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的 临 床 护 理
宋 淑 怡
( 泰 州 市第 四人 民医 院 , 江 苏 泰州 急性心肌 梗死 ( A MI ) 目前 已 成 为 心 血 管 系 统 的 常 见 病 , 也 是威 胁生 命 较 重 的疾 病 之 一 。主 要 是 由于 冠 状 动 脉 粥样 硬 化, 造 成 一 支 或 多 支 血 管管 腔 狭 窄 和心 肌 供 血 不 足 , 而 侧 支循 环 未 充 分建 立 。在 此 基 础 上 , 一 旦 供 血 急 剧 减 少 或 中断 , 使 心
超 重 者可 控 制 总 热 量 ,伴 有 糖 尿 病 者应 控 制碳 水 化 合 物 摄 入 量并 有心 力 衰 竭者 应适 当 限制 食 盐 。 2 . 8 大 小便 护 理 。发 病 后 第 3 天仍未排便者, 可适 当使 用 缓
泻剂 , 有 便 意 时 应 用 开 塞 露 人肛 门 内或 用 液 状 石 蜡 灌 肠 . 注意 排 便 时 不 能屏 气 用 力 。有 的 患 者 因 在 床 上 不适 应 . 排 便 困难 , 如心律 、 心率和血压平稳 , 无 并 发 症 者 可 在 床 边 椅 子 上 排便 。 有尿潴留者, 可 采 用按 摩 腹 部 、 听流水声 、 针刺穴位等 , 若 以上 方法无效 , 则 可遵 医 嘱给 予 导 尿 。 2 . 9 做 好 病 房 管 理 。要 为 病 人 创 造 安 静 、舒 适 的 环 境 , 病 房整 洁、 空气 清新 、 减 少探视人员 , 防 止 病 人 情 绪 激 动 及 意外
期3 ~ 4 d 进 流质 饮 食 , 病 情 稳 定 则 改 为半 流 质 或 少 渣 饮食 。 严 禁 吸 烟 与饮 酒 , 因 吸 烟可 引起 血 压 上 升 , 心搏 出量 增 加 。对 下 壁 急性心肌梗死者常伴有恶心 、 呕吐, 对频 繁呕吐者可暂禁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根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进行记录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患者基本信息、护理评估、护理干预和效果评价。

通过详细描述每个环节的实施和患者反馈,我们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一、患者基本信息1.1 患者背景患者,男性,72岁,冠心病史2年,高血压12年,有轻度肥胖。

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近期症状加重。

1.2 入院情况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入院,入院时自诉剧烈胸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140/90mmHg,心率80次/分钟。

二、护理评估2.1 体征观察患者入院后进行了全面的体征观察。

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稳定,但出现ST段抬高、血清心肌酶升高等异常。

2.2 疼痛评估患者表达剧烈胸痛,评估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结果为8分。

采用镇痛措施缓解疼痛。

三、护理干预3.1 急诊处理患者迅速转入急诊科进行处理。

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急救操作,如给予氧气、静脉药物等。

减轻病情,确保患者稳定。

3.2 护理措施3.2.1 静息与观察患者在急救后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24小时观察。

包括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疼痛评估等。

3.2.2 药物治疗患者立即开始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帮助减少血栓形成。

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其他针对性药物治疗。

3.2.3 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积极面对病情,保持信心。

护士和家属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四、效果评价4.1 病情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持续关注心电图监测、疼痛程度等指标的变化。

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

4.2 护理效果患者在护理后症状明显减轻,疼痛程度降低至4分。

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血清心肌酶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观察和干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合理的急诊处理、科学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护理评估是保证患者护理质量的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

(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

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11。

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血液供应中断所致。

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帮助护理人员有效应对该病状。

一、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指护士通过对病情的评估、分析和判断,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和需求。

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包括:1.心脏功能障碍: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出现心脏负荷加重、心血管功能下降等症状。

2.缺氧: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胸痛、短气等症状。

3.心理压力:心肌梗死对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包括焦虑、抑郁等。

二、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是指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操作和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的护理问题和促进康复。

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以下措施是必不可少的:1. 疼痛管理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出现胸痛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

这包括给予止痛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并提供舒适的环境。

2. 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心电图是判断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监测心脏功能的重要工具。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3. 维持通气道和氧合缺氧是心肌梗死的一个主要问题,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通气道通畅,并保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在必要时,可给予氧气吸入或采用其他辅助通气措施。

4. 心理支持心肌梗死对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这包括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减轻其焦虑与恐惧,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建议。

5. 饮食管理心肌梗死后,患者的饮食要求常常需要调整,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通常推荐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

