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徐楼芳:隐秘的政治轴线——近代前夜的皇权膨胀(zxls_201901108172450)

合集下载

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危机2023-11-06•历史皇权膨胀背景介绍•历史皇权膨胀现象分析•近代前夜的危机概述•历史皇权膨胀对近代前夜危机的影响•总结与启示目录01历史皇权膨胀背景介绍封建社会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权力无法有效控制各地的背景下产生的。

起源于西周时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

封建社会的起源封建社会的建立与演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分封、领主自治和等级制度。

这些特点导致了权力分散、地方自治和贵族世袭的倾向。

封建制度的特点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央政权逐渐衰落,地方豪强崛起,形成了割据局面。

封建社会的演变皇帝制度的确立与扩张皇帝制度的起源皇帝制度起源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皇帝制度的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制度逐渐扩张,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皇帝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军事统帅和宗教领袖。

皇帝制度的弊端皇帝制度的扩张导致了权力滥用、官僚腐败和民众苦难。

同时,由于缺乏制衡机制,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决策往往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在封建社会向帝国转型的过程中,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帝国皇帝开始直接控制更多的领土和资源,地方豪强则逐渐失去权力。

中央集权的形成面对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豪强和贵族开始反抗。

他们试图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利益,与中央政权进行斗争。

地方分权的抗争在长期的斗争中,中央政权和地方势力逐渐找到了一种平衡。

中央政权保障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同时给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特权。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02历史皇权膨胀现象分析历史上,皇帝的权力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国家政治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皇权独尊皇权通过官僚体系来实施统治,官员们作为皇权的代表,执行皇帝的命令,维护皇权独尊。

官僚体系皇权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政治的稳定,通过统一管理和控制,减少地方势力的反抗。

政治稳定皇权对政治决策的影响皇权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官商勾结皇权与商人之间的利益勾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皇权提供了经济支持。

皇权膨胀

皇权膨胀
缇骑到处寻衅滋事,就是亲王府也难幸免。民 间斗鸡骂狗一类琐事,也在他们缉拿拷索之列,
弄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 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 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 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 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廷杖”制度
官员违背了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庭上挨板子。
作用:震慑群臣,显示皇帝的绝对权 威,加强对官员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竭力维护皇权。
●廷杖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明朝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1、清初仿效明朝在中央设内阁、置六 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时设军机处
A、职能 B、特点: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问题: 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 制度作了哪些改革?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⑵ 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利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了制约; 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⑶ 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殿 阁 大 学 士
作业参考
6(1)材料一反映秦代的政治制度。
宰相制度的废除
1、措施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影响(评价)
积极方面: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 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加
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便利于君主的独
裁专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同时也使皇 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3、增设内阁制 4、设立厂卫特务统治 5、设立廷杖制度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考历史复习课件:明清专题史复习(共22张PPT)

浙江省学军中学高考历史复习课件:明清专题史复习(共22张PPT)
(顾炎武)认为社会要封建才得有力量。外面 敌人来了,纵使中央政府垮台,社会还可以到处 起来反抗……(以县为单位实施自治,长官由地 方宗族推举) ,中央垮了,地方还可有办法。这 是顾亭林的苦心。——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央集权制度 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有利于巩固 压抑地方的 众治主张,可以救世吗? + 统一多民族国家 自主性、能动性 顾炎武
由陈宏谋的仕途,概述明清中央政治体制的变动 陈宏谋
军机处·密折制
内 廷
军机处
设内阁
外 朝
废丞相
内阁
丞相
专 制 主 义 中 (议政的空白地带) 央 集 权 强 化 密折
一、救世之政:皇权膨胀的政局
作为地方官员,陈宏谋常与六部那些思想守旧的官员 发生争执。他喜欢将事情密折奏事给皇帝,由皇帝裁决。
雍正: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 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封进呈……
救世:明清专题史复习
杭州学军中学 钟徐楼芳
近代前夜的中国:盛世危机
独裁的界限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康乾盛世·苏州府 异端的思潮 繁荣的困境
康乾盛世最有影响力的汉族官员之一 作为封疆大吏任职最久 晚年被提拔为内阁大学士 晚清思想家魏源推崇为经世致用楷模 地位仅次于顾炎武 自信“其言足以救世”
陈宏谋 江苏巡抚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湖南和广西分别是粮食无法自给的江南和广东的主要米谷供应地,并因 稻米贸易的发展而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经济繁荣。源于市场的财富使地方精 英倾向于支持商业活动。——《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 商品经济 重商思想
三、救世之学:晚明思想的潜流
独裁政治的界限

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继位史_第二辑 政治遮羞布:任人摆布的玩偶继位者

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继位史_第二辑 政治遮羞布:任人摆布的玩偶继位者

皇位传承是一项充满血腥和虚伪的游戏。

古代那些皇帝们,就算是那些雄才伟略的有道明君,手上也免不了沾满无辜者的鲜血,口中也不得不讲出言不由衷的政治辞令。

但是,这一切的血腥和虚伪都是上不得台面的,这些肮脏的东西,必须被掩藏起来。

那些名正言顺的皇帝尚且如此,那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当权者就更需要给自己加上一块政治遮羞布,而这块遮羞布则往往就是那些毫无反抗能力,只能任由他们摆布的弱者。

刘盈--被亲生母亲绑架做傀儡的汉惠帝汉惠帝刘盈是西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的父母可都是出了名的狠角色。

父亲刘邦,可谓草堆里爬出来的盖世英雄;母亲吕雉是一位以狠扬名的角色,也是帝国里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

刘盈有如此荣耀的父母,而且自己又被立为太子,应当说,这等好事,即便是打着灯笼也难以找到。

可是这个在大汉第一家庭长大的刘盈,后来虽也做了皇帝,但是却始终郁郁寡欢,从16岁登基,到23岁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事实上,刘盈做皇帝,只不过是表象,而真正掌权的则是隐居他身后的母亲吕雉,他只不过是名誉上的最高元首,却到死都没有获取真正意义上独立执政的权力。

