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数学课本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苏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第3页的例题在列出算式420÷30以后,先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在知道商是十几的基础上教学竖式计算。学生知道了商是十几的数,就有条件理解为什么先算竖式里的42除以30,"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等问题。例题下面的"试一试"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420÷40和 420÷5,这两题的商分别是两位数和一位数,除的过程和步骤也不相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第七册1~6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内容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四部分。
〔一〕口算:几百几十的数除以几十〔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稍难些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积不超过100〕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没有余数〕
〔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一位数、商里有0或没有0〕
第1页的例题第一次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先让学生口算60÷20,在知道商是3以后再用竖式计算。"试一试"中96÷20的被除数是非整十的两位数,而且有余数,教材用填方框的形式辅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150÷30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无论是例题还是"试一试"都把"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作为主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迈好第一步。由于笔算60÷20和96÷20、150÷30时学生已经知道商是几,所以容易理解"要写在商的个位上"的道理。
1、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教学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然后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充分体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商是一位数的除法里,以最容易的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为起点,逐步发展到非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和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在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里,从商的个位上不是0发展到商的个位上是0,充分展开了学生认知的建构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全集(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全集(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三、练习。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全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全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全册知识点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课本全册学问点苏教版四班级数学上册课本的学问点详细是什么呢?不如我们一起来探究与学习吧。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教版学校四班级数学课本全册学问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四班级数学上册学问点(苏教版)一、除法1、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如:60÷20、160÷40算法: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

如:60÷20由于20×3=60,所以60÷20=3 方法一: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如80÷20由于8÷2=4,所以80÷20=4 方法三:竖式计算。

A、要先推断被除数的前一位数除以除数够不够除(6÷20),不够就退后一位(60÷20)。

B、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商3就写在个位上)2、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如:420÷30算法:竖式计算:A、要先推断被除数的前一位数除以除数够不够除(4÷30),不够就退后一位(42÷30)。

B、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写在2上,商得1,余12)C、在第一次除后还有余数,需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连续除。

(12和个位的0合起来即120,连续除。

D、假如有余数,必需比除数小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1)。

如:350÷79、192÷32算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假如除数(79、32)是非整十数,通常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数(80、30)试商来计算(然后按上面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算)。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2)。

如272÷34算法:除数(34)是非整十数,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试商9(也叫初商),发觉9与34的乘积超过被除数272,说明商9大了,就要改小成8,这叫调商,然后再计算。

二、角1、射线、直线、线段定义及特征:,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简便运算法则——商不变的规律;2.能正确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乘法的口算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算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教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课《商不变的规律》为教学内容。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教学难点为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口算。

4.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课件、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卡片等;2.学生准备:准备好课本、笔、纸、计算卡片。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等多媒体方式介绍商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过商不变的规律吗?请谈谈用过的例子”。

5.2 讲授新知(3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含义和规律;2.通过范例解释商不变的规律的具体应用方法;3.帮助学生掌握商不变的规律的口算应用方法。

5.3 拓展练习(20分钟)1.讲解完商不变的规律后,教师通过计算例题和举一反三拓展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方法;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3.教师闫题让学生在游戏化的环节中进行所学习内容巩固。

5.4 课堂总结(10分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和运用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作业;2.搜集商不变的规律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7. 教学反思本节课均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互相交流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相互合作、独自思考、自我探究等方式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主要讲述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运算,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口算和笔算的方法,理解商是一位数的运算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对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计算错误,对运算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商是一位数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口算和笔算方法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教学案例和问题情境,制作PPT和黑板。

2.学生准备:带好数学课本、练习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如“小明有320颗糖,他想把这些糖平均分给他的10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颗糖?”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算式,如480÷40、360÷60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商是一位数的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第2课时)》教案

三观察物体2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5~7题。

●教学目标1.能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由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并用几个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能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乐于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8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8张同样大的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流程一:回忆整理,复习引入1.出示长方体。

提问:你能指出这个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请同桌说一说。

2.小结:观察物体,要根据观察的位置确定是哪一面,一般情况下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前面,朝我们右边的面叫右面,朝上的面叫上面。

观察物体的各面时,要做到平视。

3.过渡: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再去观察不同的物体,看看有什么收获。

▍流程二:观察物体,探究方法(一)教学例2——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

1.谈话:上节课我们观察的是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如果把几个正方体组合成一个长方体,你会观察吗?2.课件出示例2。

请学生照样子摆一摆。

提问: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摆成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预设:可能有部分学生会说是正方体。

)提问:为什么你认为是正方体?学生可能回答: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所以是正方体。

再请认为是长方体的学生说明原因:从右面看看到的不是正方形,所以一定不是正方体。

)3.过渡:看来,要想正确判断一个物体到底是什么形状不能只从一个面去观察,要多角度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苏教版四上数学《射线、直线和角》教案

苏教版四上数学《射线、直线和角》教案

苏教版四上数学《射线、直线和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在《射线、直线和角》这一节中,主要让学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并深入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线段的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际例子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画出射线、直线和角。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画出射线、直线和角。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射线、直线和角的模型或者图片,以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2.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示射线、直线和角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射线、直线和角的图片,如钟表的指针、道路的指示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性质。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画图和观察,加深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和区分这三种几何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射线、直线和角的定义2. 射线、直线和角的特点3. 射线、直线和角的关系4. 射线、直线和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射线、直线和角的定义及其特点2.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区分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直线、平面等基本几何概念。

(2)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射线、直线和角。

2. 探究新知(1)射线、直线和角的定义① 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可延伸。

② 直线:无端点,可延伸。

③ 角: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及其之间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