6. 文教指导护理人员应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相关的文教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特点、康复过程和预防措施。

急性心梗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梗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梗的护理措施
对于患有急性心梗的病人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关心还有懂得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生活上的一举一动对于急性心梗的患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以达到减少外界的因素对患者的病情产生负面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正确的急性心梗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建立一个比较舒适的休养环境,病房要整洁、安静;医护人员语言要和蔼可亲,举止大方,使病人心情舒畅。

2.进入监护室的病人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这时候应将监护室内的环境、各种机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如机器噪音、电板使用后皮肤搔痒等)详细介绍给病人,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3.严禁医护人员和家属在病人面前议论与其病情有关的问题,严禁在病人面前讲刺激性语言,不可将过喜、过悲的事情告
诉病人。

4.对盲目自信、过分乐观的患者,应反复讲明本病的有关常识,劝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安排生活;对有焦虑心理的病人,可采取放松治疗法,如学习气功,使病人自如地应用放松疗法应付内心的焦虑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刺激。

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劝病人戒烟、戒酒。

因为饮酒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吸烟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加快粥样硬化,使病情加重。

6.向病人客观的讲解病情的演变,讲清病情稳定后要适量活动,让病人了解不活动不仅不利于心功能恢复,甚至会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鼓励病人活动并在活动方式和活动量上给予指导;在病人活动时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病人有安全感,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死的查房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查房护理
预防再次发作
建议患者加强锻炼,改变生活方式,根据医生建议定期检查。
结语及预后评估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全面的医疗措施和科学的护理技巧,希望通过本次 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
护理前应注意的事项和风险评 估
• 在进行查房护理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 等是否存在及其病史;
• 还需要针对筛查患者的风险等级,如年龄、性别、病史家族史、体重 指数、血压、血脂水平等,对照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报告。
查房护理要点
1
生命体征
密切关注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口
心电图
2
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并发症 室性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防治措施
心电监测、给药、人工复律
加强体位调整,补液、输血,及时使用正性肌 力药物等治疗方案。
护理后注意事项
病情观察
密切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宣教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药品用量、饮食要求、生活方式改变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查房护理
在此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查房护理,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护理。
定义及症状
1 定义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导致相应部位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心脏 疾病。
2 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通常包括胸痛、疲劳、呼吸急促、恶心、头晕、流汗等民间常称之 为“冠心病突发”。
唇颜色等。
观察心电图,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
行干预。
3
心功能
评估心功能状况,为下一步的治疗提
治疗反应
4
供帮助。
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药 量和药品。
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患者常规安置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2、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特征,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等。

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改变。

如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吸氧。

3、尽快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注意观察呼吸、血压。

4、再灌注心肌治疗应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尽快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无条件实施介人治疗并且患者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

5、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均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

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病、新近手术创面未愈合、血压过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抗凝治疗。

用药期间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6、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由床上过渡到室内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且监测运动时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

若有并发症,则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起病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

适量进食水果、蔬菜,常规给予缓泻剂。

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8、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五、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宜摄入低盐、低 脂、低胆固醇饮食,少量多餐,避免饱餐,防止便秘,戒烟限 酒,适量运动,肥胖者控制体重。 2、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告诉家属应给予患者积极配 合和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
五、健康指导
3、指导患者遵医嘱坚持服药,告知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提高用药依从性。 4、建议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定期门诊随访,若 出现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三、护理问题
1、疼痛 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有便秘的危险 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 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 死。 5、恐惧 与剧烈疼痛伴濒死感有关。
四、护理措施
1、入院后应住监护病房,便于抢救。 2、立即缓解疼痛,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等药物镇痛,严密观 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 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二、护理评估
1、患者胸痛的部位、疼痛性质、持续时间,有无明显的 诱因,是否有进行性加重及有无伴随症状等。 2、评估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有无异常及其程 度。
二、护理评估
3、辅助检查:①心电图:是否有MI的特征性、动态性变化; ②血清心肌酶增高。 4、心理社会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程度异常剧烈, 患者可有濒死感,产生恐惧心理;患者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 下降,导致其产生焦虑心理。
四、护理措施
3、给予2~5L/min 氧气持续吸入,以增加心肌供氧,减轻 缺血和疼痛。 4、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避免紧 张及刺激。
四、护理措施
5、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测,观察心率、心律、 呼吸、血压变化,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6、急性期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步过渡 到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避免刺激性食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极具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自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常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常见类型,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本组为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5~82岁,平均62.3岁。

其中前壁梗死6例,下壁梗死8例,侧壁梗死2例。

2 护理方法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2.1.1 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小时内,实性心率失常多见。