最让他无法忍受的是,他的母后吕雉,为了掌控权力,竟让他不顾伦理娶了自己亲姐姐的女儿为妻,让他一生都套上了无法示众的精神枷锁。

应当说,汉惠帝是西汉史上一个奇怪的空白地带。

在他之前,有"雄才大略"的开国父皇,身后有母后专政,再往后有文景之治,在这些辉煌璀璨的名字中间,他的名字,自然要被遮掩得暗淡无光。

继位内幕按照常理,刘盈出生在如此优越的大汉第一家庭,而且又被明确了太子的地位,最终也登上了象征最高权力的宝座,其政治道路可谓一帆风顺。

可刘盈并未体会到权力给他带来的荣耀和尊贵,相反,却品味了无数的权力屈辱和精神蹂躏。

从太子地位险些不保,到登基后的权力掣肘,刘盈可谓心力疲惫、狼狈不堪,在无奈中走完了他坎坷而又短暂的一生。

其实,真正一次次伤害刘盈的是他的父亲刘邦,而一次次在他伤口上不断撒盐的则是他的母亲吕雉。

1.6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学军中学钟徐楼芳)

1.6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学军中学钟徐楼芳)
1.6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 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杭州学军中学 钟徐楼芳
从救世之臣陈宏谋看近代前夜的盛世危机
1.6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康乾盛世最有影响力的汉族官员之一 作为封疆大吏任职最久 晚年被提拔为内阁大学士 晚清思想家魏源推崇为经世致用楷模 地位仅次于顾炎武 陈宏谋 以“其言足以救世”自诩
教什么
怎么教
单元核心内容:盛世危机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盛世——危机
陌生:隐藏的危机
辩证思维: 与西方相比的危机
熟悉:盛世的表现
既定思维: 传统社会的盛世
教什么
怎么教
重难点
重点:君主专制强化 难点:君主专制强化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 用,对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活跃局面及社会进程发展 的消极作用。
教学反思
一、救世之官:臵身皇权膨胀的政局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二、救世之治:面对繁荣经济的隐忧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 三、救世之学:承袭经世致用的潜流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教什么
怎么教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康乾盛世最有影响力的汉族官员之一 作为封疆大吏任职最久 晚年被提拔为内阁大学士 晚清思想家魏源推崇为经世致用楷模 地位仅次于顾炎武 以“其言足以救世”自诩
三、救世之学:承袭经世致用的潜流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教什么
怎么教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仕于西南
雍正时期,西南大规模“改 土归流”,促进了地方开发,却 也使得西南地区粮食严重短缺。 雍正谕令加紧垦荒,然而人 多地少的客观情况,迫使地方官 员谎报瞒报。陈密奏揭发乱象。
教什么
怎么教
思考:陈宏谋发现了什么“危机”?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
3 法规章程
4 文字狱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和作用
(1)目的: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
(2)作用: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2、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 行政管理。
3、设理藩院: (1)性质: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2)范围: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 4、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1)演变:
秦专-制-汉主-义-中唐央-集-宋权-制-度元的-发-明展-过-程清
加强
建立 巩固
设“参知政事” 、 进一步发展
首创 “中朝” 枢密院、三司, 丞相制度的废除
皇帝制 的形成
分割宰相行政
内阁制的形成
度,中央设
权、军权和财政权
“三公九卿” 完善
地方推行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发展 行省制度
顶点 军机处 密折制
b、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 展到顶峰;
C、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决策具独断性、随 意性,易出现失误;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 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贪污腐化
——封建制度的衰落
2 密折制
(1)目的:为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作用: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 率。(即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1
积极意义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于 当时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 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 叛乱、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和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消极意义
• ①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 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 ②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把握这点消极影响)

《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PPT

《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PPT
提示:结合汉、唐时期对外开放和交流带来经济文化繁荣和发展的结果和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造成的恶果,以及今天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加以说明。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近代前夜的危机
- .
一、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明朝官员中应起了轩然大波,认为:第一,中国应处于图的正中央;第二,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材料二: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回了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与中国通商的请求,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明朝: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 清朝: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康熙统一台湾后,清政府重开海外贸易,允许外商来华贸易。 乾隆时期,又关闭了其他海港,限定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并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统一进行商品贸易。
结合书本P23的内容和以上图片想一想:导致明清统治者产生夜郎自大的原因有哪些?
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明清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同外国互通有无的一种对外政策。
1、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原因:夜郎自大的心态直接原因:防范自卫(防范倭寇;防范西方殖民者;防范明末抗清武装)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唐朝政府采取的是什么对外政策?(2)清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闭关锁国”政策?(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对外开放,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前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誉;后者阻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各国。启示: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中国古代政治史时间轴-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政治史时间轴-思维导图

