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_【课堂实录】方锦凯讲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体育_课程实录 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评练习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本课按“讲解示范练习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1本课在练习中采用了一些先集体后分组的教学策略。
先使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再挖掘学生参与足球技术学习的各种潜能提高技术水平。
2 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状态的特点设计了2人之间的合作练习策略进行练习,分四组集体比赛的竞争性练习,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了激励评价策略,尽可能的多鼓励学生的练习,肯定学生的练习结果,激励每一位有高质量完成练习的愿望,并能把这种愿望付之到团队练习中去。
4在学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了观察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预定目标,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体育,锻炼身体提供学法储备。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班级为初三。
6班,共40名学生,男女各20名。
男女生身体差异比较大,足球基础也有一定的差距。
但这个时候学生有崇拜足球明星,喜爱足球运动,有学习足球技术的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有较好的合作意识。
该时期的男孩特别喜欢足球的对抗性竞赛,有较好的足球基础和身体素质,对足球技术教学有客观的促进作用,相对与女生来讲,对足球技术的兴趣和欲望就要少的多,在课堂上要区别对待。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效果分析如下:1学生2人分组练习,学生练习的密度及频率都达到较高的负荷,把技术技能能够较好的学习巩固。
2在教室的巡回指导以及集中讲解学生易犯错误,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技术的正确性。
3在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把技术融进去,从而把技术运用的更顺畅,学生个人的顽强,竞争的品质和集体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充分的运用。
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技术要求,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材分析足球运动趣味性强、集体性强、竞争性强,所以锻炼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
初三的学生接触过足球,有一定基础。
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脚内侧传球”为本课内容。
传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是足球战术配合的基础。
初中体育_初中体育七年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投掷实心球教案一、设计理念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思中健、健中乐”为主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
教学中采用多种游戏练习形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方法和技能。
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的安全教育因素和器材本身的教育因素,有机渗透新课标理。
本课的实心球既是投掷器材,也是游戏及竞赛活动的中介物,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一物多用”中尽展实心球的功用。
力争在“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过程中展现一堂平实而富有常态化的体育课。
二、教材分析本次课选取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作为主教材,安排变速跑“种豆豆”游戏作为辅教材。
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安排了三课时教学。
该内容是投掷单元实心球投掷技术的第一课时。
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项目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协调性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手、腰、腹、腿等力量。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学习此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挑战自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在学习中也暴露出学生的手臂力量较弱,身体的协调用力较难控制。
因此,本节课确立的重点为学习身体协调用力的方法;体会身体协调用力的过程。
难点为学生力量从下到上的传递体现。
三、学情分析本次课教授的对象是7年级九班学生共48人,男生24人,女生24人。
该班级的学生男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较差。
女生普遍较文静,学习的态度也很端正。
多数学生也对新教授动作感到新奇,愿意认真地跟教师学习。
这也是该班学习的一个亮点,它能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去思考、去探索。
由于该班学生的力量普遍较弱,尤其是手臂力量。
学习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在这一时期是很必要的。
在本次课中还安排了“种豆豆”的游戏。
目的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同时让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手脑并用。
感悟“和谐七里”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通过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使学生能熟记并说出前抛实心球的用力顺序,知道出手角度以及背躬的重要性。
基本掌握实心球的握法和持法,预备姿势,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方法。
初中体育_站立式起跑与加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年级:八年级第一次课备课教师: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的学生,对于自我探究及学习能力较强,通过语言引导反应-集中注意力-队列队形练习。
再通过探究站立式起跑与加速要点-讲解要点循序渐进教学-小组合作继续寻找不足强化动作。
在课程的设计中,我采用游戏引导、热身游戏、反应游戏、追逐游戏,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游戏,辅助强化学习内容。
初三学生男女生身体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速度素质,男生名显优于女生,男生速度发展较快,女生速度发展较慢。
因此,教学中根据上述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将男生和女生单独分组,增强了同性间的竞争能力,消除了异性间的个别同学的自卑感。
初三的学生对于跑的练习不陌生,但是学生对于正确的跑姿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没有掌握一下练习站立式起跑与加速能力的方法,所以本课在学习站立式起跑前,先利用后踢腿、高抬腿、反应练习等为以后学生自己单独练习打下基础。
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清晰,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师生情感和谐;在学练中学生练习密度高,运动负荷强,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学生善于合作,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预计85%以上学生能够正确的做出快速跑的技术动作,其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技术动作。
课的练习密度为55%左右,运动量为中上等强度。
最高心率:160-180次/分钟;平均心率在135左右总体来看,学生在本节课的积极向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了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但个别学生在进行素质练习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会加强教育。
教材分析快速跑是短距离加速跑,发展速度爆发的教学内容。
