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高考制度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从大学到中学,从国家民族到个人家庭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任何对高考的改革应该是稳妥而慎重的。
特别是像高考历史的类似题型,要想通读“上下五千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还需高中学生多多练习,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仅供大家参考练习!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如下: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1.“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
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
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2.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
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他可能属于A.古希腊思想家B.文艺复兴倡导者C.宗教改革家D.启蒙思想家3.1776年7月4日北美发表《独立宣言》,宣称:“……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材料中的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A.伏尔泰、卢梭B.洛克、卢梭C.孟德斯鸠、狄德罗D.康德、孟德斯鸠4.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但丁D.薄伽丘5.“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已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6.到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不断降低。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9届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卷
2019届高二年级第七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
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王中肩”。
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春秋争霸战争 B.宗法分封制破坏C.郑国变法效果显著D.统一条件已成熟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A.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3.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官与考生往往以师生关系的名义互相勾结、朋比为奸,为此,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此举的主要作用是A.笼络知识分子,加强君主专制B.扩大选官范围,维护封建统治C.防止营私舞弊,维护社会公平D.遏制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4.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5. 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
”在柏拉图看来A.雅典民主的弱点在于片面强调平等B.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C.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6. 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一、单题(共65 分)1. 下表是世界上部分原居民在培育农作物方面做出的贡献。
表格内容可说明()A.农作物的品种决定了文明形态B.古代美洲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C.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D.农业是古代各地政权的经济基础2. 下图为在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某种农作物传入中国并不断传播的路线示意图。
该作物的传入与传播()A.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B.有利于缓和人地矛盾C.促进了中外贸易的繁荣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3. 19世纪末以来,随着收割机、播种机、化肥、火车、轮船和冷冻手段投入使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地的粮食和肉类源源不断进入欧洲,欧洲本地的同类产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这说明()A.交通建设决定了工业的发展B.技术进步使国际市场竞争加剧C.世界南北发展呈现不平衡性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4. 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的劳作方式是()A.农业集体劳作B.农业家庭式劳作C.手工业作坊式劳作D.农业庄园式劳作5. 工具、技术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下表所列的工具、技术及劳作方式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6. 下图反映了英国近代不同时期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的变化情况。
这表明A.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B.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C.增加了英国工人的收入D.提高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7. 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C.工业革命促进社会变迁D.新阶级力量决定流行风尚8. 宋元明清各朝都通过颁布极其严酷的法律条文来禁止民间仿冒纸币。
元明两朝还将相关严刑峻法印于币面。
各朝官方都明令天下,“民间私自买卖(假币)者犯禁”,违者从承受最轻的连打带罚到惹下杀身之祸不等。
安徽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提出这个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墨子()2.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B.《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3.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C.佛教思想融入儒学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4.“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注重儒家伦理道德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突出地方教育特色5.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6.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7.在人类思想史上,智者学派的主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B.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表现C.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D.强调自由,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8.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A.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B.系统学习哲学C.努力探索自然的奥妙.D.自由选择科目9.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
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2.古代雅典各阶层解决贵族制下社会危机的尝试中,对于雅典走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但又不能化解社会矛盾的尝试是()A.建立僭主政治B.制订成文法C.武装暴动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3.下列关于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既有经济原因,又有政治原因B.两者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C.二者之间的斗争促成了梭伦改革D.梭伦改革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矛盾4.在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雅典社会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
下列对雅典国家形成初期的平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平民占雅典人口的大多数B.平民无法真正参与国家政权C.平民都不能享有雅典公民权D.平民受到债务奴隶制的威胁5.梭伦改革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是()A.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B.元老院公民大会C.公民大会民众法庭D.公民大会元老院6.梭伦语:“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利,所得不短少也不多加,有权势、有令人羡慕的财产的人,我劝告他们不要过分,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
”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A.民主原则B.公平原则C.财产原则D.中庸原则7.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该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8.“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这使秦国(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地主制经济发展D.发展了商品经济9.“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5届高二年级第七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2=50分)1、"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
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与此观点最相近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答案】B【解析】考点:孟子思想。
从材料“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可以看出这是孟子的心善论学说,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但是后天的环境很容易使人的天性发生变化,因此注重教育的作用。
故选B。
2、右图选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园》,图中左侧手指向天的老者为柏拉图,手掌向地的学者为亚里士多德。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师生二人应该是在下列哪一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A.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B.学园应该培养城邦的上层人才C.国家的统治者应由哲学家担任D.出色的学者应涉及广阔的学科领域【答案】A【解析】考点:文艺复兴。
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是形而上学的哲学态度,因此A项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故选A。
BCD项都是二者的基本观点。
3、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及其影响。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影响体现在“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即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故本题选A。
4、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
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_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2.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乔治·凯南说:“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我们美国人会感到相当的安全,但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已经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
一个敌对的中国和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然而,共产主义在大部分中国的胜利,必然增强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获得成功,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
”乔治·凯南表达的主旨是()A.发展日美友好同盟关系B.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C.谋求亚太地区和平稳定D.将日本作为战略重心33.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分别为天国诏旨书和军政府告示。
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太平天国“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B.图二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安民靖土”文告C.两幅图片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图片内容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34.古希腊政治家伯利克里指出:“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其他的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材料所述内容与古希腊民主政治实际相符的是()A.制度具有创新性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民主具有广泛性D.居民参政的公平性35.史书记载,和受封者一同前往封地的人员,除其所辖的官吏、家族、亲朋外,还有周天子赏赐的奴隶。
各诸侯国居民在族属上虽仍以周人为主,但已发生很大变化。
