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原貌的节日 应恢复端午节的文化原义,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五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包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等,在这些活动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的端午节有四个渊源:一是为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逝世;二是为祭祀天地及祖先,保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三是为纪念古代汉族战士们的英勇战斗和牺牲精神;四是为庆祝夏至。
最为广泛认可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爱国诗人,也是楚国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楚辞之父”,他所在的楚国籍贯地现在在湖南省岳阳市境内。
屈原一生痛恨秦国侵略,为保卫祖国而政治上屡屡受挫,最后遭到贬斥,放逐到汨罗江。
他在这里写下了众多节日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诗歌《离骚》,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挚爱,同时也倾诉了他的苦闷。
最终,他在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自尽,这一天被后人定为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二、端午节的传统风俗1.吃粽子就像我们过年一样,每逢端午节,我们也会传统的采购、制作粽子,品尝着咸甜可口的粽子一起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粽子,又称为“角黍”,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馅料,再用鲜叶捆扎而成的食品。
粽子形状多样,有三角形、四角形、棕叶形、糯米红枣粽等。
2.赛龙舟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风俗就是赛龙舟。
龙舟起源于古老的楚国,龙舟赛起源于南方,是南方特有的民族文化。
龙舟赛在端午节比较高兴、喧闹,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到了端午节,湖南、江西、浙江、四川,这些地方都会举办龙舟赛,把这种龙舟赛变成了年度盛事。
3.悬菖蒲、插艾叶民间有悬挂菖蒲和插艾叶的习俗。
悬菖蒲是因为据说这种植物有驱邪的作用,可以用来保佑人们健康平安。
插艾叶则是因为它被认为可以驱除蚊虫,同时也能消毒。
人民对端午节的看法
人民对端午节的看法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重午、五月节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节日。
这个节日的起源源远流长,与屈原、龙舟、艾草等众多文化符号密切相关。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们对端午节的看法,以及他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态度。
一、传统节日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据传说,端午节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而端午节最长久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大概都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第一抱负之作。
屈原所处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争频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倍受困苦,被流放到一个偏远的地方。
在深深的痛苦和失落中,屈原不仅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歌,而且也为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奠定了基础。
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关系非常密切。
据传说,屈原在贞元四年的这个时候,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以示忠诚和抗议政治腐败。
为了纪念他的英勇和仁爱,后人纷纷效仿他的行为,并在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这个节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
二、现代人对端午节的态度和看法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智慧。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端午节的态度和看法似乎有些微妙和复杂。
1、遗失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对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所欠缺。
虽然他们听说过这个节日,但是对于它的详细信息和相关传说却不太清楚。
由此可见,有些传统文化知识正在逐渐流失,这为我们重视传统文化和节日带来了新的挑战。
2、浅化、商业化和趣味化呈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一些节日的传统庆祝方式正在以浅化、商业化和趣味化的形式呈现。
例如,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和香包装饰,原本是有深刻内涵和人文意义的传统主题,而现在却被一些商家和组织简单地演绎和利用了。
文化传统被遗忘的例子
文化传统被遗忘的例子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文化传统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些传统包括民间艺术、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等,它们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是历史的见证和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许多文化传统不再受到重视,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这一传统节日,粽子的制作和赛龙舟的活动也逐渐减少,导致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逐渐被遗忘。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传统手工艺——手工纺织。
在印度,手工纺织是一个古老
