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与心理距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审美解读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在失去克莱尔之后,苔丝开始对自我价值进行反思,最终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 自己的手中,选择了与仇人同居以缓解家境窘迫的局面。虽然这种选择带给她 无尽的痛苦,但这也体现了她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苔丝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偏见和压迫,也是因为她在追求自我价值和 爱情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难。然而,尽管在面临困境时苔丝曾经陷入迷茫 和痛苦之中,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并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计而 努力奋斗。这种勇敢的精神和对命运的坚韧不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是一个美丽、善良、勤劳、坚韧的女孩。然 而,在那个男权主导的社会,苔丝的美丽和独立个性却成为了她的原罪。她被 诱奸,被迫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订婚,然后在新的婚宴之夜向丈夫坦白过去的 不幸。然而,她没能得到丈夫的谅解,两人分居,苔丝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苔丝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杰作,被誉为“威塞克斯系列”中的 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部小说中,哈代通过对苔丝·德伯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 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下一个贫穷乡村女孩的挣扎与抗争。苔丝的悲剧不仅 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扭曲所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生活的贫困使她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到一 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然而,她在那里却被少爷亚历克诱奸。这个事件对苔 丝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她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亚历克的诱奸行为不 仅侵犯了苔丝的身体,更是对她纯洁心灵的摧残。这种伤害使得苔丝在以后的 情感道路上始终挣扎在阴影之中。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 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深入的社会 问题探讨和生动的人物塑造而著名。这部小说描绘了女主角苔丝的悲剧命运, 以及她在男权社会中与三个男人的复杂情感纠葛。本次演示将从女性主义视角 出发,对苔丝的悲剧进行深入解读。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分析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分析
么是自然性格人性品质的集合:社会性格则是指人的内在品
由此产生让苔丝去认本家.然后趁机嫁给有钱人的愚蠢想法。
当苔丝受到侵犯并拒绝嫁给亚雷后.苔丝的母亲感到非常沮
丧和失望.她不停地抱怨苔丝只顾着自己,不为家里人着想。 她甚至责备苔丝说如果不想嫁给亚雷就应当更小心一些。苔 丝的母亲从未考虑过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她从来没有警告过
实深刻地了解苔丝。亚雷的引诱从肉体卜.毁了苔丝.他像鬼魂 一样无时无刻不烦扰苔丝。这种烦扰使苔丝羞于见人。不能像 其他人一样正常地生活下去。迫不得已。苔丝远走他乡,去一 个无人认识她的地区。即使这样。她不光彩的过去也总是萦绕
她心头.使她无法释怀。
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苔丝作 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个人.必然会形成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 意识和道德观念。她的思想和行动也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
无形的手——命运——将苔丝玩弄于股掌之中。
苔丝自始至终都承受着社会世俗对她的束缚和偏见。苔 丝在被侵犯后回家不久.她与所谓的表哥不正常的关系就在 被厌倦。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命运,还是当时同本所有待嫁 或已嫁女人的命运.她们必须成功地依附上一个男人。只有男 人才能保障她们的生活和荣耀。相对来说,紫姬是成功的,虽 然源氏公子一生都在不停地追逐着一个又一个女人.但紫姬 永远是他心灵的港湾。他一手将她养大,她是他的女儿。也是 他的妻子,这种既是亲情又是爱情的复杂情感是源氏公子除 紫姬之外,在任何一个女人那里都无法感受到的。 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是异常深刻的:一是促 进了Ft本书面文学的萌发和诞生。日本最初没有文字,只有口 头流传的神话、传说等。中国典籍东传之后,日本人才借用汉
一切对于苔丝来说都太迟了。苔丝已经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
那察尔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各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从亚里士多德理论看苔丝的悲剧《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构成的。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为背景,将时代、个人、命运三个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1、社会环境背景引发了苔丝的悲剧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某种严肃、完美和宏大行为的摹仿,它借助于富有艺术润色功能的各种语言形式,并把这些语言形式分别用于剧中每个部分。

从时代悲剧上看,《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个体农民贫困破产的悲惨状况,愤怒的控诉资本主义制度,揭露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伪善以及法律的不公。

作者通过对苔丝遇见亚雷、克莱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行为摹仿来营造一种悲剧氛围。

2、苔丝性格是悲剧产生的内在因素亚里士多德还提到,悲剧的主人公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

从性格悲剧上看,苔丝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是真诚、勤劳、坚强,富于牺牲精神和反抗性,她很早就承担家庭生计,对家庭的责任感,人的尊严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她在困难和不幸面前表现出坚强的性格。

苔丝的形象有农村妇女的美德。

她淳朴、善良、真诚、热爱劳动,她生活的原则是自食其力,不羡慕荣华富贵,没有虚荣心,她对贵族家世并不稀罕,对克莱德爱是真诚纯洁的,丝毫没有参杂贪图财富与地位的想法。

她一直憎恶痛恨亚雷,当她明确的意识到自己的一生是被亚雷毁掉时,便毅然刺死他,这一行动虽表现出她对社会恶势力强烈的反抗精神,但最终她逃脱不了死亡的悲剧。

3、哈代的宿命论思想为苔丝命运抹上浓重的悲剧色彩从命运悲剧上看,苔丝的一生都带有偶然性和命中注定的色彩,它们相互扭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制约着苔丝的一生,这些看似偶然的因素,却形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将她推向悲剧的结局。