被取代促进进而导致造成从而使得进一步中国古代政治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古时期禅让制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世袭制形成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内外服制度内 设官参政外 分贵族等级服从商王占卜 有专门官职商三大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血缘关系为重分封对象:亲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齐、鲁、燕、魏、晋、宋 等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礼乐制度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三大制度逐渐崩溃商鞅变法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影响增强了秦国国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变法改革的借鉴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各国开始变法皇帝制度始皇帝——嬴政皇权至上(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集权司法行政军事指挥...........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左右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掌管律令、图籍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三公之下)秦朝中央政府的很多重要官职的合称郡县制郡 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郡守、县令或县长由皇帝任命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秦律》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县制分封同姓诸侯王封国王国权力大威胁中央集权“七国之乱”侯国汉高祖刘邦政治上建立中朝,任用布衣为相外朝 执行即原来的三公九卿刺史全国分13州,每州一人推恩令察举制和征辟制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军事上出击匈奴文化上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育创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体系汉武帝刘彻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九品中正制各州郡内以家世、道德、才能等为标准分为九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内容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租调制加强对地方控制与均田制相适应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控制移风易俗学习汉族文化意义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决策机构门下省封驳审议审核机构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六部吏部官吏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相互牵制、互为补充作用提高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选官制度隋文帝唐代隋炀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民族关系设立都护府唐太宗时期武则天时期新疆 安西都护府新疆 北庭都护府加强管辖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唐中宗金城公主入吐蕃对外关系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著成《大唐西域记》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地方制度隋朝州县两级制唐朝道——州——县中后期地方军政节度使增多政治上的较大自主权经济独立权军事武装755年 安史之乱中央官制设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掌管军政枢密使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掌管财政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割宰相财政权分割宰相掌兵之权社会影响积极方面结束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消极方面冗官、冗兵、冗费国家积贫积弱1069年 宋神宗为解决社会矛盾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改革科举制度..............地方官制文臣任知州避免地方拥兵作乱设转运使将各州郡大部分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地方行政区划路——州——县民族关系澶渊之盟辽宋议和宋给辽岁币宋夏合战宋真宗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金议和南宋初年岳飞抗金,遭秦桧陷害岳飞死后宋金议和约定界线南宋向金称臣南宋给金岁币中央一省制中书省设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归中书省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管辖西藏地方目的吸取宋朝教训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控制内容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管辖其他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拥有军、财、政大权行政权力受中央节制省最高长官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路——府——州——县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初步基础是我国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行省制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许多迁入的波斯、阿拉伯人与汉、蒙古等族相互融合,形成回族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中央官制一“废”一“设”“废”——丞相背景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局势动荡,威胁皇权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影响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设”——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朱棣(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要务的决策后来大学士拥有了票拟权即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的奏章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锦衣卫明太祖设立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选官制度八股取士限定科举范围——四书五经限制指定观点答卷,禁止自己的见解文体分为八个部分——“八股文”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手段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对外关系1405-1433年(明成祖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及亚非30余个国家和地区戚继光抗倭戚家军浙江、福建、广东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骚扰我国沿海1553年葡萄牙 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中央官制南书房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皇权受限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加强集权军机处1726年(雍正帝时期)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影响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文字狱对象:违背统治思想、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文字狱”民族关系康熙帝时期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时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对西藏的管辖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起开始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对外关系1689年中俄签订两国间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闭关锁国明末以来实行使得清政府认识不到西方世界的变化”天朝上国“的迷梦即将破灭公元前3077-约前2070-约前1600-约前1046前1046-前771前770-前475-前221前221-前207前202-925-220-266-316-420-589581-618-907(五代十国)907-960960-1127-12761276-13681368-16441644-1912中国古代政治特点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家国一体,家国同构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人治大于法治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公天下与私天下相结合制度创新与继承相结合皇权渐强,相权渐弱相对专制—有限专制—绝对专制外儒内法,礼法并用礼高法低,德主刑辅强调流程式分工。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讲课用 (2)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讲课用 (2)

自然经济占主导,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厉行海禁、闭关锁国 开辟市场、海外殖民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农业文明,日薄西山 工业文明,如日中天
横批:与时俱进
“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 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 歌。” 反思过去是为了走得 更远更好,帝国的悲歌记载 的是过去那个时代的耻辱, 今天的汗水和智慧是为了明 天的创新与辉煌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 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 进;方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 不败之地。
江南地区是经济重心,商品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市 场需求,就出现了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方向:向工业文明发展
第三卷:帝国的彷徨
阅读下列故事,故事中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的原因有哪些? 某甲壮志凌云,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 次扩资,均被压制。时官衙织造司以低价采办丝料,逼 迫某甲为织造、染练。自此某甲大呼其累,本欲就此束 手。时有亲戚丙自南洋归,言海外需求巨甚,请甲氏夫 妇广置洋船,海上行走。甲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 造远洋帆船。官衙闻讯,竟诬陷某甲结交海盗,强行入 狱,并且罗织株连,严刑逼供,夹弊船户十二人,拖延 五年不结案。后来,甲家散尽家财,打通关节,某甲才 得以出狱。其岳丈语甲曰,洋商不如织机,织机不如做 豆腐,做豆腐不如购田置地,衣租食税。某甲从之,偶 有所得,日积月累,尽置田亩,于是一家安乐,夫妇得 以终年。
(1)原因
思想根源: 闭目塞听,虚骄自大
①中国航海业一落千丈, 失去了利用它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②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日渐落后于世界 ③中国社会最终陷入深重危机之中
(2)影响:
禁海闭关政策的主要内容
海禁: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闭关: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性质,但使中国日渐 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 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 机。最终导致落后挨打。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倒退,使中国最终在西方国家的侵略、奴役和压迫中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都告诉我们没有交流无以发展,今 天的中国更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择人之长补己之 短,毫不畏惧地加入到世界竞争中去。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例2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B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推行了近三百年
例1 明太祖认为,秦始皇设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 ,以秦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 ) A.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废除宰相制度,撤销六部 C.废除宰相制度,设置军机处 D.废除宰相制度,设置东厂 [解析] A 本题为判断型选择题,意在考查明朝政治制度的改 革。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并直接对皇帝负责。B项中撤销六部与史实不符合,C项军机处 的设置是在清朝雍正时,D项设置东厂是在明成祖时。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误区警示】 丞相与宰相的区别。 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官名。宰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时期, 完结于明代。尽管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 式的宰相名分。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探究点二 清朝闭关锁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闭关锁国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滞和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2)表现 ①清初实行严厉的__海__禁____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对出 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②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后来,清政府下令只开__广__州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关闭了其他港口,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 营管理贸易。