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认识,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标明时间,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放于床边,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2.1.2 吸氧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吸氧3~5天,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重要的。

2.2 饮食与休息护理安置病人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5~7天。

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第1~3日绝对卧床休息,翻身、进食、洗漱、排便等均由护理人员帮助料理;第4~6日可在床上活动肢体,无合并症者可在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第1~2周后开始在室内走动,逐步过渡到室外行走;第3~4周可试着上下楼梯或出院。

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限制或缩小梗死范围,病情稳定后渐增活动量可促进心脏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心脏功能恢复,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内容,供医院业务培训使用。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进行动态观察。

护士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电图的连续监测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第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药物治疗也需要护士的参与。

护士需要了解常用的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镇痛药等,掌握合理的用药原则。

护士需要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并进行准确的给药记录。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处理还需要注意心理援助。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次严重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还可以利用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最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护士需要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关注他们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心肌梗死的预防知识,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协助患者制定个人康复计划,通过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涉及早期干预、监护、药物治疗、心理援助和康复等方面。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度过难关,提高其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课件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课件ppt课件

持续心肺复苏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以保 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急救药物的正确使用
硝酸甘油
对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遵 医嘱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扩张血管、 减轻疼痛。
阿司匹林
其他急救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急救人员可能 会使用其他急救药物,如抗心律失常 药物等。
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可嚼服阿司匹 林,以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形成。
0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日 常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 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
信心。
情绪管理
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如 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保持情绪 稳定。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减 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生活护理
休息与活动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 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体征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能 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 克、心力衰竭等体征。
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引发室 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 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 命。
02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 理
急救流程
01
02
03
04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旦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 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并保持冷静,准备急救。
睡眠指导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指导患者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排便护理
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预防便秘。
饮食护理
营养均衡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 和营养素。
控制钠盐摄入
限制钠盐摄入,以降低心脏负担。
戒烟限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在临床当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正常情况下这一病症的患者发病及时,病毒死亡率也比较高,在近些年当中发病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二三十岁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于该疾病进行说明,并对于该疾病的护理进行探讨。

1.急性心肌梗死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突发急性闭塞,从而导致的血流中断,使得患者出现较为严重并且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当中该病有一定的突发性,并且会伴随着剧烈的胸痛,患者的血清酶发生增高,并且现在图的动态演变也发生变化,在发生缺血性心肌坏死之后,患者还可以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该疾病九成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药硬化后,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血栓,学生堵住了冠状动脉,从而突发急性的闭塞。

当然,还有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炎症等导致。

该病症的发生通常会有一些诱因,例如患者在发生前通常会有过劳或是大出血或是较为激动或是外科手术等情况。

在临床当中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会出现乏力,活动时会出现心悸烦躁以及心绞痛等情况。

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疼痛,患者疼痛的部位以及性质和心绞痛相同,并且没有明显的诱因,常常在患者安静时感觉疼痛较重,并且这一疼痛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患者会感受到数天或者数小时的疼痛,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片之后,也并不能够缓解,同时会伴有烦躁不安的情况,存在一种濒死感,只有少数的患者并不疼痛一开等严重情况,患者的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一些患者的疼痛会出现放射的情况,放射到整个颈部或是背部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全身的症状当中还会存在着发热,白细胞升高,心动过速等情况,患者体温会升高到三十八摄氏度,持续时间在七天左右。

患者的胃肠道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状况。

2.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应当尽早发现并且住院。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对于心肌进行挽救,缩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解析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解析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解析心肌梗死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严重受阻,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们来解析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1. 监测生命体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2. 镇痛: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以减轻疼痛症状。

3. 保持气道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及时处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 给予氧气: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氧气供应,提高患者的氧合状态。

5. 心电监护: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电图的解读,确保有效的监护。

6. 严格卧床休息:心肌梗死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引起心脏负荷增加,尽量减少心肌需氧量,促进心肌的修复。

7. 促进疼痛缓解:除了药物镇痛外,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冷敷或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帮助患者舒缓不适感。

8. 规律饮食:合理的饮食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9. 注意情绪支持: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护理人员应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调整心态。

10. 康复指导:心肌梗死过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逐步增加体力活动,促进心肌的恢复功能。

同时,要教育患者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限制饮酒等。

11. 定期复查: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指标,以进行病情监测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 监测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一、评估1、胸痛:程度、性质、位置、持续时间等。

2、休克: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冒冷汗、脉细速、心博过速。

3、呼吸困难:心肌梗塞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导致急性肺充血,引起呼吸困难。

4、心律失常:不同位置的心肌坏死会引起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

前壁心肌梗塞常见心律失常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下(后)壁心肌梗塞常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

