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7傅雷家书两则展壮大。

颓废:意志衰退,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5.背景链接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在1954年和1955年写给他儿子傅聪的。

傅聪当时在国外学习音乐。

傅雷通过家书这种形式,关心和教育儿子,给儿子智慧和鼓舞,同时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关爱之心和舐犊之情。

课文选取的两则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深情父爱,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反复诵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交流点拨】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交流点拨】第一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

【交流点拨】坚强4.“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

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交流点拨】胜不骄(第二封信,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败不馁(第一封信,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二)深层探究研读第一封信,学生分组探究下列各题:1.针对消沉苦闷的情况,傅雷是怎样劝慰儿子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交流点拨】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一、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 书信的特点。

2. 品味文章生动、丰富的语言,积累名句。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分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父亲对子女的智慧又深沉的爱。

二、重点、难点:1. 学习如何通过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 在深入研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挖掘。

三、教学过程:导入:有人说“没有傅雷,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作为翻译家他介绍并翻译了大量巴尔扎克的作品。

他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作品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作为一位父亲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一)相关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家书,就是远在异地,给家庭的成员写的信。

《傅雷家书》是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

由于是父子之间的通信,所以称为“家书”。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

曾留学巴黎,对音乐、美术、文学均有较深造诣。

1931年回国,译著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

由于在文革中受到迫害,傅雷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书。

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的内容,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闲谈),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作个警种,作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内容预览:7、《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

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4、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养学生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

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文献法自读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

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一、积累字词。

(知识目标)•二、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坚强”(重点)•三、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难点)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目标:学习第一封家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人一向注重家庭教育,古有《严氏家训》,今有《傅雷家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信。

(二)作者及背景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主要翻译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

本文写作背景:简略的说,《傅雷家书》是一位翻译家与国外学习的儿子通信。

通信时间12年,信的数量有180多封,这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训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平等的交流。

(三)积累字词1.生字廓然kuò灰烬jìn 涕泗sì谀词yú相契qì扶掖yè枘凿ruì羲皇xī2.词语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记。

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涕泗横流:鼻涕眼泪交错流淌。

谀词:阿谀奉承的话。

自知之明:了解自己了解得透彻的能力。

扶掖:扶持,提携。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赤子:对故土怀有纯真感情的人。

相契:互相情投意合。

萧萧:形容马叫声和风声等。

气吞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日以继夜:日夜不停。

(四)精读第一则阅读第一封信思考:1、第一封家书,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消沉苦闷之时。

2、针对这样的情况,傅雷是怎样劝慰儿子的?(1)、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九年级语文上册 7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7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傅雷家书两则一、目标定位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

2.体会作者用书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二、学生自学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一封家书》。

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的最好桥梁。

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是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自己惦念之情的。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家书,感受一下父亲对儿子的那一份牵挂。

提问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信后的回信。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信的,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这两封家书有什么异同。

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家书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偏重理性,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充满感情,满怀欣喜,激情洋溢,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是一样的,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提问2:阅读课文,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三、民主讨论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迪心智的句子……提问3:请体会下面两句话,它们的表达效果相同吗?哪一种儿子更愿意接受?对你有哪些启示呢?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傅雷家信两则》讲课方案讲课目标知识目标1.累积词语,掌握“庸碌、凭吊、谀词扶掖、涕泗横流”等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认识作者。

3.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感情。

能力目标1.经过对课文的频频阅读,逐渐体悟作者深刻的人生观及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

2.推断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怀。

德育目标人生有坦途,更有波折,培育学生在不同样的人生境遇中的优异心态。

讲课重点1.理解作者对儿子细风毛毛雨式的教诲及谆谆教育的一往深情。

2.知道傅雷先生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讲课难点理解文中较艰深的语句含意及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觉。

讲课方法1.文件法课前要修业生经过各种门路查阅傅雷的有关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自读法自读课文,大体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主旨。

3.议论法学生互动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讲课过程[ 讲课重点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频频阅读课文提出自我见解或疑问;师生进一步商讨,理解作者对下一代的无量希望与殷切关心。

