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美术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类创造力的源泉word资料26页
第一单元(2课时)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劳动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2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明白美术作品中劳动意义的体现并不仅仅在作品的表面形象,让学生学会以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世界。
教学重点1.劳动和艺术的关系。
2.艺术作品如何表达劳动的主题。
关系,画家在作品中不厌其烦的表现他所感受到的劳动人民的生活。
照片中的埃及古建筑和早期的织布机都体现了劳动改变世界的结果。
第二单元(共6课时)优美的校园(写生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
2通过欣赏与比较的方式,获得基本透视规律。
3.通过欣赏,学生将会掌握一种表现物象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优美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平行、成角透视知识,在欣赏和观察校园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立方体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在欣赏和观察优美校园过程中,学会用透视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校园伙伴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学习如何观察人物的动态并且捕捉人物的重心线。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姿态下人体比例有什么变化?同时对人物面部的大体比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动态与重心的变化如何表现。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能将生活中的体验经过选材、构思、提炼、加工,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
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类创造力的源泉)-26页精选文档
第一单元(2课时)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劳动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2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明白美术作品中劳动意义的体现并不仅仅在作品的表面形象,让学生学会以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世界。
教学重点1.劳动和艺术的关系。
2.艺术作品如何表达劳动的主题。
关系,画家在作品中不厌其烦的表现他所感受到的劳动人民的生活。
照片中的埃及古建筑和早期的织布机都体现了劳动改变世界的结果。
第二单元(共6课时)优美的校园(写生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
2通过欣赏与比较的方式,获得基本透视规律。
3.通过欣赏,学生将会掌握一种表现物象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优美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平行、成角透视知识,在欣赏和观察校园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立方体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在欣赏和观察优美校园过程中,学会用透视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校园伙伴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学习如何观察人物的动态并且捕捉人物的重心线。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姿态下人体比例有什么变化?同时对人物面部的大体比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动态与重心的变化如何表现。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能将生活中的体验经过选材、构思、提炼、加工,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的美术教案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的美术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理解创造力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意义。
2. 探讨创造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
2. 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
2. 学生作业和作品展示。
第二章:创造力的定义和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创造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创造力的发展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创造力的定义和特征。
2. 探讨创造力的发展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
2. 小组讨论和创作实践。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
2.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第三章:美术与创造力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与创造力的关系。
2. 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1. 探讨美术与创造力的联系。
2. 介绍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
2. 学生实际操作和创作。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
2.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第四章:激发创造力的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激发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会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到美术创作中。
教学内容:1. 介绍激发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
2. 探讨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美术创作中。
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
2. 学生实际操作和创作。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
2.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第五章:美术创作实践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美术创作。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美术创作实践的基本步骤。
2. 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
2. 学生实际操作和创作。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
2.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第六章:创意构图与视觉传达教学目标:1. 理解创意构图的原则。
2. 掌握视觉传达的技巧。
初中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人教版
在画布上欣赏劳动(欣赏﹒评述)新课程美术教材第13册《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新课程美术教材第13册《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人教版)?&z!b,qj6mj课程设计:曲刚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特殊教育学校l1r)lc?[一]设计理念与教材分析(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欣赏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美术课的难点。
尤其是对于经典优秀美术巨作的教学中,由于年代和理念的差异性,学生对其很难理解并且不容易产生兴趣,往往流于形式,成为简单的看图说话,根本领略不到经典美术作品的无尽内涵。
另外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欣赏课,学生参与性低,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善于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文化情境,以研究性学生,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
我在教学中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条以初步欣赏、美学分析、查阅资料、联想引申为线索的欣赏教学模式,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层层剥壳,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逐步达到对作品内涵的深刻感知。
即照顾到传授该作品的社会认知,又尽量带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源网5foi-m l6_%`6h+@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的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考,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
本课原型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美术教材第13册中的评述单元,课题为《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内容比较繁杂,涉及的画种相当丰富,时间跨度相当大,需要多节课才能完成。
本课设计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两幅作品,加以重点分析,以求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了解劳动对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
•理解劳动与美术的关系;
•分析和探讨劳动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劳动与美术的关系;
•理解劳动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和探讨劳动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并与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引发学生对劳动与创造力的思考。
