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1. 《观沧海》作者: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作者: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作者: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神龟虽寿》作者:东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 《过故人庄》作者: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8. 《夜雨寄北》作者: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 《泊秦淮》作者: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 《浣溪沙》作者: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典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典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典文言
文完整版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典文言文作品以及完整的版本。

以下为每篇作品的简要介绍:
《论语·为政篇》
- 作者:孔子
- 内容:本篇为孔子言政治之道,包含对人民、君主、官员等角色的要求与责任。

《诗经·关雎》
- 作者:佚名
- 内容:本篇以婉约的笔调描述了古代爱情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爱与离别的情感。

《楚辞·离骚》
- 作者:屈原
- 内容:本篇是屈原表达自己离愁别绪的抒情之作,将自己的情感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融合在一起。

《史记·汉武帝本纪》
- 作者:司马迁
- 内容:本篇为史记中记录汉武帝治理国家的篇章,描述了他的才能、个人特点以及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红楼梦·贾宝玉初识林黛玉》
- 作者:曹雪芹
- 内容:本篇是《红楼梦》中的第五十二回,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相见的情景,展现了两人的性格特点与情感纠葛。

《鹿鼎记·韦小宝任职瑞州》
- 作者:金庸
- 内容:本篇为《鹿鼎记》中的一部分,描述了韦小宝在瑞州任职期间遇到的各种事件,展现了他的机智与智勇。

以上为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典文言文作品完整版,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汇总

一、《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字,代家,本文选自《》。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童稚()鹤唳()项为之强()土砾()凸凹()()藐()小凹者为壑()怡()然自得3.解释词语张目对日(睁开)明察秋毫()纹理()时(时常)有物外之趣(超出物体本身之外的乐趣)私拟作(私下,私自;比拟) 项(颈,脖颈)为之强(通“僵”,僵硬) 徐( 慢慢地)喷以( 用)烟鹤唳( 鸣叫)云端怡然(愉快的样子) 盖( 原来是) 方(正)出神鞭(用鞭子打,抽打)数十4、一词多义⑪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在括号中选出恰当的序号)A、代词,代人,代物,代事;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舒缓语气,不翻译D、语末助词,不翻译;E、动词,去,往,到、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B的)2、故时有物外之趣(的B )3、心之所向()4、昂首观之( A )5、项为之强(A)6、使之冲烟而飞鸣( A )7、为之怡然称快( A)8.至之市(E 去,往,到、)⑫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A、用,拿;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B、把,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C、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D、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pdf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pdf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与明月,。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Q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七上知识梳理作看冏介LI11.........J【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夕卜,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文学常设・《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XI字音字形。

尊君在不(仿(A)非人哉(Z瓦)朗读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贝〃是无信J对子/骂父,贝〃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全文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W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与明月,;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7、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8、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9、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0、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1、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2、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15、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6、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8、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9、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篇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

“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篇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宗璞。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后友人才到。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好久您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来拉他。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日中:正午时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2、期日中..舍:舍弃去:离开3、过中.不至中:正午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乃:才6、门外戏.戏:玩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8、尊君在不.不:同“否”7、尊君..在不?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9、相委.而去委:舍弃10、君与家君..期日中11、非.人哉非:不是12、下车引.之引:拉,牵拉13、下车引之.之:代词,他,指元方1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二、内容理解:1、根据文段内容说说你对元方的评价。

答:元方年仅七岁,就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是一个聪慧明理、性格直率的孩子。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而使“友人惭”?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节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节方面,是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在这两方面友人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元方的父亲。