[ 讲课步骤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在你遇到困难时,你四周的人,包含你的父亲母亲、亲朋,他们是如何帮助你的呢 ?当你在学习获得一点成绩时,他们又是如何对待呢?那么,就先让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傅雷家信两则》吧,它必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板书文题)二、资料助读作者介绍傅雷( 1908~ 1966 年),文学翻译家。

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

20世纪 20 年月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

“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演讲游行。

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

在公民党反动派逮捕的威迫和恐吓下,被寡母逼迫避离乡间。

1927 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议论。

1931 年春接见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公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激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掌握书信格式2.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整体把握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完全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

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创设朗读情境,把握书信内容,体会书信所表达出的作者的情感。

2.研读赏析,质疑讨论,走进傅雷,了解其人。

3.生活链接,采用书信的形式,书写心得体会。

重点难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感悟。

2.认识到个人、事业的成功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3.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4.学会给亲人写信,婉转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

家信、家书则是家人书写家事、传递私情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家信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其中究竟书写了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两则,来共同学习。

探究新知:1.明确重点字词谀.词(yú) 扶掖.(yè) 枘.凿(ruì) 廓.然无累 (kuò) 涕泗.横流 (sì) 重蹈覆辙.(zhé) 气吞斗.牛(dǒu) 相契.(qì) 羲.皇(xī)上人灰烬.(jìn)2.书信格式的要求信封左上方填写收信人的邮编及其地址;信封中间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

称呼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

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

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

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的地址及邮编。

正文(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

空两格,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
课题
傅雷家书两则
本学期总
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三、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默读课文,思考:
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 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Hale Waihona Puke 间复备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二、探究:
点拨: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 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点拨: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点拨: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 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和“赤子之心”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来唱唱两首歌:《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

听了后,有什么感受?《一封家书》这首歌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对家中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是怎样的一种亲情呀!“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来。

”作者独在异乡为异客,孤单、寂寞之情自不必说,而此时格外惦记的是家中的父母、兄妹,想象着亲人的团聚。

一首刘德华的《回家真好》已不知不觉又在我身边响起,是啊,回家感觉真好……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我给妈妈买了一件毛衣,别舍不得快穿上吧!”多么朴实的话语,虽然看似是一些生活琐事,但在简单的问候中却让人看到了无价的孝心。

毕淑敏曾写过“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所以我认为哪怕是一枚含有温情的硬币,哪怕是一句简单但只要发自内心的问候,都能透露出儿子对父母的爱,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话语,在我看来,比起美丽的夸夸其谈要强千百倍!《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了在外工作、生活的儿女,对父母的牵挂和依恋交织成天下游子们共同的心愿心声。

歌词中流露出很强的游子思乡思亲之情,但我想,在家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对儿子的思念,也绝不会比儿子对他们的思念少。

九年级语文上册 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安平县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安平县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安平县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7《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内容,把握融会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2.理解“坚强"的内涵,真切体会到作者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3。

领悟如何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坚强”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导入,并复习书信格式。

1.刚才我们听的是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那你能说说书信的格式你听出了哪些?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还要写上署名和日期2.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流露出很强的游子思乡思亲之情,尤其能从游子的思亲中感受到父母的思子。

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无疑成了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

著名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自己的惦念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封家书。

(出示课题《傅雷家书两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说说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一封信:1954。

10。

2 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信:1955.2.26 欣喜成功之时。

2。

从这两封家书中,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勇敢、坚强的人三、抓住文眼,领悟主旨不错。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1)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一、从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心得导入新内容学生自由谈与父母共同阅读的感受。

二、学生重新品读课文站在儿子的角度默默地充满感情地品读:朗读,具体感悟:读后用“从……一(几)句,我读到了……”的句式谈感悟。

(1)朗读指导:站在“儿子”的角度,则应细心揣摩儿子在收阅两封信时的不同情绪、不同心境下的语音、语调、语态等。

如第一封信应读出在父亲的慈爱、劝慰和鼓励下重又感到自信、振作、愉快、充满信心的情绪;第二封信应读出父亲为儿子取得成功感到的激动和骄傲之情,读出父亲要求儿子在艺术人生之道上保持谦卑不断追求的殷殷期望之情。