这表明()A.分封制已无法维护周政权 B.西周分封制有顽强生命力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 D.封国制度有利于民族融合36.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中学高二年级(2016届)第七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土,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武王这样做主要为了A.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彻底废除王位世袭制C.奖赏先代贵族和功臣 D.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仁政思想 B.礼治为先 C.礼法并重 D.民本思想3.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A.太尉 B.刺史 C.御史大夫 D.锦衣卫4.“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材料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5.《战国策》中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 执法必严,贯彻得力B. 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C. 重视对人民的教化D. 讲究策略,缓和矛盾6.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身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农业化的过程7.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此论断反映了从汉代到唐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趋势是A. 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 汉代宰相权倾天下8.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 青苗法、免役法B. 市易法、均输法C.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D. 保甲法、保马法9.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高二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八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7月联合考试试题考试时间:2017年6月30日上午8:00—9:30 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儒家的“仁者,爱人”,“政在得民”。
墨家的“兼爱”“非攻”。
这些主X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2.“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一论断评价的是A.孟子的“仁政“学说B.荀子的礼法并施主XC.韩非的法家思想D.董仲舒的新儒学()3.X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无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中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X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巨大( )5.右图中两位思想家A.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B.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C.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D.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6.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在理想的社会中,就像在一个好的灵魂中一样,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他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二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三等级是劳动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46.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分封,行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7.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
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A. 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B. 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C. 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D. 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48.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A. 青苗法B. 农田水利法C. 方田均税法D. 均输法49.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沙俄1861年改革,你认为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C.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 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0.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①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②目的是富国强兵③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④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51.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52.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 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B. 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C. 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D. 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53.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因为这两场战役A. 战役规模巨大B. 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 持续时间特别长D. 伤亡数字特别巨大54.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l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
这一事实说明A. 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B. 法国工人为自身的自由而战C. 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D.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55.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
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 意大利背信弃义B. 同盟国内部不团结C.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D. 协约国稳操胜券56.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A. 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C. 凡尔赛体系D. 雅尔塔体系57.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
”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指A. 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B. 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C. 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D. 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58.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是欧洲国际关系上的一个里程碑。
下列相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A. 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B. 公约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C. 公约是欧洲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分水岭D. 战败国德国是公约的主要受益国59.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相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B. 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C. 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D. 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60.下列《九国公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A.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B. 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C.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D.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61.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A. 伸张正义B. 铸剑为犁C. 强权政治D. 助纣为虐62.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了电影《开罗宣言》。
下列关于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的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罗斯福、斯大林、蒋介石签署了《开罗宣言》B. 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怀抱C. 会议就战后处理日本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进行了商讨D.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63.英法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主要表现在①对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三省进行辩护和迁就②在意埃战争时为意大利提供了方便③西班牙内战时实行“不干涉政策”④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64.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错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决定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A. 1处错误B. 2处错误C. 3处错误D. 4处错误6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有①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②绥靖政策,养虎遗患③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轴心国的重要保证④世界和平需要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66.二战老兵贝克绘制了一张自己经历的战争行程图,图中他的足迹按时序先后走过波兰、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等8个国家。
贝克是二战时期的A. 英国士兵B. 法国士兵C. 德国士兵D. 苏联士兵67.某位英国首相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说此话的是A. 托尼·布莱尔B. 温斯顿·丘吉尔C. 尼维尔·张伯伦D. 劳合·乔治68.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9.“在20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为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
这一冲突是()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 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C.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 D.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70.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联合国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B.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惨遭遇C.英国曾发表“贝尔福宣言”D.犹太人的圣地是在此地的耶路撒冷71.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下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家和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这表明A.冷战重点转移至中东地区B.冷战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进程C.意识形态的斗争愈演愈烈D.中东地区的区域霸权主义盛行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第1题26分,第2题22分,共计48分)1.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二: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
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10分)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4分)(2)在古代,历代不少统治者把儒学这个工具用得很成功很到位;到了近代社会,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有人爱来有人恨,有人抬来有人砸!抬孔砸孔的事件有哪些?(6分)其意图又分别是什么?(6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
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
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
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1)美国实行《租借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简析美国援华的原因。
(8分)(3)结合所学回答,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除《租借法》外,还有哪些重要事件?(6分)高二年级(2018届)第七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第1题(1)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或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或君主立宪、或康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或民主共和、或新旧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任答5点即可,1点2分;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