[DOC]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运作与权力重心的转移

[DOC]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运作与权力重心的转移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运作与权力重心的转移第32卷第5期2006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V0】.32.No.5Sept..2O06J.ofXuzhouNormalUni.(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运作与权力重心的转移汤向东(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关键词]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摘要]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遽失,权力斗争骤然加剧.结果,胡汉民”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遂由胡汉民移向汪精卫.8月,”廖案”以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暴升,中央权力结构重心再由汪精卫移至蒋介石.蒋介石意s,l-~成为中央权力重组的最大赢家.中常会戍为新的党权核心.这是党权内争,党权与军权博弈之结果.[中图分类号]K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425(2006)05-0085-05学界对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变化问题尚无专论.主要原由可能有二:一是相关史料阙如;二是有关历史重大事件迷案的困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史实已逐渐被廓清L1].考虑到孙中山逝世前后的历史情境,笔者认为相关方面仍有论述空间.本文根据相关史料,企图厘清孙中山逝世后权力结构形成的背景与运作,进而触及权力重心的转移这一重大问题.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的形成及其运作1924年1月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提名选举胡汉民,汪精卫等24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简称”中执会”)委员,同时选举邵元冲等17人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组成了第一届中央执委会.从此,中执会作为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成为定制lf6.次日,一届一中全会推定廖仲恺,戴季陶,谭平山为常务委员,组成秘书处.中执会下设”一处八部”作为中央党部13常机构,”处理本党通常或非常党务”.同时,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作为监督中执会权力和党务进行的监察机构,负责”党部及党人行动调查事”.”.,随后,中执会开始在全国筹组地方执行部,但成效不彰.一中全会决定,分别在北京,上海,汉口,哈尔滨,四川五处各设国民党地方执行部.结果,”计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部之正式成立者,已有上海,北京,汉口三处,哈尔滨,四川省则始终未有成立.其中汉口之执行部又因种种障碍,经过半年,即以无形消灭.”上海执行部后因西I』』会议派而被”停止其职权”.”独存者只有一个北京执行部而已”{2164.1925年,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孙中山逝世时,中执委散居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李大钊,丁惟汾,王法勤,于树德,恩克巴图,石瑛因筹组北京执行部驻留北京,于右任,叶楚伧,茅祖权,邵元冲驻留上海;覃振,林祖涵,张知本等被派往汉口,石青阳,熊克武等被派往四川,居正,张秋白被派往哈尔滨,中执会因成员分散无法召开中央全会.当时在广州国民党中执委具体人数尚不清楚.据胡汉民3月31日在广州联名发表继承总理遗志宣言看,当时,中央执委在大本营成员似有:杨希闵,谭延阁,廖仲恺,谭平山,林森,张静江,邹鲁等人.孙中山逝世后,广州大元帅府在胡汉民主导下,仍以中执会名义颁发政治决定.3月20日,中执会通电声讨唐继尧.4月13日,中执会议决军校教导团成立党军.次日,任命廖仲恺为党军[收稿日期]2006-02—10[作者简介]汤向东(1967一),男,江苏涟水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①这是根据当时史料的推测,据《申报))1931年3月13口载,在孙『}1山逝世时,在孙巾山身边有林森,邹鲁等人.党代表.4月29日,任命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_1盯明.5月18日,一届三中全会训令以”全体一致之至诚至敬,完全接受总理遗嘱所命之遗教全部”,强调”本党为民主的集权制组织”,”三民主义为本党之最高原则”,”以后无论何时,决不因党员成分不同,而动摇本党之最高原则”.“在军校及军队巾,所有一切命令均由党代表副署”,”所有一切军队和军校中之法令规则,经党代表副署者完全有效.”l2l8卜6月15日,中执会议决”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员会为最高机关”...町见,其一,中执会通过对全党,全军“训令”,试图重新宰制军队,并_在内部试行民主集权.此举,忠实地延展了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思路.其二,通过训令,中执会莆申在国民党权力结构中的最高权力地位.中执会的常务机构是常务委员会议(简称“中常会”).国民党二大之前,巾常会权力地位并不显着.1924年2月6日,巾执会”党部定期案”规定:”常务委员会每日开会一次,时间为上午十时至十一时”[2]65.开始,巾常会作为中执会的秘书机构.它的职能:一是用来处理日常或非常党务;二是充当连接孙中山和各党务部门的媒介,反馈和沟通信息.11月13日,孙中山北上后,”令中央执委会不足法定人数时,以常务委员会代行.”l3ll中常会权力因而扩大.期间,彭素民,邵元冲,邹鲁,汪精卫等均曾为常务委员. 1925年5月17日,中常委召开第82次会议,”依中央执委会全体会议决议增加丁惟汾,于树德为常务委员.”l6l3.16个月中.中常委实际开了82次会议,差不多每周开会一次.期问,因缺乏主导人物,人事变动频繁.国民党一大后,中央权力结构由军政府(大元帅府)单轨制向党治政府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化.”党与政府的关系,则以政治委员会为连锁机关”,其时,”总理一方为党的领袖,同时兼任军政府的大元帅”1]j.7月11日,孙中山自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指派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谭平山,伍朝枢,邵元冲等6人为政治委员ll.亦说为12人l3.政治委员会委员无定额,由孙中山指派.孙中山北上后,部分中央政治委员会成员随行,先有汪精卫,邵元冲,戴季陶,委员人数不及半数.1925年1月26日,加派于右任,吴稚辉,李石曾,陈友仁,李大钊5人为政治委员会委员,之后并有了张国焘_1.孙中山121谕:”令将J,’州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之政治委员移至北京”,史称”北京政治委员会”l8l2.于是,北京政治委员会遂成为孙中山逝世时国民党在北方的权力中枢.孙中山逝世后,中央政治委员会一分为二,以北方为主.汪精卫成为北京政治委员会中心人物.孙中山逝世后,中央政治委员会议演变为实际存在的最高权力机构0].第14次会议决议:”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内设政治委员会,以指导国民革命的进行.”