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5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word学案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5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word教案1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课标要求】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1.能通过图片辨别乡村和城市,并能运用这些图片描述城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别。
2.能通过读图说出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3.能通过活动说出自然环境对房屋建筑特色的影响。
4.懂得保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的意义。
【重点】聚落的形成、形态以及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思考。
【教具准备】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展示农村聚落景观和城市景观图提问:世界各地的人们,要么住在乡村,要么住在城市,你住在城市还是乡村?思考个别回答自由回答5-8分钟,重点复习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是让学生知识再现,与本课要讲的聚落知识联系起来,为本课要讲的内容打铺垫。
本校大部分学生生展示补充材料合作探究承转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讨论“住乡村好,还是城市好”据学生回答小结:乡村和城市各有利弊,无论哪里,都要安心的生活和学习,因为聚落和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板书)聚落与自然环境同样是乡村聚落,不同地区景观是否相同呢?展示图片指导学生读课本P103-105及《地图册》P45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1.为什么有的聚落大?有的聚落小?一个聚落为什么建在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与自然环境有关系2.聚落的形态有哪些?建筑材料是不是一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 第3节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1
【课题】商务版七上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课型】新授课【课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与的差别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图片分辨城市与乡村,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结合实例说出聚落的区位(地理位置)、分布、形态以及建筑等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观察法、自学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枣庄的城乡美景。
枣庄的城乡美不胜收,同学们,你是来自美丽的农村还是城市?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承转:农村和城市都是人们聚居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聚落—人类的聚住地》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回答。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走进城乡感受差异一、自主学习,知聚落类型1.快速阅读课本第102页第一段,思考标画下面两个问题:(1)什么是聚落?(2)聚落一般分为哪几个类型?2.展示枣庄地区聚落图片,判断所属聚落类型,并说明理由。
承转过度:城市和乡村是人们居住、进行自主学习,问题反馈:1.(1)聚落:人类聚居的场所(2)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乡村和城市。
2.A乡村B城市;B城市高楼林立等,A农村房屋低矮、分散;交通不便的等。
简单问题自主学习解决,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A B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场所。
城乡差别除了我们刚才分析的外,外观上还存在着很多差异。
下面小组合作探究找差异。
二、小组合作探究,描述城乡差异 (一)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1.结合自己实际生活体验,小组讨论乡村与城市在外观上的差异,完成下表:2.归纳总结,追问与探索:根据展示的结果进行总结: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很大。
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承转过度:由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即使在乡村或城市聚落内部景观差异也很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5.3聚落_人类的居住地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
聚落【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道城市和乡村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城乡差别。
3.结合实例说出聚落的地理位置、分布、形态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结合聚落反面的世界文化遗产,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5.自觉养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习惯。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城市和乡村在生产和生活活动差别很大,请大家想一想,是先有乡村还是先有城市的呢,而且人类为什么要选择集中居住?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提示:甲地为山地,丙地为沙漠教师评价:看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乙地,少数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2)思考,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给予适当提示)(二)聚落的形态教师评价、补充。
自然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聚落的规模、形态、民居,使不同地方的民居各具特色。
那反过来聚落的发展会不会影响自然环境呢?教师评价,表扬回答优秀的同学。
从乡村到城市,聚落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周围的自然环境,可以说,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那么从乡村到城市,道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多,城市面积越来越1、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集中,有的分散B.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何为聚落—聚落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保护聚落”为主线,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明确。
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看图说话等方法,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选择一些优美的聚落图片,增强视觉感受,帮助学生养成保护文化遗产的习惯。
教学过程还有很多不足,如活动设计还需更完善,课件制作需更精致一些等。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5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说课稿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5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5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聚落的概念、分类、形成与发展,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特点,掌握聚落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这一抽象概念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形成与发展,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分类、形成与发展,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发学生对聚落的兴趣,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介绍聚落的概念、分类、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聚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需突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可采用流程图、概念图等形式,清晰地展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学案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1.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三、导学问题1.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 和,统称为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等不同类型。
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等生产活动。
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等工作。
3.由于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4.观察图片,分组讨论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从景观、生活方式、污染、面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并填表:(学生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在“授课”中分享给全班同学。
)5.聚落的形成与密切相关。
一般来讲,在、、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6.目前,在一些河流地区或、地区,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7.目前,在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例如,法国的,意大利的,我国山西省的、云南省的、安微省的、澳门。
四、参考资料走在平遥与丽江之间到平遥已在下午四点多了。
远远就看到了雄伟的城墙。
城北门口人很多,显得有些杂乱。
刚在西边的停车场下车,就有几个当地人围过来兜售古城地图,我向一中年妇女买了一份,但拒绝了她带路的建议。
一阵风来,停车场内尘土飞扬,同行的MM赶紧戴上了太阳镜和帽子。
城头上彩旗招展,城墙上也持着大幅的广告,是些牛肉和减速器之类的内容。
停车场外有一个“政府旅游接待处”的招牌,想必是五一期间游客太多,必须由政府出面提供信息,安排引导了。
只是现场秩序混乱,环境肮脏,感觉上管理工作做得很不好。
我们一行打算在城门口留个影,以示到此一游,可是门楼下立了一个铁塔,拉了好多钢丝,城墙又被巨幅广告遮盖,只好作罢。
五一的平遥游客实在很多,我们只得同平遥的朋友打了电话,请求帮助联系房间。
平遥与丽江同时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两地已结成友好城市,平遥方面曾访问过丽江,我们这次来,算是私人的回访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第3节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教学总体设计主题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