2. 讲解(2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劳动与创造力的关系,并简要介绍劳动对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
3. 分组探究(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重点关注其中融入的劳动元素以及劳动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4. 小组展示(2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作品展示,分享他们分析和讨论的结果。
5. 总结(15分钟)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劳动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劳动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小组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弱,导致分析结果不够深入。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劳动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
课的类型:美术欣赏评述课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此课通过列举以劳动为题材的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和认识劳动美和劳动作品的美.了解同一题材下不同形式,不同风格所体现的不同思想内涵,不同时代精神.从中知道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本课列举的十三幅作品,包括了油画,中国画,木刻,雕塑,砖画五个画种,并且时间跨度大,绘画风格,社会背景差异大.涵盖面如此广泛的内容,想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思想内涵,即使是教师一言课,满堂灌都只能勉强完成教学内容.想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让学生感知作品,感受作品,体验作品,教师必须少而精地选取典型作品进行范例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欣赏方法,才能达到一叶知秋的目的.
学生分析:
进入初中,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必须从直观的卡通画欣赏转入富有内涵的艺术作品欣赏中去.相比色彩鲜艳,形象可爱,富有动感的卡通画,油画显得过于凝重,抽象画不可理解,而古代的绘画又显得笨拙简陋.在满脑是卡通明星的孩子眼里,课本上的艺术作品实在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即使教师讲的再好,往往。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初中美术教案
劳动 -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劳动对人类创造力的影响;3.能够运用绘画表现劳动场景和劳动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2.弘扬劳动精神,鼓励学生勤奋劳动。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了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劳动对人类创造力的影响提供一些劳动对人类创造力的正面影响的例子,如:1.通过劳动,人类可以创造出各种文明成果,如建筑、艺术、科技等;2.劳动可以培养人的体力和技能,提高人的创造能力;3.劳动可以增强人的意志力和毅力,使人更加坚韧。
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人类创造力所起到的积极的影响,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并能够在劳动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3. 绘画表现劳动场景通过给学生提供劳动场景,让学生进行绘画表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1.田地里劳动的农民;2.市场上卖力推销的商贩;3.建筑工地上劳动的工人;4.油画艺术家手持画笔创作。
要求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绘画元素,表现出劳动场景中的细节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教师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 新知讲授(10分钟)教师介绍劳动对人类创造力的影响,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并让学生讨论其正面的影响。
3. 展示与欣赏(15分钟)展示一些劳动场景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尝试分析其中运用的绘画手法和表现技巧。
4. 绘画实践(30分钟)让学生通过选择一个劳动场景进行绘画实践,引导学生注意构图、线条、色彩等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5. 总结(5分钟)让学生观看老师制作的演示作品,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作业请学生在课后完成一幅劳动场景的绘画作品,并在作品上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完成时间等信息。
五、教学资源1.绘画工具;2.相关的绘画材料;3.相关绘画参考资料和教案。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询问学生对于劳动的态度以及其对于劳动的意义的理解来评价教学效果。
七年级美术欣赏评述课教案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七年级美术欣赏评述课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在人类创造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和评述劳动主题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在人类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2. 欣赏和评述劳动主题的美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在人类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学会欣赏和评述劳动主题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深入感悟劳动的艰辛和美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在人类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劳动主题。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劳动主题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课后创作以劳动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劳动在人类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与评述:展示一系列劳动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评述作品中的劳动场景和人物。
3. 讲解与分析:针对作品中的劳动主题,讲解劳动的艰辛和美好,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劳动的意义。
4. 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 实践与创作:鼓励学生在课后创作以劳动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在人类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劳动主题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3. 学生创作以劳动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的表现。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劳动主题的美术作品资料,包括图片、画作等。
2. 准备相关劳动知识的资料。
3. 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创作使用。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劳动相关的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劳动的认识。
2. 邀请劳动模范或工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认识到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人类创造力的定义和特点2.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3. 艺术作品欣赏:分析经典艺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造力表现4. 创作实践:学生动手创作,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认识到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和价值。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创造力的定义、特点和源泉。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造力表现。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创造力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人类创造力的定义、特点和源泉,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和价值。
3. 欣赏:组织学生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造力表现。
4. 创作: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5. 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索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搜集相关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类创造力的定义、特点和源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造力表现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
4. 学生对创作过程的体验和感受的分享。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创作材料的准备,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3. 相关的人类创造力源泉的资料和书籍。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教案
(2)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
(3)欣赏后的感受.
