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嵊州中学谢可一、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二、教学目标1、知道动能的符号、表达式、单位,会根据动能的表达式计算运动物体的动能。

2、能根据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和理解。

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认识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难点1.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学生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会用功的定义式求解恒力功。

学习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初步掌握了用功来定义能量的方法。

本节要学习的动能是概念教学,而动能定理又属于规律教学。

两种教学有其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动能的概念教学不能用简单的陈述,让学生记住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学生可能只是重复定义,而根本不知道概念的含义。

而必须让学生经历认知过程,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对动能定理的规律教学不是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过程。

以人们的认知过程为主线,将科学家的原发现过程,从教育与教学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剪辑和编制,让学生追根溯源,把他们带到问题开始的地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再发现”和“准研究”过程。

在动能定理的应用阶段,明确规律应用的操作步骤及顺序,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能够自动有序执行的程度。

教学过程: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形成动能的表象,提问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动能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确定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并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回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方法来探究动能的表达式。

任务: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高中物理必修二_7.7_动能和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必修二_7.7_动能和动能定理

1 2 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 mv “ 2 ” 因为这个物理量在过程终了时和过程开始时的差,
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式中的v平 Nhomakorabea与上一节 课的实验结论相互印证,
1 2 mv ”就应该是我们寻找的动能的表达式. 所以“ 2
动能小结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动能是标量 3、动能状态量 4、动能的单位是焦耳 1kg· m2/s2=1N· m=1J
请同学们推导出F做功的表达式 创设物理情景:
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 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 段位移L,速度由Vl增大到V2.试用 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 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回答下列问题: (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3)物体的初速、末速、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能表达式的建立及动能定理的理解和 运用。 难点: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2、集体讨论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实验 : 1、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①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 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②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 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 从功能关系定性分析得到: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 1.推导过程 2.动能的表达式 3.动能的单位和标量性 1 4.Ek= mv 2 2 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 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公式表示;W合=EK2-EK1 3.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动能定理既适合 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既适用 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课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课

2.两种关系 (1)等值关系:某物体的动能变化量 总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
(2)因果关系:合力对物体做功是引 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合力做功的过程 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动能相互转化 的过程, 转化了多少由合力做了多少功来 度量。
3.普遍性 动能定理虽然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推出, 但 动能定理本身既适用于恒力作用过程, 也 适用于变力作用过程, 既适用于直线运动 的情况,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情况。
[解析] 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则 合力一定不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B、D 正确;物体的速度变化,可能是大 小不变,方向变化,故动能不一定变化, 合力不一定做功,A、C 错误。
[答案] BD
[点评] 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1 2 (1)数值关系:Ek= mv ,速度 v 和动 2 能 Ek 均为相对于同一参考系时的数值。 (2)瞬时关系:动能和速度均为状态量, 二者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2.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 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动能 的变化。 3.表达式 (1)W=Ek2-Ek1。 1 2 1 2 (2)W= mv2- mv1。 2 2 4.适用范围
不仅适用于 恒力 做功和 直线 运动, 也适用于 变力 做功和 曲线 运动的情况。
[说明] (1) 如 果 物 体受 到几 个力 的共 同作 用,式中 W 为合力所做的功,它等于各 力做功的代数和。 (2)如果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 动能增加, 外力对物体做负功, 物体的动 能减少。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研究对 象一般为单个物体)。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注意哪 些力做功或不做功)。 (3)确定合力对物体做的功(注意功的 正负)。
(4)确定物体的初、末动能(注意动能 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5)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重点、难点分析篇一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

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3.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说明篇二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同样,机械能也应是物体系统所共有的。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必过份强调这点,平时我们所说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理解为是对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的一种简便而通俗的说法。

教学目标篇三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篇四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通过例题分析要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其次要正确选择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正确写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

3.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培养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应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与圆周运动或动量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件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7.2功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件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7.2功

