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1.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彩陶起源的材料据此可知()C.西方学者研究历史过于主观D.彩陶是由中原传往西部的2. 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包括()①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②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方向发展;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神权色彩浓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自身发展道路和独特魅力”,促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点的核心因素是A.古代农耕经济的稳定B.宗族血缘政治的作用C.中华文明的兼收并蓄D.民族认同作用的推动4. 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散布在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
这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A.多元性B.独特性C.统一性D.包容性5.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二里头文化青铜器群中有一组特殊器物,包括环首刀、铜凿等,这些器物在当地没有文化根源,而恰是中国西北系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其来源不言自明。
二里头青铜器群中发现有含砷的青铜器,砷青铜技术始源于西方。
这反映出中华早期文明()A.起源于二里头文化B.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C.区域发展很不平衡D.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6. 2021年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入选,夏商时期有10项入选,两周时期有15项入选,秦汉至明清时期有37项入选。
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A.源远流长B.兼容并包C.多元一体D.以中原为中心7. 自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末期,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地域特征明显。
然而,文化的一体化趋势不仅始终保持着,而且范围和程度也稳步地扩大和加深,直至秦汉帝国的建立。
这说明中国文化()A.具有南北对立特征B.在发展中不断交融C.深受社会形态影响D.从多元转变为一体8. 2022年6月,四川广汉三星堆8号“祭祀坑”新发现一件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下图)。
高三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史练习题第一题:请简要描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为了争夺统一天下的权力,中国大陆出现了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家,并且进行了长达250年的割据争斗。
这个时期的主要国家有:秦、赵、魏、楚、燕、韩和齐。
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它的每个国家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紧张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每个国家的统治者都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实力,以期在这场大乱中获得胜利。
然而,战国时期中国的乱世也孕育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的兴起,如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墨家的墨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题:请解释秦始皇统一中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君主,他通过一系列重要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首先,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和726个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和统一。
这种行政制度成为中国政治的基础,在后来的封建王朝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其次,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工程,其中包括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陵墓群。
万里长城加强了中国北方的防御体系,为后来的统一王朝提供了重要保障。
陵墓群的修建则彰显了秦始皇的统治地位和权威。
此外,秦始皇还进行了重要的改革措施,如实行一地一官制,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标准,统一文字和法律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提高了国家的整体实力。
第三题: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上的两次重要经济变革。
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经济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次是商周时期的青铜时代经济和宋元明时期的市场经济。
青铜时代经济是指商代和周代的经济状况。
在此期间,青铜器的制造和交易成为了中国的主要经济活动,对社会财富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青铜器的生产需要大量资源和人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得专门从事青铜器生产和销售的商人阶级得到了崛起。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整合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整合训练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2、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3、《全球通史》写到:“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 )A.具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B.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C.旨在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D.由秦始皇首创并推行全国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面图片所示文物透出的历史相关信息是()A.原始居民的生活B.商朝的青铜文明C.春秋战国的纷争D.秦汉时期大一统5、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X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6、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况B.牛耕方式以二牛抬杠为主C.曲辕犁结构相对比较完备D.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巨大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8、《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①家向往太古,②家向往禹世,③家向往西周,④家肯定今世和将来。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测试卷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答案做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
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据此回答 1-3题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楷书C.金文D.隶书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
《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3.《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稻。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每一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据此回答4—6题:4.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C战国时期统治者重视采纳各家思想D战国时井田制开始瓦解5.司马迁称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其含义是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C了解到西域的风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6.“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制度【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答案】B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 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X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汤灭夏建商【解析】由材料“X设的罗网四面密实......乃去其三面”、“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这种网开一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已形成奴隶制生产方式,奴隶集体耕作,土地轮流休耕,且材料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故B项错误;由材料“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而非保护环境,故C项错误;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判断。
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工具类别数量性别男性墓(29座)女性墓(40座)纺轮117女石斧30男石锛60男石凿140男石刀40男A.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C.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可知,在男性墓中,用于社会生产的石斧、石锛、石凿、石刀大量出现,而女性墓中却没有发现,说明这些生产工具是男性所特有,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在材料中无法判断,排除D项。
故选C项。
2.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