8,谈谈自己对欣赏劳动作品后的体会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
如:《养鸡女》——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物母爱般的情感.
《北方的九月》——劳动创造的美,收获劳动的喜悦,深情.
《清明上河图》——劳动的紧张,繁忙.
2,导语: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劳动场面,表达劳动情感的.引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讲解目标.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3,请同学注意.听: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看:画面的构图,色彩,明暗,形象,风格.
《黄河船夫曲》:声音浑厚,有气势.通过短促的喊号声和渐强的梯度节奏表现了划船动作.感觉经过紧张的险滩战斗,船工心里充满着愉快,希望与光明.
《在激流中前进》:色彩凝重,用笔粗放,构图有些偏.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表现河的大,船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浪的险,人的艰.
4,设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画有什么好处?作者通过作品想告诉你什么?
5,分析音乐与美术在表现方式上的不同.(屏幕显示)
6,学生概括绘画作品欣赏要点,教师归纳,屏幕出示:
7,学生根据欣赏要点,欣赏课文
三课音体美信备课
第__周 第__课时 累计__课时时间______
课题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1
课型
三维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同思想内涵.
2,提高学生对艺术(美术,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
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感受劳动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创新来表现劳动场景和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3.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劳动场景,表现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表现劳动场景和劳动者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劳动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知识讲解(1)讲解劳动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劳动场景的构成要素,如劳动者、工具、环境等。
(3)介绍表现劳动场景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
3.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表现劳动场景的美术作品,如《农民》、《纺织女工》等。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
4.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劳动场景,讨论如何运用艺术手法表现。
(2)每组绘制一幅表现劳动场景的画作。
(3)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劳动场景,激发创作灵感。
(3)布置作业:创作一幅表现劳动场景的画作。
四、教学反思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场景,培养创作灵感。
3.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创新表现手法。
五、教学资源1.图片资源:劳动场景、劳动者形象、美术作品等。
2.视频资源:劳动场景的纪录片、艺术家创作过程等。
3.网络资源:关于劳动与艺术创作的文章、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作业: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创意表现、劳动主题的呈现等。
2.课堂参与: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意识、表达与交流能力等。
3.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对劳动与艺术创作关系的理解、美术素养的提高等。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观察劳动场景的细节,理解劳动者的情感与精神状态。
(2)使用线条和色彩传达劳动的动态与力度。
初中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总目标: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准备:将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准备成幻灯片,师生共同收集古今中外表现劳动题材的各种美术作品。
教学实施: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谈出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1)屏幕展示《在激流中前进》、《粮食》、《清明上河图》、《牛耕》、《捣练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共同主题?(劳动)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对作品中任务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请同学用语言叙述(2)结合实际,由劳动中体现的精神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应具有的精神。
由同学自主思考,回答(3)小组合作,检验课前准备情况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4)教师重点分析《在激流中前进》《清明上河图》《纺织女》等作品,总结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带来的审美感受。
(5)同学讨论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情感?。
初中七年级《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精选教学教案
初中七年级《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精选教学教案教案1:探索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1. 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了解劳动与创造力的关系;3.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重视。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劳动者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对社会的贡献。
2. 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介绍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包括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进步等。
3. 概念解释(15分钟)教师解释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劳动中运用智慧和创新思维,创造出新的事物和价值。
通过例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创造力在劳动中的重要性。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你认为什么样的劳动是有创造力的?b. 你身边有哪些劳动者展现了创造力?c. 你有哪些劳动中的创造力的经历或想法?5. 分享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由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劳动与创造力的关系。
6. 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以“劳动与创造力”的主题,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劳动中体现的创造力。