【补偿训练】 1.用50 N的力拉一个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 上前进,如图所示若物体前进了10 m,如果物体与水平 面间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sin37°=0.6,cos37°=0.8,g取10 m/s2) ( )
A.
(1)小孩与雪橇整体的合力所做的功。 (2)对小孩与雪橇整体的拉力所做的功与摩擦力所做的 功。
【思维·建模】
【解析】(1)2 s内雪橇的位移为:
l= 1 at2= 1×0.5×22 m=1 m,
2
2
小孩与雪橇整体所受合力为:F合=ma=40×0.5 N=20 N
合外力对雪橇做的功为:W合=F合l=20×1 J=20 J
(2)拉力F做功为:WF=Flcos α=60×1×0.8 J=48 J 摩擦力做的功为: W=Ff W合-WF=20 J-48 J=-28 J。 答案:(1)20 J (2)48 J -28 J
任务2 计算变力做功的四种方法
方法 转换法
以例说法
用力F把小球从A处缓慢拉到B
处,F做功为WF,则有: WF-mgl(1-cos θ)=0, 得WF=mgl(1-cos θ)
功,C错误;轮胎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竖直向上,而轮胎的 位移水平向右,则轮胎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支 持力不做功,D错误。
【规律方法】判断力做正、负功的方法 (1)根据力F和物体位移l方向的夹角α判断——常用于 恒力做功的情形。 (2)根据力与物体瞬时速度方向的夹角θ判断——常用 于曲线运动的情形。
1.动能:物体由于_运__动__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_位__置__而具有的能量。 3.能的转化:在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中,小球的_势__ _能__和__动__能__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篇一《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2.内容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设计如下目标:二、目标分析1、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入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4.知道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课题动能动能定理教材内容的地位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

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这就是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习题教学法、类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仪器斜面、物块、刻度尺、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验证动能定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动能的概念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动能和做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九.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采用由激发兴趣、师生交流反馈、教师演示、学生参与、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学 生先解决理论与方法。人事问题,学生分组探究,团结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反馈评价、引导、分析, 找出学生认知的误区,给予纠正,能有效的达成课程标准的目的要求
移 l,速度由 v1 增加到 v2。求做功和速 的物理量。 度变化的关系? ①物体受到的力与加速度什么关 系? ②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 间有什么关系? ③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多大? ④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 什么样的式子? 选择学生的答案,投影学生的解答 过程,归纳,总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① 根据运动学公式: …② 外力 F 做功: …………③ 由①②③得: 思考:外力做功引起了什么量的变 化? 归纳:外力 F 所做的功等于 “ ”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 学中就用“ ”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 能。
七、教学评价设计 书面评价——限时完成 由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引申到初速度不为零的推导,得出动能定理表达式。 加深对动能概念及公示的理解,设计巩固练习。 设计绕平面绕中轴转动的摩擦力做功问题 八、板书设计
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动能
1.定义 2.动能的表达式 3.动能的单位和标矢性 4.例题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公式: 3.例题:分析 结论: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
解法一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公式求解的,而解法二是用动能 定理求解的,那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 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讨论比较后得到: 解法一采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要假定牵引力是 恒力,而实际中牵引力不一定是恒力。 解法二采用动能定理求解,因为动 能定理适用于变力,用它可以处理牵引 力是变力的情况,而且运用动能定理解 题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 间,所以用它来处理问题比较方便 引导学生看课本例题 2。 提问:通过两个例题,你是否可以 归纳出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总结步骤

必修教材2第七章第8课时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

必修教材2第七章第8课时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

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②
1 mv 2 (其中速度 v 为即时速率),即物体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 2
学生活动 1 、学生阅 读教材,总结 教材的中心 思想,提炼主 要概念。
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注意: ①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只有正,没有负。 ②单位:J。1kgm/s2=1Nm=1J ③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功是过程量。 ④动能与参照系有关,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高中阶段,一般取大地为 参照物。 ⑤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数值关系:Ek =
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②
第 7 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 8 课时
教学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内容
动能和动能定理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计算动能;正确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 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计算 能够从已学知识推导动能定理,领会动能定理的优越性,知道功与能的转化关系。 由功与能的转化思想了解唯物主义思想,学会尊重客观世界、掌握世界、改造世界 教学器材 教学难点 有关课件,常规教具 动能定理运用
2、动能定理
4 、理解动 能定理的表 达式,并会运 用动能定理 来解题
(1)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1 1 2 (2)表达式:∑W = Ek = mvt2 mv0 2 2
3、理解
(1)W 是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这些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 动能的增量。求解时可先求每个力所做的功再求代数和,也可以先将物体的外力进 行合成,求出合外力后,再求总功。 (2)功和能均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动能定理也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在高 中阶段一般选取大地做为参照物 (3)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意义意味着“做 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 (4)动能定理适用既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5)动能定理既可以分段处理,也可全程处理问题 (6)动能定理既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4、利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 ①选择参照系;②确定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 注意做功的正负;③确定研究过程的始末状态,对应的始末动能;④用动能定理列 方程求解。 注:由于动能定理不涉及时间,也不涉及物体的运动性质及中间过程的细节, 所以应用起来十分方便。 综合练习: 一学生用 100N 的力将质量为 0.5kg 的球以 8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踢 出 20m 远,求该学生对球所做的功。 分析:在踢出球的过程中,只有人做功,瞬间完成,不能直接求得。设在整个 过程中人对球做的功为 W 人,由动能定理,有 W 人= ∴W 人= 学生课堂完 成教材上课 后练习,然后 小组讨论。最 后上黑板展 示答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1、《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难点:会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方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1、动能表达式【提问】我们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分析的?这对我们讨论动能有何启示?总结: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重力做功开始入手分析的。