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这些现象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高中历史教案: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选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选1.商都殷位于今天的 ( )A.陕西省内 B.山西省内 C.河南省内 D.河北省内2.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B.武王建立西周C.西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 D.犬戎攻灭西周3.战国时期,政治格局变化无常,其主要原因是 ( )A.周王势力衰微 B.兼并战争频繁 C.人民起义的冲击 D.外族的侵扰掠夺4.春秋战国时期,能成为一方霸主或强国的成功之路是 ( )A.发动战争,以强凌弱B.励精图治,发展生产C.尊王攘夷,问鼎中原 D.实行改革,增强国力5.通过赋税改革来确立土地私有的改革是①齐国相地而衰征②鲁国初税亩③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④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
”持这种观点的学派()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7.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C、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任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8.战国时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 )A.兼爱、非攻主张深得人民拥护 B.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9.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中,不属于政府行为的是 ( )A.徭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土地兼并10.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在 ( )A.江苏刘家港 B.浙江宁波 C.福建泉州 D.广东沿海港口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①江东②长江流域③岭南④闽江流域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我国古代发明的既可灌溉、又可排涝的生产工具是 ( )A.水排 B.翻车 C.耧车 D.筒车13.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安定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 ( )A.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B.大力推行均田制C.兴修水利工程,改善生产环境 D.重视保护农桑14.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 )A.取代北周,建立隋朝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C.开创三省六部制度 D.大力弘扬佛教15.隋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一段是春秋晚期吴王夫差时就已开凿,这一段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6.隋与秦的统治相似之处有①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②都创立或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③都兴建了重大工程,影响深远④严刑酷法重役,导致农民起义而被推翻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17.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18.“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出自 ( )A.北魏租调制 B.隋租调制 C.唐租庸调制 D.唐两税法19.唐中期的两税法,改变征税标准,所反映的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D.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矛盾20.唐初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后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发展生产力 B.巩固上层建筑 C.调整生产关系 D.加强经济基础2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江苏启东中学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一
江苏启东中学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一1、《史记》中“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人……武王驰之,纣兵皆叛纣”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A、商灭夏B、周灭商C、国人暴动D、西周灭亡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要紧表现在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进展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D、幸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3、晋国成为中原霸主是在A、葵丘会盟后B、城濮之战后C、桂陵之战后D、长平之战后4、历史典故“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诸侯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以动摇D、西周的冶铁水平高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是A、东胡B、靺鞨C、犬戎D、回鹘6、我国铁器的使用,最早是在A、商朝B、西周晚期C、春秋前期D、春秋后期7、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A、B、C、D、8、战国时期的闻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今天的:A、河南郑州附近B、四川成都附近C、陕西咸阳附近D、河北邯郸附近9、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进展表述正确的选项是①冶铸业发明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②青铜铸造出现金银错技术③漆工艺采纳夹贮技术④酿酒业发明用曲造酒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的直截了当作用是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促进了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D、加速了新兴封建制度确立进程11、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想使自己能与卿大夫平起平坐,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A、世袭B、取得军功C、经营工商D、多生产粮食布帛12、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
这些变法运动是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定结果D、违背历史进展趋势的13、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要紧是有利于A、扩大教育对象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D、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14、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B、百家争鸣的趋向认同现象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进展壮大15、孔子编订、整理的典籍不包括A、《论语》B、《诗经》C、《尚书》D、《春秋》16、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古代传统被遗弃B、贵族特权相当严峻C、统治者的集权意识D、以德治民已不适宜17、“视人之国假设视其国,视人之家假设视其家,视人之身假设视其身”反映了墨子的思想是A、博爱B、非攻C、兼爱D、尚贤18、以下关于战国名医扁鹊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采纳四诊法诊断疾病B、被后世医学奉为“脉学之宗”C、使用麻醉方法进行手术D、在中医传统诊病方面建树重大19、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要紧是因为他A、缔造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B、勤于政务,开拓进取C、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0、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21、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最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措施是A、建立皇帝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推行察举制22、右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会徽中的“京”字字体在全国统一使用始于A、商朝B、秦朝C、西汉D、南北朝23、秦朝的以下制度中,不具有...进步意义的是A、郡县制B、统一文字C、统一车轨D、严禁私学24、以下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推翻了秦始皇的暴政统治B、建立了第一个农民阶级政权C、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D、为历代农民反抗斗争树立了榜样25、“汉承秦制”要紧表现在A、继承了封国制B、进展了察举制C、沿用了郡县制D、完善了编户制26、两汉编户纳税服役多少要紧依据A、人口多少B、身份高低C、资产多少D、土地多少27、昭君出塞的要紧作用是A、排除了匈奴的威胁B、促进了汉人与匈奴杂居C、和睦了汉匈关系D、瓦解了北匈奴政权28、公元前60年设置的西域都护A、是汉政府治理西域的最高机构B、职责是沟通汉与西域的联系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使汉与西域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29、有“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功效,哺育西蜀大地,创造“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典范水利灌溉工程是A、芍陂B、郑国渠C、都江堰D、大运河30、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和汉武帝有关的是①昭君出塞②张骞通西域③滇王金印④“汉委奴国王”金印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31、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A、长安和安息B、敦煌和安息C、长安和大秦D、敦煌和大秦32、汉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A、马六甲海峡B、孟加拉湾C、印度半岛南端D、马来半岛33、东晋时