教案2: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果教学目标:1. 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成果;2. 体验劳动的乐趣;3. 培养学生勤劳、自主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劳动快乐和成果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介绍一种劳动活动,如种植花草或制作手工艺品,向学生展示相关示范和成果。
3. 分组体验(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种劳动活动进行体验,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互相交流、协作和分享成果。
4. 展示和反思(15分钟)各小组通过展示劳动成果,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学生在展示后,自我反思自己在劳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5. 总结和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劳动的快乐和成果,并与学生讨论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6. 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份反思报告,描述自己的劳动体验和感受,以及对劳动的新认识。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_初中美术教案_模板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_初中美术教案_模板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部分劳动的场景,通过欣赏这些场景来认识劳动创造世界。
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教学方法:1、欣赏2、讨论3、动手画劳动场景一、导入新课:1;简介本届学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岛实验区第一届,师生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来完成教改任务。
2;本节课为欣赏课。
3;观看劳动的场景画面4;把学生分成四个组。
抢答问题:观看1---2页的五个画面1: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二:新授课:教师活动:1:根据座次分成四个组。
2:提出活动一的第一个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分四个记分牌,分别记分。
4:活动一(2)、(3)问题根据时间再定。
5:教师布置画一幅“表现劳动场景的画”。
学生活动:1:分成四个组,自己选队长,起队名。
2:抢答问题。
3:选代表作总结。
4:学生动手画“表现劳动场景的画”。
能力要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布置下节课的内容:对课本3、4页问题找出一、二个来论述,写成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资料来源提示:互联网、图书馆课后记:新教材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1;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索,注意对有创见观点的学生充分肯定。
3: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强调清楚。
4:师生共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习。
课题:静物写生——明暗表现的石膏形体与器物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讲授石膏形体的明暗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掌握在特定的光线下,表现物体的结构、体面、空间调子的质感和基本方法。
二、课业类型:绘画技能课。
三、教学重点: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四、教学难点:五大调子的准确表现。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初级中学美术教案.doc
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
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
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
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
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
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
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
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
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
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
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
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
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
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
七年级上册美术《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
七年级上册美术《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2.了解劳动与艺术的关系;3.学习用艺术语言表现劳动和劳动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2.学习用艺术语言表现劳动和劳动者。
教学难点1.学生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和掌握;2.如何让学生理解劳动与艺术的关系。
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人类的劳动1.学生了解劳动的概念和作用;2.分析劳动与文化、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3.学生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了解各个时期的人类劳动方式及其特点。
第二课:艺术与劳动1.学生理解艺术与劳动之间的联系;2.学生通过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3.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或模仿艺术作品,体验艺术与劳动的融合。
第三课:表现劳动的艺术语言1.学生学习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劳动,如线条、色彩、形状等;2.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使用不同艺术语言表现劳动效果的技巧;3.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加深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和作业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适时地给予肯定和建议。
作业1.学生结合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完成一张艺术作品,用艺术语言表现劳动的场景和劳动者的形象;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艺术语言进行表现;3.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和工具。
