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力衰竭的证据实践

合集下载

源于临床研究文献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析

源于临床研究文献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析

源于临床研究文献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析目的:通过分析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规律。

方法:在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以“心力衰竭中医/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作为检索词检索2007~2011年文献。

从证型出现频次、病例数2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按出现频次统计,分析证型分布情况。

结果:临床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5 个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痰饮阻肺证。

病例数较多的前5个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

基本方治疗文献中,常见证型是气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水停证、气虚血瘀水停证。

使用频率较高的10 味中药依次为:黄芪、丹参、附子、葶苈子、茯苓、桂枝、人参、白术、红花、川芎。

说明治疗心衰时常用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作用的药物,主要针对气虚、阳虚、血瘀、水饮证素。

结论:文献资料的临床研究虽有改善,但仍存在欠规范之处,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标准及临床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仍需加强。

标签:心力衰竭;中医证型;文献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一旦起始,即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会自身不断进展。

据国外统计[1],心衰患病率为2%~3%,而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20%。

顾东风等[2]报道了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组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衰患病率为0.9%,其中男0.7%,女1.0%;随年龄增高,心衰患病率显著上升;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 1.4%,明显高于南方。

其病死率极高,约有50%的患者在5 a内死亡,与肿瘤相仿[3]。

中医学并无“心力衰竭”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可归属于中医“心悸”、“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如AMI,也可以对心衰患者作进一步分层(I类,A级);其他生物学标志:纤维化、炎症、
氧化应激、神经激素紊乱、及心肌和基质重构的标志物,如反映纤维化的可溶性ST2(IIa,
B级)及半乳糖凝集素-3(IIa,B级)等。
•Hale Waihona Puke e、X线胸片(IIa,B级)。

3、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心脏核磁共振、冠脉造影、
核素心室造影及心肌灌注和或代谢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肌活检
(IIa,B级)。
• 二、判断心衰的程度: • 1、NYHA心功能分级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 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对NYHA的心功能分级方案再次修订时,采用并行的两种分级 方案。第一种即上述的四级方案,第二种是客观的评估,即根据客观的检查手段如心电图、 负荷试验、x射线、超声心动图等来评估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A、B、C、D四级:
慢性HF-REF治疗
• 一、一般治疗

1、去除诱因:感染(呼吸系统)、肺梗死、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贫
血、肾功能损害、过量摄盐、过度静脉补液、应用损害新激活新功能的药物等。

2、监测体质量:每日监测体重发现液体潴留非常重要。如3d内体重增加2KG以上(隐
性水肿),需要利尿或加大利尿剂量。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心力衰竭

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储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横断面调查_毕颖斐

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横断面调查_毕颖斐

收稿日期:2013-01-17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108B02-01);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JDZX2012136);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1276)作者简介:毕颖斐(1981-),男,山东莱芜人,博士,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毛静远(1962-),男,山西柳林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

细胞和T 淋巴细胞的黏附,T 淋巴细胞释放γ-干扰素(IFN -γ)、TNF -α、和IL -1等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受NF -kB 调控,影响AS 形成[2]。

I κK 是通过激活NF -κB 的抑制蛋白I κB 的降解而激活NF -κB 的上游激酶。

当细胞受到上游刺激因子作用时,NF -kB 诱导激酶(NIK )可被激活,NIK 激活IKB 激酶(IKK )[3],IKK 进一步致使IKB 分子磷酸化降解,NF -KB 与IKB 三聚体解离释放NF -KB ,激活NF -KB 信号途径[4]。

NIK 与IKK 具有寡聚化倾向,活化NIK 既可激活IKK α,也可激活IKK β[5]。

I κB 激酶/NF -κB 抑制蛋白-α/核转录因子κB (I κK -β/I κB -α/NF -κB )信号通路是促炎症基因表达的枢纽之一。

四妙勇安汤是中医解毒活血的代表方剂,传统应用于动脉硬化性疾病(下肢动脉闭塞性坏疽),由玄参、金银花、当归、生甘草四味药组成,该药不但能够解毒、活血、定痛,而且具有化痰、软坚、散结的作用,是中医稳定易损斑块最具潜力的方剂之一。

本实验中,As 模型组小鼠I κK -β、NF -κBmRNA 表达升高,I κB -αmRNA 表达降低,而四妙勇安汤可降低I κK -β、NF -κBmRNA 表达,并增高I κB -αmRNA 表达,且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药物研究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药物研究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药物研究引言心衰,也被称为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中医药物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心衰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心衰中的中医药物研究。

