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活动及教学反思:《它们一样多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引言在幼儿园中,数学教育是帮助孩子们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概念的重要环节。
今天的教案主题是“它们一样多吗”,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值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数数能力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数量。
2. 学生能够将物体按数量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一样多。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数学计数。
二、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物体。
3. 数字图形卡片。
三、教学活动1. 唤醒儿童的数学意识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如盘子、杯子、水果等。
告诉孩子们我们生活中的物体是可以数字化的,即每一个物体都有一个对应的数值。
2. 学习数数教师首先用数字卡片呈现数字1,然后逐个呈现物体,例如一只手,一只鞋子等,让学生数出相应的数量。
接下来逐步引入数字2-10,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数数练习。
3. 比较大小教师将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分别放置在桌子上。
要求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大小。
然后,教师将一组相同大小的物体放在另一边,让学生比较,判断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
4. 实际应用教师拿出一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并让学生进行分类。
例如,将红色的球和黄色的球分别放在一起。
然后,教师让学生比较两组物体,并回答问题“它们一样多吗?”通过这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判断物体数量的能力。
5. 数字图形卡片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图形卡片,让学生在桌子上进行摆放。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请你摆放相同数量的图形卡片。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摆放,并逐步摆放出数字1-10的图形卡片。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数数能力上有所进步,并能够对物体的数量进行比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数数容易出现混淆或忽略的情况。
在数数活动中,我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和提醒,帮助学生保持专注。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推荐5篇)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推荐5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物体的数量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
由于初次接触次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选择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鸡、毛毛虫、小猴、芹菜、包菜、草莓、西红柿、西瓜、辣椒、鱼、苹果”作为例子来加深孩子的理解,从熟悉的具体事物向抽象的比较进行过渡,这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1、学会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干扰来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自己操作的结果。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PPT、幼儿画册【活动过程】1、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2)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上排为黄鸡,下排为灰鸡,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3)出示上下疏密不一的两排小鸡PPT(上疏下密,每排5只)。
提问:这两排小鸡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为什么?(4)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毛毛虫PPT(上密下疏,每排6条)。
提问:这两排毛毛虫一样多吗?为什么?(5)出示上下大小不同的两排小猴PPT(上密下疏,上排7只大猴,下排7只小猴)。
提问:这两排小猴一样多吗?为什么?(6)出示种类不同、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两类物品一样多(芹菜和包菜、草莓和西红柿、西瓜和辣椒、鱼和苹果)2、幼儿分组操作3、评价幼儿作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熟悉的物体为载体,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
小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的教学反思如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数量,并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技能的熟练程度。
在评价这节课时,我认为它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色:
1. 课堂管理良好。
学生在这节课中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在课堂上表现出色。
2. 教学内容充实。
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练习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他们所学的技能。
3. 教师表现优秀。
教师在这节课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教学素养,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 课堂时间分配不均。
教师在教授技能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过多,这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互动不足。
教师在这节课中并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教师在下次教学中做出如下改进:
1. 在教授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数量来判断它们是否一样多,并且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技能。
2. 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判断两个物体的数量是否一样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时间分配,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结起来,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下次教学中可以通过改进课堂管理、加强课堂互动、调整时间分配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一样多”这个概念。
