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宋代词的风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感受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望海潮》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把握柳永词风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深入了解,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望海潮》,了解宋代词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海潮》,感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对比分析:将《望海潮》与其他词作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柳永词的独特之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5.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深入剖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6. 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以“望海潮”为题的词。
7. 展示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柳永的其他词作,总结其词风特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创作一首以“望海潮”为题的词。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望海潮》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柳永的其他词作,深入理解其词风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4. 运用实践创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审美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柳永的生平图片和词作,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海潮》,感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柳永《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柳永《望海潮》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掌握词的基本格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词牌《望海潮》的特点。
2. 柳永《望海潮》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词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把握词的特点。
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望海潮》为例,讲解词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词的文本、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学生预习《望海潮》,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第一章:词牌《望海潮》简介1. 介绍词牌《望海潮》的起源和发展。
2. 分析《望海潮》的格律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第二章:作者柳永简介1. 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
2. 分析柳永的创作风格和词的特点。
第三章:词《望海潮》内容解析1. 分析词的结构和内容,解读意象和典故。
2. 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词《望海潮》鉴赏方法讲解1. 讲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运用方法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实践与拓展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同词牌的词作。
2. 选取优秀的学生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点评。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词牌《望海潮》和作者柳永。
2. 学生朗读词《望海潮》,感受节奏和韵律。
3. 分析词的结构和内容,解读意象和典故。
4. 引导学生讨论词的意境和情感。
5. 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望海潮》与其他同词牌的词作。
6. 总结词《望海潮》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词《望海潮》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望海潮柳永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案一、教案背景望海潮是宋代文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其深情浓意和抒发离愁别绪的感人之处而被广泛传诵。
柳永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望海潮这首作品,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能准确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能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出自己的文学作品;3. 了解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扩大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介绍;2)望海潮的词文学特点分析;3)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4)引导学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2.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述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2)解读:通过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望海潮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4)写作:指导学生运用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步骤1. 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介绍(约10分钟)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同时也简要介绍宋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2. 望海潮的词文学特点分析(约15分钟)通过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文学风格,让学生对于宋代词的特点和美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约20分钟)将望海潮分为几个段落,依次解读每一段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引导学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约30分钟)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运用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可以是词、散文或其他文体。
5. 学生展示和讨论(约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鼓励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并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赏析诗歌语言之美2、了解干谒诗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作业:1、熟读并尝试背诵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写下:全词你认为最好的一句和最难懂的一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诵读、感知风格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柳永的《望海潮》。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如有字音错误订正字音,如无字音错误,就说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我们诵读古诗词,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老师来读一遍,请同学们听读体会。
(教师范读)词的上下片风格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上片意境开阔,下片清丽婉约。
(如学生答不出来,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片用词的不同。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读)声音悦耳,情感饱满,体现出了上下片的不同风格,为什么同一首词会出现这样不同的风格呢?随着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一探究竟。
二、梳理品味昨天预习时让同学们写下初读后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这是大家所写(出示手里的页子),其中有一句诗句提出的最多(出示手里的页子),就是这一句——(ppt显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家是哪里不理解呢?(解释字面意思。
)字面意思正如大家所说,但是内在的深层含义就需要我们再深入研读一下了。
1、夸什么比如这个“夸”字,夸的是——“好景”,有哪些“好景”呢?(学生可能会拎具体的句子),这些属自然风光,是好景色,词中还有好景况,是那些方面呢?(学生梳理回答,教师板书:地理位置、自然风光、都市繁华、民生安乐。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3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31、导入:有些诗句大多人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却能永远铭记,千古传诵!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结合注释一走近作者,结合注释二三了解词人写作背景。
3、思考:辛弃疾因何而登“亭”?明确:为了消愁解闷(板书“愁”)。
4、让我们走进诗词,了解词人的愁情所在。
老师范读诗词,学生初步体会愁情。
⑴赏析上片:同学们集体有感情地诵读,思考以下问题:①上片写景部分有哪些意象?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③上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板书:景:苍凉、空阔——情)(学生回答)意象:楚天、秋水、山、落日、断鸿、游子;情:乡思、孤寂、空有抱负、壮志难酬。
同学们根据品出的情感诵读。
⑵赏析下片:同学们诵读下片,思考问题:下片用了哪些典故?抒发了什么情感?(学生回答)典故:张翰、许汜、刘备、桓温;情:乡思、激愤、为国为民——反用其意;壮志难酬、年华虚度——正面用典。