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研究,发现中医药物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通常采用中药汤剂的形式,包括多种草药的组合。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等途径来治疗心衰。

心衰中医药物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对心衰中医药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一些研究指出,某些中草药中含有一些对心衰有益的活性成分,如黄芪、丹参等。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影响心脏细胞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等途径来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一些研究还研发了基于中医理论的新药物,如中草药提取物的注射剂等。

这些新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结论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调节心脏功能和改善症状,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心衰中医药物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进展和希望。

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 (2018). 心衰中医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杂志, 10(2), 123-135.- 王五,赵六. (2019). 心衰中的中医药物研究综述. 医药科学研究, 15(4), 567-578.。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4、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 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地 区的医疗卫生建设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对于降低 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5、总体来说,中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人口 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所致。因此,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应积极开展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致 死率。
1、中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较高,且存在地区、年龄和性别差异。这表明心 力衰竭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
2、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渐上升,这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这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与 男性存在差异有关。此外,女性在老年时期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可能相对较差, 这也可能影响到女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
根据调查结果,中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不同地区、年龄和性别的患 病率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北方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农村地区的患病率 高于城市地区。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女性患者 略多于男性患者。
根据调查结果所揭示的患病示通过对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的介绍和分析,希望 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力衰竭这一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也希 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和重视,为促进全民健康和推动健康 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感谢观看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 其患病率
基本内容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为 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其患病率,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的流 行病学调查。本次演示将介绍该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并阐述调查结果所揭示的患 病率趋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急性心衰急诊临床实践指南详解

中国急性心衰急诊临床实践指南详解
转氨酶、胆红素,D-二聚体,T3、T4、TSH等)与动脉血气分析 ,综合评估病情[I C]。
AHF的最初诊断(疑诊)大多是基于以呼吸困难为突出临床表现 而开始的。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现在是15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
2.分型与分级 推荐意见: ➤AHF的“冷暖湿干”临床分型简洁,与血流动力学相对应,便于快 速应用[IC]。 ➤基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临床分型以评价病情和决定治 疗措施[IC]。
➤到达急诊科后采取进一步的综合措施紧急评估,必要时进行循环和
(或)呼吸支持[I C]。
➤迅速识别出致命性病因的心力衰竭及需要紧急处理的促使心功能恶
化的各种可逆性因素,并尽早处理[I C]。
现在是8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
2.AHF的初始评估与处置
推荐意见: ➤从院前开始就应启动评估、诊断(如心电图、血利钠肽检测)与无
现在是9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
对处于院前阶段的AHF患者,首要的紧急评估循环和呼吸状 态,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积极采取下列措施可能带来早期 获益:
1 2 完善心电图;
早期无创监测, 包括脉搏血氧饱 和度(SpO2)、 血压、呼吸频率及
连续心电监测等
3 若SpO2<90%,
应及时进行氧疗 ;
现在是23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
3.氧疗与通气支持
推荐意见: 常规氧疗方法包括:①鼻导管吸氧:是常用的给氧方法,适用于轻中
度缺氧者,氧流量从1~2 L/min起始,根据动脉血气结果可增加到
4~6 L/min;②面罩吸氧:适用于伴呼吸性碱中毒的患者。 呼吸频率>25 次/min,SpO2<9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尽早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NIPPV有两种方式包括 CPAP和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孰优孰劣,尚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对于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应首先考虑BiPAP模式。

中国发布首个获循证医学证实治慢性心衰的中成药

中国发布首个获循证医学证实治慢性心衰的中成药

中国发布首个获循证医学证实治慢性心衰的中成药“第四届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议”发布了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衰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悉,该药是目前唯一经循证医学研究评价证实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确切的中成药,也是中国第一个经多家国际权威杂志认可治疗慢性心衰的中成药。

2012年9月16日,由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黄峻教授牵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国内23家综合三甲医院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研究正式揭盲,发现了令人振奋的研究结果。

这是中国第一个运用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慢性心衰疗效的中成药。

选用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评价心衰药物疗效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主要指标,本次会议上公布的芪苈强心胶囊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令人振奋,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患者nt-probnp水平降低远远超过了对照组;此外,芪苈强心胶囊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患者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等)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据了解,芪苈强心胶囊是以岭药业研发生产的专利创新中药,系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属国家医保品种。

