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2.3《测量肺活量》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2.3《测量肺活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肺活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肺活量的概念,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教科书通过介绍肺活量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影响肺活量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人体生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人体的生理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对于团队协作的探究方式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活动中逐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肺活量的概念,学会测量肺活量的方法,知道影响肺活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肺活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准确测量肺活量,理解影响肺活量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课件。
2.测量肺活量的器材:气球、计时器等。
3.分组标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肺活量?为什么我们要测量肺活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科书或课件,呈现肺活量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让学生初步了解肺活量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内成员进行肺活量的测量。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组都能正确进行测量。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肺活量的展示,让其他学生判断其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以此巩固学生对测量方法的掌握。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肺活量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真分数和假分数》︳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真分数和假分数》︳西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真分数和假分数》 | 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分数的基本概念,然后讲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和特点。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和区分两者。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并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分数的类型。
难点是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运算将假分数化简为真分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分数卡片和计算器,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示例和练习。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今天的课题。
比如说,我会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水果盘里面有5个苹果,你要拿走3个,那么你手里的苹果是几分之几呢?这是一个分数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真分数和假分数的问题。
3. 练习:然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通过计算来判断给定的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我会提供计算器给大家使用,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7/82. 9/53. 10/11答案:1. 真分数,因为7小于8。
2. 假分数,因为9大于5。
3. 真分数,因为10小于1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分数的类型。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性质和特点,尝试解决更复杂的相关问题。
同时,也可以思考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讲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强调了分数的定义和特点。
这是同学们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基础。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3绝对值(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绝对值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绝对值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思维,通过对绝对值性质的探究,提升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素养。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概念:绝对值是数与零点的距离,这一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需要学生深刻理解。
-计算有理数的绝对值:包括正数、负数、零的绝对值计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掌握绝对值在数轴上的表示:理解数轴上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为该点的绝对值。
-运用绝对值性质解决问题:如|a|=|b|意味着a和b可能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方程和不等式的求解:这是绝对值知识的高级应用,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形如|ax+b|=c或|ax+b|>c的问题。
举例解释:
-对于重点知识中的绝对值概念,可以通过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来形象说明,强调无论点在数轴的哪一侧,其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绝对值方程和不等式的求解:特别是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复合不等式,学生容易在求解过程中迷失方向。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应用绝对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举例解释:
-对于绝对值的双重性,可以通过对比+5和-5的绝对值来强调,尽管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不同,但绝对值相同。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3《游戏中观察》教案
课题名
《游戏中观察》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们自己”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的各种器官以及它们的作用。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学情分析
观察力是指有意识和目的的去认知一件事物,观察力是智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低年级儿童对物体的观察缺乏方法,往往只关注局部,为了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必须让孩子感受到观察的方法。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感悟概念建立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3.游戏中观察
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要细致
观察要多角度
观察要多感官
教学反思
二、探究与发现
试一试用下面三种方法抓尺子。
1.方法一:蒙住眼睛抓。
每人做5次及以上,看看有几次能抓住尺子。
2.方法二:蒙住眼睛,听口令抓。
3.方法三:睁着眼睛,听口令抓。
记录用每种方法抓住尺子的次数。
使用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抓住次数
三、研讨
1.在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看来,观察物体有时候只靠眼睛不行,还要鼻子、嘴巴来参加,有时候还需要耳朵的帮忙,真是眼、耳、口、鼻齐动员呀!
双手拍肩时教师左手拍右肩,胳膊在上面,右手拍左肩胳膊在下面形成交叉状,学生做这个动作时易把左胳膊压在右胳膊上面。做双手交叉这一动作时,手心握手背交叉。师:跟老师做的一样吗?
师说: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如果你不仔细观察,也会做错。生活中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刚才在游戏过程中会用到我们的哪些感官?