5、恶心呕吐:疼痛引起,或者后晌心肌刺激迷走神经所致。

6、血浆标记物:常见心肌损伤标记物为CK、CK-MB、TNT、TNI等,如持续升高不下降应警惕再梗可能性。

二、症状护理1、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2、经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又再堵塞,或虽再通但仍有重度狭窄者,可紧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术扩张病变血管。

3、疼痛发作时需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的解除疼痛的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按休克护理常规执行。

5、合并心律失常与心衰的护理:按心律失常及心衰护理常规执行。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7、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三、一般护理1、床边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2、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病情稳定的病人,鼓励其床上做肢体活动,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强化抗凝期间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粘膜出血,、活动性溃疡、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脑梗塞患者及年老体弱者应警惕脑出血的可能性。

4、给予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食物温度,观察进食中和进食后的反应,做好记录。

5、急性心梗期间保持大便通畅,并于床上协助患者排便,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或人工取便。

6、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尊重病人的人格,确认病人的痛苦,接受病人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心血管紧急情况。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

1.心肌缺血患者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心肌缺血,护士通过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监测评估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护理措施包括:-促进冠状动脉血流:保持患者心率、血压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活动和劳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如硝酸甘油等。

-减少心肌耗氧量:维持氧气供应,保持血氧饱和度在合理范围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

2.异常心功能患者因心肌梗死导致心功能受损,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音、心电图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时检测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维持循环稳定: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低血压或心律失常情况。

-改善心脏功效:使用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ACEI/ARB、利尿剂等,来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功能。

3.高风险护理干预-监测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呼吸情况等,并监测尿量、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

-防止并发症: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可能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

4.教育和康复-心脏病的认识: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

-生活方式改变:教育患者关于健康饮食、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药物管理: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使用药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总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应以心肌缺血、心功能异常、高风险护理干预以及教育和康复为重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AMI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并防止AMI的并发症。

以下是AMI护理的几个重要措施:1.快速诊断和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和血清心肌酶谱能够确认AMI的诊断。

ECG监测应从入院开始,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新的心电图变化。

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2.疼痛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或不适,应尽快给予镇痛治疗。

通常使用硝酸甘油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和减轻胸痛,可以通过舌下含片、静脉注射或静脉泵给予。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以尝试吗啡等强力镇痛药。

3.血栓溶解治疗:AMI患者血栓溶解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UK)、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物(rPA)等。

溶栓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特定时间窗口内使用。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包括血管再通及出血等并发症。

4.维持血液循环稳定:AMI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液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血流稳定。

5.心脏监护和治疗:AMI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监护,包括持续ECG监护和定期测量心室功能。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给予负性肌力药物、抗凝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6.控制危险因素:AMI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护士应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戒烟和药物治疗等。

7.心理支持:AMI对患者来说是一次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打击。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并指导患者和家属适应疾病和生活变化。

以上措施只是AMI护理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AMI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和紧急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进行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进行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十分突然和危险,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或出现压迫感、憋闷感,如患者24小时内没有受到急救措施,那么危险系数会很高,所以,我们生活中需多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急救护理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急救护理措施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第一时间拨打120,同时让患者保持平躺或者半平躺的姿势,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尽量不要移动患者,防止由于移动而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情况都是比较危急的,大多数患者随身会携带相关的治疗药物,急救人员可搜索患者身上的药物,如发现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按照药物说明给患者服药,以此缓解患者发病的症状。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心肌缺血造成的,发病后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由于患者呼吸不畅,心脏供血不足,心脏可能会逐渐停止跳动,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急救人员需用双手将患者的口腔掰开,帮助其进行呼吸,但如果患者已经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则需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避免患者由于缺氧造成体内器官损伤或衰竭,人工呼吸之前需将患者气道中的异物进行排除。

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突然停搏和呼吸停止的医学手段,主要的作用是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急救护理措施1.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送往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由专业的医生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治疗。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第一时间需要被安排在急诊室进行卧床休息,保持平躺的姿势,并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时刻监护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重要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改变情况。

3.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前区疼痛,并且伴随着压迫感和憋闷感,可以在医生的允许下选择使用硝酸甘油、吗啡以及哌替啶等药物进行止痛处理。

4.医院立即安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为后续的治疗和恢复提供数据依据,帮助医生及时准确了解患者的真实状况,制定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

心肌梗死的护理目标

心肌梗死的护理目标

心肌梗死的护理目标
一、概述
对于护理心肌梗塞时,应重点收集有关病人疼痛的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剧烈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心衰、休克等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剧烈,使病人难以忍受,往往产生濒死感,使病人处于恐惧之中。