学习快速跑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运动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快速跑能力,提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发展腿部肌肉后蹬力量,再练习和比赛中培养竞争意识,体验跑的乐趣。
本节围绕站立式起跑的反应、通过多种活动,寓教于乐,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初中体育_【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立定跳远,我准备配合辅助教材跳台阶共同完成,把二者安排在一起是因为:一是根据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腿部力量的下肢练习,二是根据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原则,结合人体适应性的基本规律,使学生的身体机能科学合理的发展。
由于当前独生子女数量大、吃苦精神、个性差异差等原因我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学习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在学习时教学内容一定要合理按排。
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因此,在立定跳远的单元教学中,每节课都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玩中学,在情境中练,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立定跳远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终生体育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快速有力的起跳和腾空后的展髋,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快速有力的起跳是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通过激烈游戏中快速重复的起跳练习来解决;二是由于学生体质较弱,做到空中展髋动作有些难度,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通过游戏中逐渐增加小垫子的高度和远度来解决。
四、教法将整个教学内容游戏化、比赛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并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达到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差的特征,因此宜在教学中多应用示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进行模仿练习,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游戏、比赛参与法:将教学内容全部融合于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尝试教学法:依据“实践----认知----在实践”的规律,在讲解前,先使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创新练习,理解知识、自我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
初中体育_【课堂实录】篮球运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三篮球运球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任务有:1、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2、激发学生对篮球和体育锻炼的兴趣;3、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增加学生的锻炼手段;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因此,结合《体育与健康》目标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本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1)、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方法,体验行进间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学会行进间运球技术。
(2)、在各种运球练习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课标分析1、认识目标:建立行进间运球动作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与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及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篮球行进间运球,是篮球单元的第三课时。
运球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其内容简单、趣味、实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行进间运球的技能,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突破上下肢协调和控制支配球这一技术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技能,在比赛与练习中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
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学情分析近年来篮球运动不断发展,特别是NBA、CBA比赛全球推广,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看到高水平的比赛,学生对学习篮球技术充满兴趣。
初三学生好动、好学,模仿力强,兴趣广泛,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
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五、初三篮球运球教学设计班级:八年级人数:40人授课教师:单位:习拓展延伸4、四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完成绕杆练习。
3、根据练习需要及时速度和方向练习。
3、通过哨音信号引领学生练习。
3、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活动适当予以点拨。
4、适时安排学生展示,让同学评价。
8游戏:小组运球绕杆比赛。
初中体育_如何备战体育中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体育_如何备战体育中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年级:九年级学科:体育授课内容:如何备战体育中考课标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下列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各个项目技术动作要领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2、能力目标:在初步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基础上,能够比较协调、完整的技术动作展示,从而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机智、勇敢、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认识技能原理难点:掌握基本技能教材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为体育中考各个项目,选自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全一册内容。
体育测试各个项目分别包括,身体心态测试、速度、灵敏、力量、耐力、肺活量等各项素质。
体育中考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5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但是面对个别枯燥、的项目,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不长。
该班学生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
但个别学生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与他人合作方式存在一定困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针对个别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1.采用多媒体图片教学,配合师生互动练习,这样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2.分组讨论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5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但是面对个别枯燥的项目,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不长。
