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比较教育学》课件

《比较教育学》课件

状况,拓宽教育视野,从而更好地理 解和应对各种教育问题。
推动教育改革:比较教育学通过比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
育改革实践,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改革 提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教育的 创新和发展。
比较教育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01
02
03
04
05
跨文化比较研究:随着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碰撞成为研究的热点, 比较教育学可以进一步 深化跨文化比较研究, 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教育发展规律。
推动教育改革与发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教育 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推动各 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 质量和水平。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
比较教育学经历了从初创期、发展期到成熟期的历史演变,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 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
比较教育学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比较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也在 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和科学化。
族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育文化,来探究教育的本质、
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
02
比较教育学的起源
比较教育学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的教育学者开始关注不
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并尝试通过比较来探究教育的普遍规律
和发展趋势。

比较教育 第一章 概论

比较教育 第一章 概论

第四,它的时代性,即比较教育的研究在时间维度上总是以现在为中心的。
第五,它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的特征 还有,跨学科性、综合性等
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1.作用: (一)比较教育在科学认识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过程 中的作用 (二)比较教育在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教育发展中的
作用
2.目的和意义: 第一,学习和研究比较教育,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洁身我们对教育现象 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研究和学习比较教育,可以为我们的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和参 考。 第三,在研究和学习比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由此从别国借鉴一些被证 明有效的县级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 第四,学习和研究比较教育,还能培养我们在研究教育现象的过程中从不从角 度全面地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我们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一、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 古代游记描述阶段(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
近代评论性比较教育(16世纪-18世纪)
二、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借பைடு நூலகம்”时代
主要时间:19世纪比较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库森、阿诺德、巴纳德等 主要特征:实地考察、客观描述、定性分析等 学科意义:促进了比较教育的快速发展
产生背景:社会变革、社会科学发展
代表人物:贝雷迪、霍姆斯、诺亚、阿诺夫等
主要特征:大量引入社会科学方法,促进了比较教育 方法的多样化 发展期、高原期、反省期、扩展期

比较教育学概述

比较教育学概述

第二讲 小组参与式学习

将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在教育国际化与
国际教育理解、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教育、教育民主化与全
民教育、教育信息化与学习社会四个主题下,选取一个小
的问题在课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最终以小组为代表进行汇
报,时间为15-20分钟,汇报结束后,由教师组织其他同
学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时间为10-15分钟。四个
著作:康德尔《教育的新时代》,埃德蒙•金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施奈德 《比较教育》、贝雷迪《教育中的比较方 法》、霍姆斯《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 法》、诺亚和埃克斯坦《比较教育的科学 探索》等
我国1961年北师大率先成立外国教育研究室 之后成立了一批外国教育研究所(室)
(2)70年代:高原期
德国施奈德(1881-1974)、英国汉斯(18881969)等都侧重分析影响各国教育的各 种因素,由此他们的比较教育研究方 法被称为典型的“因素分析法”。
此时期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
(1)扩大了研究范围(对象国和教 育内容); (2)增加了研究成果;
自1911年陆费逵(1886-1941)编写我 国第一本外国教育专著《世界教育状 况》,解放前夕我国共出版相关专、译 著40百度文库部。
度教育在发展中面临那些困境与挑战? • 2.依据您自身的知识经验并运用比较教育学的理
论分析框架,您认为面对如此的困境与挑战印度 教育要获得持续发展需要做出那些方面的努力? • 3.印度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对我国当 前教育发展有何启示?

比较教育 (1)

比较教育 (1)

一、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与借鉴时代

1、朱利安1817年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是比较教育史的开端。

2、异地教育描述与比较是教育比较得以产生的历史前提。

3、诺亚和埃克斯坦(美国)称这一时期的比较教育为“旅行者见闻”

4、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相对成熟的比较教育。

5、伯克托尔和巴塞的文章对朱利安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有着直接的影响。

6、朱利安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7、朱利安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领与初步意见》中为比较教育研究设计了大量的问卷与表格。

8、1942年美国康德尔在《教育论坛》杂志撰文介绍,才是猪利安得《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领与初步意见》受到各国教育家的重视。