所以友人无言以对,感到惭愧。

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向元方道歉,表示友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1.字词解释①內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2.句子翻译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精析咏雪一\课文译评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重点字词1寒雪:这里指在下着寒雪的季节;即寒冬..2与:跟;和..3讲论:讨论讲解..4文义:这里泛指诗歌文章等的创作与欣赏的理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7欣然:愉快的样子..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9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10差:差不多..11拟:相比..12未:不..13若:像..14因:乘;通过..15起:飘起..16乐:高兴..17即:就是..18大兄:大哥..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白雪纷飞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像柳絮乘着大风飘起..”谢安大笑;非常高兴..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评析: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表明了他赞赏道韫的聪敏与才气..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与:和;跟..2期:约定..3日中:正午时分..4中:即前句的日中时分..5至:到..6舍:放弃..7去:离去..8乃:才..9时年:那年..10戏:嬉戏..1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12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13待:等待..14非:不是..15哉:语气助词;表感叹..16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行为;涉及另一方;可不译..17委:丢下;舍弃..18信:信用..19礼:礼貌..20引:拉..21之:代元方..22顾:回头看..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放弃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怒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傀;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评析:本文记元方和来客的对话..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二<需掌握的字谢太傅fù柳絮xù雪骤zhòu 无奕yì女尊君在不fǒu五<多义词1.而1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2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2.因1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连词;可译为“因而”<“于是”等..黔之驴3.与1与儿女讲论文义:和;同..咏雪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与……相比较..六国论4.乃1去后乃至:才..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桃花源记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就是..陈涉世家六<重点实词<虚词一重点实词1.内集: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2.骤:急..3.纷纷: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4.差:差不多..5.拟:相比..6.期:约定..7.去:离开..8.委:丢下;舍弃..9.引:拉..10.顾:回头看..二重点虚词1.与与儿女讲论文义:作介词用;可译为“跟”“同”“和”等..2.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3.因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4.乃去后乃至:副词;表示时间相接或在前面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可译为“才”..七<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八<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动词..今义为日期;名词..3.太丘舍去:离去..今义为前往..4.下车引之:拉..今义为引用..5.元方入门不顾:回头..今义为照顾或顾客..九<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古汉语语法中“……;……也”是常见的判断句式;还有如“……者;……也”<“……;……者也”“……者;……”等形式..4.省略句①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感叹句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十<文学常识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集;已佚..世说新语原为3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十一<背景知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着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3卷;按内容分为36门..十二<文章结构咏雪第一层开头到“……讲论文义..”: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谢太傅<侄儿谢朗<侄女谢道韫等;环境“寒雪日”“内集”..第二层从“俄而……”到“……公大笑乐..”:通过一次应答;体现了少年谢道韫的聪颖..第三层从“即公……”到结束:点明谢道韫的身份..陈太丘与友期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写陈太丘的朋友失约..第二层“元方时年……”到“……入门不顾..”: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机智..十三<课后习题答案一1.本题是开放性的;应从整体感知;答案说出“融洽”<“欢快”<“轻松”的意思即可..文中“儿女”是子侄辈的意思;指家中年轻一代人..现在的“儿女”专指子女..2.“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就像我们今天称呼“您”一样..“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发表不同见解..总之;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二1.俄:常和“而”“顷”等字连用;表示“片刻”的意思..欣然:然;……的样子..欣然;高兴的样子..2.拟:比;比拟..3.未若:比不上..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三此题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总的来说;应该是“柳絮”比“撒盐”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的比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不能给人以美感..另外盐太重;撒盐没有飞雪之飘逸;而“柳絮因风起”则与骤雪神似;美感十足..山市蒲松龄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三、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一字 ;号 ;世称“”; 代家..答案: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剑臣柳泉居士聊斋先生清文学家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山市”即山中蜃景;它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四、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奂山邑八景之一高插青冥碧瓦飞甍高垣睥睨逾时倏忽如拳如豆连亘六七里直接xiāo汉窗fēi皆洞开则黯然piāo miǎo 山上人烟市肆sì念近中无此禅院chán答案:huàn yì míng méng yuán bì nì yú shū gèn霄扉缥缈二、重点字词解释1、然数年恒不一见2、高插青冥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4、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5、高垣睥睨;6、连亘六七里7、居然城郭矣 8、堂若者;坊若者 9、城市依稀而已10、惟危楼一座 11、直接霄汉 12、则黯然缥缈13、或凭或立 14、倏忽如拳如豆 15、逾时;楼渐低16、见山上人烟市肆答案:1、经常 2、青天;天空 3、不久;不一会儿 4、屋檐;明白 5、高墙6、连绵不断7、城市8、厅堂;街巷9、隐隐约约10、高11、云霄和天河 1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13、靠着14、突然15、过了一会 16、店铺三、通假字1、一切乌有:同译为:2、裁如星点:同译为:答案:1、“乌”同“无”没有2、“裁”同“才”仅仅四、重点句子翻译1、然数年恒不一见2、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3、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4、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6、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答案:1、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2、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3、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4、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5、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6、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五、一词多义1、若:中有楼若者若为佣耕若听茶声然2、顾:相顾惊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元方入门而不顾3、一:惟危楼一座或凭或立;不一状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4、然:尘气莽莽然然数年恒不一见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答案:1、好像;你;好像2、看;难道;回头看3、数词;一;统一;全;都4、------的样子;可是;这样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式: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译为: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2、省略句式: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等于“他们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译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2、“始悟为山市”等于“始悟这景象为山市”.. 译为: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3、“与同人饮楼上”等于“与同人饮于楼上”.. 译为: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七、词类活用1、窗扉皆洞开洞:名词作状语译为:像洞一样2、逾时;楼渐低低:形容词作动词译主:降低八、古今异义词1、高垣睥睨睥睨:古义:今义:2、惟危楼一座危:古义:今义:3、或凭或立或:古义:今义:答案:1、睥睨:古:指城墙上呈凸凹形的矮墙;今:斜着眼看;形容高傲的样子2、危:古:高;高耸;今:危险3、或:古:有的;今:连词;或者九、用原文回答:1表现山市独特的句子是:2说明山市罕见的句子是:3能够表现所见景物不是实景;而是山市的句子是:4能够证明山市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句子是:5初见山市目击者的心理反应:6总写山市的恢弘气象的句子是:7写出危楼清晰的原因的句子是:8能表现奂山山市面积之广大的句子是:答案:1、邑八景之一也2、然数年恒不一见3、念近中无此禅院4、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5、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6、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8、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五、内容及写法理解1、作者描绘山市是以时间顺序来写的..三个阶段:1、初现阶段:从孤塔到宫殿的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如若问整个过程还有个4、消失阶段2、本文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夸张孤塔耸起;高插青冥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作用:使文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3、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结尾照应开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一、文学常识:1、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着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他着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2、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等着..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着作..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二、字词解释:1、一词多义:①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②之:其邻人之父亦云/近塞上之人/近塞之人/此独以跛之故助词;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代词;他;代塞翁③而: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马无敌亡而入胡/堕而折其髀表承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④富:宋有富人富有的家富良马有许多2、古今异义:①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古;死亡今..②居一年:经过古;居住今.. ③死者十九:十分之九古;数字十九今..3、词类活用:①智子疑邻:智;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聪明.. ②天雨墙坏:雨;名词作动词;下雨..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暮;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④家富良马:富;形容词作动词;有许多..三、内容理解:1、智子疑邻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点拨: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或: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 要看意见正确与否..2、塞翁失马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点拨:寓言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或: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七、课外拓展:1、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塞翁失马此篇..2、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3、关于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
文完整版
目录
1. 《论语·学而》
2. 《礼记·大同篇》
3. 《诗经·秦风》
《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礼记·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诗经·秦风》
秦、秦、尔燕将何之?寻燕于蓁;有辟其门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良矣。