“北京中央政治委员会”一致同意实行委员合议制,以代元首独任制.7月1日,中执会推定胡汉民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于是,政治委员会由党内咨询参谋机构正式成为中枢决策的权力机构.1925年6月15日,中执会议决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6月30日,中执会推选汪精卫, 胡汉民等16人为国府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会采取合议制.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闽,许崇智,林森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任主席.设外交,军事,财政三部,胡汉民,许崇智,廖仲恺分任部长jl.此举开辟了新的组织结构和官僚资源.同时,标志着与北洋政府争夺在全国统治合法性的重新开始.事实上,中央权力结构的核心部门是军事委员会.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党务方面;二是军事方面,偏重后者. 1924年6月11日,第一次中央政治会议指派许崇智,谭延问等9人为军事委员①.此举意图在于集中军事力量于国民党之下,以武力形式对抗北洋政府.1925年7月3日,国民政府设立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由国民党中执会直接掌控的军事机构转为国民政府下属指挥.军事委员会成立之初,汪精卫为主席.由于汪精卫担任”两会”主席的重要角色,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遂由胡汉民移向汪精卫.二,苏联顾问的角色与地位1924年之前,苏联基于国内形势考虑,为对抗以英帝国主义为中心的遏制势力,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的政治力量,试图把中国革命纳入远东战略.1920年8月,苏联对华工作的核心机构是东亚书记处.1921年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①许崇智,谭延闽,胡汉民,廖仲恺,蒋介,伍朝枢,樊钟秀,杨希闵,刘震寰等9人为军事委员.书记处成立.其任务是调查远东各国情况,与中国,日本,朝鲜等国的革命者取得联系,并在这些国家中开展革命运动.维经斯基等人是苏共和共产国际派遣来华工作的最早工作人员.当时,苏联在远东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国利益发生冲突,并采取一切可能手段加剧冲突”].在国家利益趋动下,苏联代表与当时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进行了广泛联系.新的史料显示,苏联在中国最早除与孙中山接触外,与吴佩孚,陈炯明,冯玉祥等政治势力均有接触①.苏联代表在中国经过寻觅,甄别后,最终决定联孙. 1924—1925年期间,孙中山与苏联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1923年5月以后,苏联应允”一年内向孙中山提供200万金卢布的资助,分批支付, 每次5万.”“援助孙中山8000支步枪,15挺机枪,4门奥里萨卡炮,2辆装甲车和一些教练”2¨H,但是,由于孙中山与张作霖,段祺瑞的三角联盟,苏联与张,段的复杂政治关系,这些援助推迟一年后才到达广州.1925年4月到10 月,苏联给国民党提供了460万卢布的武器弹药, 这些巨额外援给国民革命注入了活力.苏联的军事援助换来了孙中山的政治信任.早在1923年l2月12日,孙中山就任命鲍罗廷为顾问jl”.1924年l0月,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到达广州.孙中山北上后,广州成立了鲍罗廷等5人的领导小组¨2_.12月24日,广东军政府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由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加伦和杨希闵等5人组成.此一决定事前由胡汉民,廖仲恺和加伦三人共同会议作出的. 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加伦关于广东军事建议即被全部或部分采纳..1925年6月,中央政治委员会任命汪精卫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加伦位列其中.同时,任命鲍罗廷为总参谋部参谋长L1.可见,苏联顾问实际参与了广东军政的最高决策,由于苏联顾问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竟成了广东政府的”太上皇”.苏联顾问的特殊地位,在国民党内滋生强烈不满.1924年l0月,张继,谢持”举中共在广州种种非法事情责问鲍罗廷.”3ll孙中山逝世后, 党内右派,前孙中山秘书马素在报刊上激烈抨击中执会,责其”已经变成苏俄训服的工具.”】1925年3月8日,国民党右派成立”国民党同志俱乐部”,决定为扞卫国民党而”决一死战”,把矛头指向苏联顾问,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苏联顾问的介入加剧了国共两党的冲突.同时,加剧了国民党内部自身的派系分裂.三,权力斗争的加剧1924年11月,部分中央政治委员随孙中山北上.北京中央政治委员会因孙中山加派而达到10人.在此情况下,北京政治委员会致电胡汉民等,倡议中山先生如有不测,则政府应采用合议制.这一倡议实际阻止了胡汉民以代理大元帅身份成为孙中山的合法继承人.孙中山逝世后,围绕继承权问题,党内权力斗争骤然加剧.当时有三种政治力量影响广东政局,并决定汪精卫,胡汉民争权结果.第一种政治力量来源于苏联顾问.1924年至1925年间,鲍罗延与加拉罕在华物色将来可利用人物时,当时注意三个人:汪精卫,胡汉民,戴季陶.对戴的评价是”说不准”,对胡的评价是”难相与”,对汪的评价是”有野心,可利用”.此时, “鲍公开表示对胡的不信任,遇有机会则贬胡扬汪,从中煽动.”I9l4¨I4此举,加剧了汪精卫与胡汉民的分化.第二种政治力量由胡汉民的政治表现形成的.1925年4月底,唐继尧称兵两广,盘踞在广东境内的杨希闽,刘震寰引为呼应.广东军政府决定对杨刘用兵,刻不容缓.但如何用兵,大本营有两种意见:胡汉民等先是虚与委蛇,后又有坚决讨伐滇军杨希闵之志,对于桂军刘震寰则心存宽容;廖仲恺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则坚持杨,刘并讨¨H.结果,不过一周,杨,刘乱平.这在政治上给胡汉民打了一个折扣.第三种政治力量来自于中央政治委员会的决策.本来,胡汉民在孙中山北上后,代理大元帅,是孙中山逝世后总理的理想人选.及至国民政府成立,许崇智”结合一般将领,得了最高干部的同意,内外合力,共同拥汪,遂使胡先生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只把政治委员会主席让之胡先生,那种冷暖之情,已使胡先生极感不满.”[1o114-博后来,推胡汉民为外交部长,胡汉民以不懂外文自讽,不待终议,怒而离席.在苏联顾①姚金果等利用相关资料作过甚为深入的研究.参见姚金果等:《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87问鲍罗廷劝说之下,才挽回僵局¨ul.以上三种政治力量耦合的结果,汪精卫占居优势地位.为抗衡汪精卫,胡汉民试图以中央政治委员会和中执会,加强对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的控制.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1,政治委员会议如须以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行之者,须经该会通过,紧急时得先行之,而后请予追认.政治委员会之议决迳以政治委员会名义行之者,亦当汇报中央执委会;2,国府委员会议El程必须事先在政治会议中讨论.3,集中党务于中央政治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列席中央执委会时,政治委员会之决议案,只可提议修改文句,不能变更意义J4∞.不过,由于汪精卫,鲍罗廷仍列于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廖仲恺属左派,谭延阎依违两可,胡汉民只是”大体可勉强为之”.