在她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被迫按照父母的意愿到所谓的本家那里找活干,成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开始,她不断遭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美学——以黑格尔悲剧美学为依据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美学——以黑格尔悲剧美学为依据

外国文学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美学——以黑格尔悲剧美学为依据李晓雪扬州大学摘要:《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苔丝的悲剧历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运用黑格尔悲剧美学的相关理论,探究书中人物的三种不同层次冲突,从冲突、结局等方面浅析书中蕴含的悲剧美学。

关键词:黑格尔;苔丝;悲剧美学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一书描写了一个纯洁但命运悲惨的少女,她在冒充的本家做工时受到了亚雷的玷污,在新婚之夜遭到了丈夫克莱尔的抛弃,最后为了家庭,迫于无奈又被亚雷占有,看到了克莱尔回归想与她重归于好,在绝望中又杀了亚雷,最终自己被判处死刑。

书中尽管蕴藏着自然美、音乐美、天人合一之美,但美却一步步走向毁灭,撕碎给人看,它既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的交响乐,同时也体现了对黑格尔悲剧美学的阐释。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精华是他的辩证法,他是第一个用辩证的矛盾冲突学说来说明悲剧的;黑格尔认为在悲剧中存在代表各自伦理力量的相对立的人物,他们都站在自己坚持的那一方,相互冲突,由此造成了悲剧的结局。

一、黑格尔的悲剧美学悲剧美学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历来为人们所关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一切艺术中最适合于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1]。

他重视冲突,强调具有普遍意义的巨大力量的冲突,这种冲突合乎规律的发展,必将导致悲剧结局。

黑格尔在论述冲突的重要性时,把冲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物理的或自然情况下而产生的冲突;第二种是由于社会条件而产生的精神冲突;最后一种是由精神本身差异而产生分裂,最终形成的冲突,在这三种冲突中,第三种是形成悲剧的真正冲突。

诸如天灾人祸这种自然冲突,即第一种冲突,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但它往往只能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产生消极作用,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冲突其实算是一种低级冲突,真正的悲剧虽然也会难免引起人们的悲伤,但其影响从性质上来说是积极的,这种悲剧带来的力量可以使人们为之振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是由于强烈的心灵震撼而产生的共鸣。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
有关悲剧性 的论述 , 亚 里 士 多 德 认 为 悲 剧 性 的 特 殊 效 果 在 于 引起 人 们 的 “ 怜 悯 遇 的 厄 运 ”, 才 能达 到 这 种 悲 剧 的 效 果 ; 黑 格 尔 认 为 悲剧 的特 性 根 源 于 两 种 对 立 理 想 和 势 力的 冲 突 ; 是 伦 理 的 自我 分 裂 与 重 新 和解 , 伦 理 实 体 的 分 裂是 悲 剧 冲 突 产 生 的 根源 。 悲剧 冲 突 是 两 种 片 面 的 伦 理 实 体 的 交锋 。 在黑格 尔看来 , 冲突的悲剧性 在于 : 理由, 而 同 时 每 一 方 拿 来 作 为 自 己 所 坚 持 的那 种 目的和 性格 的真 正 内 容 却 只 能 是 把 同样 有 辩护 理 由的 对 方 否 定掉 或破 坏掉 。 ” 恩 格 斯 深 刻指 出 : “ 历 史必然 的 要 求 与 这 个 要 求 实 际 上 不 可能 实 现 ” 是 悲 剧性 的 冲突 ; 鲁迅则认为悲剧是 “ 将 人 生 的 有 价 值 的 东 西 毁 灭 给 人 看 ”。 而按 照哈 代 的 看 法 , 人 类 悲 剧 的 基 础 与 根 源 丁个 人 跟 不 当的 、
生 计 工 具 给撞 死 了 。 而在此之前 , 他 的父 亲
家 的 苔丝 》 这 一 著 名作 品 中 , 作 为 哈 代 悲剧 倦 中 与 一 辆 邮 车 相 撞 地 位 , 为哈 代 赢 得 了世 获 知 苔 丝 家 原 来 是 名 门 望 族 德 伯 氏的 后 能 回心 转 意 早 日回 到 自己 的 身边 。 但 是 无 界性 的 杰 出 小 说 家 的 声 誉 。 本 文 主 要 分 析 裔 。 于 是 异 常 虚 荣 的 德 伯 就 执 意 要 女 儿去 尽 的 生 活 苦 难压 倒 了她 , 住 屋被 房 主 收 回 , 德 伯 家 的苔 丝 中 的 悲 剧性 特 征 。 亚历克家认亲 。 高 洁 的 苔 丝 本 来是 不 想去

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原因

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原因

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原因摘要: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德伯家的苔丝》(下简称《苔丝》)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最能体现他“性格与环境小说”创作精神的重要作品之一,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她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先后受到两个男人的摧残,成了“堕落”的女人,最后为了复仇杀死了亚雷,被送上断头台。

苔丝的悲剧因素很多,本文分析了苔丝的悲剧原因,并以较大篇幅阐述了苔丝的性格缺陷,强调了苔丝悲剧的主观因素,旨在帮助读者更充分地认识苔丝这一艺术形象,进一步全面理解和把握小说中的主人公。

