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含

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阶段,文言文的修辞技巧和表达方式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虚词是文言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虚词不仅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语言成分,同时也承担了表达情感和修辞手法的重要任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道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一、然则

这个虚词的意思是“然而”,表示转折关系。常常用于前一句话是与后一句话有意思层次并排的情形。另外,使用时应注意将“然”和“则”分开使用,不能并称。

例句:“虽快其足,则不暇于言,然则委肆无节,终成恶名。”

答案:然而

解析:通过前后句意思的对比,可以确定使用的虚词是“然而”,表示前后句的转折关系。

二、故

这个虚词的意思有两种,一种表示因此的意思;另一种则表示引出原因的意思。后者必须和原因状语连用,如:因此、所以等。

例句:“今旦光已漏,暮昏色尚收,故曰大夏。”

答案:因此

解析:根据句意,可以确定虚词“故”所表示的意思是“因此”。

三、则

这个虚词的意思有两种,一种表示比较的意思;另一种则表示表达条

件的意思。

例句:“贪财好利,务农止皆以为利,此则并取之也。”

答案:表示比较的意思

解析:根据前面的表述可以知道,“止皆以为利”是一种比较的提示,因此可以推断出虚词“则”在此处所表示的意思也是“表示比较的意思”。

四、乃

这个虚词的意思通常是“就是”,也表示突兀的转换关系,或者强调

后面的内容是因前面的内容造成的。

例句:“借我用者,视我利则借之,反之则不借。”

答案:表示否定的意思

解析:根据前文的表述可以推断出,这里的虚词“乃”大概率是表示

文言文虚词 练习

文言文虚词  练习

1、之

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应。久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

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

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

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

有一个和尚想去南海,就问唐僧,唐僧没有回答他,过了很久,这个僧人借助盛饭吃的箪和舀水喝的瓢的帮助到了南海,就像唐僧夸夸其谈说:“这又有什么难的?”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是让人钦佩,但你的话也说的太过了,你会因为骄傲而被人耻笑的

2、其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予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争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皆出于此乎?

故吾以为,汝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其是耶,其非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3、以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效“挟泰山以超北海”之豪,慕“拥火以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

(一)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

6、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徐而察之

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既而儿醒,大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掣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行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与之俱至于.亶父于:动词,到

B.二吏归报于.君于:介词,向

C.寡人之.乱宓子之:代词,代“寡人”

D.而令之.亶父之:动词,到

解析: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C

[参考译文]

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忧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恳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打算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时常地拽摇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恳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方法来提示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根据他自己的方法治理的状况,确定有许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知宓子贱说:“从现在起先,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方法,你自己确定实施吧。”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完整详解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完整详解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一)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

6、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徐而察之

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既而儿醒,大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文言虚词练习(二)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文言文虚词示例及练习

文言文虚词示例及练习

文言文虚词示例及练习

文言文虚词示例及练习1

(1)到……去。《为学》:“吾欲~南海。”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4)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5)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

(6)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

(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

(8)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9)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

(10)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

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

⑿用在“前”、“后”、“内”、“外”等文言汉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

将下列现代文翻译为文言文,注意之字的用法

一个和尚想到南海去,向唐僧询问,很久了,唐僧没有回答他。僧人借助盛饭吃

的箪和舀水喝的瓢,到了南海,向唐僧夸耀这事说:“这有什么困难?”唐僧说:你的百折不挠, 实在可以(让人)钦佩, 但你的话也过份了, 你将骄傲而被人耻笑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30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

B.睨之,久而.不去/结友而.别

C.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悟前狼假寐

【答案】D

【解析】

2.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

B.颓然乎其间

C.增其旧制

D.其如土石何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D项中的“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故选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

C.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

D.其一犬坐于.前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代词,代指元方/的

B.表目的/用

C.表转折,但是/表递进,而且

D.在/在

故选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所欲有甚于.生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C三项都是介词,在。D项:比。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何陋之.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

C.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D.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同“贴”)

【答案】A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典型例题】

(一)、解释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辍耕之陇上

2.二世杀之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怅恨久之

6.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解释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1.百姓多闻其贤

2.殚其地之出

3.安求其能千里也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专其利三世也

6.其如土石何(三)、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策之不以其道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以伤先帝之明

5.可以为师矣

6.先帝不以臣卑鄙(四)、解释句中介词“于”的意义:

1.管夷吾举于士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所欲有甚于生者

4.吾祖死于是

5.有求于我也

(五)、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2.行拂乱其所为

3.项燕为楚将

4.愿为市鞍马

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六)、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弛然而卧

3.一鼓作气,再而衰

4.起坐而喧哗者

5.佣者笑而应曰

(七)、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非死则徙尔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欲速则不达

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八)、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乃大惊

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4.乃重修岳阳楼

5.陈涉乃立为王【方法指津】

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句”何……之有?”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之”字在下列句子中作为代词的是:

A.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 之乎者也,皆虚词也。

C.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3. “以”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用”的是: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于”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在”的是:

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 “则”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就”的是: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填空题

