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服装专业《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领域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通过学习色彩构成的理论和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应用色彩构成到设计创作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色彩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色彩构成的常用技巧和方法;3. 培养对色彩搭配和表现的审美意识;4. 能够在设计作品中自如地运用色彩构成;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a. 色彩的概念和属性b. 色彩的分类和色系c. 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和色调2. 色彩构成原则a. 色彩对比原则i. 冷暖色对比ii. 互补色对比iii. 对比色对比b. 色彩搭配原则i. 单色搭配ii. 相似色搭配iii. 互补色搭配iv. 三角色搭配c. 色彩表现原则i. 色彩情绪表现ii. 色彩形象表现 iii. 色彩氛围表现3. 色彩构成技巧与方法a. 色彩配比和比例b. 色彩层次和渐变c. 色彩的运用和演变4. 色彩构成的应用实践a.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构成b. 空间设计中的色彩构成c. 形象设计中的色彩构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色彩基本概念、原理和构成技巧,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色彩构成的实际操作练习,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3. 案例分析:分析和讨论经典的色彩构成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构成作品,促进交流和学习。

五、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回答问题、讨论参与等;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色彩搭配、表现效果等;4. 考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六、教材参考1. 《色彩搭配与表现》,作者:XXX;2. 《色彩构成实践教程》,作者:XXX;3. 《色彩构成案例分析》,作者:XXX。

七、教学资源1. 电子教材和课件;2. 实物展示和案例分析资料;3. 色彩构成工具和器材。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色彩是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是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因素。

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

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以及色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

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讲授要点:第一单元:1、色彩的物理性质:2、色的分类与特性;3、色的混合:4、色立体介绍:5、色彩对比理论;6、色彩调和理论。

第二单元:1、色彩的错觉与幻觉:2、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意义;3、色彩的心理感应;4、色彩设计的创意与运用。

四、课程考核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

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并由系及各教研室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检查,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

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认识水彩》蒋智南著人民美术出版社《色彩构成》辛华泉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

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色彩构成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色彩具有共同的视觉审美要素。

色彩知识是以科学研究和事实为依据,具有准确性、明晰性、系统性的特点。

它以研究自然色彩规律为起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色彩艺术语言的丰富内涵和多种表现技能。

因此,学生应从色彩的理论学习和感觉训练两个方面着手,联系色彩形式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形式课程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要求①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要领和基本内容。

②通过讲授理论、作品分析、作业训练,掌握色彩构成常识。

课程结束时进行作业讲评总结。

三、先修课程①设计素描②平面构成四、课程教学重、难点①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并能通过描绘认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搭配,增强色彩表现的审美能力,并将色彩原理与设计相结合。

②使学生在短期内通过大量的调色训练,能够将需要的色彩搭配表现出来。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讲授、示范、范例分析辅导作业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4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的物理特性、视觉生理特征;(2)色彩的三要素;(3)色立体—色彩的表示法………2.重、难点提示(1)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2)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学习和分析以及对色立体的认识;第二章色彩混合(4学时)1.教学内容(1)关于原色;(2)色彩混合的类型;(3)色彩混合的课题练习2.重、难点提示(1)空间混合的规律、条件及特点;(2)色彩混合的课题练习;第三章色彩的对比(4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对比的类型和特征;(2)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3)色彩对比的课题练习2.重、难点提示(1)色彩对比的类型,色彩对比构成的规律和方法;(2)运用色彩对比理论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合理、正确的调整;第四章色彩的调和(10学时)1.教学内容(1)统一调和;(2类似调和;(3)秩序调和;2.重、难点提示(1)掌握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对色彩实践的指导意义;(2)能运用色彩调和理论对色彩之间产生的过分对比进行调整,灵活的构成美的和谐关系;第五章色彩的采集与重构(10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采集的方法;(2色彩重构的方法;(3)自然采集色彩的课题练习与重构设计的实践操作;2.重、难点提示(1)了解色彩采集的方法以及对所采集的颜色进行重组的各种技巧;第六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6学时)1.教学内容(1)底色与图色;(3)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平衡、节奏、强调、分隔、统一;2.重、难点提示(1)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2)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色彩设计提供可靠理论依据;第七章色彩的运用(10学时)1.教学内容(1)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2)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3)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4)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2.重、难点提示(1)在设计中实际应用色彩的能力,七、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开卷2.成绩构成课题练习与设计作品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年;[2]《色彩构成》,肖颂阳刘东霞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形式基础训练》,周至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设计的觉醒》,田中一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色彩构成》,范小春周小瓯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视觉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色彩理论,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熟悉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