关键词:苔丝;悲剧;原因;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

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个性的毁灭。

《苔丝》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苔丝》中女主人苔丝是一位纯洁而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外出打工,因年幼无知而屡屡受害,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

为换取家人的生存,她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复仇的利刃杀了亚雷,被送上断头台。

“像游丝一样敏感,像雪一样洁白”的苔丝终被完全毁灭。

“任何悲剧……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社会矛盾的反映。

”[1]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环境和苔丝的性格缺陷所造成的,是苔丝的性格与环境冲突的结果。

我想这也正是哈代创作“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初衷。

苔丝的结局是悲惨的,其命运颇值同情,她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回味和思索。

本文从苔丝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阐述了苔丝悲剧的客观性因素,进而分析悲剧的主观因素——苔丝的性格缺陷,进一步探讨《苔丝》的悲剧性。

一、苔丝的悲剧是家庭酿就的悲剧“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2]苔丝的悲剧就发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这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直接造成了苔丝的不幸,他们和苔丝的悲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移情与心理距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审美解读

移情与心理距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审美解读

移情与心理距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审美解读前言《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小说以苔丝作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贫穷乡村女孩在遭受天灾人祸和社会压力的同时,与两个男人之间的纠缠与命运的较量,最终以悲剧的结局结束。

本文将从移情与心理距离的角度入手,来审美解读这部名著。

移情的概念移情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概念之一,指个体将情感投射或转向另一个对象的现象。

在小说中,苔丝最初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做工匠的安吉尔身上,但最终她向后者表达了自己的爱情。

心理距离的作用在小说中,苔丝在与安吉尔和德伯两个男人的交往中,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宿。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距离过大,她和这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这种心理距离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提供了悬念和戏剧性,同时也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思考。

悲剧的审美意义小说以悲剧的结局结束,苔丝的生命最终无法获得圆满的发展。

尽管这对于读者来说是悲痛的体验,但从审美的角度来讲,这种悲剧结局有着自己的优点。

首先,悲剧可以深化人们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于世界的认识,在灰暗的生活中寻求更深层次的智慧和真理。

其次,悲剧可以引起读者的共情和反思,从而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应。

最后,悲剧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态度,传达出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义。

《德伯家的苔丝》的审美特点《德伯家的苔丝》作为一部经典悲剧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情节的紧凑和严谨度小说中的情节编排经过精心的设计,不仅流畅连贯,而且恰到好处。

同时,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和刻画也非常精准,让读者对于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人物形象的丰富和鲜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苔丝是一个坚韧和热爱生活的女孩,安吉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德伯则是一个执着于自己爱情的农民。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原因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原因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原因作者:王琪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1期[摘要] 苔丝,一个纯洁善良的农村姑娘,而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却摧毁了她。

通过对女主人公悲剧的分析,表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苔丝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 苔丝悲剧纯洁宗教伦理道德喜爱《苔丝》,喜爱她那唯美的图画,画中美丽而又单纯的姑娘,即使遭受到恶人的玷污也没有使她的纯洁受到任何的质疑。

不幸一次一次地降临到她的头上,痛恨那个社会的不公和残忍,教人心疼,但他们从未给予过她关心、珍惜和呵护。

即使是克莱后来的幡然悔悟也更让我们为之痛心和无可奈何!最后行刑前,她的美丽而又带着绝望的神情深深让我为之动容,忘不掉苔丝曾经和克莱不期而遇时天空那抹紫罗兰色或粉红色的朝霞;忘不掉为了躲避别的男人的注意,而剃掉自己眉毛的无奈之举;忘不掉面对亚雷再一次纠缠时,她奋力拿起手套砸向对方的情景;更忘不掉当再次看到从巴西回来落魄的克莱时,苔丝那忧伤而又带着一丝悲哀的眼神。

忧愁的艳丽,她,已成为我们心中的经典了。

《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该小说讲述的是纯真美丽的农村姑娘苔丝在家庭经济非常窘迫的情况下,到纯瑞脊“攀亲戚”,遭富人亚雷的奸污。

而后,小生命的夭折及村子里人们的唾骂和讽刺下,苔丝离开了家,来到了塔布篱农场当了一名挤奶女工,和新派青年克莱深深相爱,新婚之夜,苔丝向他倾诉了她的遭遇,但却因此被抛弃。

于是,苔丝便被人视为“道德败坏的女人”。

为生活所迫,苔丝不得不又同亚雷同居。

这时,在巴西学习农场技术染上热病的克莱,苔丝的丈夫,从外回来请求苔丝宽恕。

苔丝因而陷入绝望之中,她认为是亚雷毁了她一生的幸福,便把他杀死。

两个年轻人在树林中的简陋草屋度过了美好的几天后,苔丝被处以了绞刑。

苔丝,是一个很纯洁、很善良可爱的农村少女,是一个担心家庭和丈夫胜过关心自己的伟大女性,再读《苔丝》,我不禁为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不平,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一个勤劳善良,一心想靠自己的双手谋得幸福的少女,最终却作为杀人犯而被送上了绞刑架?“苔丝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远农村个体小农经济带来深重灾难的维多利亚时代。

