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物体的材料-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的速度、位置无关-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 力学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压面积的比值- 浮力: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与物体所排流体的重量相等5. 简单机械- 杠杆: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可放大或缩小力的作用-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简单机械- 斜面: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热量:物体间热能的传递量2. 热传递- 导热:热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对流:热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辐射:热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3. 热膨胀与收缩-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增大- 热收缩:物体冷却后体积减小4. 气体定律- 玻意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恒定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定体积下,气体的温度与压强成正比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和传播方向改变- 透镜:通过折射改变光路的光学元件3. 光的色散- 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速不同,导致颜色分离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物质的一种性质,可正可负-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力场2. 电路基础- 电流:电荷的流动,通常指电子的定向移动- 电压:驱动电流通过电路的力-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3.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V=IR(电压V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4. 串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并列连接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波: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连续压力波- 传播介质:声音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音色:区分不同声源的声音特征六、应用题解题技巧1. 计算题- 运用物理公式准确计算- 注意单位转换和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2. 实验题- 理解实验原理- 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3. 解答题- 理解题意,把握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条理清晰地进行解答以上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声学等基础领域,以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人教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长度的单位换算:31010001==m km m ;nm m mm cm dm m 963101010100101=====μ;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u =(平均速度用总时间总路程); 速度换算:h km s m /6.3/1=。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s m /340。

● 回声定位侧距离的计算公式:ut s 21=。

● 声音的三要素:音色(波形)、响度(振幅)、音调(频率)第三章物态变化●物体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可以相互转化●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图表●●雾的形成——液化;露的形成——液化;霜的形成——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s3810mc/=(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也是这个)。

⨯●所有跟影子有关的现象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入射角和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空气垂直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海市蜃楼、钢笔错位、筷子变弯、池水变浅现象都是光的折射)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①当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

②当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四个步骤:看、放、读、记。

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置刻度尺时要保持平行和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垂直视线并准确读出分度值和估读值,最后要记录测量结果并注明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包括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和观察者估读时的主观因素。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测量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等方式降低误差。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和等量代换法。

化曲为直法是将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滚轮法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累积法是测出多个相同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和球体的直径。

5、平移法是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使用直角三角板将其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6、为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以使描述运动状态简单明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物理是研究自然的本质、物质的组成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任务,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掌握了一系列物理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运动学知识点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物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一定路径运动的过程。

运动分类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大小,通常用每秒钟移动的长度或路程除以移动的时间来表示,加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量来表示。

3. 加速度的求解加速度的求解可用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率,也可用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路程变化率。

4.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物体的力学平衡问题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平衡条件的知识点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合力为零、力的力臂相等等条件。

6. 运动变化的图像表示可用运动的路程-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图像来表示。

7. 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人们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设计了各种机械装置和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

二、力学知识点1. 力和压强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作用,通常用牛表示,其作用的方向、大小和点位置决定了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压强是单位面积的力,常见的有大气压力和液压力。

2. 力计的分类和使用力计可分为弹簧秤、测压计、液体压力计、动态测力计等,用于测定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3.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平衡力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力,不平衡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力。

4.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摩擦力是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反力。

滑动摩擦系数是物体在两个表面接触的条件下沿着一个表面相对运动所需的力和垂直于物体与表面的压强之比。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 v>2f) 。如幻 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
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
距 v 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
像。因此,焦点 F 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
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
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虚线 ),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
第三章 透镜知识归纳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 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f<u<2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u<f
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 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 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 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 这点就是 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面镜 透镜
平面镜(穿衣镜) 凸镜(观后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h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细总结完整经典版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细总结完整经典版

一、光的直线传播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1、光源:定义: 能够发光的物体 叫光源。
分类: 自然 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 ;人造 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 , 它 不是 光源。
2、规律: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
3、 光线 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建立理想物理模型 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 f ): 焦点 到凸透镜 光心 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F
F
F
F
3 、填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
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20-20000 次 / 秒 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分别是 空气、马、黄河水。
,这里的“吼” 、“叫”“咆哮”的声源
③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
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② 影子 的形成:光在 传播 过程中,遇到 不透明 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 黑色区域 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 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
到 日全食, 在 2 的
1
3
2
位置看到 日偏食, 在 3 的位置看
到 日环食。
3
④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 墨经 》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副本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副本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21 S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力学1. 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与加速度的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公式、物体的质量、推力与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2. 力和力的效果-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互不叠加原理:力的合成、合力的性质、力的分解- 平衡的条件:力的平衡、力的图解法3. 力与加速度- 动力学: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量、冲量- 质点系:质点系的加速度、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质点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对物体的位移的影响、力对物体的形状的影响、力对物体的状态的影响- 力对速度的影响:速度的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的关系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反射成象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定律- 透镜与光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与成像3. 光的颜色- 白光的组成:光的三原色、白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与色散:光的颜色、色散、彩虹的形成4. 光的反射与折射应用- 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曲面镜的应用- 光的折射应用:棱镜的应用、光的传输与光纤通信三、能量1. 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的定义:能量的分类、能量的单位-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机械能的定义、能量的转化2.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守恒3. 能源与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研究以上是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汇总(人教版),包括力学、光学和能量等内容。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转变关系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在初中阶段,人教版的物理教材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教材。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三要素:作用力、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