2、色彩的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色彩的意象、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联想等。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色彩的组合、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运用实例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属性,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实践操作: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技术水平等。

3、小组讨论: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合作情况等。

4、期末考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课时):讲解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2、色彩的属性(6课时):分别讲解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4课时):分析色彩的意象、象征和联想等表现形式。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12课时):学习色彩的组合、调和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5、实践操作(6课时):进行课堂练习、作业及小组讨论等实践环节。

七、教学资源1、教材:《色彩构成》,作者: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色彩学》,作者:XXX,出版社:XXX。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定位: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创造并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基础运用与对色彩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理解和把握色彩感知能力,学会用色彩语言创造室外设计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色彩感觉、训练动手能力和提高表现技巧,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在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基础前提下,积极引导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命题设计创作,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H)课程设计思路色彩构成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先阐释理论,构建学科理论框架,然后突出实践训练,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在课前、课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手段:实施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配合教学范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教学效果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质养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色彩构成的系统理论知识,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对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色彩构成二、总学时:36学时三、学分:2. 5学分四、课程性质:《色彩构成》为美术学专业学科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与任务:《色彩构成》课程作为一门美术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以及形式美规律的造型艺术学习基础课,其内容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电脑完成构成作业、开发软件功能、创新构成形式。

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

其重点在于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点、线、面和色彩的配置。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1、标准电子课件的使用:以标准电子课件为教学参考书,授课教师在标准电子课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理解,结合最新学科研究动态,丰富和扩大教学内容。

2、案例共享:在教学大纲基础上,授课教师在标准案例上自行增加典型案例,课程结束时统一整合教学案例,由此逐年改进,优化教学案例。

3、参考手册的使用:将历届学生优秀作业做出教学参考电子手册。

手册中学生作业的创意概念、草图、教师评语,可形成展示教学过程、学生思考过程的范例。

4、作业展示:历次课程结束之后,将全部学生作业在展厅做展示,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集中讲评。

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得失,一目了然。

5、多媒体教学:文字、图像、声音的互动,使学生增强感官冲击力度,加强直观效果,非常便于理解课程内容。

构成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创新目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要注重对已有优秀案例的分析和审美,去感受和领悟基础构成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并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本课程三周共计36学时,按教学内容分三个阶段,工具为电脑(用的软件: CorelDRAW, Photoshop);尺子,24色水粉颜料,麦克笔,黑色各种笔号签字笔若干,纸(复印纸,水粉纸),画板,胶布等。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色彩构成英文名称:课程代码: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学时: 48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32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艺术设计4、适用对象:5、先修课程:平面构成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参考书目:《色彩构成》,夏兵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色彩构成》,黄群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构成艺术》,黄英杰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色彩构成设计》,毛雄飞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二、课程介绍1、色彩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基础性专业课。

2、本门课属于艺术设计专业公共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的高度为各种专业的艺术设计提供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的一门课程,通过构成练习,掌握配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3、通过对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性质、调和、对比关系,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色彩的表现手法,掌握审美交织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最终达到较为灵活的运用色彩、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

4、教学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三、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一)学时分配表章学时分配合计讲课习题课实验(践)上机课讨论课其它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4 8 12第二章色彩的对比构成2 8 10第三章色彩调和与秩序2 24 8 12第四章色彩与心理2 4 6第五章色彩的解构与重构2 4 6第六章色彩的应用考试注:以上各课型是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 12学时1.知识点与基本要求:了解色彩的成色原理、色光、色料、三原色、色环、及色彩的功能。

2.实践环节:12色色环制作、明度、纯度、色相推移练习任选其一、空间混合。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艺术类专业通用开课专业:广告设计资讯设计环艺设计动漫画设计交通景观设计艺术系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开课时间:广告、资讯、环艺、动漫第二学期,交通景观第三学期一、课程性质与课程任务《色彩构成》是与平面、立体构成平行互补的设计造型基础课,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

