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对社会的影响
公共卫生安全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可能对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

经济负担
由于病例增多,医疗资源消耗, 治疗成本增加,以及因病缺勤等 原因,手足口病会给社会经济带 来一定负担。
社会恐慌
疫情爆发时,公众可能产生恐慌情 绪,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面临的挑战
早期诊断困难
手足口病症状与其他疾病症状 相似,易造成误诊。
疫苗接种
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 提高接种覆盖率,降低感 染风险。
控制措施
隔离治疗
对于确诊患者,及时采取 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病 毒传播。
消毒杀菌
对患者接触的物品和环境 进行消毒杀菌,阻断病毒 的传播途径。
健康检查
定期对手足口病易感人群 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 病情并采取防控措施。
05
手足口病的社会影响与挑战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 肠道病毒,其感染过程涉 及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 相互作用、病毒的复制和 扩散等环节。
感染过程研 究
发病机制研 究
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仍不 完全清楚,但研究发现免 疫应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 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过 度免疫应答导致的炎症反 应。
治疗手段研究进展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可以治疗手足口病,但已 有一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 显示出一定疗效,如中药 单体化合物、核苷类似物 等。
病毒变异快
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且 易发生变异,使得防控和治疗
难度增加。
缺乏特效药
目前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 药物,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缓
解症状。
社区和个人的责任
01
02
03
社区组织
社区应加强卫生管理,做 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卫生部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出易记 易操作的15字防病口诀:“勤洗手、吃熟食、 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吃熟食、喝开水”:避免了从污染的 食物和水等途径的传播;
“勤洗手、(衣被)晒太阳”:避免了接触 传播,其中包括对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各种物 品都要消毒;
“勤通风”:不仅指室内居室要勤开窗 通风,也要求尽量少去人员复杂、空气质量 较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从空气飞沫传播的途 径。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 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 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 消毒处理;
7.一周内,一个学校出现5例或一个 班级出现2例以上病例时,要立即 报告县疾控中心;根据疫情控制需
要则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为期10天。
(而)疫情趋势预测
从近年报告的疫情资料来看, 手足口病每年的发病时间高峰 位于5—7月份。因此我县手足 口病在未来将会保持增长趋势, 疫情形势非常严峻。
二、 流行 环节 及流 行特

(一)传染源
该病的潜伏期为3~6天,传染源 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 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 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 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 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 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 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 要传染源。
(八)生活污水:用50mg/L有效 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九)垃圾:用1000mg/L有效氯 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卫生 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 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 理。按照规定,丙类传染病应该 通过网络直报。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手足口病培训资料》PPT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资料》PPT课件
天以内。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住院指征
▪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将其转至指 定医疗机构:绵阳四0四医院在手足口病 的重症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分离出CoxA16,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 增长,初步查明CoxA16为本病病原 ▪ 197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
.
3
国内流行情况
▪ 1981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数病 例零星报道,但缺乏病原学支持
▪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发 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两年 散发流行,1986年又出现爆发。两次爆发的发 病率分别达2.3%和1.9%
色素沉着
.
14
重症病例表现:
▪ 神经系统症状:脑干脑炎、脑膜炎等 ▪ 呼吸系统症状:肺水肿 ▪ 循环系统症状:心衰、休克 ▪ 3岁以下,在病程1~3天发生
.
15
死亡原因
▪ 神经源性肺水肿 ▪ 脑干脑炎、脑疝 ▪ 循环功能衰竭
.
16
EV71感染特点
▪ 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较高
.
17
临床不典型病例
发热。 ▪ 可伴有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
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11
口腔疱疹
▪ 性质:小疱疹或溃疡 ▪ 部位:舌、颊粘膜、硬腭多见,偶可见于
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 症状: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
年幼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流涎、拒食 等。
.
12
手足及其他部位
▪ 出疹时间:口腔疱疹后1-2天
.
22
确诊依据
▪ 确诊时必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 确诊EV71病毒感染,必须在临床诊断的

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04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挑战与机遇
挑战
手足口病病毒变异快,防控难度大;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度不足,防控意识不强;基层医疗机构诊 疗水平参差不齐,影响防控效果。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足口病疫苗研发取得重要突破,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政府和社 会各界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现手、足、口、臀部皮疹(疱疹)或伴发 热到附近医院儿科或手足口专病诊疗区就诊 。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发现疑似病例, 及时电话通知家长带小孩就诊,并将患儿情 况及时报告教育部门。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 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 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治
支持治疗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患者随访和健康教育
定期随访
对手足口病并发症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 理问题。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手足口病及其并 发症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疾病的 认知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加强预 防宣传,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技术 • 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 手足口病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 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 为主,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 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发病原因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 毒引起。

