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6期2014年12月

V ol. 16, No. 6

Dec., 2014基础英语教育

Journal of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邵金荣

摘 要:本文依据“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一则写作教学课例,并通过对此课例进行系统分析,逐步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辨能力。通过对“以读

促写”教学实践的回顾,论述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以读促写

中图分类号:G623. 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2536 (2014) 06-0062-05

一、引言

英文写作能力作为听、说、读、写四项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语言技能。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用英语准确表达思想,继而真正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王秀梅,2008)。但出于升学的压力,国内对于高中生这一群体的研究并不多见。据调查,国内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几乎都未安排专项的写作课程,这样的教学安排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的研究甚少,至于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则更是不甚了了。

为了探讨如何走出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一个写作教学课例。该写作课例主要依据“以读促写”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而设计,由“范文阅读、习作撰写、写后审改”三大教学模块组成,旨在逐步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辨能力。本文将对“读写的本质与关系”以及建构主义理论进行阐述,并结合在课例中具体实施的一系列活动,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对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的启示。

二、理论基础

(一)以读促写,读写相通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阅读是解码、编码以及识别的过程。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进行解码,获得作者原想表达的信息(高瑞雪,2013)。在阅读中,读者试图重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不仅在持续接收作者传递来的信息,同时也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感觉和理解材料的内容。

写作是创建作者思维的过程,即通过语言表达思想。通过写作,学生分析并整理自己的思想和关于某个话题的知识。一项写作任务涉及选择、组织素材和编码个人的思想,以至最终形成连贯的文本。

读和写的关系密切,阅读是读者的输入性语言活动,而写作是作者的输出性语言活动。研究表明,写始于读,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促进学习者感知语言,从而为语言的产出做好准备。“以读促写”,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和写作相互

促进、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运用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有效性,达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建构主义理论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具有社会性,知识是个体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和协作而建构的,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或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活动中的“情景创设”“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郭晓英,2011)。

三、课例展示

该课例基于以上两种教育理念,由“(写前)范文阅读”“(写中)习作撰写”和“(写后)三审三改”三大教学模块组成,其中,范文阅读主要利用整体性阅读和目的性阅读技能完成,旨在帮助学生在写前构建相关文体的知识图式;习作撰写又细化为两个教学重点:一是选定主题、规划提纲、整理并准备素材,二是独立写作,下笔时做到脑中有(提)纲,心中有感(想),手中有(语)料;三审三改分三步进行,稿件在历经教师评改、同伴互评、自我审阅后,最终被打磨成可以提交的终稿文章。

(一)写前——范文阅读

阅读材料选择是否得当是英语写作训练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阅读活动开始之前,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范文呢?

1.精选范文,保证语言地道、有趣、难易适度

首先,所选的范文要保证语言地道,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富于趣味性和思维启迪性,最好与学生正在学习的教材内容相关。这样的范文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话题的认识,能在潜移默化间帮他们建立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主题的意识。其次,范文在选择上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语言上要难易适度。根据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1985)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决定二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比学习者自身水平稍高一些的信息。目前在ESL教学中,多数的教授者和学习者较为接受Schmitt和Carter所建议的标准:文章中约95%的词汇应在读者的掌握范围之内(转引自刘苏力,2006)。所以,结合国内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和测试的现状,包含7至8个生词、长度约为300词左右的篇章比较合适。另外,在适宜的情况下,从文学名著中选取合适的片段用以讲授某类体裁的文章,如记叙文,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范文。

2.解构范文,帮助学生建构文体知识图式

所谓解构,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分析一篇服务于写作教学的范文。写作从阅读范文开始,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速览全文,识别文章的组织结构。阅读范文从整体性阅读开始。首先,教师可以就范文的主题进行提问,审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构想,之后通过完成根据范文设计的整体性阅读任务,如补全文章的思维导图等,让学生较为快速地认识文本的组织构架。如有必要,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就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讨论。教师在速览全文阶段只要求学生梳理出范文的整体框架,而某些细节性问题,如怎样才能增加故事发生的真实感等,在这一阶段则不必细讲,但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去关注文中的此类信息。

第二步:反复拆解范文,引导学生在细节理解中掌握写作技巧,学习语言知识。在学生概览范文、从整体上理清文章脉络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逐层推进的目的性阅读活动,引领学生解构范文,从细节上去领会写作的构成要件了。

在这一阶段,所有的阅读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学生带着明确目的多次回读范文,范文就犹如洋葱般被逐层剥开,阅读任务不再枯燥,学生对范文的理解也变得更加轻松、透彻。在完成这些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受到“读写互通”观点的启发。通过讲练结合,以及与教师和身边同伴的互动,学生逐步意识到写作时应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