2.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2.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3.通过资料,理解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明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到3.69亿吨,不仅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并预言“粮食的短缺危机将使中国的经济奇迹过早结束”。
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显然没有沿着布朗所担心的方向发展,这是否意味着布朗的担忧是杞人忧天?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新课教学]: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师】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明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他认为中国到了2030年,将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但是现在已经2021年了,同学们觉得中国的粮食危机出现了么?生:没有。
【师】这么说,中国是没有粮食危机了么,当然不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面对粮食危机时应该怎样去做以及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粮食安全是指什么?首先我们前面学过的资源安全的定义是什么?同学们还记得吗?生: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师】以此类推,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生: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师】粮食包括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而布明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我国早在1996年就已经做出了回应。
下面找一位同学告诉我,中国是怎样回应的呢?生:我国国务院于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阐述了我国“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一贯立场。
2.3《近似数》(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2.3《近似数》(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7页的例1、例2以及第38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
通过这些内容,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需要求近似数的情景,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
2. 讲解近似数的概念:通过课件演示,解释近似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近似数是对实际数值的一种估算。
3. 演示求近似数的方法:以例1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并进行讲解。
5. 讲解例2:以例2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6.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和“练一练”,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近似数求近似数的方法:1. 四舍五入法2. 进一法3. 去尾法近似数的应用:1. 购物时找零2. 测量身高3. 估计人数七、作业设计1. 题目:求下列数的近似数。
(1)3.14159(2)2.999(3)4.5678答案:(1)3.14(2)3(3)4.572. 题目:运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假设你家到学校距离为4.8公里,求你上学所需时间的近似数。
答案:约5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2.学会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锡水槽、锌片、洗涤瓶、漏斗、蜡烛、试管、橡皮塞、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和简短的讲解,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介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二步:理论讲解1. 氧气的制取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两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法和工业法。
实验法制取氧气实验法制取氧气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实验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其中的原理。
工业法制取氧气工业法制取氧气是通过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常见的工业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第三步:实验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第四步:实验探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并完成实验记录。
第五步:实验结果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第六步: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给教师。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制取氧气的实际应用,例如氧气的燃烧性质和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课堂内容。
八、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课时的内容,并思考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以上就是本课时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2.3 测量肺活量》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2.3 测量肺活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2.3 测量肺活量》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什么是肺活量,以及如何正确地测量肺活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进行独立操作。
但是,对于肺活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肺活量的概念,学会正确测量肺活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身体健康。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测量肺活量。
2.难点:学生理解肺活量的概念,以及如何准确地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肺活量的相关知识,熟悉测量方法。
2.学生准备:穿着舒适的衣服,准备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肺活量吗?然后简要介绍肺活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确的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并解释测量肺活量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呼吸均匀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肺活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提高肺活量?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2.3认识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认识整亿数(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2.3 认识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认识整亿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能够熟练地进行亿级数的读写和计算。