高中物理必修二:7.7 动能与动能定理说课稿(共10张PPT)

高中物理必修二:7.7 动能与动能定理说课稿(共10张PPT)

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 1 道。因此,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关键内容,也是重点内容。
4* 目标 与重 难点
图形绘制 图片处理 图表设计 典型案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动能,动能的符号、单位和表达式。 (2)会用动能的表达式计算运动物体的动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
3
7*
教学 方法
4
图形绘制 图片处理 图表设计 典型案例
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2、逻辑推导法(提出问题,讨论学习) 3、类比法(类比旧识,合理推导)
学法:分析归纳法
8*
教学 过程
复习 旧识
5
图形绘制 图片处理 图表设计 典型案例
引入 新课
新课 讲解
课堂 小结
课堂 练习
9*
板书 设计
图形绘制 图片处理 图表设计 典型案例
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 3、表达式:Ek=1/2mv2 4、单位:焦耳(J) 标量 5、说明: ①动能是状态量。
②动能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即动能具有相对性。
6
*
谢谢
式进行分析,得到突破。
2
6*
学情 分析
图形绘制 图片处理 图表设计 典型案例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动能定理常用 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 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 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 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节的内容。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

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大小:E k =12mv 2。

2.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1 J =1N·m=1 kg·m 2/s 2。

3.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二、 动能定理1.推导: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1增加到v 2,此过程力F 做的功为W 。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为E k =12mv 2。

动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

2.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 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表达式为 W =E k2-E k1。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则W 为合力 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4.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表达式:W=E k2-E k1。

4.适用范围: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1.自主思考——判一判(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也大。

(×)(2)某物体的速度加倍,它的动能也加倍。

(×)(3)合外力做功不等于零,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4)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合外力做功一定不等于零。

(×)(5)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

(√)2.合作探究——议一议(1)歼­15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舰载战斗机,如图所示:①歼­15战机起飞时,合力做什么功?速度怎么变化?动能怎么变化?②歼­15战机着舰时,动能怎么变化?合力做什么功?增加阻拦索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歼­15战机起飞时,合力做正功,速度、动能都不断增大。

②歼­15战机着舰时,动能减小,合力做负功。

高中物理教案:讨论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讨论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讨论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本文将通过讨论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应用以及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物理原理。

一、动能定理1.1 动能的定义和物质的运动状态在学习动能定理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动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记作K。

对于质量为m,速度为v的物体来说,其动能可以表示为K=1/2mv²。

1.2 动能定理的表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将加速度a代入F=ma得F=m(v-u)/t,而功率P=Fv,则功率等于力乘速度:P=m(v-u)² / 2t = m(V²-U²) / 2t(F=ma, V=v/2+a*t/2), 则功W=F*d ,式子同时提醒我们时刻注意计算单位: 功J = N·m 做ab 结合可知冲向力造成物体匀减速运 (减小正向加速度 a 的大小),加快了地面做向上抬升的 [(m·g)-m(本-A)]-(此抬起速度的初始值 U),然后在接触滑水道内是减小至正向加急速度大小 (即减小相反测出奔初速度 V)1.3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以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应用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与力学相关的许多公式,比如摩擦力、斜面上滑动物体的加速度等。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2.1 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在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机械能。

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力学环境中所具有的总能量,包括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记作E=K+U。

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则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当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做功时,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例例如,当一个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时,落地后会产生较大声音。

此时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导致机械能不再守恒。

而在没有外力干扰的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例。

高三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第十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能量耗散的定义。

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需要教师指导并多给实例分析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并填写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

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

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

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1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

而在动能定理的运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状态、末状态的确定;一个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计算。

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

希望通过师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确定初状态、末状态;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合外力做功。

希望使学生能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了解动能定理的一般解题规律,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归纳得出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动能动能定理
课时:三课时教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动能.
2.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推理归纳法、讲授法、电教法.
教学用具:导轨、物块(或小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
1、功和能的关系是什么?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物体能量变化的多少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即W=ΔE。

2、什么是物体的动能?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

[导入]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速度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四节动能动能定理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定性关系
1.多媒体展示实验装置:
让滑块A 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2.实物演示并观察现象;
a. 让滑块A 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
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说明滑块具有的能也多。