9、20世纪4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研究基本上是按照朱利安设定的基点向精确分析的方向发展。

10、借鉴时代其他重要的比较教育学家:法,库森;英,阿诺德;美,霍拉斯.曼.,巴纳德。

11、库森,《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库森的研究比朱利安更能典型的代表“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特征。

12、霍勒斯.曼,《第七年报告》是教师树立“教育爱”的精神

13、巴纳德认为,美国学校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宗教,社会,政治制度来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欧洲教育则不具备这种特征。

14、英国阿诺德致力于英国的学制改革,发表《欧洲大陆的学校》、《法国的平民教育》、《德国的高等专门学校》等报告。

15、阿诺德的研究已经透露了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因素分析时代的端倪。

二、因素分析时代

1、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是以,1900年英国萨德勒发表的《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标志的。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
不同的是:各国在具体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 中有不同的做法。请比较中、法、德、美、 英等国的不同学制。
比较教育
四、世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
一、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二、逐渐扩展义务教育的范围,不断延长年限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 展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第三章 教育行政体制比较
3、比较法是比较教育学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 法。调查法、文献法、分析法、访谈法、历史法、统 计法、实验法等也适用于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学》
三、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比较教育学科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1、史 前期(比较教育学的准备阶段。1817以前)2、教育 借鉴时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倡导阶段,1817—— 19世纪末)3、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形 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4、综合研究时代(比较教 育学发展的繁荣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
4、比较教育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促使人们进一步 认识本国教育;推动教育改革;引导人们发现普遍规律;对教 育自身进行反省、改造。
5、比较教育学的特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功 能等是认识比较教育学科特征的重要维度。
《比较教育学》
二、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是:客观性原则;整体 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2、“比较法”是比较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比较法有 不同的角度:时间上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范围 上有区域比较和问题比较;比较对象的相互影响的 程度上有平行比较和影响比较;比较对象的异同上 有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

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

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 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 关系。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有 区别的。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一般教育的实践经验也是有区别的。
二、教育学的学科分类

从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 的科学。它在科学史上是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较晚的一门学科。 赫尔巴特在创立教育学体系时,就意识到理论与应用的分化问题。 因之他把教育学划分为“教育学的基础”和“一般教育学”(方 法论)以及教育技能(教育学的特殊方面)等三部分。 继赫尔巴特之后,赖因发展了教育学体系。他把教育学划分为历 史的教育学和系统教育学两部分,而在系统教育学中又划分出基 础论和实际论两大分支。赖因的划分明显的是把应用教育学划分 为实际论部分。然而同时又承认属于理论教育学。

马卡连柯,前苏联教育家。十月革命后创办“工学团”,对流浪儿和 少年违法者进行了成功的教育改造工作。他的教育文艺名著《教育诗》 (1933~1935年出版)总结了“工学团”的教育经验。他以 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重点总结了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的 实践经验,提出了“平等影响”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教育”的错 误理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推进了教育 科学化的进程。
第一章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内容提要:

第一章比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比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演说家》 、《共和政体 》
• “一个名符其实的雄辩家,必须能够就眼前任何 问题,任何需要云云语言艺术阐述的问题,进行 演说,以规定的模式,脱离讲稿,伴以恰当的姿 势,得体、审慎地进行演说。”
马可·波罗
(Marco Polo, 12541324)
意大利旅行家 《东方见闻录》
玄奘(602-664)
唐代僧人,7世纪中期 到印度学习佛教
《大唐西域记》
史前时期的特点
❖ 主要是旅游者、访问者的观感描述,并做一些印 象性评论;
❖ 随意性强,主要是出于一种兴趣和个人爱好; ❖ 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很多比较主要出自其他目
的,如抨击本国政府不重视民生,国家治理有问 题,通常采用一些教育例子来说明; ❖ 几乎没有实际应用目的。
第一章 比较教育导论
授课老师:杨九斌 联系方式:jiubing20050926@126.com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产生及其在国外的发展
1
比较教育的史前时期 (1817年以前)
2 比较教育的奠基时期(1817年~19世纪末)
3 比较教育的形成时期 (20世纪上半叶) 4 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二战后至今)
• 比较教育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借鉴时代”,也称 为“学科倡导阶段”或奠基阶段。
• 思考:
• 比较教育首先兴起于何处?为何?
• 比较教育研究为何起初主要有政府官员实行? 这背后反映了何种问题?这种现象对比较教育 研究取向与什么影响?