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研究证实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衰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

其成分中所含的人参、黄芪、附子等药物能增强心脏舒缩功能;葶苈子、泽泻等药物能够利水消肿、通小便,使体内多余的水分从小便排出,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利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减轻周围血管阻力。

循证医学是国际上新兴起的一种医学研究方法,特点是采用大范围、多样本、双盲实验来检验药物疗效。

中医药辨证治疗心力衰竭研究现状

中医药辨证治疗心力衰竭研究现状

中医药辨证治疗心力衰竭研究现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以下简称心衰)是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是因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静脉回心血量无法充分从心脏排出,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各种心脏疾病逐步发展至终末期的病理阶段,以成为21世纪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病症。

更有甚者,急性心力衰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患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且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步增加及老龄化的加重而逐年增加[1]。

如今,我国对于心衰的临床治疗依然主要以西医手段与方法为主,例如增强心功能,利尿、扩张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等。

虽然这些方法可于短时间内快速改善心衰的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也可导致诸多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诸如心、肾功能不全等。

而近年来产生的许多有关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全人工心脏、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等,也因技术水平有限、成本较高等问题的限制,暂时无法大规模应用,故未能使更多患者获益[2]。

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的广泛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认识到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相较西医治疗具有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整体论治等优势。

然而,由于中医学流派众多、理论各异,导致众医家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时不可避免的出现辩证方法各异、证候分型方式难以把控等问题,极大程度限制了中医在心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对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做综述如下。

一、发病机制在古代文献中,根据患者发病时的表现,心力衰竭可归结为“心痹”“心水”“心咳”“喘证”“心悸”“水肿”以及“脱证”“厥证”等中医病证[3]。

而在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中,其主要症状有:心悸、胸闷或胸痛、气喘、咳嗽、咳痰;次要症状有:气短、疲倦无力、面肢浮肿、自汗、尿少、畏寒肢冷、腹胀、口干等。

中医对心衰病因病机相关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所述“心痹”及“心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与现代风湿性心脏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及肺心病导致的心衰极为相似。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2024文献引用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2024文献引用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2024文献引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本土研究的里程碑与实践指导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进步,心力衰竭的管理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演变。

心力衰竭2024:中国专家的新视角

心力衰竭2024:中国专家的新视角

心力衰竭2024:中国专家的新视角前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诊疗水平,我国专家不断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治疗方法。

本文档旨在梳理和总结2024年中国专家在心力衰竭领域的新视角,为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分类1. 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脏排血量降低。

2. 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脏舒张功能受限,心脏充血量减少。

3. 混合性心力衰竭: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限。

心力衰竭的病因与病理生理病因1.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损伤。

2. 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3. 心肌病: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变。

4. 心脏瓣膜病:瓣膜狭窄或反流。

5. 先天性心脏病:结构异常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病理生理1. 心脏负荷过重:心脏前负荷(容量负荷)和后负荷(压力负荷)增加。

2. 心肌损伤:心肌细胞死亡、纤维化、心肌重构。

3. 心脏电生理异常: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神经体液调节紊乱: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1. 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心悸、气促。

2.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睡或夜间醒来时呼吸困难,被迫坐起。

3. 踝部水肿:长期站立或久坐后出现,活动后加重。

4. 乏力、疲倦: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5. 肝区疼痛、肝大:心脏右心室扩大导致肝脏淤血。

诊断1. 病史:询问劳力性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心脏听诊、测量血压、观察肺部啰音等。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4.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5. 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易损期容量管理,许多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首先,监测患者的体液状态是容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监测体重、尿量、体征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体液潴留情况。

根据患者的体液状态,医生可以调整药物治疗和限制液体摄入,以达到容量管理的目的。

其次,药物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容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利尿剂是目前常用的药物之一,可以通过促进尿液排泄来减少体液潴留。

在选择利尿剂的类型和剂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此外,抗心力衰竭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常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从而达到容量管理的目的。

再次,限制液体摄入是容量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患者需要留意自己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限制。

通过限制液体摄入,可以减少体液潴留,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此外,饮食控制也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易损期容量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患者应当注意控制钠盐的摄入,并避免高盐、高脂肪等对心脏负荷较大的食物。