2.能够将物品进行分类并比较数量,发现一组物品中的数量是否相等。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物品:纸杯、积木、小球、互锁块等数量适宜且颜色不同的物品。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3.教师需提前准备好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材相关内容。
三、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有两个苹果和三个葡萄,那么这两组水果一共有一样多的吗?” 介绍今天的主题:“它们一样多吗”,请同学们想一想。
2. 探究问题1.让同学们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2.根据同学们不同的回答,逐一让孩子们将两组不同的水果进行比较,看看数量是否相等。
3.探究两组水果的数量多少,通过视觉展示,让孩子们对比阅读、理解“一样多”这个量的概念。
3. 物品分类老师拿出纸杯、积木、小球和互锁块等物品,让同学们观察,按照颜色和形状等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分别摆放在黑板前的不同区域中。
4. 比较数量1.让同学们观察每个区域里的物品数量并逐一比较,看看数量是否相等。
2.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孩子们加深“一样多”的理解。
5. 知识拓展1.通过猜谜语、拼图等游戏形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一样多”的概念理解。
2.教师以幼儿学习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引导孩子们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理解。
四、教学反思此次数学教案主题为“它们一样多吗”,通过比较物品和量的大小,让孩子们掌握“一样多”这个概念。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几点进行了反思:1.情境的设置要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比如说“如果你的盘子里有两块蛋糕和三个饼干,你觉得它们一样多吗?”。
2.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试错法等方式帮助孩子进行比较。
3.向学生提问时避免使用死板的语言,可以采用幼儿喜欢的拍手、点头等小动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它们一样多吗教案(附教学反思)
写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它们一样多吗教案(附教学
反思)的报告,600字
《它们一样多吗》活动教案
一、课前准备
1. 准备好数量不等的小球,如白色小球7个,黑色小球6个;
2. 备有铅笔,纸张,彩色笔,用于以后进行图片制作和绘制;
二、活动展开
1. 布置形势:向孩子们展示刚才准备的球,询问他们“它们一
样多吗?”;
2. 检查探究:带领孩子们用准备的铅笔,纸张,彩色笔绘制它们之间的区别,确定白色球与黑色球的数量并用算数方式进行验证;
3. 答疑解惑: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由老师在学生之间游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4. 总结活动:当孩子们都明白球的数量差别时,总结“它们一
样多吗”的活动。
三、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进行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乐趣十足,他们主动探究,并能够清楚的回答老师的询问,同时用数量方式来比较两组球之间的差异。
整体上,本次活动能够使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出数量方式的思考方式,同时可以通过此活动来增强孩子们思维的运用能力。
反思:本次活动成功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但是也存在一些
问题,比如孩子们可能会存在误差,在计算球的数量差异时可能会出现误差,老师需要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多留心此类问题,以避免影响孩子们的数学素养。
总之,本次活动运用形象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而且活动本身又能够对孩子们的数学素养有所促进,使得孩子们对于数学拥有更加实质性的学习和体会,让他们在兴趣中完成任务。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它们一样多吗》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它们一样多吗》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2.学生能够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是否相同。
3.学生能够分类相同数量的物品。
教学准备1.物品:玩具、文具等。
2.图片:两张具有相同数量的物品的图片,一张没有相同数量的物品的图片。
3.白板、笔。
教学流程1. 导入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数学吗?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个很有趣的数学问题。
”引入今天的主题。
2. 学习“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给学生看一组物品,问:“大家看看这是什么?”等待学生回答后问:“这里有多少个?”引导学生学习“多少”的概念。
之后再给学生看两组物品,问:“这两组物品一样多吗?”讲解“一样多”的概念。
3. 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是否相同给学生看两张图片,一张图片上有两个鸭子,另一张图片上有两个球。
问学生:“这两张图片上的物品数量一样吗?”等待学生回答后讲解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接着,给学生看另一张图片,图片里有三个蛋糕和两个汽车。
问学生:“这两组物品一样多吗?”等待学生回答后讲解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4. 分类相同数量的物品给学生看一组物品,例如五个鸭子和五个球,让学生分类。
之后再给学生看一组物品,例如一个鱼缸和一个笔筒,让学生分类。
5. 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学会了什么?”,“玩具可以分类吗?为什么?”教学反思1.教学流程设计合理,四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以及比较、分类的方法。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方法。
3.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生活化、形象化的物品和图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教学中需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对于概念与方法的错误理解。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难以衡量的,应该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创造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潜能。
这种教法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独立尝试,便于学生在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一、教案概述《它们一样多吗》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中的一堂课程。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数量相等”的概念,培养他们对事物数量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和教具运用,幼儿将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学习数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一样多”这一概念。