该班学生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
但个别学生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与他人合作方式存在一定困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针对个别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初中体育_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视频《老鹰的再生》使学生懂得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面对挫折,不要害怕。
2、通过学生自我反思,让中学生了解容易遭遇的各种挫折。
3、通过事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知道战胜挫折需要积极面对、坚韧不拔的意志。
掌握积极面对挫折的几种方式。
4、通过故事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对待挫折的不同反应5、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运用一些面对挫折时自我调节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教会学生勇敢面对挫折2、难点:应对挫折的一般方法能被学生所真正接受,并自觉运用于现实生活。
教学过程故事引入揭示课题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
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
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
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
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
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
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师:是否所有的鹰都能活到70岁?只有经历150天漫长的磨练,痛苦的更新才能获得重生。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会遇到挫折,如果能够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挫折并不可怕。
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板书)挫折含义:即“碰钉子”,在心理学中则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或内心体验。
同学们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吗?当时你是如何做的?视频(小鸭子上台阶)学生讨论。
中学生容易遭遇的挫折和困难(板书)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目标;没考上理想的学校;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望未得到满足。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课程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作为一所初级中学,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具有健康体魄、高尚情操、丰富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篇实录旨在分享一节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展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成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运球、投篮、传球等,提高篮球竞技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体育,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篮球运球技巧的训练,包括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结合实例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球手法,提高运球速度和稳定性。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做好热身准备。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2.技术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篮球运球的基本技巧,如手指力量、手腕灵活性等,并进行示范。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原地运球练习,引导学生注意手法和身体协调性。
3.实践训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提出改进意见。
4.竞赛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运球接力赛,检验学生掌握运球技巧的程度。
在竞赛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技意识。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篮球运球技巧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篮球水平。
五、教学评价1.学生运球技巧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竞赛,评价学生对篮球运球技巧的掌握情况。
2.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的配合程度,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
3.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课后锻炼情况,评价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的意识。
初中体育_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通过跑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树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让学生知道正确的运动技能,以力求达到80%的学生在加速跑中做到上体正、上下肢协调,眼平视,蹬地有力。
教学内容结合游戏的思想性、趣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勇往直前的品质。
由于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学生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强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新颖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让学生自主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的宗旨,我设计了如下导与学的方法:教师先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再让学生自主体验感知教材,后用差异教学发、游戏比赛法巩固知识技能,其中差异教学是本课的特色。
设计思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五个领域进行教学,探索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思路。
本课围绕两条线来设计:技术线,学习跑的方法,学习放松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心理线,大家一起来差异教学,同学很鼓舞,大家很融洽,我运动我高兴,我健康我快乐,我学到东西。
教学对象:七年级水平:四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素质练习重点蹲踞式起跑姿势难点起跑和加速跑技术动作的连贯性教学目标1、了解蹲踞式起跑与起跑后加速跑的动作,理解蹲踞式起跑蹬摆配合的重要性。
2、基本掌握蹲踞式起跑方法,体验蹬摆动作,尽量克服起跑时上体过早抬起时的错误动作。
学会起跑后的加速。
3、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相互帮助、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课的部分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时间次数开始部分 2’ ---3’一、课堂常规•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向学生问好。
•宣布课堂的内容、任务和要求。
•安排见习生听课、看课。
1、体育委员整队,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
2、向教师问好3、认真听讲组织队形:△△△△△△△△△△△△△△△△△△△△△△△△△△△△△△△△▲要求:精神饱满,快、静、齐。