比较教育学 绪论

比较教育学 绪论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绪论
2、代表人物 (1)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 代表作:
《比较教育评论》和《哥伦比亚比较教育研究》主编 《教育年鉴》的联合主编 1964年发表的《教育中的比较法》

主要观点贡献:
创立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四步法,比较教育学首次有了系统化、程 序化的发展模式。具体如下: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绪论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绪论
一、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意义 1、学科发展的需要 2、社会实践的需要 3、教育专业研究者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绪论
一、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意义 1、学科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对于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深入研究 比较教育学是不是一门学科?
学科制度建立的标志:
(1)在大学中普遍开设课程和系列讲座 (2)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 (3)出版学术刊物
4、我国状况

解放初期,研究和介绍苏联教育成为当时研究 外国教育的唯一任务。 60年代外国教育研究机构应运而生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绪论
目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成就包括(三点)
(1)扩大了研究队伍:
1979年以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了比较教育研 究室,华南师范大学成立了外国教育研究所,杭州大 学(现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 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继成立了比较教育研究室和 教研室。

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

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

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

中国的教育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教育,但在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中,中国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改革。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近代教育学的引入和发展

近代教育学的引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家的衰落,社会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振兴国家,许多中国学者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就包括教育学。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引进和研究西方的教育学理论,尤其是德国和美国的教育学理论。

二、五四运动和教育学的兴起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对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对传统的文化和教育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和反思。他们主张革命和现代化,要求推翻旧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五四运动的精神推动了教育学的兴起,中国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教育学研究机构和教育学者。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学改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学经历了深刻的改革和发展。教育被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被纳入到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中。中国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教育学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教育学研究人

员和教育管理人员。同时,中国也开始借鉴国外的教育学理论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

四、改革开放和教育学的转型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一时期,教育学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型。中国开始引进和研究西方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学理论。同时,中国也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前比较教育,讲义 第一章

学前比较教育,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一、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

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了解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对深入理解比较学前教育的性质与特点有重要意义。

(一)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

比较教育的发展通常分成四个阶段: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和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1.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

对于外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在古代就已经开始。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在不同国家的人们因旅行、贸易、战争和传教等活动而互相往来过程中,出现了教育与文化的交流。这种交流最初只是口头传递,后来逐渐发展到书面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着各国教育的交流。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诺亚和艾克斯坦称这一时期的比较教育为旅行者见闻。

到中世纪以后,由于人们跨国界的贸易、旅行、考察和外交活动的扩大,有关不同国家教育的描述、比较和评论也日益增多。13世纪中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和叔叔访问东方一些国家,并在中国元朝供职达17年之久。他口述、经人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广泛介绍了东方国家的文化、社会风情和教育状况。

2.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

史前时代的教育比较,还没有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严格来说还不能看作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学科,因而还不是真正的比较教育。

直到19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促使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造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



比较教育学产生的学科基础 比较教育学的动机:从外国获得有益的教训 产生了:伯克托尔得的《论指导和扩大爱国者 访问者的探讨》、巴塞特的《关于外国教育和 教育模式考察结果的利用》等都强调了比较教 育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创立一门相应学科的 必要性 朱利安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

1 强化研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促进本国教育有 目的地系统借鉴先进国家的教育 2 服务现代教育,促进新教育的传播和发展,使 教育转向以社会发展服务为需要。 3 以移植先进的新教育为研究目的,开展有目的、 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全盘(形式)借鉴的比较比较教育学特 征 1 借鉴促进新教育的传播 开展有目的的实地考察,访问参观学习, 了解和引介国外各种办学实践,为本国 教育改革服务。 如 英国 工厂徒工制的教育形式,工人学 习班等