4.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速度或形状。

5. 受力分析:将力按照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分析。

二、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 运动图象: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工具。

3.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5.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垂直向下运动。

三、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折射:光由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3. 光的反射:光从光滑表面上发射回来。

4. 光的吸收和透射:光在物体中被吸收、透射或散射。

四、声和光的性质1. 声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音色等特性。

3. 音的性质: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4.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有波动和粒子两种解释模型。

5.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波长决定,彩虹是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五、电路和电能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是电流对电压的阻碍程度,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速度。

3. 并联和串联:并联时电流分流,电压相同;串联时电压分压,电流相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热的传递1. 热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有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

2. 热传导是指通过物体内部的直接接触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3. 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电磁波辐射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4. 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运动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第二章光的传播1.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为30万千米/秒。

3.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4.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第三章机械能的转化1. 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和位置所具有的能量。

2.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k =\frac{1}{2}mv^2$。

3.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p = mgh$。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一个孤立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磁与电1. 磁铁具有磁性,有北极和南极之分。

2. 磁场是指磁铁或电流所产生的力作用区域。

3. 电是一种带电粒子的运动。

4. 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第五章电流与电阻1.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 电流的方向按照正电荷的流动方向确定。

3. 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4. 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电阻率来描述,计算公式为$R = \rho \frac{L}{A}$。

以上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点汇总,总结了部分重要内容,供参考。

一、力和运动
1. 力的概念和图示法
2.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合成分解
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4.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公式
5.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原理
6. 重力和物体的重量
7. 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8. 斜面运动和滑块运动的计算
9. 向心力和离心力
二、声音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是机械波
3. 声音的特征:音调、音量、音质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影响
5. 回声的原理和应用
6. 音的反射、折射、绕射现象
7. 声音的干涉和共振现象
三、光学
1.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是电磁波和光的波长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4.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5. 光的成像和反射成像
6. 光的折射成像和透镜的原理
7. 光的散射现象和原理
8.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电学
1. 静电现象和静电力
2. 电路、电流和电阻
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计算
4. 伏特定律和欧姆定律
5. 电功和功率的计算
6. 电磁感应和电流的诱导
7.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
五、热学
1. 温度和热平衡
2. 热量和比热容
3. 相变和热传递
4. 温度计和热传感器的原理
5. 热膨胀和热直线传导
6. 气压和大气压力
7. 压强和机械波传播速度
以上是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物理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人教版教材是我们常用的教材之一,下面将对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复习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计算: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计算公式为:力=质量×加速度(F=ma)。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有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来求得合力和分力。

合力等于多个力的矢量和,分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力分解。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而在国际单位制以外,常用的力的单位有千克力(Kgf)和克力(gf)。

4.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二、机械运动】1. 运动的描述与描写:运动可以通过位置、路径和速度等来描述和描写。

位置是物体所处的位置,路径是物体运动的轨迹,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2.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种运动方式。

3. 合成运动:合成运动是指物体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方式,例如斜抛运动和旋转运动等。

4.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计算公式为动量=质量×速度;冲量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冲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作用时间。

【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 能量的概念和计算: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和改变状态的能力,计量单位是焦耳(J)。

能量的计算公式为能量=力×距离。

2. 功的概念和计算: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3.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计量单位是瓦特(W),计算公式为功率=能量转化的功÷时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本文档总结了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提供给学生们进行研究和复参考。

1. 物理基础知识
- 物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理量、单位及其测量
- 运动的基本概念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物理实验与观测
-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 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
- 实验中的误差与精确度
3. 声学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的特性与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色的关系- 声的反射、吸收和干涉
- 动态与静态声音的辨别
4.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色散与合成
-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的应用
5. 电学
- 电荷与电流
-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器
- 电压与电阻
- 并联与串联电路
- 电能与耗散
- 电的安全使用和节能
6. 热学
- 温度与热
- 热的传递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热能与功
- 热的应用与热量与功的单位
通过研究以上内容,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精编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精编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着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21 S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第三章透镜知识归纳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u——物距、v——像距、f——焦距。

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

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 也变大。

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8、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9、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0.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1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2.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归纳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

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第六章电压和电阻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