赏析“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情感:苦无知己、壮志难酬。
(呼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5、总结: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韬武略换来的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
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长歌。
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
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出他对英雄悲壮人格的追求。
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拓展延伸:赏析词人的《青玉案元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用精炼的语言评价辛弃疾。
板书:景:苍凉、空阔——情愁张翰许汜典:刘备——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桓温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4学习目标: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诵读、讨论、分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三单元“宋词”,具体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词的背景、情感、艺术特色,并深入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望海潮》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对词人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海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生平,介绍《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望海潮》,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词的结构。
5. 情感体会:讨论词人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宋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首宋词,进行课堂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柳永2. 板书内容:(1)词的背景(2)意象与修辞手法(3)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海潮》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词人的情感,写一篇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宋词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中意象的解读2. 词人情感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词中意象的解读1. 海潮:象征国家命运的起伏,表现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 明月:象征团圆和思念,表达词人对家乡的眷恋。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九年级《望海潮》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板书)二.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很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升。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柳永望海潮教案篇一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
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
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8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
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
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
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
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
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
“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望海潮公开课实用教案
望海潮公开课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望海潮这首词的作者、背景及词牌特点;(2)通过分析词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词意;(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韵律美和意境美;(3)举办诗词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望海潮这首词的词牌特点及其表达技巧;(2)分析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美;(3)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词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词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3)创作具有个性的诗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望海潮这首词,了解其背景及词牌特点;(2)收集相关资料,以便课堂分享;(3)准备诗词创作的相关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望海潮这首词,了解作者及词牌特点;(2)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以便课堂交流;(3)准备诗词创作的草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望海潮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美感;(2)简介词的作者及词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望海潮,了解词意;(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美;(3)分析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音乐美。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交流心得;(2)分享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丰富课堂内容;(3)举办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4. 课堂小结(1)总结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及表达技巧;(2)强调诗词鉴赏的方法及运用;(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表达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望海潮,掌握词的韵律和节奏;2. 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3. 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词,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3. 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中描绘的壮阔海景和抒发的豪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领悟,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望海潮》。
3. 诗词鉴赏:(1)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象:潮、风、帆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2. 答案:(1)词牌特点:双调,七言绝句,平仄韵脚交替。
(2)意境描述:诗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意境。
但在讲解诗中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柳永《望海潮》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宋词的基本知识,理解词牌的特点,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宋词的魅力,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望海潮》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词牌特点:介绍词牌“海潮”的起源、结构特点及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词牌的基本知识。
2.3 诗词解析:详细解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宋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词的格式等。
(2)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2 教学难点:(1)词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杭州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杭州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望海潮》的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海潮》,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词的背景,疏通字词。
4.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分享学习心得。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词中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4.6 课堂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5.1 背诵《望海潮》。
5.2 结合课后注释,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5.3 选择一首宋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自主鉴赏。
5.4 思考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诵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深入理解词的意境。
柳永《望海潮》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海潮》。
2. 能够理解《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词律。