教材及参考资料•七年级美术课本,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艺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名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对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2. 探讨劳动与创造之间的关系;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劳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劳动对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2. 探索劳动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分析劳动如何激发人类创造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2. 视频资源;3. 相关的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劳动对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探究: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劳动和创造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展示:3. 分享和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予评论。
拓展:4. 观看案例分享:播放一些关于劳动与创造的案例分享,例如著名艺术家对于劳动的理解和创作过程。
实践:5. 动手实践: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劳动和创造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并且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
总结:6. 班级讨论:通过绘画实践带来的经验,组织班级讨论,总结劳动对于人类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劳动如何激发个人的创造力。
作业: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写一篇300字的短文,谈谈自己对劳动和创造的理解和经验,可以结合自己的绘画实践。
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案例分享、动手实践和班级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劳动对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绘画实践,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劳动对于人类创造力的激发作用。
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_0115文档
2020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_0115文档EDUCATION WORD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_0115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总目标: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准备:将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准备成幻灯片,师生共同收集古今中外表现劳动题材的各种美术作品。
教学实施: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谈出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1)屏幕展示《在激流中前进》、《粮食》、《清明上河图》、《牛耕》、《捣练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共同主题?(劳动)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对作品中任务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请同学用语言叙述(2)结合实际,由劳动中体现的精神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应具有的精神。
由同学自主思考,回答(3)小组合作,检验课前准备情况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4)教师重点分析《在激流中前进》《清明上河图》《纺织女》等作品,总结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带来的审美感受。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2课时详细教学设计
劳动一一人类创造力的源泉(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 ______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思想目标: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教学难重点:重点:美术课教学常规与要求•难点:对学生的基础与兴趣的掌握.三教学用具:学生作品四板书设计:前言学习美术的目的和意义.课前要求:3. 作品与考试关系:4. 奖励与处罚:五教学过程:♦观赏与描述:*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分析与研究:*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讨论与解释:*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体验与评价:*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活动一1, 课题劳动—类创造力的源泉(上)2,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3, 课时1课时4,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5, 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 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 分析, 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③学生预习, 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 认真观察, 思考问题.(2)发展阶段①欣赏, 评述《在激流中前进》展示图片, 学生欣赏, 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在激流中前进》(油画)作者: 杜键, 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 为此, 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 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 搜集创作素材. 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 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 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 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②欣赏, 评述《粮食》☆展示图片, 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粮食》(油画)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 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 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 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 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 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 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③欣赏, 评述《牛耕》, 写观后感受交流.☆展示挂图, 学生欣赏.☆分组讨论, 写观后感.☆学生发言, 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 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 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 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 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 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 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 画面十分单纯, 但作者颇具匠心. 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 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④欣赏, 评述《清明上河图》☆展示挂图, 学生欣赏,讨论.