(2)射线、直线和角的特点① 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无限延伸。

② 直线:无端点,可无限延伸。

③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射线、直线和角的关系① 射线和直线: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② 角和射线:角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及其之间的部分组成。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不同类型的射线、直线和角。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找出射线、直线和角的应用。

4. 总结评价(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及其特点。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 练习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射线、直线和角,拍照记录并分享给同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入调商苏教版(共14张PPT)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入调商苏教版(共14张PPT)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9 五入调商丨苏教版 (共14张PPT)
2.完成数学书第20页练习四第6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9 五入调商丨苏教版 (共14张PPT)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9 五入调商丨苏教版 (共14张PPT)
目标检测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98÷28
634÷79
300÷37
540÷67
以上目标我能完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节课我的目标是:
独立学习
1.独立学习 (1)看课本第19页主题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 (3)用竖式解答
想一想: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办法解决吗?
交流讨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9 五入调商丨苏教版 (共14张PPT)
汇报展示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9 五入调商丨苏教版 (共14张PPT)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9 五入调商丨苏教版 (共14张PPT)
巩固提升
1.完成《数学》书第18页的练一练。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9 五入调商丨苏教版 (共14张PPT)
1.( )里最大能填几? 50×( 5 )<257
40×( 8 )<335
70×( 6 )<487
温故知新 2.列竖式计算。 430÷62 =6 ……58
220÷74 =2……72
想一想:四舍法调商要注意些什么?
3.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
40
50
30
36
48
25
学习目标:
1.在“五入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 方法,能运用“五入法”调商的方法正确地 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2.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计算中出现的新 问题; 3.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展开学 习,能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表达自学成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材【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材【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你们知道有哪些吗?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精心准备了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材【苏教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材【苏教版】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4】获取四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四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4课《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4课《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4课《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4课《整理与练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练习题的安排,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引导学生理解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加减法运算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学习卡片、练习题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习用品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比赛跑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加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加减法运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最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最新)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1-2页例1、例2。

一、教学“容量”。

(1)教学“试一试”四、全课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2课时认识毫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一、复习导入:三、教学“1升=1000毫升”结论:1000毫升=1升四、完成练一练:五、课堂总结: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二、练习指导。

(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第8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一、谈话导入(1)从情境中获取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能打几包?)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60÷20=(2)小组交流、探究口算方法。

四、巩固训练(1)在课本上独立填写。

练习二第1、3、5题。

板书设计: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二)第9页例2、“试一试”和练习二第6-9题。

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算理。

课前准备:一、准备训练87÷30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

(5)“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五、布置作业。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三)一、口算练习(1)练习第一组。

2、口算下面各题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并说明要验算,注意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填表规律组内交流一下。

(2)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4课时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一)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算理。

课前准备:1、准备题训练96÷30=192÷40=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各位老师,这两天大家都拿到了新书,可以发现今年秋学期一至六年级都换成了2022版的教材,在使用了十年的实验教材后我们迎来了新版教材,我们暂且把这套教材称为修订教材。

今天,就由我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学习手中的这本新版教材,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内,我就将前几天学习的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到之处,敬请拍砖。

总体分析:教学内容的变化:不管上学年有没有教四年级,拿到手中的教材,我们就发现教材的根本结构发生了变化: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录,原来教材有12个单元,现在的教材有9个单元,单元减少了,简单的比拟一下,它有这样的一些内容是和以前不太一样的。

有的从本册教材中删除了,而有些是将四下甚至是五年级的内容充实到了本册教材中,接下来我们就从实验教材看删除,从修订教材看增加及变化。

删除与变化:〔1〕找规律的单元,我们都知道在实验版教材中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在四上到五下,而修订版教材是以活动形式呈现的,最大的不同是要求降低了,不再要求学生用所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更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一些数学根本思想,所以不把这些所发现的规律作为知识点教给学生,而是让他经历这样的过程。

〔2〕第二个变化是运算律在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主要教学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年级下册教学乘法的分配律,现在修订版教材将这一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可能是考虑到教材结构的完整性,将整数运算全部教学结束后再安排运算律的教学,把运算律的教学作为整个整数运算教学的一个总结,让学生发现有这样的规律,为学生将这些规律推广到小数运算、分数运算乃至以后的运算做好准备。

〔3〕认数原来安排在四年级上册认识多位数,现在也是因为教材编排上的原因,安排在四年级下册。

〔4〕而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一亿有多大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有些是删除了,有些是后移了。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pt精品课件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pt精品课件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 和结合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 样呢?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 写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两个 运算定律的公式,并举例说明。
作业布置:
• P62~63第4、5题
复习: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猜一猜:
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你能仿照加法交换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下乘法交换律吗?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 律。 a+b=b+a 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 交换律。
•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的人数。 个班。
(23×5)×6 =115×6 =690(人)
23×(5×6) =23×30 =690(人)
所以,(23×5)×6 = 23×(5×6 )
比一比
(23×5)×6
=
23×(5×6 )
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
§想一想
你能仿照加法结合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下乘法结合律吗? 三 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 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 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3)225×4= 4
×225

(4)(6×35)×4 = 6 ×( 35 × 4
2.判断。 (1)68×97+3应用乘法结合律可写成 68×(97+3),这样计算更简便。(× ) (2)125×7×8=7×(125×8)只运用了 乘法结合律。 (× ) (3)125×16=125×8+8=1000+8=1008 (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5.1沏茶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5.1沏茶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5.1 沏茶问题》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沏茶问题》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沏茶问题,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一个沏茶的问题,要求学生帮助妈妈沏茶,并完成一系列的事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沏茶问题,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通过列举事情的方法,找出最优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解决沏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的时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列举事情的方法,找出最优解。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沏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4.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沏茶问题,找出最优解。

5.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并应用于生活。

7.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