《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量,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对《色彩构成》的学习是一个研究过程,一种方式和一种手段,是为实现更高境界的色彩创造和设计目的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课程计划总课时36课时,在平面构成后开课。

二、对前继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

三、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教学要求概述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的形成一.认识色彩二.色与光三.色彩的形成四.物体色与光第二节色彩的属性一.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二.色彩的三要素第三节色彩的混合一.加色法混合二.减色法混合三.中性混合第四节色彩的表达与色彩体系一.色彩体系与色彩科学的发展二.孟塞尔表色体系三.奥斯特瓦德表色体系四.日本色彩研究体系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以及色彩的几个属性。

作业要求:要求掌握色彩的几种类型;明度推移练习;色相推移练习,纯度推移练习;九调构成练习;加法混合练习和空间混合练习各一张。

教具:范例。

第二章色彩知觉与色彩对比(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知觉现象一.视觉适应二.色彩的错觉三.色彩的易见度四.色彩的同化第二节色彩的三要素一.明度对比二.色相相对比三.纯度对比第三节色彩的其他对比一.色彩的面积对比二.色彩的形状对比三.色彩的冷暖对比四.色彩的肌理对比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和对比规律。

色彩构成 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 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色彩构成教学大纲引言: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感知和认知。

因此,色彩构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应该被纳入教学大纲中。

本文将探讨色彩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一、色彩基础知识1.1 色彩的物理特性- 光的三原色和色光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彩混合1.2 色彩的心理特性- 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色彩在文化和社会中的象征意义二、色彩构成原理2.1 色彩对比- 对比的种类: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互补对比等- 对比的运用:强调主题、增加层次感等2.2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 饱和度和明度对色彩表现的影响- 饱和度和明度的调节方法和技巧2.3 色彩的配比和组合- 色彩配比的原则:类似色、对比色、邻近色等- 色彩组合的运用:平衡、对比、重复等三、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3.1 色彩表现主题和情感- 色彩在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力- 色彩与主题、情感的契合与表达3.2 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对室内外环境氛围的影响- 色彩在建筑、景观等设计中的运用四、色彩构成教学方法与评估4.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色彩构成案例分析与讨论4.2 教学评估- 考试与作品评选相结合- 学生色彩构成作品的展览与评价五、色彩构成教学大纲的意义与作用5.1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5.2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对色彩美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5.3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结论:色彩构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应该被纳入教学大纲中。

通过对色彩基础知识、色彩构成原理、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与评估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并将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系(部):信息工程系教研室:应用教研室日期:2010年01月12日《色彩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04111052、课程名称:《色彩构成》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无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色彩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大家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知识要求:了解色彩成色原理,色光色料三原色,色环,色立体和色彩三要素,掌握利用色谱查找印刷用色的方法,熟练运用调色,色彩配色原理与技法。

技法要求:掌握色彩脱胶方法,认识涂色工具,熟练运用工具进行涂色,熟练运用色彩调和方法进行色彩搭配和色彩设计。

课程内容共分四章,前一章为学习色彩构成所必须研究的有关色彩的物理知识,色彩的生理知识,以及色彩的混合,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等。

后三章为色彩构成法,即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和以调和为主的色彩构成法,以及色彩的心理知识,后三章内容为重点。

(一)色彩构成概论与色彩的基本原理概论广义上的"构成"含有组合结构或建造的含义,体现着一种创造行为。

色彩构成概念——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出发,根据不同的目的性,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幻性,按一定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关系。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科目:色彩构成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色彩构成》是广播电视大学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美术基础课程。

开设《色彩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色彩构成练习,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能够较为灵活地运用色彩、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通过介绍色彩的物理属性和色彩的心理属性,使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能够从理性方面得到提高,同时在教学中也应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水粉色彩构成的练习,掌握配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在美术类专业开设的诸多美术课程中,《色彩构成》是紧接着《色彩》开设的一门美术基础课程,它是在学生有了一些色彩绘画的基础以后,从理论上予以提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配色的原则和配色的方法,以便能够创作出更好的色彩作品。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色彩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数量的色彩构成练习,逐步找到色彩的感觉,掌握基本的配色方法与配色原则。