2. 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亿级数的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
2. 亿级数的数位顺序: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3. 整亿数的读写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整亿数的读写和计算。
2. 教学难点:亿级数的读写和计算,整亿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亿级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结合教材,详细讲解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让学生明确每个计数单位所代表的数值。
3. 讲解整亿数的读写和计算: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整亿数的读写和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亿级数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2. 练习题:课后练习题、课堂练习题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整亿数的读写和计算”。
这是因为在学习亿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的基础上,整亿数的读写和计算是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数概念的重要步骤。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一. 教材分析《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人类对地球运动认识的历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运动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性的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以及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运动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地球运动的相关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
2.实验器材:准备地球运动模拟实验所需的器材。
3.教学参考资料:收集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资料,用于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运动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地球运动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运动的过程,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填空、选择等题型,检测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分数混合运算(三)|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3 分数混合运算(三)|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3 分数混合运算(三)|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数混合运算的第三部分内容。
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这些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特别是如何正确地处理分数的加减乘除。
难点是理解分数运算中的借位和进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混合运算,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练习本和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小华有一些苹果,他吃掉了一半,然后又吃掉了剩下的一半,他还剩下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减法运算。
3. 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将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应用:我将给学生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分数混合运算来解决。
例如:“小明有一些糖果,他给了小红一半,然后又给了小华剩下的一半,他还剩下几个糖果?”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题目会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存在困难,我会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分数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3 分数混合运算(三)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3真分数、假分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2.3真分数、假分数(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够识别并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真分数、假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真分数的定义: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2. 假分数的定义: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
3. 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真分数、假分数的定义,让学生对这两种分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课堂讲解:a. 讲解真分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b. 讲解假分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c. 讲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方法,并举例说明。
4. 练习巩固:a. 让学生判断一些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b. 让学生进行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计算。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真分数、假分数的定义及互化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观察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建议1. 在讲解真分数、假分数的定义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容易理解。
2. 在讲解互化方法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在练习巩固环节,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在课后作业环节,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3《压缩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3《压缩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压缩空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对于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2.难点:让学生理解空气压缩的原理,以及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气压计、气球、塑料瓶、水等。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空气可以被压缩呢?接下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打气筒打气、吹气球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空气压缩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