四,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暴升8月,”廖案”发生后,鲍罗廷建议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组织特别委员会,”负责处理廖案,广东政府的实权即转移到这个特别委员会手上”ll3_∞.9月23日,许崇智辞职离粤.于是3人特别委员会再变为蒋,汪合作局面.这是蒋,汪在1920年代首次合作.l0月2口,胡汉民被派赴俄考察,”实际上等于放逐.”ll3_23日,张继,谢持,林森,居正,邹鲁等第一届中央执监委在北京西山举行会议,形成”西山会议派”.会议通过决议开除汪精卫党籍,在上海实行联蒋倒汪.国民党遂公开分裂.为树立党权中心,国民党二大决议设置中常会.1926年1月16日,国民党二大鉴于”中央党部秘书处虽有委员3人主持常务,然人数过少,负责实难.致往日党部开会,出席者寥寥如星辰,此于党务进行实为一大障碍……故特规定中央党部设常务委员会,以中央执行委员互选9人组织之. 此后凡百事务,当必以多人负责之故,而进行敏捷.”I8二大决议修改国民党总章,其中第34条修改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互选常务委员9人,组织常务委员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问执行职务,对中央执委会负其责任”l8l9.1月22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选举蒋介石,汪精卫,谭延闾,谭平山,林祖涵,胡汉民,陈公博,甘乃光,杨匏安等9人为常务委员.除汪精卫和谭平山连任以外,第一届中执会常务委员廖仲恺,戴季陶,彭素民,邵元冲,邹鲁,丁惟汾,于树德,林森全都进行了改选.其中有两个变化值得注意:一是机构名称由秘书处改为常务委员会;二是组成中常会的成员由3人增加到9人,并加选顾孟余,李济深,何香凝,于树德,彭泽民,王法勤,丁惟汾等7人为候补常务委员.中常会形成了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共同构成的新的党权核心. 此前,同民党一大时,蒋介石尚不是中央执委,蒋介石在军事上地位也由于许崇智存在而被遮蔽. 在党内,军内地位不高.及至国民党二大时,蒋介石跃居中常委,在党内地位可谓暴升.中常会形成之后,国民党瞩望的党权中心并不稳定.1926年2月至7月,从二届一中全会到_=二肼临中全会,在不到半年时问内,中常会进行了3次改选:第一次改选中,邹鲁,戴季陶等新老右派出局,形成了汪,谭(延闾),谭(平山)为核心的中常委.国民党左派和中共占据党权核心.2月至5月,.二届一中全会中常会常务委员9人中,共产党员林祖涵,谭平山,杨匏安位列其中~6}44.党权核心层仍有左派色彩.5月至7月,二届二中全会以后,中常会再次进行了改选,中常委增至l0人:张静江,汪精卫,谭延间,谭平山,蒋介石,林祖涵,胡汉民,陈公博,甘乃光,杨匏安.5月l9f1,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第三决议案,中常会”因革命之需要”暂设主席1人,”于全体执监委员中选任”,张静江当选中常会主席J4卜船.这一结果有双重含意:一是中常会的体制由委员制转向主席制,在权力核心出现”领头羊”.二是在党内核心层,实际形成了蒋,张,汪为核心的党权中心.这一时期,国民党通过了蒋介石等提议的整理党务案,共产党人已面临危机.不过,这一结构仍是过渡性的.7月,二届临中全会以后,第二届中央执委会进行了第3次改选:蒋介石当选中常会主席.旋因”北伐军事”,蒋介石提出”因本人将赴前线,所任常务委员会主席请张静江同志代理,政治委员会主席请谭延问同志代理”_6l5.“3?20”事件后,汪精卫负气出走.4月26Et,蒋介石被推选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6月1日,中常会任命蒋介石为组织部长,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党政权力核心于是形成¨.蒋介石利用北伐战事在党内迅速崛起,共产党在同党内政治力量遭遇了”整理”.二届中央执监委因清党缘故开除跨党党籍中央执委中共党员6人:谭平山,林祖涵,于树德,吴玉章,杨匏安,恽代英,”附逆有据者”1人:彭泽民;已故者2人:朱季恂,李大钊;停止职权者1人:徐谦.候补中央执委中因有中共党籍而遭开除者7人:毛泽东,许魂,夏曦,韩麟符,董用威,屈武,邓颖超;“附逆有据者”而被开除党籍1人:邓演达;已故者1人:路友于;停止职权者1人:陈其瑗.中央监察委员因隶属中共党籍而被开除者1人:高语[参考[1]杨灭关F孙中I大政策”概念的形成j提出[J].历史研究:200o(1);朱宝琴.孙中山同民党”一大”精神[J].民圈档案:2001(4);杨奎松.走向”二0”之路[J].历史研究:2002(6)[2]荣盂源.中同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巾央全会资料(上)[M]. 北京:光明U报出版社,1985.[3]李云汉.Lf|国国民党一百周年大事年表[M].台北:国民党党史会,1984.[4]李云汉.中围圈民党党务发展史料:中央常务委员会党务报告[M].台北:国民党党史会,1995:73.[5]罗家伦.命文献第11辑[M],台北:阳民党党史会,1984:53,[6]李云汉,中国国民党职名录[M].台北:国民党党史会,1994.[7]张其昀,党史概要第1册[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 209.罕;停止职权者2人:邓懋修,谢晋.除去开,缺者,递补了10名新的中央执委:白去梯,周启刚,黄实,土乐平,陈嘉佑,朱济青,丁超五,何应钦,陈树人,褚民直㈧们.由此,蒋介石的核心地位在国民党内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文献][8]孔厌尜.同民党政府政治制度词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9]李冈祁.圈父去世后汪精卫的争权[M]//民国史论集.台北:南天仃限公一,1990.[10]陈公博.笑录[M].现代史料编刊出版社,1981.[11]『}l共中央党史研究窄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困际,联共(布)与中同革命档案资料从书第1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8—39.[12]中【{1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同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l997,[13]张围煮,我的回忆第2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14]孔庆泰.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9. TheCentralPowerStructureOperatedandCenterofGravityTransferred aftertheDeathofSunYat.senTANGXiang-dong(HistoryDepanrr~nt,NanjingUniversity,Nanfing210093,China) KeyWords:SunY at—sen;HuHan—min,WangJing—wei,ChiangKai—sh ek;KMT;CentralPowerStructureAbstract:AfterthedeathofSunY at—sen,thecentralpowerstructurelostitsgr avity.Thisresultedinthepowerstrugglestrongly. AndatlastHuHan—minlostthepostwhichheshouldbechairmanofpublicgo vernment.Whilethecentralpowerofgravitytrans—ferredtoWangJing—wei.ButafterLiao—ease,ChiangKai—shekpromote dhisstatusviolentlyintheparty.Thedailyaffairsofeen—tralcommitteebecamethenewpartypowercore.AndChiangKai—shekbeca methewinnerinthereestablishmentofcentralpowerintheend.[责任编辑:刘一兵]89。

