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柳永《望海潮》教案

合集下载

望海潮柳永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案一、教案背景望海潮是宋代文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其深情浓意和抒发离愁别绪的感人之处而被广泛传诵。

柳永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望海潮这首作品,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能准确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能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出自己的文学作品;3. 了解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扩大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介绍;2)望海潮的词文学特点分析;3)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4)引导学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2.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述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2)解读:通过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望海潮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4)写作:指导学生运用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步骤1. 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介绍(约10分钟)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同时也简要介绍宋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2. 望海潮的词文学特点分析(约15分钟)通过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文学风格,让学生对于宋代词的特点和美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约20分钟)将望海潮分为几个段落,依次解读每一段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引导学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约30分钟)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运用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可以是词、散文或其他文体。

5. 学生展示和讨论(约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鼓励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并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望海潮教案8篇

望海潮教案8篇

望海潮教案8篇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一):【教学目标】透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透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尝试欣赏【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资料)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

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

“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形胜、繁华)【移步换景的描述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述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背景】这是一首投赠词。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望海潮》。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3. 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4. 课堂实践: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 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望海潮》;2.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苏轼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3. 诗歌朗读: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解读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5.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分析其韵律、意象、情感;6. 课堂实践:学生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教师巡回指导;7. 随堂练习:分析一首现代诗歌,探讨其与《望海潮》的共通之处;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内容:背景介绍、诗歌朗读、诗歌解析、例题讲解、课堂实践、随堂练习;3. 重点:意象、情感、主题、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海为主题,仿写一首诗歌;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欣赏的方法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3. 板书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1. 意象美:《望海潮》中的意象生动丰富,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歌作品,《望海潮》用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独特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深入了解该诗歌的内涵与意义呢?下面笔者将从诗歌的主题,语言技巧,以及哲学思考三个方面来讲述。

一、主题《望海潮》的主题是人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于幸福和追求的探讨。

在诗歌中,作者通过对海潮的描述和比喻,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在探究主题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理解其中的比喻和借景手法,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和现实,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追求和理想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并且不能轻易放弃。

二、语言技巧《望海潮》以独特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感悟和哲学思考。

在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对海潮的描绘和赞美,折射出了生命的无穷追求和对于真理的探索。

此外,诗歌中还涉及到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精致的语言,把自然界的美和丰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和领会这些手法和技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哲学思考《望海潮》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理解和思考,通过这样的诗歌作品,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些哲学思考的气息。

在诗歌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观点,对一些人生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思考,把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到更深层次。

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深刻思考自己的生命和价值,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不断探索和寻找生命的真谛。

在教学《望海潮》时,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创造,让他们通过诗歌感悟、探究人生,激发他们的文学情感和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文学作品,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注入无穷的正能量总的来说,《望海潮》是一首充满哲学思考和文学艺术的优秀诗歌作品。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赏析诗歌语言之美2、了解干谒诗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作业:1、熟读并尝试背诵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写下:全词你认为最好的一句和最难懂的一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诵读、感知风格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柳永的《望海潮》。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如有字音错误订正字音,如无字音错误,就说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我们诵读古诗词,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老师来读一遍,请同学们听读体会。

(教师范读)词的上下片风格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上片意境开阔,下片清丽婉约。

(如学生答不出来,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片用词的不同。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读)声音悦耳,情感饱满,体现出了上下片的不同风格,为什么同一首词会出现这样不同的风格呢?随着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一探究竟。

二、梳理品味昨天预习时让同学们写下初读后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这是大家所写(出示手里的页子),其中有一句诗句提出的最多(出示手里的页子),就是这一句——(ppt显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家是哪里不理解呢?(解释字面意思。

)字面意思正如大家所说,但是内在的深层含义就需要我们再深入研读一下了。

1、夸什么比如这个“夸”字,夸的是——“好景”,有哪些“好景”呢?(学生可能会拎具体的句子),这些属自然风光,是好景色,词中还有好景况,是那些方面呢?(学生梳理回答,教师板书:地理位置、自然风光、都市繁华、民生安乐。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10篇)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10篇)

《望海潮》柳永教案《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海潮》柳永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海潮》柳永教案篇1【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

2、限时完成,规范认真。

时间:30分钟【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②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②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预习案】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鹤冲天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2、文学常识关于宋词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的定义——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13篇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篇一教学流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

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

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代指_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背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苏轼《江城子》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明确:(一)历史的真实:繁华和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向前发展的。

(二)文学的审美表达:讴歌盛世和反映灾难都是文学家的责任。

五、巩固提升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九年级《望海潮》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板书)二.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很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升。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

2.分析《望海潮》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望海潮》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

难点: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柳永诗词,如《雨霖铃》等。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2)分析《望海潮》的情感表达柳永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现出来?(3)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

结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望海潮》的艺术价值。

(2)讨论《望海潮》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5.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望海潮》。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2.学生对《望海潮》的理解是否深入?3.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导入(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号乐山,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被誉为“词中之龙”。