而独特的传统工艺,通过手工编织细致的图案和色彩,展现了印度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许多人转而选择机器纺织品,导致手工纺织工艺逐渐式微。
许多传统的纺织工匠也面临失业和文化传统失传的困境。
这些例子都反映了一个现实,文化传统正逐渐被人们遗忘。
然而,我们不能让
这些宝贵的传统就此消失。
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重视并努力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文化传统得以永续,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既古老又富有文化底蕴的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虽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依然深入人心。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传统,特整理了一些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等内容。
一、历史渊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端午节最早是源于黄帝在战乱时期,他为了纪念在此前的战争中,死去的一位忠臣屈原,于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向江河中投食饭菜,以安抚其亡灵,并且还舞狮子来祭奠,后来演变成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习俗。
而屈原则成为了端午节的代表人物。
二、传统习俗1.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赛龙舟,这是一项古老的民间竞技运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赛龙舟是表达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的游戏,也是体现龙文化的一种方式。
2.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它味道独特,口感丰富。
粽子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北方的大粽子以红枣、花生、糯米和猪肉为馅,中部地区的粽子则以咸肉、冬菇和小腊肠等为馅,而南方的粽子则以糯米、咸蛋黄及瘦肉为主,口味清香。
3.插艾叶: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插艾叶,这是为了祛瘟疫,扶阳气,使人们以艾叶驱散邪气,保护身体的一种方式。
此外,还有挂菖蒲、打雄黄、穿五彩丝等习俗。
三、文化价值1.弘扬民族精神: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重要节日之一,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其龙舟文化、艾草文化等,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还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生命意识。
因此,弘扬端午节文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促进社会友好: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一样,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庆祝这一节日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能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某一个节目,这不仅能够促进情感联系、增进友谊,还能够在舞龙舟、打鼓舞、插艾叶等活动中,提高个人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并增长知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老北京的中秋节》阅读答案
《老北京的中秋节》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北京的中秋节》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老北京的中秋节① 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
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女儿节、丰收节、兔儿爷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
【甲】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
【乙】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
【丙】②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
【A】“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还称团圆节。
【B】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
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
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
中秋节北京人有买兔儿爷,请“神只”①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只”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③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
北京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④ 中秋节的习俗中也有禁忌,如在祭月摆供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此乃团圆节之大忌。
过去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
因月亮称太阴星君,男性属阳,则不拜月。
小男孩可以拜月,但不虔诚,只是玩月的一种游戏。
在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家庭都要供月,先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把自己种植的'石榴、盆葡萄、夹竹桃、西番莲、仙人掌、霸王鞭等果木盆花放在供桌两侧,再将请来的“月亮马儿”立于供桌后,又把刻有蟾宫玉兔图案的大月饼(团圆饼)插在木架上,当作神位,放在供桌中间。
端午节传统文化意义
端午节传统文化意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在家祭祖、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等活动,以表达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的敬重和传承。