最新宓际伟 必修2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最新宓际伟 必修2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衔接过渡课。

共分三目:“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及“资本主义萌芽”介绍了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的新高峰,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第三目“近代前夜的危机”介绍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仍坚持重农抑商、禁海闭关等政策在其抑制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最终导致迅速陨落。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表现和特征; 清朝“抑商”与“禁海”政策的主要措施与影响;理解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近代前夜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对危机的反思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和集体合作相结合;分组讨论、归纳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比较并客观评价“康乾盛世”;学会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易位的学习,启迪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发展缓慢的原因;近代前夜中西方历史发展的逆转。

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793年9月14日,马戛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在这一天受到大清王朝乾隆帝的接见。

英国使团在凌晨4点抵达皇宫,苦等了3个小时后,终于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但它们与清廷在觐见礼节上产生严重的分歧,最终以折中方式解决。

乾隆对他们提出的“自由贸易,协定关税”等六项要求一律予以回绝。

乾隆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次使团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明清社会经高度发展表现 分析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与海禁 中西实力易位 近代前夜的危机含义: 发展地位: 影响: 标志:的觐见失败,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与世界工业文明主动接触的机会,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被推迟到半个世纪后鸦片战争。

逃不开的黄宗羲周期律-《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

逃不开的黄宗羲周期律-《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

逃不开的黄宗羲周期律-《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集权制度下官僚制度和财政制度的整体特征古今中外,对于⼀个集权制政府来说,只有两件事情是他最关⼼的:第⼀,如何建⽴⼀套复杂的官僚制度,控制住社会;第⼆,如何从民间经济中抽取⾜够的财政收⼊,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

在建⽴新的朝代的时候,如果不将之前的社会利益格局彻底打碎重组,那么这个朝代就会将之前朝代遗留的问题带⼊到新的朝代中。

本书作者根据制度和财政的传承性,将秦汉两千多年的集权时代划分为三个⼤的周期,在每⼀个⼤的周期中,包含⼏个朝代,⼤周期的第⼀个朝代是这个⼤周期新的官僚和财政制度的建⽴者,直到最后⼀个朝代,巨⼤的崩溃引起整个社会基础的全⾯改变,从⽽为新的⼀个⼤周期的到来做好铺垫。

每个历史⼤周期的官僚制度和财政制度的选择,既有向历史学习的成分在⾥⾯,也跟当时的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有关。

集权时代的第⼀个⼤周期始于秦汉,终于南朝,这个⼤周期的特点是官僚制度上以中央集权为主,夹杂着⼀定程度的诸侯制,财政上以⼟地税为主,但是后期为了应对庞⼤的财政⽀出,汉武帝逐渐将国企垄断经营制度和⾦融垄断制度打造成型。

第⼀个⼤周期之所还有⼀定程度的诸侯制,主要还是有以下⼏⽅⾯原因:1:中央政府对中央集权制还在摸索,治理还没有完全成熟;2:地⽅上的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推倒重来,地⽅仍有⼀定⼒量与中央对抗,实⾏诸侯制有利于降低统治成本。

在这种制度下,中央政府从民间汲取税收的能⼒是⽐较弱的,所以中央能做的也很少,最后汉⽂帝⼲脆直接免了农业税,这反⽽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有了⽂景之治。

集权时代的第⼆个⼤周期始于北魏,终于南宋,这个⼤周期的特点是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和科举制,财政上以复杂的租庸调为主,并辅以政府机关⾃营收⼊。

第⼆个⼤周期是中国集权制时代政治经济都⽐较成熟的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上有了较⼤的发展,唐宋两朝,⼀度被认为是中国集权制时代的巅峰。

租庸调制度的租指地租,在第⼆⼤周期⼟地是实⾏公有制的,当⼀个⼈刚出⽣时,从政府处获得⼟地,等成年后,开始给政府交租,直到其死去,再将⼟地还给政府,事实上,到唐朝中期后,⼟地公有制就基本实⾏不下去了,因为农民倾向于隐瞒死亡⼈⼝不报,从⽽将⼟地据为⼰有,政府也就没有多余的⼟地分给新⽣的⼈⼝,财政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的⼼头⼤患,于是到了唐朝中后期,如何解决财政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政府⼯作的重中之重,后⾯的节度使制度,⾃营制度,都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不得已为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丞相
繁杂政务
奏 皇帝 章文书 决定如何处理 (决策权)
X
批答如何处理 (文字书写)

明太祖 朱元璋 明成祖 朱棣




工 内阁
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提高
从五品
正四品
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望益尊…… (太子继位后)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 士杨士奇等参可否。 ——《明史·职官志》 明称贤相… ——《明史·杨士奇等传赞》
从五品
疑点之三: 既然位高权重,为何密谋? 正四品
皇帝
丞相
吏 户 礼 兵 刑
X