2.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数量敏感性。
3. 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数量图卡:制作多个卡片,分别印有不同数量的图案(如圈圈、三角形等)。
2. 计数器具:小球、糖果、玩具等。
3. 普通纸片:用于记录幼儿的思考和答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一个图卡,然后询问幼儿:“大家觉得这张卡和另一张卡一样多吗?”通过讨论让幼儿意识到数量的不同。
2. 思维拓展教师出示两张图卡,一张上有5个图案,另一张上有7个图案。
询问幼儿:“这两张卡一样多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发表观点和理由,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 数量感知教师分发计数器具给幼儿,每个幼儿拿到一定数量的物品后,教师再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图卡。
然后幼儿按照图卡上的图案来安排自己的物品,观察和比较数量是否一样多。
4.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一张图卡和一些计数器具。
让小组内的幼儿合作比较图卡上的图案与他们手中的物品数量是否一样多。
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从中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5. 反思通过观察和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询问他们:“你们是怎么判断图卡上的图案和手中的物品是否一样多的?”让幼儿总结和归纳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幼儿对“数量相等”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惑。
有些幼儿倾向于简单地依靠直观感受来判断,而忽视了具体数目的比较。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计数能力,通过更多的活动和实践来巩固他们对数量的理解。
另外,本节课的小组合作环节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一样多吗大班教案反思
他们一样多吗大班教案反思
根据“他们一样多吗”的主题,我为大班学生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 引入:利用数学教具让学生比较数量大小。
2. 讲解:利用图表和图片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练习:用小球、积木等具体物品让学生自己尝试分组统计数量,检验自己的观察和计算。
4. 游戏:与学生一起玩游戏,如传球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概念。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数量和大小,并鼓励他们创意性思考。
反思:
1.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合理,在引入、讲解、练习、游戏和总结环节都进行了适当的布置;
2. 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了解到数量和大小概念;
3. 个别学生在游戏环节时存在注意力不足的情况,可以更改游戏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教学内容合适学生年龄段,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更加直观、有趣的呈现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下一步改进计划:
1. 持续引入更多新颖、有趣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适当加强游戏环节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更轻松愉快地接触概念;
3. 单独关注一些表现不佳的学生,通过额外指导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中班数学公开课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反思
学生学习反馈
学生对“它们一样多吗” 主题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 情况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态度变化
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反 思和评价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
05
思
教学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评估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评估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加强与家长的沟 通,提高家园共 育的效果
不断更新教学方 法和手段,提高 教学效果
注重幼儿的个体 差异,提供个性 化的教学服务
THANK YOU
汇报人:稻壳儿
YOUR LOGO
20XX.XX.XX
中班数学公开课“它们一样多 吗”教案反思
汇报人: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达 成 情 况 03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回 顾 04 学 生 学 习 情 况 分 析 05 教 学 效 果 评 估 与 反 思 06 教 学 经 验 总 结 与 分 享
教学内容与过程回
03
顾
教学内容概述
教学目标:通 过比较不同数 量的物品,培 养幼儿的观察 和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数
学素养。
教学内容:介 绍比较不同数 量的物品的方 法,包括一一 对应、数数、 比较大小等。
教学重点:通 过一一对应的 方法比较不同 数量的物品, 理解数量的概
念。
教学难点:理 解一一对应的 概念,掌握比 较不同数量物
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判断它们是否一样多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一、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相等这一概念。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培养幼儿细心、耐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幼儿的基本思维能力。
•培养幼儿表达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等的含义相等的含义是指不同事物在数量、质量或者长度等方面有相同的部分,不同的部分是相等的。
2. 观察与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和长度,让幼儿理解什么是相等。
3. 练习让幼儿进行一些练习,比较不同的物体或图形是否相等。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彩色卡纸、计数棒、玩具、数字图卡等。
2.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3.教学辅助:教师PPT、幼儿教具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相等1.引导幼儿认识相等是什么,从日常生活中找例子。
2.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让幼儿比较长度和颜色,找出相等的卡片。
3.给幼儿提出问题:“两组卡片中哪些是相等的?为什么?”4.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答案。