此外,看到医护人员紧张的抢救工作以及身处陌生的、充满仪器设备的冠心病监护病房也易使病人由此产生不安、担心、焦虑等情绪反应,要及时给予护理。

二、步骤/方法:
1、第一要卧床休息:发病后1~3天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如洗漱、进食、排便、翻身等应协助完成。

向病人说明绝对卧床休息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减少。

2、第二要疼痛护理:疼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可加重心脏负担,
易引起并发症发生,需要尽快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或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

并随时询问病人疼痛变化。

3、第三要保持病人的情绪稳定:病人心前区疼痛剧烈时,保证
有一名家属或护士陪伴在病人身边,便于询问疼痛变化情况及安慰病人,向病人说明应用多种治疗措施,疼痛会逐渐缓解。

三、注意事项:
最后提醒一点,要注意心肌梗塞病人的排便问题。

如果病人在排
便时用力过度,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骤停的现象,所以排便时不能用力过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摘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精心护理效果的分析研究。

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3例的护理效果加以研究分析。

通过对患者科学的治疗和周密精心的护理,147例(96.7℅)患者脱离危险并且心功能均有所改善。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周密精心
心血管急症中最常见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是冠状动脉的供血量剧减或中断,使心肌因为持久严重缺血最后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通常表现症状为:胸骨后疼痛剧烈并且时间持久、出现发热、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情绪上患者经常伴有紧张、烦躁、恐惧的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猝死,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实践临床证明,经过对患者科学合理的治疗和周密精心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3例,男94例,女59例,年龄43~87岁,平均63.5岁,病情从发病1小至14年不等。

都经过了心肌酶、钙蛋白、心电图肌检查并已确诊,且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症状。

其中高侧壁心肌梗死18例,右室梗死22例,广泛前壁梗死49例,急性下壁梗死64例。

1.2 护理方法
对突发性急性心肌梗死,可采取以下简单的急救措施:
出现心肌梗死一定要镇静不能惊慌失措,患者要立刻卧床,如果条件不允许,就找一个平坦的地方就地平躺休息,尽量不活动,要尽快使患者能吸入氧气。

与此同时要立刻拨打120救护车,若无救护车,则要用平板车担架或平板车将患者尽快送入医院,一定不能让患者活动,否则一经活动扩大了心肌梗死面积,心脏发生骤停,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突发性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的护理可分为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

一般护理主要如下。

1.2.1 供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确定是否有吸氧的必要。

因为患者可以通过吸氧使心肌缺氧状态的得到改善,使胸闷减轻气息通畅呼吸不那么困难,从而使疼痛感得到缓解,同时也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心律失常。

临床中最直接有效的给氧方法是面罩吸氧,流量在8~10 L/分,给氧浓度为60%;也可采用鼻塞管吸氧,供氧浓度通常为30%~60%,流量为4~6 L/分。

1.2.2 卧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找到最舒适的体位安置在床上,一般是将床头调高40~50 cm是最舒适的。

患者卧床休息,能够使坏死的心肌愈后,让心脏工作负荷降低。

针对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只要在最初24 h内严格卧床休息即可。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活动,不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而且能够预防预防因长期不活动而造成的血管栓塞、便秘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1.2.3 止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合理及时地实用止痛镇静剂,但要注意的是,对一些呼吸功能不全休克者或老年人一定要谨慎使用,同时要调节好静点的输液速度,若发现血压有所下降,要立刻停止用药,防止患者因血压过低而产生休克。

1.2.4 监测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密切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心律、尿量、神志的一些改变。

急性期要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三大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同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

1.2.5 将各种抢救器械与药品随时备好
对各种抢救器械与药品要做到及时补充和经常检查,同时对各种抢救药品要熟知,对抢救器械的使用方法要熟练操作,在抢救时能积极配合。

1.2.6 饮食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伴有胃肠道的一些不良症状,所以饮食上以含适量纤维素和维生素的全流和半流质的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1.2.7 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通常都是在患者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下突然发生。

一些强烈症状的出现,会使得患者恐惧紧张甚至有感觉到自己即将死亡的悲观心理。

因此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安慰,不要让其激动,稳定患者的情绪[1]。

同时护士还要通过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有安全感。

2 结果
153例患者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周密精心的护理相,147例(96.7℅)患者脱离危险并且心功能均有所改善。

3 讨论
通过以上护理结果可知,一名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技术和扎实的医疗知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更需要一种甘于为患者服务奉献精神和视患者如亲人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兴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2,28(2):193-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