端午节不仅具有丰富的民俗活动,还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1. 祭屈原,缅怀历史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是祭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因不满楚国政治暴行而遭斥逐,最终跳入汨罗江自尽。
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位忠士,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会在家中或屈原庙中祭奠,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2. 赛龙舟,展示团队精神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之一是赛龙舟。
龙舟比赛用于纪念另一位古代中国名人屈原,在他跳江后,百姓为了防止他的尸体被鱼咬,就划船到江中抢救,后来以龙形船头命名为龙舟。
赛龙舟既考验力量、技巧,又强调团队合作,具有非常浓厚的欢乐气氛。
3. 少艾草,化解瘟疫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还会在门口和屋内挂艾草,这被称为“艾枕”。
传统文化认为艾草能驱除蚊虫和疫气,并有祛病解毒的功效。
特别是在古代,艾草还被用于制作香囊,防范瘟疫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
4. 包粽子,品味传统美食端午节还有一项非常特别的活动,那就是包粽子。
据传,包粽子源于为了纪念屈原而投江自尽的时候,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就下江抛米粽,以此委曲祭奠。
后来便成为每年端午节必备的传统美食,也是家人之间聚会的重要方式之一。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多年来一直被世界范围内的华人所庆祝和传承。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用现代方式来丰富和传承端午节的习俗。
无论是祭祀、赛龙舟、挂艾草,还是品尝粽子、享受亲情,都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生活哲学。
让我们一起珍惜并传承这些文化传统,让它永远不会被遗忘。
端午节的寓意和象征
端午节的寓意和象征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始于战国时期,因为屈原的缘故而流传下来,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端午节常常与五月五日联系在一起,每年阴历五月初五,人们就会庆祝这个节日。
它的寓意和象征极其丰富,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寓意1.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不满楚国的政治腐败,放逐到汨罗江畔。
之后,听到楚国被侵略的消息,屈原自杀殉国,成为爱国烈士。
因此,端午节的寓意是悼念故国和伟大的爱国者,让后人从他的爱国精神中汲取力量,振奋精神。
2.消灾驱鬼:古代人们相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鬼怪幽灵会活跃起来,难免给人造成危害,因此,端午节也具有消灾驱鬼的寓意。
在这一天,人们会插上艾叶和菖蒲,以保护家庭免受邪恶的威胁。
3.远离瘟疫:古代人们认为,五月初五是瘟疫的高发期,因此端午节也有着远离瘟疫的寓意。
人们会写上五个颜色不同的符号,贴在门上,以期守护家庭免受疫病之扰。
4.祈求丰收:端午节也是一个祈求丰收的节日,因为五月初五正是农作物长势最旺盛的时候,人们会在这一天祈求风调雨顺,收成丰茂。
二、象征1.龙舟: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古代人们相信,在江河湖海中居住着巨龙,因此在端午节,人们会乘坐龙舟,以求拜龙福神,保护自身免受妖魔鬼怪的侵害。
2.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食品之一,寓意着人们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团圆和以往的众多回忆。
每个粽子的形状也都不一样,有菱形、三角形、五边形等等,代表着五谷丰登,人们对于丰收和充沛的生活的追求。
3.艾叶:艾叶是端午节中很重要的物品,是一种中药材,又被称为草艾。
人们会在端午节的时候拿来装饰家庭,放在门上或者其他地方,以求驱邪保平安。
而艾叶中的挥发油则能够消除蚊虫和细菌,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4.菖蒲:菖蒲也是端午节中重要的物品之一,它是一种香草,被广泛地应用于冥界祭祀和驱鬼消灾的仪式中。
简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容
简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容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的战国时期,始于屈原之死,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屈原和龙舟赛、粽子、艾草、挂菖蒲、龙舟和儿童游戏等,下面就一一为大家介绍。
一、屈原和龙舟赛端午节的起源之一是纪念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屈原。
据传,屈原是楚国时期的宰相,他积极主张联合其他国家起义反对秦国,但是他的意见遭到了退缩的官员的反对,最终被贬官。
在流放中,屈原十分儒雅,却深感国家满目疮痍,于是他悲叹吟咏,写下了《离骚》等不朽作品。
公元前278年端午节当天,屈原因感国事之忧而投江自尽,传说当天鱼类之多,各船只相互救援,竟不堪重负而死亡。
后人在他身上搜出数百头鲸鱼,称之为《屈原百鲸》。
屈原投江自尽之后,渔民们在江中捕鱼,发现鲸鱼供不应求,于是就有了划龙舟以放鲸的习俗,这就是端午节中的龙舟赛。
二、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美食,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用草绳将芦苇叶或桂树叶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再用细线缝扎而成。
粽子皮薄香糯,味道鲜美,配上猪肉,豆沙或咸蛋黄等馅料,更加可口美味。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屈原和龙舟赛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艾草与挂菖蒲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许多地方人们还保留着端午节的其他传统文化习俗,如挂菖蒲和艾草等。
在中国古代,人们以为挂菖蒲和艾草有祛瘟疫、消毒杀菌的作用。
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将挂菖蒲和艾草挂在屋内或门房上,以消除瘟疫,保健康。
在古代,人们还会将艾叶插在头上,以祛蚊虫和疾病。
如今,挂菖蒲和艾草已经成为端午节的独特文化特色和重要象征。