2024年手足口病培训课件-(带特殊条款)

2024年手足口病培训课件-(带特殊条款)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带特殊条款)手足口病培训课件一、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它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高发,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包括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粪便或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

二、病原学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这些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具有球形结构,直径约20-30纳米。

它们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一段时间,从而增加了传播的风险。

三、流行病学四、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患者在潜伏期末期和发病初期具有传染性。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

口腔溃疡通常位于舌、颊粘膜和咽部,而手足皮疹则呈现为红色丘疹或水疱,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病程约1周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

鉴别诊断方面,手足口病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如疱疹性咽峡炎、风疹、水痘等。

六、治疗与预防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护理。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多饮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口腔溃疡可使用局部止痛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等。

手足皮疹可外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乳膏等。

对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应的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我国已批准使用肠道病毒71型疫苗,为儿童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优秀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优秀课件

流行概况
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 行的报道: – 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 – 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 – 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
中分离出CoxA16,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 增长,初步查明CoxA16为本病病原 – 1959年提出HFMD命名 – 197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
• 2001年4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手足口 病爆发,患病率达6.65%。
国内流行情况3
• 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 模的手足口病疫情,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29 例,其中22例死亡.
• 安徽、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都 有报告
病原学
• 肠道病毒共72型,包括脊灰病毒、埃可病 毒、柯萨奇病毒、EV68—EV72。能引起 手足口病的有20多型
•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成人感染很少见 • 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
HFMD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 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 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
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 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传播途径
•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 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 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 绢、牙具、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 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 污染的水源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医疗 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医源性传播。
易感人群
国内流行情况1
• 1981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 数病例零星报道,但缺乏病原学支持

(医学课件)手足口病诊治进展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手足口病诊治进展PPT演示课件

100 90
病理表现
脑干脑炎、 脊髓炎,大 部分病例有 基底节;纹 状体炎症病 变 (病变程 度:脊髓、 延髓>桥脑> 中脑);全 脑炎,脑疝
全身血管 扩张淤血, 淋巴组织 改变(生 发中心淋
大体照片显示:小脑扁桃体疝 大体照片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巴细胞坏 死,细胞 数量减少)
心肌炎 轻度腓
大体照片显示:肺切面颜色暗红 肺淤血、肺水肿、肺出血。 . 大体照片显示:口腔粘膜红疹
60000
2008年5月2日起列入 法定传染病报告
2009-2011年均值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40000 20000 0 1 5 9 13 17 21
.
25
29
33
37
41
45
49

流行病学
2011年中国内地手足口病例数、死亡人数
2011年全国内地共报告手足口病1619706例,发病 数在法定传染病中居第一位,死亡人数509人,占 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的95%。
数据来源: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
.
Company Name
手足口病疫情
2012年5月21日前中国内地手足口病例数、死亡人数

2012年1月1日-5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740226例,重症7557例,死亡217人,较去 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32.65%,83.24%,92.04%。
.
我国近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
重症病例主要死因

主要死因 肺水肿 出血 顽固性休克 脑疝。 平均死亡年龄为1.5岁。
60 50 40 30 20 10 0 <1岁 1岁 2岁 3岁 死亡病例
160
unconfirmed otherEV EV71 Cox A16 EV71 proportion of all lab-confi起的手足口 病流行: 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课件(2012-4)
44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 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 (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 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 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 天; • (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 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 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 (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 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 (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 (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29
重症病例表现:
• • • • • 神经系统症状:脑干脑炎、脑膜炎等 呼吸系统症状:肺水肿 循环系统症状:心衰、休克 3岁以下,在病程1~3天发生 EV71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较高
30
死亡原因
• 神经系统表现:PICU抢救病例全部累及 (以脑炎和脑脊髓膜炎为主)。 • 呼吸循环系统:全部累及。 • 主要死因依次为:肺水肿、出血;脑疝; 顽固性休克。 • 平均死亡年龄为1.5岁。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
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11
病原学
•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 病毒属,包括COX-A组的2、4、5、7、9、
10、16,B组的1、2、3、4、5型等,肠道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课件