因此,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形式除了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理论以外,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色彩构成的练习以及优秀色彩构成作品的临摹练习。

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在绘画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并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色彩构成练习作业。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色彩与色彩构成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色彩、色彩构成的概念,了解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

Ⅱ·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第二节色彩构成第三节教与学第二章色彩的本质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光是产生色彩的原因,了解固有色的概念。

06《色彩构成》教学大纲、实训大纲

06《色彩构成》教学大纲、实训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实训(实践)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300022课程总学时:64理论课学时:16实训(实践)课学时:48课程总学分:4理论学分:1实训(实践)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程。

2、通过色彩构成教学,使学生获得色彩构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提高色彩构成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

为学好高等教学艺术类各设计专业课程及接受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根据教学内容,先修课程包括造型基础、色彩画、平面构成、图案造型等一些相关课程。

因此,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联系,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体现专业特点,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感染力,拓宽其思维与技法,发展其空间塑造与想象力,激发创新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使其不断完善,最终达到熟悉艺术设计要素与技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1、掌握本大纲教程的各个部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通过民族和民间优秀传统教育和熏陶,增强自信心,培养高尚的设计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受到必要的实际技能的训练提高色彩构成的设计能力和创作水平。

能顺利而准确的完成本课程的设计。

4、掌握运用色彩构成设计规律,具有与各专业设计的交叉和综合运用设计表现能力。

5、具有分析,评价优秀的色彩构成设计作品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重点难点:重点:色彩构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难点:掌握色彩构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去。

五、建议学时分配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部分学时为16学时,实训(实践)部分学时为48学时。

色彩构成(理论课部分学时:16学时)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赵国志,色彩构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月2、范小春,周小瓯,色彩构成教程,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3、文红,色彩构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4、刘保岳,色彩构成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七、理论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色彩的发生;色彩构成的意义;色彩构成的概念;色彩构成设计;怎样搞好色彩构成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我校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构成形态学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形态构成的设计原则,掌握构成设计应用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色彩构成的概念4学时(理论4学时)
一、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1. 色彩构成的概念
2.色彩构成的表现方法
3.系统化表示法
二、色彩的形成
原色:无法用其它颜色调配出的颜色红黄蓝
间色:两种原色混合所得出的颜色橙绿紫
复色:三种原色和两种以上的间色按比例调配出的颜色
固有色:物体所固有的颜色
光源色:光照本身的颜色
环境色:物体所处环境的色彩对物体所产生的影响
补色:色相环上直径两端正对的颜色被称为互补
三、色彩体系
(一)孟塞尔色彩体系
(二)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三)日本色配色体系
色彩的分类
色彩构成的三属性: 色相明度彩度
明度推移、彩度推移
四、色彩和性格
红:兴奋、活泼、热情、健康有挑战性
橙:饱满、成熟富有食欲感、华丽、温暖、愉快
黄: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
绿:春天、成长、生命、希望
蓝:透明、清凉、冷漠、流动、深远
紫:高贵、庄重、奢华、具有神秘感
白:明亮、干净、纯洁、扩张感
黑:沉静、神秘、消极
五.色系和色调
一、色调的分类
二、色调之间的关系
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临近色关系同类色关系第二章色彩的对比与搭配4学时(理论4学时)
一、明度对比
高长调——明朗低短调——轻柔
中长调——强壮中短调——老成
低长调——威严低短调——沉重
中高调——希望中低调——平凡
二、彩度的对
高强对比——响亮高中对比——强烈
中强对比——强壮中中对比——忠实
低强对比——自然低中对比——平淡
三、色彩的搭配
1、美的定义
柏拉图:美从韵律的均衡中产生
费西纳:美是复杂中的秩序
赫伯特·里德:美是五官知觉到的各种关系在形式上的统一
2、构成形式
(一)均衡(平衡)
(1)色彩的面积、属性是影响配色均衡的主要因素。

(2)不同形状、冷暖、动静给人的重量感是不同的,与配色的均衡具有直接的关系。

(3)色彩均衡的感觉与构图的经营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强调
(1)一般以极小面积的色为强调色,强调的主题要恰当,以形成视觉中心,提高注目性。