四、龙舟竞赛与儿童游戏龙舟赛是端午节的传统节目之一,各地相继举办各种规模的龙舟赛,并发展出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了龙舟赛之外,儿童游戏也是端午节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如踩高跷、放风筝、荡秋千、拔河和打皮球等。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彩端午苗理洁①如果要用色彩去界定惠州端午节的话,我认定它是多彩的。
②蝉鸣荔熟时,迎来端午节。
于是,市场上飘荡着一缕缕果香和青草的气息。
一筐筐火红的荔枝中,又可见一抹抹青葱的绿色映入眼帘,那是农家大娘和小妹担子上一捆捆的粽子叶,还有一扎扎的桃枝、艾叶与菖蒲。
“这些叶子也能卖钱么?”一个操着外省口音的大妈好奇地问。
“过五月节(惠州人管端午节为五月节),这些叶子都能卖钱!”小妹子爽爽地答道。
是的,走过两千多年岁月的端午节,从古老的农耕历史深处传承至今,已深深扎根民间。
人们期盼这个传统的节日,用各自虔诚的心装扮,包括大娘翻山越岭采来粽子叶、艾叶,小妹攀着梯子采摘桃树枝,当然也包括那些买菜的阿姨大嫂们开心买着带回家。
③这个源于纪念屈原的节日,如今已被纷纭的色彩所衬托。
衬托得喜庆鲜亮,像个待嫁的新娘,给了人们不少遐想的余地和欢喜的空间。
④龙舟竞渡,惠州人称之“扒龙船”。
扒龙船,民间比较广泛的说法是源于渔夫们在江上来回寻找屈原的真身演变而来。
《惠州府志》记载,惠州是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开始才有扒龙船。
数百年过去,惠州人一直视扒龙船为端午节重头戏。
先不说藏在水下的龙船每年出水时的神秘,也不说参与这项活动的人抬着金猪等祭品祭拜的庄严,单说龙船赛,就展现十分明丽的色彩。
前年端午时节,我在惠东的赤岸村,就观看了一场海上扒龙船。
赤,红也。
这个红色海岸的村庄生长着上百棵古老的荔枝树,成熟荔枝如小小红灯笼悬满枝头,成为村庄最美的景致,也标志着扒龙船的日子到了。
那日的龙船,船头披上大红花球,助威的大鼓是红色的,运动员的衣裤也是红色的,海岸旁,海风吹拂一排排鲜艳的红旗,哗啦啦作响。
十里八乡来看扒龙船的人挤满了岸边,吉庆的色彩激动着所有人的心。
当龙船箭一般冲出蓝色的海面,紧接着锣鼓震天,呐喊声声,海湾沸腾起来了。
中国传统节日心得三篇
中国传统节日心得三篇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除了这四个大家熟知的节日以外还有很多节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阳……而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即将到来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端午是太阳的节日,中国还有一个是月亮的节日,就是中秋。
端午节是在中午过,是驱邪的节日。
太阳可以驱邪嘛。
其实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这个节日,这是一种战斗的图腾,是向邪恶进军的,艾草代替的是剑。
中国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黄酒。
这是一个很悠远的民族的节日。
屈原选择在端午节殉国,把端午节的人文精神提升了。
本来这是一个伸张正义的节日,表现的是对龙的图腾崇拜,是出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而屈原,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意义,《离骚》是千秋绝妙词,“若无泽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绝妙词”。
这个古老的民族的习惯,因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义。
拿今天来说,现在讲究和谐社会,所以每个战斗都是为了和谐。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希望大家牢记在心!中国传统节日心得【二】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端午节答案考题及答案解析
端午节答案考题及答案解析端午节,又称龙船节、重午节、浴兰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有许多的传统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而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常常会进行一些有趣的“知识竞赛”活动,即端午节答案考题竞赛。
这些问题不仅考验了人们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了解,同时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端午节答案考题及其解析。
1. 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答案解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楚国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创作理念深受人们的喜欢和推崇。
但是由于贪官污吏的挑拨离间,屈原被流放到岳阳楼,最终不幸自尽。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蒲扇飞舞、食用粽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旧之情和敬意。
2. 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什么?答案解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饭包裹各种馅料,用竹叶或槐叶等叶子捆扎成三角形的食品。
粽子的馅料有很多种,比如肉、豆沙、蛋黄等。
而在不同地方,人们也吃不同的口味的粽子,比如江浙一带则偏爱甜鲜味的肉粽,而湖南一带则喜欢蒸肉糯米粽。
3. 端午节龙舟竞渡始于哪个朝代?答案解析: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越之地。
但是要说始于哪个朝代,那就是战国时期。
那时,楚国的国都就在大江南里,而乘坐木船的楚军经常用船来突袭周围的城池。
后来,为了避免因木船被捕而损失惨重,楚国的大臣们发明了龙舟竞渡的习俗,让士兵练习划船和配合,从而提高了战斗力。
4.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以下哪个不属于其中之一?A. 端午节赛龙舟B. 吃粽子C. 放烟火D. 悬挂艾草和穿戴五彩线答案解析:答案为C。
端午节虽然有很多习俗,但是放烟火并不是其中之一。
在传统的端午节活动中,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悬挂艾草和穿戴五彩线等,但却没有燃放烟火的传统。
端午节被淘汰或变革的理由
端午节被淘汰或变革的理由从古到今,端午节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端午节逐渐被淘汰或者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端午节被淘汰或变革的理由:一、节日意义逐渐淡化在古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巨贤屈原,缅怀和感谢他的丰功伟绩而设立的。
而如今,由于人们对其历史背景和内涵的认知程度不断下降,端午节的含义和意义逐渐淡化。
