的应 该向国家缴纳的税金。它是税收资金取得和形成的 主要来源。 ②多缴税金,纳税人超过其应缴税款而多缴的税金。 这部分税款应退还给纳税人,但在退还之前,多缴 税金是一部分已征税金的形成来源。 ③暂收款,是指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纳税人收取的 纳税保证金、发票保证金、拍卖款和税款结报时长 出的待定款项。其性质不属于税金,但这部分暂收 款是在税金征收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一般会转化成 为税金,所以,在税收会计上把它视为税金的一种 来源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