第二节:观察与比较1.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图卡,让幼儿观察并比较数字的大小。
2.让幼儿分组,比较不同组的数字图卡,查看是否相等。
3.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情况下两组数字是相等的?”第三节:练习活动1.分发玩具或计数棒,让幼儿进行实践练习。
2.让幼儿自由选择同伴,比较各自手中的玩具数量是否相等。
3.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关于相等的规律。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幼儿逐渐了解和掌握了相等的概念,培养了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同时提高了问题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后续的课程内容强化,能够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相等的概念,打下数学思维的基础。
六、延伸活动1.让幼儿回家整理家中物品的数量,找出相等的物品组合。
2.鼓励幼儿参与家庭团队游戏,进行比较和协作。
以上是《它们一样多吗》数学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其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方式。
数学他们一样多吗活动反思
数学他们一样多吗活动反思【最新版3篇】篇1 目录1.活动概述2.活动目标3.活动反思4.总结篇1正文【活动概述】“数学他们一样多吗”是一项针对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数量概念和比较方法。
活动主要包括小组竞赛、问题解决和讨论分享等环节。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学中数量概念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比较和判断。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活动反思】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反思如下:1.活动内容和难度方面,部分环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有些环节又过于复杂,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的活动中,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置活动内容和难度。
2.在活动组织方面,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过于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此外,部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活动。
3.在活动评价方面,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总之,通过这次“数学他们一样多吗”的活动,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深感教育责任之重大。
篇2 目录一、引言二、活动目的三、活动过程四、活动反思五、总结篇2正文【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活动都在尝试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其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教育方式的改革尤为重要。
本次“数学他们一样多吗”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等概念,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区分相等与不相等的数量。
2.能够运用手指数数、用具(如珠子、小球等)分类、图形表示等方式表示数量,把单个物品与其他数量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3.能够通过绘制图形、摆放物品等方式,表达出具有相等数量关系的物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幼儿认真观察、仔细研究的好习惯,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幼儿思维、积累数学知识,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确认相等和不相等的数量关系,通过直观感受差异来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
2.通过分类、图像表达等方式表达物品的数量,体会具有相等数量关系的物品。
教学难点1.需要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相等概念和判断物品数量是否相等。
2.孩子需要通过手指数数、用具分类、图形表示等方式来表达物品的数量,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1 热身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数数,如数花环中有几个花朵、数伞上有多少片伞骨等,引发孩子对物品数量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2 自然引入老师可以引入下面的故事:有两个小朋友A、B。
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糖果来看看,A拿了4颗,B拿了2颗。
看了一会儿,他们发现两人拿到的糖果颗数不一样,不公平,于是就开始讨论。
A认为他拿到的糖果数量多,而B则认为两人拿到的糖果数量一样多。
你们觉得是哪一个小朋友说对了呢?然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来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
2. 操作与探究(20分钟)2.1 手指数数法老师采用手指数数法,即让孩子们用手指数数,来比较两个物品的数量:1.老师先展示两组物品:–一组有4个小球;–另一组有8个小球。
2.老师引导孩子们辨认,看其中哪一组多一些。
然后请同学和孩子们一起比较两组物品中小球的数量,感受每组中小球数量的差异。
它们一样多吗大班数学教案反思
它们一样多吗大班数学教案反思“它们一样多吗?”是一道非常基础的问题,但可能会导致很多人被迷惑。
在本次大班数学课上,我作为数学老师,准备了一个关于比较数量的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希望能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和思维的好奇心,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较数量这个概念。
但事实上,这个教案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我将反思一下我在这次课堂上的教学经验。
首先,我认为我在教案设计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设想的比较数量题目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而且和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也不太匹配。
我本来打算通过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以此引出比较数量的概念。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快就被学生解决了。
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两组物品的数量一样多,于是问题就没有了。
这个问题难度太低,甚至有些无聊,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没有真正带来什么思考的乐趣。
其次,我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有点过于急躁。
当学生们的回答不能满足我的预期时,我就急于给出正确答案。
但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