比较教育学是产生
1 产生的社会条件 2 产生的学科基础 3 产生的学术特性
18世纪末到19世纪,是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发生时期,以 全盘借鉴为主要特征。
比较教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大工业革命的推动,表现在 1 促使旧的手工生产方式向以科技为基础的新的 生产力,提出培养科学型生产者的要求。 2 工业化使欧洲的生产方式,生产手段到社会结 构和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改变 3 工业化形成了商业竞争,市场瓜分及战争的威 胁,各国竞相寻找结构良方,加紧变革教育制 度,引进新技术和人才。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 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 关系。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有 区别的。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一般教育的实践经验也是有区别的。
二、教育学的学科分类


从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 的科学。它在科学史上是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较晚的一门学科。 赫尔巴特在创立教育学体系时,就意识到理论与应用的分化问题。 因之他把教育学划分为“教育学的基础”和“一般教育学”(方 法论)以及教育技能(教育学的特殊方面)等三部分。 继赫尔巴特之后,赖因发展了教育学体系。他把教育学划分为历 史的教育学和系统教育学两部分,而在系统教育学中又划分出基 础论和实际论两大分支。赖因的划分明显的是把应用教育学划分 为实际论部分。然而同时又承认属于理论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内容提要: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 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相对为划 分萌芽、独立形态和科学教育学形成三个 阶段。 3.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具有重要的意 义。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方法是理论 实际。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
Fra Baidu bibliotek


第一章比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比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因素分析
• 他把影响教育的因素归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 和世俗因素。
• 汉斯对比较教育的贡献: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 历史主义和因素分析的思想。
• 萨德勒、康德尔、汉斯三者的比较: • 萨德勒提出了因素分析的方法,但对具体的影
响教育的因素未做具体分析和阐述; • 康德尔提出了影响教育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和文
影响和贡献
❖ 萨德勒提出的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点的因素分析理论 对20世纪的比较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萨德勒对19世纪至20世纪的比较教育研究起到了桥梁 的作用”。
❖ 萨德勒因素分析的方法论不仅力图克服过去比较教育 研究着眼于学校教育的表面现象的局限,而且还倡导 通过比较研究对本国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科学预测的 思想。
• 任何出色有效的教育都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历史之中的, 因而总是反映出一定的民族特性,理解这种反映在教育 中的民族性,将促使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我们自己的 教育制度,从而也更有效地吸收利用国外的教育经验。
• “学校以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内部的事情更重要,并且
校外的事可以支配和说明校内的事” 。
• “我们不能像小孩逛花园那样,信步 漫游于世界教育制度之林,从一棵树 上 采取一朵花,从另一棵树上摘取 一些叶子,并且希望把所搜集到的东 西栽种在自家的土地上,就会得到一 颗活的树。”

比较学前教育选择题.全国试题

比较学前教育选择题.全国试题
30.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 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31. 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比较法
第二章 美国学前教育 1.1826 年,美国印地安纳州设立幼儿学校是 欧文 2. 美国最早的幼儿园运用的教学语言是 德语 3.1856 年,舒尔兹在威斯康星创立了美国最早的 德语幼儿园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性”的维度增加为三个:年龄的适宜性、个体的适宜性、文化适宜性 21. 2009 年,《0-8 岁儿童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第三版,重申“年龄的 适宜性、个体的适宜性、文化适宜性”三个维度,重点提出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第三 版特别强调,教师知识的核心应该是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儿童个体的知识、儿童 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等 22.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是 幼儿园和保育学校 (3 次) 23.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也被称为“发展—互动”教育方案。 24. 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心理动力学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杜 威、约翰森和米切尔、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25. 社会学习是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一个特色,同时也是整个方案的核心。 26. 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实施主要借助于主题网和课程轮。 27. 发端于 1962 年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高瞻课程 (海伊斯科普课程) 28. 高瞻课程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 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29. 高瞻课程的核心教育理念和目标是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30. 主动学习是高瞻课程模式的核心和根本。 31. 高瞻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儿童的兴趣和关键经验两种资源。 32. 1966 年由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创立的,在美国早期较有影响的学前课程模式是 直接指 导模式 33. 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 得进入小学所需要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学业上的成就,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增强 自尊心。 34. 依据加德纳和费尔德曼的多元智力理论设计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 光谱方案 35. 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36. 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机构主要有课程培训机构、初等学院和大学三种类型。 37. 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儿童发展助理(CDA)国家证书课程和儿 童发展助理(CDA)职业预备课程三种。