秦、秦、尔莫诉乎行若之何?寻燕于藩,有辟其关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谖矣。

结语
本文提供了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其中包括《论语·学而》、《礼记·大同篇》和《诗经·秦风》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化价值,通过背诵它们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古诗词22篇(含译文,5页打印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古诗词22篇(含译文,5页打印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论语》十二章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朝代】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必背文言文、古诗词22篇(含译文)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fù)柳絮.(xù)差.可拟.(chā)(nǐ) 无奕.(yì)雪骤.(zhòu)道韫.(yùn)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一文。

3.解释字词:⑴内集(家庭聚会)⑵儿女(子侄辈)⑶俄而(不久,一会儿)⑷欣然(高兴地)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⑹未若(不如,比不上)⑺因风起(凭借)⑻即(是)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8.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10.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陈太丘与友期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给加点的字注音:与人期行(qī)尊君在不(fǒu)1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约定)⑵太丘舍去(离开)⑶去后乃至(才)(4)待君久不至(您,对对方的尊称)⑸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⑹相委而去(丢下,舍弃)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⑻下车引之(拉)⑼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②、(家父)等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离开了。

③、(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④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

1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对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符合一个七岁小孩的心理。

(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难当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1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为人处事要讲信用,懂礼貌1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请各举出两例)词语: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名言:言必行,行必果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曹植七岁做诗《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 爱”。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

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二、注音: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ĭng)吾身逾(yú)规(jŭ)罔(wăng)殆(dài)好(hào)之者一箪(dān)食曲肱(gōng)笃(dŭ)志论(lún)语三、解释词语及翻译句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给。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 同“又”立:站立,站的住,这里指可以独立做事情。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惑:迷惑,疑惑)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矩,规范。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可以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也会有害。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堪: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碗水,住在简陋的屋子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变自己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

之: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译文:孔子说:“懂得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饭疏食:吃粗粮。

(饭:这里是“吃”的意思。

疏食:粗粮。

)曲肱:弯着胳膊。

(肱:胳膊,)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几个人,泛指多人。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择:选择。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河,河流。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

舍:舍弃。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的通称。

夺:被夺取,改变。

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汉。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忠实,坚守。

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3、《论语》中论述学习应有谦虚的态度,要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5、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6、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与之表述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9、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0、《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11、《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