初中生体育课课堂教学实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体育课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生体育课课堂教学实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课程在我国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作为一门注重实践与体验的学科,体育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意识与运动习惯。
本文通过记录一次初中生体育课的教学实录,分析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以期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体能水平。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技体育意识。
(3)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抗压能力。
2.教学内容(1)技能训练:篮球基本操作与团队配合。
(2)体能训练:跳绳与跑步。
(3)心理健康教育:运动中的情绪调节与团队合作。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课堂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民族自豪感。
同时,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使学生对课程有全面的认识。
2.技能训练(1)基本操作:教师示范篮球基本操作,包括传球、接球、运球等,并强调动作要领。
(2)团队配合:学生分组进行篮球对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并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
3.体能训练(1)跳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次数的跳绳,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与耐力。
(2)跑步:学生进行慢跑热身,随后进行分组接力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技意识。
4.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在运动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教育学生如何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与反思1.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总结学生在技能、体能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收获,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宝贵意见。
本次体育课堂教学实录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技体育意识。
初中体育_蹲踞式起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课件播放刘翔跨栏,帮助学生初步体验运动精彩瞬间。
二、关注起跑方式,讲授新课1、课件播放起跑瞬间,学生初步尝试;2、教师纠正,并讲解并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方法及要领。
3、学生再次体验蹲踞式起跑动作。
两人一组,按要点做动作,互相纠正。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5、教师讲解“各就位、预备、鸣枪”这三个阶段中动作与口令的配合要领,体验快速跑的感受。
6、学生尝试听口令,蹲踞式起跑。
三、练习技术动作1、组织小型比赛,学生在教师的口令及裁判下进行蹲踞式起跑30米短距离赛跑。
2、小组交流各自起跑感受。
3、交流蹲踞式与站立式起跑的不同。
四、教师小结教师小结本节课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技术要领;小结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总体情况,提出进一步学习建议。
放松活动,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辅助课件观察、教师讲解、亲身体验、小组竞赛等学习方式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逐步掌握学习要点和动作要领,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在13-14岁左右,在生理上,身体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心理上,注意力不宜集中,且好奇爱动,争强好胜,易表现自己。
运动科学证明,14岁左右是速度发展的最敏感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快速跑能力,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热情好动,善于表现、争强好胜,加上本节课的教材有较强的挑战性,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易于调动。
但初二学生在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方面出现分化,个体间存在差异,因此要有所区别,采取教学措施时应对症下药、分类指导。
•效果分析1、学生能理解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
2、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能力。
3、能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4、同学间能相互帮助、互相合作、共同提高教材分析蹲踞式起跑是短跑、跨栏跑项目中采用的起跑姿势,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通过起跑后的加速跑是尽快加速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
起跑技术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或“跑”)三个阶段。
初中体育_站立式起跑与游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站立式起跑与游戏教学设计上课老师:课后反思1、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
教师则应在拟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之前,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各方面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他们的需求。
2、本课围绕了“学生发展为中学,学生是主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主目标,合作学习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不管是“听数找朋友”,还是基本部分的集体学习站立式起跑、小组群体成员自主练习到个体展示、组内讨论、组际竞赛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设法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进行练习、共同提高,分享同伴间的快乐而且全力以赴地进行参与运动。
3、本次课的不足也有很多:在教案方面,对教学目标写得比较笼统,在以后的教案中应把教学目标体现得比较具体一点的话比较好一点;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不够到位,在时间上的把握还不够好。
导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未能开展----学生的放松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时间的把握。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初二(5)的全体学生,共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1名女生因为脚部受伤不能参加剧烈运动,安排该女生见习。
该班学生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班集体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但与他人合作方式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但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由于该班学生没有学习过站立式起跑,所以通过该课练习,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组织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动作,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站立式起跑教学效果分析体育教学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快乐体育”为目的,将体育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站立式起跑的这一单元练习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站立式起跑跑的基本技术,发展跑的速度和协调性,同时使学生身心素质方面全面的发展。