05
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和管理
疫情报告制度与程序
明确疫情报告的责任、方 式和时限,建立完善的报 告制度。
报告制度
报告程序
规范疫情报告的流程和步 骤,包括发现、核实、审 核和上报等环节。
疫情管理措施与监督
制定有效的疫情管理措施 ,包括隔离、观察、治疗 和康复等。
管理措施
监督机制
建立监督机制,对疫情管 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和评估。
03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临床诊断流程和标准
初步诊断
根据发热、口腔溃疡和手 足疱疹等典型症状进行初 步诊断。
临床诊断
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结 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等进行临床 诊断。
病原学诊断
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 离培养或核酸检测,以确 定病原。
治疗原则与方法
普通病例
采取居家隔离和对症治疗,如 口腔护理、降温、局部用药等
常规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 场所后,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
等易感染的部位。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
健康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 ,合理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 强身体免疫力。
疫情监测与控制
疫情报告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报告疫情, 及时汇总和分析疫情数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手足口病基本概述 •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手足口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 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和管理 • 手足口病防控的伦理和社会责任
01
手足口病基本概述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预防措施
病情监测
教会家长监测患儿病情的方法,如观 察体温、皮疹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就医。
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如 勤洗手、不接触患病儿童等。
04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幼儿园的防控经验
总结词
全面预防,科学管理
详细描述
该幼儿园制定了严格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包括每日健康检查、定期消毒、加强 洗手教育等,有效降低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该条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对手足口病的预防、监测和救治 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XX市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方案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职责,并制定了 具体的防控措施。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卫生组织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卫生组织对手足口 病的防治研究,分享防控经验,共同 提升全球防控水平。
国际学术交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
Hale Waihona Puke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清洗和消毒日常用品 ,如玩具、餐具等。
避免拥挤环境
尽量减少家庭成员的聚集 ,避免在拥挤的环境中待 太久。
社区防控策略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预防 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 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02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个人卫生习惯
01
02
03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特别是在饭前、便后以 及处理完呕吐物和粪便后 。
避免接触患者
尽量减少与患有手足口病 的人的接触,特别是避免 共享个人物品。
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 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 进封闭的垃圾桶,之后立 即洗手。

手足口病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知识培训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健康与卫生》第四章第二节“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具体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手足口病的定义和症状。

2. 学生能掌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学生能了解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难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手足口病图片、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足口病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手足口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手足口病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检验他们对手足口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手足口病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手足口病定义: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严重病例需及时就医。

七、作业设计1. 简述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答案:2. 请列举三种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答案:2. 避免接触病人,特别是未发病的病人。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水果、蔬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手足口病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仍有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和家人是否有过手足口病的经历,了解手足口病在身边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日期:汇报人:contents •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控制策略•手足口病研究进展•手足口病未来趋势与挑战•手足口病培训总结与展望目录CHAPTER手足口病概述01手足口病定义症状定义与症状病原学流行病学病原学与流行病学诊断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流行病学史。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口腔、手足部位是否出现溃疡或水疱,以及是否有其他系统性症状。

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减轻疼痛。

患者应充分休息,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多数病例在7-10天内自愈,但少数病例可能发展为重症,需要住院治疗。

诊断与治疗CHAPTER手足口病预防措施02个人卫生预防措施030201社区预防措施医疗机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强化预检分诊CHAPTER手足口病控制策略03监测与预警监测建立有效的手足口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疾病传播动态。

预警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加强防范措施。

疫苗接种策略疫苗种类重点针对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对象接种程序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适应症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重症病例和有明显症状的轻症病例。

治疗时机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抗病毒治疗策略CHAPTER手足口病研究进展04病毒基因组研究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01病毒基因组的变异02病毒基因组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03病毒传播机制研究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动力学病毒传播的预防措施疫苗研发现状疫苗研发进展疫苗研发的挑战疫苗研发的前景CHAPTER手足口病未来趋势与挑战051国际疫情趋势与挑战23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的不断发展,手足口病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手足口病疫情。

疫情传播范围扩大手足口病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这给病毒的防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手足口病培训课件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手-口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为了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预防和控制其传播,手足口病培训课件被广泛使用。

一、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1.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16型。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手-口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2. 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发热通常持续3-5天,口腔溃疡主要出现在舌头、口腔黏膜和咽部,皮疹则多分布在手掌、脚底和臀部。

3. 手足口病的治疗和预防: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手足口病,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1. 经口-手-口传播: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粪便、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中,通过接触这些污染物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等黏膜,就可以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