6.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虚词填入适当的位置。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7. 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入适当的虚词。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吾与点也,无尔诈,无我虞。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翻译题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练习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练习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 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不久,他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追查 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 ② 百千人大呼
在一会儿的时间内,就已经有成百和上千的人员正 在大声进行呼叫。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 《六国论》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1~2连词,表承接“来”“就”。 3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4连词,表转折“却”。
②蟹六跪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③侣鱼虾 友麋鹿。
(一)【而】--用作连词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 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报将军之仇者, 何如?
(一)【而】--用作连词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二、【何】
• (一)用作疑问代词 • (二)用作副词 •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 (四)何:通“呵”,喝问。 • (五)固定搭配:【何如】【奈何】【若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虚词练习原文1:

庭坚学问*,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目: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词有“魁伟之文……”之语

C.其重之也如此

D.乐其林泉之胜

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他的,指黄庭坚的;C项,代词,代苏轼;D项,指示代词,那。

答案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学甫而不为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尤长于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都是表句中语气停顿的语气词。

答案D

高考文言文虚词练习原文2: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徐而察之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B.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

D.而耻学于师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下列句子中,“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8.乃使其从者衣褐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D.不能容于远近

4.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请以剑舞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侣鱼虾而友麋鹿去今之墓而葬焉

C.窃为大王不取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待圣人之出而投缓道路吾尝终日而思矣

B.佯狂不知所之者羡长江之无穷

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虽才高于世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下列句中“乃”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O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臣乃敢上壁

C.今君乃亡赵走燕

D.十年乃成

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因果。B项,第一个“则”表示顺承关系,“就”;第二个“则”表示转折,“可是"“却”。C项,第一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第二个“其”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D项,“于”都作介词,译为“向”。

2.C【解析】A、B、D三项中的“者”都译为“……的人”,而C项中的“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小学生文言虚词练习题

小学生文言虚词练习题

小学生文言虚词练习题

题目一:填空题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文言虚词。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亦”字表示()。

2.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焉”字表示()。

3.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得”字表示()。

4.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其中“也”字表示()。

题目二: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正确的是:

A. 之乎者也,文言虚词之多。

B. 子之往矣,勿复问焉。

C. 吾之爱汝,如山如海。

D. 彼之不存,我将安归?

题目三:翻译题

请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四:改错题

下列句子中,文言虚词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1.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题目五:造句题

请使用文言虚词“然”、“矣”、“乎”、“焉”各造一个句子,并

解释其意义。

答案:

题目一:1. 也,表示“也”的意思,用于加强语气。2. 焉,表示“在这里”的意思。3. 得,表示“得到”的意思。4. 也,表示语气词,用于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题目二:B. 子之往矣,勿复问焉。“之”在这里用作代词,指代“你”。

题目三:1.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并且学习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2. 孟子说:“上天将要给这个人重大的责任,必定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题目四:1.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也”应改为“者”,表示“这样的人”。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应改为“怠”,表示“懒惰”。

30道文言文虚词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30道文言文虚词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30道文言文虚词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1. “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辍耕之陇上

B. 怅恨久之

C. 无丝竹之乱耳

D. 马之千里者

答案:D

2. “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是()

A. 温故而知新

B. 人不知而不愠

C. 敏而好学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B

3. “以”字表示因为的是()

A. 以刀劈狼首

B. 不以物喜

C. 以我酌油知之

D. 徐以杓酌油沥之

答案:B

4. “于”字表示在的是()

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受制于人

C. 战于长勺

D. 苛政猛于虎

答案:C

5. “其”字表示揣测语气的是()

A. 其真无马邪

B. 其如土石何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D. 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A

6. “为”字表示作为的是()

A. 为宫室之美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全石以为底

D. 为天下唱

答案:C

7. “乃”字表示于是的是()

A. 乃不知有汉

B. 乃重修岳阳楼

C. 家祭无忘告乃翁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答案:B

8. “则”字表示就的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则汉室之隆

答案:D

9. “且”字表示将要的是()

A. 年且九十

B. 且焉置土石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不义而富且贵

答案:A

10. “焉”字表示哪里的是()

A. 且焉置土石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惧有伏焉

答案:A

11. “乎”字表示疑问的是()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不亦说乎

C. 此乐何极

11. “乎”字表示疑问的是()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不亦说乎

C. 此乐何极

D.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文言虚词练习

文言虚词练习

文言虚词练习

文言虚词练习

文言虚词练习1

文言实词与虚词

(一)(20xx·随州)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善鸣,求市未能得(擅长(善于))

(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前往(去))

(3)当举群相送耳(全(全部))

(4)使人耽之若是(假使(假如,如果))

2.“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王羲之前往看鹅,心里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1、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稍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当余之.从师也辍耕之.垄上

C、以.衾拥覆屠惧,投以.骨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如土石何

3、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4、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B、或.异二者之为(也许)

C、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者)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说)

5、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竟然)

B、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才)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D、乃.重修岳阳楼(就)

6、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吴广以为然.(正确)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样子)

C、然.志犹未已(但是)

D、杂然.相许(……地)

7、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做)

C、项为.之强(因为)

D、夫子何命焉为.(语气词)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卷石底以.出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11、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2、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攻宋

B、子墨子闻之.

扶苏以.数谏故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知而.不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项都是表转折,解释为“但”“却”;A项前句“以”解释为“拿”“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后句“之”解释为“到”、“往”;C 项前句“于”解释为“在”,后句“于”解释为“对”)

15、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1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②其.真无马邪

2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①休祲降于.天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所欲有甚于.生者

C、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D、①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②王之.弊甚矣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