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局面,其形成的最重要缘故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C、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34、记载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汉的史书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后汉书》35、汉朝时中外交往频繁,要紧表现在①张骞通西域②甘英出使大秦③倭奴国王遣使来汉④安敦遣使来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36、以下对中国古代儒学进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B、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C、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顾炎武继承“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37、对《内经》的表达,正确的有①战国问世、西汉编成②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③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文献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38、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外,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B、《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C、《四部医典》是少数民族的医学名著D、华佗被誉为脉学之宗、神医39、以下为人类文化进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制造地动仪C、丝绸之路的开通D、华佗发明麻沸散40、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专题二 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1、起源及发展时期——西周至汉朝
时期
制度
含义
西周
井田制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缴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春秋
相地而衰征(齐国)
根据土地多少和土质好坏收取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3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4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和进步
北宋
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打击了守旧官僚的势力,增加了政府收入,改善积贫局面
明朝
一条鞭法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
1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2使许多荒地得以开垦
3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
中唐
两税法
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1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封建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战国
初税亩(鲁国)
按亩收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汉
编户制
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百姓称为编户齐民,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苛捐杂税繁多,负担沉重)
2、转型及成熟时期——隋唐至清朝
时期
制度
含义
作用
隋、唐初
租庸调制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庸”——服役期限内纳绢或布代役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
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c。
巩固皇权D。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3.、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4.“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A.通济渠B.永济渠C.会通渠D.邗沟5.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繁荣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6. 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
”对这一史理解正确的是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8.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9.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有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10.有人这样评介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高三历史综合复习 中国古代史1—2章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中国古代史1—2章一、单项选择题: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勃兴时期。
据此回答1—3题。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王位世袭制:()A.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B.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C.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D.是华夏族开始形成的标志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3.夏商两朝的覆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A.加强国防,充实军备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增强国力D.加强集权,完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
据此回答4—8题。
4.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落的表现为:()①王畿之地大大缩小②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③诸侯不再朝觐和纳贡④被迫依附于强大的诸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6.“围魏救赵”的成语出自:()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7.春秋时的诸侯国与战国时的诸侯国最大的不同是:()A.领地的大小B.国家的实力C.政权的性质D.对周王的态度8.《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流派纷呈,成就辉煌。
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思想家,其政治主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的有:()①老子②孔子③墨翟④孟子⑤韩非子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⑤10.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C.《墨经》光学八条D.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
这反映了魏晋时期()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选官制度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2.道家学派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二者都()A.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B.主张法律不分贵贱C.主张思想上百家争鸣D.探究国家治理方式3.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收税。
其主要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土地私有化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D.加剧地方割据混战4.据《<战国策>书录》记载,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贵族世袭制遭到破坏C.儒家思想受到冲击D.仁义观念影响到政治5.墨子认为“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
据此可知,墨子()A.提倡节俭B.重视礼制C.崇尚自由D.注重规范6.如表所示为春秋至西汉苏浙闽部分地区墓葬出土金属农具。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东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B.铁犁牛耕走向普及C.经济重心南移不断加速D.精耕细作农业成熟7.春秋时期,楚国往往以蛮夷自居;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人也祭祀华夏族系的远古神话人物祝融。
这一变化说明战国时期()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民族往来交流频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8.“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下列主张与之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为政以德,克己复礼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节俭尚贤D.政在四方,要在中央9.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历史练习题高三古代史
历史练习题高三古代史古代史是高中阶段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历史可以了解到不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从而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下面是一些高三古代史的练习题,供同学们进行复习和巩固知识。
练习题1:中国古代的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哪几个朝代?请简要介绍每个朝代的重要特点。
练习题2:古代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有哪些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请列举并简要概括。