初中体育_篮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单位:授课教师:交叉步持球突破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
今天我讲授的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交叉步持球突破》,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节课依据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水平四中篮球教学内容。
篮球运动是一项广大中学生喜爱的运动,具有强烈的竞技性和趣味性,对于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优良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交叉步持球突破是篮球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项技术可为学生提高篮球基本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三、学情分析本次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可充分利用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交叉步持球突破的技术动作和特点;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学会动作的正确顺序;在此基础上,部分同学可以加大动作幅度、加快速度;并有少部分同学可以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愉悦身心,展示自我。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动作的顺序和特点。
2、教学难点:动作幅度大、速度快,动作一气呵成,具有连贯性。
六、教法学法1、教法:语言提示法;游戏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情景教学法;2、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分解和完整练习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过程1、准备部分用语言提示法来组织学生有要求的慢跑、熟悉球性练习,使学生各个关节都做到充分活动。
接着运用游戏练习法,组织学生做“听口令”游戏,愉悦气氛。
2、基本部分运用讲解示范法,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然后进行示范:以右脚中枢脚为例,跳步接球急停,左脚做一个向左突破的假动作;当对手防守重心向右移动时,左脚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向防守队员的左后方跨步,同时转体探肩护住球,抢占有利位置;向左脚右斜上方推放球,中枢脚蹬地跨步,加速超越对手。
初中体育_2篮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篮球行进间绕杆运球行进间绕杆运球课时计划设计方案一、指导思想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围绕篮球行进间绕杆运球的基本技术,遵循以技能学习为主,素质练习为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练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运动技术、增强团结协作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篮球运动基础,但对篮球技术认识不全面、基本技术不规范,本班学生男女比例差距较大,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现阶段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学生学习本身缺乏稳定性、持久性和连续性,但这一时期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为充分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以游戏竞赛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同时,教师应在组织小组性的活动时照顾到身体素质稍差的同学,他们虽有团队意识,但小组合作能力不强,竞争意识有待提高。
三、教学内容分析篮球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行进间绕杆运球上篮是篮球比赛中最基础的组合练习,行进间运球技术容易掌握,但要达到熟练绕过障碍物投篮却很难。
特别注意左右手运球时要注意低重心、屈伸腕、空掌心、拍按球、手脚协调。
左右手变向要注意用力顺序,本课时的重点是运球部位落点及对球的控制能力。
难点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运球与脚步协调,人球同速。
行进间绕杆运球对人体协调性有较高要求且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有效掌控球。
四、教学策略1、本课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先练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领悟动作要领。
2、本课采用多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反复练习,克服了基本技术教学的单调和枯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3、本课采用多种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在练习中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通过多种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4、本课对学生组织分合有度、收放结合,练习组织队形力求简单高效,最大程度保证学生有效练习时间。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第一篇范文:初中体育教学案例1. 教学背景在我国,体育课程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新课程标准强调,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本文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3.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初中阶段篮球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篮球基本技能训练: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
(2)篮球战术训练:进攻、防守战术配合。
(3)篮球比赛实践:班级联赛、校际交流等。
4. 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器材。
(2)学生: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携带篮球。
4.2 课堂导入(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学生:积极参与热身活动,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3 技能训练(1)教师:讲解和示范篮球基本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2)学生:认真听讲,模仿练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4.4 战术训练(1)教师:讲解和示范篮球战术配合,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2)学生:学会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5 比赛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2)学生:积极参与比赛,体验竞技乐趣。
4.6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表扬优秀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2)学生:反思自身表现,明确改进方向。
5. 教学评价(1)学生身体素质评价:通过定期体检,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变化。
(2)篮球技能评价:通过课堂表现、比赛成绩等,评估学生技能水平。
(3)团队协作评价:通过课堂实践,观察学生配合默契程度。
(4)学生心理素质评价: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6.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收获成长。