苔丝悲剧的理性解读

苔丝悲剧的理性解读

灰姑娘情结使得苔丝期望通过嫁给富人来改变自己及家人的经济状况。

但由于过于现实的婚姻观与不同阶层的道德观冲突导致了苔丝人生的悲剧性结束。

引入从社会制度与结构转型、宿命论、女权主义及苔丝性格缺点等视角来分析托马斯·哈代名著《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社会制度与结构转型论过于意识形态化,而且小说中苔丝与克莱尔堕入情网的泰博特草(Talbothays)奶牛场,正是因靠近近代工业化象征的铁路才做大。

女权主义分析则将人类完全置于男女对立的角度,认为是男权制度与道德观对女性的残酷压制造成了悲剧。

这些分析认为苔丝完全是被动受害者。

本文将分析苔丝出于经济理性的灰姑娘梦对悲剧形成的作用。

灰姑娘情结地位低下的灰姑娘辛德瑞拉因参加王室选妃的舞会而被王子看中后嫁入皇宫,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灰姑娘情结(Cinderella complex),指漂亮、优雅但缺乏独立性格、地位低下的姑娘将获得解救的希望寄托在像王子一样的外部力量,心理学中也泛指女性缺乏自信、害怕独立、渴望被照顾而早早地把目光投向了恋爱与婚姻及维持不正常婚姻的现象。

苔丝的灰姑娘梦是理想主义的爱情与现实主义的交易的结合。

维多利亚时代,婚姻往往是来自贫困家庭但受过一定教育、相貌出众的姑娘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小说中两位与苔丝发生感情的男子均来自远高于她所在的社会阶层。

他们像童话中的王子一样愿意娶地位低下但漂亮的苔丝。

第一场灰姑娘梦苔丝及其家人希望利用她的美貌来改变她本人及家人的经济状况。

16岁的苔丝被父母派往本家艾莱克府上寻求帮助。

艾莱克父亲是一位诚实的商人,靠商业与放贷发了财,拥有连绵好几英亩的崭新房产。

苔丝的家人为能攀上富裕的本家而兴奋不已。

她母亲对她说:“好啦,无论如何,这总是你的一个机会;我敢肯定,他戴的是一个漂亮的钻石戒指!”她劝苔丝想办法吸引住艾莱克:“这就对了!像你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孩儿,这是一个好机会呀!”弟妹们也催促她赶紧答应到艾莱克家去养鸡,否则他们就没有大把的金币了。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姓名:杨锐班级:1332802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指导老师:熊进萍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着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地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等重大社会问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故事内容:在小说中女主角苔丝德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但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的庄园去做工,后被地主的大儿子亚雷奸污。

怀着身孕的她回到了家乡。

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

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想不到丈夫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独自到了巴西。

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

恰在这时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

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使得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

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

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

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使悲剧达到了项峰。

关键字:苔丝、悲剧、社会、命运、性格正文:一、社会悲剧: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

而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进行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

而女主人公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女儿,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她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分析

[摘要]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注意作品中悲剧人物的典型代表,本文从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两个方面深层分析了哈代创作《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悲剧命运;宿命论;牺牲品一、前言托马斯·哈代是19 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入侵下英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和人民的遭遇,揭示了在维多利亚盛世掩盖下深刻的社会危机。

在这部作品中存在着浓厚的悲剧命运意识,以下将从两方面予以详细分析。

二、社会环境因素托马斯-哈代出生于多塞特郡的乡村,自小受祖母和母亲的影响很深。

她们俩都是在英国乡下长大。

在那里弥漫着宿命论色彩。

所以这种宿命论的观点直接影响了哈代的创作。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人物的悲剧都被他自觉不自觉的归为“命中注定”。

在他的观念中,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力量。

“他掌握着我们的命运”。

这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在控制着宇宙的一切。

正是这种力量掌握着人们的命运。

无论你如何的挣扎,最终都逃脱不了。

所以,在他的作品的人物遭受不幸时,他总是要对命运发出抗议。

在苔丝死后,哈代就把苔丝的死归为命运的捉弄和不公,认为是命运的捉弄才让一个“纯洁的女人”遭受如此的不幸。

当时的社会现状使他产生了一种极度悲观失望的情绪。

他既不能够认识到社会变化的真正根源,也找不到社会未来的真正道路。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希腊命运观念,把这种状况归为命运的安排。

苔丝的命远悲剧,来自哈代的悲观主义世界观。

处于19 世纪末的哈代,由于维多利亚后期大英帝国开始衰落,萌芽的资本主义摧毁了小农经济,农民的生活普遍陷入困顿之中。

作为现实主义者,哈代可以复制出生动的现实图画,而作为思想家,哈代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他认为现实的危机与不可克服的矛盾,是神秘而不可预测的宇宙意志在敌视作恶多端的人类,哈代认为人在同环境的斗争当中,软弱无力,受着命远的支配。

《德伯家的苔丝》中安格尔.克莱尔悲剧的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安格尔.克莱尔悲剧的分析

外国文学《德伯家的苔丝》中安格尔•克莱尔悲剧的分析黄 静 南阳理工学院 摘要:文学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出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悲剧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就非常擅长悲剧作品的创作。

他刻画出了大量的悲剧角色,从中展现出人们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

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中,哈代成功地向人们展示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伪善的道德伦理观。

本文将会从男主人公安格尔•克莱尔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人物心理两个方面来讨论其悲剧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悲剧;伦理道德;纯洁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悲剧就是其中一个。