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安排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商务星球版】7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课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与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
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
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
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启发式、小组探究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板教师活动引发学村庄极性。
教师板书:聚落—人类的聚住地游山东——知聚落类型丘陵山村华北平原济南然后展示:[自主学习(一)]1.聚落是()。
2.聚落分为()和()道聚落的定义和类型,继续引导学生“游全国——看城乡差异”,多媒体展示全国不同类型聚落图片:江南中小城市上海随后展示:[合作探究(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指导,最后让学生根据小组完成的最终结果进行展示。
)[成果展示(一)]。
类型房屋道路修筑的情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有无密集度高度乡村。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5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5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5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特点,以及掌握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类聚居地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聚落的概念、类型和发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类型;2.掌握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讨论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讨论法:分组讨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聚落,了解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和案例;2.准备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相关资料;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聚落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对聚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每组选取一个聚落案例,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评价。
教师总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重点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技术进步等。
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对这些因素有更深入的认识。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学案1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5.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学习重点:1.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习难点: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导学问题: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的人类,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是生活在不同的聚落之中。
聚落分为和。
乡村主要有、、等不同类型。
2.根据聚落两种主要形式的对比,总结城市与乡村的概念乡村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居民居住地。
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
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________________,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________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
3.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聚落的形成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影响。
气候_________、水源_________、交通_________、地形_________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4.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聚落的形态差异(1)平原地区多为_________,规模与密度都较大。
(2)山地丘陵区主要位于_________,呈_________。
(3)河湖附近,一般沿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布,呈______________。
(4)沙漠地区多分布在_________,呈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第3节 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教案 (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通过图片比较,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1.能运用图片描述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
2.能举例说出聚落与环境,尤其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难点)3.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
(重点)【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2.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找组内其他成员分析: 地形--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适合耕种 水源--水源充足 交通—交通便利 自然—自然资源丰富 宗教—宗教信仰 3(1)自然资源丰富 (2)河流沿岸城市,交通便利 (3)水源充足(4)地形平坦,河流众多,多雨气候 ● 丙 ●乙 ●甲2.西亚沙漠地区5.寒带地区2.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3.竹楼,盛产竹子,就地取材,通风散热4.蒙古包,便于拆装,适合游牧生活5.冰屋,就地取材,防风保暖6.窑洞,黄土直立,就地取材,冬暖夏凉以上我们得出了一个聚落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2.北京的四合院3.安徽黟县西递村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聚落中传统民居的开发和保护相碰撞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呢?学生就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民居的发展与保护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的概念、聚落形成和法则的主要因素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著名作家【当堂达标】1.聚落可分为()A.乡村与牧村B.乡村与渔村C.乡村与林场D.乡村与城市2.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B.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C.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表现在()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狭窄,错综复杂B.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D.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较稠密4.关于北京四合院的建议,哪种更合理()A.悉数保护下来,不能拆除B.太破旧了,影响市容,干脆全部拆除C.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最大特色,应予以适当保护D.把四合院全部拆掉,照原样重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大量精选的图片,结合7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走进聚落,走进城乡,以学生为主体,在合作中选择、探究、比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已知探究未知的能力。
商务星球版七上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word学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什么叫聚落,会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学会分析解决造成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
2.会运用地图以及学过的相关知识,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重点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识链接】1、指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有哪些?2、指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有哪些?说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
【学法指导】学会分析聚落分布比较稠密或稀少的原因。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地形方面: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比较稠密;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由于土壤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少有或无聚落。
(2)气候方面: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
(3)资源方面:林、渔、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经济部门,人口较多,聚落也多;而资源贫乏的地区,聚落少。
【学习内容】一、聚落与环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7)1、聚落的概念:我们把人们的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类型聚落的分类:聚落可以分为聚落和聚落两大类。
①乡村聚落有、、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分别从事、、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等工作。
【探究一】: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 观察图片中乡村和城市的差异,完成下表:【探究二】: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地形 , ②土壤 , ③水源 ,④自然 丰富(林、渔、矿等)。