2.3立方根(教案)
-重点讲解∛8=2,因为2×2×2=8,强调“三次方”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计算例题,如∛27、∛-64,展示计算方法,强调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对比∛8和-∛8,说明正负数的立方根性质,以及立方根的唯一性。
2.教学难点
-立方根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对立方根的概念感到抽象,难以理解一个数的立方根实际上是一个数乘以自身两次后的结果。
3.数学建模:运用立方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建模素养。
4.数学运算:熟练进行立方根的计算,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运算能力,提高数学运算素养。
5.数据分析: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增强数据分析素养。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用性和知识深度,以适应七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通过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抽象出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2.逻辑推理:在学习立方根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增强推理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立方根的基本概念。立方根是一个数的三次方等于另一个数时,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是解决与立方体体积、三次方等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如何求出它的边长?通过计算立方根,我们可以得出边长是4厘米。这个案例展示了立方根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3病毒知识及防护(教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五、作业布置
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
观看视频,观察视频中欢欢的电脑中的什么病毒?
新知学习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计算机中病毒后会有哪些异常反应 ,踊跃发言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认识到不同的传播途径,引以为戒,树立良好上网习惯。
思考、讨论、填表
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开拓视野
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判断计算机是否中毒
2、师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勒索病毒又是什么?还有哪些计算机病毒?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知识积累,学一学
1、认识计算机病毒
种程序。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有以下几种:
(1)勒索病毒
(2)蠕虫病毒
(3)熊猫烧香
(4)木马病毒
2、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症状
培养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电脑病毒就像我们当今社会的“新冠病毒”一样,如果电脑不小心“感冒”了,它会有什么症状呢?
(1)反应迟钝,出现蓝屏甚至死机;
(2)常用的程序突然无法使用,或者图标变更;
(3)开机后出现陌生的声音、画面或奇怪的信息;
(4)计算机中文件被破坏,不能正常打开。
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播放计算机病毒通过优盘从已被感染的电脑扩散到未被感染的电脑视频,引出计算机病毒传染性的特点。
2.3病毒知识及防护(教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执教者
学科
信息技术
班级
四年级
课题
病毒知识及防护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2.3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3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你们知道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为例,讲解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应用。
3. 分析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具体应用,让学生掌握了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这个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2.3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3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2.3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连续两问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的解决方法,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材、黑板、粉笔、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小动物,让他们分别有不同数量的苹果,引发同学们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小猴有5个苹果,小熊有8个苹果,小猴比小熊少几个苹果?小熊比小猴多几个苹果?”2. 讲解:我会带领同学们一起看教材中的例题,解释连续两问的解决方法。
我会用具体的数字和图片来说明,确保同学们能够理解。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同学们独立解决,然后我会挑选几位同学来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连续两问的解决方法,并用图示来表示。
七、作业设计题目1:小猫有7个球,小狗有5个球,小猫比小狗多几个球?小狗比小猫少几个球?答案:小猫比小狗多2个球,小狗比小猫少2个球。
题目2:小鸭有6个橙子,小鸟有8个橙子,小鸭比小鸟少几个橙子?小鸟比小鸭多几个橙子?答案:小鸭比小鸟少2个橙子,小鸟比小鸭多2个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同学们是否掌握了连续两问的解决方法。
如果有需要,我会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设计二、讲解环节的引导讲解环节是我向同学们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通过讲解和解释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的解决方法。
2.3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3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2.3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掌握的是问题的基本结构。
连续两问的问题通常由两个子问题组成,这两个子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找出问题的联系,然后分别解决。
然后,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画图、列表、猜想等。
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大家学习,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我会给大家提供一些随堂练习,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的结构、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检验答案的方法进行板书,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解题的全过程。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让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练习。