饮食应以高纤维、低脂肪、低盐为主,保证营养的摄入的同时降低心脏负荷。

最后,定期随访和传统的医生患者沟通也是容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生需要与患者建立起互信的关系,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液状态的变化。

在随访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液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指导,使容量管理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容量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监测患者的体液状态、药物治疗、限制液体摄入、饮食控制和定期随访等。

通过合理的容量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容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导致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影响全身循环功能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心力衰竭的诊断工作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来判断。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气促、乏力、水肿等症状,伴随心肌功能受损的情况下会有心音增强、心尖搏动减弱等体征。

在辅助检查方面,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心脏超声、心电图、血液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结果来确定。

由于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与其他心血管疾病重叠较大,因此诊断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而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工作,主要是基于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病情来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拮抗剂等,以及抗心衰药物和抗凝药物等。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心脏起搏器和心脏除颤器等。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等。

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例如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都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对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特异,且早期可能因为轻微或不典型的症状而被忽略,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心脏功能已经明显受损。

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的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和症状,但对于心脏功能障碍的根本解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预后,但是受限于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条件,这些治疗手段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接受的。

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我们急需进一步完善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要加强对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重视,加强临床医师的认识和培训,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警惕性,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与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与研究进展
心衰通常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如心 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衰时,心脏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受损 ,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
VS
长期的心衰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肌纤 维化等病理改变,进一步恶化心脏功 能。
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分级
01 根据心衰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心衰。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需要加强跨学科合 作与交流,以提高综合治疗水平。
05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未来展 望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 减少副作用。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识别与心力衰竭相关的 基因变异,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药物和治疗 方法。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临床试 验与研究进展
目录
• 心力衰竭概述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临床试验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心力衰竭概述
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 临床综合征,指心脏无法充分泵出血 液以满足身体各组织的需求。
详细描述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β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 的症状和预后。然而,对于某些患者,尤其是心功能严重受 损的患者,β受体拮抗剂可能导致低血压等副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
总结词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的Na⁺/K⁺-ATP酶活性,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 而增强心肌收缩力。
详细描述
洋地黄类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 动或心房扑动的患者。然而,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用时需密切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一、心力衰竭的诊断1. 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等,这些症状常常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力衰竭。

2. 实验室检查血清心钠素(BNP)和钠尿素(NT-proBNP)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力衰竭诊断指标,它们的水平与心脏负荷和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心肌酶谱、甲型利钠肽(ANP)等指标也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参考。

3.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关键检查手段,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大小、形态、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等,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也能够对心力衰竭做出辅助诊断。

1. 药物治疗目前,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是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手段。

通过有效地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心脏负荷,这些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 植入式治疗对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仍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考虑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除颤器植入、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这些植入式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功能不全或心脏瓣膜病变等情况,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治疗,如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这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修复心脏结构和功能,为患者带来新的生机。

三、心力衰竭治疗现状的思考心力衰竭的患者群体较为庞大,而每个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求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未来的心力衰竭治疗应该朝着个体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病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2. 治疗策略综合化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部分患者进行植入式治疗或手术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力衰竭的证据实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血管领域最后的“战场”。

当前我国在心衰方面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00万心衰患者[1],且每年在按照500,000例的数量递增;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4.1%[2],而急性心衰急诊患者的死亡率更高(9.6%)[3];我国心衰患者的一年内再住院率为69%[4]。

因此,评估我国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情况对于了解并改善我国心衰治疗现状意义重大。

GW-ICC 2020 ONLINE
心衰是整个医疗支出中占比非常大的一种疾病。

一项2010年源自
美国的报道显示[5],美国在心衰治疗中的花费巨大,且多半(53.3%)支出用于心衰住院;心衰花费占多数国家医疗预算的2%左右,且超过一半的花费用于再住院。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
衰治疗的总花费将持续增长。

在心衰的药物治疗中,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MRA)、β受
体阻滞剂三联合是临床中治疗心衰的“金三角治疗方案”,研究表明
这三种药物组合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风险[6]。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这些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与指南的推荐具有
一定的差距。

药物治疗心衰过程中涉及到患者药物使用率和用药是否足量。

一项2013年发表于EHJ的ESC心衰注册研究显示[7],心衰住院患者入院前和出院时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MRAs的占比分别为64.3% vs. 77.0%、54.8% vs. 71.8%和33.9% vs. 55.3%,可见心衰住院患者入院前的药物使用率明显偏低,出院后这部分药物的使用率明显提高。