⑤交通 (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8)3、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 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 。
②在 、 地区,少有或 聚落。
4、聚落的不同形态(1) 状聚落:主要聚集在 地区;(2) 状聚落:主要沿着 、 、 等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 5.3《聚落-人类的居住地》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1
课题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课型新授课课程标准●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图片辨别乡村和城市,并能根据图片和生活体验说出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异。
(重点)2.通过读图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认识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民居特色。
(重点、难点)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合作讨论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读标识标,整体感知本节学习【问题导学】小明和小丽互相发送了家乡的景观照片,你能找出它们在景观上有哪些差异吗?多媒体出示大中小城市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讨论成果展示:〖小提示〗1.人口密度大小【问题导学】根据自己的了解结合以上资料,同位交流一下,枣庄适合居住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鱼米之乡”2.长江沿岸的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师巡视收集学情,并给与指导。
【归纳总结】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影响聚落形成的自然因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教师出示【问题导学】【过渡】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观察发现】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导学问题:1、平原地区聚落多呈组团状,规模大,密度也大。
平原山谷河流沿岸沙漠绿洲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北极地区黄土高原冰屋窑洞高架屋西亚村庄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回答:活动建议:山西平遥古城南城门城墙坍塌3000年神庙浮雕现“到此一游”抢救重建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古城重建前,城区内棚户区人口稠密,通道狭窄,生活环境十分简陋。
由于台儿庄自身实力有限,古城区改造速度缓慢,所以对招商引资非常推崇。
几年前,台儿庄区为改造古城两平方公里的棚户区,跟上海绿房子投资公司谈成了近巩固训练能力提升读“聚落景观图片”,完成1、2题。
1.(目标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A.甲B.乙C.丙D.丁2.(目标1)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A.居民主要从事海洋渔业B.房屋更集中密集C.交通经常堵塞D.大气污染非常严重3.(目标2)下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A.①B.②C.③D.④4.(目标3)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体现()A.当时的民居风情、宗教习俗B.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C.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水平D.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5.(目标1、2)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下图呈现的分别是西亚和我国南方的建筑,仔细观察,回答下面问题。
商务星球版地理初一上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学案设计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一、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能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2.知道聚落的概念及分布,会对比不同聚落形态的景观差异,知道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学习,明白保护传统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形成积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知道聚落的概念及分布,会对比不同聚落形态的景观差异,知道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乡村与城市认真阅读课本第102-103文字及图片。
1.人类聚居的场所叫做_______。
答案:聚落2.______和______是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
答案:乡村城市3.聚落不仅是人们______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______活动和______活动的场所。
答案:居住经济社会4.乡村与城市在外观上有很大_____。
乡村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
城市可分为_____城市、_____城市、_____城市等。
答案:差异农村牧村渔村林场大中等小5.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的是______;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的是______。
答案:城市乡村(二)聚落与自然环境认真阅读课本第103-105页的文字及图片。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______的影响和制约。
答案:自然环境2.早期的聚落大多选择在那些____________的地方。
答案:自然环境比较优越3.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形态规模密度4.聚落是人类______自然、______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
答案:利用改造5.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对______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答案:自然环境6.根据课本第104页内容,完成下面地理位置和聚落形态的连线。
平原条带状山地、丘陵地区团块状河流附近点状或带状沙漠地区条带状或环状答案:平原——团块状山地、丘陵地区——条带状河流附近——条带状或环状沙漠地区——点状或带状(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认真阅读课本第106-108页文字及图片。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5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word教案
生:自由发言。(苏州园林、明孝陵)
小结:像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保护它们的意义在于: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为我们人类今后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生:观察回答。(建筑物,道路,绿地,人们的职业等)
师:通过乡村和城市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乡村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异,那么同学们那你们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呢?
生:举手回答并说明理由。(பைடு நூலகம்个同学发言即可)
师(过渡):要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让大家在中国的土地上选择一个居住的地方,你会选择哪里呢?(展示中国地图)
二、聚落与环境
生:讨论。
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地球上的五带、五种地形等。(学生讲一个,板书一个要素)
小结:(展示图)从大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容易形成聚落。因此,不同的环境就会形成不同的聚落风格,特别是会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下面就请大家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和你的生活经验,画一画不同环境下的聚落,特别是他们的建筑轮廓(也可以用其它途径,比如诗句、散文等)。草原地区、北极地区、江南水乡、黄土高原,任选其一。强调突出特点,并能说明原因。(也可以画自己熟悉的地方的特色民居)
展示陕西窑洞: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就地取材。
西亚平顶屋特点:厚墙、平顶、小窗。原因:热带沙漠气候,厚墙可以隔热,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吹来的热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5.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学习重点:
1.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习难点:
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导学问题:
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的人类,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是生活在不同的聚落之中。
聚落分为和。
乡村主要有、、等不同类型。
2.根据聚落两种主要形式的对比,总结城市与乡村的概念
乡村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居民居住地。
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
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________________,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________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
3.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聚落的形成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影响。
气候_________、水源_________、交通_________、地形_________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4.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聚落的形态差异
(1)平原地区多为_________,规模与密度都较大。
(2)山地丘陵区主要位于_________,呈_________。
(3)河湖附近,一般沿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布,呈______________。
(4)沙漠地区多分布在_________,呈_________。
5.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
6.简要说说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
7.截止2011年6月,全世界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命名的共有______项。
8.读课本107页图5-3-1世界部分文化遗产的分布图,找出我国的部分世界文化遗产。
9.思考:把各地的特色民居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否就能完整的保护好它们?
10.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