3. 能够分析并欣赏柳永的词风。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通过词中的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柳永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望海潮》。
2.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词律。
3. 深入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望海潮》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表达。
2. 分析并欣赏柳永的词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海的壮丽景象,引发学生对《望海潮》的兴趣。
2. 简介柳永的生平和词人的地位。
3.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望海潮》,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 分组或个人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3 词牌特点和词律分析1. 介绍《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艺术手法。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互动4.1 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望海潮》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表达。
2. 让学生写一段关于自己对《望海潮》的感受和欣赏的文字。
4.2 互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选取几组代表进行汇报,鼓励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或疑问。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词律。
2. 强调学生对《望海潮》的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
5.2 拓展1. 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柳永的其他词作。
2.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词,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1. 检查学生对《望海潮》的背诵情况。
2. 评估学生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词律的理解程度。
柳永诗词《望海潮》公开课优秀教案
柳永诗词《望海潮》公开课优秀教案柳永诗词《望海潮》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能1、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点染的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点染的手法。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金国大将金兀术(音wù zhú)(完颜宗弼)喜欢读书,尤其是有关中原文化的更是喜欢。
有一次,当他读到宋朝词人柳永的《望海潮》时,首先被开头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所吸引,接着读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时,已经情不自禁地咏出声了,当读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时,忍不住掷下了书,大声说:“如此胜地,不去枉为人间一遭也。
”遂下定决心要兵取钱塘。
又据说金主完颜亮听到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时,不禁对杭州的美景产生了神往之情。
遂起南侵之意。
课文注释②也说这首词写于1003年秋,是赠予当时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当时驻节杭州,门禁甚严,柳永想谒见面而不能,就作此词央求名妓“楚楚”歌孙席前。
孙问知是柳永所作,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柳永的《望海潮》终究有什么魅力会勾起金兀术、完颜亮入侵大宋的野心呢?孙何为什么听了《望海潮》就亲自前往见柳永呢?二、关于知识词1、词兴于隋唐,成熟于五代,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开展到顶峰。
2、词是诗的一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以也叫“歌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3、词牌:是与韵律相配合的乐调形式。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词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祖国江山的壮美,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感受柳永《望海潮》的意境美。
2. 理解并背诵《望海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词中描绘的景物及其意境。
2. 掌握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3. 以读促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词句,感受词的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杭州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b. 简介柳永及其《望海潮》。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望海潮》,理解词意。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b. 讲解词中描绘的景物及其意境。
4. 品味欣赏a. 学生诵读《望海潮》,感受词的美。
b. 讨论交流,分享欣赏心得。
5. 拓展延伸a.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背诵《望海潮》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a. 背诵《望海潮》。
b. 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赏析文章。
8. 板书设计《望海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课后作业1. 背诵《望海潮》。
2. 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赏析文章。
3. 收集其他描写杭州的诗句或词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八、课程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柳永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和相关论文。
2. 图书资源:关于宋词、杭州历史文化的书籍。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望海潮》一词,作者柳永。
通过对该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词的发展背景,感受柳永词作的艺术魅力,掌握词牌、韵律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掌握词牌、韵律特点,能够背诵并默写全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作中的豪放与婉约,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韵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海浪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浩渺,激发学生对《望海潮》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为学习《望海潮》打下基础。
3.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望海潮》的词牌、韵律特点,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柳永在词作中所表达的情感,讨论其豪放与婉约之处。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讲解一道鉴赏题,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设计两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柳永2. 内容:(1)词牌:望海潮(2)韵律:上片七言,下片五言(3)艺术特色:豪放、婉约(4)情感:怀古伤今、壮志凌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望海潮》全文。
(2)分析《望海潮》中的艺术特色,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略。
(2)示例:《望海潮》中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豪放与婉约相结合。
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表现了豪放的气势;而“烟柳画桥,风翻翠幕,云树绕堤沙”则展现了婉约之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望海潮》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望海潮公开课实用教案
望海潮公开课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作者、背景及诗歌内容;(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望海潮》;(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3)学会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奋斗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望海潮》的作者、背景及诗歌内容;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3. 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望海潮》中的意境美;2. 运用对比等方法,分析诗词中的韵律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望海潮》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诗词中的意境美;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4. 朗读背诵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5.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中的韵律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要介绍《望海潮》的作者、背景;1.2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题目,激发学生好奇心。