作业的答案我会放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相信大家能够掌握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积极练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我提到了问题的基本结构,这是同学们理解问题的基础。
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
再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作业设计,这是同学们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途径。
对于问题的基本结构,我想要强调的是,连续两问的问题通常由两个子问题组成,这两个子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找出问题的联系,然后分别解决。
这是理解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连续两问问题的关键。
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中,我要强调的是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处理。
我们要从问题的文字描述中找出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加工和处理。
2.3知识与技能反复跳越记号发声练习(教案)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如复杂节奏组合的掌握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用图谱、动画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发声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反复跳越记号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节奏组合与发声练习:掌握不同节奏组合下的发声方法,提高音乐表现力。
举例:结合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在反复跳越记号处的节奏变化。
2.教学难点
(1)反复跳越记号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反复跳越记号。
难点解析:学生在理解了反复跳越记号的概念后,需要在实际演奏中灵活运用,这需要一定的练习和实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反复跳越记号的识别:使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反复跳越记号,并了解其在乐谱中的作用。
举例:在乐谱中找到反复跳越记号,解释其在音乐中的意义,如重复演奏某一段旋律。
(2)反复跳越记号的运用:学会在实际发声练习中使用反复跳越记号。
举例:在发声练习中,运用反复跳越记号进行重复练习,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把握。
(3)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分组发声练习中,能够默契配合,达到良好的集体效果。
2.3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2.3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解决一个连续的问题。
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以确保我们能够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针对第 2.3节“解决问题”的内容进行学习。
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来解决。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物品,如玩具水果和计价器,以及一些写有数学问题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模拟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们亲身参与,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例如:“如果你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们理解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这些练习题将包括不同数量的水果和价格,让学生们应用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写明问题的具体内容,以及解决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2个苹果的价格+3个香蕉的价格=总价”。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每个香蕉的价格是3元。
请问,小明的妈妈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小明的妈妈一共需要支付11元。
解题过程:3个苹果的价格是3×2=6元,2个香蕉的价格是2×3=6元,所以总价是6+6=1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教材分析及案例发布:周霞时间:2011/12/2 17:06:10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77 讨论:2.3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一、教学目标为了获取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首先要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本节旨在介绍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法及相关的配置,让学生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代理服务器的作用和设置的方法二、内容描述(一)因特网的服务组织1.ASP(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是为各种各样的商务客户和事务客户提供其所需的应用,并且这种应用通过托管或者租用的形式实现,而不是使用传统的购买方式或者用户订制开发的形式实现的,从而使客户的应用开发成本大幅度下降。
ASP并不是新的概念,实际是传统的专业外包服务在网上的延伸。
撇开网站不谈,ASP 实际是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专业公司,比如传统业务中的专业理财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服务,ASP只不过把这种服务搬到了网上,同时,由于ASP提供的服务具有专业化和适合网络的特点,而网络上传播的主要是数据和软件,因此,ASP的经营范围又大大超过了传统的专业外包业务,可以提供一切通用软件租赁或各类应用系统的订制。
2.ISP(因特网接入服务商)ISP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ISP 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运营企业,享受国家法律保护。
ISP最主要是提供Internet 接入服务,常见的ISP有电信、网通、铁通、联通等。
3.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CP是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ICP同样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运营企业,享受国家法律保护。
国内知名ICP有新浪、搜狐、163、21CN等。
(二)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1.两种上网方式(1)直接接入因特网接入因特网的方法比较多,接入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直接连接是单台电脑通过专线、拨号等方式连接因特网;间接连接一般是多台电脑通过专门的网络设备或通过网络服务,共享同一个因特网的接入点,连接到因特网。
家庭用户大多采用直接连接方式。
一般来说,拨号连接是最普遍的一种连接方式。
拨号连接常见的方式有Modem(调制解调器)、ISDN(俗称一线通)、xDSL(俗称超级一线通)、Cable 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等。
目前最常用的接入方式是ADSL,ADSL是非对称用户线路的简称,也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宽带接入。
ADSL能够实现上网与打电话两不误,而且上网速度比普通Modem连接或ISDN连接快几十倍(上传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M,下载速度最高可以达到8M),接入是使用普通电话线,不需要另布网络线,所以倍受青睐。
与传统Modem比较,其连接方式基本一样,只不过中间多了一个分频器。
另外Modem变成了ADSL Modem,而且从ADSL Modem连接到计算机的线路是双绞线,其他线路都是电话线。
连接方式如图2-7所示。