作家通过描述复杂曲折的事件来向读者展现痛苦的或悲伤的故事情节。

在悲剧中,主人公通常都会遭受一定的挫折,或其自身会有一些不足,直至失败或是死亡。

在这不幸的结局当中,通常都蕴含了一定的人生道理。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悲剧之一。

这部作品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传递了作者的道德观。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在研究苔丝的悲剧,却忽略了安格尔•克莱尔。

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勇于挑战传统的世俗观念,但却不能够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本文将从安格尔•克莱尔的角度来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来讨论造成克莱尔悲剧的真正原因。

一、《德伯家的苔丝》简介(一)关于作者——托马斯•哈代托马斯•哈代(1840-1928),1840 年出生于多尔切斯特,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

哈代出生于一个建筑师的家庭,从小就被作为建筑师来培养,并在伦敦和多塞特工作了十年。

1871年,哈代出版了《计出无奈》,以此开始了他作为一名小说家的写作生涯,很快他就取得了成功。

哈代的人生观是非常悲观的,主导其小说的主体就是人类对于残酷的命运、不公的机遇以及严苛的环境所进行的徒劳的斗争。

他勇敢地挑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揭露了伪善的道德、法律和宗教,尤其描绘了在工业资本入侵英国的乡村之后,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风俗等方面的悲惨遭遇。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作者:潘鸿海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21期潘鸿海内容摘要: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因素交织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摧毁了她。

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

家庭的贫困成为她的悲剧的重要因素。

社会把她逼上了绝境。

亚雷时时伸出罪恶之手,“撒旦”蹂躏了自然之花。

克莱也是受害者,他的始恋终弃,摧毁了苔丝的精神和心灵,使她走到了生命的边缘。

苔丝本身的性格造成她美丽的悲剧。

关键词:大自然之女社会性格悲剧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一生优秀作品很多,《德伯家的苔丝》是他代表作品中一部分量颇重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出身贫苦农家,具有大自然纯朴本性的女子苔丝的悲剧一生。

她为家庭境遇所迫,外出谋生,为富家子弟诱奸,从此在生活、婚姻等方面接二连三受到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和打击,最后在绝望中走上杀人的道路,被处死,使悲剧达到项峰。

一.社会、家庭织就了悲剧的大网苔丝在小说中露面时,家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她的父亲是个小贩,懒散而又愚昧虚荣。

当他从多嘴的特令安牧师那儿听到有关自己贵族家庭历史的消息后,竟喝醉了酒,出了洋相。

母亲先是挤奶工,后来洗衣,庸俗浅薄,不谙世事。

苔丝共姐弟七人,家庭的沉重一开始就给她的命运笼上了阴影。

在她父亲死后,她家的房屋土地租期也就到了,一家人被扫地出门,无处安身,她不得不以牺牲自己的人格为代价当亚雷的情妇,从而换取家人的安顿。

这就使她和克莱的重新团聚成为一种彻底的不可能,以致使她达到了绝望的极致。

在苔丝失身以后,社会所有的贞操观念步步深刻影响着她的生活,最终成为她悲剧的思想根源。

人们歧视她,她自己怀着一种犯罪感、内疚感、自卑感,使她不敢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本深爱着她的克莱也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不能原谅她的过去,而选择了离开,最终使她在失望中委身为亚雷作情妇,从而失去了与悔悟后的克莱重聚的可能,在自己绝望的情况下,她把一切归为亚雷给她带来的失贞,杀了他。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色彩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色彩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色彩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名作。

小说主人公苔丝带有浓烈的悲剧色彩。

通过对苔丝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物性格的描述与分析,可以深刻地了解与认清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对作品有更透彻的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意图有更深入的感知。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苔丝;悲剧色彩;道德;一、苔丝的悲剧形成过程及根源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以苔丝为线索,将英国的农民阶级的毁灭描述得极其逼真而深刻,通过对苔丝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物性格的描述与分析,可以深刻地了解与认清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对作品有更透彻的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意图有更深入的感知。

1宗法制社会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被侮辱的乡村姑娘苔丝的悲惨遭遇,苔丝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农家,一家人都要靠一匹老马耕地生活,但是一次意外,老马因苔丝的失误被撞死,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苔丝想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谋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可是在她到德伯太太家认亲,也由此使她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最终酿了苔丝的悲剧。

苔丝生活在一个宗法制社会,统治阶级无情地破坏了一切宗法及封建的关系,使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悲剧的社会,农民阶级的命运也成为了悲剧,即使拥有一部分生产资料的农民,也逃脱不了破产的结果。

苔丝这一心追求个人幸福的善良朴实的姑娘,也没能逃脱这一恶运,她是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一个代表人物,她像所有的农民一样,等待她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悲剧,她的这种不可逃脱的命运正是在这种社会进程中形成的。

2苔丝身份转变的苦难苔丝是一个善良朴实的农家姑娘,一家九口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父亲身上,父亲也只是依靠一匹老马的耕种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但是由于苔丝的缘故,老马被撞死了,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原本作为农民的苔丝不得另找其他的工作来维持生计,这样她原来的农民身份就发生了转变,开始向工人阶级进行转变。

苔丝在听从母亲的建议之后去德伯家认亲,寻求活计,但是在这期间,她却遭遇了一系列艰难,被人侮辱又抛弃,生下孩子,孩子死亡,离家到牛奶厂当挤奶工,这一个个遭遇使苔丝的生活艰难不已,她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与痛苦。