相对于一些新的节庆活动,端午节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太多意义的过时的节日,从而逐渐丧失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端午节期间出门旅游或是购物消费,而不是参加节日传统的活动和仪式。
这可能会导致端午节的观念被淡化,节日文化被逐渐遗忘。
三、节日庆祝形式陈旧在传统的端午节的庆祝形式中,如龙舟竞渡、吃粽子、装饰菖蒲等活动,虽然极具文化内涵,但已经开始逐渐变得陈旧。
这些活动可能不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能力。
例如,龙舟竞渡由于需要较高的协调性和体力,往往不适合在都市中举行。
而在一些地区,节日庆祝活动没有得到恰当的更新和改变,因此使得端午节的庆祝形式先显得比较陈旧。
四、新的价值观和认知正在形成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认知也在不断变化,这可能导致传统的文化节日被淘汰或改变。
例如,由于污染和环保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对于节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一些传统的庆祝方式可能被认为是浪费资源或是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从而导致人们对于庆祝方式进行改变。
总的来说,“端午节被淘汰或变革的理由”有很多方面,有的由于人们忽视了历史文化传承而导致发展不顺;有的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导致,从而逐渐淡化了端午节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则是人们价值观和认知的变化所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端午节文化活动有更好发展,相关部门和各地区应该掌握国际化、多元化、时代性等几个重要角度,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切实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消费需求,把握“传承与变革”的平衡点,来确保端午节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端午节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端午节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蕴含着许多精神文化的意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端午节是家庭、亲情和文化底蕴的象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端午节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一、崇尚忠诚精神端午节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是一名忠诚的大臣,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受到了陷害,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重阳节”或“龙舟节”。
端午节以屈原为代表,蕴含了中华民族崇尚忠诚、坚持正义的精神。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展开龙舟比赛,相互配合划桨,寓意着团结合作、追求胜利的决心,这正是忠诚、正义和团结合作的体现。
这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了人们永不放弃的信念,让人们在工作中更加专注投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二、弘扬爱国精神端午节还反映了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重要内涵。
相传,屈原爱国之心耿耿于怀,在没落时期通过“怀瑾握瑜”(隐忍处世,不与国贼同流合污)及政治劝谏等积极措施,预知东吴即将灭亡,希望劝谏东吴君主刘秀勉强东吴君主到夷陵,结果屈原在困境中不幸离世。
这种爱国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坚守和奋斗的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中,并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
我国各行业对于爱国主义的追求和尊重愈加高涨,这一精神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民族传统的重要财富,也是我国继承先辈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在重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担当重要角色。
三、饮食文化的传承在端午节,粽子是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粽子是由糯米、肉类、豆类等食材制成,有着丰富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与食物文化的传承。
古时人用菖蒲叶、苇子或金银箔包裹糯米、豆、肉等食材,经煮或蒸后即成粽子。
有不同的地区和民族选择不同的食材和做法,但共同点是在端午节里,把粽子摆放在家中祭祀和互相赠送,以表达家人之间的感情。
粽子的制作过程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具象化过程,是汇聚家族智慧和匠心的创作活动。
它的丰富多样和无限创新的发挥,以及对粮食和文化价值的尊重,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高中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人兄弟的礼物刘成章我居所的后院,杂草之隙,花方种,树初栽,此情势虽然时时引人憧憬,但自知一两年之内绝不会风光醉人。
院子的三面是院墙,由一片片竖置的木板连接而成。
因为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木板已由黄变黑,有的地方甚至已经破败不堪,遇上刮大风的天气,那些破败的地方有时还会“啪啦啦”作响。
墙那边是我们的邻人,这儿的老住户,从他家的房子和汽车看,生活并不怎么富格,可是他非常注重庭院的美化,各种花卉姹紫嫣红。
他沿墙根种了好多树木,枝梢已隐约闪出墙头。
那些树冠就像一包包深绿、浅绿以及紫红的汁液,全都泼在墙头上了,汁液涌动欲沿墙下流。
好一个郁郁葱葱的墙头!后来我发现,那碧绿的墙头,播出了淡淡的清香。
扁圆的绿叶丛中,绽开了许多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
这棵开花的是什么树呢?是橙子树吗?不敢断定。
半个月之后,小白花变成了小果,豆粒似的,通身绿色。
随着小果的长大,渐渐地,我认出了:它的确是橙子树!到了秋天,橙子熟了,颗颗都像宝石雕成的球体,浑圆,凝重,笑呵呵地在枝头挂着。
挂在墙的这边,挂在墙的那边。
这边,那边,都有一样的色彩和分量,都闪着光,都把树枝压弯了。
作为一个少壮年华已逝的风霜之人,面对如此美、如此灿烂、如此硕果累累的橙子树,我欣然,羨然,甚至有点儿忌妒。
这期间,我常常看见邻人采摘果实,有时还看见他们登上梯子,去够高处的、树梢上的橙子。
好多日子过去之后,他们不再摘了,但他们并没有摘完。