图2-7 ADSL连接因特网(2)间接连入因特网当用户很多,而又只有一个因特网的连接口时,一般就采用间接连接方式接入因特网,几台或者几十台电脑共享一个因特网的接入口。
学校由于用户比较多,一般都采用间接连接方式。
即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
这种情况下,需要设置IP地址和DNS服务器。
2.IP地址的设置拨号上网时,IP地址一般是自动获得,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时,IP地址多数情况下需要手动设置。
IP地址的分配有静态分配法与动态分配法。
3.子网掩码的设置(1)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2)确定子网掩码数用于子网掩码的位数决定于可能的子网数目和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目。
在定义子网掩码前,必须弄清楚本来使用的子网数和主机数目。
定义子网掩码的步骤为:a.确定哪些组地址归我们使用。
比如我们申请到的网络号为“210.73.a.b”,该网络地址为c类IP地址,网络标识为“210.73”,主机标识为“a.b”。
b.根据我们现在所需的子网数以及将来可能扩充到的子网数,用宿主机的一些位来定义子网掩码。
比如我们现在需要12个子网,将来可能需要16个。
用第三个字节的前四位确定子网掩码。
前四位都置为“1”(即把第三字节的最后四位作为主机位,其实在这里有个简单的规律,非网络位的前几位置1原网络就被分为2的几次方个网络,这样原来网络就被分成了2的4次方16个子网),即第三个字节为“11110000”,这个数我们暂且称作新的二进制子网掩码。
c.把对应初始网络的各个位都置为“1”,即前两个字节都置为“1”,第四个字节都置为“0”,则子网掩码的间断二进制形式为:“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d.把这个数转化为间断十进制形式为:“255.255.240.0”。
这个数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
(三)设置网关和代理服务器1.设置网关(1)网关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
比如有网络A和网络B,网络A的IP 地址范围为“192.168.1.1~192. 168.1.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络B的IP 地址范围为“192.168.2.1~192.168.2.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在没有路由器的情况下,两个网络之间是不能进行TCP/IP通信的,即使是两个网络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或集线器)上,TCP/IP协议也会根据子网掩码(255.255.255.0)判定两个网络中的主机处在不同的网络里。
而要实现这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则必须通过网关。
如果网络A中的主机发现数据包的目的主机不在本地网络中,就把数据包转发给它自己的网关,再由网关转发给网络B的网关,网络B的网关再转发给网络B的某个主机(如附图所示)。
网络B向网络A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也是如此。
所以说,只有设置好网关的IP地址,TCP/IP协议才能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
那么这个IP地址是哪台机器的IP地址呢?网关的IP地址是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的IP 地址,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有路由器、启用了路由协议的服务器(实质上相当于一台路由器)、代理服务器(也相当于一台路由器)。
(2)默认网关就好像一个房间可以有多扇门一样,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网关。
默认网关的意思是一台主机如果找不到可用的网关,就把数据包发给默认指定的网关,由这个网关来处理数据包。
现在主机使用的网关,一般指的是默认网关。
(3)设置默认网关一台电脑的默认网关是不可以随随便便指定的,必须正确地指定,否则一台电脑就会将数据包发给不是网关的电脑,从而无法与其他网络的电脑通信。
默认网关的设定有手动设置和自动设置两种方式。
a..手动设置手动设置适用于电脑数量比较少、TCP/IP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比如只有几台到十几台电脑。
因为这种方法需要在联入网络的每台电脑上设置“默认网关”,非常费劲,一旦因为迁移等原因导致必须修改默认网关的IP地址,就会给网管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不推荐使用。
在Windows 9x中,设置默认网关的方法是在“网上邻居”上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属性”,在网络属性对话框中选择“TCP/IP协议”,单击“属性”按钮,在“默认网关”选项卡中填写新的默认网关的IP地址就可以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默认网关必须是电脑自己所在的网段中的IP地址,而不能填写其他网段中的IP地址。
b.自动设置自动设置就是利用DHCP服务器来自动给网络中的电脑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网络的默认网关发生了变化时,只要更改了DHCP服务器中默认网关的设置,那么网络中所有的电脑均获得了新的默认网关的IP地址。
这种方法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TCP/IP参数有可能变动的网络。
2.代理服务器的作用代理服务器就像一个中间人,一端连着内部网,另一端连着因特网。
两个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全部通过代理服务器来转发和控制。
很多场合之所以选用代理服务器来共享上因特网,是因为代理服务器还可以充当防火墙,有效地屏蔽内部网络,使外部用户不能直接访问内部网络。
除此而外,代理服务器还能实现监测和控制网络访问、通过缓存提高网络访问速度等功能。
(四)设置DNS服务器1.DNS概念DNS是一种采用客户/服务器机制,实现名称与IP地址转换的系统。
通过在服务器端建立DNS数据库,记录主机名称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为客户机端的主机提供IP地址解析服务。
一台主机要与另外一台主机通信时,就可以向DNS服务器提交对方的主机名称,通过DNS服务器查询出对方主机的IP地址,利用IP地址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要联系的主机。
2.域名解析过程在使用域名进行因特网访问时,首先通过因特网上的DNS服务器把域名解析成IP地址,然后再通过IP地址找到相应的主机。
过程如图2-8所示。
图2-8 使用域名访问网站过程一般来说,可能需要通过不只一台DNS服务器,才能查找到IP地址对应的域名,完整过程如下:(1)客户机首先将名称查询递交给所设定的DNS服务器。
(2)DNS服务器接到查询请求,搜索本地DNS区域数据文件,如果查到匹配信息,则返回相应措施IP地址。
(3)如果区域数据库中没有,就查本地缓存。
(4)如果本地缓存也没有匹配的信息,就会向该DNS服务器设定的其他DNS服务器继续请求。
三、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一个是计算机接入因特网,一个是相关的网络服务的设置方法。
计算机接入因特网在必修模块中应该也学过一些,在这儿提到,主要是为了引出通过代理服务方式间接接入因特网。
因此,本知识点重中之重,还是在于服务。
也就是说从服务端考察网络的运行机制。
网络的服务是为了应用而设立,脱离了应用的服务就毫无意义。
因此在研究网络服务之前,必须明确服务所对应的应用需求。
在探究网络服务的时候,也必须同时探究相应的应用,如果设置了网络服务,同时也要设置好网络应用的客户端。
本知识点可以重点研究1到2个服务,从服务的角度理解网络运行机制,从应用的角度深入理解服务。
对网络服务原理的理解及网络服务的设置,都是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教学策略来化简难点。
教学中设置DNS服务软件时,可以通过教师演示服务端,学生设置客户端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如何提供DNS服务。
四、案例推介案例一: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第一课时)[1]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汤小燕【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三节“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第一课时的内容:“因特网服务组织、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课型】1课时【教材分析】《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三节,设置两课时:“因特网服务组织、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安排为第一课时内容;“设置网关和代理服务器、设置DNS服务器”放在第二课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