冯增俊《当代比较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圣才出品)

冯增俊《当代比较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圣才出品)

第1章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1内容提要

1.比较教育学是一门有悠久发展渊源的学科,经历了从古典发展演变为科学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历程。

2.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关键目的是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借鉴各国教育经验,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是由教育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所决定的。

3.比较教育学既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研究领域。

4.科学比较教育学是在服务大工业生产及相关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走过了从全盘借鉴到经验借鉴再到理性借鉴的三大学科发展阶段。

5.为现代教育服务,为现代大工业生产服务,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新旧比较教育学的关键性特征。

1.2学习目标

1.了解比较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2.熟知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及其特征。

3.认识到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发展特别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

4.确立正确的比较教育研究观念。

1.3复习笔记

一、比较教育学的产生

1.比较教育学史前阶段

现代比较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源自于以往漫长的教育活动和古典比较教育研究,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是历史发展中传承创新的结果,而没有前期的相关研究,就不会有相应的教育发展,也不可能产生朱利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工作。

(1)古代游记描述阶段

①时间

教育史学家通常把14世纪文艺复兴以前的教育称之为古代教育,这一时期的比较教育研究主要表现在访问者或旅游者的游记之中,描写被访国的某些教育情况。

②代表

a.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波斯国王赛勒斯传》,把古波斯教育与希腊教育相比较;