☆学生自愿发言, 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 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 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 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 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 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 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 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 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 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 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 桥上桥下相互呼应, 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 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 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 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⑤欣赏, 评述《捣练图》☆展示挂图, 学生欣赏,讨论.☆学生发言, 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 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 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 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 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 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 用团扇在扇炭盆. 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 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 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 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 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 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3, 课后拓展(1)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 评述, 交流, 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2)课余时间, 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 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活动二(第二课时)1, 课题劳动____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2,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3, 课时1 课时4,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 欣赏挂图, 课件, 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 课本, 钢笔,笔记本, 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5, 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通过进一步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拓展学生视野, 体会劳动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 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学生预习, 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2)发展阶段①欣赏, 评述《北方的九月》☆展示图片, 学生欣赏,讨论.☆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作者:晁楣,当代著名版画家,1949 年参军,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8 年初,转业黑龙江的"北大荒". 创作许多表现北大荒的版画.本作品描绘经过开垦的北大荒金秋时节红高梁丰收的壮观景色.宏伟的构图,浓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 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这幅作品成为一首对自然,对劳动的赞美诗, 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这块曾经洒下了许多汗水的土地的无比深情.在这幅作品中,写景是为了抒情, 景与情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丰收与劳动紧密相连,劳动创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题得到了突出的表现.①欣赏, 评述《倒牛奶的女佣》☆展示挂图, 学生欣赏,讨论.☆学生发言, 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倒牛奶的女佣》(油画)作者:(荷兰)维米尔, 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风俗画家, 擅长表现荷兰普通巿民日常的室内生活. 绘画风格深受科学精神的影响,以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调和谐,尤其善于表现光线和室内这空间感著称于世.本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画中所呈现的是荷兰普通巿民平时劳动的场景, 在欧洲美术史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就是17世纪的荷兰绘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巿民艺术. 这同过去主要表现封建帝王,王公贵族, 宗教神灵的绘画比较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而这种进步则是由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帝王贵族和宗教将向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转化的制度. 当然《倒牛奶的女佣》其重要不仅如此, 还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新的艺术成就. 画家不仅真实精确地描绘出人物所在的房间的空间感, 而且人和景物都好像沐浴在极度纯净的光线之中,女工穿的裙子的蓝色和上衣的柠檬黄色用得恰到好处, 强烈的光感使这幅画的色彩显得特别的明净和细腻,使人感到十分平易,亲切. 无怪乎有人称维米尔是描绘光的大师.②欣赏, 评述《播种者》☆展示挂图, 欣赏, 讨论. ☆学生发言, 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播种者》(油画)作者:(荷兰)凡*高, 十九世纪后印象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文森特凡高,1953 年生于荷兰格罗渥忒-松丹特他是一位牧师的儿子. 年少时的凡高并没有体现出任何独特的艺术天赋,在他16岁时,他才有机会接触艺术, 而当时也只是在占比尔美术公司当职员.不久后, 在爱情上遭受挫折的凡高, 对生活感到十分痛心,他渴望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投入了宗教的怀抱, 决心做一个基督教牧师. 可是凡高未能熟谙深奥的教义,于是只好到比利时南部矿区波里纳士去传教. 但是因为他的口才不好,最终还是未能成功.在美术公司工作期间, 凡高喜欢在业余时间参观一些美术馆,对当时弗朗索瓦米勒的艺术颇有兴趣,同时从他的作品中有所领悟. 于是,在事业和爱情上屡经失败的凡高,终于决定自己也当个画家.1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当画商的弟弟的帮助来到巴黎,并通过弟弟的关系认识了印象派画家,并与他们密切交往,画风深受其影响.一年半后, 他迁居到终年充满阳光的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居住,他在这里拼命作画,主要作品都产生在这一时期.