练习题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它实施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和制度改革?这些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练习题4: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它的政治和文化成就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并举例说明。
练习题5: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政治格局以及三国之间的斗争有哪些特点?请进行分析和比较。
练习题6: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述其中的重要内容。
练习题7: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政治制度和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请进行简要的阐述。
练习题8: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的政治和文化状况如何?请进行简要的介绍。
练习题9: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政治、军事和海外探险等方面有哪些特点?请进行概述。
练习题10: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请进行简要的说明。
以上是一些高三古代史的练习题,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这些问题来巩固和深化对古代历史的理解。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资料和课堂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进行一些扩展的研究和探讨,以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对古代历史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而对世界和自身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高三阶段充分利用时间,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公元前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2.《诗经》祭祀诗中商人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暴力和武功;而周人塑造的祖先则多是文质彬彬的形象,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居住点、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
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践行儒家民本观念B.执政观念趋向理性C.尤其重视基层治理D.开始强调以文治国3.永乐三年,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木制帆船,由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之久的航海壮举,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这一壮举,史称A.郑和下西洋B.鉴真东渡C.法显西行D.空海求法4.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600多年来,中国与亚非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明朝政治革新进程D.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5.造成下图所示漫画中“悲剧”的措施是A.使枢密院与“三衙”分权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C.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D.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6.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而唐代中、上层妇女大多选择守寡。
这种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B.唐代妇女更自由富足C.妇女贞节观念愈淡薄D.程朱理学观念已普及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
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8.“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交往。
高三中国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专项练习
高三中国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专项练习于水生(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四川江油621702)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之一。
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2、“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自始注重国防,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
它的民间经济,也有突出的现象,它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
它企图注重实际,不受抽象的观念所蒙蔽,而这三百一十九年在它领导之下,所产生的特出人物,又偏是哲学家为多。
”该“国家”是A.西汉B.隋朝C.宋朝D.明朝3、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4、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大融合C.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D.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5、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6、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②.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③.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④.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 ①②③④7、下列关于秦汉时期发展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实现了大统一②.由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封建经济全面发展③.民族间交往加强,多民族国家格局初步形成④.科技领先世界,"中华文化圈"完全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完成统一B.南方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C.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D.士族成为社会上的腐朽势力9、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表述,准确的是: ( )①.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扩展③.对外关系处于起始阶段,并出现迅速发展势头④.科技发展迅速,四大发明最终完成并向世界传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特点:()A.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并开始传播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D.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
阅后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3 分) (2)从材料三和材料四,我们可以看出西汉对外交往有哪些重要的类型?(4 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张骞通西域有哪些世界意义?(5 分)
() 2
A.50 岁以上
B.50 岁以下
C.40 岁以下
D.60 岁以下
11.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以下对这一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们之间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制约和监督 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的产物 ③它的实行,加强封建君主的中央专制统治权 ④对隋唐以后封建社会政治发
展影响深远
A.①②③
/
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1) —《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75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5 小题 75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D.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的矛盾尖锐
19.隋唐采取“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其实施的主要结果是
()
A.使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B.扩大了封建社会统治的阶级基础
C.缓和了庶族和士族地主之间的矛盾 D.大大加强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
瓷器是中华民族古代伟大文明的标志性成就之一,是中国的代名词。据此回答 20~22
3.隋朝兴修的大运河与黄河相连接的河段是
()
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问答题训练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问答题训练1、思考: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建设和变革的三个重要时期。
据此回答:(1)秦汉时期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成果?(2)隋唐时期制度变革有哪些主要表现,与秦汉时相比其制度变革的进步性有哪些?(3)明清时期制度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应怎样评价?(1)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位世袭、帝位终身、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两汉承袭秦制,有所损益:设中朝、扩大尚书台权力,削弱相权;设刺吏,建立一套完整的监察制度;建立以察举为主要途径的多种形式的人才选拔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行政管理和赋税制度——编户制度。
(2)隋唐:创科举,打破世家望族对仕途的垄断;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中央集权制;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改革府兵制、实行募兵制。
(3)明清: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创建卫所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在中央增设军机处。