浅述《德伯家的苔丝》悲惨生活的根源剖析

浅述《德伯家的苔丝》悲惨生活的根源剖析

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浅析《德伯家的苔丝》悲剧的根源专业:英语学号:111410280040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9.20论文摘要《德伯家的苔丝》创作于19世纪末期,这部小说带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作者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

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位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

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

本论文将试着以19世纪末期的社会因素、命运因素及性格因素这三个方面为出发点进行展开研究,剖析女主人翁苔丝悲剧生活的根源。

希望通过对该小说的社会背景及故事情节的再次呈现,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苔丝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苔丝;悲剧;根源ABSTRACTT ess of the D'Urbervilles was created in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being full of strong tragic color. The writer Thomas Hardy(1840-1928)was a famous British poet and novelist. He was regarded as Shakespeare in English novelist by the critics.This novel mainly talked about a beautiful, pure and kind-hearted girl –T ess’s tragic life, then to express the deep moral sympathy to those women who lived in the underclass and rural area. Kind-hearted Tess should have enjoyed the sweet love and happy marriage, but on the contract, her life road is rough and bumpy. This thesis will try to do some studies and analysi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to find out the real root causes of tragedies, the social factors, the fatalism and the personal character in the novel. Just hope all of us can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T ess’s tragic life after reading this thesis.KEY WORDS:Thomas Hardy,T ess of the D'Urbervilles,T ess,tragidy,root causes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二、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1)第二章作者及故事梗概 (2)一、作者托马斯.哈代 (2)二、小说内容简述 (2)第三章创作背景概述 (3)一、19世纪的英国农村 (3)二、宗教反叛 (3)第四章悲剧根源解析 (4)一、社会因素 (4)二、命运因素 (5)三、性格因素 (6)结论 (8)参考文献 (9)第一章绪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文阅读能使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这部优秀小说,找出导致主人翁苔丝的悲惨生活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内容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个性、家庭、社会及宗教的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个人性格悲剧,伦理道德悲剧,社会家庭悲剧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

《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

作品中的悲剧性主要有性格悲剧、伦理道德悲剧和社会家庭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作者通过讲述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

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二.《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向往人生的真和善,却遭到伪恶势力的打击。

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独有的方式和命运抗争,但个人性格、伦理道德、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终使这位纯真的女人走向了毁灭。

1.个人性格悲剧亚里士多德曾不无歧视地为女人下了这样的定义:“女人之为女人是因为她们的身体缺少某些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陷而遭受痛苦。

移情与心理距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审美解读

移情与心理距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审美解读

移情与心理距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审美解读
孙雨竹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托马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因其强烈的悲剧震撼力受到广泛欢迎.这种悲剧审美的产生首先源于读者的移情,然后通过心理距离产生外位于苔丝的地位,并最终内化为心理距离,产生悲剧审美.即通过心理距离的特殊形式——时间和空间的遥远性,人物和情节的特殊性质以及超自然力量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其中,读者即审美主体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是悲剧审美产生的重要力量.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孙雨竹
【作者单位】天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注定的悲剧命运--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J], 孙莉娜
2.性格悲剧与心理悲剧——《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性格分析 [J], 何芸
3.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J], 陈艳玲;冯子函
4.《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区与哈代的悲剧意识 [J], 孑L俊霞;
5.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必然性 [J], 冯亚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最终沦为一名杀人犯走上刑场。

许多评论家认为命运是导致苔丝悲剧的根本原因,的确,命运在一定程度上酿成了苔丝的悲剧。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这场悲剧。

因此本文的主旨在于进一步分析究竟是什么“谋害”了苔丝。

关键词:自尊;世俗偏见;双亲失职:贫穷《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通过讲述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

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

许多人认为苔丝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超自然力,比如命运的左右。

在小说中,苔丝是一位纯洁的女性,她性格上不存在任何导致悲剧的缺陷。

她在无知的情况下被亚雷克侵犯,作为一名受害者,等待苔丝的不是社会的同情和怜悯,而是人们的异样眼光和唾弃。

由此,苔丝与命运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苔丝竭尽全力摆脱萦绕在脑海中的不光彩的过去,奋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但这一切都无果而终。

她被世俗和社会打上罪人的烙印,并屡次被侵犯她的人设计陷害。

更可悲的是当侵犯者——亚雷克逍遥法外时,苔丝却独自承担所有的不公。

最终,绝望中的苔丝刺死了亚雷克,并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

哈代似乎借此表达,每一个人都是命运手中的玩物,命运主宰一切。

在与命运的交锋中,人始终处于劣势。

苔丝首先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了错误的人,随后又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

当她拼命地抵触错误的人的时候,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她。

这个错误的人影响了苔丝的整个人生。

而当她遇到正确的人时,残酷的命运甚至连坦白的机会都不曾给予苔丝。

当苔丝在婚前企图向安吉尔告知不光彩的过去时,她的坦白信竟然阴差阳错地被塞到地毯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情与心理距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审美解读作者:孙雨竹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1期摘 ;要:托马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因其强烈的悲剧震撼力受到广泛欢迎。