我发现其中似有用意,因为一树金橙,墙那边已是光光的了,一片空白;但墙上方和墙这边的,竟悉数留了下来。
难道这橙子是留给我的吗?想到此,我一怔,心里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动。
不过又想:邻人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呢?我又困惑了。
然而岁月的河水滚滚奔流,一个月的浪头过去,两个月的浪头过去,整个冬天的浪头都过去了,第二年春天的浪头也过完了,橙子又开花了,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又缀在枝叶间,那几十颗金光耀眼的橙子,却依然高悬在墙头、枝头、我的心头。
端午节传统习俗的变迁与发展
端午节传统习俗的变迁与发展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人民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端午节传统习俗的变迁与发展。
一、龙舟竞渡:古老而充满激情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为著名的传统习俗之一。
相传屈原投江后,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纷纷划船打捞,并且为了避免恶鬼的纷扰,在船上击鼓念符。
这个传说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龙舟竞渡活动。
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参赛者,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激情。
然而,龙舟竞渡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如今,龙舟比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江河湖海,也可以在游泳池等场所进行。
二、粽子的变迁:传统与创新的融合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传统的粽子一般由糯米、肉类和各种豆类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经过蒸煮而成。
然而,如今市面上的粽子已经呈现出多种变化。
有的粽子采用创新的成分,如巧克力、水果等,给人们带来了不同于传统的口味享受。
同时,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粽子的生产工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机械包粽等。
这些变化既保持了传统的特色,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选择。
三、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弱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端午节习俗逐渐受到挑战和冲击。
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或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亲自制作粽子或者参加龙舟竞渡。
而一些商家也推出了热卖的粽子礼盒,让人们可以直接购买来享受节日氛围。
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现代生活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减弱了人们对于传统习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四、文化活动的兴起: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虽然传统习俗的变迁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文化活动也应运而生,例如端午节文化节、诗歌朗诵会、手工艺品展销会等。
这些活动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同时也结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并体验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端午节。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端午节是中国文化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各地民间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端午节虽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但是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却是不断演化和丰富的。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一、文化内涵1.历史渊源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他是一位忠诚于国家、不畏强权的爱国主义者。
然而,由于他反对当时的政治体制,却被楚国君王所排挤,最终被贬谪到了江南地区。
在贬谪期间,他写下了《离骚》等著名诗篇,表达他对国家、家乡的深深眷恋。
后来,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自投江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烈士。
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人们就在这个日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这就是端午节的源头。
2.食粽子每年的端午节,中国人民都会吃粽子,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时下江南的人们把许多食物和药材放在粽子里,扔到江里,以防鱼龙潜藏,毒害人民。
其实,吃粽子还有另一个文化内涵,那就是传承历史文化和家族情感的一种方式。
每家每户都有吃粽子的习俗,家庭成员会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着家族历史和家庭故事,这样就能够纪念祖先和增强家族凝聚力。
3.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它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开展的。
龙舟比赛本身就很富有竞技性和观赏性,而且还有寓意,它代表着勇气、团队合作和信任。
船上的队员需要紧密协作,齐心协力地划着船,在惊涛骇浪中穿越重重障碍,最终抵达终点。
这一活动不仅体现了集体的荣誉感,还增加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友谊。
二、精神内涵1.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的起源,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屈原。