b.罗马著名的教育家西塞罗,《雄辩术》,研究了各国雄辩术之优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1
比较教育学的 发展历程
2
一、比较教育学的产生
比较教育学史前阶段 比较教育学的形成与逐步成熟 20世纪比较教育的发展
3
比较教育学史前阶段(19世纪以前) 1 古代游记描述阶段 2 近代评论性比较教育 3 有目的探究引介的比较教育
4
古代游记描述阶段
通常把14世纪文艺复兴以前的教育称为古代教育 访问者或旅游者的游记描述
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在对波斯战争的评论中, 提及了当时的波斯的教育状况。研究包括对波斯人、 埃及人、亚述人、等文化的比较性评论。
希腊将军、学者色诺芬,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真正对 教育做出比较研究的人。在《波斯国王塞勒斯》一书 中,叙述并评论了波斯教育见闻。
古罗马西塞罗,在《雄辩术》、《布鲁图斯》和 《共和政体》中,描述了希腊和罗马的教育状况,比 较了两者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发展起来的。
来自百度文库13
比较教育学是产生
1 产生的社会条件 2 产生的学科基础 3 产生的学术特性
14
18世纪末到19世纪,是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发生时期,以 全盘借鉴为主要特征。
比较教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大工业革命的推动,表现在
1 促使旧的手工生产方式向以科技为基础的新的 生产力,提出培养科学型生产者的要求。
3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力加强,引起社会的全 方位关注。
4 殖民地的扩张,向殖民地移植教育。
9
布林克曼对古代和当代的教育比较研究 法国哲学家狄得罗,对法,俄教育制度的比较
研究后,制定了俄国教育发展规划。 法国孔多塞,通过比较英国、德国和意大利教
育,提交了一份法国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卢梭《关于波兰政府的几点构想》中列出来教
育专章,等探讨教育问题。
10
中国的比较教育发展 自汉代起,与朝鲜、日本等邻国有着密切交流。 汉武帝 创立太学 “以养天下之士” 等教育制 度和教育内容 传人 朝鲜开始“立太学而教育 弟子” 传授儒家经典 公元640年,朝鲜首次三国派遣留学生到唐朝,
11
从7世纪开始,日本开始派遣学生,使者到中 国,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带回日本
5
特点: 1 旅游者、访问者的观感描述及其某些 印象性评论 2 随意性强,出于一种兴趣和个人爱好 3 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很多比较研究 是出于其他目的 4 很少有实际应用的目的
6
近代评论性比较教育
16世纪以后,宗教改革运动 描述教育更详细,开始关注和研究教育问题 德国的米豋多普,汇编的资料直接指向外国教育研究 成果,
行有目的的教育评论趋向。 3 开始出现了通过比较教育研究,应运用量化方
法研究,提出了改革教育中策略的现象。
8
有目的的探究引介的比较教育 18世纪, 随着工业化运动各种教育随之创新,
1 法国实施以传授自然科学为重要内容的新大 学的高教改革。
2 各种新型学校出现,如实科学校,培养新工业 发展所需的各科人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反响。
20
3 全盘(形式)借鉴的比较教育研究特性 注重具体教育形式的借鉴 特性: 研究的目的性,有明确的借鉴导向和学校计划 推动学习新教育 强调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倡导国际间比较教育研究 促使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竞争力的 主要因素
21
二、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发展
现代教育转型与科学比较教育发展 以因素分析法为学科分析框架的创立
17
“借鉴” 动机推动了比较教育学实现了质 的转变,形成科学的学科方向框架
1 强化研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促进本国教育有 目的地系统借鉴先进国家的教育
2 服务现代教育,促进新教育的传播和发展,使 教育转向以社会发展服务为需要。
3 以移植先进的新教育为研究目的,开展有目的、 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18
全盘(形式)借鉴的比较比较教育学特 征
为特征,从注重具体教育形式的全盘借 鉴转向吸收有关教育发展经验的部分借 鉴。
22
(一) 新教育改革与比较教育学科任务的转变 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进程加快。 出现了以应用电动机为特征的第二次新科技 革命, 以世界博览会为主促使商业竞争加剧 第二次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高科技 的应用。 使教育日益多元化,全盘借鉴阶段的比较教 育受到质疑,迫切需要创新。
中国玄奘, 根据个人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详尽的介绍了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人文,历 史、地理
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广泛的介绍东 方文化,开创了欧洲认识东方文化的新时期。
12
认识: 比较教育很早就存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
之中,对教育起积极作用 古典教育的终结是旧教育消失促使新教
育产生的必然结果。 比较教育是在不断的改进扬弃整合中经
1 借鉴促进新教育的传播 开展有目的的实地考察,访问参观学习, 了解和引介国外各种办学实践,为本国 教育改革服务。 如 英国 工厂徒工制的教育形式,工人学 习班等
19
2 借鉴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 如 约瑟夫·凯 考察欧洲教育后。出版了《英国 和欧洲各国平民的社会地位和教育》 英国阿诺德出版的《欧洲大陆学校》,在推进 英国普及小学教育,发展中等教育等起来关键 作用。 法国库森 主持制定的《基佐法》 美国贺拉斯·曼 公立学校
访问者的探讨》、巴塞特的《关于外国教育和 教育模式考察结果的利用》等都强调了比较教 育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创立一门相应学科的 必要性 朱利安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
16
比较教育学产生的学术特性 贝雷迪揭示了比较教育学的最重要的本质
特性,即通过比较教育研究达到有目的的借鉴 以变革本国教育。 “借鉴”成为衡量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标 志。 全盘借鉴:借鉴某种教育的基本形式,依据本国 需要对特定国家教育形态的直接移植。
伊拉斯莫斯,对英格兰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教 学、教育作了评论,并和意大利作了比较
英国威廉·佩蒂爵士在《调查国家状况的方法》一书 中阐述了有关国外观察的更学术化的方法。
7
特点: 1 研究外国教育普遍受到重视,认识到教育的重
要性,在研究别国文献中开始讨论教育问题。 2 开始注意到别国教育中有用的经验和方法,进
2 工业化使欧洲的生产方式,生产手段到社会结 构和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改变
3 工业化形成了商业竞争,市场瓜分及战争的威 胁,各国竞相寻找结构良方,加紧变革教育制 度,引进新技术和人才。
15
比较教育学产生的学科基础 比较教育学的动机:从外国获得有益的教训 产生了:伯克托尔得的《论指导和扩大爱国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