在为学生提供正确信息之前,我们应该允许他们思考和探索。
问题也许并不是那么简单,但我一开始就给出了答案,这并没有激发学生自己思考的动力。
他们可能只是在尝试记住我所说的答案,而不是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及更多的信息,让他们自己来发现答案。
最后,我也认为我需要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考和反馈。
通过这个教案,我发现学生很难理解比较数量这个概念。
他们很容易把不同的量视为相同的,或者把相同的量视为不同的。
这是因为他们对于数量的概念还没有被完全建立起来,也没有意识到比较数量的本质和方法。
我需要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考和反馈,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我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概念认识,他们对于数量的感性认识和形式认识,以及他们的思维误区和疑惑。
这样我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量的概念和比较数量的方法。
数学他们一样多吗活动反思
数学他们一样多吗活动反思(最新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活动目的三、活动过程四、活动反思五、结论正文(篇1)【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数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令人望而生畏。
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数学,我们组织了一次名为“数学他们一样多吗”的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对数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参与者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通过活动,我们希望激发大家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以便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过程】活动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解,我们邀请了专业的数学教师为大家讲解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数学符号、运算法则等。
讲解过程中,老师运用了许多生动的例子,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易懂。
第二部分是实践环节,参与者被要求完成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题目。
这些题目涉及购物、预算、计算利息等方面,目的是让参与者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大家积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反思】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参与者进行了反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对本次活动表示满意,认为通过活动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目录(篇2)一、引言二、活动目的与内容1.探究数学知识的平等性2.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与思考三、活动过程与方法1.参与人数与分组2.活动任务与规则3.讨论与分享四、活动结果与分析1.数学知识的普遍性与平等性2.活动参与者的反思与收获五、结论正文(篇2)【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数学教育。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知识是客观的、平等的,然而,这种观念是否正确,还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检验。
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次名为“数学他们一样多吗”的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来探讨数学知识的平等性。
【活动目的与内容】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参与者在实际操作和讨论中,体验和思考数学知识的平等性。
中班数学活动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它们一样多吗教案活动目标•学习通过比较物品的数量来认识“多”和“少”的概念•开发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活动准备•数量不同的小球或石子(可自行准备或从玩具商店购买)•装有不同数量物品的袋子或空盒子•数字卡片(可自行准备或从教育玩具店购买)活动步骤1.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比较数量的概念,“多”和“少”的概念,并给予示范。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相同数量的物品。
3.将每个小组的物品数量标记在黑板上或教室墙上(例如,小组1有10个小球,小组2有15个小球,等等)。
4.老师将每个小组的物品数量写在数字卡片上,放在对应的小组旁边。
5.老师收集所有数字卡片,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然后,让每个小组依次从数字卡片中随机取一张。
6.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取到的数字卡片,比较他们小组的物品数量是否一样多。
7.孩子们开始互相比较,发现数量相同的小组,把它们放在一起。
8.让孩子们告诉你数量相同的组有哪些,然后把它们标记在黑板或教室墙上。
9.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比较数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们理解“多”和“少”概念的重要性。
10.测验结束后,教师带领会,让他们回忆比较数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节省时间。
教学反思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讨论,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多”和“少”概念,还学会了比较数量的方法和技巧。
这项活动确实鼓励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他们可以互相协作,帮助彼此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她不仅提供了材料和教学方法,还引导学生们理解概念,并在整个过程中提供援助和鼓励。
这个活动可以使用不同的数量和物品类型来增加挑战的难度。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技能和合作意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它们一样多吗教案(附教学反思)
写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它们一样多吗教案(附教学
反思)的报告,600字
它们一样多吗?教案
一、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 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和理解“它们一样多吗”这一概念;
2. 激发学生更多地用数量实物概念来表示;
3. 能准确计算两组物品的数量;
4. 培养学生使用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两组计数物品,如小石子、硬币、小木块等,数量应该不一样;
2. 画本、彩笔或蜡笔等;
3. 两个篮子;
4. 数量计算板或计数工具。
三、教学步骤
1. 向学生介绍一个问题:“假设你有两组小石子,它们一样多吗?”