即高度大时滑块滑到水平面时速度大,滑块具有的动能也多。

b. 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下滑,可以看到:
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说明质量大的滑块具有的能也多。

而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下滑到水平面时速度相等,可见速度相等时,质量大的滑块具有的动能也多。

综上所述,可得: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二)思考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 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它以初速度V 0=4m/s 开始向右滑行。

求:(要求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 (1)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
多少?
(3二、动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用E K 表示。

2、公式:E k =21
mv
2
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3、物理意义: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动能是标量,且恒为正值, 4、动能的单位:焦(J ),与功的单位相同 5、动能是状态量 6、动能具有相对性 讨论: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甲乙两物体的动能: (1)物体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两倍; (2)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3)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4)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探究动能表达式
[情景]物体位于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从初速度V 1开始运动位移S 后,速度变为V 2,通过计算说明:
(1)拉力和摩擦力对物体做功分别是多少?总功(合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2)物体的末动能减去初动能等于多少? 力F 做的功W=F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由匀加速运动公式 位移
即Fs=21
mv 22
-21
mv 12
三、动能定理
1、内容:
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

2、表达式:W=E k2-E k1 W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E k2→物体的末动能; E k1→物体的初动能.
例1:一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 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C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
D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讨论:
a.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
答: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 b.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
答: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小.
as
V V 22
122=-a
V V S 22
1
2
2-=
则W=FS=ma
a
V V 22
1
22-
V 1
V 2
C 、当合力对物体做为零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 答:物体动能不变。

3
既适合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四、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 kg ,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102
m时,达到起飞速度v=60m/s ,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审题并思考:
①飞机初速度多大?末速度多大?
②飞机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求解本题。

解法一: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

则F 合=F -kmg =m

又v2-02=2as

由①和②得:F=1.8×104 N
解法二: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这四个力做的功分别为W G=0,W 支=0,W 牵=Fs ,
W 阻=-kmgs 。

据动能定理得: Fs - kmgs = 2
1 mv
2 - 0
代入数据,解得F =1.8×104 N
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
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式,反映的是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
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反映做功过程中功与始末状态动能增量的关系。

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处理问题有时很方便。

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画出草图;
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各个力所做的功;
③确定物体的初、末状态,明确物体在初、末状态的动能; ④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⑤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f
画图析力理过程,建好坐标列方程。

五、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动能和动能定理,重点是动能定理,难点是如何正确认识合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经常用来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由于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往往非常方便。

《动能定理》应用一:
用动能定理解动力学问题 练习:
如图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以10m/s 的速度冲上斜面,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斜
面倾角为370
,求物体能滑多高? 作业:教材练习三(5) 《动能定理》应用二:
变力做功与动能改变 练习一: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 kg 的足球,使球由静止以10 m /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飞出。

假设人踢球时对球的平均作用
力为200 N ,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 m ,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 A 、50 J B 、200 J C 、4000 J D 、非上述各值 练习二:
物体的质量为m ,物体沿着光滑曲面从A 点(速度为υA )开始,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运动 到B 点后速度大小变为υB 已知AB 两点离地面的高度 分别为h 1,h 2,求AB 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思考:本题你还能够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否?
练习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拴在钢绳的一端,另一端用大小为F 1 的拉力作用,在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 1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今将力
的大小改为F 2,使小球仍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但半径变为R 2,小球运动的半径由R 1变为R 2过程中拉力对小球做的功多大? 练习四:
h F
F
轻绳的长为L,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为1kg 的金属球,将金属球拉到与竖直
方向成600
角后,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

求: (1)从开始到最低点,绳子拉力和重力做功各是多少? (2)在最低点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作业:教材练习三(6、7) 《动能定理》应用三:
动能改变与多过程 练习一:
例1、质量为m=0.5kg 的小钢球,从高为H=2m 的空中自由下落到沙坑里,测得小钢球进入沙的最后深度为h =10cm.不计空气阻力,g =9.8m/s2。

求:小球刚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沙子对小球的平均阻力大小?
问题:
比较把小球的下落过程分为在空中下落和 在沙坑里下降两个阶段;直接从开始下落到小球最后停止在沙里为止,所得的沙子阻力是否相同?
使用动能定理时两个连续过程可以合在一起。

例2、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量为m 的滑块距挡板p 为s 0,以初速度v 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的摩擦力小于其重力沿斜面的下滑分力,若每次滑块与挡板碰撞都无 能量损失,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练习:
质量m= 5.0 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现给物体施加一水平恒力 F = 20 N ,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 10m 后撤去 F ,物体在水平面上继续滑行了15m 后停止,求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