赋税制度方面,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人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评价: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赋税制度的变革,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明清时期、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法国波旁王朝建立后都曾出现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趋势,但同时中国与西欧的专制统治也出现“分道扬镳”的迹象。
试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情况,指出君主专制本质,并分析其对本国社会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
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
英国削弱旧贵族势力,反对天主教会,建立英国国教;法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拥有对各省的调兵权,取消国内关卡,严格控制思想文化,对臣民某某信仰严加限制。
分道扬镳的迹象: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
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c。
巩固皇权D。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3.、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4.“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A.通济渠B.永济渠C.会通渠D.邗沟5.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繁荣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6. 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
”对这一史理解正确的是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8.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9.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有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10.有人这样评介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
”这部著作应是A.《诗经》B.《离骚》C.《逍遥游》D.《庄子》11.右图所示,该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瑁,始乃一通焉。
”但罗马帝国的史书及其他西方史书中都没有记载此事。
下列推断中最符合逻辑的解释是CA.该书的史料有误,是一部“伪作”B.罗马帝国不屑与中国交往c.有人冒充使者以求利益D.汉桓帝为美饰自己而编造12.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竹简一千多支,秦简中有关于《田律》《仓律》《徭律》和《戍律》的记载。
这证实了下列哪一史料记载的正确性A.《汉书》“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C.《礼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D.《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13.“今为术,莫若用十二气为一年,更不用十二月,直以立春之日为孟春之一日,惊蛰为仲春之一日,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岁岁齐尽,永无闰余。
”这段文字应出自A.“太初历”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14.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关于天文学方面的一种现象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
”提出这一科学说法的是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15.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情节紧张曲折,对白幽默逗趣,是一部亦庄亦谐、亦喜亦悲的剧作,剧中的纪晓岚(即纪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下列话题中正确的是.A.“他著述了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B.“他编纂了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C.“他主持编纂了~部庞大的类书”D.“他主持编纂了一部最大的丛书”16.《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17.“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它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颁发的世界医学史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76年,比俄国第一部国家药典(1778年颁行)早1119年。
”这部药典是A,《千金方》B.《四部医典》c.《唐本草》D.《神农本草经》18..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英雄》热播后,该片亦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
其中,不少网友笑话电影申的秦王说出“和平”二字,一些网友说“和平”一词最早见于《宋书》。
张艺谋指出,在更早的史书中的《秦始皇本纪》中,恰有“天下和平”四个字。
这本书应该是A.《汉书》B.《史记》C.《战国策》D.《资治通鉴》19.~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唐朝:大放异彩的艺术》一书,他需要查阅相关的书籍。
下列文献、书籍、艺术作品为他所需要的是A.《萧翼赚兰亭图》《颜氏家庙碑》《秦王破阵乐》.B.《妇女风鸟图》《兰亭序》《洛神赋图》C.《御龙图》《坤舆万国全图》《自叙帖》D.《女史箴图》《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20.下图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
读图,该书作者A.曾主持测量子午线的长度B,制作的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c.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D.是世界科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宋应星21.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有一朝代的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此记载应该引自A.《史记·秦始皇本纪》B.《汉书·武帝纪》c.《资治通鉴·贞观十五年》D.《元史·地理志》.22.美国学者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
”形成这~状况的社会原因有①唐朝社会发展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②唐朝实行和平友好的开放政策③陆路、海路交通发达④有负责对外交往的广州十三行机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3.《梦溪笔谈》中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从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有①组织百姓竞渡,提供饮食②鼓励佛寺大兴土木③组织民众进行生产自救④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安于现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24.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曾评论道:“内容思想之博大精深,录事之求实考信,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缺,而成为学史、研史者不可不读之书;叉以其考评前世之兴衰得失,通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而成为领导国家者不可不读之书,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
”这“书”指的是A.《史记》B.《资治通鉴》C.《儒林外史》D.《四库全书》25.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所说“其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这部“信史”是指A.《汉书》B.《墨经》C.《史记》D.《春秋》26.《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完成于清朝乾隆年间,所辑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排列,共收书3457种,79070卷。
当时若采用印刷技术印刷该著作,可能做到的是①双色套印技术②彩色印刷技术③使用质地细薄的纸④使用机器印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7.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28.在古代中原地区开始大量使用右图所示汲水工具的时期,我国经济生活发展的情况是桔槔汲水()A.胡麻传入中原地区B.今天湖北一带的古代居民已经发明了馒头C.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D.政府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向农民征收茶税29.某学者在讲汉代某个专题知识时,要引用了右边三种文献,据此推知《左官律》的内容应该是()A.禁止王国之间,王国与各级官吏之间有任何联系B.凡是王国官吏都比同等职务的中央官吏低一级,且不得出任中央官职C.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D.诸侯惟得衣租食税,不与政事30.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替代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31.右图是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此玉印是元成宗于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赐给西藏第五任帝师(帝师既是佛教萨迦派的高僧,又是宣政院的首长)扎巴俄色的印信。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①元代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历史②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发展史③中国古代宗教史④西藏地方行政区发展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所体现的本质问题是()A.国家大一统B.风水学成为主流C.天人合一 D.皇权至上33.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C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4..《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