(2)感受示例:从“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几句,一方面我读到了人生充满了起伏跌宕的曲折经历,对此应该尽量处之泰然,保持心态平衡;另一方面我读到了父亲书信语言表达的优美贴切、比喻的形象生动,从中窥见了父亲作为一个翻译家其学识之渊博、语言功底之深厚。

这启发了我,一定要多读多积累多运用。

三、比较阅读,拓展思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十八岁和其他》与《傅雷家书两则》比较阅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爱有时是非常、非常寂寞的,不可说的。

它是一条潜伏在海洋最深处的一股暖流,无声息的、无波浪的、缓缓的,却是永恒的流动。

——杨子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后比较:《十八岁和其他》与《傅雷家书两则》两篇文章,作者都是以写给自己儿子的书信的形式,对子女进行教育,于细微中见深广,个例中见一般,在洒脱而深沉、光洁而又伟大的父爱中沐浴着时代的柔风细雨。

引导学生试从语言特点、教育的内容、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

(一)语言特点杨子推心置腹,朴素、真挚,真实再现内心的体会、朴素的心情,提出真挚的建议,充满浓郁的家庭生活气息。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新人教版傅雷家书两则课题名称主备人组长签字教学目标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司、对儿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的理解教学方法及教具朗读法、自主合作、小组字习课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等内容。

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第二课时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VCD片段。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明确:“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三、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傅雷对儿子的赞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与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这样一个更高的要求。

要求儿子在艺术上“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这是艺术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四、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7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导学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含义:庸碌、凭吊、扶掖、谀词2、复习书信的格式3.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二、交流探究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以上问题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4.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提示: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5.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提示: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一、从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心得导入新内容学生自由谈与父母共同阅读的感受。

二、学生重新品读课文站在儿子的角度默默地充满感情地品读:朗读,具体感悟:读后用“从……一(几)句,我读到了……”的句式谈感悟。

(1)朗读指导:站在“儿子”的角度,则应细心揣摩儿子在收阅两封信时的不同情绪、不同心境下的语音、语调、语态等。

如第一封信应读出在父亲的慈爱、劝慰和鼓励下重又感到自信、振作、愉快、充满信心的情绪;第二封信应读出父亲为儿子取得成功感到的激动和骄傲之情,读出父亲要求儿子在艺术人生之道上保持谦卑不断追求的殷殷期望之情。

(2)感受示例:从“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几句,一方面我读到了人生充满了起伏跌宕的曲折经历,对此应该尽量处之泰然,保持心态平衡;另一方面我读到了父亲书信语言表达的优美贴切、比喻的形象生动,从中窥见了父亲作为一个翻译家其学识之渊博、语言功底之深厚。

这启发了我,一定要多读多积累多运用。

三、比较阅读,拓展思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十八岁和其他》与《傅雷家书两则》比较阅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爱有时是非常、非常寂寞的,不可说的。

它是一条潜伏在海洋最深处的一股暖流,无声息的、无波浪的、缓缓的,却是永恒的流动。

——杨子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后比较:《十八岁和其他》与《傅雷家书两则》两篇文章,作者都是以写给自己儿子的书信的形式,对子女进行教育,于细微中见深广,个例中见一般,在洒脱而深沉、光洁而又伟大的父爱中沐浴着时代的柔风细雨。

引导学生试从语言特点、教育的内容、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

(一)语言特点杨子推心置腹,朴素、真挚,真实再现内心的体会、朴素的心情,提出真挚的建议,充满浓郁的家庭生活气息。

傅雷的文字含蓄、凝重,平实却寓意深刻。

(二)教育的内容都教孩子如何堂堂正正做人。

杨子洋溢着对孩子的理解、期望和深爱,傅雷深深地懂得,这爱不能只停留在父子之情上,而应该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关爱儿子之机,给予了儿子更多的艺术砥砺,也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让他知道艺术的尊严、国家的荣辱,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