他热爱国家、忧心民族,不畏强权、勇敢坚定,最终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种精神,也是为了激发每个人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乡保持忠诚和关注,以这样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端午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风俗
端午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风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龙舟竞渡和食用粽子的民间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在端午节以前的时间里,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已经形成并且不断得到传承。
但现今的风俗又有什么不同呢?端午节以前的风俗据历史记载,在中国古代时期,端午节前一至两个月,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食用粽子,而且每种粽子的包法、配方都有所不同。
同时,皇家或官府还要为了庆祝这一节日,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游园、射箭等庆典活动。
这些庆典活动通常持续数日,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和热闹的气氛。
在这个节日里,最受欢迎的就是龙舟竞赛。
古时候,中国的象棋、钓鱼、围棋、下棋等各种比赛都叫“竞”. 龙舟竞赛也在这种传统下创造了形式。
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龙舟队伍,队员被认为是最勇敢、最忠实的。
在比赛前,队员必须保持完全集中的倾向,注重团队协作,才能赢得比赛。
在端午节前的时间里,百姓们还会陆续逛市集,购买一些过节的必需品,比如船、糯米、鲜肉、甘蔗等,塞满了车夫的车箱,普普通通的市井中见证着这个节日的欢乐与热闹。
现在的风俗虽然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已经改变,但传统粽子的制作和食用仍然是这个节日的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如今,人们在端午节前一周左右就开始吃粽子,而不像过去只在这一天食用。
此外,各种口味的粽子也开始出现,例如草莓、巧克力、海鲜等,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端午游泳健身活动。
游泳不止是为了锻炼身体,还有一些传统信仰要求人们在端午节游泳可以祛除邪气,保佑安康。
许多城市和社区还会举办龙舟比赛,让人们欣赏龙舟的富有色彩的外表,享受赛事带来的热闹。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已经改变了,但并没有消失。
粽子、游泳、龙舟比赛等活动仍然充满了传统的味道。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端午节都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永恒不变。
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
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总第46期)N.W.Ethno 2National Studies 2005.No.3(Total No.46) 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 ———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文章编号]1001-5558(2005)03-0077-04●乌丙安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E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治变革和经济现代化发展,我国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已经遭到较大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使几代人对全民族民俗佳节失去了“文化记忆”,使当代青少年转而热衷于欢度西方节日。
这是一个抛弃优秀文化遗产的危险信号。
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被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加以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令海内外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和热爱我中华文明的国际朋友扼腕叹息。
其中,以端午节为例,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
其实,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全民的多民族的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民俗大节日。
为了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传统,使古老的全民健身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其原文化形态,刻不容缓。
端午节又俗称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多民族民俗大节。
两千多年来,不仅海内外汉族或华人家家户户都要隆重庆祝,并在许多城乡社区村寨举行丰富多采的节庆活动;同时,南北方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28个少数民族也都各具特色地热烈庆祝这个盛大节日。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这些国家至今还在欢度端午佳节。
1967年,韩国江陵市端午节庆典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年年举行隆重的盛大庆典艺术活动,吸引了国内国际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
在节日中,妇女用菖蒲水洗头发,用菖蒲、艾叶装饰发髻辟邪等习俗,和中国极其相似。
端午节的历史演变
端午节的历史演变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先秦时期,但其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据传说,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楚国。
相传楚国的大臣屈原劝阻国王投降外敌时不被采纳,遭到放逐。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离骚》一书,诉说了他颓废失志、思乡想归的情感。
后来屈原在端午这个节日选择了自尽,这个情节也成为了端午节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不断变化。