这种悲剧审美的产生首先源于读者的移情,然后通过心理距离产生外位于苔丝的地位,并最终内化为心理距离,产生悲剧审美。

即通过心理距离的特殊形式——时间和空间的遥远性,人物和情节的特殊性质以及超自然力量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

其中,读者即审美主体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是悲剧审美产生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移情 ;心理距离 ;悲剧审美 ;读者一个贫民家的女儿因为一场认亲而失了贞洁,身世飘零,抱恨千古。

这样的题材故事看似老套,但在哈代笔下,《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却成为世界文学名著的经典,因其强烈的悲剧震撼力受到广泛欢迎。

对于《苔丝》这一悲剧性主题,中外学者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研究:一是从社会、性格以及命运悲剧方面探讨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二是将《苔丝》的悲剧研究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将苔丝的个人命运悲剧看作乡村文明对抗不可逆转的现代文明的悲剧,三是从弗莱的“原型说”探究苔丝作为“羔羊”和“殉道者”形象在《苔丝》这部小说中的原型再现,四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男权压迫造成的女性悲剧及进而探讨女性自主解放之路,五是从古希腊悲剧、圣经文学和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哈代悲剧小说的形式来源。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对于《苔丝》悲剧性主题的探讨大部分限于悲剧产生的文学外部因素,而鲜有从审美角度探究《苔丝》中的悲剧效果。

何为悲剧审美?在悲剧审美过程中,作者、文本和读者又有着哪些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读者如何在悲剧中体会美感?读者审美的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哈代又是怎样在《苔丝》这部小说中用自己的创作让读者完成悲剧审美的呢?这些都是本文中需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一、移情:自失于对象之中自古希腊开始,悲剧在西方文学中即享有崇高的地位。

作为一种严肃的艺术,悲剧比其他戏剧形式更能唤起人的感情,即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的唤起人的怜悯和恐惧[1]。

亚的话为探究《苔丝》中的悲剧审美提供了一个思路:悲剧情节必然通过人的审美心理产生悲剧效果。

随后黑格尔提出了伦理的相互冲突与和解理论,表示真正的悲剧快感产生于“永恒正义的权力的合理性,我们在看到有关人物的毁灭时仍然感到安慰(庆祝永恒正义的胜利)。

”[2]然而他这种“胜利的庆祝”过分注重客体内容,却忽视了主体的参与这一产生悲剧审美的积极审美力量。

在接受美学看来,读者即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作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接受者能动的参予是不可想象的。

”[3]正是读者这一能动因素的参与赋予了作品以生命。

首先,阅读《苔丝》不带有任何实用的或科学的目的,这仅仅是人们的一项审美活动,正如欣赏一朵花、一幅画。

在阅读中,读者把自己全神贯注的凝聚在这本书里,仿佛这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这时,读者与苔丝的界限就从意识中消失,读者会因为苔丝境遇的悲惨而伤心或因苔丝和克莱的爱情而欢喜。

这种主体与客体界限的消失在叔本华的书中有很好的描述:“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也即是说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是对象的存在而没有知觉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和直观分开来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既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观景象所充满,所占据”[4]。

在主体和客体同一的过程中,就会自然的把主观情感投射到客体中,站在客体的位置上,即读者在阅读《苔丝》的过程中产生代入感,会因为苔丝的命运而产生情感的波动。

这也正是美学家立普斯提出的“移情作用”[5]。

然而,“移情作用”的产生不仅仅源于客体本身所具有的“美”,还在于客体与读者的智力特点和个人经验存在一致性。

这样的悲剧故事能够激发读者内心的同情心,产生代入感。

苔丝的故事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悲剧震撼力,源于形象取材于生活。

哈代在回忆自己创作时曾提到,他故事中叙述的鲜明的妇女形象都是以他的故乡,一个英国西南部的小镇中与他朝夕相处的妇女为蓝本,进行的凝练和再创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身处英国边远小镇的妇女的生活以及思想状态。

同时,苔丝的故事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审美性还在于,它描绘了在任何时代都可能存在的状况:贫困但善良的姑娘对待生活的真诚,面对爱情的渴望以及身份家庭的悬殊带给两个人爱情的问题,拥有强烈自尊心但出身于社会下层的妇女去与社会身份地位高的亲戚相认时遭到的冷遇和不幸。

这些使得处于相同的情境,拥有相似的性格的年轻姑娘更能理解这种精神和行动上的痛苦,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想到的不是苔丝的悲惨遭遇而是自身的经历。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移情作用的产生必然需要读者的参与,对于悲剧价值的最终实现审美主体起着重要作用。

二、距离化:回归自我然而,“移情作用”带来的是读者与悲剧主人公的融为一体,这种心理上的重合带给读者的仅仅是悲伤不能自已,却无法达到悲剧中的快感和审美效果。

在巴赫金看来,移情不是审美活动的目的,“真正的审美活动还没有开始呢”。

在审美活动中,“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在移情之后都必须回归到自我,回到自己的外位于痛苦者的位置上。

只有从这一位置出发,移情的材料方能从伦理上、认识上或审美上加以把握”[6]。

这里,巴赫金提出的“外位于痛苦者的位置”也正是布洛提出的“心理距离”[5],即介于我们自身与对我们发生影响的事物之间的距离。

在我们设身处地体验到苔丝的痛苦之后,回归到自我,与苔丝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便能组织移情中产生的材料,完成审美活动,体验到故事中的悲剧美。