(三)教育的方式只有平等对话和理解,才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所以家庭教育,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开展。

我们看到,两位父亲都在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沟通。

四、学生讨论交流,多角度评说人物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

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围绕下面几个方面来回答。

“父爱”——《傅雷家书两则》表现了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他时刻关注儿子点滴的成长,儿子消沉,他循循善诱,化解儿子心头的迷雾;儿子演出成功,他为其骄傲,赞赏儿子的谦卑与理智。

开头那声亲切的呼唤更是柔情万丈。

“朋友”——朋友应该是精神上的互相慰藉、互相理解、互相关怀。

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傅雷父子在艺术上的志同道合,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在进行艺术和心灵的交流。

这种交流是平等的、亲切的。

“激励”——父母对孩子的激励永远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家庭环境与成长”——傅雷给了傅聪以爱。

既是慈爱,也是严爱。

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在赞赏孩子的同时,也鼓励孩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做新中国的钟声”,终生地追求,苦练。

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崇高的目标,才塑造了一位优秀的钢琴家。

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的话题说一句话。

示例:父爱是你做错事时重重的一巴掌。

……五、活动互动,体验亲情1.畅所欲言:我爱我家。

在你的家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同学们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总结:通过美好的回忆,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到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也再一次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

2.分享升华。

分享感人的亲情故事《母亲的牙托》,讨论以下问题:说一说:(1)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

(2)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们听。

(3)面对父母对家庭的贡献,你打算怎样做呢?想一想:(1)“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谈谈你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

心语放送: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爱。

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先把你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再和大家交流分享。

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六、布置作业1.鼓励学生结合名著导读,在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与《贝多芬传》等书。

2.给父母的一封信——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3.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并记录下你的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傅雷家书两则傅雷教学反思1.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说教,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所获得的启示更全面。

3.教学时,既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地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想的肤浅理解,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资料链接一、作者资料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

字怒安,号怒庵。

上海市南汇县人。

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

“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

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的学潮,在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

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

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二、翻译大家傅雷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等。

罗曼·罗兰4种:《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

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

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

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等书。

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三、《读书不仅仅增加知识——傅雷教子读书》一次,傅敏由于忙于球赛而未能背出《岳阳楼记》,垂着头,心中忐忑不安,等着父亲批评。

平时对儿子要求极严的傅雷这回没有发脾气。

他使劲吸着烟,半晌才缓缓地说:“过去,私塾先生要学生背书,子曰、诗云,即使不懂,也要鹦鹉学舌地跟着念和背。

诚然,死记硬背不宜提倡,然而平心而论,似也有其道理。

七八岁的孩子,记忆力正强,与其乱记些无甚大用的顺口溜,不如多背些古诗古文。

中国的好诗文多得很,一首首一篇篇地储存在脑子里,日子长了,印象极深。

待长大些,再细细咀嚼、体味,便悟出了其中意义,这叫做反刍。

若到了二三十岁,甚至更晚才开始背,怕也难记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都是经验之谈哪!……”望着已经知错的儿子,傅雷翻开《岳阳楼记》这一篇,让儿子高声朗读,然后意味深长地说:“范仲淹先生登岳阳楼,将览物之情归纳为悲喜二意,指出古之仁人忧多而乐少。

然后说明自己之忧乐俱在天下,正见他确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真意。

还记得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么?”“记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傅雷点点头:“那么你想想看,为什么同样登高望远,同样登岳阳楼,所见之景是一样的,而他的想法与别人不同?他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和他的经历、思想有什么联系?全文是怎样一层层展示它的中心的?……”望着父亲那眼镜片后慈祥、智慧的目光,傅敏重重地点点头。

二十多年后傅敏回忆起来,耳边似还响起父亲那熟悉的声音:“做学问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工夫,不能自欺欺人呵!”四、《〈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献辞》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

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

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

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吧!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吧!注:这是傅雷先生1937年为本书写的献辞,一九八六年再版时应读者要求重新收入。

——编者(原载1937年商务印书馆《约翰·克利斯朵夫》第1卷,罗曼·罗兰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