为了预防这种传播途径,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

2.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口腔和鼻腔中的病原体会通过飞沫传播到周围环境中,其他人吸入这些病原体后就可能感染手足口病。

为了预防这种传播途径,我们应该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在人多拥挤的场所停留。

三、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与报告1. 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对于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我们应该关注病例的发病情况、地理分布、年龄分布等信息。

通过对疫情的监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疫情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 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对于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我们应该及时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病例信息,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等。

通过疫情报告,我们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卫生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确保疫苗供应充足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疫苗生产企业的沟通协调,保 障疫苗的供应和储备,确保疫苗的及时接种。
规范疫苗接种程序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程序进行接种,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强疫苗宣传和科普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疫苗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疫苗的 认识和接受程度。
推广卫生习惯养成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经常 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环境卫生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经 常打扫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接触,特别是在疫情高发 区域生活或旅行过的人应特别注意。
总结词
疫苗接种与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估。
详细描述
疫苗接种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案例将介绍疫苗接种的策略、效果评估及改进措施,为优化疫苗接种方案提 供参考。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手足口病防治经验
病原学研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 病毒71型(EV-A71)。通过对病原学的研究,我们加深了对疾病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的 认识。
03
手足口病防控策略
加强疫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对可能引发手足口病疫情的因素进行监测,如气候、环境、人口 流动等,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强化预警机制
根据监测数据和疫情形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 公众做好防控准备。
持续开展科学研究
针对手足口病发病机理、传播途径、病毒变异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 ,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易感人群
•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 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 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8
流行特征
• 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 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 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 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 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 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13
皮疹特点
1 呈离心性分布,常孤立存在,很少融合; 早期为斑丘疹,成熟皮疹介于丘疹和疱疹 之间 ; 看起来“四不像”:即不像蚊虫叮咬疹、 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疱疹、不像水痘疹 2 “四不”:即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3 颜色接近皮肤或稍红,有时望诊有困难, 但触诊很容易(是一种实性、有质感、稍 突出的小皮疹)
29
出院指导
•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后 仍须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且部 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 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若患儿 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 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 来院就诊。
30
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
•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 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 均要洗手; •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 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 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 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 就诊; •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 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 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4
流行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5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和隐形感染 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 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6
传播途径
•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 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 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 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31
谢谢大家!
32
9
临床表现
•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 程一般为7-10天。
10
临床表现
• (一)一般病例表现 •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 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 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 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 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6
• 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天
气好时拿到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 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 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 起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 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 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 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 避免皮疹感染。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治疗原则
临床治疗:分四阶段
(一)手足口出疹期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 对症处理
(二)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控制颅内高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酌情应用 糖皮质激素;其他对症处理
23
(三)心肺衰竭阶段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生命体征的 稳定、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 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 器功能 (四)生命体征稳定期 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支持疗法和促进脏器功能恢复; 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 病毒属,包括COX-A组的2、4、5、7、9、
10、16,B组的1、2、3、4、5型等,肠道
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等。
• 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
3
肠道病毒的生物特性
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 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 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 期存活
28
• 用药的护理 由于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性
疾病,临床上无特效抗病毒药,轻症患儿 若自身免疫力强,可通过口服一般抗病毒 药。并发脑炎的患儿可遵医嘱应用20%甘露 醇、速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脑 水肿降低颅内压。输注甘露醇应30 min内快 速输完,输注过程要密切观察局部有无红 肿、疼痛,发现外渗时应及时更换输液部 位,避免引起局部皮下组织坏死,酌情应 用镇静剂,使脑细胞得到休息促进恢复。 并发心肌炎的可加用果糖、维生素C、ATP、 辅酶A、辅酶Q10等营养心肌药。
24
护理措施
• 发热的护理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
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 ℃, 精神状态良好,玩耍正常,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 饮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个别患 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 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 降温,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并 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因发热时间过长 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 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 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27
•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
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 多饮温开水。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 气新鲜。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 差,不愿进食,配以清淡、温性、可口、 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 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而 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
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2
病原学
25
• 口腔护理 手足口患儿有将近50%患儿有不同程
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大小不一 的水疱样黏膜疹,边缘充血,可分布在上颚、两 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 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往往进食困难,精神状 态差,烦躁不安,易流口水。家长容易着急,此 时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 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 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蒙脱石散涂抹, 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多在2~3天后逐渐愈 合。
11
临床表现
• (二)重症病例表现 • 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者)可出现脑炎、 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 颈抵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 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12
临床表现
• 2.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 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 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 罗音。 • 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 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 (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