朱光潜对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极为推崇,并将它应用于悲剧心理的研究,提出悲剧使生活“距离化”的几种方法[7]。

这些距离化的手法使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分离,看似是作者采用的写作技巧,实则是对读者“审美期待”的预测,以期使读者产生外位于苔丝的地位,进而使《苔丝》这部悲剧作品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一)时间和空间的遥远性这里首要谈及的手法是空间和时间的遥远性,即产生距离感是“让戏剧情节发生的时间是在往古的历史时期,地点是在遥远的国度”[5]。

这种手法会因距离感使悲剧人物产生崇高感,也因其距离使悲剧降低恐怖性,增加审美效果。

整个故事发生在保留着古风古貌的英国西南部小镇“维赛司”,这个在哈代笔下虚构出来的小镇沿用自古维赛司王国,这里的景致保留着未受维多利亚时期工业文明影响的相对闭塞古朴的特色,“是一处群山环抱、幽深僻静的地方,虽然离伦敦不过四个钟头的路程,但是它的大部分,却还不曾有过游历家和风景画家的足迹”[8]。

这样的背景设置无疑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加深了距离感。

(二)人物和情节的特殊性质传统的悲剧中,悲剧英雄往往具有超越一般人之上的品质或意志。

面对一些非常状况,情节往往安排悲剧主人公做出异于现实生活的选择。

即通过人物和情节的非常性质的安排增加了“距离”。

在苔丝身上被作者安排上某些不寻常的品质,特别是苔丝的反叛精神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年轻姑娘身上是不可想象的。

生活在世俗道德、宗教礼法观念浓重的维多利亚时期,一个失去了贞洁的女子只能选择与那个男子结合。

而苔丝却不愿为恶魔和无爱的婚姻束缚,勇敢的生下孩子想以一己之力抚养。

在牧师拒绝为孩子洗礼后,她自己为孩子行洗礼,她那时是“心平气静”,因为如果上帝不承认,“那这种天堂,无论为自己,无论为小孩,就都不稀罕了”[8]。

试想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成长在如此闭塞的地区的年轻姑娘,这是多么的“离经叛道”。

她自主意识强烈,质疑传统的贞洁观,认为“一切有机体都有回复本原的能力”[8]。

这种性格的刻画使苔丝这一形象与现实中的普通人产生距离,从而增加了悲剧的崇高感。

情节安排的“距离”体现在有些悲剧成因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避免。

故事中的主人公苔丝面对现实中很少有人会遭遇到的因为爱情会触碰法律的选择。

现实中,即便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也会选择符合道德和法律的看似明智的选择。

苔丝最后死亡的悲剧结局的间接成因是亚雷,直接成因是法律的制裁。

法律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工具,但也可能因其冰冷刻板成为不幸的制造者。

而在现实中任何反叛的少女很少起到杀人的念头,试想苔丝和克莱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如果苔丝在克莱回来找她时选择远走高飞而非杀掉亚雷,只要有家人的谅解她仍然有机会过上世俗的幸福生活。

在此可以看出普通人在现实中会尽量采取不行动,就可以避免悲剧结局。

所以情节安排的非常性质使它脱离生活,而高于一般生活。

(三)超自然力量悲剧中的超自然力量是悲剧得以展开的中心,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当主人公被某些超自然力量所裹挟,悲剧也往往从此时展开。

这种发源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观昭示着主体所蒙受的苦难常常带有偶然性,而企图超越命运的限制必然会带来灾祸。

张谷若在译本序言中提到:“哈代基于他那悲观主义思想,在他自己解释他那些悲剧人物时,常常归咎于…命运的捉弄‟;他在具体安排细节时,也常常运用偶合和预兆。

通常说,必然正是无数偶然的总和;预兆往往是事发前必然出现的迹象”[8]。

父亲那匹可怜的老马的死是苔丝悲剧命运的开始,“在他们这样的人家,才真的算是倾家荡产”[8],而苔丝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她想撑起这样的责任。

这种神秘的巧合使她被迫去亚雷家认亲,也由此走向恶魔的怀抱。

苔丝答应安玑的求婚是因为她以为安玑看到她那封陈述自己过去的信而选择包容原谅了她。

新婚之夜,当苔丝“供述”自己的罪恶时,安玑“心里还是照旧像瘫痪了的一般”[8],因无法接受苔丝曾经的经历而选择出走,使苔丝本燃起希望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这封本该被安玑看到的信也成为偶然因素造成进一步推动苔丝的不幸。

这些偶然因素共同构成必然,成为影响人物命运的关键因素。

在这部小说中,这些超自然力量或是悲剧的预兆或是推动悲剧情节发展的因素,既有古希腊的宿命论观点,又因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化而增强悲剧的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距离化的手法,《苔丝》作为一部悲剧主题的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使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世界与读者生活的世界不同,产生外位于作品的地位。

因此在阅读中,读者不仅要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读者的阐释中小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小说中哈代欲表达的悲剧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悲剧,而经读者的再解读丰富了悲剧的内涵。

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曾谈到:“意义不确定性与空白在任何情况下都给予读者如下可能:把作品与自身的经验以及自己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产生意义反思。

这种反思是歧异百出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接受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3]因此读者的参与创作更加丰富了悲剧的审美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