由于穷困和劳累,他精神失常,反反复复,最终自己结束生命,那时才37岁.十几年的艺术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画. 他的画风对后来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很大, 堪称世界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艺术特点是运用对比强烈而又明亮的色彩,以粗犷的笔触,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 而不是简单地再现客观事物,所以,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油画《播种者》,从其构图来看,虽然带有模仿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农民画家米勒同名作品的痕迹, 但却具有凡*高特有的艺术个性. 这突出地表现在色彩和笔触的运用上.全画以鲜明的黄色为基调和灿烂的色彩表达了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 充分显示了一种强调表现画家主观感受和艺术个性的新的画风, 把油画中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③欣赏, 评述《收获》☆展示挂图, 欣赏, 讨论. ☆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收获》(雕塑, 青铜)作者:(苏联)穆希娜,苏联老一辈著名女雕塑家, 是一位具有才华和大胆创新精神的杰出艺术家她在1937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苏联展馆所创作的巨大的《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的不锈钢雕像(高24米), 使她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以后多次获奖,对苏联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雕塑《收获》(又称"粮食")是她创作的装饰性雕塑的代表作.它原是为莫斯科河桥面设计的装饰性组雕,1939 年曾经在"食品工业展览会"上展出.它表现两个青年妇女, 共同扛着一捆沉甸甸的麦子, 一个向右, 一个向左, 通过共同扛着一捆麦子的动态.将两个人物有机地连续在一起,在统一中求变化. 不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 都能看清其中一个妇女脸部显露出的丰收喜悦之情.作者将两个青年妇女的形象塑成结实有力的全裸和半裸的女人体, 既是为了赞美青年妇女蕴藏的青春活力,也是以此象征苏维埃国家的丰收景象. 作者虽没有直接表现劳动, 但以劳动后的丰收表现劳动给予人们的愉快和幸福.②欣赏, 评述《纺织女》☆展示挂图, 学生欣赏,讨论.☆学生交流发言, 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纺织女》(油画)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凯兹,十七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擅长肖像画和风俗画.虽任宫廷首席画师, 绘画题材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有不少作品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纺织女》,宫廷生活题材,画面分前后两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马德里皇家织造厂的纺织工正在劳动的情景; 后景则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由皇家织造厂织造出来的壁毯. 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而且似乎隐含着一种对比•这不能不说是体现了画家的一种思想倾向•加上画家着重表现的各种劳动姿态,而且有意识地通过画面右侧白衣的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劳动妇女特有的质朴的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西班牙美术史家对这一作品的最新研究,这一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还有更深的含义•这就是画面后景壁毯上所表现的图像,是以技艺女神巴拉斯与擅长纺织的人间少女阿莱辛比赛织布的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它描绘巴拉斯因比不过阿莱辛,而恼羞成怒把阿莱辛变成了永远吐丝的蜘蛛.据研究者讲,前景的纺织女是为陪衬这个故事而安排的•所以此画原名《巴拉斯与阿莱辛》•从这个研究成果看,这幅画实际上是描绘了天上人间两个纺织世界,反成为背景,作为陪衬的人间的纺织女倒成了全画的主角.这证明委拉斯凯兹虽然以神话为题材,但他更重视现实人间,特别是重视他在宫廷中可以经常见到的他很同情的劳动妇女.③欣赏,评述《弋射收获图》☆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学生交流,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弋射收获》(东汉画像砖,四川出土.)画像砖画像石,是汉代统治阶级盛行厚葬的产物.它主要用于地下墓室,也包括少数地上祠堂. 这是一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更多的属于绘画性质的艺术形式.已发现的画像砖,主要集中在四川•本图是其中著名的代表•整个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弋射图,右为莲池,池内浮着莲叶, 莲蓬结实饱满,水中有鱼鸭遨游,空中有大雁飞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部为收获图,一人挑担提篮,三人俯身割草,整个画面,简洁分明,但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将不同的空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3) 收拾与整理收拾课堂用品及资料•(4) 课后拓展提醒学生课后收集优秀中外美术作品,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欣赏,评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布置下节课所需准备学习用品(铅笔,橡皮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七年级美术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人教新课标版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部分劳动的场景,通过欣赏这些场景来认识劳动创造世界。
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教学方法:
1、欣赏
2、讨论
3、动手画劳动场景
一、导入新课:
1;简介本届学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岛实验区第一届,师生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来完成教改任务。
2;本节课为欣赏课。
3;观看劳动的场景画面
4;把学生分成四个组。
抢答问题:观看1---2页的五个画面
1: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
二:新授课:
教师活动:
1:根据座次分成四个组。
2:提出活动一的第一个问题。
?
3:教师在黑板上分四个记分牌,分别记分。
4:活动一(2)、(3)问题根据时间再定。
5:教师布置画一幅“表现劳动场景的画”。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组,自己选队长,起队名。
2:抢答问题。
3:选代表作总结。
4:学生动手画“表现劳动场景的画”。
能力要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对课本3、4页问题找出一、二个来论述,写成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资料来源提示:互联网、图书馆
课后记:
新教材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1;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索,注意对有创见观点的学生充分肯定。
3: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强调清楚。
4:师生共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习。
38114 94E2 铢25165 624D 才22933 5995 妕23741 5CBD 岽35266 89C2 观|27760 6C70 汰 -pk20169 4EC9 仉39369 99C9 駉40708 9F04 鼄31863 7C77 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