内阁
明成祖 朱棣
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没有法定地位与职权 疑点之四:为什么冒险密谋?
杨士奇
内阁大学士 杨溥 六十六岁
内阁大学士 杨荣 司礼监太监 王振 六十七岁
振……掌司礼监……大臣下狱者不绝。 三杨相继老,(王)振渐居中用事。 ——《明史·王振传》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政治》
内阁
皇帝
废丞相,设内阁 皇权的一次膨胀
内阁
司礼监
探究一: 钱穆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 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制它。” 请根据唐宋明三朝,君权与相权关系变动的具体表现, 对钱穆的判断加以阐释。 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
内 廷
外 朝
杏园
一、臣僚的密谋:明代内阁制的沉浮
疑点之一 什么人在策划密谋?
内阁首辅杨士奇
1437年 明代 北京 杏园 全体内阁大学士与六位朝廷重臣
杨士奇…贫甚…力学… 诸儒修《太祖实录》…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 编纂官…成祖即位,改编修。已,简入内阁,典机务。 数月进侍讲(从五品)。 ——《明史·杨士奇传》 以低品级官员身份入内阁,典机务
内阁首辅 杨士奇
皇帝 丞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X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多 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 以稳当。——《太祖实录》
防范丞相专权乱政 实现皇帝高度集权 明太祖 朱元璋
疑点之二:低品级官员,何以策划密谋?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高度集权
内阁首辅 杨士奇 七十三岁
1437年1月
杨士奇与王振冲突,三日不出 杏园雅集
1437年3月
1437年5月
病重,精神恍惚
王振控制内阁 土木之变:王振被杀 《杏园雅集图》公之于世
1444年
1449年
疑点之四:为什么冒险密谋? 司礼监牵制内阁,恐将导致政治黑暗
疑点之五: 当内阁与司礼监尖锐对立时, 皇帝的地位如何?
顾炎武
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探究三: 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众治”主张若 真能付之实施,难免重蹈藩镇割据之忧。也 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主张是对清以前地方 制度的通盘检讨,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请择一观点,结合史实,阐述你的理解。 中央集权制度
顾炎武
有利于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
+
压抑地方的 自主性、能动性
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前夜:君主专制盛行的年代
18世纪中后期,法国大革命爆发,席卷欧洲大陆……
隐秘的政治轴线:近代前夜的皇权膨胀 近代中国的百年耻辱
养心殿 立志以勤先天下的雍正帝 象征黑暗政治的垂帘听政 密折 内阁 捍卫清明政治的 士大夫 列强侵华的缩影 东交民巷
雍正
探究二: 你怎么理解“恶意政治”?
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政事之中…… 爱护毫无抵抗、毫无防备能力的普通人民, 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保证他们的生活…… 雍正帝的政治实在是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 ——日本:宫崎市定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使得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雍正
另一种可能性?
(顾炎武)认为社会要封建才得有力量。 外面敌人来了,纵使中央政府垮台,社会还 可以到处起来反抗……(以县为单位实施自 治,长官由地方宗族推举) ,中央垮了, 地方还可有办法。这是顾亭林的苦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谕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 改土归流
三、君臣的密折:辽阔疆域中的暗线
养心殿 军机处
密折
内阁
密 折 的 传 递 路 线
雍正欲广哪些“闻见”?
深居宫中,雍正欲广哪些“闻见”?
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 某优某劣……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 风闻入告也…… 地方事宜如民情吏治、年岁丰歉何故未见陈奏一字?
基层民情 官场内情 官僚优劣次膨胀
礼 仪 性 的 朝 会
雍正
功 能 性 的 密 会
极为频繁
内法 大臣
时断时续
外儒
皇权膨胀,功耶?过耶? 雍正:朕欲竭力挽千百年之颓风!
隐 秘 的 轴 线
养心殿
军机处
密折
皇 权 的 膨 胀
内阁
当雍正看到地方大获丰收的消息时,批语: “天恩浩荡,朕不胜庆幸之至。” 这是以天下为己任,叩苍穹以示感谢的他。 当接到百姓被洪水冲走的奏折时,批语: “皆源于朕与卿等不能绸缪于早之所致。” 这是因为自己未能未雨绸缪而深深自责的他。
隐秘的政治轴线 ——近代前夜的皇权膨胀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第一专题第四课
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前夜:君主专制盛行的年代
紫 隐 禁 秘 城 的 的 政 中 治 轴 线
真正的权力 在暗中运行
隐秘的政治轴线 ——近代前夜的皇权膨胀
一、臣僚的密谋 二、君主的密会 三、君臣的密折
杏园
紫禁城 东华门
主谋宅邸
六部
雍正
材料:军机处的速度与激情
养心殿 按照雍正的要求,军机大臣没有吏 员协助,事必躬亲。凌晨5点,即赴养 心殿面见皇帝,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 在三句话内讲完。跪承旨意后,匆匆回 到50米外的军机处。拟旨完毕,再赶 回养心殿报雍正批准。
军机处
内阁
读图和材料 简+速+密 军机处有怎样的特点?
皇帝的决策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雍正说:办事自朝至夜,刻无停息……愿以一人治天下……
设军机处 皇权的又一次膨胀
雍正治下的中国
雍正: 西北战事 异族统治 若闻见不广,必至是非颠倒混淆,贻误 匪浅。故许汝等奏折以广耳目。
人口激增
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市镇繁荣
内阁
(议政的空白地带)
杏园
二、君主的密会 ——清代军机处的潜踪
养心殿
军机处
军机处的地位 雍正的一天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 4:00 朝祭,早膳,读圣训 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7:00-12:00 处理政务
内阁
12:00-15:00 听学者讲解经史 15:00-23:00 晚膳,处理政务 由于西北军务复杂敏感 召见心腹大臣十几次 谕令三尺之童也不得旁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