2. 鼓励学生用实物或图形表示两组物品,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是否相等,引导学生尝试用计数方法对比;
3. 启用游戏形式,分组比较两组计数物品,使学生更加投入到游戏中去;
4. 让学生将数量大的一方放入篮子中,并让他们一起计算出两组物品的总和;
5. 鼓励学生说出两组物品的数量是否相等,让他们用数量画出一个“=”字符;
6. 让学生自由绘制模拟实际情况的数量图形,让他们体会用数量实物比较的感受;
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简要谈论它们一样多这一概念;
8. 最后,用歌曲、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量实物概念。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比较,准确计算两组物品的数量,并且体会到了数量实物概念的概念。
同时,游戏形式也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概念更加深刻。
作为老师,我们应多加提升孩子们的计算能力,让他们运用计数法解决实际问题,扩大其应用范围,准确有效地概念化。
数学他们一样多吗活动反思
数学他们一样多吗活动反思【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活动回顾1.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2.描述活动的主要内容3.总结活动的成果和收获二、分析活动1.分析活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探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活动三、总结和展望1.总结全文的要点和结论2.展望未来,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正文(篇1)在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3,5,7,9,11,13。
它们一共有多少个数?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出每个数字后面的数来找到答案。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数学题是否真的只有一种解法?在本活动中,我们探讨了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数学解题方法的讨论会。
在讨论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不同的数学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等。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数学题的确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法。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代数方法来求解;在解决代数问题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几何方法来辅助理解。
这种跨学科的思考方式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的本质。
然而,在讨论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同学过于追求创新和独特,忽略了基本的数学原理和规则。
这种做法不仅会降低解题的正确率,也会阻碍我们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
其次,有些同学过于依赖某种特定的解题方法,缺乏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种情况也容易导致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束手无策。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目录(篇2)1.介绍2.活动内容3.活动反思4.结论正文(篇2)一、介绍本文旨在探讨“数学他们一样多吗”这一主题的活动内容、活动反思以及结论。
二、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识准备,学生需要了解数的读写、数的意义以及数的加减法;第二阶段是实践活动,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探究不同类型数学的数量关系;第三阶段是交流讨论,学生需要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和发现,并进行互相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班数学活动及教学反思:《它们一样多
吗》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的数量相等,初步感知“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2、愿意参与比较活动,体验发现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花片、积木若干,数量分别为1、
2、
3、
4、5的花朵图片、1—5数字卡片。
2、幼儿用书第页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学习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的数量相等。
2、活动难点:初步感知“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3、指导要点: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的数量相等。
四、活动过程
1、正确判断物品的数量。
出示实物卡一组:它们一样多?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数一数。
出示另一组排列形状不同的实物卡,用同样的方法引导
幼儿学习。
2、学习添“1”或去“1”的方法,初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
“这两张图片上有几朵花?
出示数量2和3的花朵图片。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有什么方法能让它们变成一样多吗?”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使两组数量一样多。
出示数量4的花朵图片,与数量3的花朵图片比较,按同样的方法学习。
出示数量5的花朵图片,与数量4的花朵图片比较,按同样的方法学习。
出示数量为1、2、3的花朵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比2少1的是1,在2的排在2的前面,比2多1的是3,排在2的后面,推出2的好朋友是1和3。
以此类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3、4的好朋友。
3、幼儿操作,概括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的方法。
请幼儿打开用书,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量相等,边做边说一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