同时,来源于该研究的门诊患者数据显示,在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MRAs的门诊患者中,未达到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目标剂量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0.70%、75.90%、82.50%及69.5%。

因此,在真实世界心衰的管理中,有很大一部分心衰患者并未合理采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

(图1)
图1. ESC心衰注册研究中的心衰患者药物使用率和用药足量情况
2018年发表于JACC的美国CHAMP-HF注册研究[8],评估了美国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患者在指南指导下的药物应用(GDMT)情况。

研究显示,在所有使用ACEI/ARB、ARNI、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及MRA治疗的患者中,具有已记录的绝对禁忌症患者的比例非常低,分别为1.1%、1.1%、1.8%、0.2%及1.1%,但在实际使用中,无禁忌症但并未治疗的患者比例则分别高达39.1%、86.1%、26.2%、32.9%及65.9%。

(图2)
图2. 美国门诊慢性HFrEF患者中在指南指导下的药物应用(GDMT)
情况
在此背景下,董建增教授等在我国安徽省开展了规模空前的HERO注册研究。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为:
描述因心衰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因组成等;
评价中国人群中目前心衰诊治与指南间的差距;
评估其他未知因素对于心衰转归的影响;
在心衰队列基础上,开展随机对照研究。

HERO研究基本信息
GW-ICC 2020 ONLINE
HERO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横断面调查与队列研究,入选人群为年龄≥18岁诊断为心衰的患者(NYHA III-IV),包括所有新发心衰(第一次被诊断为心衰,之前从未有过心衰)、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既往曾有心衰,此次因心衰恶化再次住院)、观察窗内发生心衰的患者,不限病因,连续入选。

入选周期为春、夏、秋、冬四季中各选择1-2周,采用短期横断面调查,随机化分配各个医院调查起止时间。

随访时间为出院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然后每年随访1次,直至研究结束(目前1年初
步随访结果正在分析中)。

研究设定地点为河南省73家不同级别医院。

纳入患者分别来源于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研究比较了各不同级别医院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学医院数、心内科医师数、高级职称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治疗技术、监护室的情况、一般检测能力等。

(表1)
表1. HERO研究中不同级别研究中心基本情况
在患者住院期间和/或出院后,对患者的以下数据进行了收集,包括其
人口特征、既往病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药物使用、非药物治疗、院内监测和管理及生活质量等情况。

(表2)
表2. HERO研究中关于患者住院期间和/或出院后数据收集种类情况共计纳入5,744例心衰患者,最终用于基线数据分析患者人数5,620例,纳入首次随访分析人数为4,368例,期间死亡369例。

(图3)
图3. HERO研究患者纳入流程图
在住院患者的合并症方面,研究根据患者的射血分数(EF)情况(分为EF<40%、EF位于40%~50%、EF≥50%)对不同疾病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其中合并冠心病(CHD)的比例为23.9%~33.3%,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为36.8%~54.1%,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19.3%~23.0%。

(图4)
图4. HERO研究患者基线数据
HERO研究当前已获取的主要结果
GW-ICC 2020 ONLINE
心衰治疗质量评价非常重要的三个基本药物为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MRA,在使用率方面,住院患者的RAS抑制剂的使用率为52.7%(ACEI、ARB、ARNI的使用率分别为30.7%、19.1%、2.9%),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为61%,MRA的使用率为84.4%,这一结果与国外报道的数据恰好相反,可能与国内心衰患者常规采用利尿剂和MRA有关。

通过对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三级别医院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心衰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为9天,住院期间或出院后3天内的死亡率为3.2%(统计该数据的原因为我国患者自动出院的比例较高,统计该数据后可更真实地反应我国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9%,出院后3天死亡率为1.3%,首次随访成功率为77.7%,出院后第4天至第一次随访的死亡率或再入院率为22.4%,出院后第4天至第一次随访的死亡率6.9%,出院后第4天至第一次随访的再住院率为15.5%。

(表3)
表3. HERO研究主要临床事件结果
总结
GW-ICC 2020 ONLINE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大规模心衰队列研究正在进行中,HERO研究是中国最大的心衰注册登记研究之一,该注册研究数据的临床特征、病因学、诊断、治疗和预后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研究也揭示目前我国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与指南推荐仍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些差距的原因对于缩小差距、提高心衰患者的GDMT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HERO研究的1年初步随访结果分析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将于近期择期予以公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