(2)回顾柳永的其他词作,如《雨霖铃》等,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孙山何处?谢公遗迹,千古犹存。

异日图之,天堑无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柳永望海潮教案篇一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

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

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望海潮柳永教案统编

望海潮柳永教案统编

望海潮柳永教案统编教案标题:望海潮柳永教案统编教案目标:1. 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和主要作品。

2. 分析柳永的词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3. 学习欣赏并理解柳永的代表作《望海潮》。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准备:1.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2. 柳永的其他代表作品选段。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柳永的画像和简要介绍他的生平背景。

2. 引导学生回顾或了解柳永的其他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艺术风格。

二、讲解柳永的词作特点和艺术风格(15分钟)1. 分析柳永的词作特点,如抒发真情实感、婉转含蓄、意境深远等。

2. 通过对比其他词人的作品,突出柳永的艺术风格,如与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柔婉等。

三、学习欣赏《望海潮》(20分钟)1. 分发《望海潮》的原文和翻译,让学生先自主阅读。

2.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3. 逐句解读词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4. 欣赏柳永的音乐作品,如《望海潮》的曲调,增强学生对词作的感受和理解。

四、创作活动(15分钟)1. 提供一些关于海洋和潮汐的图片和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2. 鼓励学生运用柳永的词作特点和艺术风格,创作一首与海洋相关的词曲作品。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总结柳永的词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以及学生在创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来校进行柳永词作的讲座或演讲。

2. 组织学生参观柳永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展览。

3.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并进行文学评论或写作比较。

(完整版)望海潮优秀教案

(完整版)望海潮优秀教案

望海潮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

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

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

西湖美景,则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

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

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整体感知1.诵读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最。

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齐读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4.自由诵读5.找学生诵读三.走进文本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城市?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的美,展示课件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

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写了那几个方面的美?(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的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是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

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改动一下:杨柳画桥“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珠帘翠幕。

或者是水汽“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古诗中也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4.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

给你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这三句诗中,以烟柳翠幕为主体来欣赏,那个万千人家就是背景。

画面轻灵如水又气势博大。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3. 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中描绘的壮阔海景和抒发的豪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领悟,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望海潮》。

3. 诗词鉴赏:(1)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象:潮、风、帆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2. 答案:(1)词牌特点:双调,七言绝句,平仄韵脚交替。

(2)意境描述:诗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意境。

但在讲解诗中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望海潮教案三篇

望海潮教案三篇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海潮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分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蝶恋花【导入语】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词和宋词介绍】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

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永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意象,分析文句;通过诵读,品味作者笔下杭州的繁华、富庶、祥和以及美丽的景色。

2、体会作者对杭州繁荣壮丽,百姓生活富足祥和的惊叹、赞美和羡慕之情。

3、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欣赏作者描绘的繁荣、富庶、美丽、安定的都市生活景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布置预习(要求:掌握重点字的读音、涵义,流利地朗读文本,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感知课文。

)二、检查预习字音:参差(cēn cī) 天堑(qiàn) 罗绮(qǐ) 豪奢(shē) 叠巘(yǎn) 钓叟(sǒu) 千骑(jì)字义:形胜:地理形势极佳之处。

参差:大约,高低不齐。

天堑:天然形成的割断交通的大沟,此处指钱塘江。

清嘉:风景清秀美好。

羌管弄晴:弄,吹奏。

菱歌泛夜:泛,漂浮。

图将:图,绘成图画。

将,助词。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学生参看课文注释,查字典,解释句子含义。

要求:逐字逐句,仔细,认真地翻译到笔记本上。

译完后同桌交换,互相补充订正,找出不易理解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决难理解的句子。

四、理解课文据说,此词被人传播吟唱,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与美丽,从而更加强了他南侵的野心。

为此,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安万里愁。

”这首词为什么有如此魅力呢?具体问题设计:1、本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三句对全词来说有什么作用?2、词的上阙写杭州的“形胜”和“繁华”,作者是怎样描写的?3、词的下阙主要写西湖,作者是怎样写西湖的美好风貌的?4、本词最后一句有何作用?5、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发言。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声韵之美;2.品味语言,学习意象鉴赏之法。

教学重点:学习诗词意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品词识人,通过意象分析把握此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粉笔、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和诗歌比较导入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附上竹子图片)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问题:请问诗中之竹与图片中的竹子有何别?明确:诗中之竹乃意象,溶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再是单独的客体。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问题:请找出《望海潮》中的意象。

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桂子,荷花,烟霞等。

二、作品鉴赏1.读文入情,评词识人“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都会(dū) 参差(cī) 堤沙(dī)天堑(qiàn) 珠玑(jī) 豪奢(shē)重湖(chóng) 菱歌(líng) 罗绮(qǐ)叠巘(yǎn) 羌管(qiāng) 钓叟(sǒu)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
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概括内容)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历史传统、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
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

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

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概括内容)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

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

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

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

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

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不同年龄人民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
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五.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

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四、问题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

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夸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