随着历史的演进,民俗、风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汉武帝时期,一个叫做“五根艾叶”、五福糕等食品开始流行。
到了唐代,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各种活动形式逐渐丰富多彩。
在唐代,端午节被普遍庆祝;且又兴起,升起龙舟赛、踏青、赛马、赛牛等传统活动。
而到了明朝,端午节则又增加了人们敲门祛瘟、贴“五毒”图、吃“加馅”的习惯。
而在现代,端午节的庆祝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举办龙舟比赛、五毒饮食、安康船等传统赛事,人们也会在节日期间远足爬山、赏花游玩等等。
总之,端午节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端午节的历史演变不断变化与发展,但是这个充满神话与传说的节日,却深深地扎根于人民心中,代代相传。
关于端午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关于端午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关于端午节,这个传统文化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
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变革和文化解读的过度,关于端午节的很多说法被传播了出去,其中不少说法并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一、端午节是屈原被流放的纪念日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说法,但是,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端午节最早的起源与龙舟赛、吃粽子和药饼是有关的,与屈原没有关系。
只不过,后来屈原的故事与端午节联系在了一起,人们开始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二、端午节是为了防止水灾这个说法源于一条古老的传说,说是因为屈原在自杀后投河而死,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河里放了许多龙舟,以免水祸。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端午节起源于三国时期,当时各地闹饥荒,人们从南方调入了一批粮食,为了防止老鼠偷食,就开始用米粉包裹成粽子。
后来,粽子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代表食品,与防止水灾没有关系。
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这个说法虽然没有完全错误,但是也有一定的误导性。
端午节的真正含义,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并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而“忠诚”只是屈原这个历史人物所具有的一种美德,而不是端午节的核心意义。
因此,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并没有抓住端午节的真正内涵。
四、端午节中的龙舟比赛是为了迎接屈原灵魂回归这个说法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但并不正确。
实际上,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活动的重头戏,从最初的赛龙舟,到后来的赛艇、赛帆船,这个传统赛事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竞技项目。
而与屈原灵魂回归没有任何关系。
龙舟比赛是通过激烈的竞赛,来展示人们的团结、勇气和斗志,是端午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端午节吃粽子可以驱邪避祟这个说法在某些地方甚至被当作了真理,但是并没有历史依据。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起初是为了纪念屈原和供奉神灵。
现在,人们吃粽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并且将其作为一种美食,去品尝和享受。
而“驱邪避祟”这样的说法,只是民俗传说,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去原貌的节日应恢复端午节的文化原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例如,端午节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
:作文
其实,2000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为了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传统,使古老的全民健身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其原文化形态。
端午节俗称端阳节、端五节、天中节,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庆祝这个节日。
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至今还在欢度端午佳节。
韩国的文化部门目前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实际上,这个节日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
从时令上看,“端午”为“阳极之日”,故《风土记》曰:“端者,始也,正也。
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物辟邪恶。
”在端午节的活动中,自古以来就有了赛龙舟,用五彩丝缠粽子、缠手足腕,用楝叶包米粽,采插艾叶、菖蒲,取蟾酥,涂饮雄黄酒,调制朱砂酒,采多种草药,人身上及屋内各处悬挂香包等等,都和上述节日主题息息相关。
以后才渐渐加入了纪念地方性名人的内容,例如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纪念屈原,长江下游江浙吴地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或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
多年来报纸书刊上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总是只讲它是一个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未免过分片面地强调特定地方的纪念性内容,夸大地利用其政治性目的。
结果,在相当长的年月里,
使几代人不了解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逐渐失去了美好的传统文化记忆,从整体上冲淡并损害了一个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寿、企盼吉祥的美好节日。
对于像端午节这样的多民族全民节日,应当恢复它2000多年来的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抢救并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