(2)采用与画面调子倾向一致的鲜明色,是主色调强调;采用与整个色调对照的小块对比色称之为对比色强调。

(3)采用对比性质作为强调色时须注意:整体色调为高明色时,用暗色来强调;整体色调为无彩色时,用有彩色强调。

(4)强调色的位置和比例关系,都必须考虑配色的平衡。

(三)节奏
1、渐变节奏:按色相、明度、纯度依一定秩序作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呈阶梯式逐渐变化或循环反复。

2、重复节奏:将色相、明暗、纯度、强弱等两个以上的同一要素进行配列,交替反复,造成具有动势的抑扬调子,可以得到井然有序的和丰富多彩的重复节奏。

(四)主从
对比色即异质色彩的对立,但并非各不相干,这种对比关系中有时一方占优势,起支配作用,即为主色。

主色一般用在重要的主体部分,配以对比的鲜艳色,形成画面的高潮,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而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称为从色(辅色、宾色),从属主色。

(五)呼应
1.局部呼应
2.色彩的全面呼应
(六)层次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觉影响着色彩的层次变化。

暖色、纯色、亮色、大面积色一般具有前进感;冷色、含灰色、暗色、小面积色彩具有后退感。

但这仅是一般的概念,而更多的时候,色彩的层次受色彩的明度对比和纯度变化的影响。

(七)点缀
(1)点缀色在面积对比上要恰到好处,把握主色调与点缀色之间的比例关系。

(2)点缀色应灵活地运用纯度的对比变化。

(八)衬托
1.明暗衬托:利用色彩的明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亮色(或暗色)
衬托较小部分的暗色(或亮色)。

如浅色底配深色图,深色底配浅色图。

2.冷暖衬托: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用较大部分的冷色(或暖色)
衬托较小部分的暖色(或冷色)。

如冷色底上配暖色图,暖色底上配冷色图。

3.灰艳衬托:利用色彩的纯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灰色(或艳色)
衬托较小部分的艳色(或灰色)。

如灰色底上配鲜艳的图,在鲜艳的底色上配灰色的图。

4.繁简衬托:大面积单纯的底色上配以小面积的多彩纹样,或以
多彩的背景上配以单纯纹样称为色彩的繁简衬托。

如黑底上的五彩小花。

(九)渐变
1.明暗渐变:无彩色由黑一灰一白的渐变;同种色由明一暗的渐变:按色环顺序由黄一蓝紫色的渐变。

2.色相渐变:类似色相系列渐变、对比色相系列渐变、互补色相
系列渐变、全色相系列渐变和色相混合渐变等。

3.纯度渐变:由灰一艳的渐变。

4.冷暖渐变:由冷一暖的渐变。

第三章色彩的构成方法40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36学时)
一、无彩色变化构成
(1)黑白构成:对比强烈、分明、眩目、刺激,具有阴阳互补的配
色效果。

(2)黑灰构成:深沉、模糊,具有神秘感。

(3)灰白构成:轻飘、软弱,具有暧昧感。

(4)黑灰白构成:如果等级间隔适当,是最具层次感和明快感的构成。

二、色相变化构成
1.同一色相构成
2.类似色相构成
3.对比色相构成
4.互补色相构成
三、明度变化构成
1.等明度差的配色
2.低明度差的配色(短调)
3.中明度差的配色(中调)
4.高明度差的配色(长调)
四、纯度变化构成
1.弱纯度对比配色
2.强纯度对比配色
3.纯度与其他配色因素的关系
五、冷暖变化构成
冷色具有寒冷、沉着、寂寞、深远、理智、消极、冷静、清爽、内向的特点。

暖色易产生紧张、激动、兴奋等情绪,并具有积极、热情、活力、外向特征;
三、【课堂实践】色环、无色彩、冷暖、心理、肌理、调和构成各1张,白卡纸20X20cm黑卡纸25X25装裱
三、[课堂实践]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点线面综合构成各一张,尺寸:白卡纸20X20cm黑卡纸25X25cm装裱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分配表
五、参考书:
《色彩构成(设计教材丛书)》,陈小青,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7/18 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