初中生体育课教学实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体育课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生体育课教学实录一、前言在当今社会,教育部门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体育课程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初中生体育课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录的形式,对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记录和分析,旨在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1.课程类型:初中生体育课2.课程内容:篮球基本技能训练、足球基本技能训练、田径运动、体操运动等3.教学时数:每学期共计36课时四、教学过程1.课堂准备:教师提前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器材。
2.课堂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能讲解:教师为学生讲解运动技能的要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4.实践训练: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5.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五、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运动技能的正确方法。
2.分解法:将复杂的运动技能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部分,逐一讲解和训练。
3.游戏法:将体育课程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竞赛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六、学生表现1.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各项运动训练。
2.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指挥,尊重教练和同学。
3.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运动技能逐渐熟练。
4.学生在体育竞赛中表现出强烈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七、教学反思本次体育课教学实录显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技能提升和个性发展,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一起真实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体育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启示。
2. 案例概述本案例选取了一所城市初中的一节篮球课。
课程内容为学习篮球运球技巧,学生年龄为13-15岁。
教师为该校体育组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专业素质。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较高。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篮球运球的基本技巧,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4. 教学过程4.1 准备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慢跑热身,随后进行关节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热身活动时间为10分钟。
4.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篮球运球的基本技巧,包括手势、步伐和眼神等方面。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时间为20分钟。
4.3 小组比赛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进行篮球运球接力比赛。
比赛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比赛时间为15分钟。
4.4 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时间为5分钟。
5. 教学评价(1)学生技能水平:通过课堂观察和比赛成绩,评估学生篮球运球技巧的提升。
(2)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
(3)学生满意度:课后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6. 教学启示(1)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应充分重视篮球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2)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是男生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女生普遍较文静,学习态度端正。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运动经历,学习情感较以前相对稳定,学习能力也有了提高。
对于新知识爱探索、爱思考。
这是他们的一个亮点。
也是学习的动力。
但现在学生力量素质普遍较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影响着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也正是本节课的努力方向。
效果分析
(1)本节课是第一次课,通过向学生介绍“田径运动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并在学生根据已有的掷实心球经历复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利用熟悉的足球掷界外球动作进行掷远比赛导入新课,提高了学习气氛,经过统计掌握了学生在未学习之前的个人和小组成绩,为准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好了准备。
教材分析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八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中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练习有效发展身体各部分肌肉力量(尤其是上肢及腰腹),以及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挑战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本部分的内容的教学分3个课时,包括一节新授课和两节复习课,本节课是新授课,确立的重点是身体协调用力的方法,体会身体协调用力的过程,难点是自下而上的力量传递。
评测练习
a、两人一组实心球体侧传球
b、两人一组背靠背头上胯下传球
c、两人一组面对面实心球抛接
d、足球掷界外球动作进行掷远比赛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用足球掷界外球动作进行掷远比赛导入新课的方式展开,学生在课的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目标引领了内容,对于主要教学环节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主要环节上,通过学生的示范对比、教师总结性示范讲解、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道具引领、关注个体差异、运用多元评价等教育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始终高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教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体能团体比赛在组织形式上提高了课堂效率,选择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
力和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意识,活动效果上发展了学生的体能,达到在玩中有乐,乐中有育的教育功能。
本节课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运用灵活多变教学手段和多种评价方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强技能学习,提高体能。
本节课场地布置科学新颖、安全高效,课的结构合理、紧凑、流畅,学生互相合作,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运动技能,掌握了锻炼方法,体验了运动乐趣。
不足之处:
1、由于个体差异,从教学效果上看有的学生完成动作质量不高。
2、在分组练习时,学习气氛不浓,场面有些沉闷,导致这一环节练习密度不足。
3、在安全方面还有疏漏。
解决措施:在教学设计上要想全想细,在教学艺术上要向专家和同事学习请教。
课标分析
新课标告诉我们: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基于这一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本着“田径运动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目标设置--引领、多元评价--激励,让学生乐学;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会学;通过启发指导、灵活手段,让学生学会。
进而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