2. 讲解诗歌内容2.1 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2.2 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2.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欣赏诗词意境美3.1 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词描绘的场景中;3.2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意境美的理解;3.3 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诗词韵律美4.1 对比分析诗词中的韵脚、韵律;4.2 引导学生发现诗词的节奏、旋律;4.3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5. 背诵练习5.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5.2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5.3 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
6. 课堂小结6.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6.2 强调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6.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
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
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
西湖美景,那么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
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
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整体感知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最。
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三.走进文本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城市?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的美,展示课件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
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写了那几个方面的美?〔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兴盛〕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的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是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
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上下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改动一下:杨柳画桥“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珠帘翠幕。
或者是水汽“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古诗中也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4.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上下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
给你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这三句诗中,以烟柳翠幕为主体来欣赏,那个万千人家就是背景。
画面轻灵如水又气势博大。
如果以万千人家作为主体,那么烟柳翠幕就是几抹写意的点缀。
诗中有画,画就在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之中,现在脑海中勾勒出这种想象,然后齐读一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
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
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
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
西湖美景,则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
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
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最。
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齐读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4.自由诵读5.找学生诵读
三.走进文本
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城市
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的美,展示课件
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
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写了那几个方面的美
(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
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的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是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
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
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改动一下:杨柳画桥
“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
“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珠帘翠幕。
或者是水汽
“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古诗中也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
4.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
给你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
这三句诗中,以烟柳翠幕为主体来欣赏,那个万千人家就是背景。
画面轻灵如水又气势博大。
如果以万千人家作为主体,那么烟柳翠幕就是几抹写意的点缀。
诗中有画,画就在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之中,现在脑海中勾勒出这种想象,然后齐读一遍。
5.还有什么让人惊叹的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用语言描绘一下: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
钱塘江就是一处天然的壕沟。
古人讲究炼字,哪两个字写的好意境不同
“卷”有气势涛似连天喷雪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钱塘江堤,巨浪翻滚,一时间,碎玉乱琼,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绕”树环绕堤岸的迤逦之态动静结合
江堤蜿蜒迤逦,树木郁郁苍苍,云遮雾罩,恬静优美
指导诵读
总结:上半阙中,作者紧扣住东南形胜,精心选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使之点缀在万千人家之中,风光旖旎,风情万种。
又写了江堤曲折,江涛浊浪排空,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堪比豪放词风。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两遍
6.但是,作者觉得还是意犹未尽,未能写尽杭州的盛景。
于是在下半阕,他又描写了哪些景物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翻译
叠巘:重叠的山峰初中时郦道元的《三峡》绝巘多生怪柏
清嘉:清秀的样子
相传金主完颜亮看到此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南下攻宋那么它美在何处
桂花意象特点:清香淡雅
尘也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宫,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
美在什么地方
这桂花,仿佛是上天格外恩赐,种满西湖。
这桂香,似乎并非人间所有,而是天香飘落,洒满杭州。
此时,明月朗照,嫦娥起舞,桂香扑鼻,在此情景中,不觉让人也衣袂飘飘,恍若世外仙人了!
荷花冰清玉洁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美在什么地方绿叶红花,颜色鲜艳,卷舒开合,姿态优雅,冰清玉洁。
这点点滴滴的花朵,清香淡雅,充溢着时间的分分秒秒,这卷舒开合的花朵,冰清玉洁,牵动着每一寸目光
的涟漪。
置身此景,顿时心神肃静,涤荡尘世杂芜,内心充满了圣洁和宁静。
带着这种仙风道骨的感觉,齐读两遍。
板书自然风物壮美清嘉
指导诵读
试想,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抬眼望,烟柳长堤,帘幕轻摆。
低首时,桂香淡雅,沁人心脾。
远处钱塘江潮水翻涌,荷花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沉浸其中
齐读这一句接上上面两句写景的句子
安居
1.那么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翻译: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美丽的绸缎,人们竞相攀比富庶豪华。
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家里绫罗绸缎,五光十色,那种华贵,那种富足,令人向往。
欧阳修只是说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到底有多富庶不得而知,柳永是如何表现的
意象:珠宝罗绮(精致,奢华,丰富了人们的想象)
板书百姓生活繁华富庶
指导诵读
2.他们的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嬉嬉:愉快的样子。
能联想到什么
(采莲少女清脆欢快的歌声,垂钓老者微笑时脸上舒展的皱纹)
可以说白发垂钓翁,垂钓之余,尚可乘兴奏曲。
红颜采莲女,弄莲之时,亦能放声歌唱。
歌声和笑语是最能体现幸福感的。
一个“嬉嬉”就把市民欢乐祥和、安居乐业的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指导学生读
官民
1.这里风景如画,人民生活富足,悠闲安适,管理杭州的官员也沉醉其中,词中是如何描写的“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翻译吟赏观赏吟唱
《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你知道官员是在乐什么吗自然风光美百姓安居乐业
这种醉是一种微醺,是陶醉,是沉醉,是满足,眼观风景优美,耳听百姓嬉嬉,政治清明,万物和谐,怎能不乐
学生读
板书官民同乐政治清明
总结:作者用如椽画笔,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杭州三重美,
第一重美,目之所遇,眼之所见,西湖四时,湖木花树(美在风景)
第二重美,民俗风情,奢华生活
昼夜笙歌,怡然自得(美在生活)
第三重美,官员风流雅致,官民同乐,政通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在和谐)
老子曾说,大美合乎自然。
也许你能想象天堂有多美,杭州也不过如此吧。
带着这种感情,齐读一遍。
作业:梨花节来了,试就这首词牌,以梨花节为对象,填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