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合集下载

《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登幽州台歌》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登幽州台歌》原文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登幽州台歌》鉴赏《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这篇《登幽州台歌·陈⼦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作品简介】 《登幽州台歌》由陈⼦昂创作,被选⼊《唐诗三百⾸》。

作者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河依旧,⼈物不同”来抒发⾃⼰“⽣不逢⾠”的哀叹。

语⾔奔放,富有感染⼒。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限;第四句写诗⼈孤单悲苦的⼼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

句式长短参错,⾳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的唐诗三百⾸栏⽬。

【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昂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泪下。

【注解】:(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建。

(2)前:向前看。

(3)古⼈、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的贤明君主。

指:燕昭王(4)念:想到。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6)怆然:悲伤的样⼦。

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

涕下:流眼泪。

【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限渺远,我深感⼈⽣短暂,独⾃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讲解】: 这就是陈⼦昂登《幽洲台歌》的原⽂。

这⾸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昂的重要代表作之⼀。

它的这四句诗从语⾔、⽂字上没什么障碍。

⼤意是,往前看看不到古⼈,往后瞧瞧不见后来的⼈。

天地宇宙茫茫⽆垠,遼阔⽆边,⾃⼰孑然⼀⾝、⽆限孤独,禁不住伤感地流下了眼泪。

不过这只是字⾯上的意思。

但这⾸诗能成为初唐诗坛之绝唱,为历代所传诵,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意思,⽽是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含义,更为复杂的⼼情和丰富的余蕴的。

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得结合陈⼦昂的经历、诗歌主张及创作实践加以探究。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唐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唐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唐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唐诗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初中语文文言文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作者介绍: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

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

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

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著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幼儿唐诗《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诗。

下面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感受下诗人的心情吧!幼儿唐诗《登幽州台歌》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登幽州台歌翻译全文翻译

登幽州台歌翻译全文翻译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鉴赏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登幽州台歌全文注释赏析

登幽州台歌全文注释赏析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鉴赏《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登幽州台歌的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如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幽州台歌字词解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赏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赏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

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

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完整版)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完整版)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幽州台歌(2910 人评分) 8.3 朝代:唐代作者:陈子昂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翻译写赏析收藏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怆(chu a 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参考资料:1、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 :110-111 参考赏析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 年)。

陈子昂是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参考资料:1、王运熙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46-47 鉴赏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4
【精彩翻译】
古代的明君已经见不到了,后 世的贤明之王又来不及见到.茫茫
宇宙,苍茫大地,我是生不逢时,无用
武之地,只能独自悲:这两句诗俯仰古今,写时间之绵长; 直抒胸臆,叹古时明君不可复见,后世贤主无 法遇到。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的惆怅和孤寂之感跃然纸上。
士而建的幽州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10
11
6
【赏析】
后两句:这两句写诗人登台望远。天地之“悠悠”与人之 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 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诗人思绪进一 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 穷而人生有限。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的共鸣。
7
【关于诗人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 州射洪(今四川)人,唐代诗人。 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 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 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
1
2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疑难注释】
1.幽州台: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 在 今北京西南。
2. 古人:诗人生活年代以前的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3. 来者:指像燕昭王那样的贤明君主。 4. 念:想。 5.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 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
8
【主题思想】
《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 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官场失 意、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 闷的情怀。
9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 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
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谋略,军事失利,陈子

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原文:
登幽州台歌
唐初-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

幽州台,即蓟(jì)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

〔涕(tì)〕眼泪。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作者介绍: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出征。

两次从,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

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

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

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

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著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及赏析登幽州台,马蹄声碎,远山如黛,飞鸟时从碧海惊起。

千里共婵娟。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青云直上,冲霄凭阑处,云径深不可攀越。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巴山楚水世界清,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只愿在,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其雄奇的气势和美丽的意象,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

本诗以豪情英发的笔触,描绘了登临幽州城台的壮美景色,以及对友人在此缺席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友人之间情感的表达,诗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一幅壮丽而深情的山水画卷。

诗的开篇,“马蹄声碎,远山如黛,飞鸟时从碧海惊起”,以刻画隐约的景色和与之相呼应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了登山之旅的情境。

接着,“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与友人的思念之情,并通过寥寥数语,将表达情感与描绘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千里共婵娟”,既是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也是对友人寻找成功的祝福,展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下阕的描绘更是引人入胜。

诗人通过形容“青云直上,冲霄凭阑处”,构建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展示了幽州城台的高耸气势。

接着,“云径深不可攀越”,以深远之境、高无限之象,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与追求卓越的渴望。

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则揭示出诗人成功后仍有内心的迷茫与孤独,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最后两句“巴山楚水世界清,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只愿在,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则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全篇的主题。

诗人将世界清新洁净的山川对比于女子清雅的仪态,展示了对纯洁美好的向往。

尤其是最后一句“只愿在,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则将情感的归宿和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融为一体,使全诗呈现出一种深切而又动人的意境。

总而言之,《登幽州台歌》不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壮丽而美丽的景色,更通过对友人之情的表达,体现了诗人较高的情感情调。

唐诗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登幽州台歌》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键入文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译诗】
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泪水流下!
赏析:
1。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赏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2023年《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赏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

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

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2023年《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2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背景意义: 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 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 黄金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 义。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 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 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 明君麾下建功立业!
诵读
前不见古人, 后 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听朗读,品味诗情。
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 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 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 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
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指诗人怀才 不遇、壮志 难酬的感慨 以及对赏贤 任能的英明 君王的渴盼, 也表达了人 生的孤独感
鉴赏品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 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 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 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 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 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鉴赏“念天地之悠悠”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 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
即景抒情诗
教学目标: 1、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
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2、背诵诗歌。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 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 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 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 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 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 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 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 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 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 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 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 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 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 不遇孤寂。这种悲哀常常 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 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 泛的共鸣。
前——后
时间之长
不见

无奈之苦
感慨之深
天地之悠悠

宇宙之广
孤独之切
怆然、泣下
悲苦无限
知识点总结:直抒胸臆
本诗的时空背景:幽州台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 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 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 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 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 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 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 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 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 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还曾建碣 石宫,把梁人邹衍延请入内,师礼事之, 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 睿、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